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希特勒為何不先把英國打下來,反而去打比英國還強的蘇聯
在德國閃擊法國之後,英國的實力已經大大削弱,希特勒制定了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想要跨海去進攻英國。在法國戰敗的背景下,只要德國能夠完成海獅計劃的登陸行動,攻佔英國本土的難度並不是太大。然而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希特勒又停止了海獅計劃,調轉槍口發動了入侵蘇聯的戰爭。希特勒之所以放棄進攻英國,主要有以下三個重要原因。
第三個原因是德國和英國都是日耳曼人,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雙方的矛盾點並不多。希特勒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他認為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而英國同樣也是日耳曼人,也屬於“最優秀”的民族。而且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同資本主義國家有嚴重的意識形態分歧,無論是出於民族主義,還是出於意識形態問題,德國都必須要打蘇聯。在對待英國的問題上,希特勒並不是一定要滅亡英國,只要英國承認德國的霸權,希特勒完全可以不打英國。
⑵ 二戰希特勒200萬大軍,為何始終拿不下英國
二戰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德國在歐洲戰場上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就連當時號稱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38天被希特勒輕松拿下,不得不令人稱奇。截止1940年夏天,西歐大陸各國已經先後被德軍佔領。放眼整個西歐地區,還在繼續抵抗的國家就只剩下了英國。從各方面來說,德國都佔有很大的優勢。可是德國人圍攻了半年之久,始終沒能拿下英國。在無可奈何之下,德國開始轉移進攻方向,也就是向東進攻蘇聯。那麼,當時德國軍隊為何拿不下英國呢?
在東線,德國太過小瞧了蘇聯人,就象在中國的日本人一樣,認為在冬季以前就能結束戰爭,所以連棉衣都沒有準備,一至於德軍的戰鬥力隨天氣的轉冷而不斷的下降。蘇聯人用他們老祖宗對付拿破倫的方法,燒掉了自己的房子,帶走了食物和衣物,使得德軍即便佔領了城鎮也得不到給養。另外蘇聯的鐵路寬度並非是西方世界的標准尺碼,要窄一點,這嚴重影響了德國的機車,直接從本國運送給養。當然,蘇聯人民頑強的斗爭意識是德軍在蘇聯失敗的最大原因。
⑶ 希特勒為什麼不先進攻英國,而要先進攻蘇聯
1.地理因素:當然是在英國空中作戰不順利,空軍損失不小,戰果不大.英國平民被炸死不少.可英國軍隊士氣沒怎麼變.這么一來,制空權沒掌握.橫渡海峽進攻大不列顛是很不理智的.德國理所當然的希望擊潰蘇聯,切斷英國與外部聯系,來加倍孤立英國,逼迫其就範.
2.意識形態:蘇聯本身的存在就是對納粹政權的威脅,雙方意識形態的差異決定了他們簽定什麼文件還是要翻臉的命運.況且納粹上台前後就宣稱共產主義是最大的敵人.進攻蘇聯也不奇怪.不去進攻也在本國大資本家甚至老百姓和西方世界面前無法自圓其說.
3.軍事方面:蘇聯當時本身也在行動了,在1940年前後,蘇聯紅軍的偵察機在羅馬尼亞等國上空加強了活動力度.最近的資料又顯示在20世紀20,30年代.斯大林還准備用數萬輛裝甲洪流吞沒整個歐洲,進以孤立美國.與之決戰.看來在那個時刻不只納粹德國,紅色蘇聯也沒閑著.希特勒看見蘇聯已經在活動了自己當然閑不住了.
4.政治方面:英法都想禍水東引,叫德國去進攻蘇聯,所以才不斷犧牲那些小國的利益,希望換取希特勒進攻蘇聯,如果希特勒在1940年左右先進攻蘇聯,那麼將會得到英法支持的希特勒對蘇作戰,這種戰爭是可怕的,以德軍自身的戰鬥力和英法的支持,蘇聯在當時也不可能得到英美的支持,消滅蘇聯應該是沒問題的,等消滅了蘇聯這個硬骨頭,然後希特勒再進攻英法
總之,納粹進攻蘇聯是其必然,就算1941不打,遲早是要打的.
可以參考高中歷史課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
⑷ 二戰時候,希特勒征戰這么多國家,為何卻沒有拿下英國
德國剛開始世界大戰時,擴張十分迅猛,靠著閃擊戰,以飛機和坦克突然襲擊以制敵取勝,在很短的時間內佔領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分領土,征服波蘭用了27天,征服挪威用了23天,征服荷蘭用了5天,征服比利時用了18天,就連當時的陸軍強國的法國,也僅僅撐了39天就被德國佔領了。但是當德國打到英吉利海峽時卻遲遲沒有攻下隔海相望的英國。 原因有很多我們只說最主要的。
⑸ 希特勒為什麼不滅英國呢
相比之下,蘇聯與德國一樣,是一個大陸國家。而且,在聯手瓜分波蘭之後,蘇聯和德國就直接接觸了,這是有利於德國發揮陸軍優勢的。而且,蘇聯國土廣袤,戰線很長,必然有弱點,主要工農業又都在歐洲部分,無論是烏克蘭的產糧區,還是高加索的油田,對德國而言,都是可以通過閃電戰迅速佔領的。
所以,德國集中了當時能夠抽調出來的幾乎全部陸軍和空軍,趁其不備,對蘇聯發動了全線攻勢,而且初期進展非常順利,很快就佔領了烏克蘭和高加索地區,只是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碰到了提前到來的寒冷而漫長的冬天,加上蘇聯頑強的抵抗,德國才未能達到徹底佔領蘇聯的歐洲部分的目標,功敗垂成。試想,如果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被德軍攻陷,即便是蘇聯退入其亞洲部分,只要德國不再進攻,而是鞏固防線,蘇聯要再反攻回來,恐怕就很不容易了。
從這個角度說,英國始終堅持不投降,也算是為蘇聯抗擊德國做出了重大貢獻。如果英國真的如希特勒所希望的那樣,和德國媾和,蘇聯要單獨抗擊德國,二戰和世界歷史走向就會改變了。
⑹ 二戰希特勒200萬大軍,為何始終拿不下英國
在1940年期間,德國軍隊佔領了多數西歐國家。包括法國這一歐洲強國也向德國投降了。法國投降之後,西溝國家就只剩下英國這一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苦苦支撐,面對希特勒的大軍,英國政府起初也是束手無策。
希特勒想的比較簡單,因為英國本身就是一個島國,要是有大陸架跟英倫三島相接,德國的機械化兵團早就踏平英國了。如果想要進攻英國,要麼進行渡海作戰,要麼就實行大規模的傘兵突襲活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沒有重點發展海軍部隊,海軍是德國的短板,所以德國想要發動渡海作戰基本上不可能,於是德國只能進行傘兵投送作戰。但英國的防空能力比較強大,想要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空投進英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每次德國發起傘兵作戰,存活下來的士兵數量本身就所剩無幾,而英國也不是吃素的,迅速調集部隊將這些入侵者包圍,德國士兵由於缺少後援往往無法取得戰果,最終被剿滅。
之後德國決定切斷英國補給線,但美國海軍為英國商船護航,當時美國尚未宣戰,德國也不願意得罪美國,於是希特勒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也就不了了之。
⑺ 二戰時候德國為什麼沒征服英國
德國當時不具備「征服英國」的能力。
1、英國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最廣闊的殖民地,資源充足。
英國雷達
⑻ 二戰時期希特勒為什麼停止對英國的攻擊
不列顛之戰,使得在歐洲戰場上戰無不勝的德軍遭到了第一次慘敗,不列顛之戰是二戰中最大的一次空戰,該戰役的失敗使得德軍戰無不勝的神話被打破。喪失了歐洲戰場西線作戰的制空權,因為英國當時孤懸歐洲之外,海軍並不十分發達的德國並不能依靠海軍與海上霸主英國在大西洋一決雌雄,況且當時開戰伊始德軍的戰艦就被迫困於海峽之中,只有少量戰列艦和潛艇逃到了大西洋上打游擊,這樣制海權一定是牢牢掌握在以海軍建國的大英帝國手中。 不列顛之戰之前空軍元帥兼帝國元帥、總理兼內政部長戈林曾大言不慚的向希特勒保證,僅憑戰無不勝的帝國空軍在奧地利、比利時的輝煌戰績,英國皇家空軍會在幾小時之內變成一堆廢鐵。而沉浸再歐洲戰場速勝中余夢未醒的希特勒同意了傾西線空軍力量之全部,打算畢其功於一役。 然而出乎第三帝國所有人意料的是:英軍改良了雷達並從三個方向提前3天就做好了應對空襲的准備,結果以逸待勞的英國皇家空軍以1比7的輝煌戰績贏得了戰役。而這場戰役的勝利使得西線戰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牢牢掌握在了盟軍手中。 由於失去了制空權和制海權,更有鑒於一戰教訓,和當時東線戰事吃緊,使得希特勒一時難以顧及西線的英國。 值得一提的是迷信的希特勒十分執迷於星相學,由於戰前英國的間諜曾製造多起與希特勒星象極其相左的預測,並預言與英國一戰將使得其本人及第三帝國加速滅亡。同時無所不用其極的英國特工的宣傳戰吧英國海空軍描述的神乎其神,並把德軍的潛艇描述成移動在水底的鐵棺材。 總之,本人以為二戰期間德國暫時停止對英國的進攻是不列顛之戰的結局所直接導致,由東線吃緊而激化。
⑼ 希特勒為何不先把英國打下來,而去打比英國還強的蘇聯
簡單來說就是一時半會兒打不下來了,所以只能去打蘇聯了。如果當時希特勒可以有足夠的實力把英國攻打下來,他一定會去的。本來希特勒確實沒有打算攻打蘇聯的,但是英國總是一直攻打不下來,並且自己也是節節敗退了。
德國現在還不想對美國有什麼樣的歹念,所以德國也沒有攻打美國的那些艦船。英國現在有了美國物資的幫助,也可以在長時間的跟德國耗戰下去了。德國可以說現在也是沒有什麼辦法了。但是想到蘇聯的國家物產資源也是挺不錯的,所以就堅持攻打蘇聯了。
剛開始也確實在蘇聯上攻打的挺順利的。不過後來英國也對蘇聯發起了一些援助。總之,希特勒當時沒有直接攻打英國是因為打不下來。攻打蘇聯也是不在計劃之內卻不得不做的事。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⑽ 二戰初期希特勒為什麼不幹掉英國呢
原因有幾點
第一,希特勒的主要戰略目標是奪取蘇聯東部的領土,用以容納更多日耳曼人(其實即轉嫁經濟危機)。因此,當進攻蘇聯的時機到時,他便不顧一切的調整作戰計劃。
第二,希特勒本人是很尊敬不列顛名族的,海獅計劃是在英德聯盟無法實現的情況下,希特勒做出的一種強硬措施,其目的並不在滅英國。
第三,當時以鄧尼茨為首的德國海軍潛艇主力很好的限制了英國與外界(美、蘇、法……)的聯系,從理論上說英國對德國已經構不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