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巨石文化
巨石文化是由一些粗石巨柱或條狀塊石組成的,石碑、石塔、石墓道或石圈等代表著一種史前文化。散布於地球北半球北緯30度及附近區域的巨石遺址產生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在討論地球巨石遺址這個話題時,我們需要把范圍稍稍擴大一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位於英國南部索爾斯伯利平原的巨大石柱群,因為這些最壯觀因而建造難度也最高的巨大石柱群與散布於北緯30度的各類巨石陣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如果正本溯源,它們應是搭乘大陸板塊漂移從北緯30度附近出發的。
英國這組巨大石柱群是一座高4 公尺、重25-30噸的巨石排列成圖形的巨石遺物。
正當地球北半球30度附近的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印度文明、黃河文明成立不久之時,這些巨大的石柱群也已開始興建,換句話說,當古埃及在大建金字塔時,西歐也已開始建起了數萬座巨石建築物。
迄今為止,包括巨大石柱群在內的所有巨石建築物,究竟為誰所建,目的為何,以何種方法建造等,都是一個謎團。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巨石柱是由高水準的土木技術建造完成的。但每當人們解開一道圍繞巨石陣的謎團,立即就會產生另一個謎團,因此,始終都無法完整地破譯出環繞於巨大石柱群的神秘謎底。也許巨石建築的建造者們至今還操作著我們現代人不知道的某些能量呢!
從飛機上俯視,巨大石柱群看來就像是有柄的鏡子,相當手柄的部分被稱為林蔭路,是面向巨大石柱群中心的道路,在入口處附近則是著名的鞋跟石。除此之外,還有周溝、山石、洞穴等配置於同心圓上的構造,現在通常是從中心向外依次分為三石塔、撒遜圓、工穴、丫穴、顧普力穴及周溝。
從多個則面和角度的分析研究表明,巨大石柱群並不是一次完成,而是費時1000年以上,經過多次整修而成的,科學家將巨大石柱群從建造上分為三大部分。
「巨大石柱群1 」建於公元前2750-22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此時先挖掘了一條直徑98米的環狀溝渠,再將挖出的土製成高2 米的土堤。在溝渠的內側挖有56個稱為顧普力的洞穴,石柱入處有兩根門柱石,另外還有一根立著的「站石」。
「巨大石柱群2 」建於公元前2100-2000年,這個時期的工程主要是在周溝的內側豎立了兩層半圓狀的藍石。
「巨大石柱群3 」建於公元前2000-1100年的青銅器時代初期,也是建造三石塔及撤遜圓的最重要的時代。所謂三石塔,指的是組合3 個石材而成的牌坊型構造物,三石塔共5組,排列成一個U形,開口處朝向鞋跟石。
1964年,英國考古學家對其中34個穴加以考查,並從25個穴中出土了火葬的人骨,這些人骨看上去像後來才埋入的,當時許多人都這樣說,但這個理由是解釋不通的。還有正確地組織撒遜圓和三石塔的技術也是謎之一,因為這些構造物必須取得在石柱和其上的盾石(稱為「林特爾」)的微妙的平衡。
建築巨大石柱群的場所並非是完全的平面,而是向西北方傾斜約45公分。由於現在的盾石大都脫落,所以並不清楚當初的情形。
撒遜圓、三石塔是用石斧將石材加工而成的,身入其中時會發現每根柱子是一點點地變粗的,也就是典型的凸肚型建築,眾所周知,這是希臘式建築的顯著特色。
盾石也並不是簡單地將石塊平放了事,在加工之前,必須像畫圓弧一樣畫出弧度,這還不算,在組合柱子與盾石時,還要挖榫和榫穴,這是木造建築物使用的技術,即一邊作凸部,一邊開穴,然後借其接合力提高強度,並防止參差不齊。
不間斷的發掘工作在距巨大石柱群3 公里處又挖掘出了一處圓形集會場遺跡,這是一座頂呈圓錐形的建築物,其精確和細致的技術使人相信,正是這種技術保證了巨大石柱群的建造。
難以推測的是,人們花費長達1000年的時間去建築巨大的石柱群的直接動機到底是什麼?我們雖然立足於人類歷史所形成的文明之上,但我們又習慣以自己所謂的文明視角去透視古人的思想,在我們並不能很清楚地證明他們的目的之前,似乎只能從現代的觀點證明這是屬地球人的行為,或為使死者的靈魂獲得自由而建造的?但以巨大石柱群為首的許多巨石建造物,看來似乎都拒絕了我們的理性分析。有一點可以肯定,人類早期的歷史是用石頭、力量和技術塑造的,而巨石則是遠古文明中最輝煌的經典篇章。
置身於這圈廣為人知的巨大石柱群之間,只要於夏至當天站在三石塔的中央,即可透過撒遜圓和鞋跟石,成一直線地望見日出,可惜我們去的時候夏至已過。
1969年,波士頓大學天文學家雪拉魯特。中勃金斯發表了「巨大石柱群天文台論」
一文,正確地記錄了巨大石柱群的構造物、洞穴及藍石等的配置,並修正了4000年時間經過的不吻合之處,並指出構成巨大石柱群的重要巨石排列,具有用來指示夏至點方向的指示器作用,同時表示某固定年之月份的特別周期,至於顧普力穴,則是為追尋日食和月食圖設置的「電腦」,這一假設一出,懷疑論接踵而至,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如果這個民族擁有如此高度的技術,那又為何全然看不到天文學以外的發明?
1921年,英國實業家阿爾弗雷特。瓦特金斯在一次旅行中,偶然發現了海利弗德復的丘陵地帶突然出現了一條不可思議的路,在這條路上,成一直線地排列著古老的石碑、神木、古堡、教會及聖井,而且這條直線也連接其它的石碑和教會,並呈直線相交,看來就像一種很明顯的網狀組織。
瓦特金斯很快發現直線上大都是語尾中有Ley、Lay、Lea、Leigh的地名,因此他就將這條直線命名為「雷線」。事實上,巨大石柱群正位於連結索爾斯伯利巨石遺跡的路線上。
瓦特金斯隨後提出自己的觀點,認為雷線可能是羅馬人入侵英國以前所制定的古代直線道路計劃,只是雷線建築在沼澤地的險峻的道路上是否還昭示著什麼別的意義沒有?
隨後,著名地理學家蓋。安達烏特確認了這些遺跡的地下有著山脈線、水源線、道路線之別的分歧點。他將這些地下線解釋為「用發生於地球內部的,隨著波動傳來的能量,在地表各處製成網狀組織,這樣它既會對植物的萌芽及成長產生重大影響,也會讓動物及昆蟲一邊感應其流動一邊行動」。
雷線肯定預示著某種能量,正如另一巨石文明的埃及金字塔擁有神力一樣,古代人正是用某種特殊方法感覺出雷線的存在,並在雷線所在位置以巨石設標志,而且,在近代科學思想未侵入之前,沿雷線分布的國家或地區豈不也仍於無意識之中遵守其法則,並建造教會或聖井嗎?
也許像巨大石柱群這種既巨大又精巧的遺跡,真是作為能源站來使用的也說不定?
為了全面判別大致處於同一時期的巨石遺址的文化信息,沿瓦特金斯指出的雷線,我們采訪了另一處著名的巨石遺址。在法國西部布列塔尼的摩比爾昂,有一座名為卡爾納克的村莊,村莊的田野上聳立著一排排巨大的石頭,猶如行進在田間的一隊隊威武的士兵,這一巨石長陣就是歐洲巨石遺址中蔚為奇觀的代表性遺址之——卡爾納克巨石群。
卡爾納克巨石群每塊立足高約1-6米,共分數列,長度近4 公里,總數近3000塊,分為麥克、克樂馬利沃和克爾勒斯康3 個群落。此外,在麥克石群和克爾勒斯康石群的附近,還有兩處圓形的名列,上述石群小最高的石塊達7 米,如同陣中挺立的高大旗手,整個巨石陣排列整齊有序,顯然事先經過周密的布局配置,巨石長陣中石頭均為天然石,未加雕琢。
這是一群什麼性質的巨石陣?至今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在黎巴嫩巴爾別克小村,又發現了有一個原始部落的神殿遺址,神殿外圍城牆是用3 塊巨石砌成,估計都超過1000噸,另外,還有一塊被稱為「南方巨石」的巨石,長度達20.8 米,寬、高各超過4 米,重量在1200噸以上,僅這一塊石頭,就可造3幢5層高、寬6米、深12米的高樓,並且牆厚可達30厘米!
一塊塊巨石,無疑是一個個問號,它們歷經滄桑,執著地矗立於這個古老星球上的各個角落,也矗立於人類渴望被知識澆造的心靈荒原,它長久地吸引人們的不僅有令人驚嘆的原始藝術價值,更主要的是它們都不容分辯地超越了歷史,向人類的所有思維能力發出了無聲而持久的挑戰。
地中海上的馬爾他島上一直埋藏著3 個異乎尋常的謎,第一個謎面是勒在地面上的奇特的軌跡,這些被當地人稱為大車印的軌跡凹槽深度達72厘米。說它是車軌吧,但它又顯示出明顯不同的轍印。對這些奇特的軌跡的猜想大都沒什麼實際意義,因為軌跡的凹槽越過了高山與峽谷並始終保持非常緊湊的曲線。從古到今,產生過關於軌跡的20餘種猜想,無一能站住腳。
馬爾他島的軌跡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即使在水深42米的地方,潛水員還可以發現。
這是否可以理解為馬爾他島大幅度下沉過?
另一個奇特的大膽設想是這樣的:我們人類的宇航員在月球上留下過車轍,月球車也曾在月亮表面四處行走;馬爾他島地面為風化的石灰岩,它最初在潮濕的時候是非常松軟的,也許就在這期間某種不明飛行物光顧過,並以一種我們還不熟悉的方式「滾」
過馬爾他島的地面?
法力無邊、不可妄動的「聖物」
我們和人類的先民受著同樣的誘惑,特別是面對浩瀚的夜空,點綴在圓拱形天空中成千上萬顆閃亮的星星一直顯得神秘莫測,無語的蒼穹以其宏偉壯麗的閃爍群星點燃了人類的想像力,不過,對於先民來講,天上居住著諸神的想法並不只是一種模糊的猜測,而是一種真實的思想。這些神明是宇宙中的智者,因此他們有時離開天上,降臨地球,指導尚未開化的人類,甚至這想法在今天一部分人眼中也仍占據著主導地位,不是嗎?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沙漠地帶,有一塊相當於好幾間房子那麼大的岩石,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印第安人紛紛聚集在巨石周圍,點起簧火,虔誠地禮拜這塊石頭……巨石不久就慢慢地發出了一陣陣迷人的樂聲,那樂聲時而委婉悠揚,似一首優美抒情的小夜曲,時而又哀怨低回,好比一首低沉的悲歌……
更令人神秘莫測的是,在這些發聲石頭周圍散步,就會發現磁場會失靈,人們不辨方向,好比飛機、輪船在百慕大三角區遇到的情形一樣,也許這二者真有什麼奇特的聯系吧?但我們還不能忘記對事情本身發問: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什麼要對這塊巨石那樣頂禮膜拜?這塊巨石為什麼會發出那樣動聽的樂聲呢?這塊巨石裡面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本世紀30年代,美國人在哥斯大黎加的馬爾蘇爾小鎮上發現了大批巨形石球,巨大的石球甚至被當做裝飾擺在小鎮居民的家門口。這些巨型石球有什麼用?人們為什麼要製作這些巨型石球?沒有一個人能回答這些簡單的問題。於是,仍舊只有猜測:這些石球也許代表著天上不同的星球之間的相對位置?這些石球也可能是外星人放在這里的?
不過,在北緯30度附近,比如埃及的卡爾加、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州,都大量存在著這種巨型石球,這也就見怪不驚了。
相對於這些可以隨意搬動的石頭,在墨西哥誇特林昌村的一條河裡發現的一座石雕像,卻彷彿是一個法力無邊、不可妄動的「聖物」。
這尊巨型石雕高7.5米,直徑達4 米,總重達167000公斤,上面鐫刻了「不能隨意搬動,否則暴雨無情」的字樣。
1946年,墨西哥政府不顧當地村民的百般勸阻,強行將石雕搬運至首都,令人萬分驚訝的是,雕像剛剛安置完畢,暴雨傾盆直下,全國城鄉到處鬧水災,只有一個村的村民在剛把石雕運走時就組織築堤修路,作了防洪抗澇的一切准備,因而才得以安然無恙。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看流傳已久的「巴別」通天塔吧。「巴別」通天塔最早在巴比倫人中被稱為「埃特曼南基」,意為「天地的基本住所」。它建成後矗立於巴比倫城,昔日曾與「空中花園」齊名,一直被當做5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城都鼎盛時代的標志。但是,為什麼要建造通天塔呢?通天塔究竟是什麼樣子?它是奴隸制國君主的陵墓?還是古代的天文觀測台?抑或真是供諸神「下凡的」踏腳處?
關於建造通天塔的傳說和記載紛繁復雜,有一點可以肯定,它無疑是人類初期文明的標志之一。它也像其他許多眾說紛壇的巨石文明一樣,給我們這個自以為是的現代文明帶來了同樣巨大的疑問和對自身的懷疑。
石頭死了,因為這些歷經地球歷史長河的無情冰冷的見證物,沒法兒告訴我們曾發生過什麼,誰搬動了它們,從什麼地方搬來的,使用什麼工具打磨?
巨石文明是地球歷史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正是橫亘於我們現代人心目中的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峰,它的建造者也許沒意識到這個令後世頭痛的大問題。他可能只是隨手拿過幾塊石頭,不經意壘起了一些建築物,但也許是專心經營,把一切謎底都轉換成了石頭。
我們可以給無數的巨石遺址建造者列出一道公式:規劃十算術十幾何十預制建築構件十硬鋼工具十金屬鉗十載重運輸二一項了不起的技術。但這項了不起的技術顯然是不隨便傳人的,要不我們也可以輕易仿造出金字塔、通天塔、巨大石柱群。但我們顯然不能妄想去與古代先民比賽,我們已經輸了,因為我們還不知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類分別建造了那麼多遠古巨石建築,他們生活的時代到底是什麼模樣?
流傳在北緯30度的洪水傳說世界各地民族流傳著許多關於洪水的傳說,特別是在沿北緯30度一線的民族,幾乎都在各自先民的記憶里保存著有關洪水的詳盡的歷史。
蘇美爾人的洪水傳說在古代中亞地面,是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就是蘇美爾文明的發祥地,在蘇美爾這個謎一般的文明國度中,有一位叫吉爾格梅施的君王,他一生致力於追求永生,考古學家在發掘出的幾塊泥板上,讀到了用楔形文字記載的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和傳說,並因此穿越時空與古代這位君王相識。這些泥板,有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現代伊拉克的河漢地區曾大量出上,總數有好幾千。
這是一個保藏在泥板上的已經消失了的文化,泥板提醒我們,即使在那麼遙遠的古代,人類還是設法保存了古老的記憶。
「我將向世人宣告,吉爾格梅施君王通曉世間一切事務,他的足跡遍及地球上每一角落,睿智的君王探問人間種種幽秘,看透人世種種風情,現在,讓我們靜聽他講述一則發生在遠古大洪水來臨前夕的故事。」
在我們所查找的有關蘇美爾歷史的典籍中,也記載著早在吉爾格梅施之前,烏納皮施汀君王完整地講述了在他執政期間一場大洪水的故事,他是因為賢明受到上蒼恩賜永生。洪水來臨前,烏納皮施汀君王設法保存了人類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種子。
烏納皮施汀向吉爾格梅施交待:很久以前,有四位神抵共同統治著我們這個地球,他們是蒼天之神阿效、大護法恩里爾、戰爭及性愛女神伊施越兒、水神艾亞。
「在那個時代,地球上人煙十分稠密,人類不斷繁衍,整個世界充滿噪音,野牛吼叫不已,吼得天神不能成眠。大護法恩里爾聽到人間的喧囂,便對座上諸神言道:人類的吵鬧實在刺耳,吼得我們從此徹夜難眠,於是眾神一致決定消滅人類。」
水神艾亞憐憫馬納皮施汀王,忙跑來報信,叫他趕緊造一隻船。
「拆掉你的房子,製造一艘船,拋棄所有的財物趕快逃命!世俗的財貨有什麼用?
拯救靈魂才是緊要……聽著,逃命的船必須按一定的尺寸,以均衡相稱的比例建造,要將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種子貯存船中……「
烏納皮施汀趕緊動手造船,隨即登上船准備逃命,他把牛馬和其他牲畜及各行各業的工匠帶到船上。洪水終於來了,是在一個黎明前,天際突然涌現出一堆烏雲,風暴之神阿達德縱馬馳騁,大顯神威,只聽得鐵騎過處傳出陣陣驚雷;白晝隨即變為黑夜,大地如同一隻敲碎的杯子,地上一團黑霧昏昏暗暗,直湧上空……
第一天,風暴席捲整個大地,四處引發山洪,天地一片漆黑,連眾神也膽戰心驚,紛紛避禍在天神阿奴居住的小天宮。愛神伊施越兒有些後悔了,扯起尖噪子大叫:這些都是我的子民啊!難道我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他們像一群魚兒一樣葬身海底嗎?
2. 奧爾梅克巨石頭像有什麼象徵意義
每一尊雕像都遵循統一的套路:一個年近中年的男性,一張豐滿且令人生畏的臉,一個寬又平的鼻子,豐滿的嘴唇,似於緊蹙的雙眼帶有內眥的皺紋。每一座頭像,都緊緊戴著一頂盔甲似的帽子,帽帶系在下巴上。其中幾頂還有耳塞,這是古代中美洲地位顯赫的標志。也有人認為,這是古代一種神聖的球賽的安全帽,在這種球賽中,失敗的一方會被砍下頭顱,這個頭像可能與這種競賽的祭祀有關,或者就是一種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紀念物。似乎全部雕像都沒有上漆。雖然它們大體上風格相近,但在整體形狀和具體的面部特徵上,尤其是在頭飾的細節上,都迥然不同。雖然這些差異可能反映了石料的不同特點、各地肖像的不同風格和特定工匠的不同技藝,但許多考古學家確信,這些頭像實際上都是肖像雕刻。
從前面看頭像,都呈典型的圓形。但是實際上,它們從前面到後面大體是平的,而且後面部分通常沒有完成。大部分巨石頭像高度從約1.47米到2.85米,最高的達3.4米。大部分巨石頭像,重達8~13噸,但最重的幾乎有50噸。這些頭像現在被陳列在奧爾梅克中心。
許多奧爾梅克石像上刻有類似象形文字的符號,但還未被破譯。不過,通過這些雕像表現的內容、背景,以及後來有著更為詳盡歷史記錄的中美洲人的傳說,可以判斷它們的用途及其意義。一位石像發掘者馬修?斯特林認為,這些巨大的石頭頭像,是一些顯赫人物的肖像。另一種推斷是,它們代表了勇士或球手。不過,多數人認為,它們是首領或統治者的雕像。每座頭像帽子上獨特的裝飾,包括獸皮、纓、羽毛、爪子、繩子和鏡子,都可以表明這座頭像是一個統治者,或者是某個王室的成員。在後來發現的中美洲的一個部落統治者的雕像十分引人注目,名為「不朽的瑪雅」。它的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奧爾梅克時期。這一發現為奧爾梅克石頭像是首領或統治者雕像的說法增加了有力的證據。
拉本塔的一些奧爾梅克建築被發現時,似乎還在它們原來的位置上,沒有被移動過:巨石頭像、御座石和石柱,都建於拉本塔的宗教性建築區內,或者皇宮內,或者附近的公共區域內。其他的顯然被移動過,可能是因為被重新利用過,或者是因為腐蝕,或者是因滑動而移位。奧爾梅克人似乎有意把這些雕像群按一定的位置擺放成一定的場景,以紀念或重現一些歷史事件或神話傳說。大部分巨石頭像屬於這些場景的一部分。這些或許是代表首領或皇帝的雕像,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
許多考古學家和碑銘研究家認為,奧爾梅克雕像建築可能是另外一種文化傳統的代表物。這種文化傳統綜合並傳達了薩滿教的主題。巨石頭像代表生靈萬物活力的源泉。
3. 英國巨石陣石料來源之謎被揭開,真相到底是什麼
在英國倫敦的西南部一百多公里處,有一處龐大而神秘的史前遺跡——巨石陣(Stonehenge),它由多塊重達50噸的完整藍砂岩石組成,佔地約11公頃,具有綜合宗教儀式感與藝術美感的壯闊環形外觀,是一處頗具歷史價值的風景名勝。此外,它的石料來源、具體作用和建造方式歷來為人們所爭論。由於巨石陣工程的超前性和浩大性,爭論中不乏將其歸為外星人傑作的觀點。
4. 巨石陣是否有別於岩石藝術
是的。
埃夫伯里(Avebury)巨石陣矗立在英國南部索爾茲伯里平原,是直徑100米左右的環形構造,大約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經過1600年左右,分幾個階段建設而成。關於建設巨石陣的目的,有人認為是宗教儀式設施或祭祀場所,有人認為是觀察天象的設施等,還沒有定論。巨石陣屬於巨石遺跡的一種, 是用巨石搭建起來的,這些石頭經過人為的修整,但是沒有在石頭上面雕刻或繪畫。
所謂「「岩石藝術」不過是Rock Art的對譯,按漢語習慣應翻譯為「岩畫」。之所以稱之為「藝術」,是因為多數岩畫表現形式以圖像為載體,如動物、植物、人物、物品等,當然,點、線、面等符號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從製作技法上,岩畫可分為以雕刻、磨、琢等為製作技法的岩刻和以各種顏料為基本元素進行塗繪的岩繪。美國通常用「Petroglyph」表示「岩刻」,用「Pictograph」代表「岩繪」,歐洲一般用「Rock Art」作為「岩刻」和「岩繪」總稱。
5.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地球上最奇怪的巨石在哪兒
在非洲存在一個尤其奇怪的天氣現象:雜草一直圍繞一個圈生長發育,但是圈裡面寸卻草不長。這一奇怪的圈被本地人稱作「小仙女圈」,但是卻沒有人知道這一現象是怎麼形成的,迄今都沒有被專家所處理。
英國這組極大石柱群是一座高4米、重25~30噸的巨石排成圖形巨石的遺物。就在地球北半球30度附近埃及文明行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行為、印度文明行為、黃河文明行為創立沒多久之際,這種巨大石柱群也已逐漸修建,也就是說,當古埃及在大建金字塔式時,西歐也已逐漸建起了數十萬座巨石房屋建築。
目前為止,包含極大石柱群在內的所有巨石房屋建築,到底為了誰修建,目地為什麼,以什麼方式修建等,都是一個疑團。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巨石柱是由高水準的土木工程技術性修建完成的。但每當大家解除一道緊緊圍繞巨石陣的疑團,馬上會產生另一個疑團,因而,始終都沒法完整地破解出圍繞於極大石柱群的神秘迷底。或許巨石建築的建造者們至今還實際操作著我們現代人不知道的一些動能呢!
6. 西方史前藝術思想及特點
西方人最早的美術作品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距今3萬到1萬多年之間。最傑出的原始繪畫作品,發現於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區的幾十處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國的拉斯科洞窟壁畫和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所繪形象皆為動物,手法寫實,形象生動。迄今為止發現的原始雕刻大多為小型動物雕刻,少數人像雕刻中,裸體女性雕像佔主要地位,這些女性雕像誇張女性的生理特點,突出表現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體現出原始人對於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識。在奧地利維也納附近的維倫多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稱為「維倫多夫的維納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人類最早的藝術活動起源於距今遙遠的史前時代。根據歷史學家們的習慣,歷史時期通常是指有文字記錄的歷史,而文字發明前的歷史被稱做史前時期。對於該時期,另有部分歷史學家傾向稱之為「前文字時期」,覺得這樣更易於體現歷史成就的整體發生。史前社會雖然沒有文字記錄,但當時人類的許多活動卻通過其他物質形式記錄下來,如各種工具和人造物品,其中包括同史前藝術活動有關的物品。
藝術這個概念的現代意義是特指突出審美功能的種種技藝。在生存狀態與現代社會大相徑庭的史前時代,「藝術」的作用自然有別於今天。因此史前藝術不同於現代意義上的藝術,它是產生在我們所熟悉的藝術之前的一種藝術。
史前時期相對於歷史時期而言是十分漫長的,約占迄今人類歷史的百分之九十五。這個時期也就是考古學所說的「石器時代」。史前藝術則是出現在「石器時代」的晚期。史前藝術的倖存物主要是具有繪制或雕刻等造型因素的作品。這使它們成為那個時代可能存在的其他種類藝術的代表。
除了通過考古學的途徑了解史前藝術,近代原始民族的藝術亦表現出與史前藝術形態上的相似性。所謂近代原始民族,是指仍保持狩獵生活方式並遠離人類文明的民族。他們是史前時代生活方式的最後殘存者,只佔世界總人口的極小部分。在今天,真正能夠代表採集和狩獵生活方式的民族只有俾格米人(赤道人種)、布須曼人(東非人種)、愛斯基摩人(自稱因紐特)和澳洲土著居民。他們的藝術通常被稱做原始藝術。對原始藝術的分析、研究,已成為探索史前藝術未解之謎的重要途徑。就概念而言,原始藝術一詞的含義更寬泛,它既可指史前藝術,也包括與文明社會藝術相對的藝術。
人們對史前藝術的科學認識是從19世紀開始的。時至今日,在歐洲境內的史前藝術遺存,特別是舊石器時代的岩洞藝術比其他地區有更多的發現,並獲得系統研究。它們展示了早期人類特有的藝術創造力,為人類深入認識自身歷史、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線索。
藝術首先是為人類所用才有其生存發展的價值,藝術的藝術性只有更成功、更恰切地表達其本身的功用目的才真正是一種成功。這種功用一是精神感受上的,一是實際應用上的,不論前者或後者,都實際上促發了人類藝術的誕生和發展。我不反對和否認藝術的品格與個性,但我強調的是,藝術的品格和個性除了凸現了藝術門類作為人類活動的一種形式的存在以外,仍然是附著於實際功用上。
史前美術淺析之一
功用性是藝術存在和發展的根本。這一點從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無數成功的藝術品上可以找到最恰切而有力的證明。
藝術首先是為人類所用才有其生存發展的價值,藝術的藝術性只有更成功、更恰切地表達其本身的功用目的才真正是一種成功。這種功用一是精神感受上的,一是實際應用上的,不論前者或後者,都實際上促發了人類藝術的誕生和發展。我不反對和否認藝術的品格與個性,但我強調的是,藝術的品格和個性除了凸現了藝術門類作為人類活動的一種形式的存在以外,仍然是附著於實際功用上。
讓我們從考古研究證明了的人類原始早期藝術活動開始這個論證。通篇全部《世界美術史話》也都將是不斷舉證和復述、延伸藝術功用觀點的過程。
一、冰原上萌生的生存藝
大約在二萬五千年前,克羅馬儂人經歷了武姆冰河期中最後一次冰期,生活在冰原的邊緣地帶的一部史前人集居到今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岩洞里以避寒。他們學會用陷阱來捕獲野牛,用打制的石斧石矛去刺殺山羊和馴鹿。在終年拼捕的狩獵生活中,刺激了他們創造藝術的才能。他們的審美意識也就在這種長期勞動實踐中產生和成熟。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山洞頂上和洞穴四壁的動物壁畫,正是這種史前藝術的最好物證。
1875年,一位名馬塞利諾·德·梭杜烏爾 (M·D·Sautuoal)的西班牙工程師,來到距桑坦德(Santander)約30公里的阿爾塔米拉洞穴附近收集化石,發現那裡有一些動物的骨胳和燧石工具,初步斷定是史前人活動頻繁的地方。四年以後,他再度來到這里,並把他四歲的小女兒瑪麗亞也帶在身邊。這個女孩離開父親自己去尋找可玩的地方,偶然爬進了一個低矮的洞口。洞內一片漆黑,她點燃了蠟燭。當她抬起頭時,突然發現一隻直瞪著的公牛眼睛,她嚇的大叫起來,於是,舉世聞名的史前洞穴壁畫被發現了。但梭杜烏爾對舊石器時代藝術的這一大發現,並沒有引起西班牙有關方面的重視。有人認為它至多是古羅馬時代的過路的士兵隨便塗上去的;還有人竟反誣梭杜烏爾,說他僱用了馬德里畫家畫上去的,指控他為了沽名釣譽而弄虛作假。
這幅畫蒙冤了二十年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壁畫上野牛畫得太生動了,人們認為史前人類不可能有如此熟練的造型能力。直到1902年,經過法國教士布呂葉審定以後才逐漸為人們所承認。後經同位素碳十四測定法,確信這個深達三百多米的阿爾塔米拉大洞穴,"儲存"了二十多隻舊石器時代的動物形象,包括十五頭野牛、三隻野豬、三隻母鹿、兩匹馬和一隻狼。人們這里欣賞到的,即是其中的一頭野牛形象,也是最早被發現的一頭,它被畫在主洞的窟頂上。
這頭野牛顯然是先勾線後塗色的,色彩以赭紅與黑為主,還帶有黃和紫,有的是天然礦物顏料。在繪制前,顏料是用動物的脂肪和血調和過的。當時所用的"畫筆"可能是苔鮮類植物,或者是獸毛。這些野牛形象充分顯示出史前獵人對於動物所具有的精熟的解剖學知識。這幅畫從簡單的輪廓到多種色調的運用,在繪畫技巧上是一大進步(據考古發現,那時的"畫家"已學會用鳥的骨管把顏料粉末吹到岩壁上去的吹畫法)。這幅《野牛》的製作時間,距今至少有二萬年以上了,它屬於舊石器時代的晚期階段,即馬格德林文化期的中期。
史前考古學家們經過長期考察,發現史前洞穴壁畫大多集中在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一少部分鄰近義大利。1940年發現的拉斯科洞穴壁畫,也是出於一次偶然事件:四個來自蒙蒂尼(Montignec)的法國少年外出郊遊時,想去探求三十多年前因一棵大樹連根拔起而遺留下來的洞穴的秘密。這個洞穴的通道把他們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個洞穴。孩子們的好奇心,終於使他們發現了洞穴內從洞頂到洞壁四周布滿的絢麗的繪畫。西方學者們風趣地說這是"史前的西斯庭教堂 "。就其史前藝術的考古價值來看,可以認為是又一次的"地理大發現"。
史前美術淺析之二
拉斯科洞穴壁畫里還有一些非人非獸和似人似獸的形象,有些動物身上帶著箭傷。這個洞穴的歷史年代屬於奧瑞納文化期。
拉斯科洞穴壁畫的動物形象大多被畫在洞頂和主要洞道兩側,在洞頂上的動物形象,往往沒有固定的方位。這一幅《野牛》,描繪的是它正在逃跑的情景。牡牛的奔跑姿勢栩栩如生,多層次的色彩,勾勒出野牛的體積感。你若稍加註意,還會發現圖象上有著重疊的影子,好像各種動物被畫了幾次,或者是一前一後,有好幾只。看來,史前狩獵者並不注重構圖的效果,這一定是和他們特定的功利目的有關系。這頭野牛除了表現力極強的柔和輪廓線外,還曾運用"噴色法"。
拉斯科動物壁畫之豐富,超過了同一時期任何其他洞穴的壁畫,因而被判定為舊石器時代藝術的頂峰。
為什麼人類這些原始的藝術品幾乎共有同一類題材內容?為什麼這些題材又幾乎都在復述和再現著人類生存的活動?為什麼畫中的動物身帶箭傷?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都可以從人類表現生存狀態、生存勞動、征服對象和征服活動等等由精神意念到物質獲取的實際功用目的上找到最合理的解釋。
二、勞動創造了藝術
地球上的人類,迄今已知至少有四、五百萬年的歷史了。那麼,人類創造的藝術,起源於何時呢?藝術又是在什麼動因下產生的呢?對這個問題,近一百年來,經各國藝術史家的考察和研究,證明人類的藝術,至少也有三萬年的歷史。產生藝術,首先得有兩個前題:一是人類應能克服生存的困難,為自己的存在創造穩定的生活條件;二是人類的智慧必須發展到一定水平。這樣,作為社會現象的藝術,才有可能從他們手中產生。
據史前考古學的研究,在歐洲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已經出現了許多藝術品。西方學者根據放射性同位素碳的測定,把這個時期文化的分期,劃分成莫斯特期(約公元前46000-前27000年)、帕里果特期(約公元前43000-前30000年)、格拉維特期(約公元前25000-前20000)、奧瑞納期(約公元前35000-前17000年)、馬格德林期(約公元前18000-前11000年)、梭魯特累期(約公元前20000-前15000年)。這些分期的名稱,是以第一次發現這一時期的美術文物的地址或洞窟名稱命名的。"威冷道夫的維納斯"即屬於奧瑞納時期的作品。它被發現於奧地利摩拉維亞的威冷道夫洞中,距今已有三萬多年的時間了。
這尊小圓雕是以軟質石灰石刻成的,她的頭部與四肢雕鑿得十分籠統,臉部特徵沒有刻出來,但頭發卻被均勻地成卷狀地排列在整個頭部。雕像高約10厘米,寬5厘米。胸部突出,腹部寬大,腰腿粗壯,女性特徵被強調得極其誇張。它正是舊石器時代母權制社會觀念的反映。在那個時期,婦女是領導著集體生活的。另一方面,這種小雕像或許與當時的巫術活動有一定關系。西方美術考古家風趣地把這尊婦女小圓雕稱之為"威冷道夫的維納斯"。
考古學家們認為,人類最早的藝術痕跡是雕塑,這種藝術的出現甚至比洞穴壁畫還要早些。「威冷道夫的維納斯」以及後篇將要列舉的「持角杯的女巫」浮雕像,都說明了製作女子雕像是原始藝術的發端。這些雕像,有的很小,可以隨身攜帶,通常沒有腳,下肢呈一錐形。據美國考古學家判斷,這樣製作雕像,是為了便於往地上插;又一說,這樣做還具有一種巫術意義,乃是為了怕她們從自己身邊跑掉。
法國上加羅納的萊斯皮格(Lespuque)裸體女像就是一例。它高約15厘米,屬於帕里果特文化,但也有人考證它應屬於奧瑞納文化期。質地為象牙,雕像的乳房與臀部比"威冷道夫"的更加肥大,頭部呈現出一個小圓球形,雖有鼻子和眉弓,但很不清楚。細弱的手臂搭在胸前。一雙大腿卻很粗,至小腿部位則合並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尖尖的楔子,沒有刻出足來,可以插在地上或擱在一種底座上。關於這些可隨身帶的小型女雕像的製作意圖,現在仍然眾說紛紜。有的學者曾斷定它是一種愛情的副產品;但另一些學者在對這些最早的藝術品的研究中,則認為幾乎沒有發現有性愛的傾向。
史前美術淺析之三
從19世紀末起,西方有些學者對藝術起源的理論,提出了一種新的看法,認為巫術是誕生藝術的最初動機,而對起源於摹仿生活的理論,許多研究者採取了否定的態度。事實上,在史前洞穴壁畫未發現以前,已經有人注意到巫術信仰與藝術活動的關系。
當史前藝術品被大量發現之後,這種"巫術論"就更為人們所注意,他們肯定史前洞穴壁畫創作的動因是來源於巫術,其論據是:一、許多洞穴壁畫總是被畫在洞穴的最深部,選擇這樣黑暗的地方作畫,很難說是為了供人欣賞,即便在不穩定的油脂燈或火把照明下,也難以看清;二、在某些發掘地見到的岩壁畫,往往一畫再畫,似乎不管形象的輪廓已被重疊,這可能是第一幅畫被認為已發生了預期效果,於是在同一地方再畫一次,以期達到巫術的靈驗;三、不少動物形象身上有長矛或棍棒戳刺的痕跡,證明了"畫家"的功利目的。
在法國勞塞爾岩廊里,集中著好幾個形狀不同的裸體浮雕人像,大約有四個女像,一個男像。「持角杯的女巫」上面刻的是一位右手托著一隻牛角、左手搭在稍微隆起的腹部的女人形象。披肩的長發繞在她的左肩,乳房與臀部被刻得很肥大,面部沒有刻出來,足部也含混不清。按照上述藝術起源論的解釋,她顯然是在主持一種巫術儀式,也許在祈禱本族人狩獵滿載而歸,或在祝願氏族昌盛。但從其餘幾個類似的雕像上來判斷,又象與巫術活動無關,可能還有更深一層的觀念,或者表現一個早已被歷史遺忘掉的某種更古老的傳說。這件浮雕是屬於奧瑞納文化期的作品,距今約有二至三年萬年了。
不管考古學家們對史前藝術的起源問題持何種不同的看法,但藝術活動與人類生存斗爭的功利性相聯系這一點,是無可懷疑的。
建築,作為滿足原始人抵抗嚴酷的自然力的一種最好屏障,早就屬於藝術的范疇了。對於原始人來說,把自己與廣闊的自然空間隔開,以避免不斷遭到的潛在威脅,有利於生存發展,首先要利用建築來為自己服務。
最新考古學認為,人類最古老的建築物,是1960年在坦尚尼亞奧杜韋峽谷發現的,屬於舊石器時代最低文化層的一個"圍牆",距今可能有175萬年。舊石器時代建屋,除了用樹木、草和石塊外,以巨石作"石屋"也是一種建築樣式。但這種"石屋"最初恐怕與原始人對巨石的崇拜有密切關系。歐洲所謂"史前巨石"(學名為Menhir),即被認為是人類最早的一種紀念性藝術。它往往以數塊以至數十塊,排成十幾行。如法國布列塔尼的卡爾納克地區的"巨石群",每塊巨石有 24米多高,排列的長度達三公里以上。英國南部威爾特群的索爾茲伯里發現的一種稱之為"石桌"(Dolmen)的、圓形排列的巨石藝術,佔地約十一公頃。所?quot;石桌",是在兩塊直立的粗石塊的上面,呈水平地放上一塊楣石板。這種形式也稱三石塔(Trilith),大石台呈連續環狀放置,距今至少也有五千多年。問題是建築這種大石台,迄今沒有人弄清它的真正目的。要把這么大的石塊豎立起來,是需要運用杠桿原理的。對在史前生產力尚處於原始狀態的條件下的原始人的能力,考古學家只能作許多不可思議的猜想。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些巨石藝術與史前的巨石崇拜有一定關系。非洲奈及利亞農村的居民至今還在崇拜巨石,他們給神石供獻食物以求治病。富有幻想能力的原始人利用巨石進行巫術活動卻是十分可能的。類似這種呈環狀的巨石台,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德國,以及近來在義大利等地都有發現。
三、原始藝術是原始文化的策源地
人類最初的原始藝術蘊含著人類的原始哲學思想、科技認識甚至文字文化的創造意念。可以說,人類原始的藝術在不斷創作蘊蓄中孕育和誘發了後來的文字、美術等等文化。
兩河流域作為古代文明的搖籃,它的文化也波及到中央亞細亞一帶,使那裡的文化受到新的刺激,產生了中央亞細亞極其豐富的民間傳統工藝。這里有兩件工藝品給我們提供了這種文化淵源的證明。
一是出土於亞美尼亞地區奧克蘇斯寶庫(今阿富汗境內)的一件工藝技巧無比精緻的史前角狀杯。它屬於皇宮內享用的金銀器物。
史前美術淺析之四
這只銀制獸形杯上的動物形象是野羊首、羚羊角、鷹的嘴、兔的腿,它是一種想像的怪獸。古代人善於以多種動物形象作綜合性創造,這或許與史前期的圖騰觀念有關。在這一件銀器上,動物的後半截,借用兔尾的造型,誇張成上面裝飾著輪紋的羊角型口杯,它高25.4厘米。從杯口造型與動物變形的姿態來鑒賞,可以想像古代中亞藝術家在金銀器工藝上,已有相當高超水平了。這件銀器現被收藏於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內。
一是一件原始彩繪陶器,由法國考古學家們從兩河流域文化的其他影響地(今伊朗境內)發掘出的。中國也多次發掘出這種彩陶,譬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文化和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遺址彩陶。經考證,中國的原始彩繪陶器早於或晚於法國考古學家們的發現,可以肯定與法國考古學家們的發現處於同一時期。
這只陶杯高28.5厘米,製作年代大概在公元前5000年前後。有趣的是上面的彩繪:杯身畫了一隻誇張得過分的野山羊,其圖案化的線形,使羊角成了兩道大半圓形,而羊身只是羊角孤形線的附加物;杯口上的橫帶裝飾則是被拉長了的幾條奔跑的獵狗,身子完全被拉成接近於水平線。而在杯緣的一圈垂直線紋樣更有意思,細細一看,原來是一些脖子被拉得高高而又細長的水鳥形象。貌似幾何形圖案而實際上乃是變了形的動物紋樣。造型變化的裝飾因素被運用得如此大膽,簡直可以使現代設計家感到自愧弗如。它又使我們聯想到古希臘陶瓶的彩繪,兩者適成對照,在這里,突出了古代東方人的抽象審美能力。這件陶杯出土於古代波斯王朝時期曾大量興建的夏宮,即蘇薩城(今伊朗境內)的遺址內。實物完好,現被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內。
東方古老的象形文字,譬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國的漢文字又一次證明了這種抽象審美的超強能力。只不過,古埃及文字由於侵略戰爭造成的文化斷裂己經湮滅,只有中國的漢字,依靠中華民族與眾不同的超強民族韌性和民族聚合力,雖歷經千年兵災戰亂,卻最終綿延至今。
7. 英國巨石陣的藝術價值
您的問題,英國巨石陣的藝術價值,天外來物,鬼斧神工、不可思議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