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風景園林是如何產生的

英國風景園林是如何產生的

發布時間:2022-11-02 02:47:46

『壹』 世界園林的起源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18世紀以前,世界各國幾乎都有自己的園林,各種不同風格的園林,形成了中國、西亞和古希臘三大體系。

西亞的造園活動是從古波斯(今伊朗)開始的,影響到敘利亞、伊拉克、埃及、西班牙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蘭教地區。西亞與北非氣候乾燥,乾旱和沙漠的環境使人們只能在自己的庭園里經營一小塊綠洲。在他們的心目中,水和綠蔭顯得特別珍貴,認為「天國樂園」(伊甸園)就是一個大花園,裡面有潺潺流水,綠樹鮮花,美妙的樂聲在廟堂里回盪。因此阿拉伯人習慣用籬或牆圍成方直平面的庭園,便於把自然和人為的界限劃清。園內布置成「田」字形,用縱橫軸線分作四區,並將軸線建為十字林蔭路,交叉處設中心水池,以象徵天堂。後來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斷的發揮,由單一的中心水池,演變為各種明渠暗溝與噴泉,並相互聯系。這種水法的運用,後來又深刻地影響了歐洲各國的園林。

古希臘於公元前5世紀逐漸學仿波斯的造園藝術,在原有的果樹蔬菜園里引種栽培了許多波斯的名花異卉,終於發展成為四周為住宅圍繞,中央為綠地,布局規則方整的柱廊園。隨後希臘的園林藝術被羅馬所繼承,他們將希臘的柱廊園發展成大規模的山莊園林,不僅繼承了以建築為主體的規則式軸線布局方式,而且出現了整形修剪的樹木與綠籬,幾何形的花壇,以及由整形綠籬形成的迷宮。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園林出現新的飛躍。以往的蔬菜園及城堡里的小塊綠地變成了大規模的別墅庄園。園內一切都突出表現人工安排,布局方整端正,與園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環境判若兩個世界,充分顯示人類征服自然的成就。重台疊館的建築和中軸線是全園的主體和軸心,結合山勢,從山上引水下山,用於納涼。而且還建有雕像裝飾的噴泉池沼,隨階降瀉的疊瀑等。

巴黎凡爾賽宮苑是舉世公認的歐洲古典園林傑作 。 園林總面積廣達1500公頃.相當於當時巴黎市區面積的四分之一。園的中軸線長達3千米,與地處高坡長達400米的宮殿主樓垂直相交。中軸的前半段為十字形水渠,兩側是星羅棋布的花壇、噴泉、池沼、雕像。園周不設圍牆,使園內綠化與園外的田野連成一片,而園內一系列對景安排都與中軸線嚴格對稱。凡爾賽宮苑是路易十四稱霸全歐後於1661年始建的,歷時百年之久,消耗全國賦稅的十分之六。壯麗的凡爾賽宮苑無處不體現主權的至高無上,但也充分展示了法蘭西園林簡潔豪放的獨特風格。

以中國山水園林為代表的東方園林與西方園林截然不同。中國山水園林表現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變化、曲折為特點,要求景物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為一體,做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風景園林的獨特風格。

『貳』 英式園林的造園思想

首先英式造園有兩種,英國園林18世紀前主流造園形式是規則式園林,18世紀興起風景式園林。因前期英國規則式造園以模仿法國和義大利為主,所以我認為你問的應該是英國代表性的風景式園林的造園思想。

規則式園林

主要是受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的影響和後期法國勒諾特爾式造園的影響,模仿其造園形式。本質上算不上是英式園林,英國式的處理手法主要是體現在局部構圖以及造園要素的運用上。

風景式園林

風景式園林可以分為5個時期:1.不規則造園時期 2. 自然式風景園時期 3 .牧場式風景園時期 4.繪畫式風景園時期 5.園藝風景園時期

英國代表性的主要是2.3.4時期,造園思想我個人大概總結為以下幾點:

  1. 自然式風景園時期:崇尚自然,設計中盡量避免出現人工化過強的景觀。如盡量不使用幾何形構圖、筆直的林蔭道、魔紋花壇;用哈哈牆去替代園林的圍牆。

  2. 牧場式風景園時期:模擬自然,設計中完全摒棄規則式造園手法。力求使自然風景園與周圍的自然環境毫無過度的融為一體,可以為了極度自然化而犧牲功能。

  3. 繪畫式風景園林:高於自然,因受中國造園思想的影響,強調造園時要在自然的基礎上進行藝術的加工,模仿中式造園思想手法等。

『叄』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對歷史的影響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產生的歷史背景

18
世紀英國自然風景園的出現,改變了歐洲由規則
式園林統治的長達千年的歷史,這是西方園林藝術領域內的
一場極為深刻的革命。

1.
文學藝術的影響

2.
自然地理與氣候的影響

3.
產業經濟的影響

4.
對中國園林與文化的贊美與憧憬的影響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產生的歷史背景

1.
文學藝術的影響

當時的詩人、畫家、
美學家中興起了尊重自然的信念,他們將
規則式花園看作是對自然的歪曲,而將風景園看作是一種自然感情的
流露。這為風景園的產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產生的歷史背景

2.
自然地理與氣候的影響


1


歐洲興起法國勒諾特爾造園熱時,英國受影響極少,
原因有二:
1
是英國人固有的保守性,
2
是在英國丘陵起伏的
地形上,要想建造勒諾特爾式宏偉壯麗的效果,必須大動土
方改造地形,從而耗資巨大。


2
)英國多雨潮濕的氣候條件下,植物生長十分有利,而樹
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費更多的勞力。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產生的歷史背景

3.
產業經濟的影響


1

14
世紀中葉,黑死病流線,
1/3
人口減少→農業結構改變→畜牧業
發展→毛紡業發展→畜牧業發展→改變了英國的鄉村景觀和風貌。


2

16
世紀,產業革命的發展→燃料、建築材料匱乏→禁止砍伐森林
法令頒發→
12
種樹必須加以保護,包括櫟樹→保護了英國樹林景觀。


3

18
世紀,牧草與農作物的輪作制→鄉村風景面貌改變。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產生的歷史背景



造園的首要任務就是改良土壤,
種植大樹,
盡快在園內形成濃密的樹蔭。
由於這里的土壤呈酸性,
十分適宜喜酸性植物的生長。



最引人入勝的是牆園的設計,中心布置有義大利式大理石水盤,環以四座巨型紫杉植物造型,突
出牆園的中心。



園內有座
15
世紀末都鐸王朝時代留下來的府邸建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戰火燒毀,現在作為遺
址保存下來。



尼曼斯花園反映了英國
19
世紀造園的典型特徵:構圖上將規則式花園與自然風景式園林相結合,
帶有折中主義色彩;園內植物品種十分豐富,植物配置得當,景觀層次分明,花木色彩艷麗,養
護管理精細。



尼曼斯花園不僅是植物學家和園藝愛好者喜愛的研究場所,也是深受遊客喜愛、富有詩情畫意的
風景園。

謝菲爾德(
Sheffield Park Gardens
)園



位於倫敦附近,建成在
18
世紀下半葉,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歷史,由
布朗
設計。
總體格局是
自然風景式




中心由兩個湖組成,岸邊種有合適沼澤地生長的柏樹,高直挺拔,並配有其它多
種花木,具有
植物園
的特色。



1900
年前後,該園又進行了第二次修建。



該園是由規則式轉向自然風景式階段的一個好實例。

主要湖面的秋景

丘(
Kew
)園



位於倫敦西部泰晤士河畔,
18
世紀中葉以後得到了發展。



錢伯斯

William Chambers

1758-1759
年負責丘園工作,
1757
年著
《中國建築設計》。他贊賞中國富有詩情畫意的自然式園林,也喜歡
義大利規則式台地花園。

1.
模仿自然畫。

2.
造了中國塔。

3.
造假古跡。

4.
引進國外樹種,成為世界知名植物園。

平面

中國塔

棕櫚溫室內景

金屬涼亭

棕櫚溫室旁的自然式水池

池南岸的中國石獅子,是
1860
年英法聯軍從我國圓明園掠去的原物

風景式園林中的自然主義與浪漫主義



在當時的英國,萌生了反叛十八世紀前半葉古典主義文學的
浪漫主義
文學,它摒棄冷酷的理智和形式,是一種崇尚熱情和奔放的思想的抒
情主義文學,因而當時的詩人所描繪的園林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
彩。



著名的田園詩人
申斯通
記述和建造的理想園林,
就是富有浪漫主義色
彩的優秀例子。



申斯通

1764
年著
《園林偶感》

Unconnected Thoughts on Gardening
),將
園林美分為壯美

Sublime


優美

Beautiful

以及陰郁或閑靜美

Melancholy
or Pensive
)三類,這些情感要素在園林中盛極一時。



申斯通在一個名叫

利索茲

的鄉村建造了自己的園林,在當時獲得好評。園中有
水池、小河、小瀑布,在山谷間及曲曲彎彎的園路旁等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了
凳子、洞室、廢墟、墳墓等,另外還有一些碑,上面刻著獻給朋友的文字和謳歌
自然美的詩歌。



申斯通第一個賦予園林家為
„Landscape Gardener‟
,因為優秀的風景畫家就是
園林家。

英國自然風景園對歐洲的影響

對法國的影響



18
世紀法國
啟蒙主義運動
是受英國理性主義的影響,
法國啟蒙主義運
動的倡導人之一的
盧梭
大力提倡

回歸大自然

,並具體提出自然風景
式園林的構思設想,後在
峨麥農維爾
園林設計建造中得到體現。



中國自然式園林對法國有些影響,
因而,
該時期的法國園林被稱為


中式園林

Jardin Anglo-Chinois



峨麥農維爾(
Ermenonville
)園



該園位於亨利四世(
1586-1610
)的城堡周圍,
1763
年歸吉拉丁侯爵

Marquis de Girardin
)所有。其特點為:

1.
園主支持自然風景式園林。

2.
總體布局為自然風景式。全園由大林苑、小林

苑、偏僻之地三部分組成。

3.
水面中心有一著名的小島。種植挺拔的白楊樹,

還建有盧梭墓。

4.
偏僻之地十分自然,有丘陵、岩石、樹林和灌

木叢林等。

5.
園主將景觀欣賞與音樂鑒賞相結合。

建有盧梭墓的
白楊樹島

眺望園景的
Gabrielle
建築

峨麥農維爾(
Ermenonville
)園城堡前的景觀

左:廢墟:哲學家的廟宇

右:小島

對德國園林的影響



英國自然式園林影響到德國,
18
世紀下半葉德國的一些哲學家、
詩人、
造園家倡導
崇尚自然


18
世紀
90
年代德國著名哲學家
康德

席勒

一步在推崇自然風景式園林。

沃利茲(
Worlitz
)園



位於德紹(
Dessau
),建於
18
世紀下半葉,完成於
19
世紀初,為公
爵佛朗西斯(
Duke Francis
)所有。該園的特點有:

1.
總體布局為自然風景式。

2.
重點建大島。

極樂凈土



3.
小島仿

盧梭白楊樹島



4.
為建築園林。

5.
表現田園風光。

平面

自然景色圖
這是我找到的資料望採納

『肆』 求助一篇有關論述英國風景式園林的形成原因及特點,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產生的歷史背景
18世紀英國自然風景園的出現,改變了歐洲由規則式園林統治的長達千年的歷史,這是西方園林藝術領域內的一場極為深刻的革命。
1.文學藝術的影響
2.自然地理與氣候的影響
3.產業經濟的影響
4.對中國園林與文化的贊美與憧憬的影響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產生的歷史背景
1.文學藝術的影響
當時的詩人、畫家、美學家中興起了尊重自然的信念,他們將規則式花園看作是對自然的歪曲,而將風景園看作是一種自然感情的流露。這為風景園的產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產生的歷史背景
2.自然地理與氣候的影響
(1) 歐洲興起法國勒諾特爾造園熱時,英國受影響極少,原因有二:1是英國人固有的保守性,2是在英國丘陵起伏的地形上,要想建造勒諾特爾式宏偉壯麗的效果,必須大動土方改造地形,從而耗資巨大。
(2)英國多雨潮濕的氣候條件下,植物生長十分有利,而樹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費更多的勞力。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產生的歷史背景
3.產業經濟的影響
(1)14世紀中葉,黑死病流線,1/3人口減少→農業結構改變→畜牧業發展→毛紡業發展→畜牧業發展→改變了英國的鄉村景觀和風貌。
(2)16世紀,產業革命的發展→燃料、建築材料匱乏→禁止砍伐森林法令頒發→12種樹必須加以保護,包括櫟樹→保護了英國樹林景觀。
(3)18世紀,牧草與農作物的輪作制→鄉村風景面貌改變。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產生的歷史背景
4.對中國園林與文化的贊美與憧憬的影響
雖然當時英國人有不少熱衷於追求中國園林的風格,卻只能取其一些局部而已。
中國園林與英國自然風景園的不同:中國園林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對自然的高度概括,體現出詩情畫意。英國風景園為模仿自然,再現自然。反對者認為風景園與郊野風光無異。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產生的歷史背景
英國自然風景式造園思想首先是在政治家、思想家和文人圈中產生,他們為風景式園林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並且藉助於他們的社會影響,使得自然風景式園林一旦形成,便廣為傳播,影響深遠。

建議看看 酈芷若的《西方園林史》

若需圖片:QQ:415640421 註明:西方園林史

『伍』 英國風景園林與中國風景園林的區別

1、歷史發展不同

中國園林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珍寶,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周武王時期就有建宮苑的活動;而英國園林發展較晚,從18世紀才開始進入庄園園林化時期,追求藝術的自然美.

2、特點不同

中國園林取材於自然,高於自然,園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為基礎,但不是簡單的利用,而是有意識、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再現一個高度概括、提煉、典型化的自然。而英國園林注重比例感,曾受到法國古典主義的影響,崇尚經驗主義,多為模仿自然風景畫的創作。

3、文化氛圍不同

中國的園林追求與自然的結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高雅的文化意境。中式造園除了憑借山水、花草、建築所構成的景緻傳達意境的信息外,還將中國特有的書法藝術形式,如匾額、楹聯、碑刻藝術等融入造園之中,深化園林的意境。

而英國園林以草地為主,生長著自然形態的老樹,有曲折的小河和池塘。18世紀下半葉,浪漫主義漸漸興起在園林的創造中,自然風致園發展成為圖畫式園林,具有了更浪漫的氣質,有些園林甚至保存或製造廢墟、荒墳、殘壘、斷碣等,以造成強烈的傷感氣氛和時光流逝的悲劇性。

『陸』 英式園林有什麼特點

英式園林的特點:庭院景觀與大自然渾然天成、白色擺飾和玫瑰花、自然與建築之間協調、位置變化多樣、整體自然觀感很強以及具有鄉村風格等。

1、英式花園嚮往自然,崇尚自然,渴望一塵不染。所以英式庭院中沒有誇張的雕式,沒有修葺整齊的苗圃花卉,更多的是與大自然渾然天成的景觀。

(6)英國風景園林是如何產生的擴展閱讀:

英國園林對後來園林規劃的影響:

追溯一個世紀以來園林設計領域的發展與變化,無論哪種風格都對現代園林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上個世紀園林景觀發展的基礎上,20世紀各國出現了眾多的設計風格,產生了一些非常有影響力的學派。

1.法國現代園林風格的最初體現是在1925年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工藝美術展」。在展覽會上,人們看到了一些具有現代特徵的園林,代表作為建築師斯蒂文斯設計的用十字形截面的支柱和巨大抽象的混凝土塊的組合鑄就的四棵一模一樣的紅色的「樹」,以及由古埃及瑞克安設計的「光與水的花園」(GardenofWaterandLight)。展覽揭開了現代景觀設計新的一幕。

法國現代景觀設計打破了傳統的規則式或自然式的束縛,採用了一種當時新的動態均衡構圖,具有強烈的幾何性,但又不是抽象統治下的靜態平衡,是不規則的幾何式的體現。

2.現代巴洛克風格的特點是景觀設計作品中運用大量的曲線。該風格代表人物是巴西的景觀設計師布雷·馬克斯。他的作品擴展了古老的花壇的形式。

他的曲線的花床,如同一支包含水分的畫筆在大地上畫出鮮艷的筆道。用花床限制了大片植物的生長范圍,但是從不修剪植物,這與巴洛克園林的模紋花壇有著本質的區別。他用植物葉子的色彩和質地的對比來創造美麗的圖案,而不是主要靠花卉;將這種對比拓展到其他材料,如沙礫、卵石、水、鋪裝等。他的種種設計語言至今在全世界廣為傳播。

3.巴拉甘風格的景觀設計將現代主義和墨西哥傳統相結合,開拓了現代主義的新途徑。他常常是建築、園林連同傢具一起設計,形成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統一和諧的整體。園林以明亮、彩色的牆體與水、植物和天空形成強烈反差,創造寧靜而富有詩意的心靈的庇護所。他作品中的一些要素,如彩色的牆,高架的水槽,和落水口的瀑布等已經成為了墨西哥風格的標志。

4.加利福尼亞學派的典型特徵為:簡潔的形式、室內外直接的聯系、可以布置花園傢具的、緊鄰住宅的硬質表面,小塊的不規則的草地、紅木平台、木製的長凳、游泳池、烤肉架以及其他消遣設施。圍籬、牆壁和屏障創造了私密性,現有的樹木和新建的涼棚為室外空間提供了蔭涼。有的還借鑒了日本園林的一些特點:如低矮的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常綠樹和自然點綴的石塊。

它是一個藝術的、功能的和社會的構圖,每一部分都綜合了氣候、景觀和生活方式而仔細考慮過,是一個本土的、時代的和人性化的設計,及滿足舒適的戶外生活的需要,維護也非常容易。加利福尼亞學派使美國花園的歷史從歐洲風格的復興和抄襲轉變為對美國社會、文化和地理的多樣性的開拓。

『柒』 法國園林、英國風景園林和蘇州園林的異同點

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於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 蘇州園林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其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藉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於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蘇州古典園林,一向被稱為「文人園林」。白居易在《草堂記》中說:「覆簣土為台,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這是文人園林的範式。蘇州園林充分體現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設計構築中,採用因地制宜,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效果。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在都市內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山林」。
蘇州園林是時間的藝術、歷史的藝術。園林中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具陳設、各式擺件等等,無一不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無不蘊含著中國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
「雨驚詩夢來蕉葉」,這是對蘇州園林生動的寫照;「風載書聲出藕花」,這是對園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歲月之門,引領著我們走進「蘇州園林」。法國園林: 大約在公元500年,法國就已經有對供游樂的園子的簡單描述。當時在王公貴族們的園子中,以實用為主,如栽種果樹、蔬菜等植物,這樣的形式可以看成是園林的萌芽時期。這與我國的古典園林中最初的園林形式囿--所以域養禽獸也是有所區別的。不過,從它的使用者來說,都是為了滿足統治者的需要,這一點上又是相同的。此後,雖然在它的園林中增加了觀賞植物的品種,並開始了觀賞樹木的修剪,但總體來說,在12世紀以前,由於整個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的制約,園林的經營處於低級水平,在整個發展過程中處於發展的萌芽時期。
12世紀以後,法國領土擴大,王權增強,巴黎漸漸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為法國成為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手工業和商業也得到了繁榮,隨著經濟的增長,貴族們逐漸追求更為豪華的生活方式,進一步促進了造園藝術的發展。並出現了利用機械裝置設計的類似噴泉的水戲內容和動物園等形式,而且在國王查理五世(1368-1380)的聖保羅的花園里根據記載有利用植物做成的迷宮。不管它當時代表的歷史意義如何,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時期造園技藝有所提高,造園內容更加豐富。 1373年.英國向法國發動了戰爭。戰爭初期,法國受挫,加上疾病,致使法國人口減少,經濟受挫,造園藝術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經過近百年戰爭,於1453年的法國勝利而告終,開始進入了經濟復興時期,國王路易十一(1461-1483)基本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在此期間,王族安茹大公瑞內除了建造豪華的宮廷外,還建造了拉波麥特花園,此花園打破了法國的傳統格局,採用了自然式的布局,而且還成功地應用了中國造園中借景的手法,這一點與中國古典園林相似,注重自然和野趣。
文藝復興運動使法國造園藝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6世紀上半葉,繼英法戰爭之後,伐落瓦王朝的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二世又發動了侵略義大利的戰爭,雖然他們的遠征失敗,但接觸了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文化,並受義大利文化影響深刻,對造園藝術有一定的影響。在花園里出現了雕塑、圖案式花壇以及岩洞等造型,而且還出現了多層台地的格局,進一步豐富了園林的內容。比較有代表性的園子象東阿府邸的園子、迦伊翁的園子等等。總的來看,這一時期園子的功能除了增加了遊憩、觀賞的功能外,仍保留著種植、生產的功能,總體規劃很粗放。
到了16世紀中葉,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園林藝術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首先表現在建築上,形成莊重、對稱的格局,園林的觀賞性增強,植物與建築的關系也較為密切,園林的布局以規則對稱為主,這一切主要是由於受義大利造園的影響,比較有名的有阿內府邸花園、凡爾耐伊府邸花園。16世紀到17世紀上半葉,在建築師木壩阿和園藝家莫萊家族的影響下,法國造園從局部布置轉向注重整體布局,並且也有運用題名、圖象表達思想的記載,這與我國園林中應用景題、對聯等似有同功之處。可見,這時園林的創造力、表達力明顯增強。陳志華先生稱這一時期為法國早期的古典主義。在倡導人工美,提倡有序的造園理念影響下,造園布局便注重規則有序的幾何構圖,這一理念同時在植物要素的處理上也有表現,他們運用植物以綠牆、綠障、綠籬、綠色建築等形式出現,而且技藝高超,充分反映了他們唯理主義思想。
17世紀下半葉,法國的古典主義造園藝術得到極大的發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勒諾特爾,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設計的凡爾賽花園,成為古典主義的代表。宏大、壯麗、穩重,伴隨著路易十四的宮廷文化,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傳播到西班牙、俄羅斯、義大利及至整個歐洲,影響極為深遠。凡爾賽花園的總體布局是為了體現至高無上的君權,以府邸的軸線為構圖中心,沿府邸--花園--林園逐步展開,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整體。而且以林園作為花園的延續和背景,可謂構思精巧。而園林布局則強調有序嚴謹,規模宏大,軸線深遠,從而形成了一種寬闊的外向園林,反映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在平展坦盪中,通過尺度、節奏的安排又顯得豐富和諧。其宏大規模的功能是為了宮廷舉行各種活動以容納許多人,而國王路易十四喜歡的一處是瓷瓦里阿農便殿,裝飾材料的應用是仿中國的瓷器建造的,可見中國的文化在那時就已有深遠的影響了。此外,非常有名的花園還有勒諾特爾為富凱設計的孚-勒-維宮府邸花園,是他的第一個成熟的作品。造園藝術也非常高超。對於凡爾賽花園和孚-勒-維宮府邸花園的詳細設計這里不再贅述,因為大凡喜歡園林藝術的人都解讀過他們。縱觀法國的歷史不難看出,當法國步入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成為全歐洲中的強國,在政治及文化方面都達到了輝煌的顛峰,在這樣文化昌盛的時代,涌現這樣優秀的園林作品也易於理解了。
法國庭園自16世紀以來,都採用了嚴格對稱的形式,到17世紀,雖然受義大利的影響,但在整體設計及局部處理上仍未能達到統一,局部的變化也是零散的,勒諾特爾最重要的成就是將庭園與建築看成一個整體,來設計雄偉而又統一的景觀,並在他的具體設計中得到了成功的體現,凡爾賽宮苑的完成確立了法國古典庭園式樣。隨著路易十四輝煌歷史的結束,進入攝政時代以後,凡爾賽宮苑就開始荒廢了,直到1747年才得到復興。
18世紀後,法國造園藝術又受到中國和英國的影響而發生了變化,追求親切而寧靜的氛圍,是對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的一種沖擊。宮廷式園林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增加了許多自然的味道,18 世紀中葉,正當法國資產階級成為一個新興階級崛起的時候,他的啟蒙思想家們從中國借用孔孟的倫理道德觀念作為反抗宗教神權統治的思想武器,隨著海外貿易的開展,歐洲商人從中國帶走了大量的工藝品,呈現出一種較高的東方文化。法國造園也進一步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18世紀下半葉,由於受到啟蒙運動的思想文化潮流影響,造園藝術又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對自然風景園林大為推崇。 總之,從16世紀後半葉以來,大約整整一個世紀,法國的造園既受到了義大利造園的影響,又經歷了不斷的發展過程,直到17世紀後半葉,勒諾特爾的出現,標志著單純模仿義大利造園形式時代的結束和勒諾特爾造園形式的開始,並成為在歐洲有深遠影響的一種形式,法國的造園藝術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勒諾特爾可以說領導了法國古典主義園林文化,這也是順應歷史潮流的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正象中國園林推崇自然景觀一樣,它在世界園林體系中獨樹一幟,當我們回首時,依然是那麼璀璨與壯麗,它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作用的產物,不管人們對他們的評價如何,他們對世界園林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可磨滅的。雖然法國古典園林與我國古典園林從形式到審美情趣等方面可謂大不相同,我們了解其產生的淵源,有利於我們把握傳統,尋找文化沉積,進而創造新的作品。 另外,法國的造園藝術開始是出自建築師之手,特別是古典園林受建築的影響非常深遠;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法國建築藝術的高超,有許多我們現在仍然能感受到的不朽之作,除了代表法國藝術精華的凡爾賽宮外,現存的有世界最大的藝術博物館--盧浮宮,坐落在巴黎,除了在宮內陳列著許多藝術珍品,盧浮宮本身是一座巨大的建築藝術珍品;波旁宮,是一座氣勢雄偉的有260多年歷史的古典建築;還有愛麗舍宮、盧森堡宮、巴黎聖母院、巴黎蠟像館、凱旋門等許多優秀的建築作品。有如此雄偉壯麗的建築,建築師手下的園林自然也脫不了宏大、氣派,體現著宮廷文化。此外,如今到法國,我們還可以看到天然的動物園、海水治療中心、旺多姆圓柱、巴爾扎克故居、楓丹白露、戴高樂廣場等等許多名勝。現在隨著世界文化的融合,雖然有更多的優秀園林作品出現,但我們不能否認法國古典主義園林依然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國風景園林: 英國風景園林盛行於18世紀初期,與同時期的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園林風格是不一樣的,他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自然美,這種對自然的審美觀點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英國自然風景畫。沒有什麼幾何形啊,對稱性啊。對於尺度的問題,也並不是都是大尺度的,小尺度的園子風格也是很有特點的,但也是以植物造景為主,特別是注重球根,宿根花卉的應用。

『捌』 17到18世紀間英國風景庭院的特點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玖』 論文資料,急要,跪求!

摘要: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國外是與建築學、城市規劃相提並列的,而不是從屬的學科。一些詞典和有些同志都採用了「風景建築(學)」或「景觀建築(學)」的譯法,這樣很容易給人造成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建築學的一部分(門類)或一門新的分支學科的印象,而該專業無論在專業起源、學科內容以及位置諸多方面都與國內的園林專業很相似。景觀設計是環境設計的組成部分,大到綿延幾十公里的風景區規劃,小到十幾平方米的庭院設計,都屬於景觀設計的范疇。景觀的設計就是土地的設計,它的基本原則為:認識人性,尊重人;認同自然過程,尊重自然,尊重土地之「神」。 景觀設計是指通過對環境的設計使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諧共存。

關鍵詞:景觀;景觀設計;風景園林;城市設計;土地設計;學科;景觀設計師;

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國際通用的學科代名詞,國內對它已經不再陌生。但是,從一些英漢詞典、城規和建築與園林等專業期刊和譯著、國家發布的科技名詞等出版物中出現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詞來看,對該名詞術語的理解與翻譯卻存在較大差異與分歧,譯名就有造園學、景觀建築學、風景建築學、景園建築學、園林建築學、風景園林學、園林學等。
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為學科名詞術語,其產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美國的早期園林實踐活動,尤其是城市公園運動對該專業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盡管此時整個園林的中心仍在歐洲,特別是十八至十九世紀的英國自然風景園(Landscape garden)對美國園林界的影響很大,傳統專業術語Landscape Gardening和Landscape gardener仍然廣泛應用。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成為學科名詞之前,首先出現的是職業稱謂Landscpe architect。該名稱的出現與被稱為美國園林之父的園林設計師奧姆斯特德(FrederickL.Olmsted)及其合作的建築師弗克斯(Calvert Yaux)有關。到二十世紀仍有相當一部分設計師使用Landscape gardener。另外一部分設計師則更傾向於Landscape designer或landscape engineer。 關於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為學科名詞,伴隨著該詞的產生就充滿著爭議。奧姆斯特德對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為學科名詞既感到不滿意,也感到十分困惑。由於當時沒有人面對新的環境與實踐提出更恰當的名稱,雖然Landscape Gardening當時仍然是較盛行的術語,但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詞也逐漸使用與流行起來。英國園林學者普雷斯(R.A.Preece)在談到Landscape Architecture定義時認為,從一個專業所主要關心的內容中就能夠了解到一個專業的范圍性質及發展方向,他認為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唯一將主要職責放在改善室外空間(outdoor space)質量之中的專業。美國園林設計大師海爾普林早在60年代就對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專業性質與方向做過精闢的論述:園林學主要的興趣在開放空間(open space)及其相關的領域,並且強調這些空間設計的意義、重要性和可用性。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堤謝爾(William H.Tishler)教授任主編,40多位著名專家學者合力編著的《A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Designers and Places》(1989)一書介紹了美國園林發展史上有代表性的設計師和所涉及的主要專業活動領域,絕大部分內容與國內園林專業從事的實踐工作相同或性質相似。對於20世紀Landscape Architecture這一學科和職業,IFLA在其章程的宗旨中是這樣闡述的:"鑒於世界各國人民的長遠健康、幸福和歡樂,是要建立在人們與他 們的生存環境和諧共處和明智地利用資源的基礎之上的:又由於那些增長的人口,加之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能力,導致了人們在社會上、經濟上和物質上對資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又由於為了滿足那些對資源不斷增長的需求而不致惡化環境和浪費資源,這就要有一種與自然系統,自然界的演化進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相密切聯系的專門知識,專門技能和專門經驗。這些專門的合格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我們已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這個專業的實踐工作中找到了。"1986年3月,在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舉辦的國際大地規劃教育學術會議(World Conference。n E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明確闡述了關於Landscape Planning學科的含義:"這是一門多學科的綜合性科學,其重點領域關繫到土地利用、自然資源的經營管理、農業地區的發展與變遷、大地生態、城鎮和大都會的景觀。" 可見這一學科的最現代觀念已經擴展到"地球表層規劃"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國外是與建築學、城市規劃相提並列的,而不是從屬的學科。如果僅僅用「××建築學」來翻譯的話,很容易給人造成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建築學的一部分(門類)或一門新的分支學科的印象。可是任何廣義建築學,大建築學是不能把L.A.包涵在內的。建築學(Architecture)是用無生命的材料來進行設汁的藝術和科學的綜合學科。風景園林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用有生命的材料和與植物群落、自然生態系統有關的材料進行設計的藝術和科學的綜合學科,兩者顯然是不能互相替代的。雖然國外一些先進國家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學科專業面要寬、涉足的內容要多,與其他學科滲透的程度要深,但是,專業的性質是相同的,產生和發展的脈胳是一致的。所以我認為將Landscape Architecture翻譯為「園林」,「風景園林」和「大地景觀設計」等會更貼切一些。
在當前社會,園林學科的研究內容和職業范圍主要有城市景觀規劃,農村景觀規劃,園林風景區的景觀規劃和自然保護區的景觀規劃等等,而且現在園林已經不僅僅是解決中國的塊綠地問題,我們是要解決中國未來13億人的生存問題,健康問題,安全問題的。在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一是已經建立起一個以綠色生物系統工程為主的新學科,這個新的綜合工程學科,是在"人工環境"(如城市、村莊、工廠、礦山等等)中,建立綠色生物系統工程,與土木工程和建築工程系統融合而成為一體,建成一個安全、衛生、寧靜、健康、舒適、美觀、文明的,適於人類生存的"人居環境"("EK-ISTICS");二是對人工環境以外的"人類自然環境"(man「s physical environment),例如國家森林保護區、國家自然保護區、自然紀念物保護區、國家天然公園、冰川、峽谷、水系、海洋、沙漠、山嶽、湖泊、草原、濕地等自然環境,提出保護對策及從事保護區的規劃工作等等。這一學科是以"生物、生態學科"為主,並與其他非生物學科(例如土木、建築、城市規劃)、哲學、歷史和文學藝術等學科相結合的綜合學科。它的基礎知識包括地 質學、自然地理、土壤學、氣象等自然科學,生物學、植物學、生態學等生物科學;園藝學、林學等農業應用科學;以及文學、藝術、美學等多學科相綜合的新的綠色生物系統工程學科。它包括從古典的小面積的庭園、花園、公園等地形地貌設計,道路、建築,疊石堆山及種植設計,一直到現代整個大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從一個小園林的設計一直到宏觀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資源的經營管理、農業區域的變遷與發展、大地生態的保護、城鎮和大城市的園林綠地系統規劃;同時運用現代尖端科學技術,如航測遙感技術和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等內容。景觀設計師具有其他專業所不可替代的責任和優勢。
從工業革命和城市化(18世紀中葉)以前到今天,園林學科的發展經歷了造園時代,風景造園時期(Landscape Gardening)等階段,園林學科也從單純的「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演變成了迅速發展,工作領域越來越大.包括新城鎮的規劃、擴建、改建,公路和道路、國家天然公園、水庫修建、森林、礦區和工業區重建等工作的一門學科。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以麥克哈格(McHarg)的《設計結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為代表的(景觀)生態規劃,早已賦予LA學科從拯救城市走向拯救人類、拯救大地的歷史使命。你家後花園的月季花死了關我什麼事!正如麥克哈格所說:「不要問我你家花園的事情,也不要問我你那區區花草或你那棵將要死去的樹木……,我們(景觀設計師)是要告訴你關於生存的問題,我們是來告訴你世界存在之道的,我們是來告訴你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地行動的」。從這一點來說,園林學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即「大地規劃」的時代。

結語:景觀是一個綜合的整體,它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實現的,必須滿足社會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規律,遵循生態原則,同時還屬於藝術的范疇,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雖然由於文化的不同,觀念的不同,每個設計師有自己側重的方面。但是景觀設計作品如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總體上達到了這些因素的互相平衡,而其中又以一至二個因素特別突出。因而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批評某些生態主義設計過於平淡而缺乏藝術的價值,或者過於強調自然而忽略了人的需求。一些純粹功能主義的作品雖有良好的社會性,但卻與文化、自然隔絕,同時不具備相當的藝術水準,這樣的作品很難引起人們的關注。同樣,盲目地追求文化、藝術性,但卻連基本的使用功能都沒有很好地滿足的設計也不可能成為優秀的設計。景觀設計涉及科學、藝術、社會及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它們相互間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功能合理、滿足了不同人廣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著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資源投入產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著符合一定的生態原則;人類的資源是有限的,最容易得到的資源就是通過高效利用現有資源,而節約下來的那部分資源,所以生態主義已經從一種實驗或意識變為與經濟密切相關的因素;而藝術的作品,意味著具有引人注目的潛質,它可以改善一個地區的視覺環境,提升一個地塊的價值,這又與社會經濟聯系在一起。今天更多的景觀設計師追求的是這些因素之間的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及高質量的藝術水準的景觀。今天的景觀設計,呈現一種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雖然功能至上的思想受到質疑,但功能一直受到關注,藝術、裝飾、形式又得到重視;傳統園林的價值也得到尊重,古典的風格也可以被接受;其它學科的介入使其知識領域更為廣闊;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又使得景觀設計出現更多的可能性、出現了更多全新的形式,現代景觀變得更富有包容性。社會的發展使景觀的內容不斷發展,新的景觀類型的出現,對設計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今天的景觀設計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它們的價值還有待經受時間的檢驗。但是那些具有長久生命力的作品應該是與時代精神息息相關的藝術品,它們吸收了歷史的精神、但決不模仿固有的風格,它們符合科學的原則、反映了社會的需要、技術的發展、新的美學觀念和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現代景觀的價值取向》 作者:王向榮 林箐 發表:《中國園林》
《還土地和景觀以完整的意義:再論「景觀設計學」之於「風景園林」》 作者:俞孔堅 發表:《中國園林》2004(7):37-40
《Landscape Achitecture是「景觀/風景建築學」嗎?》 作者:王曉俊
《風景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 從造園術、造園藝術、風景造園到風景園林、地球表層規劃》作者:孫筱祥 《中國園林》2002/4
《關於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譯名》作者:王紹增 1:67-68。
《試論景觀規劃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作者:肖篤寧 李曉文 發表:《生態學雜志》1998(3):46-52
《土地的設計:景觀的科學與藝術》 作者:俞孔堅 發表:《規劃師》2004-2
《景觀設計展望:國際性和中國特色》 原文發表:Antje Stokman/ Stefanie Ruff,Internationality and Identity - The search for a contemporary design idiom in China, Topos, 51: Prospective Landscapes, 2005, P.66-75
《可持續設計:從概念到實施》作者:孫成仁 鄭聲軒 發表:《新建築》2002(01):51-54

『拾』 英國園林的發展經歷

(一)「庄園園林化」時期 英國學派園林的第一個階段(18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造園藝術對自然美的追求,集中體現為一種「庄園園林化」風格。
(二)「畫意式園林」時期 就在勃朗把自然風致園林潔凈化、簡練化,把庄園牧場化的時候,隨著18世紀中葉浪漫主義在歐洲藝術領域中的風行,出現了以錢伯斯(WilliamChambers,1722~1796)為代表的畫意式自然風致園林。
(三)「園藝派」時期 英國學派的成功,使英國式自然風致園林的影響滲透到整個西方園林界。在這一過程中,具有現代色彩的職業造園家逐漸成為一個專門和固定的職業。同時也使得造園藝術逐漸受到商業利益的控制和驅使。生活的豐富和信息交流的日益簡便。
伊安·麥克哈格,英國著名園林設計師、規劃師和教育家,賓西法尼亞大學研究生院風景園林設計及區域規劃系創始人及系主任。由於他出色的設計和對園林事業的巨大貢獻,他一生中獲得了無數的榮譽,包括1990年由喬治.布希總統頒發的全美藝術獎章和最近剛剛獲得的享有盛譽的日本城市設計獎。

閱讀全文

與英國風景園林是如何產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旅遊穿什麼衣服合適 瀏覽:985
出口印尼中華多少錢一條 瀏覽:123
為什麼義大利登山靴出名 瀏覽:390
中國移動Edge什麼意思 瀏覽:180
義大利什麼車銷量好 瀏覽:173
美國用什麼導彈炸死伊朗將軍 瀏覽:831
越南降真香有什麼特點 瀏覽:907
越南頭頓的河叫什麼 瀏覽:609
葡萄牙在印度什麼地方 瀏覽:179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哪個城市舉辦 瀏覽:816
義大利買哪些車便宜 瀏覽:208
英國正規軍有多少人 瀏覽:482
哪裡有越南榴槤苗買 瀏覽:526
中國進口豬產品有哪些 瀏覽:794
印尼出國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212
印尼巴士飛機怎麼起飛 瀏覽:467
印尼白刺參是什麼 瀏覽:914
英國留學可以辦什麼銀行卡 瀏覽:255
義大利文圖拉最後怎麼樣了 瀏覽:674
中國去伊朗開車怎麼去 瀏覽: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