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華玆華斯說詩是什麼

英國華玆華斯說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02 14:35:57

1. 華斯華茲名言:詩是

《我好似一朵流雲獨自漫遊》

這是華茲華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寫於1804年。

據說此詩是根據詩人兄妹倆一起外出遊玩時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嫵媚所吸引這一經歷寫成的,體現了詩人關於詩歌應描寫"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這一詩學主張。

全詩可以分成兩大部分,寫景和抒情。詩的開篇以第一人稱敘述,格調顯得低沉憂郁。

詩人一方面竭力捕捉回憶的渺茫信息,另一方面又覺得獨自漂游,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賞大自然所賦予的美景。

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流雲,隨意飄盪,富有想像的詩句暗示詩人有一種排遣孤獨、嚮往自由的心情。

在他的回憶中,水仙花繽紛茂密,如繁星點點在微風中輕盈飄舞 。

2. 華磁華斯是哪國的人呀

華茲華斯

華茲華斯

1770年4月7日,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出生在英國坎伯蘭郡的考克茅斯。華茲華斯排行第二,上有一個哥哥,下有一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其父是個律師。華茲華斯8歲喪母,13歲喪父,少年時期一直在幾家親戚的監護之下,住在寄宿學校中,與兄弟姐妹們分開生活。五個孩子從父親那裡繼承的遺產主要是對一位貴族的8500鎊的債權。但這貴族在1802年去世之前,一直不願償還這筆錢,可以說,華茲華斯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是十分貧寒的。但是他生活地區的美麗自然風光,療救和補償了他在物質與親情上的缺失,因而華茲華斯的對早年的回憶並不覺得貧苦。他對自然有著「虔誠的愛」,將自然看成是自己的精神家園。受學校老師的影響,開始寫詩。華茲華斯的第一首詩歌完成於1784年。

--------------------------------------------------------------------------------

1787年他進入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學習,熟讀了希臘拉丁文學,學習義大利文、法文和西班牙文。1790年和1791年兩次赴法。當時正是法國大革命的年代,年輕的華茲華斯對革命深表同情與嚮往。回國後不久,局勢劇變,華茲華斯對法國大革命感到失望。1795年,他和妹妹多蘿茜以及詩人柯勒律治居住在北部山地的湖區,並在此消磨了一生。1798年華茲華斯與柯勒律治共同發表了《抒情歌謠集》,1800年這部詩集再版時華茲華斯寫了序言。

《抒情歌謠集》出版時,華茲華斯並未受到重視,《序言》出版後,更遭到批評家的反對。1807年他的兩卷集出版時仍受到批評界的攻擊。但從19世紀初葉起,他在詩歌上的成就逐漸得到承認,激進派詩人如利·亨特也稱他為頌揚大自然的新型詩歌的開創者和領袖,說他的詩取代了18世紀矯揉造作的詩風。人們認為《抒情歌謠集》宣告了浪漫主義新詩的誕生。在藝術上華茲華斯對雪萊、拜倫和濟慈都有影響。

1843年被封為英國「桂冠詩人」,為宮廷寫了不少應景詩,藝術成就大不如前。

1850 年4月23日去世。

3. 英國詩人華德華茲說,詩是什麼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於寧靜積累起來的情感。

4. 威廉·華茲華斯的簡介及其主要作品

威廉·華茲華斯
華茲華斯(1770~1850)英國詩人,與柯爾律治、騷塞同被稱為「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生於律師之家,少孤,就學於劍橋大學,1790年和1791年兩次赴法。當時正是法國大革命的年代,年輕的華茲華斯對革命深表同情與嚮往。回國後不久,局勢劇變,華茲華斯對法國大革命的態度漸趨保守,最後,終於成為安享「桂冠詩人」稱號的前浪漫主義詩人。
華茲華斯的詩以描寫自然風光、田園景色、鄉民村姑、少男少女聞名於世。文筆樸素清新,自然流暢,一反新古典主義平板、典雅的風格,開創了新鮮活潑的浪漫主義詩風。1798年華茲華斯與柯爾律治共同發表的《抒情歌謠集》宣告了浪漫主義新詩的誕生。華茲華斯在1800年《抒情歌謠集》第二版的序言中詳細闡述了浪漫主義新詩的理論,主張以平民的語言抒寫平民的事物、思想與感情,被譽為浪漫主義詩歌的宣言。此後,華茲華斯的詩歌在深度與廣度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描寫自然風光、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託著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維。完成於1805年、發表於1850年的長詩《序曲》則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華茲華斯詩才最旺盛的時期是1797至1807年的10年。其後佳作不多,到1843年被任命為「桂冠詩人」時已經沒有什麼作品了。然而縱觀他的一生,其詩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為繼莎士比亞、彌爾頓之後的一代大家。華茲華斯詩歌的藝術成就他不僅創立理論,而且本人就實踐理論。他與柯爾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謠集》這本小書所開始的,不止是他們兩人的文學生涯,而是一整個英國浪漫主義詩歌運動。對於中國讀者,華茲華斯卻不是一個十分熟悉的名字。能讀英文的人當然都看過他的若干小詩,如《孤獨的割麥女》,但不懂英文的人卻對他的詩沒有多少印象,原因之一是他的詩不好譯——哲理詩比敘事詩難譯,而華茲華斯寫得樸素、清新,也就更不好譯了。原因之二是,他曾被評為「反動的浪漫主義」的代表,因此不少人未讀他的作品,就已對其人有了反感。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他那類寫大自然的詩在我國並不罕見,他的思想也類似老莊,因此人們對他無新奇感。但他是值得一讀的。除了歷史上的重要性之外,他有許多優點,例如寫得明白如話,但是內容並不平淡,而是常有神來之筆,看似普通的道理,卻是同高度的激情結合的。法國大革命就曾深深激動了他,使他後來寫下這樣的名句: 幸福呵,活在那個黎明之中, 年輕人更是如進天堂! ——《序曲》第十一章 他的山水詩極其靈秀,名句如:我好似一朵孤獨的流雲。他的愛情詩,如與一位名叫露西的姑娘有關的幾首,也是極其真摯,極其動人,無一行俗筆,用清新的文字寫出了高遠的意境。他能將復雜深奧的思想准確地、清楚地表達出來,民歌體的小詩寫得精妙,白體無韻詩的運用更在他的手裡達到了新的高峰,出現了宛轉說理的長長詩段。用這樣的詩段他寫出了長詩《丁登寺旁》,表達了大自然給他的安慰和靈感;接著又經營多年,寫出了一整本詩體自傳,題名《序曲——一個詩人心靈的成長》,開創了自傳詩的新形式。在十四行詩方面,他將密爾頓的豪放詩風發揚光大,用雄邁的筆調寫出了高昂的激情,例如這樣的呼喚: 啊,回來吧,快把我們扶挽, 給我們良風,美德,力量,自由! 你的靈魂是獨立的明星, 你的聲音如大海的波濤, 你純潔如天空,奔放,崇高…… 這是過去以寫愛情為主的十四行詩中罕見之筆,也說明兩位愛好自由的大詩人如何心心相印!總之,華茲華斯詩路廣,意境高,精闢,深刻,令人沉思,令人向上,而又一切出之於清新的文字,確是英文詩里三或四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只是他後期詩才逐漸枯竭,所作變得冗長沉悶,又使人無限惋惜。

5.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是永恆。」這句詩應該怎麼理解

佛理,無非就是詮釋眾生的心態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學。

對於我們整個人類來說,生命應該是沒有止境的,物質也是永恆發展的。但是,在天體的轉動和歲月的輪回中,我們卻分明地看到每一個個人所擁有的單個生命在時空輪回中的單薄無力,我們這些單個的個體在宇宙中渺小得恐怕不及滄海一粟。然而,活著的人們是不甘落沒的,即便是痛苦,他們也希翼著。於是,一個人的希翼傳給另一個人就是兩個人的希翼,兩個人的希翼延續下去,就是一個民族的希翼,一個民族的希翼傳給另一個民族就是兩個民族的希翼,兩個民族的希翼再延續下去,那就是整個人類、整個宇宙的希翼。做為個體的、自我的個人來說,希翼是卑微的,但是若干個、千萬個卑微的希翼凝結在一起,就是一個物種巨大的生命力。人類的個體在一代代的更新著,人類的歷史在一天天的漫延著。多少朝代在我們的身邊升起又降落?多少文明早我們的眼前生長又衰退?然而,生命這一物種卻穿越過時間和空間的阻隔,頑強的延續著。

「把無限放在掌心,讓永恆收藏剎那」是生命永恆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見證。無限的人類歷史可以由有限的人類個體來串織;無極的時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來度量,永恆的筆端能夠記錄人類文明的變遷。

歷史的書卷可以承載歲月滄桑的巨變。當歷史的車輪碾過人類的發展足跡,會有無數的文明在道路兩旁綻開;當宇宙的塵埃在這些文明上落定,又一個美麗的春天即將烽成。如果這樣,那有限與無限的概念是否可以交換,或許就根本無所謂有限無限的概念了。那麼,有限的將是歲月時空不已的輪回,無限的卻是人類靈魂深處那有力的羈絆。當有限與無限已無所謂界線,那人類便無所謂永恆與收藏了,更無所謂個體的生與死,這才是真正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境界。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是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凝結起來就是一個廣袤且博大的物種之起源的理由了。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這卻正是「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把一剎那收藏」。

這樣的一首詩,看到這里,應該覺得它就是對人類生命中自信與自由的謳歌,可它的題目卻偏偏叫做「天真的預示」,作者何謂之以「天真」二字呢?這樣以來,意義豈不是大相徑庭了?是作者對生命含蓄的嘲諷,還是對仕途無奈的自慰?我恐怕是無從猜測了,因為我對布萊克的了解僅僅是停留在字面水平的階段。我只知道布萊克非常討厭大哲學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並認為大詩人華滋華斯「不是詩人,而是一個同所有真正的詩歌和靈感為敵的邪教哲學家。」他們兩邊,一邊是浪漫主義者,一邊是現實主義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見一斑。並且從布來克的另外一首詩《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爾泰盧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勞,你們把沙子對風扔去,風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萊克原本的思想,還需要更深的歷史與文學的雙重積淀。

6. 英國華玆華斯的簡介以及作品

華茲華斯,W.,英國詩人。又譯渥茲渥斯。生於英格蘭坎伯蘭郡科克茅斯一個律師家庭,卒於威斯特摩蘭郡呂達爾芒特。8歲時母親去世,被送到霍克斯黑德寄宿學校,直至1787年。其間他得以在當地湖山之間隨意徜徉,這對他後來思想和藝術風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他童年時能成段背誦詩人E.斯賓塞、W.莎士比亞和J.彌爾頓的作品。後在教師引導下接觸了18世紀初期詩人和較後的模仿中古風格的詩人畢蒂和T.查特頓的作品。

7. 英國的華斯華茲說的詩是強烈感情的

他的詩一般都是有著強烈的情感,表現他自己個人的情感意願。

8.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說:「詩是( ).它起源於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

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於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

閱讀全文

與英國華玆華斯說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出口印尼中華多少錢一條 瀏覽:123
為什麼義大利登山靴出名 瀏覽:390
中國移動Edge什麼意思 瀏覽:180
義大利什麼車銷量好 瀏覽:173
美國用什麼導彈炸死伊朗將軍 瀏覽:831
越南降真香有什麼特點 瀏覽:907
越南頭頓的河叫什麼 瀏覽:609
葡萄牙在印度什麼地方 瀏覽:179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哪個城市舉辦 瀏覽:816
義大利買哪些車便宜 瀏覽:208
英國正規軍有多少人 瀏覽:482
哪裡有越南榴槤苗買 瀏覽:526
中國進口豬產品有哪些 瀏覽:794
印尼出國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212
印尼巴士飛機怎麼起飛 瀏覽:467
印尼白刺參是什麼 瀏覽:914
英國留學可以辦什麼銀行卡 瀏覽:255
義大利文圖拉最後怎麼樣了 瀏覽:674
中國去伊朗開車怎麼去 瀏覽:763
印度賣的煙酒怎麼清洗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