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才能說一口字正腔圓的倫敦音
字正腔圓的倫敦音和一口純正的紳士氣質英語兩者之間完全不能劃等號,甚至可以說是徹底矛盾的。一般人認知的倫敦音指的是cockney,雖然不能說是粗鄙和沒文化的表現,但絕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看蓋里奇的電影,裡面人物多以cockney為口音,但是社會身份比販夫走卒還要低,大多是一些游手好閑的社會流氓和黑幫分子,說話腔調足夠的牛叉拉轟,但是跟紳士氣質不沾邊
X
中國人說英文,把發音吐字清晰用詞准確,可以和全世界各地朋友交流作為目標比較實際,更高一點,把用詞精到,表達流暢多樣(參考馬丁路德肯尼迪等人演講的用字)作為目標更好一些
至於說口音本身,我個人的觀點更偏向這樣:當大家的外語水平都達到流利水準之後,語言水平高低的直接表現更多的倒不是口音上,而是在說話內容和用詞這兩方面上,舉個例子,轉換成中文來說,大家可能更喜歡聽陳丹青的演講,而不喜歡新聞聯播的播報,雖然後者的普通話最為標准,這個是內容和觀點的區別,很多知名作家普通話可能也有口音,但是一說話,別人仍然會認為他的語言水平很高,這個就是用詞水平的高低之分
但是談論語言水平高低的基礎是你本身外語足夠正確和流利了,這樣才能繼續談語言水平,在沒有做到足夠的正確和流利之前,就不要想著純正地道還有氣質了,步子大,容易扯著蛋
另外如果真的想要學習口音,有點常識性錯誤要糾正下
不是你聽什麼錄音,模仿什麼音,就能夠輕松獲得這種說話腔調的
不是說你多聽女王演講,就能獲得女王的口音,多看007電影,就能說話跟肖恩康納利,皮爾斯布魯斯南一樣了
畢竟我們很多外地人在北京多年,也說不了一口地道京片子的
英美人士作為母語,想要獲得一種口音,也是不容易的,例子可以舉出一堆,魔戒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演伊麗莎白鎮的時候,作為英國人說美式腔,我那些外教都說他學的不像,不夠地道,反之美國人Renée Zellweger演英國電影單身日記的時候,說的一口英倫腔,就被人評價很不錯,但那時非常不容易的,極少美國人真的能把英倫腔說的如此地道
母語人士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外語學習者呢?
任何有雄心壯志,想要在中國本土缺乏語言環境的前提下,以獲得一種本土的特色英文口音(而不是把英文說清楚易懂即可)為目標的人,在開始前,我都建議你先做個試驗,每天花上一段時間,模仿東北口音,看過個兩三個月,能不能得其精髓,讓身邊人聽聽是不是說的像
在母語環境下,獲得一種區域性口音都如此困難,我更看不出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僅僅為了所謂的純正有何意義,作為業余的英語教學者,我更建議大家以發音清楚易懂為目的即可了,達到此目的後,多讀書,多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多研究用詞,這樣的時間投入,回報率更大一些
錯誤的把口音和語言水平等同起來,輕易的認為聽某種錄音就可以達到某種水平,對學習難度和自身天賦毅力有種不切實際的預估,這三種結合起來,是中國的英文學習者特有的認知誤區,一天不除,二語推廣難度就非常大
英式的發音字正腔圓,很嚴謹,所以國內的初級英語教育採用的都是英式英語教學,比如小學英語課本都是譯林出版社牛津英語,但是長大了之後我覺得聽起來沒有美語那麼有情趣。
不過我覺得不管是英式還是美式,只要說的流暢,吐字清晰,能讓外國人輕松地聽懂你在說什麼,那都說明你的英語口語是非常不錯的了。
至於糾結說英式還是美式,我覺得就像我之前糾結到底考清華還是北大一樣想太多了。
想要學「紳士的口音」的話,學RP吧,也就是標准英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學RP的話,把音標學好,然後把新概念背個滾瓜爛熟。背一遍後跟著音軌聽一遍看自己哪裡不對勁兒,對比音標和錄音著糾正,如果有個老師指導糾音也不錯。前提是音標都能讀准了,口音完全可以自己練出來。雖然有些老套,但我認識的沒出過國也一口英音的人,基本都是這個方法。
當然,在這個基礎上多看英劇、聽BBC。注意樓上所說的,英國地方(階級)口音太多了,想學大家都聽得懂的RP,就要看古裝貴族劇。仔細辨別,只有上流社會的人才說RP,傭人、農民什麼的一定是有口音的。BBC雖然近年來有注入一些地方口音的元素,基本報新聞的都還是有一定標準的。強烈推薦 BBC Learning English,個人認為是最適合英式英語自學者的免費資源。
但我個人認為一口英音的確讓人覺得有點做作,如果你以後想往學術方面發展做些高大上的事業倒是個加分項。如果想進個大公司,或者交際使用,不如學美語——學習資料多,上手快,給人印象也是親切不死板。現在各個說英語的國家(除了英國),都很接受美國流行文化。講不帶地方特色的美語,會讓人覺得國際化且沒有距離感。其實如果你帶點澳大利亞口音,人家也不會覺得你土的,反而會顯得很cute,有加分。不過要是將來的目標就是要去英國,那就練好英式英語吧,因為在英國英語口音多少還是衡量一個人受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的准繩。
② 怎麼說英文才像個地道的英國人
Just like an English man
重點詞彙釋義
地道
real; genuine; from the place noted for the proct; tunnel; underpass; subway; gallery
英國人
Britisher; Briton; Englishman; Englisher; john bull
③ 怎樣說話才像一個紳士
紳士可不是僅僅通過語言方面就能體現的。
「應該活得像一個紳士」,這是有些人常說的一句話。但是,何謂紳士呢?盡管這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但對於那些想要使自己的行為舉止變得更加文明的先生們來說,不妨觀照一二。
紳士風度是西方國家公眾,特別是英國男性公眾所崇尚的基本禮儀規范。經要求在公眾交往中注意自己的儀容舉止,風姿優雅,能給人留下彬彬有禮和富有教養的印象。
一、英國傳統的紳士風度
(一)服裝穿著上的合適得體。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二要適合所在的場合。
(二)性格內向、幽默的社會交方式
(三)女士代先的禮儀原則。
在英國,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男性的保護,是天經地義的禮儀傳統。為此,英國內政部曾向男子發出「十誡公告」。
二、現代意義上的紳士風度
(一)講究儀容和服裝整潔。男士切忌粗俗邋遢,女士不能輕浮俗艷。
(二)言行舉止彬彬有禮,文雅大方。
在交際中,作介紹時,西方國家的習慣是先將男的介紹給女的,將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將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不能 顛倒順序,否則認為是不禮貌的。
(三)文明用語,禮貌待人,不做任何越禮之事.
口才對於紳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應該培養紳士使用一種獨具特色、人們很快就能感覺到英語,這一點,早在19世紀初期出版的一些紳士訓練手冊,比如1802年漢密爾頓·摩爾的《小紳士、淑女指南與英語老師助手》就已經強調過:「僅僅擁有紳士應該擁有的一兩個條件,並不能算是真正的紳士。要成為紳士,必須同時擁有很多品格,其中,優雅的談吐與優雅的個人形象一樣,都是最重要的方面。」
在漢密爾頓·摩爾看來,學習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找一份工作,而是讓人們「成為受歡迎的人,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愉快地面對孤獨,經受各種紛擾誘惑」。因此,他與數百年前的卡斯蒂格利納和克蘭頓勛爵一樣,強調口才的重要性。而他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早先一小部分貴族擁有的古老價值觀,如今傳播給了更加廣泛、富有活力的中產階層人士。事實上,漢密爾頓·摩爾在強調英語寫作和會話的重要性時,顯然是為新興的中產階層專業人士准備的,比如上、下議院的政治家、參與起訴答辯的律師、佈道的神職人員、撰寫商業信函的商人等。不過,在強調語言能力培養的同時,他特別強調良好行為舉止的重要,比如守時、謙遜、悲憫、審慎、保守秘密,他鼓吹「擁有美德的人生,勝過擁有快樂的人生」。這些價值觀組成了紳士概念的基礎。
三、下面的話,摘自《像紳士一樣生活》[英]愛德華·伯曼著 李釗平、張跣譯。
良好的口才今天,看著一位英國紳士在俱樂部、鄉間旅館的行動,你就能感覺到上述特點。在一家公司,你遇到了一位陌生人,你也許以為他是聾子,因為他的眼睛從未離開眼前的桌子和報紙;他從未流露出自己的什麼好奇心,也從未流露出不合自己身份的情感;除了別人向他介紹你,他從來不會與你目光對視;他處事低調,不願意輕易留下姓名。在旅館中,他向來不願意將自己的姓名輕聲告訴前台的服務員;如果他送給你一張寫有自己家庭住址的卡片,那就可以肯定:他把你當作了自己的朋友。他自我介紹的時候,也總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即便他內心希望結識你或盤算著做些什麼。
④ 怎樣能把英語讀的像英國人一樣
強烈建議去英國旅行,不要害怕自己的英語poor,大膽多說就會變好的
還有可以聽BBC的音頻,平時學習的時候早讀盡量讀英音不要讀美音,有外教的話多和他交流,有意識的學習他的口音,久而久之就會擁有一口純正的英倫腔啦
我的同學的口音就是在英國練成的,超好聽,可惜我學的是美音
祝你早日練就一口英倫口音哦,純手打,望採納
⑤ 怎麼模仿歐美人發音啊...
我是在加拿大的留學生,說道模仿歐美人發音,如果你是男生,真的需要花大一點的功夫,我並不是說男生比較笨,而是說英文發音方面女生比較有優勢。
但不管是男女,聽一定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我記得我以前在中國的時候,自以為自己英文發音很標准,但其實差距還是很大的。
其實老外講英語也是帶口音的,英國人講話和美國人講話就有很大的區別,你如果仔細多聽就會發現。
所以在你學之前,先想想你是想學美國口音,還是英式口音
因為我在加拿大,所以對美國口音會比較熟悉。你最初要知道的,就是拋棄你現有的中文發音模式,(這點是最難做到的,也是不得不做的)因為我在這邊看到很多華人說英文大多數都帶口音。打個比方,中國人很喜歡把放在單詞尾的t, d ,f 的音發出來,而其實只是氣音。但我們現在的優點就是夠年輕!所以還來得及改變口音。
基本上英文發音和中文發音最大的不同就是發音的口腔位置不一樣
美式英文發音比較靠後,所以一般不用舌尖發音。所以發音時聲音應該稍微往後帶。有點扁扁的感覺。而且先從音標開始也很重要,每一個音標都不能放過,一定要說到標准為止。(但不是說每個單詞裡面音標都是重讀,分清楚輕音輔音很重要)
第二就是說話的連貫性,說話時的詞語一定是連貫在一起的,不要單個單個的單詞讀,打幾個比方:當你說 eat it時(隨便舉的例子)應該是讀成 ea-tit.中間的那個i不能讀成中文的「一」,而是聲音往後靠。要掌握這個規律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多聽,不管什麼途徑,收音機也好,美劇也好,電影也好。但是我比較推薦美劇,因為裡面的口語會較為生活化,電影裡面有的用語一般日常生活老外是不會說的,除非是比較生活化的片子。
然後就是開口了,聽了之後馬上模仿很重要,剛開始會很別扭,但慢慢就會體會到精妙之處,一定要開口,這是重點,然後自己和自己對話。每天都學會自己對自己講話(因為國內的英文環境並不能夠讓你有足夠的空間去改善你的口語)在電影里或者劇集裡面學到的句子,盡量拿出來用,一遍一遍的背,直到自己覺得能夠不用思考脫口而出為止,因為你真正講話溝通的時候,是不會再在大腦裡面想一下再說出來的,基本上都是條件反射,這也是熟能生巧的道理。
說實話,沒有任何軟體能夠真正解決任何問題,你必須採取積極態度去搜索一切的可利用資源。也不要指望那一本參考書會幫到你,李陽英語什麼的,我來到加拿大以後就發現,有點過頭了。所以說經驗一定是要靠自己積累掌握的,別人其實幫不了你什麼。自己摸索發現才是王道!!
加油咯
⑥ 怎麼把英語學得像外國人一樣流利,而且說話的時候可以清楚。我在外國
多說!一定要多說,這樣才能練習你的口語,還有就是多聽,練習你的發音,多讀,不斷積累詞彙和句子.
如果你不開口的話,就算聽再多,那也沒什麼用.一定要多說,多開口,敢開口,才是最重要的.
建議你也可以結交一些外國朋友或是跟英語口語比較好的人多用英語交流,這樣對你有所幫助.
http://apps.hi..com/share/detail/36028099?85120
⑦ 如何與英國人交流
在交流的時候,需要注意點的是:
在英國談正事或工作的時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題,拐彎抹角地說話會被視為浪費時間。英國人說「no」的時候並不是要開始與你討價還價,而是表示他們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同時,英國人是很有幽默感的,但他們在戲謔的時候,外表可能看起來很嚴肅,在嚴肅的談話中穿插一些輕松的笑話。
還要取決於你的英語語言基礎能力,英語口語技巧不是很好的小夥伴記得提升一下自己,報個課程,跟著英國外教一對一的學習,鍛煉自身的口語,在說口語的時候,外教還能夠及時的糾正發音,想要測試自己的口語水平,或者是體驗跟英國外教對話,則點擊這里:免費領取,雙證外教1v1在線英語課程,點擊即可領取
在英國的生活中與人交往還要注意,拜訪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對方,不速之客會讓人討厭。應當盡量避免在晚上10時後打電話到別人家,晚上11點後打電話很可能被英國人當作有緊急事件。
英國的許多服務都需要提前預約,如看醫生、理發、美容、配眼鏡等。 如需要取消預約時,必須提前24小時通知對方,否則可能須支付取消費。
還有一些其他的方面注意,不過在日常生活或者交友的時候,他們都會告訴你。
⑧ 怎樣能把英語讀的像英國人一樣
多跟英國人對話,多看英國人的電影,多讀~~~
⑨ 要怎樣才說的像外國人一樣!
中國人心裡有這樣一種成見;認為漢語遲早要被英語所淘汰。記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辯論時乾脆把它清楚地說了出來。前幾天『世紀大講堂'請了一位學者李銳也認為全球化的結果是讓英語統治世界。只有阮次山在一次『大時代,小故事'中談到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但是,他又提出一個問題;既然由於漢語使用了『聲'使得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那麼,由於廣東話中的聲比普通話多,是不是廣東話的思維速度比普通話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廣東話雖然使用的聲調多於普通話,但是,廣東話有兩個缺點,第一、它的文字規劃得不好,文字表達欠佳,且有閉音節的聲音存在。第二、它的聲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話有21個聲母、35個韻母和四聲,連乘的結果是2900個聲音,但是能夠被利用的是2500個,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話中的僅1200個。廣東話有九聲,即使它的聲母和韻母與普通話一樣多,那麼它實際使用的聲音也應該是普通話的兩倍多才對,但是,廣東話中實際使用的聲音僅有1500個,與普通話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話小了幾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說明難學。因為同樣的一個聲母或韻母,每次的使用實際上也是一種練習的過程,利用率高的聲母或韻母必然容易記憶、容易掌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語言元素,包括聲母、韻母、漢字和單詞等到,越是經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語言的好壞其實取決於兩個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夠用很少的記憶來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夠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識?用一句極限的話來講應該是:最好的語言是不學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識又最多的語言,或者說,學少而知多的語言。
英語與普通話相比則不同,國際音標中,英語有20個母音和20個輔音,所以英語的聲音種類不會超過20×20=400個;反過來說,不在這四百個聲音之內的任何聲音都不被英語所承認,或者被認為是不正確的發音;這里所說的不是『音節'。比較一下就會看出,漢語的發音種類是英語的3倍,兩者的比值遠大於廣東話與普通話的比值。
下面要說一下,為什麼聲音種類越多,思維速度就越快。這個問題,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論壇討論了一個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這里我希望盡量說得簡單。假設有一個僅會發兩種聲音的人,具體地講,他就會發A和B兩個音。根據電腦的理論,我們知道,他用這兩個符號依然可以表達整個世界。再假設,世界上僅有400種事物需要表達,那麼,一個英國人可以用每一個發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而僅會發兩個聲音的人,有時就不得不用九個發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因為二的九次方才大於400。比如,英國人用『I'代表『我'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這個概念。一般人每發一個聲音大約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時間。比較兩者就會看出,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不但表達得慢,而且還費力氣。在表達『我'這個概念的時候,英國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時間,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兩個人總以這樣的比例生活一輩子,他們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將是它的反比9:1。實際的情況中,最明顯的是日語與漢語的對照,我們知道,日語使用了100種不同的聲音,而漢語使用了1200種聲音,因此很多漢字讓日本人一念就必須用兩個或者三個聲音來表達。我們假設日語中所有的字都用兩個聲音來表達,那麼豈不是說,日本人一生所能夠享受到的信息僅僅是中國人的一半嗎?我曾經思考過,這是不是與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偉大的思想家有關。我們知道,思維實際上是一種心裡說的過程,如果在說話時表達得快,那麼,思維的速度也應該跟著快。具體的例子是趙元任曾經比較用英語和漢語背誦乘法口訣的速度,漢語使用了30秒,而英語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兩個人同時用英語和漢語來背誦的話,到了30秒的時候,漢語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語使用者則一定到不了這里,說不定,他想到的僅僅是七七四十九。這就證明了使用發音種類多的語言比使用發音種類少的語言思維速度快。這一點曾經被國、內外許多學者所證實。至於思維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聰明這個問題是被很多學者所承認的。
我的證據是解釋一個歷史上的『謎'古希臘人為什麼比其他人更聰明?因為希臘的文化來自古菲尼基人,我們知道菲尼基人發明了人類的拼音字母,就聲音的分解來說,這是一大進步,就思維速度來說,它是一大倒退。因為,為了篩選容易區分的聲音元素,菲尼基人僅僅使用了22個輔音,這樣,它的表達速度當然比現在任何語言都慢,而希臘人則採用了母音,我們知道母音與輔音結合以後,聲音種類等於增加了好幾倍。事實上,菲尼基人的聲音中也有母音,否則他們是發不出來的。所謂的22個輔音是說他們僅承認這22個輔音為信息栽體,也就是,ma、me、mu、mai、muo在他們的耳朵里與一個M沒有任何區別。就像me的四種聲調對於英國人來講沒有任何區別一樣。由於聲音種類的突然增加使得希臘人的思維突飛猛進,造成了後來的現象。論壇上曾經有人問漢語的聲音種類依然多於英語,為什麼沒有英國先進。我的回答是,當聲音種類突然增加的時候就有新思想出現,反之,當聲音種類減少時,思想就趨於保守,而元朝以後,中國的聲音中失掉了一個『入'聲,中國的衰弱正巧從那時開始。最後,在討論尼安德特人的時候,人們也發現,使用聲音種類少的人種會被歷史淘汰。
我之所以認為漢語必定戰勝英語的根據還不在這里,關鍵是要解決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知識爆炸問題。我們知道,目前的英語單詞包括各種生物名稱及專利發明的新術語已經超過了數百萬,如果考慮到英語中有一些可以推導和聯想的成份;比如前、後綴和復合詞等,它所需要記憶的基本單詞也有一百萬個。而所有這些單詞在漢語中都可以用四千個漢字來表達。根本的原因還是英語的發音種類不夠。比如pork這個詞,在英語中代表豬肉,它和豬pig、肉meat沒有任何關系而僅僅代表它們的一個聯合體而已,如果把豬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豬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話就發現,英語中所有的聯體詞都是一個與其中任何一個分解詞毫無關聯的新符號,而它們卻構成了英語詞彙的主體,英語中幾百萬的單詞就是這樣來的。它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如果將pork改成pig和meat連在一起的形式,那麼就要發音四次而pork僅僅發音兩次;所以聯體的詞能夠節省發音卻要增加記憶,而分體的詞,無需記憶可是卻增加了發音次數。設想,一位屠夫,每天要用到『豬肉'這個詞上千次,使用兩次發音的單詞要比使用四次發音的詞節省兩千次發音,何樂不為?但是遇到不常用的詞的時候,英語還是和漢語一樣,使用分解的詞,比如驢肉就用donkey meat來表達。因為不常用的詞,即使設立了符號形式,別人也記不住。漢語能夠將英語中聯體詞彙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它使所需要記憶的詞彙大大地減少;不僅如此,它還能夠將詞彙在人們頭腦中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達爾文主義的誕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雙名法的基礎之上的,這種方法使得各種印象在腦子中由原來的平面,變成立體的。比如,在林奈以前,人們給所有的生物一個名字,結果,由於種類太多,同一種生物可能有兩種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沒有名字。林奈則將所有的生物先分類,並且給出一個類名,然後在類名的下面放一個詞,兩者組成雙名法的名字。這樣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減少了需要記憶的符號;比如原來有一萬個名字,現在分成一百個類,又在每類中分成一百種,我們所需要記憶的僅僅是一百個類名和一百個種名,共二百個,而不是原來的一萬個。隨著知識爆炸的問題逐漸惡化,人類就有必要將其他的術語也仿照這個方法改造,而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按照漢語的結構進行改革。而原因還是在於發音種類的數量。
這個現象最先是德國的萊布尼茲體會到的,他認為漢語是自亞里士多得以來,西方世界夢寐以求的組義語言。但是,他沒有看到聲音的真正特性,卻由於漢字的數量上的性能而定義漢字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我想,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識爆炸的世界,他一定會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廢除拼音文字而採用漢字。
最後,談一下關於人的一生中到底能夠記住多少單詞或符號的問題。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通常在三到四千,而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僅有三萬個單詞,他本人能夠全部掌握。但是,到了丘吉爾時代,他的單詞量依然是三萬個,可是,那個時候的英語已經擁有近百萬個單詞了。所以,我認為,莎士比亞使用英語單詞的熟練程度是後人根本無法達到的。我曾經在網上向很多英語中高等教育的語言機構請教,到底學習英語應該掌握多少單詞才成,但是,他們的回答總是含糊不清,或者扯一些別的東西。後來,在一些無法避免這個問題的文章中我發現,語言學家們對於英語單詞的要求是:一個受過教育的英語使用者應該掌握五到二十五萬單詞,不但差距范圍很大,而且,用這個標准來衡量,莎士比亞和丘吉爾都應該是文盲,至少是沒受過教育的人。我認為,這是任何推崇英語的人的軟肋,只要他們能夠躲過別人問這個問題,其他的方面 ......
我的觀點曾經在北大中文網上討論過。但是,可以看得出來,不知道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劣等民族和劣等文化。所以,在鼓舞中國人的信心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大家努力。其實,只要大家能夠恢復信心,中國人在很多事情上早就應該領先於世界的。可是我們太愛鑽牛角尖,總是當外國人設立一套標準的時候,我們拚命地追呀趕呀。為什麼,我們自己不能夠設立標准,也讓他們換換口味?我記起幾年以前,西方國家有一個喜歡指手劃腳的毛病,那時,我也有一個毛病--喜歡掣肘拖腿。美國有一份COX報告,內中例舉了大量的對比,用以說明中國人不可能通過三、四十次的核實驗取得與美國一千多次核試相同的成果。唯一的解釋就是中國盜竊了美國技術。有人也稱這次事件為李文何事件。我那個時候給美國所有的參議員各發了一封電子信件。內容是說,如果他們希望徹底調查此事,就應該設立另外一個調查小組,好好研究一下漢語和英語在思維上面的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夠弄清楚,為什麼中國三、四十次的核試所取得的進展與美國一千多次核試的進展相差無幾。
在信的後面又附上了我的對於兩種語言對比的計算書。後來,接到了不少回信,要求我告訴他們我的真實地址才肯繼續考慮。......我也明白,不會有哪個美國參議員會提出任何有關的議案的,因為,任何有關議案的提出,其本身都是對於漢語的一種變相宣傳,都是對於英語的貶低。沒有任何美國人願意辯論它。道理非常明顯,如果辯論下去,必然牽扯到語音和語言學中的諸多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他們的一塊傷疤。目前,美國一直要求中國降低人民幣匯率,但是,態度依然沒有超出禮貌的范圍,所以,這套理論還不適合。一旦他們超出了理性,那麼,非常容易扯到語言學的問題上來。換句話說,是:由於英語的思考范圍狹窄,所以不能夠從更加長遠的利益來考慮問題。但是,這話我還不敢說,至少不敢對美國人說。因為我是學工科的,工程上的事情我有點把握,可是一碰到經濟問題,我心裡沒底。
類似的事情還有就是找世界語BBS進行辯論。誰都知道,世界語實際上是將英語改頭換面設計的語言,當然不懂得使用『聲調'。我的問題是,英語的單詞已經遠遠超過了常人的記憶極限,世界語有什麼辦法彌補這個缺陷嗎?當時有人回答我說,世界語中使用派生的結構比英語更加明顯。可是,當我將漢語中的聲音種類,以及『聲調'的利用方法向他們解釋以後,再也沒有人發言了。
還有就是美國有一個『只說英語運動'English Only曾經向全世界爭求意見。可想而知,我的意見是什麼了。我告訴他們,你們一意推行英語實際上是將美國文化推向深淵,是在摧毀美國文化。拯救你們的方法只有重新選擇一門帶有『聲調'的語言。對於這些沒學過漢語的人來說,他們一般不懂得什麼是『聲調',所以,只好用唱歌時候的音階來向他們解釋;任何一個英語『音節'都可以跟隨音階變化出至少八種不同的聲音,這和『聲調'的作用差不多。上述所說的實際上就是美國人的軟肋,沒有必要的話,我是不會亂碰的,影響團結。而且,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加,我們可以說的也越來越少,因為說多了,就給人借口說中國威脅他們。
⑩ 怎麼能把英語說得像美國人,地道些
先說一些學習方法,第二段為考試方面的學習建議:1.收聽英語氣象報告 3.善用錄音帶鍛煉聽說能力 4.聽正常語速的英語,才能加速聽力的進步 5.從電視,電影中學習英語 7.和朋友表演影片情節 8.唱歌學英語 特別注意英文沒有的發音 10.背誦名人演說詞,找機會復誦出來 11.用英語繞口令克服發音的缺點 12.多記一些幽默笑話,准備隨時應用 13.聽英語時,口中跟著復誦 14.練習朗讀,好處多多 15.練習朗讀時要從後面往前推演 16.朗讀長句時,可在「片語」之間稍做停頓 17.為了興趣而閱讀 18.精讀和泛讀並行 19.閱讀英文報刊雜志 20.暫時忘掉字典21.查字典之前,要猜猜看 22.查字典不要只看詞義 23.多查幾本字典,互相印證,互為補充 24.讀的出,才能記得牢25.字典查過之後,暫時別合起來 26.要培養英語的語感,請用英英字典 27.利用前綴和後綴擴充詞彙 28.留心英文的詞彙搭配 29.把被動詞彙轉變為主動詞彙 30.用自由聯想法復習學過的單詞 31.利用生活中的小插曲或社會上的偶發事件學習英文 32.累積實用的佳句,整理製作成卡片 33.把當天發生的事情,用英語寫成日記34.用英文寫閱讀摘要 35.把生活體驗寫成英文作文,或做口頭發表 36.隨時用英文思考,用英文記錄 37.不必對自己苛求完美 38.發揮創意,多做嘗試考試方面的學習建議:聽力: 聽力部分是在考試裡面最容易拿分數的部分。最開始的時候,我連聽voa special english都很困難。我的方法是:一個sp要聽4-5次,把裡面不懂的英語單詞的發音,含義全部搞清楚,然後每天堅持2個小時的聽力訓練,狂攻sp。如果沒事,就拿一個MP3吊耳朵,讓自己慢慢習慣英語語境。2個月後,我聽了一盤四級英語考試磁帶,發現自己原來根本聽不明白的東西變的簡單了。所以還是絕對值得的。2:單詞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大家知道,單詞是英語的礎,沒有單詞,就好象建大廈沒有磚頭,只能幻想空中樓閣。但是被單詞又被大家認為是最難,最枯燥的事情。基礎好的朋友可以通過閱讀學單詞,但是對基礎不好的,這點根本行不通。整篇文章都看不太明白,還談什麼學單詞呢?既然咱們現在水平不行,就要拿出比別人更的努力。我背單詞的草稿紙已經放滿了一個大箱子。 大家肯定有這種經驗,前不久背了的單詞,很快就忘記了,那麼該怎麼辦呢?我當時是每天固定背30-40個左右的單詞,第二天復習前一天的單詞,然後每個禮拜天,花1小時把一個禮拜的單詞復習一下,每一個月又花幾個小時把一個月的單詞復習一次。不懂的單詞全部記下來。3:閱讀 閱讀在我看來,就是通過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 最開始的時候,因為基礎比較差,太難的文章肯定不適合基礎差的朋友。先可以看一些"書蟲"(高中水平)一類的改編小說,練練感覺。當單詞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就可以正式開始提高閱讀水平了。把題里的句子、單詞都弄明白,並且對其中的難句做一定的分析,特別是語法結構。這里有一個問題:最開始你做題目的時候准確率會很低,千萬別灰心,堅持下去,從每一篇閱讀裡面吸取精華,很快就會發現:閱讀真的沒那麼可怕。 4:作文 這里我記得一個提高班的英語老師說過的一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文一個字:背!如果你背了很多很多範文,作文不會低分的。但是我建議在背的同時,可以用一個小本子,把一些很精彩的句子抄下來,經常看看,並舉一反三。同樣一個句子,用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效果最後: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付諸努力,堅持下來,你一定能行
答案補充 1.外籍教師說:每天聽半小時英語,培養語感(注意,是無意識地聽),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才學會說話的。你可以在休閑中播,但只可以是半小時! 2.抄得多自然熟,知識點抄抄抄。 3.設立錯題本(非常有效),把錯的答案,為什麼錯,列出來 4.要對英語充滿興趣,細細體味英語中的詞語表達精妙之處。5.我跟你說!你每天要看以兩段文字,如果沒有時間,那就考試前一個星期每天看兩篇!這樣可以保持考試的閱讀速度! 6.抄的單詞本你們要復習啊! 7.找一個外國歌手做你的偶像,把他(她)的歌聽完全 .8.多看中英對照文章,這樣對你的翻譯語感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