⑴ 倫敦塔里的帝國皇冠上最大的鑽石有多重
英帝國王冠 英帝國王冠上鑲有人類歷史上極珍貴的數顆寶石,如著名的「黑王子寶石」(王冠總部正中,紅色),世界第二大鑽石「非洲之星第II」(王冠下部正中)和聖愛德華藍寶石(王國頂部十字架中心)。王冠上共鑲有4粒紅寶石,11粒祖母綠,16粒藍寶石,227粒珍珠和超過2800粒大大小小的鑽石。「非洲之星第Ⅱ」,方形,64個面,重317.克拉,鑲在英帝國王冠上。
⑵ 英國國王權杖上的那個鑽石現在值多少錢
坦尚尼亞政府以約100萬美金買下庫里南鑽石,並送呈英王愛德華七世。
歷時8個月之後,該原石被分割加工成9顆大鑽石和96顆小鑽。庫里南1號,也稱「非洲之星」,重530.2克拉,也是至今為止加工為成品的最大鑽石,成梨形,鑲嵌在英國國王的權杖上;庫里南2號重317.4克拉,是加工為成品的第三大鑽石,成梨形,鑲嵌在英國國王的皇冠上;庫里南3號重95克拉,現在英國女王皇冠的尖頂;庫里南4號重63.7克拉,鑲在英國女一皇冠邊緣。
⑶ 世界最大的鑽石多少克拉
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多少克拉呢?不是幾十克,也不是幾百克,而是1905年1月25日出土的純凈透明,帶有淡藍色色調的極品鑽石「庫利南」,它的重量是3106克拉。
據了解,這顆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後來被成功劈開,三個熟練工匠歷時8個多月的時間,雕琢出9粒大鑽石和96粒小鑽石。這9粒中最大的鑽石多少克拉呢?重量為530.2克拉,被鑲在了英國國王的權仗上,命名「非洲之星I」。那麼第二大鑽石呢?它被稱為非洲之星II,重量是317.4克拉,鑲在英國國王皇冠下方的正中間。
⑷ 英國女王皇冠上的鑽石有多少克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鑽石有多少克拉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寶石級金剛石是1905年1月在南非的普列米爾金剛石礦山發現的、號稱「非洲之星」的「庫利南」鑽石,是一塊晶體不太完整的金剛石塊,顏色為無色透明、無任何瑕疵、質地極佳、重達3106克拉。當時就用該礦總經理的名字「庫利南」來命名。
1905年1月,南非普列米爾金剛石礦山的監督員佛烈德維爾,在礦場散步時,在夕陽的反射中發現一件閃光物體,對這件晶瑩有光的東西,他以為是掉在泥里的玻璃瓶,用手杖把它挑起、颳去泥土,他幾乎不信自己的眼睛,竟是一塊大如拳頭的金剛石。由於他獲得奇寶,得到了一萬美元的賞金。
這塊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石,英國政府用75萬美元買下,運往英國,並於1907年獻給英王愛得華七世,作為英王六十六歲的壽禮。後來這塊巨大的金剛石被送往荷蘭首都進行切磨,這塊「非洲之星」經過多位專家幾個月的研究分析評估,定為世上無價之寶,舉世無雙。最後眾多專家一致決定把該金剛石分割成三顆大鑽。專家們慎重地研究了它的分裂方向,並在分裂方向上先開一個四分之一寸的缺口,在1908年2月10日下午,由英王親自選定的一位荷蘭著名鑽石分割專家約瑟菲赤兄弟二人分割。在分割現場有一顧問小組陪同,隨時研究變化情況,並請一位醫生和兩個護士現場保駕。假如他們的估計有絲毫偏差或用力不當或下錘角度錯誤,這塊金剛石可能會分裂成上萬粒碎石,那時分割專家的前途名望將就此終結。此時房內空氣十分緊張,分割專家將鋼刀鋒刃直插預先劃定的缺口處,舉起木錘猛力向刀背一擊,刀鋒斷了,巨鑽絲毫未裂,此時分割專家已是大汗淋漓了,但還算鎮靜。再舉木錘,此時緊張得連呼吸也感困難了,分割專家大力一錘打在了新換上的刀背上,鑽石按所願完整地分割成三塊。此時分割專家立即昏倒在地,以後又在醫院里休養了很長時間,才恢復了常態。
巨鑽分割完畢後,於同年3月3日開始切磨,由三位琢磨專家每天工作14個小時、費了八個月時光,琢磨成最大的四粒鑽石。
「庫利南第一」為梨形、三件中最重的一粒,重530.2克拉,後來鑲在英王的權杖上,這粒巨鑽稱「非洲之星」。它有74個刻面。
「庫利南第二」為方形、重317.4克拉,後鑲飾在英王的王冠上。
「庫利南第三」為梨形,重94.4克拉,鑲在英女王王冠的尖頂上。
「庫利南第四」為方形,重63.6克拉,它是由分割專家把其中最小的一件鑽石分割為二,即「庫利南第三」和「庫利南第四」而成。它鑲飾在英女王王冠的邊上。
「非洲之星」一共切割成九顆大鑽石和96顆小鑽石,分別作為王冠、權杖及其它裝飾之用。九顆鑽石餘下的五顆是:第五顆為心形、重18.8克拉;第六顆為船尖形、重11.5克拉;第七顆為船尖形、重8.8克拉;第八顆為長方形、重6.8克拉;第九顆為梨形、重4.39克拉。另外尚有96顆小鑽石,已分散在世界各地共重8克拉。餘下非常細小不能琢磨的碎石一堆、重9.5克拉。
這塊巨型重達3106克拉的「非洲之星」原石,共切磨成105顆鑽石、共重1064.26克拉,和9.5克拉沒法切磨的碎石。成品的重量只佔原石的三分之一,可見原石琢磨成鑽石的消耗是非常之大的。
「非洲之星」的真實故事還遠未說完。又過了14年之久的1919年、還是在同一座礦山、離找到「非洲之星」金剛石不遠處,又找了一顆重1500克拉的不完整金剛石塊、按重量應居世界第二,是一定要單獨命名的,但人們對此塊金剛石的特徵進行研究,根據它的晶體特徵、裂開形狀等特點,認定它是1905年發現的「非洲之星」同屬一塊晶體,只是裂開後先後發現而已,因而未再給它命名。也就是說,要是「非洲之星」的「庫利南」沒有裂開的話,其總重量應在4606克拉以上
希望你採納,幫你找了好久 雖然不是自己打的 嘿嘿 希望你採納
⑸ 世界上最大的鑽石是幾克拉的價值多少錢啊
1905年1月25日,這是鑽石發現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正是在這一天,世界上最大的鑽石——重達3106克拉的「庫利南」問世了。「庫利南」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也是最尊貴的鑽石,堪稱名鑽中的名鑽。經過切割後,「庫利南」占據了象徵權勢和尊貴的英國權杖和女王王冠。
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坎坷問世
每年的英國議會開幕式,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都會頭戴王冠,盛裝出席,這頂世界上最華麗、歷史瑰寶最多的王冠正前方是名鑽庫利南2號。
更為有名的庫利南1號鑲嵌在英國權杖上,與其他皇冠珠寶同存於英國倫敦塔的珍寶館內,每年都會有無數遊客走進倫敦塔,一睹世界巨鑽的風采。這兩顆鑽石同出於1905年1月發現的「庫利南」鑽石,那枚巨鑽曾轟動世界,它的產地普里米亞礦區也得以聞名於世。
發現「庫利南」
1725年巴西發現鑽石前,印度是世界上唯一的鑽石產地,這種狀況直到19世紀下半期才有所改變。由於印度的鑽石礦源逐漸枯竭,非洲鑽礦代之而起,從而掀開了鑽石史上最具魅力的時期。1902年5月,當時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取得了對南非布爾人戰爭的勝利。是年,來自英國約翰內斯堡的建築承包商托馬斯•庫利南,夥同探礦工作者珀西瓦爾•特雷西以52000英鎊買斷了位於南非德藍士瓦的一座金伯利岩筒礦。隨後,他倆組建了普里米亞采鑽公司。普里米亞礦後來成為世界上最為有名的鑽石礦區,因為這里先後出產了數枚價值連城的名貴鑽石,包括鑽石「庫利南」。
「庫利南」的發現是相當偶然的。1905年1月25日傍晚,正在進行采礦作業的礦工對地面經理威爾士先生說,在露天礦壁上有一塊閃閃發光的東西。威爾士滑進30英尺深的坑裡,看到了這顆驚人的晶體,大得連手掌都遮不住。他用小刀在這顆寶石四周使勁地摳。寶石終於被摳出來了,那竟是一塊巨大的金剛石,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重量有3106克拉(1克拉合0.2克)。它有一個成年男子的拳頭那麼大,通體純凈透明,帶有淡藍色調,是最佳品級的鑽石了。
威爾士先生將它交給了礦山的經理庫利南,這塊金剛石也因此而得名「庫利南」。威爾士先生的選擇看來無疑是正確的,因為擁有這樣一塊無價寶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很容易就會招來盜賊甚至引來殺身之禍,在此之前也不知道發生過多少這樣的流血事件。
作為稀世珍寶的發現者——威爾士將金剛石上繳之後領到1萬美元的獎金,這筆錢在當時是極其可觀的,也算是他應得的補償了。
庫里南鑽石被發現時,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剛剛恩准南非政府制訂自己的憲法。根據當時的德蘭士瓦政府總督、後來擔任第一任南非聯邦總理的路易斯•博塔將軍的指示,政府不惜斥資15萬英鎊買下了這枚大坯鑽,並准備在愛德華七世66歲生日時作為禮物進貢王室,以表謝意。
運送「庫利南」
當庫里南鑽石被贈給新主人後,它輕松浪漫的旅行仍在繼續著,而且比它的發現更加有趣。自從南非發現了大鑽石的消息傳開,整個世界都為之轟動了。鑽石要運往倫敦的消息一傳開,不知道有多少海盜准備要在大西洋上動手截下這顆鑽石。德蘭士瓦政府考慮到此鑽石被偷的各種可能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縝密的安全措施保護那隻表面看上去是裝有巨鑽運往倫敦的箱子,而這些都是瞞天過海之計。在戒備森嚴、聲勢浩大地押運鑽石的同時,英國國王悄悄派人從南非把「庫利南」當成普通的貨物用輪船郵寄到英國,當時該包裹的保價僅為5英鎊!這一招果然奏效,當裝著「庫利南」的郵包從南非送抵英國皇宮時,海盜們才如夢初醒。
到了倫敦,這出喜劇在繼續上演。經過多次協商,愛德華國王指定由當時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極具盛名的鑽石商艾斯特兄弟公司切割這顆鑽石,加工費8萬英鎊。在把鑽石從倫敦運送到阿姆斯特丹時,又一次採用暗渡陳倉的計謀。在樂隊的伴奏下,皇家海軍把一個空盒子運過了北海,甚至連船長本人也不知道他船上這只嚴加保護的盒子竟是空的。與此同時,亞伯拉罕•艾斯特懷揣這顆庫里南鑽石回到了家!
切割「庫利南」
亞伯拉罕的兄弟——約瑟夫承擔了切割鑽石的任務。分割鑽石顯然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稍一出差錯,整塊鑽石就有可能裂成無數小碎片。由於害怕毀壞這顆巨鑽,約瑟夫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來研究庫利南,按它的大小和形狀造了一個玻璃模型,並設計了一套工具。他先用這些工具對玻璃模型試驗,結果模型按照預想的要求被劈開。
1908年2月10日,約瑟夫和助手來到專門的工作室中,將庫利南放在一個大鉗子里緊緊鉗住,然後將一根特製的鋼楔放在它上面預先磨出的槽中。約瑟夫用一根沉重的棍子敲擊鋼楔,「啪」的一聲,庫利南紋絲不動,鋼楔卻斷了。約瑟夫臉上淌著冷汗,在那緊張得像要爆炸的氣氛中,他放上了第二根鋼楔。再使勁地敲擊一下,這一次,「庫利南」應聲裂開,和預定計劃完全一致。不幸的是,約瑟夫因巨大的心理壓力,隨之倒在了地上,昏迷不醒。後來,他在醫院里休養了很久才恢復過來。
庫利南被劈開後,由三個熟練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時,琢磨了8個月,一共磨成了9粒大鑽石和96粒小鑽石,9粒大鑽石全部歸英國王室所有。這105粒鑽石總重量1063.65克拉,其中享有「世紀之最」美譽的是「庫利南1號」,又稱「非洲之星」,重達530.2克拉。這顆有74個折射面的「庫利南1號」鑽石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成型的鑽石。英王室為顯示其權勢,將這顆巨鑽鑲嵌在1661年製作的象徵英王權勢的權杖上。「庫利南2號」重達317.4克拉,被鑲嵌在皇家帝國皇冠上。「庫利南」3號和4號的重量分別為94.4克拉和63.6克拉,被鑲嵌在瑪麗女王的皇冠上。
⑹ 英國女王的皇冠,有多奢華
女王不愧是女王,英國英王的皇冠也是舉世無雙的,女人的皇冠,也是她最重要的珠寶之一,她的皇冠有多少?多的令人難以想像,需要一個溜冰場這么大的空間來存放,就存放在白金漢宮,地下40英尺處。
喬治四世皇冠,也是女王非常喜歡的,鑽石皇冠鑲嵌了,1333顆鑽石,還有一顆四克拉生的黃色鑽石,總重量320克瓦。王冠的設計玫瑰,薊草和三葉草,分別代表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女孩皇冠非常美,女王經常戴著她,可以在任何年代的照片里,找到女王戴著這頂皇冠的照片。
⑺ 英國女王皇冠上的重達800克拉的光之山鑽石,是從哪兒得來的
英國女王皇冠上的光之山鑽石是從印度而來,這顆鑽石的原鑽石是重達800克拉,最後給磨成玫瑰形狀,還有191克拉,到後來又被維多利亞女王給分割開,分別鑲鑽在皇冠不同的位置上。
後來維多利亞去世後,這可鑽石又被鑲嵌到其他的王後的王冠上,最後鑲嵌到伊麗莎白的王冠上,現在被保存到了應該保存珠寶的倫敦塔里。
印度曾經多次向英國提出應當歸還這顆珠寶,但是被英國拒絕了,英國說當年是送給維多利亞的怎麼可以隨意要回。如果當年不是因為英國,印度應該很難走向現在正規的道路。
⑻ 王冠的世界著名王冠
2004年3月1日,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展出了羅曼洛夫王朝一頂珍貴王冠。王冠的女主人不是別人,正是俄國著名大詩人普希金的孫女索非亞。當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驚嘆於王冠富麗精美的同時,也為一段塵封已久的凄美愛情故事深深打動。
(光彩流溢的半月型王冠記載了普希金孫女的情愛故事)1890年前後,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孫子米哈依爾·米哈伊諾維奇大公在舞會上結識了年僅22歲的索非亞。她身材高挑,皮膚白皙,出落得楚楚動人,年輕的大公對她一見鍾情,而他的風流倜儻也給索非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人不顧門戶偏見,很快就私定終身。
為了贏得未婚妻的歡心,米哈依爾大公不惜一擲千金,專門找來俄國著名珠寶世家K·E·林公司的高級工匠負責設計一頂王冠。在沙皇王朝被推翻前的200多年裡,K·E·波林公司的歷屆掌門人曾經先後當過六代沙皇的宮廷珠寶匠。
K·E·波林公司的珠寶工匠接受了大公的重託,開始不分晝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1891年,這頂令人期待已久的純金王冠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它呈流暢的半月型,鑲嵌有822顆鑽石和72顆紅寶石,在燈光的映照下璀璨奪目,令人嘆為觀止。最獨特的是,王冠的其中一部分還可以巧妙地拆卸下來,用作胸針和頭簪。
1891年,索非亞在聖雷蒙市與米哈依爾大公攜手踏上了婚姻的殿堂。神聖的教堂音樂悠揚地飄盪在空中,米哈依爾把流光溢彩的金王冠作為結婚禮物送給了他的新嫁娘,兩人深情地對望著,彷彿時間在這一刻驟然凝固……
年輕的索非亞對婚後的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她深深地為丈夫著迷,對外界一切非議和責難都毫不在乎。然而麻煩從兩人相識的那一天起就纏上了他們。雖然索非亞的母親貴為普希金的小女兒,而父親又是德國王子,但由於母親是非皇族的緣故,她從小就被禁止繼承父親家族的封號。
在當時嚴格的等級觀念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拒絕承認「平民」索非亞與米哈依爾大公的婚姻,這對新婚夫婦在俄國上流社會處處遭到排擠。天意弄人,可憐的索非亞被迫走上母親當年的道路,和丈夫移居海外,那頂見證著兩人愛情辛酸的王冠也被帶到了英國。
所幸在英國,索非亞受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厚待,被賜予德托比伯爵夫人的封號,其後裔也成為地位顯赫的大貴族,英國現任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即是索非亞女婿的侄子。1927年,索非亞在英國逝世,死前留下遺言,希望有朝一日能讓珍貴的王冠重返故國。
如今,王冠為英國米爾福德港的莎拉侯爵夫人所擁有,她已經決定與這一家族的無價藝術之寶說再見。為了遵循家族遺願,莎拉侯爵夫人特意就出售王冠一事征詢俄羅斯著名企業家阿爾騰·米哈伊諾維奇·塔拉斯科的意見。塔拉斯科認識到只有在俄羅斯,這頂王冠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歷史價值。他建議莎拉侯爵夫人推遲出售王冠,同時還自掏腰包為王冠購買了巨額保險。
塔拉斯科設立了一個名叫「拯救國家文化及歷史遺產」的慈善組織,正計劃籌集更多的資金以便協助這件稀世之寶重返俄羅斯。從3月1日起,這頂王冠在聖彼德堡的埃爾米塔日博物館進行為期兩周的展覽。俄羅斯一些知名的專家正在對其進行仔細的研究,最終的出售價將由這些專家決定。初步估計,這頂王冠價值500萬美元 (莫諾馬赫王冠)
公元1237~1240年左右,蒙古大軍入侵俄羅斯,俄羅斯的政治和經濟生活遭到極大破壞,瀕臨崩潰的邊緣。
據史料記載,這期間,俄羅斯的能工巧匠以及熟練技工要麼死於戰亂,要麼整批整批地被蒙古人虜掠去當奴隸,以致於俄羅斯各公國普遍出現了人才枯竭。有例為證,1240年左右,基輔的琺琅製品商店就因為缺乏熟練技師紛紛倒閉,製作景泰藍的技術也一度失傳。
莫諾馬赫王冠是由東方工藝匠於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製作而成,傳說它是蒙古金帳汗國的烏茲別克汗賜給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的禮物,由於蒙古人入侵期間,一批著名的俄羅斯珠寶匠被征調去為可汗工作,因此這頂王冠多少保留了俄羅斯傳統珠寶工藝的特色。從外形上看,整頂王冠同普通的貂皮帽沒什麼兩樣,但它是用黃金材料製成,帽子四周鑲嵌著珠寶並用傳統的黑貂毛襯里。
在16世紀時,這頂王冠逐漸被人稱為莫諾馬赫王冠。莫諾馬赫源自中世紀早期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的名字。當時俄羅斯人認為拜占庭帝國是宇宙的中心,尊稱拜占庭的君主為「沙皇」,而認為俄羅斯大公們都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弗拉基米爾一世第一個引進拜占庭儀典的東正教作為國教,從而決定了未來俄羅斯的命運和文化發展方向。把王冠命名為莫諾馬赫,也正象徵著權力從拜占庭帝國到俄羅斯君主的成功過渡。1682年彼得大帝加冕時,就是戴著按照莫諾馬赫王冠原型設計的王冠登上沙皇寶座。自那以後,俄羅斯沙皇每逢舉行登基大禮時都戴上這頂王冠。 它屬於喀山公國最後一名統治者埃迪戈爾·邁赫曼特所有,製作於16世紀,是俄羅斯最古老的王冠之一,鑲嵌了數十顆珍珠、紅寶石和綠寶石,底部由舒適柔軟的黑貂皮製成。
1547年,18歲的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俄羅斯君主,正式改稱沙皇,而莫斯科公國也正式改稱沙皇俄國。伊凡四世以嚴酷的手段加強中央集權,通過不停的屠殺,將許多大貴族徹底消滅。在1547~1552年的遠征中,他率領軍隊吞並了由蒙古韃靼人統治的喀山公國,同時也將喀山公國的王冠收入囊中。滅掉喀山公國是俄羅斯歷史上重大的轉折點,徹底改變了俄羅斯人與蒙古韃靼人的力量對比。 它又名莫諾馬赫王冠Ⅱ,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工場於1682年製作,高20.3厘米,製作材料包括黃金、白銀、寶石和黑貂皮。關於王冠別名的由來,有一段著名的宮廷政變故事。
1682年,沙皇費多爾三世辭世。按照規定,王位本應該傳給他的弟弟,年僅14的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但由於他病弱低能,不能參與國政。納雷什金家族推其同父異母的弟弟彼得為沙皇,米羅斯拉夫斯基家族對此不滿,唆使近衛軍發動政變,推伊凡並立為沙皇。此後召開的全俄縉紳會議確認伊凡為第一沙皇,彼得為第二沙皇。但伊凡即位後不過是名義上的沙皇而已,實際權力被同母姐姐索非亞公主掌握,直到1689年俄羅斯宮廷再次發生政變,將索非亞囚入修道院。此後權力落入彼得手中,即俄羅斯歷史上最著名的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被確認為第二沙皇時,只有10歲。在加冕大禮上,哥哥伊凡頭戴傳統的莫諾馬赫王冠,而弟弟彼得則戴上了這頂特意趕制的莫諾馬赫王冠Ⅱ。
在王室珠寶匠的巧手下,彼得的加冕王冠幾乎與傳統的莫諾馬赫王冠一模一樣,由黃金打造,有八個棱面,冠頂飾有精緻的十字架,而底部襯里用的是傳統的黑貂毛,黑貂毛在俄羅斯古典禮儀服飾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象徵著繁榮和財富。
彼得大帝死後37年,先後有6位平庸的君王當政。直到1762年,俄羅斯帝國才迎來另一位在歷史上被稱作「大帝」的君主———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國安哈爾特·澤伯斯特的公主,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弗雷德里克。1745年,她與17歲的皇儲彼得(即位後稱「彼得三世」)成親。此前,她皈依了東正教,並取教名葉卡捷琳娜。
彼得三世即位後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葉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衛軍軍官格里高利·奧洛夫的擁護下發動政變,廢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葉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聖母大教堂加冕,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天才的宮廷珠寶匠波吉耶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禮製作的大皇冠以其富麗精美贏得世人稱贊,他創造了一個鑽石薈萃的新世界。大皇冠總共鑲嵌了2858克拉重的4836顆鑽石,其中裝飾冠頂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紅天鵝絨色尖晶石,重398.72克拉,被列為前蘇聯七大歷史名鑽之一。長期以來寶石專家都認為這是一顆紅寶石,後來才發現原來是稀有的尖晶石。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從北京購買的呢,1676年根據阿里赫塞·米克亥羅維奇的命令,俄國特使尼古拉·斯帕菲爾來訪中國,在北京用2672金盧布購買了這塊尖晶石。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於1953年6月2日繼承王位。舉行加冕禮時,王室大主教把「聖愛德華王冠」高高舉在空中,然後放下,戴在27歲的伊麗莎白頭上。從此,一位年輕的王室少婦,就成為「無可爭議的女王陛下」。聖愛德華王冠,是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設計製作的,到喬治六世時,上面又增鑲了許多奇珍異寶。傳到伊麗莎白二世,這頂英國帝國王冠更是價值連城,僅鑽石就有2800多粒,還有4粒紅寶石、11粒祖母綠、16粒藍寶石和227粒珍珠。每年,當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參加議會開幕典禮時,帝國王冠會由馬車運送到威斯敏斯特宮的更衣室,女王在這里戴上王冠參加典禮。
王冠上著名的珍寶有:王冠正中的「黑王子紅寶石」,它已有幾百年歷史。「黑王子紅寶石」正下方是名為「非洲之星第Ⅱ」的世界第二大鑽石,重達317克拉;王冠十字架正中則鑲有「聖愛德華藍寶石」,重達330克拉,據說是在17世紀琢磨成的。僅僅這三件珍寶就足以使這頂王冠舉世聞名。象徵英國王室最高權力的帝國王冠圖案,在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的硬幣上隨處可見。但1995年3月19日英國女王出訪南非時,卻遇到了尷尬的王冠鑽石風波。風波來自據稱是人類迄今發現的最大鑽石「非洲之星」。
⑼ 英國女王的「庫里南」權杖,究竟有多值錢
庫里南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原石,出產在南非,原石重3106克拉,被切割成9塊大鑽石,和96顆小鑽石。庫里南2號被鑲嵌在女王的帝國王冠上,代表皇權的高貴和榮耀,其中,最大的一顆鑽石庫里南1號,對於鑲嵌在英國國王的權杖上,重達530克拉,象徵日落帝國無上權威與榮耀。
加上其餘的7顆鑽石,都被製成珠寶,庫里南3號4號,被製成胸針,我們經常看見英國女王,戴上這款胸針,參加各種活動。5號,6號庫里南,9號庫里南被設計成鑽石戒指。也還有96顆小鑽石,全部歸英國王室所有。除了1號2號,一個鑲嵌在鑽石王冠,一個鑲嵌在權杖上,是英國皇室所有,其餘7顆小鑽石,則屬於女王的私有財產,價值也不菲。所以做女王,真的太好了,可以不花錢,可以得到無數珠寶。
⑽ 歐洲歷史上最漂亮的皇冠(王冠)是哪個
大皇冠
彼得大帝死後37年,先後有6位平庸的君王當政。直到1762年,俄羅斯帝國才迎來另一位在歷史上被稱作「大帝」的君主———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國安哈爾特·澤伯斯特的公主,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弗雷德里克。1745年,她與17歲的皇儲彼得(即位後稱「彼得三世」)成親。此前,她皈依了東正教,並取教名葉卡捷琳娜。
彼得三世即位後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葉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衛軍軍官格里高利·奧洛夫的擁護下發動政變,廢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葉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聖母大教堂加冕,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天才的宮廷珠寶匠波吉耶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禮製作的大皇冠以其富麗精美贏得世人稱贊,他創造了一個鑽石薈萃的新世界。大皇冠總共鑲嵌了2858克拉重的4836顆鑽石,其中裝飾冠頂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紅天鵝絨色尖晶石,重398.72克拉,被列為前蘇聯七大歷史名鑽之一。長期以來寶石專家都認為這是一顆紅寶石,後來才發現原來是稀有的尖晶石。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從北京購買的呢,1676年根據阿里赫塞·米克亥羅維奇的命令,俄國特使尼古拉·斯帕菲爾來訪中國,在北京用2672金盧布購買了這塊尖晶石。
大皇冠的設計深受古代拜占庭帝國王冠的影響,它由兩個半球組成,分別象徵著東西羅馬帝國,中部是一個橡葉狀花環和橡樹果,象徵著沙皇帝國的神聖權力。皇冠總重1907克,高27.5厘米,下部周長64厘米,是當時歐洲最貴重的物品。傳說大皇冠後來傳到沙皇尼古拉二世手上,由於它太重戴在頭頂顯然不怎麼舒適,可憐的尼古拉二世竟因此患上偏頭痛,前額還被大皇冠擠壓出一道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