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2年新冠疫苗第四針有嗎加強針具體什麼時候打
2022年新冠疫苗第四針有嗎② 2022年新冠疫苗第四針有嗎第四針加強針具體什麼時候打
2022年新冠疫苗第四針有嗎③ 新冠狀疫苗是哪年開始的
2020年1月29日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全球范圍內至少有包括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武漢博沃等6個研究團隊正在研發新冠肺炎疫苗。值得注意的是,武漢博沃是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沒有研製成功,大約需要3~6個月以上的時間才有可能研製出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近。
④ 英國牛津疫苗公布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何時才能夠大規模接種
如果計劃順利的話,明年四月份就可以完成所有接種了。近期,根據英國媒體報道,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公司合作研發的疫苗公布了第三期實驗結果,其疫苗有效率達到了90%。臨床實驗的結果顯示,當這種疫苗採用第一次一半劑量,第二次全部劑量的方式注射到志願者身上的時候,其疫苗的有效率達到了90%。該項目負責人表示,這主要是由於兩次注射疫苗之後的疊加效應導致的。該負責人還表示,這次志願者人數超過了兩萬名,其中一半是英國人,一半是巴西人,在實驗過程中,還未出現死亡的案例。
帝國理工學院的教授加尼也表示,目前疫苗不僅要注重其有效性,還要關注其是否可以順利在全世界運送接種,如果運送成本過高,依然會給疫苗的接種,帶來一些困難和挑戰。
⑤ 英國將於開始為70歲以上人群接種新冠疫苗,面對老人有何注意事項
對於現在在全國肆意橫行的新冠疫情,老人們感染這種疾病的幾率是很高的,而且這種病對老人的身體來說也是侵害非常大的,更有許多的老人因為免疫力不夠強大,所以在疫情的時候而失去了生命。在1月18日的時候,英國的新聞報道,英國計劃將為70歲的老人接冠新冠疫苗,這不僅是一種很好的防範措施,而且對於眾多老人的健康也是有著很大的作用,雖然為老人接種新冠疫情是很好的舉措,但是在接種疫苗時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項。
在接種的時候,對接種的醫生積極主動地交代自己是否有過敏史,還有近期是否吃過哪一些葯都要如實的向醫生說明,並且在填寫同意書的時候,也認真地觀看同意書上面的內容,並簽寫自己的名字。在接種過後,如果在接種部位出現了傷口,流血不止的情況應該立即找護士要棉簽進行止血,止血過後的棉簽要丟入醫用垃圾袋,而不是隨手亂扔,在接種疫苗結束之後,不要立即的離開醫院,而是在醫院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如果沒有異樣的話再離開。
⑥ 英國批准使用二價新冠疫苗,目前當地疫苗接種情況如何
英國地區還未真正開始第二次疫苗接種。不過從上一次的疫苗接種工作來看,初期進展的並不會很順利。
疫苗是人類抗爭病毒最重要的產品,也是病毒唯一的剋星。病毒對人類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人類與病毒總是在不斷的抗爭過程當中。隨著人類醫療水平的進步,人類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對付絕大多數病毒。但是也有很多人類未知的病毒,人體一旦感染之後,會在短時間之內導致人體死亡。
根據英國媒體相關報道,由於英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新冠疫情感染。而且絕大多數感染患者都是由變異毒株感染引起的,英國政府為了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因此,決定在英國國內開展第二次二階疫苗。相關政府以及衛生部門已經批准了此次二階疫苗的生產研製以及接種方面的工作,接下來將會在英國本土進行疫苗接種工作。預計接種人數會達到兩千六百多萬人次,不過接種方面的工作還是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⑦ 現在很多國家都在序貫接種新冠疫苗,我們什麼時候開始
對於新冠疫苗的接種來說,現在很多接種點都在進行,只要時間上方面不影響注射,現在隨時都可以到疫苗接種點進行加強針的注射
⑧ 英國11月22日起認可中國疫苗,我國國產疫苗的安全性有多強
當地衛生部在一份聲明中說,從 11 月 22 日星期一開始,世界衛生組織、科興和科瓦辛的 Covid-19 疫苗將在英國得到承認,對於希望前往英國的已接種國葯集團疫苗的摩洛哥遊客來說,這是個好消息。我國國產疫苗的安全性很強,很多國家現在都開始使用我們的疫苗,沒有出現什麼不適應的症狀。
自 2021 年 11 月 22 日起,已完全接種疫苗並獲得疫苗接種通行證的摩洛哥乘客將無需在出發前進行 PCR 檢測,他們在抵達後 8天內也不需要進行控制檢測或自我隔離。但是,在 11 月 22 日之前抵達英國領土的摩洛哥人必須遵守本地的規定,對未完全接種疫苗的人進行排查。
⑨ 英國目前疫苗接種緩慢,英國首相表示什麼
英國現在疫情嚴重,尤其是出現了新冠病毒變異的情況。整個英國都籠罩在新冠病毒的迷霧之下,英國政府已經開始不斷地推進疫苗的接種工作了,雖然進展不盡如人意但還是有一線希望。
英國首相在參觀一個疫苗接種服務站時,鼓勵工作人員表示,整個英國的疫苗接種是在不斷的和時間賽跑,英國的醫療系統面對嚴重的壓力,各項醫療資源急缺必須加速疫苗的接種。
英國政府負責醫療事務的首席顧問則表示,目前疫情仍然是強大,感染者還會大量的增加,需要治療的人數暫時不會減少。對於英國來說未來幾周是相當難熬的,現在的住院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疫情第一次高峰的情況,政府必須做出准備來應對這一切。
⑩ 請問有人知道,英國在4月15日發布抗癌疫苗,這個消息可信么如果可信有什麼渠道或辦法能參加實驗么
抗癌疫苗不太靠譜
4月中旬是上海腫瘤宣傳周,各類腫瘤發病率的數字撬動人們的神經。而就在此時,4月15日,英國傳來一則讓人振奮的消息:根據當地媒體消息,英國科學家研製出一種「萬能」抗癌疫苗,據說這種疫苗可以阻斷包括胰腺癌、肺癌、胃癌等在內的「所有腫瘤」。這種新型葯物處於人體試驗階段,有望在兩年後面市。
昨天,記者就這一「萬能抗癌疫苗」聯系滬上專家時,有些專家已從媒體上獲得這一消息,有的則屬於首次聽說。他們的反應相當一致:「這事還不太靠譜」。「抗癌疫苗是未來腫瘤治療的方法之一,但結合目前英國媒體的報道以及癌細胞自身的特點、抗癌疫苗的研製難度來看,抗癌疫苗面市的可能性不大,所謂萬能,更是不太可能。」
抗癌的「革命性」突破?
4月15日,英國《每日郵報》爆出抗癌治療方面的「革命性」突破,稱科學家研製出「萬能」抗癌疫苗。作為一種新型葯物,該疫苗的工作原理是:不是自己出馬去「殺」癌細胞,而是調動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去和腫瘤斗爭。
「疫苗可以激發人體免疫系統,讓它去尋找、摧毀一種端粒酶。這種酶在許多癌細胞中大量存在,它促使癌細胞在人體中生長、蔓延——讓癌細胞繁殖、正常的健康細胞死去。」報道稱,這種酶是令人類對癌細胞束手無策的原因之一。
臨床試驗中,英國科學家將疫苗應用於1000名胰腺癌晚期患者。要知道,在眾多癌症中,胰腺癌被譽為「萬癌之王」。最新資料顯示,經全球科學家40餘年攻堅,胰腺癌生存期沒有明顯延長,確診後平均生存期僅6個月。
對於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而言,胰腺癌細胞是「隱形的」,即免疫系統發現不了它,但是這種新疫苗可以「定位」胰腺癌細胞中釋放出的端粒酶,追蹤到它並調動免疫系統予以反擊。參與研究的英國利物浦大學教授內波特萊姆指出,由於健康細胞中這種端粒酶含量較低,因此能夠「躲過」這場由疫苗引發的「反擊戰」——這是針對以往癌症治療過程中,癌症葯物在「殺」癌細胞的同時,也「殺」健康細胞,結果「兩敗俱傷」,患者甚至在治療過程中就去世了。
這一研究團隊還指出,這種疫苗不僅能治療胰腺癌,還能治療胃癌、肺癌、皮膚癌、肝癌、乳腺癌等「所有癌症」,因此譽之「萬能」,且沒有嘔吐、掉發等癌症葯物的常見副作用。
專家:消息來源「不可靠」
根據報道,「疫苗將在2013年面市」。一切聽來都是一次「革命性的人類抗癌突破」,不過,當記者向國內腫瘤專家求證時,他們的觀點驚人的一致:「這事有點不太靠譜」,有專家甚至直言:「絕對扯淡」。
「這則消息是由大眾媒體發布的,至今未在專業期刊、文獻上發表,信息來源不太可信。」上海胸科醫院肺內科主任醫師、肺部疑難雜病診斷中心主任顧愛琴教授告訴記者。已經在網上看到這一消息的上海市抗癌協會委員、上海市胃腸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長寧區中心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徐幼龍也有同樣感受:「作為醫學專業研究,如此發現應由專業期刊發布,而大眾媒體發布的消息只能作為給老百姓了解的、未來的一種癌症治療方向。」
剔除消息來源,專家分析,在沒有看到完整學術報告前,僅憑這則消息來看,這種所謂的「萬能疫苗」說法存疑。
「全球癌症疫苗研究已經有10-20年的歷史,之所以至今沒有一種成熟的、療效顯著的抗癌疫苗,最大的難點在於科學家找不到腫瘤細胞和健康細胞的本質區別。」上海第六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姚陽教授有20年腫瘤臨床治療經歷,他向記者解釋,要找到這種「本質區別」,就要摸清癌細胞的生存、生長、防止方式,從而找到「殺」癌細胞的致命性方法。「這就好比你要弄壞一輛汽車,如果只刮壞了汽車外殼,汽車照樣能開,只有搗毀發動機、輪胎才行。」找到癌細胞和健康細胞的「本質區別」,更意味著在「一擊即中」癌細胞的同時,不至於「誤傷」健康細胞。
但找「本質區別」相當難,這是一個困擾全球的醫學難題。徐幼龍告訴記者,癌細胞不像病毒、細菌這些「人體外來物」,人類已經摸清了不少致病病毒、細菌的生長方式,研發出抗生素等治療手段。癌細胞是人體自身細胞的變異,這種細胞的生長規律至今無解。對於癌細胞,腫瘤專家只能用「狡猾」來形容,「科學家對它的變異原因至今不明,但又發現,癌細胞有免疫逃逸功能,免疫系統對它沒轍。」「它還能識別靶向治療。說得通俗些,靶向治療就是在人體內設置靶點狙擊癌細胞,一開始有用,但之後又發現,癌細胞有了其他通路,它不通過設置靶點的那條路。」
針對英國科學家這次爆出的「定位」端粒酶阻擊癌細胞的說法,國內腫瘤專家也不認同。「端粒酶普遍存在於人體中,在沒有看到學術報告前,很難信服這一新發明的疫苗。」
有進展不等於研製成功
分析這則報道,專家指出,英國科學家在延長腫瘤患者壽命方面或許有了一些進展,但是「有進展」並不等於「研製出能夠上市的抗癌疫苗」。
記者檢索報道時發現,主要報道媒體是《每日郵報》和雅虎英文版財經頻道。在這兩篇報道中,英國科學家的這項臨床試驗結果實際還未揭曉,如今的消息來源竟是「小道消息」。
根據報道,這個涉及英國當地1000名胰腺癌晚期患者、57家醫院的臨床試驗設有兩個對照組:一組是進行傳統療法,另一組是在傳統療法的同時接種新疫苗。報道稱,「試驗結果要到明年才能公布——如果結果好,疫苗有望在2013年面世。但小道消息稱,一些病人確信加入這次試驗能讓他們的生命延長一到兩年。而在早前的一些小規模臨床試驗中,疫苗讓癌症晚期患者的平均壽命延長了3個月。」
顯然,病人「自己預估」的一到兩年存活期並不足信。專家指出,小規模臨床試驗中,「3個月」的壽命延長是有可能的,如果放在胰腺癌晚期病人身上,算是很不錯的療效。
「如果試驗是真實可信的,延長3個月的生命期算是癌症治療方面的一大進展,但是只能說是進展,這與所謂萬能抗癌疫苗的突破有本質區別。」姚陽指出。
記者從國內腫瘤專家處了解到,其實,抗擊腫瘤的疫苗在臨床試驗中一直在做,但是效果並不好,這也是它們遲遲沒有面世、推向更廣泛人群的原因。
專家補充,即便「萬能抗癌疫苗」真的研發成功,使用費用也可能很昂貴。「以目前大腸癌的靶向治療做個對比,患者一月治療費是5萬元人民幣,如果按生存期延長一年看,一年治療總費用得逼近100萬元。葯物之所以這么昂貴,是因為靶向治療是目前比較新的治療方法,新葯走向市場的前幾年價格昂貴,是因為葯廠會將前幾十年的研發成本都打到葯品售價上。」無法想像,研發相當困難的「萬能疫苗」使用費會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