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住在哪裡
一、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始建於1705年,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即位後,白金漢宮正式成為王宮,此後這里就成為了英國王室的標志,也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辦公的地方和住所,每當女王在家時,皇家旗幟就會飄揚在宮殿上方。
白金漢宮建築屬新古典主義風格,共有775間客房,其中包括92個卧室,78間浴室。伊麗莎白二世的主要國事接待活動都在這里舉行,自她即位以來,幾乎每年都會邀請來訪的外國元首到這里做客。
外國來訪的國家元首都會被安排下榻在這里的「比利時套間」,套間位於白金漢宮的一層北向,擁有著絕佳的景觀,窗戶正對著皇家花園,花園有來自全球的350種花、30多種鳥,很多都是瀕臨滅絕的稀有品種。
宴會廳是白金漢宮最大的房間,女王招待外國元首的國宴都在這里舉行。
每年7月至9月,女王都會外出度假,這期間的白金漢宮都會向公眾開放,遊客可隨便游覽整座花園,甚至還可以在花園草坪上野餐。
白金漢宮門前的皇家衛隊換崗儀式是最受遊客歡迎的項目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遊人前來觀看。
二、溫莎城堡
溫莎城堡位於倫敦以西泰晤士河畔的一個小鎮,擁有900多年的歷史,這個富有童話色彩的城堡是伊麗莎白二世出生的地方,她在這里度過了童年,現在是英國王室夏宮和周末度假地。
這座城堡是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個,擁有1,000多間客房,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這座城堡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天,也是他安葬的地方。
溫莎城堡建於1070年,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至今仍保留著許多中世紀的傢具和藝術品,其中不乏繪畫大師達·芬奇、魯本斯、倫勃朗等人的作品。許多房間成為藝術展室向公眾開放參觀,
愛德華八世,那位著名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國王,就曾在這里向辛普森夫人求婚,之後放棄王位,他的弟弟喬治六世給退位後的愛德華八世封了一個溫莎公爵的稱號,溫莎公爵夫婦婚後就一直住在這里,逝世後合葬於這座城堡。
溫莎城堡也是王室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國王或者女王會在這里授予爵位和封號,王室喜慶的日子以及重要的節日,會選擇在這里設宴慶祝。
三、荷里路德宮
荷里路德宮位於蘇格蘭的愛丁堡老城,也是英國女王在蘇格蘭的主要行宮。這里環境靜謐優雅,有鬱郁蔥蔥的森林,建築外形有著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建築極為華美典雅。
荷里路德宮始建於1128年,16世紀初落成,曾是蘇格蘭王室的主要住所,也是英國王室的夏季度假行宮。
女王每年夏天都會在這里舉辦一次花園聚會,每當女王住在這里時,荷里路德宮就會升起王室旗幟,除了有王室成員到訪或舉辦活動外,這里平時對公眾開放。
四、巴爾莫勒爾城堡
巴爾莫勒爾堡是伊麗莎白二世最喜歡的避暑行宮,這里也是她去世前居住的地方。去世前兩天的9月6日,她還在這里任命特拉斯接任英國首相一職。
伊麗莎白二世幾乎每年都會和家人到巴爾莫勒爾堡度假。這座城堡是她自己的私宅,雖然名字是城堡,但更像是一個庄園,早在1852年,當時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以3萬英鎊的價格買下了這座城堡。
自1852年起,巴爾莫勒爾城堡就是英國王室的主要居住地之一,無論是之前的國王,還是後來的女王,都喜歡和家人夏天來這里避暑。
就是這座女王最愛的庄園,現在也被拿出來出租,只要花錢就可以入住,體驗住在皇宮里的感覺。女王生前曾宣布,由於英國的生活成本危機,租客在她的巴爾莫勒爾庄園租房時可享受打折優惠,其中,庄園最便宜的科爾特小屋一周的租金只有555英鎊,約合人民幣4447元,可供5人居住,每人每天的租金約合人民幣127元,是不是很便宜?
五、桑德靈厄姆庄園
該庄園位於英格蘭的諾福克郡,從1862年被維多利亞女王收購後,就一直是歷代王室最喜歡的住所,有四代英國君主先後居住於此,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就在這里出生和去世。
這里也是伊麗莎白二世擁有的兩座私人住宅之一,另一座是前面說到的巴爾莫勒爾城堡。這里有鄉間別墅和數百英畝的花園和野生林地,由紅磚和石灰石打造的建築外觀很有特色,現在王室成員幾乎每年都會在這里過聖誕節和新年。這里也對外開放,當女王不在時,遊客可以參觀。
庄園里有一個叫伍德農舍的別墅,這座農舍對女王來說有特殊意義,晚年的女王和其丈夫菲利普親王並不常在一起居住,女王住白金漢宮,而菲利普親王則住在這里,遠離其他皇室成員,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當女王沒有活動時,也會定期來這里看望他。
這個庄園也對外出租。據英《每日郵報》9月6日報道,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前曾把這座庄園的一處別墅掛在愛彼迎租房平台上出租。這幢擁有4間卧室、2個衛生間的別墅,根據時間段,每天租金從1497元到2828元人民幣不等,一經上線就十分火爆,預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4年2月。
『貳』 中世紀英國侯爵是不是居住在自己的封地
英國沒有侯爵這一級,最早征服者威廉入主英倫的時候只設立了伯爵和更低級的騎士階層,直到愛德華三世時才設立了公爵。侯爵是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才有的爵位。
一般公爵都是名譽爵位,只有王室成員才能獲封成為公爵,另外還會有單獨的屬於自己的伯爵領。大多數地方伯爵平常都居住在封地內,管理該地區的事務。但是也會有一些伯爵被任命為郡長或者宮廷里的朝臣,這樣他們就可能需要離開封地去上任。所以具體情況還是各有不同的。
『叄』 中世紀歐洲封/建貴族在農村住還是城市住
領主制下的城市與農村與中國古代的城市與農村不同。
一般中貴族住在自己的城堡里,城堡附近為自己的領地,有的大貴族還擁有庄園。但這種城堡很難說是什麼,它沒有什麼商品經濟的功能,農業的基礎反而更大。你還是這么與理解吧:小城堡沒有商業區,視其為農村;大城堡有城下市町(即商業區),可視其為城市。
『肆』 中世紀巴黎貴族生活是怎樣的
1、衣服的顏色、款式均以法律規定,非貴族者不得穿金戴銀,不能穿絲絨、毛皮衣服。農民只能穿黑、灰兩色,貴族可以追求華美,是當時服裝改革的推動者;但當時的服裝上仍然有不少缺陷,如無襯衣、睡衣,且男女衣服樣式區別不大。
2、在飲食上,有限制和經濟實力兩種區別。如野味:孔雀、鹿肉、天鵝屬於限制方面;而因為野味氣味大,當時的儲藏技術的落後,令得從東方而來的長途運輸香料可與黃金等值,成為當時貴族的專利。
3、在居住方面,中世紀貴族為土地貴族,他們依附土地而生,在庄園中心地帶有貴族的住宅,但主人不會長住;另一處則為代表權勢之地的城堡,起初是皇家特權,一般建立在山上,是易守難攻之地,一防衛性為主且代表權勢,不追求舒適,內部潮濕、陰暗;城堡的作用眾多,不僅是貴族家族的居住地和社交場所,也是在戰亂時周圍居民的避難場所。
4、婚姻家庭
中世紀貴族的婚姻為政治婚姻,貴族結婚的目的是為了延續後代和加強貴族家族之間的聯系。一樁婚姻可結成聯盟,化解矛盾。所以貴族長子更多考慮政治方面的因素,而無繼承權的次子則考慮經濟利益,所以當時追求寡婦就成為了一種習俗。
因為中世紀無自由戀愛,婚姻都由父母、家族安排,所以雖然那個時候的婦女地位較低,但是貴婦人卻是例外。她們都具有雙重角色,一方面而言是賢妻良母,擔負相夫教子,料理家族事物的責任;另一方面又是羅曼蒂克的典型,成為騎士所追逐的對象和崇拜理想;她們所代表的是純潔、高貴和愛情的理想。
當時的貴族家庭是一個意義上擴大的家庭,包括僕人、傭人和依附者,即窮親戚、寄養者和騎士等,如果一個人可以住入貴族家中滿一年零一天,就可成為此家庭中正式成員,因而貴族城堡中事物繁多。當時的家庭是以父權制為中心,但當時的寄養制,使得子女和親生父母的感情很淡薄。
貴族在中世紀社會中屬於上層,所以各個方面都有特徵,比如貴族只與貴族聯系,生活習俗固定、聯系固定,在封閉集團內大家共有貴族意識,並通過外部法令使其確立,使階層固定,與其他階層形成明顯的界限。
(4)中世紀英國貴族居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庄園是西歐封建制度在經濟上的表現形式。貴族的采邑領地可能是一個庄園,也可能是十幾個、幾十個。一個庄園包括一個或幾個村莊。庄園的耕地分兩類,一類是貴族直領地(自營地),一類是農奴份地。
在 11 世紀,采邑的多數居民是農奴.他們被束縛在土地上,未經領主許可不得離開采邑.其實當村外的世界還非常陌生、充滿危險並且到處都是同樣的采邑時,打算離開的人是很少的。因為采邑的村莊提供更多的安全、更多的家族聯系,並且使人們能更方便地找到鐵匠和神甫。
村民們輪流到領主的地里去勞動,向領主交上一部分他們自己生產的農產品。此外,還有人頭稅、年貢、磨坊使用費等。
按耕作制度,耕地分三部分:春耕地,秋耕地,休耕地,年年輪換,此為三圃制.每個農奴在每種地上都有一塊,一般是長長的一條。
耕作時需 4 ~ 8 頭牛牽引沉重的耕犁,故需相互合作;由於每家都是狹窄的長條地,種什麼和什麼時候種,也需要相互協調,因此農村公社在庄園內也往往存在.庄園內還有森林、牧場、水源,由農民共同使用。
至於領主這方面,他不能剝奪農民的財產,也不準把農民趕出他的份地,這是一條公認的封建法律。
與西歐封建庄園不同,中國封建庄園是地主式經濟,而不是領主式經濟;中國地主的土地所有權與政治統治權相分離,沒有西歐領主在庄園內的行政、司法等特權;中國庄園多搞代役租;佃戶、客戶也沒有西歐那樣強的人身依附關系。
『伍』 現在英國國王及貴族有多少領地,庄園,城堡
現代英國傳統貴族的權力被大大縮減了,其資產也自然逐漸的被用作其他目的。目前仍然處於英國女王直接管轄下的領地只有3處,分別是白金漢宮,溫莎城堡和荷里路德宮。當然英國女王擁有少量的其他資產,比如一些土地以及地產,但是具體都有哪些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而其他英國貴族的資產則大大的受到議員的限制。所有的英國皇室都住在溫莎堡或是白金漢宮,因為他們沒有其他領地。而現代英國的冊封貴族都只領頭銜,不獲得額外的資產,所以總的來說只有女王擁有以上提到的幾所地產。
『陸』 中世紀的將軍和公爵住的地方分別叫什麼
中世紀將軍住的地方叫城堡,公爵住的地方叫庄園。
『柒』 好嚮往中世紀的歐洲貴族生活,騎騎馬、泡泡溫泉、喝喝紅酒,住在城堡里……
親,裸心堡呀,可以滿足你的需求。現在疫情,大家還是安安心心在國內旅遊吧,別出國門添亂了。你說的想又住城堡又體驗貴族式生活,那一定是要強推莫干山裸心堡,保證可以完美承接住你所有的童話般的奢侈幻想。
可能很多人只知道裸心谷,實際上裸心谷不遠處還有一個跟歐洲古堡一樣的酒店叫裸心堡。據說這里本來就是一個城堡的遺址,現在裸心堡實際上是在舊址上重新翻建的,最大程度去還原,模仿的痕跡也是參照19世紀的城堡樣子。如果你真的想體驗一把貴族生活,裸心堡有叫王室的城堡套房,裡面全是歐洲古董傢具,書櫥、床、沙發都可能真的是以前某個貴族用過的。建議你可以買一個裸心莫干山的旅遊套餐,性價比更高一點,當然你要是不差錢也可以單獨預定,射箭、騎馬、游泳、徒步游這里都有的,一點都不比在國外差。而且裸心堡和裸心谷的遊玩項目還非常不一樣,比如這里皇家儀式更狠一點,下午茶和晚宴都是英倫西餐盛宴,非常有代入感。這里不光有騎馬還有很好看的馬車可以坐。當然裸心堡也有名氣響當當的裸葉SPA,你要是願意一邊溫泉SPA一邊喝紅酒,情調超級浪漫。BUT,價格也是真心有點小貴,不過你要是想體驗一次公主皇後的待遇,真的也是不虛此行的。
『捌』 需要一些西方中世紀貴族方面的資料,幫個忙!
中世紀為一個典型的貴族統治時期,貴族是維持統治的階級結構,無論是否長官都有統治權,且成分復雜,並隨早、中、晚期不斷變化。
早期人們不注重譜系,因為是個民族與羅馬的混容時期,是重視現有勢力和土地;中期,社會基本定型,人們開始注重譜系,強調封號,看重出身,貴族集團也於此時形成,成為一個封閉的團體;到晚期,因為商品經濟發達和社會上成分的流動增加,也開始有下層人加入貴族行列,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有封號而無土地的破落貴族。
關於貴族的起源,現在的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來自於學者布洛克,他認為中世紀分為兩期。第一期(第十一、十二世紀之前)為無貴族時期,羅馬的原貴族隨著帝國消亡而消失,而蠻方貴族沒有形成;第二期(十二世紀之後)才開始出現貴族,其典型特徵為騎士階層開始正式出現,即騎士等於貴族。但後來的學者通過考察,對以上說法不認同。日爾曼大舉入侵後,羅馬貴族沒有真正消亡,與後來蠻邦上層結合為一體,中世紀前期就已經有貴族,到了後期貴族和騎士有所融合,但兩者之間也有區別,直到和平時期,騎士的軍事功能削弱和,兩者才合為一體。
十二、十三世紀後,隨著貴族和騎士融合,開始形成明確的貴族之間等級,要成為貴族必須成為騎士,等級性和集團性明顯。騎士必須是騎士的後裔,這種差距和其他階層的集團拉大,使得貴族具有了明顯的封閉性,且貴族內部也分出了不同的登記,表現出不同的權勢:
公爵,此稱號授予部落首領,為一地的統治者,仍有政治、經濟、法律和權利,這些人行為往往決定很多人的命運,他們僅為名義上的歸附。
侯爵,大都為邊防長官,是由國家派為邊境地區的長官負責數郡的統治,這些人大都出身於當地的大家族,為半獨立力量,可任命當地官員。
伯爵,是地方的行政長官,如郡首,由國王任命,時間長久後也成為半獨立狀態。公爵的委任者也稱伯爵,其權利甚大,尤其代表公爵時,常常由社會秩序的維護者成為統治者,如在英國建立安茹王朝的安茹伯爵,以及法國的香檳伯爵等。
以上三種貴族為高等貴族,均擁有大量的領土,能實行獨立或者半獨立的統治。
子爵,起初為高級貴族的侍從或是助手,帶其處理事物和司法案件。高級貴族不在場是可獨立行使其權利,到後來開始建造城堡,形成小統治中心。
男爵,大都與軍隊相連,以服軍役為條件從國王那裡領取土地奉養土地的騎士首領,一位男爵最少擁有40~50個騎士領(一個騎士領是指供養一個騎士所需的土地面積)。
貴族的特徵也反映在其它各個社會生活方面。
衣食住行方面:衣服的顏色、款式均以法律規定,非貴族者不得穿金戴銀,不能穿絲絨、毛皮衣服。農民只能穿黑、灰兩色,貴族可以追求華美,是當時服裝改革的推動者;但當時的服裝上仍然有不少缺陷,如無襯衣、睡衣,且男女衣服樣式區別不大。在飲食上,有限制和經濟實力兩種區別。如野味:孔雀、鹿肉、天鵝屬於限制方面;而因為野味氣味大,當時的儲藏技術的落後,令得從東方而來的長途運輸香料可與黃金等值,成為當時貴族的專利。在居住方面,中世紀貴族為土地貴族,他們依附土地而生,在庄園中心地帶有貴族的住宅,但主人不會長住;另一處則為代表權勢之地的城堡,起初是皇家特權,一般建立在山上,是易守難攻之地,一防衛性為主且代表權勢,不追求舒適,內部潮濕、陰暗;城堡的作用眾多,不僅是貴族家族的居住地和社交場所,也是在戰亂時周圍居民的避難場所。
婚姻家庭狀況:中世紀貴族的婚姻為政治婚姻,貴族結婚的目的是為了延續後代和加強貴族家族之間的聯系。一樁婚姻可結成聯盟,化解矛盾。所以貴族長子更多考慮政治方面的因素,而無繼承權的次子則考慮經濟利益,所以當時追求寡婦就成為了一種習俗。因為中世紀無自由戀愛,婚姻都由父母、家族安排,所以雖然那個時候的婦女地位較低,但是貴婦人卻是例外。她們都具有雙重角色,一方面而言是賢妻良母,擔負相夫教子,料理家族事物的責任;另一方面又是羅曼蒂克的典型,成為騎士所追逐的對象和崇拜理想;她們所帶表的是純潔、高貴和愛情的理想。當時的貴族家庭是一個意義上擴大的家庭,包括僕人、傭人和依附者,即窮親戚、寄養者和騎士等,如果一個人可以住入貴族家中滿一年零一天,就可成為此家庭中正式成員,因而貴族城堡中事物繁多。當時的家庭是以父權制為中心,但當時的寄養制,使得子女和親生父母的感情很淡薄。
貴族在中世紀社會中屬於上層,所以各個方面都有特徵,比如貴族只與貴族聯系,生活習俗固定、聯系固定,在封閉集團內大家共有貴族意識,並通過外部法令使其確立,使階層固定,與其他階層形成明顯的界限。
到了中世紀的中期,貴族集團的意識明顯,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首先,貴族有意識的和自由人劃分界限。成為貴族不僅僅是財產上的要求,還必須經過授封儀式,越來越嚴格,使得貴族只能在貴族兒女身上產生,且授封只有國王才能進行,成為貴族的條件變得日益苛刻。
其次,貴族開始更加註重譜系,其中不能有模糊之處。貴族還開始採用族徽,這一標志的起源和戰爭有關,當時交戰的雙方習慣以一特殊標記來分清敵我,後來就漸漸演變為貴族之徽。
然後,作為貴族在職業上也和其他人有嚴格區別,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大都與戰爭相聯系。當時的社會一般把工作類型分為作戰者、祈禱者(教會)和勞動者(農民),作戰是騎士、貴族的特權也是地位的象徵。
最後,貴族的生活方式、觀念都和其他階層有所不同,他們崇尚忠誠、浪漫、風度。其榮譽不受玷污。
貴族本身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階層,但是其中也有流動,尤其是到了後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達和社會上成分流動的增加,中世紀晚期也開始有下曾人加入這一行列。他們有的通過婚姻方式,因為貴族集團內部男女比例失調,出現低等家族和貴族的聯姻;有的是因為在皇室和貴族中服役,表現出色而受封貴族稱號;還有的是經濟富有者憑借經濟實力而上升為貴族。同時,也出現了無土地、破落的貴族,族徽成為貧窮的象徵。
『玖』 英國貴族的住所叫什麼
城堡(英文名稱:castle/fort)是歐洲中世紀的產物,公元1066年至1400年是興建城堡的鼎盛時期,歐洲貴族為爭奪土地、糧食、牲畜、人口而不斷爆發戰爭,密集的戰爭導致了貴族們修建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城堡,來守衛自己的領地。
『拾』 現在還完好的英國的中世紀宮殿有哪些要附詳細資料:方位,歷史,圖片等。
英國現在的中世紀宮殿全部在蘇格蘭,而且真正意義上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宮殿已經無存。保存較好的中世紀風格的宮殿列出來(超鏈接不能直接顯示,復制到網址欄之後就可以看了,圖片是斯康宮的內景):
一、斯康宮
是保存最好的了,不過經過幾次改建和最初風貌一有何大不同。
著名的斯康宮被蘇格蘭人稱作歷史中心,它曾是皮克特人的首都。公元前皮克特人就來到蘇格蘭,比凱爾特人還早。1066年,諾曼征服此地後,蘇格蘭被分裂成許多小王國,其中之一就是皮克特王國。從8世紀到12世紀,蘇格蘭不斷遭到斯堪的納維亞人的侵擾。已在蘇格蘭確立統治地位的丹麥王肯尼思一世把首府遷至斯康。這座龐大的石頭城堡後來成為曼斯菲爾德伯爵的家,他的後代在此連續居住了400年。該宮殿以「斯康石」聞名蘇格蘭,史稱「定命石」,因為繼承蘇格蘭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貴族都要到這里來舉行加冕儀式。直至1296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決定把這種儀式改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內舉行。但是1306年蘇格蘭著名的國王羅伯特·布魯斯仍在此舉行加冕儀式。1651年,查理二世復辟,他也在斯康附近的穆特山上舉行了加冕儀式。該宮殿前是一座綠蔭廣場,一隻昂首闊步的白孔雀聳立其間。附近是一座富麗堂皇的修道院,它曾被洗劫一空,毀於一旦,但是修道院院長的邸宅卻完好地保存了下來。修復的修道院保持了中世紀的風貌。院內裝飾華麗,歌德式的椽木傢具富麗堂皇,精美的象牙塑雕和一對古老的座鍾把人們帶到久遠的年代。斯康宮內也陳列著各式遺留下來的古瓷、銀器、水晶石等古董。其中,東方瓷器和釉面瓷器在路易15時期就已存入宮中。許多世紀以來,斯康宮在各封建派系相互傾軋中瀕於毀滅。1801年,威廉·阿特金遜伯爵重新修復該堡,使之成為著名的歷史名勝之一。
衛星地圖:http://maps.google.com/maps?ll=56.422806,-3.4358098&z=17&t=h&hl=zh-CN
二、林利斯哥宮
這座宮殿破壞比較嚴重了,但在英國中世紀的宮殿中算是很好了。
林利斯哥宮位於一個嵌入林利斯哥灣的海角,在M9Stirling-Edinburgh高速公路以北,是蘇格蘭最為宏偉的古跡之一。那個海角原本極有可能是一個島嶼,因為據估計該地過去的水位比現在要高出12米(40英尺)左右。從12世紀到16世紀末,林利斯哥宮都是皇室的居所。在1298年,英格蘭愛德華一世在開赴Falkirk戰場途中佔領了該城堡。1301年,他回到林利斯哥宮,建造了一座新的城堡和加強了林利斯哥宮的防禦工事,將當地確立為1301至1302年間戰役的大本營。新建的城堡隨即在農民WilliamBunnock帶領的伏擊中部分損毀,但它至少在1334年之前得到修復。
繼Bunnock在1314年的破壞之後,大衛二世摧毀了這座英國的防禦工事,並在當地興建了一座皇家莊園(隨後在1424年毀於火災)。現存的建築是為JamesI修建的,工程從1425年開始,在16世紀才宣告完工。
衛星地圖:http://maps.google.com/maps?ll=55.978676,-3.6005347&z=18&t=h&hl=zh-CN
三、福蘭克宮
建築損毀了近一半,但是總體保存完好。
內容中文的實在找不到,只有英文的。大概是蘇格蘭以前的王宮,今天,它是在蘇格蘭國民信託服務,並作為旅遊景點服務。
衛星地圖:http://maps.google.com/maps?ll=56.253786,-3.2060941&z=19&t=h&hl=zh-CN
還有很多古堡,不是宮殿,網上很容易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