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古時候怎麼跳舞

英國古時候怎麼跳舞

發布時間:2022-11-07 08:03:36

Ⅰ 歐洲中世紀宮廷是跳什麼舞詳細一點。英國16世紀的。

蘇格蘭小步舞,還是華爾茲。。

Ⅱ 英國有哪些舞蹈

英國在地理上可分為三大島,其舞蹈大致可分為三類:
1.劍舞Scoord Dance—
三種舞蹈中以劍舞最為古老,其於羅馬時代傳入英國,是一支男性舞,以簡單的舞步和復雜的舞節組合而成,包含舞蹈與戲劇的成份。相當於一種啞劇,演員與舞者揉為一體,它在聖誕節及其他各種節慶時來跳,用以慶祝豐收或祈求平安,如同日歷一樣,劍舞也是不斷地在換新改變中。在聖誕節和新年等各種節慶時,在各地表演,由男性擔任,用以慶祝豐收或祈求平安,用基本的跑跳走步法,右手持劍,左手握鄰人劍尖而成圓。
2.莫利斯舞Morris Dance—
莫利斯舞也是由男子來跳,生動活潑,本來也是 一種祈求降福的儀式舞蹈,包含許多宗教的成份。每年的農業節,按照傳統跳法,以慶祝春天的來臨驅走嚴冬送走鬼神,舞步大多都是走步或跑跳步,要求自然,不加修飾,具有歷史意義。它可以說是劍舞的一個分支,因為兩者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一組舞者循著固定的舞步,拿著棍棒節奏地敲擊著 ,揮動著大手帕,變化各種圖案,在小腿上系著鈴子和鮮艷的絲帶。
3.鄉村舞Country Dance—
鄉村舞的特色與前二者完全不同,在此之中男女共舞或成單圈或成行列方形或為雙人舞,舞步簡單而令人喜愛享受,但是當它從鄉村傳入城市後,則變得較復雜。它的主要舞步是輕跑步,有時稱為走步,以足底著地而有輕微的跳動,有時由於音樂的關系,而加入迭步或撲克,舞時身體保持直立,而表現很高貴的模樣,雙手垂於兩側,很自然地隨著動作而擺動,隨著音樂的節奏,表現調情的動作。

Ⅲ 誰能介紹一下英國宮廷舞的歷史,英倫文化,庄園文化的歷史

1英國宮廷舞;在15與16世紀的歐洲,王公貴族們開始迷戀一種舞蹈,舞蹈中華麗的音樂和舞姿輕慢與莊重,這種舞蹈有著嚴格規定的舞步、舉止、儀態和舞蹈程序。15世紀晚期,宮廷舞已成為奢華慶典的重要組成部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宮廷社交舞出現了華麗的隊列式舞步,名為「帕凡」、「拉伏而地」等。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宮廷中,跳一種名為「伏而塔」的雙人交誼舞(不過要注意,這和現在的交誼舞不同,兩人並不摟抱在一起),隨後這種舞在歐洲風行一時。 17世紀中後期,英國首先出現了公共舞廳,所跳的舞蹈大都是王室府邸的舞蹈教師所傳授的宮廷舞。然而,舞廳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和平民百姓,宮廷舞的拘謹嚴肅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於是,舞步簡單、形式自由的新式舞蹈陸續被引進舞廳,而古老的宮廷舞逐漸從人們眼中消失,幻化成音符,變成作曲家抒發情懷的方式和演奏家指尖的舞蹈。英國喬治四世在皇宮舞會上親自起舞,排除教會和舊貴族的反對和異議,從而確立了華爾茲在交誼舞中的重要地位。 18世紀末英國開始普遍建立商業化的公共舞廳。社交性的交誼舞又成為舞廳舞。在1904年,英國成立了皇家舞蹈教師聯合會,並由專門的舞蹈家華爾茲、探戈、狐步、倫巴、快步舞等國際流行的舞種、舞姿、舞步、方向等加工整理, 使它具有了一定的規范和標准,公布為「國際標准交誼舞舞廳舞」的跳法,
2,活色生香的英倫風尚,與它常年陰雨綿綿的天氣形成有趣的對比:最前衛,也最保守;叛逆,混搭,年輕,頹廢,搖滾。英倫風尚典型如:50'S迷你英式年代, 60'S搖擺倫敦, 70'S朋克誕生, 80'S西區故事, 90'S待續的英式篇章。「傳統與反叛」是英倫時尚的真正精神所在。
3.在中世紀,庄園並非理想的經濟方式,其經濟形態十分封閉,人們生活水平程度只供維持生存,且是進步緩慢的生產單位。這些都和當時的無序狀態有關:日爾曼人推翻羅馬帝國後,卻沒有健全的制度來取代;而且蠻族各部落之間戰亂不斷,沒有一個完整、成熟的統治體制,所以當時國王為維持自我勢力,而採取了給予的獎賞之法: 第一, 搶到的財產嚴格按平分制給予個人。 第二, 實行的賞賜土地之法,人為的形成了某個人的大地產,而且賞賜並非在一級上就完成,可級級相賜,在羅馬人為地產上又形成了日爾曼人的地產;這些無償的賞賜,加上羅馬鄉村地產,形成了西歐土地基本納入的大地產。羅馬時期地產為私有,而此時的地產人為進行劃分,又包含著不同成分:其一是地產主的私有地,其二為讓人們耕種的土地。 這種制度變化構成了庄園的基礎,其與大地產的區別在於土地耕種權不被剝奪。
發展變化
同時土地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庄園成為一個不僅僅是經濟行為的單位,而是集政治、法律、刑事(也包括經濟在內)於一體的行政管理單位,彼此之間互部干涉,這也形成了中世紀日後分化的基礎:庄園主即等於庄園國王,其主權、土地皆分封,而且分封者只對上一級分封者負責,導致了中世紀國王主權的分散狀況。
土地成分
就庄園土地成分而言,大致上均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 領主的私有地。 第二, 農民的份地。 第三, 供放牧的草地。 第四, 提供庄園木材的林地。
建築設施
就庄園的建築而言,則大致分為三種: 第一, 是位於高處,豪華的庄園主住所,但並非一般人認為的城堡。 第二, 簡陋的農民茅舍。 第三, 公共設施,包括教堂,水磨房(庄園主所有)和手工業者的庫房。 庄園作為集體耕作,從根本上而言,無人可以單獨擁有庄園內有一切日常生活的設施,包括耕地和耕地所需的動物和工具。 庄園內的公共設施很多,包括庄園主的私地在內,作為隸農的勞役,且具有優先權。 庄園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表現在庄園可以容納人的數量為一定,可通過庄園規模的大小來判定人口數量。當然這還因為中世紀出生率低、存活率低,數量始終保持恆定。而且能夠保持自然平衡。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品都在庄園內生產。農奴除了要為封建領主工作,還要承擔各種勞役,向領主捐獻農副產品,交納各種雜稅。 庄園也需要進行管理,但是庄園主並不理庄園事務,常常委派手下人進行管理。庄園主住宅由委派人居住,其目的是為知道隸農能夠獲得實際的收成因而與當地人關系緊張,具體工作則由村莊里的人完成。 庄園的規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園就是一個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幾個村落。
庄園特點
最能夠體現庄園主權威的為「庄園法庭」,是庄園的統治機構,特點為: 第一, 非常設機構,根據地方問題多少和庄園主本身意願來決定開庭間隔。 第二, 規定開庭時,當地農民都要參加,也非所有人有發言權,由代表組成,陪審團第三, 庄園法庭訴訟程序死板,均看是否能夠打動庄園主而非就事論事:法庭的判決,其結果不一定能夠被執行。 庄園法庭只涉及庄園的內部事務,是為處理「家務事」,但是確實對當時庄園的管理起了重大作用,包括庄園內各種事務都可以進行訴訟,由小事到大事務都有。通過這種制度,可以解決其內部問題和起調整作用。
庄園物種
當時庄園內種植的物種和土地本身的劃分有和大關系。 第一, 食物包括:小麥,是人吃的主要食物,但是生長期緩慢,產量偏低且對土地的要求很高;大麥,生長期短,而且產量高,但是很難讓人食用,除非是在飢荒期間,平日主要用於喂馬。 第二, 經濟作物有葡萄和橄欖,前者可以說是羅馬時期的遺留傳統,通常用於釀制葡萄酒;後者則是用於製造油類。 第三, 畜牧業的作物。在當時,牛和馬是必需品,牛的數量必須保證,而馬作為服軍役的必備品也是不可缺少的。而肉類則有家禽提供,主要是豬、羊、雞等,在天氣適宜的時候,也必須保證一定數量;但因為當時飼養條件落後,所以這些家禽都無法過冬,所以當時在秋日大量屠宰之時就成為了一個節日,因為這么做可以避免其死亡而且能夠保存很長時間,主要保存手法是腌制肉類。 當時,農民生活貧苦且負擔很中,其階層幾乎包括了各類勞動力。這一階層工作時間很長,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農民們不光種地,還有法定義務必須從事勞役:建橋,修路,即使交錢也不能免除。農民的居住條件也很差,家中沒有床,更無任何娛樂活動,生活是單調且一成不變的。中世紀前期沒有世俗文化教育,農民不認識字也沒有書可看;在那個時期只有教士手內有羊皮書手抄卷。 中世紀農民的負擔之重,也是極為罕見:實物地租,勞役地租,使用公共設施費用,結婚時必須付的婚姻稅(尤其是庄園之外的人,更要交罰金),繼承稅以及庄園主的生活費。 通過以上情況不難知道,其實中世紀的庄園經濟生活十分脆弱,農民生活范圍狹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出問題,那個時期的災荒、瘟疫更是平常之事。但大多數人也習慣於這種生活方式和地位。這種庄園制生活在中世紀維持了很長時間,直至中世紀後期才被打破。

Ⅳ 介紹一下踢踏舞,它是怎麼樣的舞蹈

踢踏舞(英文:tap dance)有拍打敲擊的意思,是現代舞蹈風格的一種。形成於在20年代的美國。當時愛爾蘭移民和非洲奴隸把各自的民間舞蹈帶到美國,逐漸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這種舞蹈的形式比較開放自由,沒有很多的形式化限制。舞者不注重身體的舞姿,而是著重趾尖與腳跟的打擊節奏的復雜技巧。表演者穿著特別的踢踏舞鞋,用腳的各個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擊,發出各種踢踏聲,加上舞者的各種優美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幽默、詼諧和表現力非常豐富的一種魅力。

經多年發展,踢踏舞吸收了爵士樂節奏、即興表演等元素,也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運動,更具自娛性,也更加開放而具有挑戰性,給人的感覺是輕快,活潑,自由與節奏感十足。

在踢踏舞的發展過程中,有幾個非常關鍵的人物——WILLIAM HENRY LANE是一位偉大的節奏舞蹈家,他把非洲舞步加入到愛爾蘭的吉格舞中,強調節奏與打擊勝過旋律。其後,又主要有三位踢踏舞者奠定了踢踏舞的基礎,他們分別是KING RASTUS BROWN、BILL ROBINSON、JOHN BUBBLES。BROWN首創了成熟的踢踏舞步,他的舞步特點是多為平的腳形,其後的ROBINSON在此基礎上發展了自己的舞步,突出了腳尖的技術。而BUBBLES則創造了稱為CRAMPROLL的舞步,他的舞步特點是同時運用腳尖和後跟。

踢踏舞是一種被用來聽的舞蹈樣式,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一位偉大的踢踏舞舞蹈家更是一位音樂家。在早期的踢踏舞比賽中,評委甚至坐在木製的舞台下面,根本不看舞蹈演員,而是聽他們打擊節奏的輕重緩急,對於踢踏舞來說,最重要的是節奏是否清晰。一個好的踢踏舞者,不管是多快的節奏,多復雜的舞步,多輕的聲音,都能做到清清楚楚。

踢踏舞歷經近百年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最主要的兩大分支,就是愛爾蘭風格的踢踏舞和美國風格的踢踏舞。歷史最悠久的踢踏舞要算發源於美國本土的,被稱為HOOFING的流派。HOOFING本身就有踢踏、跳舞的意思,因此當時跳踢踏舞的人也被叫做HOOFER,HOOFER這個詞還有黑人的意思,這說明了當時的踢踏舞者多為黑人,同時也說明了踢踏舞與黑人舞蹈的淵源。

Ⅳ 什麼舞蹈起源英國

1、快步舞(Quick Step) / 快四步
節拍:4/4

節奏:基本節奏為慢快快慢、慢慢快快,升降形態通常為:第一步結尾時開始上升,二、三繼續上升,第四步保持上升,結尾下降。

速度:每分鍾50-52小節。

風格:快步舞動作輕快活撥,富於跳躍性,舞步圓滑流利,奔放靈活,快速多變,令人目不暇接,極富魅力。

作用:能引導人們進入歡快活躍的氣氛中去,盡情地享受快步舞所帶來的歡樂,顯露青春活力,給人們以美的愉悅。

快步舞它起源於英國,最早原是黑人的土風舞,以後逐漸演變。 快步舞與波爾卡、茶爾斯頓有著密切的相互關系。波爾卡是捷克民族舞蹈,早在1825年就有記載,後來傳到法國首都巴黎,著名的舞蹈家采拉利烏斯把它帶進沙龍,在1840年公開露面,到1844年就風靡世界,在歐洲舞壇上和華爾茲媲美。早期的快步舞和狐步舞連在一起流傳到英國後快步舞經過衍變,逐步發展並成為快步舞。20世紀初期得到發展至1924年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公開發錶慢狐步舞與快步舞,從此快步舞才從狐步舞中脫離。因此快步舞是吸收狐步舞的動作,後又是引入芭蕾的小動作,使舞蹈動作更顯輕快靈巧。

跳快步時要掌握好基本的動作和身體的感覺,快步舞富有技巧性。所以要松膝,控制好身體重心移動,因為快步舞的動作較快,巨有跳躍性、轉動、並步,而跳躍步是最巨有感染力,做跳躍步時不要跳離地面過高,只要足尖剛剛離地既可。快步舞在體育舞蹈中是屬於側行運動,所以在跳快步舞中要注意這種側行運動的方式。快步舞是擺盪加快速移動,即要跟上節奏又要使動作不要變形,所以要注意重心移動和擺盪的運用。

快步舞的音樂歡快,節奏感強,基本節奏為慢快快慢、慢慢快快,升降形態通常為:第一步結尾時開始上升,二、三繼續上升,第四步保持上升,結尾下降。不同的舞步有不同的升降方式,但是升降大都是依狐步舞的形式,也有的舞步是依華爾茲的升降形式,因此要掌握好升降的運用和舞步的技巧。

2、國際標准交誼舞,原起於英國倫敦

國際標准交誼舞,原起於英國倫敦,1924年由英國發起歐美舞蹈階人士,在廣泛研究傳統宮廷舞,交誼舞及拉美國家的各式士風舞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規范和美化加工,於1925年正式頒布了華爾茲、探戈、狐步、快步四種舞的步伐,總稱摩登舞.
國際標准交誼舞作為一項高貴優雅的運動,不但可以調適現代人忙碌的生活,舒展身心, 並且有良好的社交功能。由於她實質上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和經濟水平,世界各國各地區竟相提倡,風行日盛,我國自一九八六年正式引進後,隨著這幾年的大力推廣,發展迅速。

Ⅵ 古典英劇、英國電影裡面大家一起跳的舞

這種舞蹈是英國的鄉村舞,也有叫攝政舞,源於法文contredanse(對舞)。
《成為簡》中最為大家稱道和難忘的一幕——Jane和Tom第二次共舞的曲目是《Hole in the wall》,這首曲子同時也在96版《Emma》中出現過。另一首《Mr. Beveridge's Maggot》,也很不錯,在95年BBC版的《Pride and Prejudice》也出現過。
《Mr. Beveridge's Maggot》,有個土豆的鏈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SbxLFgL_VA/。

Ⅶ 什麼是英國鄉村舞蹈

鄉村舞 (country dance) 是指傳統的英國民間舞蹈。16世紀以後,鄉村舞一詞往往指上層社會的一種宮廷舞蹈(見舞會舞蹈),而仍在民間流行的則稱為傳統鄉村舞。
參考資料(網路):http://ke..com/link?url=9nIIHF0WcUax7_-N60YZvhRxK1dkUHuAe_rpgXaq

Ⅷ 英國傳統舞蹈之莫里斯舞

說起英國的傳統 舞蹈 ,莫里斯絕對是名號響當當的。莫里斯舞,在英國的 歷史 「久遠」二字都不足以形容。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英國傳統舞蹈之莫里斯舞,希望大家喜歡!

莫里斯舞與德魯伊特(Druids)
在說莫里斯舞之前,我們不得不了解一些關於德魯伊特的背景知識。德魯伊特人,也被稱作前基督凱爾特人(pre-Christian Celtic),從名字就可以大概知道德魯伊特到底指的是什麼了——首先,跟基督有關;其次,他們是凱爾特人(Celt)。跟基督有關,換句話說就是信仰__唄,至於「前基督」,是因為當時的凱爾特人雖然逐漸接受了基督__,但是仍然信奉自己的男女諸神,並不屬於純粹的基督信仰者。德魯伊特,准確來說,其實並不完全等於凱爾特人,而是凱爾特人當時信奉的原始宗教的名稱,但是也無妨,只要明白意思就好了。

今天的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一帶,在當時的居住者就是凱爾特人。我們前面提到的巨石陣,跟凱爾特人也有解不開的淵源。在古代凱爾特人的 傳統 節日 慶祝活動中,往往會繞著石圈或者石陣跳舞。根據12世紀傑弗里(Geoffrey)關於巨石陣的研究推測,他把巨石陣稱為是巨人的舞蹈(chorea gigantum),認為古代凱爾特人很有可能在巨石陣跳舞,而這種舞蹈就是凱爾特人的一種用來祈求生命和豐收的宗教儀式。這種舞就是最初的莫里斯舞,而隨著時間的發展,莫里斯舞後來又轉移到了墓地進行。
莫里斯舞與五朔節(May Day)
五朔節,在每年的5月1日,是英國的一個古老的節日。有多老?據說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至於5月1日, 自然 也是有來歷的,這一天在凱爾特人的歷法中,是夏季的第一天,是祭祀「花果女神」的日子。五一的到來,預示著太陽又將普照大地,人們舉行祭祀活動,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他們用老牛拉繩,在村莊的草地上豎起「五月柱」(May column),盛裝打扮,圍著它載歌載舞。姑娘們則會起個大早,去村外樹林採集花朵和朝露,用露水洗臉,把花朵紮成花環,抬到街上遊行。不幸的是,17世紀的清教徒認為這種歡樂的活動不符合苦行的教義,五朔節一度遭到禁止,直到公元1660年王政復辟之後,五朔節才重新恢復過來。

五朔節,在每年的5月1日,是英國的一個古老的節日。有多老?據說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至於5月1日,自然也是有來歷的,這一天在凱爾特人的歷法中,是夏季的第一天,是祭祀「花果女神」的日子。五一的到來,預示著太陽又將普照大地,人們舉行祭祀活動,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他們用老牛拉繩,在村莊的草地上豎起「五月柱」(May column),盛裝打扮,圍著它載歌載舞。姑娘們則會起個大早,去村外樹林採集花朵和朝露,用露水洗臉,把花朵紮成花環,抬到街上遊行。不幸的是,17世紀的清教徒認為這種歡樂的活動不符合苦行的教義,五朔節一度遭到禁止,直到公元1660年王政復辟之後,五朔節才重新恢復過來。
莫里斯舞的沿革
隨著時間的流逝,莫里斯舞早已失去了當初濃重的宗教儀式色彩,化為如今的英國傳統民間舞蹈形式。現在,莫里斯舞主要早英國的鄉村舉行,跳舞的舞者都是精心挑選,經過特別的訓練的。莫里斯舞被賦予了一種美好的寄託,可以為他們帶來幸運,去除災厄。莫里斯舞的伴樂通常也是傳統的英國民謠曲,歷史味道濃厚,帶著祥和而安寧的氣息。

今天的人們更加熱衷於研究莫里斯舞的真正起源,有說法說莫里斯舞可能是由義大利的宮廷舞演變而來;也有說法說莫里斯舞經由西班牙傳到英國,來源於非洲;同樣也有學者認為莫里斯舞來自拉丁的古老習俗。不管各家觀點如何,但他們都只是推測莫里斯舞可能從哪裡傳入,並沒有找到莫里斯舞的真正起源。就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說莫里斯舞是祈求生命和豐收的祭祀儀式的一部分,音樂和舞蹈是為了向神靈表示敬意,而身上掛著的鈴鐺,手裡拿的手絹或者木棍,是為了趕走邪靈。
今天的莫里斯舞
今天,傳統的莫里斯舞主要在科茨沃爾德(Cotswolds)區域,也就是牛津和威爾士邊界之間的區域,但每個地方的莫里斯舞依然各有自己的特色。科茨沃爾德附近的莫里斯舞,一般是六位表演者,三人一排呈兩列。表演時,通常拿手帕或者短木棍,相互攻擊對方,鈴鐺一般戴在膝蓋以下的位置。莫里斯舞的男舞者一般穿白色的襯衫,白色的褲子或者深色的短褲,黑色的鞋,彩色的腰帶或者肩帶。在比賽時,為了表示不同的隊伍,表演者通常穿不同顏色的馬甲背心,以示區別。比如說格洛斯特郡的斯特勞德(Stroud, Gloucestershire),表演者穿白色的褲子,紅色的襯衫,綠色的肩帶。

其他地方的莫里斯舞,比如說威爾士邊境地區,表演者可以是4人、6人、或者8人,通常穿很破舊的衣服,深色的褲子,把臉塗黑,手持木棍進行表演。相比科茨沃爾德地區的莫里斯舞,這里的莫里斯舞更加有活力些,手持木棍進行對抗時,也要更加激烈一些。從時間上,科茨沃爾德地區通常是從5月1日開始到9月表演,而威爾士邊境地區通常是在冬季進行表演。另外,英格蘭的西北部地區,也有不同形式的莫里斯舞,他們的表演者至少得9個人,穿著木屐,而且一邊表演一邊遊行。

猜你喜歡:

1. 中國古代舞蹈哪些好看

2. 中國古代舞蹈有哪些

3. 藏族舞蹈的歷史介紹

4. 宋朝舞蹈特點介紹大全

5. 古代舞蹈描寫

Ⅸ 英國十八、十九世紀的貴族們舞會都跳什麼舞是現在的交誼舞嗎

波爾卡、馬祖卡、加洛普,當然最受歡迎的還是後起的華爾茲

Ⅹ 英國有一種鄉村舞蹈,在農舍里,兩個人一對,手挽手轉圈,完了換一個人再轉,那是什麼舞蹈啊

英國從地理上說分為三大島,愛爾蘭、蘇格蘭、英格蘭。其舞蹈特色也稍有不同。
你說的那種舞是屬於英格蘭里的鄉村舞。
英格蘭的舞蹈大致分為三種:
1、劍舞Scoord Dance
2、莫利斯舞Morris Dance
3、鄉村舞Country Dance
鄉村舞特色:在此之中男女共舞或成單圈或成行列方形或為雙人舞,舞步簡單而令人喜愛享受,但是當它從鄉村傳入城市後,則變得較為復雜。它的主要舞步是輕跑步,有時稱為走步 ,以足底著地而有輕微的跳動,有時由於音樂的關系,而加入疊步或撲克, 舞時身體保持直立,而表現很高貴的模樣,雙手垂於兩側,很自然地隨著動作而擺動,隨著音樂的節奏,表現調情的動作。

閱讀全文

與英國古時候怎麼跳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5億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88
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在哪裡查看 瀏覽:390
中國科學怎麼樣 瀏覽:89
中國的老年人為什麼愛跳廣場舞 瀏覽:493
英國中國海運什麼線路 瀏覽:492
為什麼美國斬首伊朗將軍 瀏覽:67
去義大利勞工怎麼申請 瀏覽:591
印度血檀木哪裡產的 瀏覽:819
中國中部38師在哪裡 瀏覽:985
中國男足對伊朗哪個台 瀏覽:51
中國古代印尼叫什麼 瀏覽:743
伊朗新年是什麼時間 瀏覽:470
丹頂鶴在中國哪裡越冬 瀏覽:220
伊朗石油怎麼運輸到中國 瀏覽:435
二戰義大利美國哪個更強 瀏覽:21
建行在越南取錢手續費多少 瀏覽:448
抄底伊朗什麼意思 瀏覽:54
中國移動語音如何設置 瀏覽:17
英國什麼時候實行炮艦政策 瀏覽:945
ems寄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