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問北京動物園怎麼樣
北京動物園,國家4A級景區、國家重點公園,位於北京西城區,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動物園。明代為皇家莊園,清初改為皇親、勛臣傅恆三子福康安貝子的私人園邸,俗稱三貝子花園。東部叫樂善園,西部叫可園。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可園和樂善園合並,收集了一些動物,稱萬牲園。
目前飼養展覽動物450餘種4500多隻。海洋魚類及海洋生物500餘種10000多尾,是中國最大的動物園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動物園。各種動物都有專門的館舍,如犀牛館、河馬館、獅虎山、熊山、猴山、鹿苑、象房、羚羊館、長頸鹿館、熊貓館、海獸館、猩猩館、兩棲爬蟲館、鳴禽館、小動物園等。
在此安家落戶的有中國特產的珍貴動物大熊貓、川金絲猴、黔金絲猴、滇金絲猴、長臂猿、東北虎、雲豹、雪豹、白唇鹿、麋鹿(四不像)、野馬、野驢、亞洲象、朱_、丹頂鶴、揚子鱷等,還有來自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動物如大猩猩、袋鼠、美洲豹、墨西哥海牛、大食蟻獸、美洲野牛、樹懶、白獅、非洲象等。
北京動物園主要館舍
1、獅虎山
北京動物園獅虎山建於1956年,是北京動物園的標志性建築之一。獅虎山內飼養了包括非洲獅、白獅、孟加拉白虎、東北虎、美洲豹、美洲獅在內的多種大型貓科動物。過去,每逢假日,飼養員會向籠中投放活雞,以此來訓練動物的野性。
2、猴山
北京動物園猴山位於北京動物園東南側,是動物園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館舍,猴山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為下沉式結構,場館中央用山石堆積成兩座假山,之間懸掛軟梯、輪胎等游樂設施。2007年因修建高架橋道路猴山被關閉,現將其保護,作為猴山舊址展出,新猴山已建成開放。
3、熊山
北京動物園熊山位於動物園東北角,佔地面積4275平方米,原由黑熊和白熊兩個下沉式露天館舍組成,白熊山位於東側,內有假山和水池。黑熊山位於西側,分南北兩個部分,南側場地較大,有假山和水池,內為棕熊。北側場地較小,僅有水池一座,內為黑熊。
4、熊貓館
北京動物園熊貓館,造型獨特,曾經入選當年度「北京十大建築」和「北京市優質建築」,熊貓館總佔地面積1萬平米,建築面積1452平米,參觀大廳頂部用懸吊12個玻璃鋼大球,以調節室內音響效果,功能性區塊包括隔離間、治療間、飼料間、鮮竹儲存間、產房、飼料製作間、電視監控室等均設在半地下,熊貓的室外活動場地自然起伏,設有木質棲架和游樂設施。熊貓館周圍綠化以竹為主,通向熊貓館步道裝飾有黑白兩色鵝卵石。
5、犀牛河馬館
北京動物園犀牛河馬館位於長河北岸,建於1992年至1994年,內有白犀牛、獨角犀及河馬,並設有餐廳。舊河馬館位於水禽湖西部。
6、象館
北京動物園大象館位於長河北岸,建於1996年至1998年間,東部展覽亞洲象,西部展覽非洲象。館外有活動區。舊象房位於猴山北側,70年代曾因展覽斯里蘭卡總統班達拉奈克夫人贈送的亞洲象「米杜拉」而聞名。
7、長頸鹿館
北京動物園長頸鹿館位於動物園長河以南,是動物園西部最高的館舍。該館為磚混結構的單層尖頂建築,頗具歐洲風格,最高處8.9米。動物與遊人近在咫尺僅以一網隔開,展覽效果極好。為了照顧長頸鹿特殊的身體特徵,本館不論館舍還是棲棚都建得高高大大的,給人一種挺拔向上的感覺。
8、兩棲爬行館
北京動物園兩棲爬行動物館位於動物園西南部,緊鄰鬯春堂,建築面積4345平方米,曾經是北京動物園設施最好的館舍之一。兩爬館館外西側有三個室外活動場,與館內鱷魚展室相連,活動場用鱷魚、青蛙等動物雕塑裝飾,突出了兩棲爬行館的主題,展館東側室外臨湖,依水建榭與主體建築用迴廊連結,並有躍層懸梯相連。
9、雉雞苑及動物育幼室
北京動物園雉雞苑建於1983年,位於動物園正門東側,展示各種雉形目鳥類,以及南美鸚鵡、大鴇和神鷹。雉雞苑東側數間房屋在90年代被改為動物育幼室,向遊客展示人工哺育靈長目動物的過程。
10、水獺館
北京動物園水獺館是北京動物園在英國和澳大利亞駐華使館資助下興建的籠舍豐容示範項目,在新水獺館里為動物修建了很多量身定做的游樂設施。
11、大猩猩館
北京動物園大猩猩館新館建於1987年。該館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30平方米,室外運動場面積3600平方米,展舍內建有猩猩日常活動的山石、棲架,背景繪有猩猩野外生活的壁畫,展窗玻璃採用大尺寸34毫米厚的復合玻璃,保證捶擊安全。室外運動場栽有高大的喬木和成叢的灌木,還有假山石和假的枯樹干,很好地再現了野外環境,有利於動物玩耍、嬉戲,觀展效果也很好。
12、夜行動物館
北京動物園夜行動物館位於動物園正門偏東北約50米,展示的主要是晝伏夜出的小型雜食性動物。館內有展舍22間,採用人工控制燈光照明。每日早8點至下午5點用紅光照明,用來模擬夜間環境,使夜行性動物夜間的活動情況呈現在廣大參觀者面前。
13、其他館舍
其他比較著名的館舍還有北京動物園金絲猴館、北京動物園企鵝館、葉猴館、長臂猿館、熱帶小猴館、貘科動物館、朱_館、火烈鳥館、小動物俱樂部、科普館等。
北京動物園建築古跡
1、暢觀樓
北京動物園暢觀樓建成於清光緒三十四年,是作為慈禧乘船延長河前往頤和園途中的一個行宮修建的,為歐洲巴洛克風格建築,磚木混合結構二層樓房,周圍有深外廊,山牆面向前開窗,屋頂內為閣樓。紅磚牆體,局部抹灰及灰塑線腳並加以磚雕花飾。愛奧尼式柱,曲線形山牆上綴以球形裝飾。正面兩端轉角處為八字形閣樓,上覆拱形鐵皮頂。辛亥革命的先驅孫中山來京時曾在暢觀樓居住。
2、宋教仁紀念塔
辛亥革命先驅,中國國民黨元老宋教仁在袁世凱的北京政府擔任農林部總長期間,曾在農林部下屬的農事實驗場內鬯春堂居住。1913年3月宋教仁獲選國民政府總理,被袁世凱刺殺。此後,在宋教仁住過的鬯春堂北面建立了一座2米高的「宋教仁紀念塔」,塔型採用古希臘方尖碑的形式,環塔四周種植柏樹百餘株。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因為宋教仁的身份為國民黨元老,其紀念塔被毀,僅餘二層混凝土基座。
3、鬯春堂
北京動物園鬯春堂位於動物園四南部暢觀樓南側,建於1908年,為中國傳統建築格局,因其屋頂結構系由三個房脊相連而成,故而也被稱作三卷,前廊後廈,穿堂門,房屋四壁全部是高大的玻璃窗,堂內地板由金磚鋪成,建成後鬯春堂內擺設有紫檀木和花梨木傢具以及慈禧太後御筆書畫作品十二幅。鬯春堂四周由假山環抱,假山之外一度環繞種植了芭蕉、梨樹、杏樹、桃樹等作物,環境非常幽靜。
4、豳風堂
北京動物園豳風堂位於動物園東部偏北,建於1907年,最初作為農事試驗場的陳列室,展示各種農林物資和工具,豳風堂的主體建築是五間房屋和一個庭院,建築均為中國傳統風格,鑲大塊玻璃窗,堂北假山堆砌,並有人造瀑布,堂內曾陳設清軍銳健營營中物品作為裝飾,包括乾隆皇帝御筆匾額一面。
5、陸謨克堂
北京動物園陸謨克堂是20世紀30年代為紀念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而建的一所中西合璧三層小樓,整個建築平面呈長方形,為法式3層樓,外牆磚石為灰紅兩色,一至二層為實驗室和圖書館,三層為標本室,由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使用。現為中國植物學會辦公地和中國科學院植物標本陳列館籌備處。
6、東洋房
東洋房位於北京動物園豳風堂東側島上,建於1906年,是一幢日本風格的建築,房屋建築在高台上,四面為日式推拉門窗,進入房間後是日式塌塌米,房屋周圍種有櫻花。現在東洋房所在的小島是水禽湖飼養班的辦公地和部分鳥類的繁殖地,飼養有黑頸鶴、沙丘鶴、冕鶴、中白鷺、黑頸天鵝等鳥類。
7、來遠樓
來遠樓位於動物園西北部長河南岸,是一幢歐式風格的三層小樓,樓東西兩翼有長廊,樓內曾設西餐館,農事試驗場內的照相館也設立在此。1929年後來更多關於北京動物園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79e430161573175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貳』 黔渝訪春
2021年3月17-21日,黔渝訪春5日之旅。
2020年已經遍游重慶,但是年底這里又新增一家5A景區-濯水景區。重慶是當前絕對的網紅城市,對遊客尤其是吃貨的吸引力是無法抗拒的。貴州安順的平壩櫻花最近這兩年在媒體的反應亦是甚囂塵上,這里的櫻花一般在3月中下旬達到盛花期。如果單單為了看一場櫻花而大費周章地飛到貴陽,未免有些物無所值,因此把安順平壩櫻花與重慶濯水景區組合在一起,就成為一次頗有價值的春日之旅,於是便有了這一次煙花三月訪春探幽的行程安排。
3月17日19:00到達貴陽,先期到達的團友在機場接了我們,大家去往觀山湖區酒店附近的老凱里酸湯魚品嘗了地道的貴州菜餚。
DAY1 平壩賞櫻
昨天晚上瀏覽新聞,APP推送了一條關於貴陽喀斯特公園的信息,這個公園距我們住宿的酒店大約5公里的路途,位於我們去往櫻花園的路上,於是我們計劃途中先游覽一下這個公園。昨天晚上下了雨,貴陽早晨的空氣清新無比。相較銀川和北方大部分城市這兩天的強沙塵天氣,貴陽給人的感覺就是如若仙界,滿眼花紅柳綠,空氣甘冽清純。喀斯特公園北門位於翠柳路,公園里除了跳廣場舞的大媽們外,並沒有多少遊人。早春時節,公園的紫葉李、櫻花、海棠和杏花等競相開放,奼紫嫣紅,生機勃勃,讓人深切感受到盎然的春意。喀斯特公園有南石林、北石林和陽明草堂三個景點,我們按引導牌先來到南石林。關於石林,我曾兩次到訪昆明的路南石林,也曾游覽過重慶的萬盛石林,比起這些石林界的知名景點來,這里的石林的確是小巫見大巫了。規模雖然比不上,但是這里的石林也自有其特點。進入石林區域,先是一處如一線天般的窄窄的石縫,逼仄的石階蜿蜒向上,石林造型奇特,千姿百態,各有特點。「步步高升」、「象鼻石」、「陽明石書」等景觀惟妙惟肖,渾然天成,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步步登高的路段,黛色的岩石上長滿了綠色的青苔,青苔是很嬌貴的菌類植物,要求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喀斯特公園位於貴陽城區,公園里有苔蘚生存,說明這里的空氣質量是相當優質的。大約用了20分鍾的時間,我們游畢南石林。因為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是平壩櫻花,因此我們結束了喀斯特公園的游覽,驅車去往安順方向。
喀斯特公園距櫻花園路程53公里,途中行駛滬昆高速和貴黃公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貴陽那充滿詩意的春天便在兩側的視野中熱烈地延展開來。遠處一座座兀然獨立又隱隱相連的喀斯特山峰展示著清秀的形體,一片片亮黃色的油菜花田和碧綠的農田交匯成一張驚艷的畫毯,從公路兩側一直鋪向遠方淼淼的天際。真羨慕貴州人民,每天生活在這如詩如畫的畫卷當中。在這令人興奮的煙花三月中,即便沒有船下揚州,但能來到這詩畫貴州,也是人生之幸事啊!在距目的地大約還有16公里的時候,公路兩側出現了如煙似霧般的櫻花園景觀,大片的櫻花如同凝重的粉黛雲霞低垂在天際,讓人震撼不已!可惜我們反應的太慢,也沒有停下來拍照,而且返回時並沒有原路返回,因此使這里成為我們此次賞櫻之游的驚鴻一瞥!令人回味無窮,久久不能釋懷。
來到櫻花園,大約是10:00的時間。我們把車停好後,步行進入櫻花園區。櫻花園區入口是一處中式的牌樓,上有「平壩農場」的字樣,不過字體上方懸掛著警徽,後來進入到景區內部後發現「貴州省平壩監獄」就在景區之內,因此平壩農場應該就是隸屬於監獄的農場了。景區門口還樹有一處碑石,上面鐫刻著「紅楓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應該是「平壩農場」的學名了。行前看過攻略,櫻花園現在是大火的網紅景點,周六日遊客一般都超過20萬人,我們以為今天並非周末,應該不會人太多。結果證實我們的想法是不現實的,現在的櫻花園已經人滿為患,遊人如織,摩肩接踵。
櫻花園的導航圖顯示,園區共有四個景觀區域,分別是繁櫻廣場、尋櫻園、漫櫻園和花雨島,除花雨島外,其餘三個都是核心觀景區。我們跟隨者熙熙攘攘的人流進入景區,不知不覺中已經走過了繁櫻廣場,來到尋櫻園景區。進入尋櫻園,或蜿蜒或筆直的公路把遊人們帶入汪洋恣肆的花海,櫻林落英繽紛,花瓣飛舞,滿目皆是粉白的如霞似霧的煙雲,到處都是櫻樹裊裊婷婷的妖嬈身姿。風吹櫻落如雪,一路繁花相迎,在這春風和暢、陽光煦暖的早春三月,沐浴在漫天飛舞的櫻花雨中,任飄飛的花瓣拂過面龐發際,還有什麼情境能比這里更有擁抱春天的儀式感呢?漫步在櫻林成海、花枝搖曳的花叢小徑,徜徉在飄飛著花瓣的花海之中,看眾多遊客心花怒放地在櫻花樹下擺著各種姿勢拍照,更有很多遊客著上飄逸舒展、紅飛翠舞的漢服,擎起一把滿帶漢風古韻的花折傘,倏忽中令人似乎穿越到了古代,亦或游移到了東瀛,時空交錯的感覺時時撞擊著思緒,紛亂錯落地飄飛開來。
平壩櫻花的面積達到了2.4萬畝,是亞洲最大最集中的櫻花種植區,這里的櫻花主要是早櫻和粉櫻,總數已經超過70萬株。據了解,最早的時候農場栽種了大約5000畝的櫻花苗,准備待櫻花長大後出售,但還未來得及出售,櫻花已經開成花海,吸引了眾多的遊客。政府因勢利導,在眾多企業的投資支持下,櫻花園快速擴大到2.4萬畝。在2018年之前,櫻花園只是為當地人所熟知,直到有人把櫻花園航拍的照片上傳到了REDDIT上,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人們都以為是日本的櫻花,然後有觀眾指出是貴州安順的平壩櫻花。2019年英國的BBC報道了這里,使平壩櫻花引爆了流量,驚艷了世界。令人略感遺憾的是現在的時間節點,早櫻已經開敗,粉櫻尚未綻放,有點青黃不接,如果再晚上一周的時間,就是粉櫻的盛花期,景色應該較現在更美,不過彼時的早櫻估計已經落幕了。正所謂「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既來之則安之了。
游過尋櫻園,我們去往漫櫻園。由於距離要有三公里,我們選擇了電動共享單車。經過了平壩監獄,再行駛過一片商業區,就來到了人潮洶涌的漫櫻園。漫櫻園是一處坡地景觀,高處有景區設置的觀景台,低處可直接來到湖邊。這里的觀景台的確是一處絕佳的賞景所在,可以全景觀看花雨島的風貌。可惜遊人眾多,想拍一張單獨的照片都不容易。紅楓湖如同一塊綠色寶石,溫潤如玉,碧波萬頃,又像是一條綠色的絲帶,纏繞在滿目粉白的花雨島中。滿島粉白的櫻花如傘蓋一般浮動在碧波之上,近前的大島熱烈奔放,如火如荼,遠方的小島溫婉麗質,綽約多姿。櫻花海燦若雲霞,花雨島粉妝玉琢,風兒搖動樹梢,粉白的花瓣如雪片般飄飛到湖面,便令湖水有了令人黯然銷魂的景緻。「零落成泥碾作塵,惟有香如故」,盡管櫻花沒有沁人心脾的味道,但飄飛的花雨和滿地的落英更讓人頻發憐惜的感嘆,又有些許黯然神傷的情愫,「無可奈何花落去……」櫻花園中自徘徊。
游畢漫櫻園,賞罷花雨島,我們出得櫻花園區。本來計劃用無人機航拍櫻花園區的全景,但不知什麼緣故,無人機上飛到150米後或前飛500米後便顯示信號丟失,只得放棄,這未免又讓人有些遺憾。
結束了櫻花園的賞櫻之旅,原本計劃去息烽集中營游覽,但看導航要有110公里的路程,往返時間不夠,於是我們返回貴陽到貴陽北站,乘高鐵去往重慶。
下午6:00,高鐵駛入重慶西站,安排好住宿,已是華燈初上時分。既然已經來到重慶,滿足口腹之慾是必須要做的功課。我們來到九龍坡的巴國城,在一家「周師兄」的火鍋城大快朵頤一番。
DAY2 濯水探幽
2021年3月19日,黔渝訪春第二日。
來到重慶,還要品嘗令人心心念念的小面。早晨在沙坪壩西南醫院附近的一家老太太攤攤面品嘗了豌雜面,感覺一般,沒有吃出那種令人回味無窮的感覺。
重慶市區的交通很是擁堵,用了大約40分鍾的時間才駛上包茂高速,13:30我們到達位於黔江以東約40公里的濯水景區。濯水景區是2020年12月才獲批為5A景區的。景區由濯水古鎮、風雨廊橋和蒲花暗河組團而成。在遊客服務中心,服務人員告知,蒲花暗河因為蒲花河漲水,不能坐船,只能游覽溶洞。如果想游暗河的話,可以先去古鎮游覽,然後看明天的水位是否能降下來。既然如此,我們就先游覽古鎮。
濯水景區位於重慶以東300多公里的黔江縣,於2020年申辦為國家5A景區,由濯水古鎮、風雨廊橋和蒲花暗河三個景點組團而成。
濯水古鎮自清代後期起,便成為川東南驛道、商道、鹽道的必經之路。民國二十四年左右,此地商賈雲集、店鋪鱗次櫛比,是其繁榮昌盛的巔峰時期,知名度蓋過當時的黔江縣城,與酉陽龍潭、龔灘合稱「酉陽三大名鎮」(濯水於1952年劃歸黔江管轄)。1956年後,由於種種原因,古鎮的商貿逐漸萎縮,喧囂了100餘年的商貿重鎮,逐漸歸於無聲的平靜。昔日的達官顯貴、商賈行人, 也隨著時間的逝去而被人淡忘。唯有那條古石板道,還靜靜地躺在那裡,見證著曾經的繁華。流過濯水古鎮的阿蓬江自古與烏江、酉水一起成為溝通三峽地區和江漢平原的重要通道。濯水古鎮見證了巴人的進退興衰,目睹了秦人的金戈鐵馬,擁有較多歷史遺址以及相關的歷史典故。街巷格局保留完整,具有獨特的渝東南古鎮格局。
古鎮入口外的廣場一側是三棟依古鎮風格建設的仿古塔樓,分別是濯水的檢察、公安和法院,給遊客們帶來莫名的安全感。我們先在古鎮旁的水師城門下到阿蓬江邊,欣賞古鎮的江邊景色。濯水古鎮是武陵山區少有的土家水鄉,作為重慶舊城老街的典型,這里的街道多臨河鋪築,居民枕河而居,一排排土家吊腳樓建於石砌的河堤之上,蜿蜒林立,迤邐成線,一派水鄉綺麗風光。
古鎮入口矗立的石牌坊應是後建的仿古建築,盡管缺少了風雨的洗禮與歲月的滄桑,但也給古鎮增添了幾許威嚴和氣派。
天陰陰的,空氣中氤氳著濃濃的水汽。徜徉在古鎮的石板路上,最先遇見的是一座距今300餘年的古戲台,檐上惟妙惟肖的人物雕花在現今已是難得一見。以一座戲樓作為古鎮的封面,是大多江南古鎮慣有的格局。「兩水潤新園,繞岸輕波堪濯足;七弦縈古鎮,連台好戲可清心。」戲台兩台側鐫刻的一副對聯勾畫出古戲台的靈與氣,古鎮街巷中一縷縷書香墨韻更蘊足了古鎮的文化底氣。一條條幽深的古巷細弄,一頭勾聯著古街,一頭曲曲折折地穿行於一幢幢馬頭牆、小青瓦的徽派建築群落,把整個古鎮引宕得一波三折,彷彿有了音樂的節奏。「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想那綿長清麗的詩意,也就這樣從兩旁老木樓的雕梁畫棟、窗欞嵌花里演繹出來。
導游介紹,明末清初自水運來此經商的「詹氏徽墨」開啟了徽商時代,而後商號、民居、會館、私塾均與徽派建築風格融合,並逐漸與土家吊腳樓群形成了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的獨特建築風景。走過濯水老街「三道拐」,抬頭就看到著名的龔家抱廳,這里是我國物理學家龔沛光先生的舊居。「抱廳」是土家族吊腳樓最具特色之所在,龔家抱廳設計得十分巧妙,雖然臨阿蓬江而建,但從街面一側看過去,樓的正面朝街,而駐足江邊,樓的正面又朝著江邊。龔家抱廳的右前方,便是一處古鎮的標志性建築—萬天宮,只是這里因為維修並未開放。
繼續前行,不遠處便是這古鎮的核心區域—樊家大院,這里也被稱作濯河壩講堂,在當時應該是古鎮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樊家大院門廳的外面立有一座「天理良心」的石碑,這塊石碑所刻便是濯水古鎮以誠為本的商業核心理念。濯水古鎮,「天理良心」;蒲花暗河,「蒼天有眼」,這兩處集人文與天然的具有文化內涵的景觀已經成為濯水景區的文化核心價值觀。
游歷在濯水古鎮中,不禁與龔灘古鎮和其他古鎮做起比較。濯水古鎮與龔灘古鎮同在古時商業發達的巴國地區,古鎮的建築風格寬廣氣派,格局宏大,與一些江南婉約派的古鎮比,更彰顯了渝商眼界高遠,氣度不凡的行事風格。
游覽古鎮,自然要品嘗古鎮的美食。我們在一家稍顯熱鬧的小店品嘗了牛肉綠豆粉和馬打滾,綠豆粉和重慶小面相仿,而馬打滾分明就是北京的驢打滾換了一個名稱而已。品嘗了小吃,古鎮之旅便告一段落,我們去游覽古鎮號稱「天下第一」的風雨廊橋。
濯水古鎮的風雨廊橋是連接古鎮與新鎮的人行交通道路,橫跨阿蓬江和蒲花河。關於濯水廊橋的具體修建年代,無法查知古代有無,據網上普遍的說法是2010年10月竣工並對外開放,其長 303米,是亞洲第一廊橋。但在2013年11月27日凌晨,風雨廊橋遭遇一場火災,使橋面上的木質建築被燒毀,但橋墩、橋面鋼筋混凝土建築並未損壞。2015年當地政府開始重建,後於2017年重新開放,重建後的廊橋長658米、寬5米,同年8月底,濯水廊橋榮獲「世界第一風雨廊橋」的稱號。據了解,其實我國最長的廊橋在山東莒縣,那裡的廊橋長度為750米,只不過整座廊橋均為混凝土澆築而成,相比濯水廊橋的全木製作,無論從建築工藝還是建築風格,還是從橋體的藝術性、觀賞性而言,兩者均不可同日而語。
風雨廊橋分為四段,從左至右依次是「濯河懷遠」、「唐鍾長韻」、「彩虹伏波」、「蒲花飛龍」。從古鎮進入風雨廊橋的第一段—濯河懷遠,這座廊橋古稱作「滄浪橋」,應該也是歷史最為久遠的一座廊橋。橋長310米,橋上建有層塔亭,最高處為中心閣樓;整座橋體應用重檐、歇頂、土家點將台、檐口升起和多層舉折等手法,創造了統一而有變化的橋身形態;造型古樸典雅。第二段廊橋名為唐鍾長韻,有105米長,中央鍾樓部分四層26米高,該段由廊道和鍾樓構成,中心位置高聳重檐歇山頂式鍾樓,只不過唐鍾當前正在維修,並沒有懸掛於鍾樓之上。彩虹伏波橋長97米,該段跨越蒲花河,是由單拱橋體與曲直橋面結合的橋身,線條柔美,宛如一道絢麗的彩虹。彩虹伏波連接著蒲花飛龍,這是最後一段廊橋。蒲花飛龍長146米,以曲線屋頂與現代格柵橋墩相結合,立面以龍的整體形態為創作原型,隱喻與水相生的飛龍跨河騰飛。
在起起伏伏的廊橋中上下穿行而過,欣賞著兩側廊柱鐫刻的楹聯,感受著漢族和土家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圍。唐鍾長韻和彩虹伏波兩段廊橋的兩側修建的是濕地公園,也是完整拍攝廊橋雄姿的最佳場地。在這里進行了各角度的拍攝後,我們繼續回到蒲花飛龍之上。這座廊橋的造型最為前衛和時尚,橋體運用了大量的方木,用粗大的螺栓構建在一起,雖然是傳統的木結構廊橋,但這種造型和工藝給人以現代工業風的感覺。
距離廊橋的盡頭僅僅幾十米的地方,包茂高速的高架橋穿鎮跨河、飛馳而過,大橋巍然聳立,橋墩估計有近百米高,為了美觀起見,橋墩都塗刷了綠色的圖案,使之與周圍的環境相得益彰。迤邐蜿蜒的黑咖色的木質廊橋遇見巍峨挺拔的混凝土高速路橋,給人帶來的反差感非常強烈。傳統與現代,閑適與高速,東方建築美學與西方建築風格在這里既融合又碰撞,無論怎樣,都充分彰顯了中國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業的發達與深遠的文化傳承。
游畢風雨廊橋,已是下午3:30。看天氣預報,明天這里有雨,這樣的話蒲花暗河的水位就不會下降,那樣明天同樣不能乘船游覽。既然如此,不如今天就去。
蒲花暗河景區由溶洞、地下河和地上河三部分構成,其中地下河與地上河部分要乘船游覽,不能乘船的話就只能游覽溶洞景區了,因此景區現在只收半票50元。對於溶洞景點,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但既然已經來到景區,不管怎樣也要瀏覽一下了。5A景區的名頭絕對不是虛名,盡管現在不能全面游覽,但景區的遊客還是熙熙攘攘地排起了長隊。從景區乘坐觀光車來到三公里以外的後山服務站,進入蒲花暗河景區。入口處是峽谷的頂端,蒲花河就在幾百米深的谷底,峽谷壁立千仞,溝深谷幽,從上面就能聽得到下面河谷里濤濤的水聲,依稀可以看得到一片片碧綠的河水。順著蜿蜒回轉的木棧道下到谷底,前行大約幾百米,便來到景區命名為赤穴的溶洞。按我前期看到的景區介紹和自己的想像,這里與廣東清遠的連州地下河相似,溶洞和地下河大致相同,唯一的區別就是這里可以乘船從地下河駛出到地上明河,而且可以看到景區的標志性景點—天生三橋。沒有了這些,我們只能觀賞溶洞,但這里的溶洞與連州地下河相比,相差甚遠,幾乎沒有什麼欣賞價值。流石壩、靈性之光、千層梯田等景點與其他溶洞並無太多區別。唯一令人感覺有觀賞價值的就是這里的穴珠。穴珠也稱洞穴珍珠,是洞穴豆石或儷石在洞穴滴水坑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圓結構的碳酸鈣球狀沉積物。在溶洞中看到穴珠,應該還是第一次,這讓我們感覺來到景區才算有了一點價值。溶洞內面積不大,景觀也不多,大概有半小時的時間就結束了。沒有看到心怡的景緻,又成為在濯水景區的一處遺憾,果然是遺憾常有,完美不可多得啊!
結束了濯水景區的游覽,我們驅車返回到黔江縣投宿,晚上品嘗了當地的名吃—黔江雞雜。
DAY3 黔江閑游
2021年3月21日,黔渝訪春第三日。
於平壩觀賞了櫻花,在濯水游歷了古鎮,此次旅遊的主要目的地已經打卡完畢,剩餘的時間便是如野鶴般閑遊了。既然來到了黔江縣城,那此處城中的城市大峽谷就必須要游覽一番了。
早上9:00,吃過早餐去往7公里外的大峽谷景區。黔江城市大峽谷又名芭拉胡景區,芭拉胡是土家族語「大峽谷」的意思。黔江有亞洲第一峽谷城美譽,是中國文明用語以土家語命名的城市旅遊品牌。因「芭拉胡」應用性好,本身是話題熱點,表達萌奇神秘口語化,語言直譯還可國際通用,因而成為黔江旅遊主題口號「神秘芭拉胡、魅力阿蓬江」的關鍵詞。
進入大峽谷景區,走上808米長的空中棧道,神秘的「芭拉胡」就驀然躍如你的視野之中。峽谷壁立千仞,山崖刀砍斧削;兩側峰巒起伏,谷底水聲轟鳴;棧道蜿蜒盤旋,峽江迤邐下行;如此天造地設,恰似鬼斧神工。大峽谷如同一條綠色絲絛,將黔江老城與新城連接在一起,繪就一幅現實版的「城即景、景即城」的水墨丹青畫卷,也成就了「城在峽谷上,峽谷城中央」的世界罕見、亞洲唯一的獨特城市景觀。大峽穀穀寬80-100米,平均深度200米,最大落差500米,大多崖壁與地面成直角。沿著曲折迴旋不斷抬升的棧道向前,經過幾百米的行程便來到了凌空飛架的慈航橋上,在橋上可以俯瞰高崖聳立、峽江奔流的峽谷全貌,又可回望傲然聳立、怪石嶙峋的沿江崖壁。在這里,還可以遠眺景區盡頭雕刻在一片宏偉山崖上的觀世音摩崖石刻造像。觀世音摩崖石刻底座的花紋已經覆滿青苔,由此推斷應該是古代的遺存。景區的觀音寺應是依此而建,粉牆朱門黛瓦,依山錯落而建,在幽深翠綠的山谷之中,成為一抹靚麗的風景。摩崖石刻的對面,景區還修建了一座圓形的佛音坪,站在佛音坪中央,發聲時果然迴音作響,聲如洪鍾。
返回時行走景區步道,途徑放生池、喀斯特石林,再順著蜿蜒的石階經過奕孝亭,這里是大峽谷景區的制高點,可以一覽景區的全貌。
中午12:00,在蒙蒙細雨之中,我們結束了大峽谷的游覽,驅車返回重慶。晚上在觀音橋的好吃街逛吃,品嘗了霧都城外的重慶土菜。
3月21日,逛吃重慶有名的小面。下午川航3U8793航班返回銀川。
『叄』 廣島原子彈爆炸是真的還是假的
是真的
不過美國用B-52運去三個原子彈,只爆炸兩個。另一個原子彈的去向至今不明。
『肆』 櫻花是怎麼樣的啊
【櫻花簡介】
學名:Prunus serrulata
日文名:サクラ/桜
英文名:Cherry Blossom
西班牙文名:Cherry
別名:山櫻花,福島櫻,青膚櫻等。屬薔薇科,落葉喬木。樹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橫紋。花與葉互生,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芒齒,先端尖而有腺體,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稍淡。托葉披針狀線形,邊緣細裂呈鋸齒狀,裂端有腺。花每支三五朵,成傘狀花序,萼片水平開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紅色。花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核球形,初呈紅色,後變紫褐色,7月成熟。
[編輯本段]【科屬分類】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薔薇目
科: 薔薇科
亞科:李亞科
屬: 櫻桃屬
學名:Prunus serrulata
日文名:サクラ/桜
英文名:Cherry Blossom
西班牙文名:Cherry
別名:山櫻花,福島櫻,青膚櫻等。屬薔薇科,落葉喬木。樹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橫紋。花與葉互生,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芒齒,先端尖而有腺體,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稍淡。托葉披針狀線形,邊緣細裂呈鋸齒狀,裂端有腺。花每支三五朵,成傘狀花序,萼片水平開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紅色。花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核球形,初呈紅色,後變紫褐色,7月成熟。為日本國花.
[編輯本段]【原產地和主要分布】
原產北半球溫帶喜馬拉雅山地區,包括印度北部、中國長江流域、中國台灣省、朝鮮、日本。以中國西南山區各類最為豐富,中國華北各地均有栽培。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以日本櫻花最為著名,共有200多個品種。因此,日本被譽稱「櫻花之國」。
櫻花性喜陽光,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以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最好,根系淺,對煙塵、有害氣體及海潮風的抵抗力均較弱。不耐鹽鹼土。根系較淺,忌積水低窪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對煙及風抗力弱。櫻花花朵極其美麗,盛開時節,滿樹爛漫,如雲似霞,是早春開花的著名觀賞花木。
櫻花深受日本人歡迎而在日本廣為種植,與象徵皇室的菊花被指定為日本國花。奈良縣吉野山的櫻花最為聞名,故被譽為「吉野千棵櫻」 。整個日本櫻花花期約為五十天,但每個地區從花開到花謝只有七至十天。櫻花種類繁多,故顏色並非純是粉紅色,相應的花種有相符的顏色。春天賞櫻是日本傳統習俗之一,日本氣象廳每年會發表櫻花開花日期預測,是為「櫻前線」。 日本櫻花多劃分為園藝品種及野生種,比較著名的品種有:寒櫻、河津櫻、雨情枝垂、染井吉野櫻、大島櫻、寒緋櫻、雛菊櫻、及一系列八重櫻(如八重紅彼岸、奈良八重櫻、八重之霞櫻、茜八重、八重紫櫻等) 。其中最常見的非染井吉野櫻莫屬,約占日本櫻花數量之八成,花形為粉紅色花瓣五片,但最漂亮的是枝垂櫻,枝垂櫻又稱瀑布櫻花,如粉紅瀑布一樣懸掛下來,極度的詩情畫意。
日本的櫻花多數在3月下旬至四月上旬開花,但近年因全球溫暖化的影響,令櫻花開放的時間有所提前。而且太平洋的氣候變暖,亦導致花開後被風吹至散落。大大縮短了市民欣賞櫻花的時間。
[編輯本段]【同屬常見種】
1、日本櫻花(P.yedoensis Mats.),干皮暗灰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或尾尖,緣具芒狀細尖重鋸齒,齒端具腺,葉柄上端有2腺體,托葉條形,具腺齒,花多重瓣,白、粉或玫瑰紅色,核果球形,徑約1厘米,熟時紫黑色,本種有兩變種:①彩霞日本櫻花(var.shojo Wils.),重瓣,大型,玫瑰紅色;②粉紅日本櫻花(var.taizanfukus Wils.),重瓣,中型,粉紅色。
2、山櫻(P.serrulata Lindl.),又名青膚櫻。干皮粟褐色,葉多為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常尾狀,緣具尖細單鋸齒或重鋸齒,齒端有腺質刺芒,葉表蒼綠光滑,背面微被白粉有中脈有毛,幼葉常為褐色。葉柄有2-4腺體,花單瓣或重瓣,白或粉紅,果卵狀球形,熟時黑色,為中國原產種,華北山地多見野生,生長快速,萌芽力強,抗煙塵,常作櫻桃之砧木,核仁可入葯。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樹冠卵圓形至圓形,單葉互生,具腺狀鋸齒,花單生枝頂或3-6簇生呈傘形或傘房狀花序,與葉同時生出或先葉後花,萼筒鍾狀或筒狀,栽培品種多為重瓣;果紅色或黑色,5-6月成熟。
[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性喜陽光,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生長最好,不耐鹽鹼土。根系較淺,忌積水低窪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對煙及風抗力弱。
[編輯本段]【常見栽培種類】
1、櫻花(P.serreulata),落葉喬木。高約5-25米。樹皮暗栗褐色,光滑而有光澤,具橫紋。小枝無毛。葉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邊緣具芒半成熟齒,兩面無毛。傘房狀或總狀花序,花白色或淡粉紅色。徑2.5-4cm,花期4月-5月。棱果球形,黑色,7月果熟。
2、日本晚櫻(P.lannesiana),高約10m,樹皮淡灰色。葉倒卵形,緣具長芒狀齒;花單或重瓣、下垂,粉紅或近白色,芳香,2-5朵聚生,花期4月。
3、日本早櫻(P.subhirtella),為小喬木,高約5m,樹皮橫紋狀,老樹皮緶。小枝褐色,葉倒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粉紅色,徑2-2.5cm,2-5朵呈傘形花序,春季葉前開花。
4、大山櫻(P.sargentii),高12-20m,樹皮褐色,小枝紫褐色,葉橢圓狀卵形。花粉紅色,2-4朵簇生,徑3-5cm,花期3-4月。
5、雲南櫻花(P.cerosoides),高約10m,樹皮褐色,小枝紫褐色,葉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緣具重齒。花粉紅色至深紅色,2-5朵簇生,花期2-3月。
6、科櫻花(P.majestica),高約25m,樹皮淺褐色,小枝綠色,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花粉紅色,花期1月至翌年1月。
7、山櫻花:多野生,花朵小,單瓣,白色或粉紅色,花梗及花尊無毛。
8、毛櫻花:外形基本同山櫻花,但其葉、柄、花尊均有毛。
9、重辨白櫻花:花白色,重瓣,為主要栽培品種。
10、重瓣紅櫻花:花粉紅色,重瓣。
11、紅白櫻花:花淡紅色,重瓣。
12、瑰麗櫻花:花淡紅色,直瓣,花朵大而且花梗長。
13、垂枝櫻花:花粉紅色,重瓣,花枝張開而下垂。
[編輯本段]【繁殖】
以播種、扦插和嫁接繁育為主。以播種方式繁殖櫻花,注意勿使種胚乾燥,應隨采隨播或濕沙層積後翌年春播。嫁接繁殖可用櫻桃、山櫻桃的實生苗作砧木。在3月下旬切接或8月下旬芽接,接活後經3年到4年培育,可出圃栽種。栽種時,每坑槽施腐熟堆肥15公斤-25公斤,7月每株施硫酸銨1公斤-2公斤。花後和早春發芽前,需剪去枯枝、病弱枝、徒長枝,盡量避免粗枝的修剪,以保持樹冠圓滿。
[編輯本段]【栽培和管理】
1.土壤要求及改良措施
櫻花在含腐殖質較多的沙質壤土和粘質壤土中(pH5.5至6.5)都能很好地生長。在南方土壤粘重的地方,一般混合自製腐葉土(收集樹葉及酸性土、雞糞、木炭粉漚制而成的土壤)。注意,混合前必須將原有粘土塊全部打碎,否則起不到改土作用。在地下水位不足1米的地方採用高栽法,即把整個栽植穴墊平後,再在上面堆土栽苗。北方鹼性土,需要施硫磺粉或硫酸亞鐵等調節pH值至6左右。每平方米施硫磺粉2克,有效期1至2年,同時每年測定,使pH值不超過7。山櫻、染井吉野等品種樹干通直,樹體較大,是強陽性樹種,要求避風向陽,通風透光。成片栽植時,要使每株樹都能接受到陽光。
2.栽植措施
定植時間在早春土壤解凍後立即栽植,一般為二三月份。栽植前仔細整地。在平地栽植可挖直徑1米,深0.8米的穴。穴內先填約一半深的改良土壤,把苗放入穴中央,使苗根向四方伸展。少量填土後,微向上提苗,使根系充分伸展,再行輕踩。栽苗深度要使最上層的苗根距地面5厘米。栽好後做一積水窩,並充分灌水,最後用跟苗差不多高的竹片支撐,以防刮風吹倒。
3.管理措施
防旱:定植後苗木易受旱害,除定植時充分灌水外,以後8至10天灌水一次,保持土壤潮濕但無積水。灌後及時鬆土,最好用草將地表薄薄覆蓋,減少水分蒸發。在定植後2至3年內,為防止樹乾乾燥,可用稻草包裹。但2至3年後,樹苗長出新根,對環境的適應性逐漸增強,則不必再包草。
生長期管理:櫻花每年施肥兩次,以酸性肥料為好。一次是冬肥,在冬季或早春施用豆餅、雞糞和腐熟肥料等有機肥;另一次在落花後,施用硫酸銨、硫酸亞鐵、過磷酸鈣等速效肥料。一般大櫻花樹施肥,可採取穴施的方法,即在樹冠:正投影線的邊緣,挖一條深約10厘米的環形溝,將肥料施入。此法既簡便又利於根系吸收,以後隨著樹的生長,施肥的環形溝直徑和深度也隨之增加。櫻花根系分布淺,要求排水透氣良好,因此在樹周圍特別是根系分布范圍內,切忌人畜、車輛踏實土壤。行人踐踏會使樹勢衰弱,壽命縮短,甚至造成爛根死亡。
修剪養護:修剪主要是剪去枯萎枝、徒長枝、重疊枝及病蟲枝。另外,一般大櫻花樹幹上長出許多枝條時,應保留若干長勢健壯的枝條,其餘全部從基部剪掉,以利通風透光。修剪後的枝條要及時用葯物消毒傷口,防止雨淋後病菌侵入,導致腐爛。櫻花經太陽長時期的暴曬,樹皮易老化損傷,造成腐爛,應及時將其除掉並進行消毒處理。之後,用腐葉土及炭粉包紮腐爛部位,促其恢復正常生理機能。
[編輯本段]【病蟲害及其防治】
櫻花主要應預防流膠病和根瘤病,以及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蟲害。流膠病為蛾類鑽入樹干產卵所致,可以用尖刀挖出蟲卵,同時改良土壤,加強水肥管理。根瘤病會導致病樹的根無法正常生長,不管怎樣施肥,樹還是不健壯。要及時切除腫瘤,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利用腐葉土、木炭粉及微生物改良土壤。對於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每年噴葯3至4次,第一次在花前,第二次在花後,第三次在7至8月。
櫻花病蟲害種類較多,現將其常見的病蟲害分述如下:
一、穿孔性褐斑病
在5至6月時發生,葉出現紫褐色小點,後漸擴大成圓形,病斑部位乾燥收縮後成為小孔、病菌多在病枝病葉上過冬,發育最適溫度為2 5℃至28℃,借風傳播,在多雨季節有利於侵染發病,樹勢衰弱,排水不良,通風透光差時,病害發生嚴重。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整枝修剪,並注意剪掉病梢,及時清理病葉並燒毀,為植株創造干凈的生長條件。
(2)新梢萌發前,可噴灑3至5波美度石硫合劑,發病期可噴灑16 0倍波爾多液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至2000倍液,或15%代森鋅600倍液至800倍液。
二、葉枯病
夏季葉上發生黃綠色的圓形斑點,後變褐色,散生黑色小粒點,病葉枯死但並不脫落。
防治方法:
(1)摘除並焚燒病葉,發芽前噴波爾多液。
(2)5至6月再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至10天噴一次,連噴2至3次即可。
三、根癌病
主要發生於主幹基部,有時也發生於根頸或側根上,病部產生腫瘤,初期乳白色或肉色,逐漸變成褐色或深褐色,圓球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有龜裂,感病後根系發育不良,細根極少,地上部生長緩慢,樹勢衰弱,嚴重時葉片黃化、早落,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染根癌病的苗木必須集中銷毀,苗木栽種前最好用1%硫酸銅浸5至10分鍾,再用水洗凈,然後栽植。
(2)發現病株可用刀鋸徹底切除癌瘤及其周圍組織。
(3)對病株周圍的土壤也可按每平方米50克至100克的用量,撒入硫磺粉消毒。同時注意進行土壤改良。
[編輯本段]【應用】
櫻花花色幽香艷麗,為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常用於園林觀賞,以群植,也可植於山坡、庭院、路邊、建築物前。盛開時節花繁艷麗,滿樹爛漫,如雲似霞,極為壯觀。可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觀,可三五成叢點綴於綠地形成錦團,也可孤植,形成「萬綠叢中一點紅」之畫意。櫻花還可作小路行道樹、綠籬或製作盆景。另外樹皮和新鮮嫩葉可葯用。也有的人在日本將櫻花鮮花瓣磨成花蜜製作果醬和調味品。
[編輯本段]【櫻花源地探尋】
櫻花最初的痕跡出現於喜馬拉雅山區(參考資料:《櫻大鑒》)。此後,這物種逐步傳入印度北部,中國長江流域以及南部偏西地區,台灣,韓國,日本地區;這些地區,尤其是日本,成了相對獨立的櫻花的變種發展的地方。由於日本櫻花過於出名,培育出冠絕世界的品種,所以櫻花一定程度上指日本櫻花,或具有日本特色的櫻花品種。
《櫻大鑒》里有記載,日本櫻花最早是從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傳過去的。櫻花的傳播像所有生物一樣呈放射性傳播。雲南與喜馬拉雅地域相近,自是最早受惠地區之一。滇櫻花也有名氣。這使日本有另一種傳說,稱日本櫻花的祖本,是由僧人從雲南帶回去的,這與有的日本人堅稱他們的祖先是雲南白族人一樣具有探索性。然而,櫻花是從喜馬拉雅山脈傳往日本,這更有可信性。
《櫻大鑒》還說,喜馬拉雅的櫻花傳往日本後,在精心培育下,在日本不斷增加品種,成為一個豐富的櫻家族。成為日本國花後,它更受關愛,也更受培養,出現觀賞性更強的高等品種。然而,至今幾種原生於喜馬拉雅的櫻花還在日本生長,如喬木櫻、緋寒櫻等。雲南櫻花與日本櫻花同屬,它是由原生騰沖、龍陵一帶的苦櫻桃演變而來,是一個變種,花由單瓣變重瓣,色由淡粉紅色變深粉紅色。這顏色便是與同為觀賞度很高的日本櫻花的區別,日本櫻花的花多為淡粉紅色。
這也與櫻花這個名謂在中國典籍中記載不多有關。因櫻花和櫻桃外觀很像,古人記述頗為含混,古代櫻花便不似別的名花那麼被人熟悉,但是在古老籍冊仍可覓到它的點點芳蹤。白居易有詩「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便是描述了櫻花盛開的景況。明代於若瀛的詩中提到櫻花:「三月雨聲細,櫻花疑杏花」。
人們已經發現在印度北部也自古就有櫻花。
[編輯本段]【櫻花品種】
1、寒櫻
花朵大小為小朵、淡紅色單層花瓣,氣候較溫暖的話,1月中旬左右就會開花的櫻花,故別名稱熱海櫻,據推測應是寒緋櫻和山櫻的混合種。
2、修善寺寒櫻
花朵大小為中等、紅紫色單層花瓣,生長於伊豆半島修禪寺庭院的櫻花,據推測應是寒緋櫻和大島櫻的混合種。
3、寒緋櫻
花朵大小為小朵、深紅紫色的單層花瓣,從中國到台灣都有生長的野生櫻花,故又稱為台灣緋櫻、緋寒櫻,花朵為釣鍾狀,與其合並呈現出特殊的感覺。
4、河津櫻
花朵大小為中等、紅紫色單層花瓣,生長於伊豆半島河津町的早春櫻花,據推測應是寒緋櫻和大島櫻的混合種。
5、大島櫻
花朵大小為大朵、白色單層花瓣,生長於伊豆七島及房總半島等地,對海風很強韌的野生櫻花,櫻餅里所用的櫻花葉就是用此種櫻花的葉子。
6、雛菊櫻
花朵大小為小朵、像白菊花花瓣,生長於新潟縣彌彥神社的奧丁字櫻系的小型櫻花,花瓣數超過100種以上、珍貴稀有的櫻花。
7、山櫻
花朵大小為中等、白色到淡紅色單層花瓣,自古以來就深受喜愛的代表性野生櫻花,以花朵一起綻開的新芽的顏色非常多樣,讓山野的景觀更加美麗。
8、美國櫻
花朵大小為中等、淡紅色單層花瓣,這是在美國利用染井吉野的種子所培育出的品種,原名叫「曙」,但因為日本已有同名的櫻花,所以就改名為現在這個名字。
9、梅護寺數珠掛櫻
花朵大小為大朵,像淡紅色菊花花瓣,傳說中與親鸞上人有關系的櫻花,生長於新潟縣京瀨村的梅護寺的櫻花樹已被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
10、大寒櫻
花朵大小為中等、淡紅色單層花瓣,生長於琦玉縣安行的櫻花,又稱安行寒櫻,比染井吉野還早一周左右開花的美麗櫻花。
11、兼六園菊櫻
花朵大小為大朵,像淡紅色菊花花瓣,生長於金澤兼六園的櫻花,花瓣數超過300片
12、十月櫻
花朵大小為中朵、淡紅色多層花瓣,從10月左右開始開花,隔年春天還會再開一次,一年開2次花的珍貴櫻花。
13、奈良之八重櫻
花朵大小為中朵、淡紅色多層花瓣,屬霞櫻系的品種,生長於奈良市知足院的櫻花樹已被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
14、江戶彼岸
花朵大小為小朵、淡紅色單層花瓣,此種櫻花的壽命非常長,山高神代櫻(山梨縣武川村)、根尾谷的淡墨櫻(岐埠縣根尾村)等,據推測都已活了1,000年以上。
15、冬櫻
花朵大小為中朵、白色單層花瓣,一年開兩次(春、秋)花的櫻花,在群馬縣鬼石町的櫻山公園里種植了相當多數量的此種櫻花,其中以「三波川的冬櫻」最有名。
16、永源寺
花朵大小為大朵、白色多層花瓣,生長於滋賀縣永源寺庭院的櫻花,花朵很大、嚴色為白的八重櫻。
17、市原虎之尾
花朵大小為中等、淡紅色多層花瓣,生長於京都市左京區市原的櫻花,因枝幹向外延伸很長,花朵也生長的很密集像虎尾一樣,故大谷光瑞將其命名為市原虎之尾。
18、太白
花朵大小為大朵、白色單層花辦,英國的櫻花研究家於1932年贈送給日本的櫻花,在日本已經絕種,太白是元公爵鷹司信輔所命名的。
19、御衣黃
花朵大小為中朵、綠黃色多層花瓣,自古以來就廣為人知,具有珍稀顏色的櫻花。
20、松月
花朵大小為大朵、淡紅色多層花瓣,以前生長於東京的荒川堤防的櫻花,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八重櫻。
21、妹背
花朵大小為大朵、紅色多層花瓣,位於京都平野神社的櫻花,因擁有兩個雌蕊,結果實也是結兩個,故得其名。
22、關山
花朵大小為大朵、深紅色多層花瓣,八重櫻的代表性品種,在歐美也被廣泛的種植,另外此櫻花的鹽漬花瓣也用於櫻花湯之中。
[編輯本段]【櫻花為什麼是日本的國花】
把櫻花定為國花,因為它是愛情與希望的象徵。相傳在很久以前,日本有位名叫「木花開耶姬」(意為櫻花)的仙女。有一年11月,仙女從沖繩出發,途經九州、關西、關東等地,在第二年5月到達北海道。沿途,她將一種象徵愛情與希望的花朵撒遍每一個角落。為了紀念這位仙女,當地人將這種花命名為「櫻花」,日本也因此成為「櫻花之國」。
櫻花熱烈、純潔、高尚,嚴冬過後是它最先把春天的氣息帶給日本人民,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為「櫻花節」。在這個賞花季節,人們帶上親屬,邀上友人,攜酒帶餚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邊賞櫻、邊暢飲,真是人生一大樂趣。
櫻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奈良時代(710—794年),說到花,就是指梅花,到了平安時代(794--1192年),櫻花成了主角,詠櫻花的歌比詠梅花的歌要多5倍。而且日本很早就有了賞櫻花的活動。7世紀,持統天皇特別喜愛櫻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觀賞櫻花。另外,據說日本歷史上的第一次賞櫻大會是9世紀嵯峨天皇主持舉行的。當初,賞櫻只是在權貴間盛行,到江戶時代(1603—1867年)才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傳統的民間風俗。
櫻花的生命很短暫。在日本有一民諺說:「櫻花7日」,就是一朵櫻花從開放到凋謝大約為7天,整棵櫻樹從開花到全謝大約16天左右,形成櫻花邊開邊落的特點。也正是這一特點才使櫻花有這么大的魅力。被尊為國花,不僅是因為它的嫵媚嬌艷,更重要的是它經歷短暫的燦爛後隨即凋謝的「壯烈」。
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很乾脆,被尊為日本精神。
櫻花是最受日本人喜愛的花種,白雪似的櫻花,象徵日本武士道絢爛而短暫的美學。日本語中,「櫻時」就是指櫻花盛開的時節,也就是春天。在春天櫻花盛開的時候,到櫻花開得最燦爛的地方,一邊吃著壽司,喝著日本酒,一邊陶醉在漫天飛舞的「花吹雪�はなふぶき)」中,是日本人一年裡最重要的事情。
賞櫻花,日語寫作「花見」。花見(Hanami)是日本獨特的賞花方式,每當春天櫻花季節展開之際,群聚於各地賞櫻名所,席坐粉白花樹下,大家舉杯高歌,談笑春日,盡情捕捉爛漫春光。這般原味的大和風情,「花見」一詞甚至被納為英文專有名詞,意為日人賞櫻盛宴。日本人賞櫻花的歷史悠久,一般認為源於平安時代在宮中舉行的櫻花宴。慶長三年(1598年)3月15日,豐臣秀吉在京都醍醐寺舉行的賞花會(歷史上稱「醍醐の花見」),以其豪侈華麗而名標史冊。而花見成為日本平民百姓的年中行事則是江戶時代以後的事情。
4月的日本充滿了櫻花的味道,無論是公園或是街道,都遍布盛開的櫻花樹,使得如盆景般精緻的日本越發顯得嬌美了。
作為日本的國花,櫻花深受日本人與遊客的喜愛。目前日本的櫻花種類共有300多種,櫻花的花季是4月,由南往北依次盛開,最早可以觀賞到櫻花的是沖繩島,而最姍姍來遲的櫻花則是全日本最寒冷的北海道。櫻花的花期不長,盛開的時間一般為10天,就如一片粉色的雲彩由南往北飄過整個日本。
櫻花綻放時,在公園及街道的賞花處,便可聞到淡淡的花香和欣賞到紅色、粉紅色和白色的櫻花。每當這時,日本各地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櫻花祭」,親朋好友圍坐在櫻花樹下,取出各自准備的便當(飯盒),飲著香檳或是日本清酒,談笑風生,身邊還不時有花瓣隨清風掠過,賞花的人群無論是認識或是不認識的,都會不時點頭打招呼,甚至交換食品。與其說是賞花,不如說是賞花讓大家有了一個真正的「家庭日」和「友誼日」,難怪日本人樂此不疲,甚至有些公司將賞櫻花列為公司的「指定項目」。
在日本賞櫻花最有特色的地方當屬箱根了。在這個風光明媚的旅遊勝地里,不但可以一邊泡溫泉一邊賞櫻花,還可以遠眺沉靜優美的富士山。
箱根位於東京西面90公里處,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旅遊勝地之一,周圍群峰環繞。而箱根本身早在40萬年前就曾有過幾次火山爆發,形成一座與富士山相似的圓錐形火山——箱根山,後由於中央部分沉降,形成了一個大火山噴口,在火山口積存的水就形成了明眸皓齒的蘆之湖。現在在箱根山的中央,遊客仍可望到冒出蒸汽和硫煙的景色。而箱根作為日本指定的國立公園,還有不少的名勝古跡值得遊客觀賞。
4月,當春色降臨箱根的時候,櫻花由箱根山腳、山腰及山頂相繼開放。由於花期較長,遊客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可以觀賞櫻花,加上箱根隨處可見的熱氣騰騰、煙霧彌漫的日式露天溫泉和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的日式旅館,因此每年都吸引大量遊客到此觀光度假。
春季的日本,從三月初的九州開始,直到五月中旬的北海道為止,一路由南而北,這一條「櫻花前線」推進到哪裡,櫻花就輪番張揚到哪裡,熱鬧的櫻花宴也由南而北蔓延。櫻花由全綻到花謝,只有三五天,一旦遇到下雨,燦爛櫻花可能翌日就劃下句點,雖然花期短暫,日本人還是熱熱鬧鬧地設宴慶祝,宛如一場快樂的櫻花嘉年華會。
[編輯本段]櫻花的花語
象徵代表意義:熱烈、純潔、高尚
花語:生命、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棄,一生一世只愛你
山櫻:向你微笑、精神美
西洋櫻花:善良的教育
冬櫻花:東方的神秘
重瓣櫻花:文靜
櫻花草:青春
山櫻花:純潔/高尚/淡薄
櫻花熱烈、純潔、高尚,代表命運的法則就是循環。嚴冬過後是它最先把春天的氣息帶給日本人民,每年3月15 日至4月15日為日本的「櫻花節」。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 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很乾脆,被尊為日本精神的象徵
『伍』 在日本,哪裡的櫻花是最好看的
上野公園
東京都內最有名的賞櫻勝地上野公園,櫻花數目多達1200棵,一到櫻花季節,日本人便在夾道兩旁的櫻花樹下席地而坐,一邊暢飲閑談,一邊賞櫻,寫意之極,而且高漲情緒不分晝夜,因為在夜燈映照下的櫻花,又有另番悅目美態。
開園時間:5a.m-11p.m
亮燈時間:黃昏至8p.m入園
費用:免費前往方法:JR上野站(不忍口)步行1分鍾
平安神宮
為紀念京都遷都1100年而建的平安神宮,是平安時代大內皇宮的復原之作,正門的朱紅神殿和大鳥居,把當年皇宮盛貌展現眼前,加上茂密的紅枝垂櫻在旁襯托,更是艷色無邊。若再來到宮內的棲鳳池一帶,更可看到千多棵粉紅、淡紅、素白色櫻花各自精彩的美景。
開放時間:8:30a.m-5:30p.m
參觀費用:600日圓
前往方法:市巴士5系統,京都會館美館前下車即達。
二條城
江戶幕府第一大將軍德川家康府邸二條城,一向以櫻花種類豐富見稱,有櫻花王者稱譽的八重櫻,偌大花蕾和重花瓣內蘊藏著濃郁香氣,來到城內的櫻之園一逛,便能一睹這庄嚴華麗的櫻花英姿。
開放時間:8:45a.m-4p.m
參觀費用:600日圓
前往方法:市巴士9系統,二條城前站下車即達。
西海橋
西海橋跟甘木公園都是賞櫻ㄉ地方..如果沒櫻花真ㄉ不需要去.應該把時間空出來去博德運河城逛街.現今ㄉ太宰府市ㄉ(大宰府)是1300年前統管九州島地區ㄉ官府.再長達500年治理九洲政務』中發揮重要ㄉ作用.是歷史文化古跡.太宰府供奉學問之神簗菅原道真菅原道真於901年被從右大臣革職發沛到大宰府2年後鬱郁而終當地人敬重他ㄉ博學多才.在他墓地上建起ㄌ天滿宮.現在ㄉ正殿建於1591年(天正19年).我ㄇ住ㄉ飯店對面就是博德車站真ㄉ很方便喔!
道央的旭山紀念公園
公園內有150多棵蝦夷山櫻和八重櫻等,在園內中國風格的亭子周圍,能看到一片密集的櫻花林,就象一個粉色飄香的海洋。公園內還建有展望台和噴水廣場,另外,5月下旬還能欣賞到杜鵑花等。
道央的旭山紀念公園地址:札幌市中央區界川
賞櫻時間:5月上旬~下旬
多摩森林科學園
櫻花種類最多之地:多摩森林科學園。不同的櫻花種類,其顏色形態都各有不同,想一次過賞盡各種櫻花的不同美態,位於東京八王子市的「多摩森林科學園」絕對是一個不能錯過的地方。
這里的櫻花保存林至目前為止,共培植了 250 種類約 2,000 株櫻花,是日本國內櫻花種類最多最齊的地方,想逐樣看完,起碼要花上天半時間,而且還要帶備眼葯水以防看至眼花繚亂。
新宿區新宿御園
在寬闊的庭園里能欣賞到各種櫻花。這是一個櫻花種類較多,賞櫻時間較長的賞花名所。園內樹齡較老的巨樹很多,園內以法國式庭園、英國式庭園和日本式庭園為中心,能欣賞不同風姿的櫻花。
地址:東京都新宿區內藤町
賞花時間:3月中旬~4月下旬
道南的松前公園
以松前公園為中心,有250種約1萬棵櫻樹在1個月左右的花期內,能讓遊人領略到各種櫻花盛開時的千姿百態。松前櫻花節將會有頂盔披甲的武士表演等活動,讓遊人一邊賞花一邊觀看演出,十分愜意。
地址:松前町福山
賞花時間:4月下旬~5月下旬
日高十勝二十間道路櫻花道
蝦夷山櫻整齊地排列成長長的櫻花道,嬌艷的櫻花和四周蒼翠的綠樹形成美麗的色彩對比,晴朗時這里能看日高山脈的英姿,晚上開有彩燈供人們欣賞夜櫻倩影。每年的櫻花節這里還有土特產出售。
地址:靜內町田原~御園
賞花時間:5月上~中旬
道東清隆寺千島櫻
這里是日本櫻花開得最晚的地方。在數種櫻花種類中,40棵千島櫻最香最吸引遊人,樹高只有2~3米,花蕾是粉色,但開花後卻是純白色,十分漂亮。在賞花的同時還可以觀看清隆寺的禮節活動等。
地址:根室市松本町2-2
賞花時間:5月下旬~6月上旬
道央手宮公園
公園內栽種了各種植物,其中綠化植物園很值得一看,樹齡在110-180年以上的栗子樹林也很有名。園內種有染井吉野櫻、八重櫻、蝦夷山櫻等690多棵。另外,園內還有能一覽小樽港美境的地帶。
地址:小樽市手宮
賞花時間:5月中旬~6月上旬
KAMINE公園
位於日立的「KAMINE公園」是日本櫻花百選之一,每年都會在這舉行櫻花祭。佔地18萬平方米的廣大丘陵地,除賞花外,另有其他設施,例如擁有110種動物的動物園,設置觀覽車的游園地。
地址:日立,JR常盤線土浦車站搭車45分鍾
『陸』 櫻花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1、東京櫻花
樹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橫紋。花與葉互生,葉片呈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芒齒,先端尖而有腺體,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稍淡。托葉披針狀線形,邊緣細裂呈鋸齒狀,裂端有腺。花每支有三五朵,成傘狀花,萼片水平開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紅色、粉紅色。花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
2、染井吉野櫻
染井吉野櫻是一種櫻花的園藝品種,是一種高度約5至12米的落葉樹。花朵有五枚花瓣,花色在花朵剛綻放時是淡紅色,而在完全綻放時會逐漸轉白。因為是人工育種,它無法自然結果繁衍,只能以插枝移植,與吉野櫻花瓣的形狀與色澤相同,其花期也相同,可以同時綻放與凋謝。在日本的關東地區的花期大約是三月底到四月上旬。
3、寒緋櫻
寒緋櫻也叫鍾花櫻桃,福建山櫻花。鍾花櫻桃是她在中國大陸的正名,台灣稱山櫻花、緋櫻,日本稱之為寒緋櫻,顧名思義,開在寒冷的早春的紅色櫻花。寒緋櫻確實可能算是中國內地一年裡最早開放的櫻花,花期一般在2月中旬。
『柒』 櫻花介紹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薔薇目
科: 薔薇科
亞科:李亞科
屬: 櫻桃屬
學名:Prunus serrulata
日文名:サクラ/桜
英文名:Cherry Blossom
西班牙文名:Cherry
別名:山櫻花,福島櫻,青膚櫻等。屬薔薇科,落葉喬木。樹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橫紋。花與葉互生,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芒齒,先端尖而有腺體,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稍淡。托葉披針狀線形,邊緣細裂呈鋸齒狀,裂端有腺。花每支三五朵,成傘狀花序,萼片水平開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紅色。花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核球形,初呈紅色,後變紫褐色,7月成熟。為日本國花.
1、寒櫻
花朵大小為小朵、淡紅色單層花瓣,氣候較溫暖的話,1月中旬左右就會開花的櫻花,故別名稱熱海櫻,據推測應是寒緋櫻和山櫻的混合種。
2、修善寺寒櫻
花朵大小為中等、紅紫色單層花瓣,生長於伊豆半島修禪寺庭院的櫻花,據推測應是寒緋櫻和大島櫻的混合種。
3、寒緋櫻
花朵大小為小朵、深紅紫色的單層花瓣,從中國到台灣都有生長的野生櫻花,故又稱為台灣緋櫻、緋寒櫻,花朵為釣鍾狀,與其合並呈現出特殊的感覺。
4、河津櫻
花朵大小為中等、紅紫色單層花瓣,生長於伊豆半島河津町的早春櫻花,據推測應是寒緋櫻和大島櫻的混合種。
5、大島櫻
花朵大小為大朵、白色單層花瓣,生長於伊豆七島及房總半島等地,對海風很強韌的野生櫻花,櫻餅里所用的櫻花葉就是用此種櫻花的葉子。
6、雛菊櫻
花朵大小為小朵、像白菊花花瓣,生長於新潟縣彌彥神社的奧丁字櫻系的小型櫻花,花瓣數超過100種以上、珍貴稀有的櫻花。
7、山櫻
花朵大小為中等、白色到淡紅色單層花瓣,自古以來就深受喜愛的代表性野生櫻花,以花朵一起綻開的新芽的顏色非常多樣,讓山野的景觀更加美麗。
8、美國櫻
花朵大小為中等、淡紅色單層花瓣,這是在美國利用染井吉野的種子所培育出的品種,原名叫「曙」,但因為日本已有同名的櫻花,所以就改名為現在這個名字。
9、梅護寺數珠掛櫻
花朵大小為大朵,像淡紅色菊花花瓣,傳說中與親鸞上人有關系的櫻花,生長於新潟縣京瀨村的梅護寺的櫻花樹已被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
10、大寒櫻
花朵大小為中等、淡紅色單層花瓣,生長於琦玉縣安行的櫻花,又稱安行寒櫻,比染井吉野還早一周左右開花的美麗櫻花。
11、兼六園菊櫻
花朵大小為大朵,像淡紅色菊花花瓣,生長於金澤兼六園的櫻花,花瓣數超過300片
12、十月櫻
花朵大小為中朵、淡紅色多層花瓣,從10月左右開始開花,隔年春天還會再開一次,一年開2次花的珍貴櫻花。
13、奈良之八重櫻
花朵大小為中朵、淡紅色多層花瓣,屬霞櫻系的品種,生長於奈良市知足院的櫻花樹已被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
14、江戶彼岸
花朵大小為小朵、淡紅色單層花瓣,此種櫻花的壽命非常長,山高神代櫻(山梨縣武川村)、根尾谷的淡墨櫻(岐埠縣根尾村)等,據推測都已活了1,000年以上。
15、冬櫻
花朵大小為中朵、白色單層花瓣,一年開兩次(春、秋)花的櫻花,在群馬縣鬼石町的櫻山公園里種植了相當多數量的此種櫻花,其中以「三波川的冬櫻」最有名。
16、永源寺
花朵大小為大朵、白色多層花瓣,生長於滋賀縣永源寺庭院的櫻花,花朵很大、嚴色為白的八重櫻。
17、市原虎之尾
花朵大小為中等、淡紅色多層花瓣,生長於京都市左京區市原的櫻花,因枝幹向外延伸很長,花朵也生長的很密集像虎尾一樣,故大谷光瑞將其命名為市原虎之尾。
18、太白
花朵大小為大朵、白色單層花辦,英國的櫻花研究家於1932年贈送給日本的櫻花,在日本已經絕種,太白是元公爵鷹司信輔所命名的。
19、御衣黃
花朵大小為中朵、綠黃色多層花瓣,自古以來就廣為人知,具有珍稀顏色的櫻花。
20、松月
花朵大小為大朵、淡紅色多層花瓣,以前生長於東京的荒川堤防的櫻花,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八重櫻。
21、妹背
花朵大小為大朵、紅色多層花瓣,位於京都平野神社的櫻花,因擁有兩個雌蕊,結果實也是結兩個,故得其名。
22、關山
花朵大小為大朵、深紅色多層花瓣,八重櫻的代表性品種,在歐美也被廣泛的種植,另外此櫻花的鹽漬花瓣也用於櫻花湯之中。
『捌』 武漢景點有哪些
武漢市的旅遊景點:
一:漢陽旅遊景點
1.漢陽歸元禪寺:(10元)歸元禪寺,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歸元禪寺之名取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語意。創建與清代,後又多次修建,1922年建的新閣是歸元禪寺的一大寶藏,初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書畫碑貼及外國友人贈品。又兩件令人驚嘆的珍品:一是在長寬不過6寸的紙面寫著由5424個字組成的「佛」字,寫著全部《經剛經》和《心經》原文;二是血書《華嚴經》和《法華經》,推薦景點500羅漢。
推薦遊玩攻略:歸元寺可以選擇早晨遊玩,早上寺廟親近人少,遊玩後可以利用上午時間遊玩黃鶴樓(3小時左右), 上午時間可以的話可以遊玩黃鶴樓下的辛亥革命紀念館(俗稱紅樓)中餐可以到首義園美食城或者是戶部巷小吃一條街品嘗武漢的小吃。
2. 古琴台,(免費)又名俞伯牙台,位於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麓,月湖東畔,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台以紀念。
此景點在漢陽方向上大橋處,公交非常的方便。
二:武昌旅遊景點
1.黃鶴樓
黃鶴樓(80元)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盪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
黃鶴樓和古琴台一個在長江大橋的東邊一個在長江大小的西邊,分別都是位於上橋的位置,提到大橋,順便說說,武漢長江大橋也是步行和自行車游覽的理想地方之一。
2. 紅樓(15元)即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1號),因主體建築為紅磚砌牆、紅瓦覆頂的紅色兩層樓房,故又稱「紅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1981年,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時,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即清末湖北諮議局的舊址,武昌起義勝利後,革命黨人在此建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建立了紀念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景點。
次景點在黃鶴樓下。
3. 首義園(免費)坐落在首義文化旅遊區中心地帶的彭劉楊路上,與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湖北劇院、首義廣場相呼應,首義園佔地30畝,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全部採用清未明初具有濃郁楚韻的特色仿古建築,是集娛樂、休閑於一體「都市廟會」,劃分為十一個活動區,為遊客提供風味小吃,中西餐飲,民間游戲,高雅休閑,廣場藝術,舞台表演,旅遊購物等獨具特色的美食,休閑,娛樂,購物服務,首義園可同時接待3萬遊客,是武漢市城區最大的休閑娛樂園區。尤其需要提示的是這里的美食一條街是全國聞名的美食街,園內集中湖北特色小吃和全國較有影響的小吃,沔陽三蒸、雲夢魚面、武漢馬記熱乾麵、歡喜坨等都能品嘗到,另外還有湖北省特色曲藝耍也將在此亮相。 首義園在武昌被稱之為有楚味的「城隍廟」。每年春節期間,這里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熱鬧非凡。
4.戶部巷(免費)位於武昌自由路,是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華的早點攤群20年經久不衰。清朝時候,這條百米小巷曾因毗鄰藩台衙門而得名。 武漢人將用早點,稱為「過早」。這最初來自了清代的一首《漢口竹子枝詞》。後在別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漢人隨意而隆重的提升「過年」般「過」的位置。以「小吃」聞名的戶部巷,就是武漢最有名的「早點一條巷」。
5. 長春觀位於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南坡,黃鵠(hú)山(蛇山)中部,是我國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一,為歷代道教活動場所。稱「江南一大福地」。觀內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創始人重陽祖師門人丘處機道號「長春子」命名。
推薦行程二:早晨在戶部巷或者是首義園吃早餐體驗武漢早餐(過早)的飲食文化,品嘗風味小吃。之後就登黃鶴樓,接近中午的時候氣溫上升後再來遊玩辛亥革命紀念館和長春觀,這個快速遊玩的話是需要天的半天的時間,慢游一天時間,晚上還是去戶部巷或者是首義園其中一個嘗嘗。兩個不同的地方。
6.國立武漢大學櫻花
開放時間一般是3月的第二周左右,具體時間要看氣候決定。門票10元/人1939年日軍當年在武大種下的小日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抗戰勝利後,武大於1946年10月復歸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師生觀察發現,校園里共有28株櫻花樹開花,它們均勻地分布在老齋舍三個拱門之間及其兩側的四個門棟前(每個門棟前各有7株)。(至今那些日軍栽種的櫻花樹都早已老死。)
武大櫻花最初由周恩來總理1972年轉贈。1982年,為紀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協和日本西陣織株式會社又贈送武大100株垂枝櫻苗。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廣島中國株式會社內中國湖北朋友會砂田壽夫先生贈送櫻花樹苗200株。現今武大校園各處的櫻花樹苗,除園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來自於此。 每年武大都有大量遊客賞櫻,進校賞花需買門票引起了社會爭議。
7. 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56號。湖北省博物館現總佔地面積達81909平方米,建築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館藏文物20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餘件(套),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推薦:四大鎮館之寶為: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鍾、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56號。
參觀時間:9:00—17:00(15:30停止入場),星期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乘車路線:乘14、108、402、411、552、578、701、709路公交到省博物館站下車,乘605、712、777路到黃鸝路下車即到。
票價:基本陳列免費,但每半個小時放五百人入場,每天限制參觀人數為五千人(上午限制三千五人,下午限制一千五人)。
8.東湖
武漢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城區的二環與中環之間,景區面積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加上沿湖陸地風景區,面積達八十餘平方公里。東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素有九十九灣之說。
三:漢口的旅遊景點
1.漢口江灘公園上起武漢客運港,下至丹水池後湖船廠,全長7公里,分三期進行規劃建設。第一期工程從武漢客運港至粵漢碼頭長1.04公里,綠地面積14萬平方米,以大面積綠化和濱江公共休閑活動空間為主,展示城市景觀,第二期工程(武漢長江二橋至三陽路段)於2003年9月28日對市民開放,形成3.4公里長的「綠化濱江長廊」。江灘公園保持了親水、生態、休閑的特色。 這個主要是一個市民休閑的樂園。
推薦行程安排是,從武漢武昌漢陽坐輪渡前往漢口江天,從長江上欣賞武漢三鎮的風光,也可以晚上,漢口江灘上還有夜遊長江的遊船,這個推薦大家遊玩。
2. 漢口近代建築群: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舊大智門火車站以南至江漢路,京漢大道以東至長江邊地區。包括漢口的英、法、德、俄、美領事館舊址,均為清代建築,其中英領事館有三幢西式二層樓房,民國二十五年重建。法領事館為一幢西式二層磚牆青瓦樓房,光緒十七年洪水沖毀後,次年重建。德領事館為一幢二層磚混結構維多利亞式建築,四周卷廊、門及屋頂具德式建築風格。俄領事館有一幢磚混結構西式二層樓房和八棟平房。美領事館為磚木結構西式樓房,主樓三層,東、北兩面為主立面,其轉角處為四層圓形塔樓,整個建築具有巴洛克式風格。此外有基督教救世堂,二層,磚木結構,飛檐大屋頂與中國佛教寺廟相似,但二樓突出的陽台、內部的木結構交叉尖券、扶壁柱、大門等為典型西式做法。二層正中開一圓窗,用白色的耶穌十字窗欞劃分。是西洋教堂建築中國化的代表作。
這里建議白天和晚上同時來進行遊玩他就在漢口江灘的旁邊。同時這里也是旅遊攝像愛好者的理想攝影地點。
3. 江漢關大樓位於漢口沿江大道江漢路口。由英國建築師景明設計,恆紀建築公司承建,1922年動工,1924年落成。佔地1400平方米,高約40米,鍾樓頂端高出地面83.8米。漢口江漢關是一座具有希臘古典式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建築物,由於它聳立在沿江大道直角部位,使大樓的東、北兩面展現在人們眼前,不像上海、廣州三處海關大樓那樣與左右兩邊房屋排列在一起。江漢關大樓四周的建築物均較它低得多,故江漢關特別引人矚目,既莊重且典雅。
4. 江漢路步行街江漢路位於漢口中心地帶,南起沿江大道,貫通中山大道、京漢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長1600米。寬度為10至25米,是武漢著名的百年商業老街。
江漢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樓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在近代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於1890年繪制的《武漢城鎮合圖》上,此段以東為廣利巷。清末,隨著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此段興建了不少銀行大樓,街道也拓寬至12米,主權為英租界侵佔並改名為太平街。江漢路步行街地圖1906年起,「地皮大王」劉歆生首先從江漢路一帶湖塘填起,逐漸填成江漢路後花樓至鐵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辛亥革命後,華人資本家迅速興起,不到10年時間,江漢路一帶變為漢口繁華的商業街。民國初年的《漢口竹枝詞•歆生路》中描繪當年江漢路的繁華景象:「前花樓接後花樓,直出歆生大路頭,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歷史上,江漢路實際上是華人與洋人的分界線。江漢路西面的花樓街、黃陂街以及毗鄰的大興路一帶是民族工商業者開設的店鋪、作坊、前店後廠型的食品店。而其臨街基本上是帝國主義國家和官僚、民族資本家開設的銀行、公司和商店。加上江漢關輪渡碼頭迎送客源,營造了江漢路的商業氛圍。 1927年,我國收回漢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為江漢路。現今在江漢路遺留下13幢近代優秀歷史建築,就是江漢路繁華商市的歷史見證。
漢口的幾個景點總體來說都是可以安排在晚上游覽的,他們相聚的在一起,最好是先提前預定酒店,江漢路附近的酒店都是非常的緊張的。
總結:
武漢市旅遊攻略推薦行程一:
武漢市一日游。歸元寺 古琴台 黃鶴樓 首義園/戶部巷 湖北省博物館 東湖景區 晚上從武昌坐輪渡至漢口江灘 漢口近代建築群 江漢關 江漢路 結束行程。
武漢市旅遊攻略推薦行程二-------2日游
第一天早晨在戶部巷或者是首義園吃早餐體驗武漢早餐(過早)的飲食文化,品嘗風味小吃。之後就登黃鶴樓,接近中午的時候氣溫上升後再來遊玩辛亥革命紀念館和長春觀,
第二天:早上可武漢大學 上午東湖風景區 中午湖北省博物館(601公交可以到江漢路) 下午從武昌坐輪渡至漢口江灘 漢口近代建築群 江漢關 江漢路 結束行程。
武漢的旅遊公交有401 402
『玖』 櫻花一共有多少品種
櫻花大概有三百多種。 名字如下: 寒櫻 河津櫻 寒緋櫻 修善寺寒櫻 雛菊櫻 大島櫻 大寒櫻 江戶彼岸 陽春之櫻花 染井吉野 美國櫻 小松乙女 山櫻 仙台屋 八重紅枝垂 市原虎之尾 永源寺 太白 晚春之櫻花 妹背 關山 御衣黃 松月 梅護寺數珠掛櫻 兼六園菊櫻 奈良之八重櫻 十月櫻 冬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