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是英國十三世紀以來的第幾位女王
第五位.
1st: 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跡是曾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 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於是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從此以後, 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顛倒。
2nd: 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 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莉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3nd: 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譯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國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與王後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與丹麥王子喬治結婚。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嗣位法」,安妮成為威廉三世的繼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為英國女王。1707年,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合並,實現兩個國家真正的聯合。由於安妮身體虛弱和無後嗣的憂慮,托利黨領袖、國務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與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覬覦者詹姆斯·愛德華聯系,希望他能以放棄天主教信仰來換取王位繼承權,但遭到拒絕。1714年,安妮女王在駕崩前任命施魯斯伯里公爵為政府中至關重要的財政大臣,確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漢諾瓦選帝侯喬治繼承。
4th: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5th: 伊莉莎白二世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 以及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國國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 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B. 英國女王十多年前已安排好去世後細節,歷代女王的葬禮都是如何舉行的
英國自1150年來一共有60個國王,其中女王個數佔6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葬禮目前定在9月19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而值得一提的是,該教堂也是伊麗莎白二世加冕禮和婚禮的地方。女王遺體屆時將從愛丁堡運往倫敦,在大廳停留4天向公眾開放。英國歷代女王中,簡格雷是真正意義上的首位女王,但上位時間極短,登基13天就被推上了斷頭台。而其他的女王大部分都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這里有伊麗莎白一世、瑪麗二世還有安妮女王等。
應該可以這樣說,歷代女王的葬禮形勢及隆重程度一般是由英國當時的政治情況所決定的。
C. 安妮女王復仇號在哪個海灣被擊沉
在奧克拉科克的海灣。
從很久以前開始,人們開始探索大海,但現在海洋對我們來說仍然是神秘的。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無數的戰亂和戰亂,說到搶劫,人們自然會想到海盜,一群殘忍的不法分子,卻以其自由和浪漫而聞名於世。
在電影和電視劇的印象中,我們心中的海盜形象相當可愛,然而歷史上的海盜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友好,但他們不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歸根結底,他們是一群想要謀生的窮人。
說起最著名的海盜,人們往往首先想到「黑鬍子」,他出現在許多文學作品中,但歷史上也有人,他的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丟失的寶藏。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布萊克鬍子的故事。
安妮女王的復仇號是一艘大船,所以布萊克鬍子選擇他作為旗艦,他的真實性在就被發現了。根據發掘,這艘船至少配備了30門大炮,這些大炮來自多個國家,包括英國、法國、瑞典。
關於這艘船的起源沒有準確的說法,唯一可信的一點是,他建於英國布里斯托爾,他的原名是「和諧號」,當時被用作商船,然而沒有證據證明這一說法。
斯蒂德博內是個有錢的地主,他可能太忙了,他打算去大海談戀愛,雖然他根本不懂航海技術,但他決定成為一名海盜,所以他花了很多錢買了一艘船,這是後來安妮的報復。
在去拿騷的路上,邦內特遭到西班牙海軍的攻擊,逃跑後,他遇到了布萊克鬍子,因為此時他的船員們已經表現出反抗的跡象,邦內特乾脆把船交給黑鬍子指揮,他就當了一段時間的店主。
海伊鬍子改名後,安妮復仇女王正式誕生,另一種說法是,布萊克鬍子在聖文森特島附近攔截了一艘載有黑奴的法國商船,後來將其改裝成安妮女王復仇號。
雖然這艘船和黑鬍子一樣出名,但他作為海盜旗艦的時間其實很短,而且還沒有打過一場像樣的戰爭,他下沉的原因是黑鬍子被自己毀了。
在拿騷的時候,布萊克鬍子聽說英國海軍要派伍茲羅傑斯去消滅西印度群島的海盜。為此,黑鬍子駕駛安妮女王的復仇號在北卡羅來納的上桅灣避難,在此期間,黑鬍子計劃到船邊清理船底。
然而由於操作失誤,安妮女王的復仇受到了無法彌補的損害,更重要的是,當他們試圖把船拖回海里時,他們發現他已經完全擱淺了。
在拿到豁免令後,班納特回來找他鬍子加入他,然而他看到他的船已經變得如此悲慘,他想找布萊克鬍子復仇,但沒有成功。
黑鬍子已經很久沒有活躍了,與其他海盜相比甚至有點短,然而黑鬍子具有強大的作戰能力卻,因此成為各國海軍的主要目標。
弗吉尼亞亞歷山大·斯borzwood的州長開始逮捕黑鬍子,整個行動都是由他一個人資助的,而不是因為他那麼正直或憎恨鬍子,他認為捕獲黑鬍子的戰利品可以抵消行動的成本。
黑鬍子於在奧Clara科克的海灣遭到英國海軍萊姆和珀爾的攻擊,海盜們不太可能被抓獲,雙方不可避免地進行了激烈的戰斗。他在戰斗中犧牲了。
據統計,他身上有5處槍傷和20處刀傷。後來,英國海軍上將梅納德砍掉黑色鬍子的頭部,掛在旗桿上,而身體部分則被扔進大海。
之後,在這艘黑色鬍子船上沒有發現寶藏的蹤跡,但發現了一些貨物。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布萊克鬍子隱藏了他的所有寶藏,所有知道寶藏位置的人都死了。
另一個是黑色鬍子被大大誇大了,商船的鬍子為了獲得保險,可能會以黑色鬍子為借口。
D. 安妮女王的人物簡介
安妮(Anne [æn])是詹姆斯二世與王後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與丹麥王子喬治結婚。他們夫妻恩愛,與人無求,與世無爭。安妮的一生非常不美滿,生了17個兒女,但是個個都是短命。
1688年威廉率軍入侵英格蘭的時候明顯地是出於康普頓主教、約翰·丘吉爾和薩拉·丘吉爾的安排,他們都支持威廉。安妮和瑪麗都是新教徒,反對其父用專制手段使英格蘭天主教化。兩個女兒的背叛對詹姆士的打擊很大。詹姆士亡命之後議會決定威廉有生之年統治英格蘭,安妮也默認了,她的繼位權就被推遲到假定威廉死後無嗣。她搬進了自己的柯克皮特宮,也就是現在的唐寧街所在地。 但是安妮卻與女王的關系緊張了近5年。原因是被封為馬爾博羅伯爵的約翰·丘吉爾自恃征服愛爾蘭戰功累累,尤其是光榮革命中功勛卓著,嫌酬勞太小因而對國王搞陰謀,而薩拉卻保持與安妮的親密關系。而且安妮還曾對背叛父親感到內疚並可能給父親寫過悔過信。威廉對馬爾博羅還算寬宏,他曾將馬爾博羅撤職並囚禁在倫敦塔。這時的瑪麗當然與丈夫站在一邊,她嫌棄此時的安妮還與薩拉·丘吉爾那麼親密。但是安妮拒絕辭退薩拉,只好與國王和女王斷絕關系。瑪麗死後威廉與安妮和解,並重新寵信安妮和約翰·丘吉爾。薩拉生了四個兒女,長女嫁給了威廉國王倚重的大臣西德尼·戈多爾芬的獨子弗朗西斯。安妮登基後任命薩拉為後宮總管。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嗣位法」,安妮成為威廉三世的繼承人。
E. 英國有哪些著名人物
歷史人物:牛頓
近代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科學巨人,一生有無數科學成就,遍及力學、光學、數學、哲學等許多領域。這位英國科學巨匠目睹蘋果從樹上墜落而產生有關萬有引力的靈感,是科學史上的一個美麗傳奇。
生平大事記
1642年12月25日,牛頓誕生於烏爾索坡。出世時,父親己過世。
1645年母親改嫁鄰材牧師,牛頓與外祖母相依為命。
1649年進私塾念書。製造日晷儀、水車。
1655年進格蘭姆皇家中學,寄宿葯師克拉克家。製造風車、水漏時鍾。
1656年母親的第二任丈夫去世,牛頓休學回家幫忙。
1658年重回格蘭姆學校。
1661年入劍撟大學三一學院,當工讀生。
1664年獲得三一學院獎學金,停止工讀,專心研究。
1665年~1666年這段時間,是牛頓創造力量旺盛的時期。牛頓一生中的重要成果,遍及力學、光學、數學、哲學等許多領域,但他的幾乎所有主要的數學物理思想,都誕生於這一時期。按照牛頓本人的說法,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微積分,色彩理論等等,都是在這一時期構思而成的。
1665年大學畢業,留校研究。發明二項式定理。
1666年發明萬有引力、微積分學,研究光譜及望遠鏡。
1667年重回劍撟大學,被選為特別研究員。發明反射望遠鏡。
1668年獲碩士學位。
1669年任三一學院的數學講座教授。開始講授光學。
1671年向皇家學會提供反射望遠鏡。
1672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一六七五年發現『牛頓環』,提供光的『微粒說』。
一六七七年萊布尼茲宣告發明微積分學,兩人產生論戰。
一六八四年開始寫『數學原理』。
1687年,出版了自己的劃時代名著《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一書被看作經典物理學的《聖經》。
1689年被選為國會議員。
1690年發表宗教論文。
1693年微積分學出書。駁斥無神論者。
1696年任造幣局監督。
1699年任造幣局局長。擬訂歷法修正案。接外甥女來往。
1700年發明六分儀。
1701年連任國會議員。
1703年任皇家學會會長。
1704年《光學》一書出版。
1705年安妮女王封為爵士。
1708年微積分學公開論戰。
1711年出版分析學。
1725年遷居郊區養病。
1727年3月20日逝世,葬於西敏寺,與英國歷代君主和名人長眠在一起,供世人瞻仰。
英國歷史人物:達爾文
達爾文的進化之聲(2001.2.11)
很久很久以來,好像誰都沒能准確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第一個人是怎麼誕生的?一直到一個叫達爾文的英國人的出現。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探索者,又是一名反叛者,是他改變了人類的地位。
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葬在牛頓的旁邊。墓碑上僅刻著: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生於1809年2月12日,死於1882年4月19日。」
少年時代
1809年,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出生於英格蘭的魯斯布里。父親是一位內科醫生,在鄉間聲名顯赫,是有名的鄉紳。母親體弱多病,在他8歲時就去世了。他父親對他要求非常嚴格。在少年時代達爾文就開始酷愛博物學,熱衷於去野外打獵、捉鳥、搜集標本甲蟲等。以至父親擔心他會成為一個游手好閑的人。為了長大後有一個可靠的職業,他聽從父親的建議進入了愛丁堡大學學醫。但枯燥乏味的醫學課程引不起達爾文的興趣,於是在1828年,進入了劍橋大學學習神學。
在劍橋大學的學習期間,他遇到了約翰·亨斯羅教授,是他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亨斯羅教授是一位專職牧師,也是一位業余的植物學家,是他喚起了達爾文對大自然的激情。達爾文開始同大自然打交道,並親自深入大自然去探索。他狂熱地搜集動植物標本,並貪婪地閱讀著有關科學探險的書籍,夢想著擁有同樣的探險經歷。
「貝格爾號」
劍橋大學畢業後,達爾文回到了家鄉。不久他收到了亨斯羅的一封信,問達爾文有沒有興趣跟英國軍艦「貝格爾號」去一次環球旅行。達爾文欣喜若狂,並最終說服了原先對此持反對意見的父親。
1831年,達爾文踏上了征程,在此過程中他把暈船和暴風雨等所帶來的痛苦,都融入到對大自然的體驗中。他不知疲倦地收集著數百種異國生命的化石、皮毛和屍骸。船航行至阿根廷時,他遇上了如野獸一般生活的提拉弗格野人。當時他簡直不能相信上帝造人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像他以及劍橋的教授是如此的文明優雅,而他們是如此野蠻。這次經歷使他相信人本來也來自動物王國。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其實都有親緣關系,他們都是自然進化的結果。達爾文定期將收集到的標本打包,運回給劍橋的亨斯羅教授。亨斯羅高度評價了達爾文所做的工作。
海龜———海底甲殼動物
他用8年時間來分析海底甲殼動物。在加勒比島嶼上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和整個西方歷史學的傳統觀點。這些島嶼上的動物極不尋常,它們都很馴良,同時每個島嶼上的動物都有幾乎相通的生理特徵和生活習性。達爾文終於認識到所有這些動物物種都來自同一個祖先。而《聖經》里說世上所有的動物在造物之初便定型。加勒比地區的動物形態使達爾文相信動物都是會進化的。達爾文的發現似乎直接向上帝造物論發起了挑戰。
1836年,「貝格爾號」在航行了5年後終於回到了英格蘭。在這次旅行中,他發現了1500種動物的化石,發現了4000種動物的表皮,骨頭的標本,其中有許多歐洲人還是第一次了解。因而達爾文處處受到人們的尊敬,英國的科學界的精英們力邀這位年輕人加入他們的圈子。此後,達爾文在坐落於英國鄉間的自家後院里繼續著他的研究和觀察。
1839年,他出版了《「貝格爾號」航海記》,這部書十分暢銷,再次表明了他的科學觀點,並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從猴子想到的進化
1842年,他寫了一篇長達35頁的論文,闡述了進化論的框架。他把論文封在一個信封里交給了他的妻子,叮囑她,如果他突然死去,請她將論文發表。這是因為在那個年代教授進化論,等於把自己放在異端的位置上,他將被視作危險人物。達爾文別無選擇,他只能將他的理論埋藏在心裡。1851年當達爾文所鍾愛的大女兒安妮夭折後,達爾文受到刺激,他開始公開他的進化論。他用數年的時間著書,並進行修改。
1853年11月,達爾文榮獲倫敦皇家學會的皇家勛章。在之前的12年中他寫完了《「貝格爾號」動物學》,出版了《「貝格爾號」地質學》,修改了《考察日記》。他還通過《一八四八年概要》這部有條理的手稿,形成了自己的「物種起源」的理論。1854年,達爾文開始花全部精力研究物種起源的問題,並進行了一些必要的觀察和實驗。
1856年初,達爾文開始著手寫《物種起源》一書。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一個名叫華萊士的學者同樣提出了非常接近生物進化的思想。達爾文與華萊士在互相獨立和彼此不知道的情況下,創立了同樣一個非常巧妙的學說———物種起源。1858年7月1日,植物學界成立的林納學會召開了緊急會議,會上由學會書記宣讀了達爾文和華萊士的論文。英國最偉大的地質學家和植物學家賴爾、虎克十分肯定的介紹了達爾文著作的重要性,指出了他的思想觀點是建築在從事實得出的廣泛結論的基礎上的觀點,是經過多年深思熟慮而驗證的觀點。他們希望達爾文和華萊士著作中的一些帶指導性的成果,能成為公眾的財富。
我想我知道人類起源的真相
按進化論的說法,人類在遙遠的過去只不過是一種沒有高尚靈魂的動物,這是基督教所無法認同的。沒有靈魂,就沒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就沒有天堂和地獄。就沒有恩賜和懲罰。在努力完成自己的著作時,達爾文感到自己正在遭受的煎熬。
他被燙傷了,他倒地摔傷了腿。他連走路都不能走。他一邊嘔吐,一邊修改著他的著作,他將該書的副本寄給他在劍橋的朋友們以及他的牧師,同時附上給他們的信。他在信中說:「你們也許恨不得將我釘上十字架。」
1859年11月24日,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物種起源》一書出版了。第一版的1250冊全部在一天內銷售一空,第二版的3000冊書也很快被搶售一空。此後這本書在英國發行了4萬多冊。歐洲各國也開始翻譯這本書,西班牙、波蘭、俄國都有譯本。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的基本思想,是在他乘「貝格爾」號環球旅行時產生的,經過20多年的深思熟慮和艱苦勞動,通過對大量事實的研究和收集,達爾文終於將這些思想整理成書。
《物種起源》一書出版的這一天,不只是在達爾文的個人生活中具有重大意義,這也是19世紀50—70年代大批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的觀點和對人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觀點改變的一天。
《物種起源》雖然一版再版,但達爾文只是把它看做是一部巨著的摘要。他隨後又陸續出版了《蘭花的傳粉》、《攀緣植物》、《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等著作。為此他獲得了英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科普雷獎章。
1871年2月14日達爾文又出版了《人類的起源》一書,並取得了無可置疑的成功。由於此書觸及了人類在自然中的位置這一極為根深蒂固的宗教觀念,因而引發了一陣既有憤怒,又有贊賞和驚異的浪潮,並受到了宗教觀點的衛道士們及唯心論者們的攻擊。但達爾文在眾多科學界的朋友幫助下,特別是赫胥黎給了達爾文許多無私的關懷和幫助。使達爾文得以度過那個極困難的時期。
劍橋大學授予達爾文法學博士的稱號,並撥款繪制了達爾文的肖像。同時他還被選為法國科學院植物學部通訊院士,達爾文謙虛地稱這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因為他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植物學家,只認為自己是一個植物愛好者。同年他又被選為柏林科學院通訊院士。
在艾瑪懷中去世
《物種起源》發表後的20年間,世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盡管仍有人反對達爾文的觀點,但討論這一命題不再受人嘲笑,達爾文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長者,並被劍橋大學授予榮譽學位。此時距他離開劍橋大學已有50年。他的靈魂重又回復了寧靜,但與他的妻子艾瑪之間的痛苦沖突卻依然沒法解決。
艾瑪堅信人可以在天堂獲得永生,但每當想起她和達爾文將不能在天堂里共度美好時光時,她便十分悲傷。
在他們晚年,信仰上的沖突變得日益強烈。但在生命的最後幾天,他的賢惠的妻子依然給了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是在艾瑪懷中去世的,他的頭枕在她的胸口,彌留之際,他一直反復說著他希望他們能永遠在一起。但他知道在艾瑪的信仰中,她會獲得永生,而他不會。
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因心臟病而去世。
達爾文在他死後的一個多世紀里,《物種起源》一書以29種語言被印刷了400多次。
他的理論喚起了人們對自然力量的認識,改變了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觀點。恩格斯將達爾文的進化學說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進化論
在18世紀中葉以前,人們認為,生物是神創造的,是一成不變的。1859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了。達爾文不主張神造說,他在書中提出了進化論。
所謂進化,就是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生物不是不變的,是逐漸進化的。進化論是在生物分類學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生物系譜,在生理器官的比較中建立了生物之間的普遍聯系,並發現了生物的同源。達爾文的學說不僅被生物學考古和生物解剖學所證實,而且現代的生物基因學說也證實了生物之間的普遍聯系。
當然進化論不是十全十美的,最不足的是回答不了生命的起源的問題。達爾文自己也感到深深的遺憾,甚至擔憂:一旦有誰證實了生命的最初不是他推想的樣子,進化論豈不變成了空中樓閣?達爾文的局限是當時整個科學發展水平的局限,達爾文不可能在當時一攬子地徹底地解決問題。
19世紀三大發現
恩格斯將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細胞學說、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
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
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細胞學說:
細胞是一切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它能夠表現各種生命現象,例如新陳代謝、生長和發育、繁殖、遺傳、變異、應激性和對環境的適應等。1665年英國科學家R·胡克用簡單的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的結構時,發現它是由許多蜂窩狀小室組成的。胡克最早把這種小室稱為「細胞」(cellulae)。雖然當時他所看到的只是死亡的植物的細胞壁,但是細胞這一表示生物結構基本單位的名稱,後來得到廣泛使用。
1893年德國生物學家M.J.施萊登和T.A.H.施萬分別從大量的植物和動物的觀察中得出結論,創立了著名的細胞學說,明確了從單細胞生物直到高等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進化論:
進化論是在生物分類學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生物系譜,在生理器官的比較中建立了生物之間的普遍聯系,並發現了生物的同源。
英國歷史人物:瓦特
瓦 特
瓦特出生於英國的格林諾克,由於家境貧窮沒機會上學,先是到一家鍾錶店當學徒,後又到格拉斯哥大學去當儀器修理工,瓦特聰明好學,他常抽空旁聽教授們講課,再加上他整日親手擺弄那些儀器,學識也就積累的不淺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學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紐可門蒸汽機,任務交給了瓦特。瓦特將它修好後,看看他工作那麼吃力,就象一個老人在喘氣,顛顛顫顫地負重行走,覺得實在應該將它改進一下。
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體隨著蒸汽每次熱了又冷,冷了又熱,白白浪費了許多熱量。能不能讓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於是他自己出錢租了一個地窖,收集了幾台報廢的蒸汽機,決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機器來。
從此,瓦特整日擺弄這些機器,兩年後,總算弄出個新機樣子。可是點火一試,那汽缸到處漏氣,瓦特想盡辦法,用氈子包,用油布裹,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治不了這個毛病。
一天他又趴到汽缸前觀察漏氣的原因,不小心一股熱氣沖出,他急忙躲閃,右肩上已是紅腫一片,就像被一把熱刀削過一樣,辣辣地疼起來,弄得他心煩意亂。他真有些灰心了,這時,是他的妻子給了他勇氣,妻子用激將法又激起了繼續研究下去的雄心。
他又回到地下實驗室,將過去的資料重新翻閱一番,打起精神又幹了起來,干累了就守著爐子燒一壺水喝茶。一天,他一邊喝茶,一邊看著那一動一動的壺蓋。他看看爐子上的壺又看看手中的杯子,突然靈感來了:茶水要涼,倒在杯里;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從汽缸里也「倒」出來呢?
這樣想著,瓦特立即設計了一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這下熱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這關鍵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頓然覺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學里向布萊克教授請教了一些理論問題,教授又介紹他認識了發明鏜床的威爾金技師,這位技師立即用鏜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決了那個最頭疼的漏氣問題。
1784年,瓦特的蒸汽機已裝上曲軸、飛輪,活塞可以靠從兩邊進來的蒸汽連續推動,再不用人力去調節活門,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機誕生了。
F. 安妮女王復仇號船是在現在的哪個海灣發現的
黑鬍子(綽號,Blackbeard),真名愛德華·蒂奇(Edward Teach,或Edward Thatch,1680年-1718年11月22日)生於英國布里斯托爾,是世界航海史上最臭名昭彰的海盜之一。
16年前,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發現一艘沉船,但這艘沉船的身份一直未得到確認。現在,考古學家終於揭開這個謎團。北卡羅來納州官員表示這艘沉船就是臭名卓著的18世紀海盜「黑鬍子」的旗艦「安妮女王復仇」號。
1718年,「安妮女王復仇」號在波弗特附近的一個沙洲擱淺,9年後,波弗特落成。擱淺後,「黑鬍子」和他的船員被迫棄船。直到最近,北卡羅來納州文化資源部才指出這艘1995年發現的沉船可能是「安妮女王復仇」號。經過對所發現的證據進行全面而徹底的分析,官員們證實這艘沉船就是「黑鬍子」的旗艦「安妮女王復仇」號。「黑鬍子」是歷史上最兇殘同時也最具傳奇色彩的海盜之一。
北卡羅來納州海事博物館公共關系協調人克萊爾-奧貝爾表示:「這並不是一個『啊哈時刻』,研究人員對相關證據進行仔細分析後才得出這一結論。」研究小組之所以能夠確定沉船身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沉船的體積,另一個是在碎石中發現很多武器。奧貝爾稱當時在這一區域活動的船隻中沒有一艘的體積與「安妮女王復仇」號相當,發現大量武器說明它應該是一艘海盜船。
短短幾年內,「黑鬍子」便樹立起不朽的惡名。他率領的海盜在加勒比海和美洲殖民地沿海活動。1718年,他們在北卡羅來納州帕姆利科灣與英國戰艦展開激戰,「黑鬍子」在戰斗中送命。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黑鬍子」故意讓「安妮女王復仇」號擱淺,以保存下他最貴重的戰利品。這些戰利品幫助歷史學家將沉船與「黑鬍子」聯系在一起。沉船發掘工作於1997年開始,發現的主要文物包括葯劑師用砝碼、少量金幣和鉛彈以及一個刻有「1705」這一日期的船鍾。
葯劑師用砝碼上面印有微小的鳶尾花圖案,這是18世紀的法國皇室標志。「安妮女王復仇」號最初是一艘法國船,名為「Le Concorde」,1717年被「黑鬍子」俘獲。他逼迫「Le Concorde」號的外科醫生加入海盜行列,當時的外科醫生可能攜帶葯劑師用的砝碼。考古學家認為一名法國船員可能將金幣藏在鉛彈桶里,以防止被「黑鬍子」的海盜搶走。
弗吉尼亞州殖民地威廉斯堡基金會藝術與錢幣學(研究硬幣和代幣)負責人埃里克-古爾德斯特恩表示,一直不確定沉船身份更多地提現了科學界的嚴謹性,而不是對沉船身份產生懷疑導致的結果。參與沉船研究的考古學家對其身份一直很有把握。他說:「州政府官員態度非常謹慎。開始發掘之初,除非能夠發現印有船名的船鍾,否則就不能立即確定船的身份。你需要將各種發現和文獻資料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確定其身份。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北卡羅來納州波弗特海事博物館航海考古學負責人大衛-摩爾表示,之所以消除官方對沉船身份的疑慮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博物館最近舉行了名為「黑鬍子的安妮女王復仇號」的展覽,展出從沉船上打撈的文物。即使還沒有正式確認沉船的身份,博物館也要用類似「傳說中安妮女王復仇號上的物品」這樣的名字。其次,消除官方疑慮能夠幫助博物館獲得經費,繼續發掘沉船。雖然州立法機構提供了一些經費,但由於預算緊張,這筆經費遠遠不夠。
G. 安妮女王復仇號在如今哪裡被擊沉
沒有被擊沉。
黑鬍子死於不老泉後,他的海盜船員轉身投向名為赫克托·巴博薩的私掠者的懷抱,那人殺了黑鬍子而且佔了他的劍,宣稱他的船和船員歸自己所有。
巴博薩找到了安妮女王復仇號在島外拋錨的位置,宣布船隻現在是他的了。巴博薩換上自己的海盜裝,掌著復仇號的舵。帶上船艙男孩從底艙找到的他的老帽子,巴博薩拔出他的新劍指向船頭,讓安妮女王復仇號全速航行。
巴博薩拿出他的私掠許可證撕成碎片,全權掌控了安妮女王復仇號的船長下令前往托爾圖加。這艘船未來的命運是不為人知的。
詳細資料:
登記港口:法國南特(從前)、拿騷(從前)。
擁有者:雷恩·蒙陶敦印(從前)、黑鬍子、喬伊·羅傑、赫克托·巴博薩。
船長:皮埃爾·多瑟特、黑鬍子、赫克托·巴博薩。
第一次出場:加勒比海盜Online。
最後一次出場:刺客信條4:黑旗。
H. 安妮女王在今哪裡被擊沉
安妮女王在奧克拉庫克海灣被擊沉。
海盜船配備了許多大炮。黑鬍子的「安妮女王復仇號」就有多達40門大炮。這些大炮在戰斗中至關重要,因為海盜船可能需要擊沉敵人以防止被俘。不過,炮彈會伴隨著巨大的爆炸聲,而且會使人耳聾。
狡猾的海上罪犯,會在他們的耳環上掛上蠟團,以防止這種聲音傷害。在發射大炮時,他們把蠟質的裝置塞進耳朵里,就像一個臨時的耳塞。
海盜以無情的嗜血而著稱,他們在殺戮的方式上,也很有創意。雖然有些傳統可能只是虛構的,但海盜確實養成了一些奇怪的習慣,使他們聲名狼藉,如戴耳環和眼罩。就像維京人創造了奇怪的儀式一樣,海盜們也有守則,來管理他們在公海上的生活。
海盜守則是掠奪者之間達成的協議,在「壞人」中建立一種法律制度。它能夠確保了一定程度的規則,比如他們只能在陸地上與他們的航海夥伴作戰。非正式的海盜守則還規定了海盜的服裝。
I. 英國安妮女王居住的宮殿是什麼宮殿
你是說光榮革命的那位吧,她在革命之後搬進了柯克皮特宮,也就是現在的唐寧街所在地。
J. 如何了解英國安妮皇後的一些歷史故事
安妮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她的父親詹姆斯二世是羅馬天主教教徒,而她是個虔誠的新教徒。安妮在位的12年,英國在文學和藝術裝璜方面達到了繁榮時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堅實而閃光的印記。但她個人生活卻是灰色的,她的孩子不是流產就是夭折,沒有一個能夠存活下來。出於後繼乏人的考慮和對家庭的忠誠,安妮女王最初傾向於遵從家族的意見,選擇她的同父異母兄弟作為王位的繼承人。然而,英國立法機關的成員們早在1702年安妮登基以前就開始考慮繼承人的問題。對於當時的大多數英國人來說,他們希望王位繼承人依然是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圖亞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顯然詹姆斯二世的宗教偏見所造成的傷害,依然使人們耿耿於懷。很清楚,下一個君王的人選要麼是安妮女王的同父異母兄弟,要麼是詹姆斯一世的後裔子孫——德國北部的漢諾威家族,他們是一個小公國的統治者,同時也是新教徒。這是令人較能接受的一家親戚。宗教做出了決定:英國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國君。於是立法機關的成員們將選票投給了安妮女王的這家德國親戚。根據1701年的繼承法,古老的斯圖亞特家族被很小心地排除在外。
安妮死於1714年,於是下一個君主來自德國的漢諾威家族,這就是英王喬治一世,漢諾威家族的第一個國王。宗教將英國推進了喬治王朝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