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簡稱「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地址位於英國首都倫敦波特蘭大街49/51號 。
1954年6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 。1972年3月13日,中國與英國將外交關系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系 。
據2022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官網顯示,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建築佔地面積83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現任大使為鄭澤光
據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官網顯示,該大使館內設機構:政治事務處;政策研究處;新聞和公共外交處;國防事務處;經濟商務處;科技事務處;教育及留學事務處;文化旅遊事務處
Ⅱ 英國駐華使館在哪
英國駐華使館在北京
Ⅲ 英國駐漢總領館位於漢街什麼地方
英國駐武漢總領事館(英語:British Consulate-General Wuhan)領事館坐落於武漢天地企業中心,英國在漢簽證中心(漢街)去年5月已對外開放,領事館於2015年3月27日正式運營後,一般的簽證業務仍在漢街辦理,領事館將專門為政府公務員提供簽證服務是聯合王國在中國設立的第五個總領事館,是自1949年10月以來,外國在武漢設立的第四個總領事館。現有簽證中心位於武昌區中北路171號漢街總部國際C棟302。
英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可搭乘地鐵2號線在洪山廣場站下
Ⅳ 國內有幾個英國使領館
截至2020年,一共有5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香港。
根據中國與各國達成的外交協議,外國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共設立領事機構共308處(含尚未開館機構),其中總領事館204個,領事館4個,領事辦公室3個,以及名譽領事92名。
主要分布在區域中心城市如香港、上海、廣州、成都、沈陽等。
另有一些分布在和某些國家關系特別密切的城市,尤其是邊境省份的省會城市如昆明、南寧、呼和浩特、拉薩等。
擁有外國駐華總領事館的城市:呼和浩特、沈陽、上海、廈門、青島、武漢、廣州、南寧、重慶、成都、昆明、拉薩、西安、香港、澳門。
擁有外國駐華領事館的城市:二連浩特、重慶、成都等。
Ⅳ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在英國什麼地方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在在大不列顛島。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簡稱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前身為公使館),始建於1877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駐外外交機構。
2018年12月17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頒發中國駐英國使領館首張生物識別簽證。
根據中國有關法律規定和對等原則,中國駐英使領館自2018年11月1日起對包括英國公民在內的簽證申請人員全部留存指紋,12月17日同步頒發生物識別簽證,這是中國順應國際簽證技術發展趨勢、完善對申簽人員個人信息採集的一種技術手段。
中國駐英國使領館一向致力於提高中英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並願為此提供一切必要的簽證便利。
(5)英國使館在哪裡擴展閱讀:
1876年12月2日郭嵩燾攜妻子梁氏以及副使劉錫鴻、參贊黎庶昌、翻譯鳳儀、德明、馬格里(英國人,此人後來被晉升為中國駐英公使館參贊並被維多利亞女王冊封為爵士,是策劃1896年中國公使館誘捕孫中山事件的主謀)等30餘人。
於上海乘船啟程,1877年1月21日抵達英國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頓,然後改乘火車前往倫敦。
在郭嵩燾一行抵英之前,時任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主任、蘇格蘭人金登干已經租好波特蘭大街49號。郭一行抵倫敦後便下榻在這座100年前建造的五層樓房。
郭嵩燾覲見維多利亞女王,就馬嘉里案件正式道歉,並遞交了國書,成為中國第一任駐外使節,在任3年2個月。波特蘭大街49號從此便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駐外外交機構——中國公使館(後改為大使館),並一直沿用至今。
Ⅵ 英國駐華使館在哪些城市
英國駐華使館在國內北京
Ⅶ 最新的英國大使館的地址
英國大使館地址,電話
英國駐華使館主樓(政務處、經濟處、新聞處、貿易與投資處、科學與技術處)
地址:北京市建國門外光華路11號 英國駐華使館
郵編:100600
電話:(+86) (0)10 5192 4000
傳真:(+86) (0)10 6532 1937
英國大使館簽證及領事處
地址:北京市光華路1號嘉里中心北樓21層 英國駐華使館簽證及領事處
郵編:100020
電話:(+86) (0)10 8529 6600
Ⅷ 上海 英國領事館具體位置在哪
英國領事館
地址:上海市中山東一路33號
Ⅸ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在倫敦什麼地方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在倫敦的黃金地段,非常好找。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地址如下,建議用 Journey Planner 來查詢去倫敦中國大使館的最佳交通路線。
Ⅹ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介紹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前身為公使館)建於1877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駐外外交機構。鴉片戰爭後,英國進一步加緊對中國的掠奪。隨著對緬甸的佔領,英國對中國西南的興趣增大,並力圖打開中國的西南大門,開辟一條從緬甸經雲南進入中國內地的通道。1874年,英國組織以柏郎為首的由200餘人組成的探測隊,從緬甸進入雲南,探明滇緬陸路交通狀況。為此,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派翻譯馬嘉理前往中緬邊界迎接。馬嘉理由上海出發,途經湖北、湖南、貴州、雲南,於1875年1月17日到達了緬甸的八莫,與探測隊會合。19日,馬嘉理帶著隊伍進入了雲南境內,22日,在前往騰越的途中與當地民眾發生沖突,馬嘉理被擊斃,柏郎等被迫返回八莫。這就是轟動一時的「馬嘉理案件」,又稱「滇案」。這一案件的發生,推動了清政府在國外設立外交機構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