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里根-撒切爾時代,是從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
瑪格麗特·撒切爾,80年代的英國首相。羅納德·里根,80年代的美國總統。所以「里根-撒切爾時代」,大概指的是從上世紀80年到89年之間。具體信息如下:里根在1980年的選戰中擊敗吉米·卡特,同時共和黨在那年選舉中也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次。里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里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以暫時解決社會福利的問題,排除了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1982年的急劇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在國內議題上,里根並沒有成功的解決如社會福利和墮胎等問題,但他也經由最高法院及其他聯邦法院的法官任命而轉移了聯邦的司法權。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處理問題上的能力抱持著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決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撤銷管制,以此讓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他的支持者盛贊他振奮了美國人在1980年面臨的低昂士氣和挫折感,並且讓積極不幹預的資本主義體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對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擴張軍備,對蘇聯的政策則由原本的圍堵改為直接的對抗。里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貫徹了反共主義與民主資本主義。里根任內也經歷了數次嚴重的政治丑聞—並導致不少官員和幕僚被定罪,但他仍然得以安然度過這些危機。許多的觀察家,尤其是美國的保守派,稱贊里根是美國得以拖垮蘇聯的主要功臣。歷 史學家對此還沒有形成共識,一些人認為里根是使蘇聯於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 ;一些人則認為蘇聯於他任內開始的轉變,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在里根兩屆任期結束後,同黨的喬治·H·W·布希於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里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盛,為共和黨60年來首次成功接任的總統。里根的總統任期影響了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80年代常被稱為「里根時代」。㈡ 英國有首相嗎
英國有首相。英國首相,是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
英國首相一般情況下由英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執政聯盟的首領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國王/女王任命後正式成為首相。
2022年9月6日,英國保守黨黨首的伊麗莎白·特拉斯在蘇格蘭接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正式任命,成為英國新任首相。
㈢ 丘吉爾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做了首相
丘吉爾在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的首相。
丘吉爾從1900年當選議員步入政壇算起,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政治生涯有六十多年,其間數次穿梭於內閣,在1940年和1951年兩任英國首相。
丘吉爾是在1940年5月10日傍晚第一次當選成為英國首相的,他從前任張伯倫手上接過的是一個面臨崩盤的爛攤子,從空中、陸地到海洋,大英帝國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連續挫敗。
丘吉爾上任後僅僅一周,德軍就攻破了法國的戰爭圖騰馬其諾防線,法國戰敗已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風險。
上任後,丘吉爾很快就在下院發表了著名的演說,大大鼓勵了沉浸於失敗情緒當中的議員老爺們, 戰局的發展很快就證明了丘吉爾的大話連篇。
僅僅兩周後,也就是5月底,英法聯軍已經全面潰敗,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
(3)英國首相是什麼時候到達最高點的擴展閱讀:
二戰時,丘吉爾雖臨危受命,卻並不被政治勢力強大的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子爵看好,他們把丘吉爾推崇為首相只是應急之策,不乖乖聽他們的話,丘吉爾就面臨著滾蛋的命運。
一邊是德國閃電一般的裝甲洪流迅速的吞並了歐洲諸國,很快便到來的戰爭危機,一邊是內閣的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堅持與納粹和談的威脅。
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丘吉爾像平常人一樣地走進地鐵,和車廂里的乘客閑聊。當得到市民無論如何都不支持和談,即使血拚到最後一刻,也不想成為德國納粹的奴隸的意願之後。
丘吉爾下定決心回到會上不顧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的威脅反對,發表了那段著名的演講:「我們只有一個目標,一個唯一的、不可變更的目標。
我們決心要消滅希特勒,肅清納粹制度的一切痕跡。什麼也不能使我們改變這個決心。什麼也不能,我們決不談判,我們決不同希特勒或他的任何黨羽進行談判。
我們將在陸地上同他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上同他作戰,我們將在天空中同他作戰,直至借上帝之力,在地球上肅清他的陰影,並把地球上的人民從他的枷鎖下解放出來。我們絕不投降。」
丘吉爾的演講鼓舞了英國民眾,始終堅持救援法國並與德國作戰,4年後,因為美國和蘇聯的介入,德國投降二戰取得勝利。
㈣ 英國首相是什麼時候開始掌權的國王和女王當時一樣嗎
大致是在1680年「光榮革命」後。但確切來說,權力是由議會掌握(有點類似於全國人大會議,但又不完全相同),而首相則不過是把方案提出的人。
現在的女王只是英國最高權力的象徵,只是象徵而已。但其實在最初,女王是保有「立憲」這個權力的。不過在議會的權力被確保後,女王喪失了「停止法律」這一特權(表達不準確,但大致意思差不多),所以有「立憲」這個技能(笑)也沒什麼用,就把它也交給議會。剩餘的權力,大概只有簽署類似於「使用核武」這一類文件了吧?但當然啦,文件必須先被議會通過。
現在的英國以及其他君主制立憲制國家(如日本)所用的體制叫內閣制君主立憲制,在君主制往立憲制轉化的過程中還有個過渡期的政權形態叫「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簡單的說就是內閣與君主平分權利。
這種形態是在英國工業革命成功後,也就是「光榮革命」之後,威廉推翻了詹姆斯二世之後所建立的政權形態。
國王與女王在道理上都是一樣的「皇帝」,都是國家的元首。
現在英國女王已經不具有具體參政的權利,但是作為國家的元首,仍就擁有象徵性與利益性的權利,比如對外或接納禮儀性訪問,任免權(榮譽支撐,比如任免內克漢姆為勛爵,音樂家韋伯為勛爵)等。
㈤ 英國的首相
伊麗莎白二世是女王(國王),戴維·卡梅倫是首相。
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請注意「形式上」這個詞,從某種意義上說,女王只是個精神象徵而已。
英國首相(Prime Minister),簡稱英揆(揆,本意即宰相),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英國政府首腦。一般情況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執政聯盟的首領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國王/女王確認並任命後才正式成為首相。——看,就是個宰相而已。
不能說國王不過問政治,不過,現代社會,都講民主,所以國王都盡量不過分插手政治,反正有議會。而且,根據大憲章,國王已經沒有古時候那麼大的權利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㈥ 什麼時候首相成為英國政治權利的真正核心
具體時間是1784年以後!請認真讀讀下面這段,希望對你有幫助!
1714年,喬治一世即英國王位,由於不懂英語,逐漸對參加內閣會議失去興趣,於是很少出席會議,甚至不出席會議而讓大臣們去料理國事。於是大臣們有事就自己商定對策,然後提交給國王審定。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內閣首相,主持內閣會議,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內閣制正式形成。
1742年,首相羅伯特·沃爾伯失去下院多數的信任,被迫率內閣全體辭職。此後,「內閣失去下院多數信任必須辭職」成為一種不成文的制度。1784年,小威廉·庇特試圖通過改革來抑制國王(喬治三世)專權傾向抬頭,而當時有不少議員被國王收買,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選舉議會,他的改革得到新議會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繼續主持內閣17年。由此形成慣例:內閣失去下院多數議員信任,可解散下院重新選舉,若新議會支持內閣,則內閣繼續執政,否則必須辭職,由下院多數派去組閣。由此,形成內閣總攬國家行政權力並對議會負責的責任內閣制。
㈦ 英國皇室為什麼失去了政權,是什麼時候有了首相的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 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
英國首相,代表英國王室和民眾執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官員,英國政府首腦。一般情況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執政聯盟的首領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國王/女王確認並任命後才正式成為首相。
1721年,輝格黨(Whig)領袖華波爾爵士(Sir Robert Walpole)被英王喬治一世(George I)任命為內閣首領,是為英國首相一職之始,但職位正式名稱並非首相(Prime Minister)。
1905年,坎貝爾-班納文爵士(Sir Henry Campbell-Bannerman)獲任命為英國首相。在任命他的英王敕令上,首相(Prime Minister)一字首次出現,成為一個正式的英國官銜。
首相可向國王/女王提名政府內閣成員,亦可提出解散下議院的請求。
英國歷任首相名單
羅伯特·沃波爾1721年04月04日-1742年02月11日輝格黨
威爾明頓伯爵1742年02月16日-1743年07月02日輝格黨
亨利·佩爾漢姆1743年08月27日-1754年03月07日輝格黨
紐卡斯爾公爵1754年03月16日-1756年11月16日輝格黨
德文郡公爵1756年11月16日-1757年06月25日輝格黨
紐卡斯爾公爵1757年07月02日-1762年05月26日輝格黨
比特伯爵1762年05月26日-1763年04月16日托利黨
喬治·格蘭維爾1763年04月16日-1765年07月13日輝格黨
白金漢侯爵1765年07月13日-1766年07月30日輝格黨
查塔姆伯爵(老皮特)1766年07月30日-1768年10月14日輝格黨
格拉夫頓公爵1768年10月14日-1770年01月28日輝格黨
諾斯勛爵1770年01月28日-1782年03月22日托利黨
白金漢侯爵1782年03月27日-1782年07月01日輝格黨
謝爾本伯爵1782年07月04日-1783年04月02日輝格黨
波特蘭公爵1783年04月02日-1783年12月19日托利黨/福克斯-諾斯聯合內閣
小皮特1783年12月19日-1801年03月14日托利黨
亨利·埃丁頓1801年03月17日-1804年05月10日托利黨
小皮特1804年05月10日-1806年01月23日托利黨
格倫維爾勛爵1806年02月11日-1807年03月31日Whig/Ministry of All the Talents(聯合內閣)
波特蘭公爵1807年03月31日-1809年10月04日托利黨
斯潘塞·帕西瓦爾1809年10月04日-1812年05月11日托利黨
利物浦伯爵1812年06月09日-1827年04月10日托利黨
喬治·坎寧1827年04月10日-1827年08月08日托利黨
戈德里奇子爵1827年08月31日-1828年01月22日托利黨
威靈頓公爵1828年01月22日-1830年11月22日托利黨
格雷伯爵1830年11月22日-1834年07月16日輝格黨
墨爾本子爵1834年07月16日-1834年11月17日輝格黨
威靈頓公爵1834年11月17日-1834年12月09日保守黨
羅伯特·皮爾爵士1834年12月10日-1835年04月18日保守黨
墨爾本子爵1835年04月18日-1841年08月30日輝格黨
羅伯特·皮爾爵士1841年08月30日-1846年06月30日保守黨
約翰·羅素勛爵1846年06月30日-1852年02月23日輝格黨
德比伯爵1852年02月23日-1852年12月19日保守黨
阿伯丁伯爵1852年12月19日-1855年02月06日Peelite/聯合內閣
帕爾姆斯頓子爵1855年02月-06日1858年02月20日輝格黨
德比伯爵1858年02月20日-1859年06月12日保守黨
帕爾姆斯頓子爵1859年06月12日-1865年10月18日自由黨
羅素伯爵1865年10月29日-1866年06月28日自由黨
德比伯爵1866年06月28日-1868年02月27日保守黨
本傑明·迪斯雷利1868年02月27日-1868年12月03日保守黨
威廉·格萊斯頓1868年12月03日-1874年02月20日自由黨
本傑明·迪斯雷利1874年02月20日-1880年04月23日保守黨
威廉·格萊斯頓1880年04月23日-1885年06月23日自由黨
索爾茲伯里侯爵1885年06月23日-1886年02月01日保守黨
威廉·格萊斯頓1886年02月01日-1886年07月25日自由黨
索爾茲伯里侯爵1886年08月03日-1892年08月15日保守黨
威廉·格萊斯頓1892年08月15日-1894年03月05日自由黨
羅斯貝利伯爵1894年03月05日-1895年06月25日自由黨
索爾茲伯里侯爵1895年06月25日-1802年07月12日保守黨
亞瑟·貝爾福1902年07月12日-190年12月05日保守黨
亨利·坎貝爾-班內南爵士1905年12月05日-1908年04月07日自由黨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1908年04月07日-1916年12月07日自由黨
大衛·勞合喬治1916年12月07日-1922年10月23日National Liberal/聯合內閣
安德魯·伯納爾·勞1922年10月23日-1923年05月22日保守黨
斯坦利·鮑德溫1923年05月22日-1924年01月22日保守黨
拉姆賽·麥克唐納1924年01月22日-1924年11月04日工黨
斯坦利·鮑德溫1924年11月04日-1929年06月05日保守黨
拉姆賽·麥克唐納1929年06月05日-1931年08月24日工黨
拉姆賽·麥克唐納1931年08月24日-1935年06月07日National Labour/國民內閣
斯坦利·鮑德溫1935年06月07日-1937年05月28日保守黨/國民內閣
尼維爾·張伯倫1937年05月28日-1940年05月10日保守黨/國民內閣
溫斯頓·丘吉爾1940年05月10日-1945年05月23日保守黨/聯合內閣
溫斯頓·丘吉爾1945年05月23日-1945年07月26日保守黨/過渡政府
克萊門特·艾德禮1945年07月26日-1951年10月26日工黨
溫斯頓·丘吉爾爵士1951年10月26日-1955年04月06日保守黨
安東尼·艾登爵士1955年04月06日-1957年01月10日保守黨
哈羅德·麥克米倫1957年01月10日-1963年10月19日保守黨
道格拉斯-霍姆爵士1963年10月19日1964年10月16日保守黨
哈羅德·威爾遜1964年10月16日1970年06月19日工黨
愛德華·希思1970年06月19日1974年03月04日保守黨
哈羅德·威爾遜1974年03月04日1976年04月05日工黨
詹姆斯·卡拉漢1976年04月05日1979年05月04日工黨
瑪格利特·撒切爾1979年05月04日1990年11月28日保守黨
約翰·梅傑1990年11月28日1997年05月02日保守黨
托尼·布萊爾1997年05月02日在任工黨
㈧ 英國歷史上最強大的首相是誰他是何時上任的他的家庭背景如何
個人認為丘吉爾是英國歷史上最強大的負責人,他是1940年上任,出生在貴族家庭。下面詳細給你說說!
另外,當時是如何讓丘吉爾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滿世界飛行呢?
英國人想了個辦法,在丘吉爾的飛機上安置一個加壓吊艙,利用人工控制,將艙內的氣壓保持在5000英尺(約1500米)的高度。吊艙內設置空氣循環系統,並將丘吉爾的日常辦公設備,比如電話,筆記本、書籍之類統統搬入艙內,這樣丘吉爾可以在吊艙里享受和外面一樣的便利,甚至可以隨便抽雪茄。
不過,丘吉爾畢竟是個狠人,對於醫生的這種擔憂嗤之以鼻,依舊毫無顧忌地我行我素,穿行於世界各地,活了90歲。並且,丘吉爾最終的死亡原因是中風,而不是醫生所擔心的心臟病或者肺病。
㈨ 二十世紀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是
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撒切爾夫人兩次競選並連任成功,成為二十世紀英國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㈩ 英國什麼時候有的首相
公元1714年,英國斯圖亞特王朝最後一位國王安妮一世駕崩,為了防止天主教在英國佔有統治地位,英國人邀請斯圖亞特王朝女性王室成員的後代兼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繼承英國王位,自此斯圖亞特王朝結束,漢諾威王朝開始。
漢諾威家族能夠取得英國王位,輝格黨人的支持起到重要作用,羅伯特的權力和地位自然也就進一步加強。公元1721年,在喬治一世和輝格黨的安排下,英國設立首相職位,地位是英國的政府首腦,由羅伯特出任首相,因此羅伯特成為英國歷史第一位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