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去英國的留學中介,UKER、金吉利、澳際、IDP、威久、中國教育服務中心,哪個比較正規
這幾家都是垃圾,不好。
⑵ 英國宗教信仰對英國人的影響
基督教信仰在英格蘭的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不列顛時期。隨著羅馬帝國的入侵,基督教信仰也傳入了不列顛。但隨著羅馬人的離去,基督教信仰也湮沒無聞。當英格蘭進入「七國時期」,基督教傳教士再一次來到英格蘭,這一次盎格魯-撒克遜人沒有簡單粗暴地排斥或拒絕,而是審慎地予以觀察和考驗。公元596年,基督教傳教士拜訪肯特國王埃塞爾伯特時,國王埃塞爾伯特對他們說:「你們所講的話和所作的許諾十分美好。可是,因為它是陌生的和尚為確知的,我不能魯莽地表示接受而拋棄長期以來我和所有英吉利人一直遵循的規矩和習慣。但是,因為你們千里迢迢來到這里,而且還因為我似乎覺察得出你們渴望把自己認為是正確、真實和美好的知識傳授給我們,所以我們不惹你們的麻煩。相反,我們將很有禮貌地接待你們,並仔細地給你們提供生活必需品。同時,我們也不阻撓你們通過傳道為你們的宗教信仰贏得盡可能多的信徒。」[1]經過長期地觀察和考驗,傳教士們的虔誠信仰和嚴謹作風贏得了英格蘭人民的信任,而且當地人們發現,基督教信仰確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祝福,對人類屬靈生命的提升確能帶來好消息。於是,「在各個地區,教堂一座接一座地建立起來,人們滿懷著喜悅的心情成群結隊來到了教堂,聽講福音,國王也慷慨地捐出財產,劃出土地,用以建造修道院。」[2]這次基督教傳教士們成功了,他們使盎格魯-撒克遜人將自己的原始民主觀與基督教的「神愛世人」觀結合起來,形成了以後英格蘭民族崇尚自由平等的民主觀。十八世紀時,孟德斯鳩在長期考察英格蘭社會後發現,「這個民族出奇地熱愛自由」[3],「在宗教方面,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公民都有自己的意志。」[4]英格蘭人的基督教信仰顯然支持了他們這種自由主義傾向,並將他們這種對自由的強烈取向與對上帝的信仰結為一體,使之獨異於世界其他民族。
由於受基督教「人皆有罪」觀念的長期影響,英格蘭國王從來都未被神化,國王雖「被尊崇為其子民的最高宗教領袖——一部盎格魯-撒克遜的法律文獻將其名為『基督的代表』;不過基督教把國王也看作是人,像其他每一個人一樣,他所犯的罪也要受上帝懲罰,唯有蒙上帝之恩方能得救。」 正是因為在世人眼裡國王也是一個罪人,所以無形中拉近了兩者之間的距離。根據《聖經》中的契約概念,國王的權力乃是來自民眾的信託。國王必須按照契約神聖原則,遵守他在享受契約賦予的權力時所承諾的契約給予的義務。歷任英王對這種權利義務觀念的確認可以在他們的加冕宣誓中得以體現。艾塞爾雷德國王的宣誓內容如下:「我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義向王國境內的基督教臣民宣誓,保證做到以下三件事:第一,保證我國境內教會和所有教眾享有真正的太平;第二,禁止對任何人(無論什麼階層)有暴力或不公正行為;第三,保證判決公正和仁慈,公正和仁慈的上帝將以他永遠的仁德寬恕我們。」征服者威廉的宣誓詞為,將「以公正及王室之天意來統治全部民眾,我將建立並嚴格執行良好的法律,完全禁止暴力和不公正的判決。」愛德華一世用過的法文宣誓文本記錄如下:「他將以審慎和仁慈保證在判決中實現公平和正義,將遵守、維護和支持民眾所選擇和制定的王國習慣與法律,取締一切惡法與陋習。」愛德華二世的宣誓詞最能體現國王對所需承擔責任的確認,它是通過與大主教的問答方式進行的:
陛下,您願意授予、維持並向您的英格蘭臣民宣誓確認歷代您那些公正和神聖的英格蘭先王們曾授予他們的法律和習慣嗎,尤其是您的先王偉大的聖愛德華國王授予教士及民眾的各項法律、習慣和特權?
是的,我願意。
陛下,您能在掌權之後向上帝和教會及教士、民眾保證和平並完全遵循上帝的意志嗎?
是的,我能。
陛下,您能本著仁慈審慎之心客觀地運用權力並在判決中實現公平和正義嗎?
是的,我能。
陛下,您會堅持並維持王國民眾所選擇的法律和正當風俗,並為上帝的榮耀盡您所能守護和增進它們嗎?
是的,我能。
基督教信仰能在英格蘭而非歐洲大陸發揮增進民主和限制王權的作用,還取決於一個必要條件——特殊的地理位置。由於遠處海外,羅馬教廷的勢力始終鞭長莫及,英格蘭教會較之歐洲大陸的教會形成一種更加寬松和自由的氛圍。一方面,英格蘭教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與英格蘭的貴族和自由民團結起來,為英格蘭的民主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另一方面,因為宗教氛圍比較寬松,人們在追求信仰的過程中可以公開地、自由獨立地思考,孟德斯鳩說「這個國家的人喜歡思考」,而自由地思考必須具備一個自由寬松的社會環境,而這正是歐洲大陸所欠缺的。
正是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英格蘭民眾受到的宗教迫害遠較歐洲大陸民眾為輕。1376年,牛津大學的神學教授約翰·威克里夫認為《聖經》才是教會的法律,全體信眾才是教會的中心,只有基督才是教會的真正元首。如果教皇不能為教會造福,而是專意擭取世俗的財產和權勢,這樣的教皇就是「敵基督」。「基督是真理,」他寫道:「教宗是謊言。基督生於貧困,教宗為世俗的榮華富貴奔忙。基督拒絕世俗的主宰權,教宗追求它。」[5]由於遠居海外的英格蘭,約翰·威克里夫只受到軟禁的處罰(雖然死後四十年被掘骨揚灰,但那隻能顯明羅馬教會的愚蠢和魯莽)。但是繼承約翰·威克里夫思想的布拉格大學校長約翰·胡斯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因為「尊敬的」教皇大人住的離他較近,所以他被送上了火刑架。雖然此後英格蘭民眾追求真理的道路也並非一帆風順,但相較寬松的環境使真理之火在英格蘭從來就沒有熄滅過。從十四世紀約翰•威克里夫提出宗教改革開始,到十五世紀羅拉德派繼續約翰•威克里夫的宗教改革,再到十六世紀約翰•諾克斯將宗教改革之火從歐洲大陸重新引回英倫三島,最後在十七世紀迎來了「清教運動」的高潮。當基督教信仰將理性的火焰在英格蘭重新挑亮,英格蘭民眾追求真理的腳步就沒有停下過。「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後書3:17)體驗到生命自由的英格蘭人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偏信,不盲從,依據上帝賜予的理性之光,不但照亮了自己,還透過重重迷霧照亮了遠方。
當基督教信仰回歸真道後,英格蘭民眾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獨立自由精神一下子迸發出來,不再滿足於已有的宗教改革,主張再進一步清凈教會,掀起了「清教運動」。清教徒是態度最為虔敬、生活最為聖潔的新教徒。在屬靈方面,他們認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喚」,每個個體可以直接與上帝交流,反對神甫集團的專橫、腐敗和繁文縟節、教條主義。他們勤儉節約,過著簡單、實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在屬世方面,他們將神學思想與現實政治制度相結合,將「神愛世人」、「契約神聖」、「律法至上」等神學思想引入到憲政理念、代議制度和法律原則中。如出身於清教徒家庭的約翰•洛克在其《政治論》一書中講道,「人們生來就享有完全自由的權利,並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人相等,不受控制地享受自然法所賦予的一切權力和利益。」 「人民應該成為判斷者,是人民對君主實行的委託……委託人給予了君主委託,當君主辜負委託時,人民有權利把它撤回。」 英格蘭民眾在上述思想的指引下,經過「清教徒革命」和「光榮革命」,終於在英格蘭建立起近代意義上的議會制。
近代議會制度既解決了普通民眾全體執政可能帶來的多數人的暴政,又解決了少數「精英階層」可能帶來的少數人的暴政;既代表了全體人民的意志,又杜絕了個人意志凌駕於眾人意志之上。這種民眾監督體制下的精英政治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理想、最完美且最得神祝福的政治模式。此後,這種受神祝福的政治模式又由英格蘭的清教徒帶往新大陸,並在那裡發揚光大。
[1] 《英吉利教會史》,第65頁。
[2] 《英吉利教會史》,第155頁。
[3]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375頁。
[4] 《論法的精神》,第378頁。
[5] 布魯斯·雪萊,《基督教會史》,第255頁。
⑶ 英國天線寶寶早教中心的課程是什麼 有什麼教學內容
早教中心的教育品質,是由多方面綜合決定的,而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是課程品質和教師素質。
⑷ 英國聖保羅大教堂和塞爾比教堂哪個更漂亮
聖保羅大教堂和賽爾比教堂哪個更漂亮,這其實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因為兩個都是著名的英國古典教堂,各有各的特色和美。
聖保羅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是世界著名的宗教聖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國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聖保羅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後經多次毀壞、重建,由英國著名設計大師和建築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紀末完成這倫敦最偉大的教堂設計。聖保羅大教堂是倫敦的宗教中心,建築為華麗的巴洛克風格。
塞爾比教堂(Selby Abbey)是英格蘭北約克郡塞爾比的一座英格蘭教會堂區教堂,由約克教區管轄,有將近1000年的歷史,教堂整體屬於哥特式風格,極為庄嚴肅穆,帶有濃厚的中世紀色彩,內部裝飾也是色彩豐富,奢華至極。前幾年因為周傑倫和昆凌選擇了塞爾比教堂作為婚禮地點而被更多人所熟知。
⑸ 英國人信哪種宗教
16世紀以後,英國是好幾個重要的新教教派的發源地:聖公會(此為大公教教派)、公理會、浸信會、公誼會、循道公會-衛理公會、弟兄會等。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曾經是基督教多次屬靈復興運動的中心和海外傳教的重要基地,誕生過約翰·衛斯理、懷特腓、卜維廉、克理威廉、馬禮遜、達秘、戴德生、李文斯敦、賓路易師母、史百克等眾多著名基督教徒。
2001年人口調查數據顯示:基督宗教占總人口的71.6%。伊斯蘭教佔2.7%。印度教佔1%。其他佔1.6%。 「不明/沒有宗教人士」佔23.1%。[37]其他宗教還包括佛教、猶太教等[38]。
2007年調查顯示:基督宗教占總人口的64%。伊斯蘭教佔4%。在不同歲數的群體在信仰方面有不同的趨勢。當受訪者年齡越大,承認有宗教信仰的比率便越高[39]。
英格蘭和威爾士2011年人口調查數據顯示: 基督宗教占總人口的59.3%。伊斯蘭教佔4.8%。印度教佔1.5%。無宗教25%。
2012年3月英國君主伊麗莎白二世在蘭柏宮演說表示「聖公會的理念偶爾被誤解」
⑹ 英國教育中心UKEC是不是只做英國留學啊
其實,很難說清楚到底哪家中介好,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多比較總是沒壞處的,選擇留學中介最主要的是選擇一個好的顧問老師。如何選擇一家算靠譜的留學中介:
首先記住幾不要,避免踩坑:
1.中介費用價錢貴的離譜的機構不要找(中介費用幾十萬,幾百萬)
2.不要迷戀老外或是海外的機構,有的機構為了增加自己的賣點,弄了很多老外來忽悠學生,那些所謂的前錄取委員會或是招生官(真假我們無從辨別),即便他們是真的,他們了解的情況都是自己本校的一些政策和方向,即便這樣,因為很多學校的政策和方向都會每個申請季節有變化,前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過氣,過時。
3.太小,沒有實體的機構最好不要找,安全,穩定性都是問題,一旦出現了問題,那麼我們的財產和時間都會有損失,得不償失。
4.不要因噎廢食,很多同學,家長因為自己朋友的一些言論或是網上的一些言論,就會徹底放棄某些公司,連問一問的興趣都沒有,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機構一定要多對比,多走訪,多交流。因為一個機構里的大部分老師還是認真負責人的,但也不排除有個別害群之馬。
對於想找留學中介辦理留學,但是不知道如何選擇留學中介的學生,可以先去留學監理網一個第三方的中立平台,獲取免費的留學中介機構推薦,可以查詢機構的信息和口碑。
選擇機構重點考慮的幾方面:
1.規模:盡可選擇規模比較大的機構,因為大機構案例比較多,優秀老師儲備比較多,同時出現意外的應對能力比較強,而且而且資金安全保障性更強,尤其是在異地找機構的家長和同學。
2.申請團隊: 找機構找到最後,就是找讓自己認可的老師,所以咨詢對比過程中,不能只和前期老師聊,還要和後期老師溝通。
3.機構所在位置:國內最好的留學機構,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而且一線城市的留學機構的團隊人才儲備更強,絕大部分都是有海外留學經歷的老師。
4.產品的種類:留學行業現在不僅僅是簡單的申請,還有很多規劃,譬如語言考試(TOEFL,GMAT,GRE等),背景提升產品(實習,科研,論文等),海外的一些相關服務等。
5.不要讓自己做小白: 現在網路很發達,信息比較豐富,可以現在網上多看看,多了解了解和自己想類似的情況,這樣咨詢的時候也不容易被忽悠。
同時可以通過,留學志願參考系統一鍵定位。看看和自己院校背景差不多的同學,都去了哪些學校。
⑺ 哥特式建築的英國哥特式
英國的哥特式建築出現的比法國稍晚,流行於12~16世紀。英國教堂不象法國教堂那樣矗立於擁擠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於開闊的鄉村環境中,作為復雜的修道院建築群的一部分,比較低矮,與修道院一起沿水平方向伸展。它們不象法國教堂那樣重視結構技術,但裝飾更自由多樣。英國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長,其間不斷改建、加建,很難找到整體風格統一的。
英國的索爾茲伯里主教堂和法國亞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廳較矮較深,兩側各有一側廳,橫翼突出較多,而且有一個較短的後橫翼,可以容納更多的教士,這是英國常見的布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西邊。東頭多以方廳結束,很少用環殿。索爾茲伯里教堂雖然有飛扶壁,但並不顯著。
英國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處的尖塔往往很高,成為構圖中心,西面的鍾塔退居次要地位。索爾茲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約123米,是英國教堂中最高的。這座教堂外觀有英國特點,但內部仍然是法國風格,裝飾簡單。後來的教堂內部則有較強的英國風格。約克教堂的西面窗花復雜,窗欞由許多曲線組成生動的圖案。這時期的拱頂肋架豐富,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象大樹張開的樹枝一般,非常有力,還採用由許多圓柱組成的束柱。
格洛斯特教堂的東頭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戶極大,用許多直欞貫通分割,窗頂多為較平的四圓心券。纖細的肋架伸展盤繞,極為華麗。劍橋國王禮拜堂的拱頂像許多張開的扇子,稱作扇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亨利七世禮拜堂的拱頂作了許多下垂的漏斗形花飾,窮極工巧。這時的肋架已失去結構作用,成了英國工匠們表現高超技巧的對象。英國大量的鄉村小教堂,非常樸素親切,往往一堂一塔,使用多種精巧的木屋架,很有特色。
英國哥特時期的世俗建築成就很高。在哥特式建築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強的防衛性,城牆很厚,有許多塔樓和碉堡,牆內還有高高的核堡。15世紀以後,王權進一步鞏固,城堡的外牆開了窗戶,並更多地考慮居住的舒適性。英國居民的半木構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橫檔作為構架,加有裝飾圖案,深色的木樑柱與白牆相間,外觀活潑。
⑻ 英國倫敦聖保羅大教堂是哪個宗教的代表性的建築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聖保羅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坐落於英國倫敦,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北岸紐蓋特街與紐錢吉街交角處,巴洛克風格建築的代表,以其壯觀的圓形屋頂而聞名,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它模仿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是英國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
聖保羅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後經多次毀壞、重建,由英國著名設計大師和建築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紀末完成這倫敦最偉大的教堂設計,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聖保羅教堂另一個建築特色,是少數設計、建築分別僅由一人完成,而非歷經多位設計、建築師的教堂之一,目前教堂內還有一個雷恩的墓碑,上書「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
教堂平面為拉丁十字形,縱軸156.9米,橫軸69.3米。十字交叉的上方矗有兩層圓形柱廊構成的高鼓座,其上是巨大的穹頂,直徑34米,離地面 111米。教堂正門上部的人字牆上,雕刻著聖保羅到大馬士革傳教的圖畫,牆頂上立著聖保羅的石雕像,整個建築顯得很對稱且雄偉。正面建築兩端建有一對對稱的鍾樓,西北角的鍾樓為教堂用鍾,西南角的鍾樓里吊有一口17噸重的大銅鍾。教堂內有方形石柱支撐的拱形大廳,各處施以金碧輝煌的重色彩繪,窗戶嵌有彩色玻璃,四壁掛著耶穌、聖母和使徒巨幅壁畫。唱詩班席位的鏤刻木工,聖殿大廳和教長住處螺旋形樓梯上的精湛鐵工,都反映了當年的高度藝術與裝飾水平。教堂內還有王公、將軍、名人的墳墓和紀念碑,如兩位11世紀撒克遜國王、威靈頓將軍、雷恩建築師的墳墓。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黛安娜與查爾斯的婚禮大典,到現在仍然不減聖保羅大教堂對旅客的吸引力,因其整體建築設計優雅、完美,內部靜謐、安詳。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是1675~1710年建造的英國國教的中心教堂,被譽為古典主義建築的紀念碑。由英國建築師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設計。大教堂原方案的平面是希臘十字形,帶有一個突出的門廊。教會要求有一個較長的大廳,以適應傳統禮儀的需要,因而改成中世紀典型的拉丁十字形平面。建築總高108米,教堂的平面由精確的幾何圖形組成,布局對稱,中央穹頂高聳,由底下兩層鼓形座承托。穹頂直徑34.2米,有內外兩層,可以減輕結構重量。正門的柱廊也分為兩層,恰當地表現出建築物的尺度。四周的牆用雙壁柱均勻劃分,每個開間和其中的窗子都處理成同一式樣,使建築物顯得完整、嚴謹。但兩旁仍有兩座有明顯哥特遺風的鍾塔,為英國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
1666年一場大火將原有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毀於一旦。現存建築是英國著名設計大師和建築家克托弗.雷恩爵士營建的。工程從1675年開始,直到1710年才告完工,共花費了75萬英鎊。為了這一偉大的建築藝術傑作,雷恩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
聖保羅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僅次於羅馬的聖彼得教堂,中世紀的羅馬教堂從古典建築中汲取的特殊的、略帶冷峻的、嚴肅而端莊的美,採用了拜占庭時代第一批教堂、寺院的結構,重新組合了門廳、後殿及堂內的祭壇、凱旋拱門,給了它們一種新的秩序,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
教堂一般都是設在長方形的地基上,內部的各個空間用長排的雄偉大圓柱進行分割。聖保羅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後經多次毀壞、重建,在17世紀末由列恩(sir christopher wren)一人獨立完成教堂的設計和建築,目前教堂內還有一個列恩的墓碑。走進教堂就會為那寬廣挑高的中殿贊嘆不已,圓頂下的詩班席是教堂中最華麗庄嚴之處,天花板上繪畫細膩精緻。要想嘗試聖保羅耳語廊(whispering gallery)的神奇,要從教堂一側爬上數百層階梯,對著耳語廊的通孔說話,神奇迴音效果在其他任一通孔都可以聽到回聲。從耳語廊再往上可抵達塔頂,是眺望倫敦市區的絕佳地點。教堂地下室設有名人英雄紀念碑。1981年黛安娜與查爾斯的婚禮大典就在此舉行。
聖保羅大教堂坐落在離奧萊里亞耐城牆兩公里遠的空曠區域,初建時它的周圍是一片廣闊的田野,為此被人們稱作「城外的聖保羅」。四世紀,君士坦丁大帝在據說是傳教者聖保羅為主殉道的墓上築起了這座教堂。墓地附近有三個緘口苦修會修道院。傳說聖保羅被異教徒斬首之後,頭顱落地時反彈著跳了三下,頓時地面上湧出了三股清泉,修道院就是築在泉眼邊上的。
壯觀的圓形屋頂和別具一格的建築特色聞名於世.公元604 年, 東撒克遜王埃塞爾伯特在盧德門山頂上建造了這座大教堂, 並以倫敦保護神聖保羅的名字命名.從那以後, 這里一直是倫敦主教堂所在地.
聖保羅大教堂曾經幾度重建.現在的建築是1666年大火燒毀後, 由英國建築大師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重新設計建造的.工程於1675年開工, 直到1710年才最後完工.雷恩爵士於90高齡親眼目睹了教堂的落成.這座大教堂也成為西方世界中唯一一座在建築設計師有生之年完成的大教堂.
聖保羅大教堂在設計上深受羅馬聖彼得教堂的影響.大教堂平面呈十字形, 其主體建築是兩座長152 米、寬36米的2層十字形大樓, 十字樓的交叉部分拱托著一座高110米的大圓頂建築, 大圓頂的上端, 安放著一個鍍金的大十字架.圓頂底下高出十字樓的部分, 是一個兩層圓樓, 底層外圍建有一圈挺拔的圓形石柱, 頂層則有一圈圍以石欄的陽台, 站在這里可以欣賞倫敦市景.
大教堂正門向西, 門前有一道由6對高大的圓形石柱組成的走廊.正門上部的人字牆上, 雕刻著聖保羅到大馬士革 (今敘利亞首都) 傳教的圖案, 人字牆頂尖處立著聖保羅的石雕像.教堂正面建築的兩端, 有一對鍾樓彼此呼應.西北角的鍾樓里, 掛著一組教堂用鍾;西南角的鍾樓里, 吊著一口重17噸的大銅鍾.這是英格蘭最大的銅鍾.每天凌晨1點, 由教堂人員敲打5分鍾.整座大教堂結構嚴謹, 造型莊重, 氣勢宏大, 是英國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
聖保羅大教堂內, 是用方形石柱支撐起來的拱形大廳, 廳內有牧師的講壇和長條木椅.窗戶以彩色玻璃鑲嵌, 四壁掛著耶穌、聖母和信徒的巨幅油畫, 天花板上有各種精美雕刻, 大廳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藝術感染力.唱詩班席位的鏤刻木工、聖殿大門和教長住處螺旋形樓梯上的精湛鐵工, 都反映了當年高度的藝術水平和裝飾技術水平.
聖保羅大教堂有歐洲最大的地下室, 裡面有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的墳墓.1815年在滑鐵盧大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將軍的墓室在側室.大教堂設計師雷恩的墳墓在地窖之內.墓誌銘為:「如果要找他的紀念碑, 請環顧四周」.地下室里還有一些王公達官的墳墓和紀念碑.
大教堂內還有兩座存放著中世紀武士勛章、聖邁克爾和聖喬治騎士團勛章和英帝國勛章的小教堂, 另有一座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英國犧牲的美國人的紀念堂.
聖保羅大教堂是英國人民的精神支柱, 被視為火焰中飛舞的鳳凰再度升起的地方.
⑼ 英國宗教,尤其是天住教的結構及其發展歷史(越細越好)
天主教是與東正教、新教並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天主教以羅馬為中心,故又稱羅馬公教。16世紀開始傳入中國,其信徒將崇奉的神稱為「天主」,故在中國稱天主教。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前後,羅馬主教逐漸成為整個西派教會的領袖,並逐漸形成教皇體制。1054年,東西兩派終於正式分裂。東派自稱正教,即東正教。西派自稱公教,即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穌基督,並尊瑪利亞為耶穌之母。主要的基本信仰內容大致包括在《使徒信經》中。天主教教職人員要求保持獨身。天主教信徒進教堂望彌撒。
基督教只信主耶穌, 另外基督教的教派也有信三位一體的神(天父、耶穌、聖靈)。 認為瑪利亞只是人,而不是神明, 所以基督教不需要把瑪利亞敬拜當神明了
天主教敬拜主耶穌,又尊敬聖母瑪利亞。也認為瑪利亞只是人,但瑪利亞是主耶穌的親生母,而且是永遠童貞的女子。 所以天主教應該是尊敬瑪利亞也紀念她,其實完全不是信瑪利亞的。不要誤會哦!
一、 天主教:是憑功德赦罪得救。 基督教:是因信稱義,憑恩典得救。
二、聖像 天主教:敬奉偶像的宗教。 基督教:完全拒絕偶像的。
三、聖經 天主教:聖經、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 玫瑰經是念經時手拿念珠的祈禱文。 基督教:只有聖經。
四、聖餐 天主教:聖餐就是主耶穌的身體、寶血。 基督教:聖餐是紀念主耶穌的受死。
作為基督徒,我們的確應該知道如何回答,如何從聖經真理的認識與實行上來分辨這兩者的不同,免得人雲亦雲--以為猶太教是擁皇上的,天主教是擁皇後的,基督教是擁太子的,不用分彼此,反正大家都是一家人。
先談談天主教的源起。初期教會發展到第四世紀時漸漸形成了五個教會中心點:即羅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耶路撒冷,與亞歷山大。在每一教會中心有監督一人,治理轄區會務。但到了第六世紀,羅馬的監督認為羅馬城既是當時世界的政治中心,羅馬的教會也該是世界的教會中心,於是就宣布羅馬的監督,是「普世之父」-即教皇。天主教之所以稱為羅馬天主教,是因其在羅馬起始,在羅馬興盛,直至今天。全世界的天主教區、教職,及其一切信徒皆聽命於羅馬的梵蒂崗,而羅馬的代表人物就是所謂的教皇。一九二六年,墨索里尼和教皇訂了協約,把梵諦岡從義大利國分別出來,成為獨立國,有她自己的法庭、警察等等。在倪弟兄的《教會的正統》一書中,就叫她作羅馬教,由啟示錄二、三章中七個教會中的推雅推喇教會所豫表。『推雅推喇』是『香的祭祀』的意思,就是充滿了許多的祭祀。羅馬教的基本就是注重行為,注重祭祀。彌撒就是他們的祭祀。她是教會荒涼、敗落、背道、混亂到極點的代表,十六世紀開始了教會的復興,馬丁路德引起的改教運動產生了更正教(由撒狄教會所豫表)從天主教脫離出來,即現在一般人所知道的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