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皇家衛隊使用什麼槍支
俄羅斯皇家衛隊?
沙皇在十月革命後就被偰卡槍斃了
要是革命之前,用的是莫辛-那甘步槍
2.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英國皇家衛隊的士兵從英國各地的陸軍中選拔而出,他們有著非常嚴格的身高體重要求,以保證隊伍的「整齊劃一」,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
作為英國王室私人部隊,英國皇室的御林軍,英國皇家衛隊與英國王室保持著特殊的關系。他們是世界上僅存的幾支專為君主效力的近衛軍了,一直保持著幾百年不變的傳統、不變的服飾、不變的禮儀、不變的作風。那麼這支有著古老文化傳承的部隊,其戰鬥力在英國軍隊中到底如何?是什麼戰斗級別的?
我們知道在英國皇家衛隊中,皇室的成員是皇家衛隊各團的團長和榮譽上校。現任皇家衛隊總司令是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飛利浦親王。英國女王和將繼承王位的查爾斯王子和王室的其他成員,經常定期探望衛隊各部隊,參加各團的典禮和紀念會,並像一家人一樣同這些軍人及其家屬相處。另外英國陸軍由於歷史原因,英國皇室一直沒有給予英國陸軍皇家稱號,只有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皇家空軍。而名義上同樣是屬於英國陸軍的近衛軍,卻有皇家稱號,可見其和英國王室的關系密不可分。
英國皇家衛隊不僅擔負了英國皇家和英國政界要人住宅的警衛任務,而且還參加了很多次英國進行的戰爭,並在很多重要會戰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大多數英國人眼裡,皇家衛隊是英國優秀傳統的象徵,同時它也是英國君主立憲制長治久安的象徵。
現在的皇家衛隊總人數1萬2千人,其中4000駐扎在倫敦,保衛白金漢宮。其他人被分派到各處重要地點,對於英倫三島來說,總共才20多萬軍隊,陸軍13萬,10分之一就是皇家衛隊。平時常見的儀仗隊騎兵步兵的人數2000人不到。在倫敦,最容易看到皇家衛隊的地方就是白金漢宮門前。每天上午11點30分到中午12點,舉行衛兵換崗儀式。
皇室衛隊是英國精銳部隊,武器先進,紀律嚴明,忠於職守,皇室衛隊的口令第一條就是不計傷亡的執行國王命令,通常只有皇家衛隊才能首先裝備最新的作戰裝備和武器,英軍最新武器會首先裝備皇家衛隊,然後才能輪到其他部隊。可見英國皇家衛隊是英軍陸軍中的精銳中的精銳。
實際上在戰斗中往往作為精銳力量使用在關鍵的地方,參見馬島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皇室衛隊的表現。威廉王子也參加了伊拉克戰爭撈得政治資本。
英國陸軍皇家近衛師團現隸下有五個近衛步兵團,兩個近衛騎兵團和一個預備團。皇家衛隊屬英國陸軍系列,分為騎兵和步兵兩部分。騎兵約有1500人,共分3個團,分別是「國王近衛團」、「國王藍色團」和王宮儀仗騎兵團;步兵約5000人,編為1個步兵師,下屬8個步兵營。除此之外,在皇家裝甲坦克部隊中有4個皇家衛隊團。其近衛步兵團的著裝永遠是那不變的猩紅色緊身短上衣,以及那頂高高的熊皮帽,這也是英國皇家衛隊最大的特色。
第一近衛團建立過光輝的戰績,曾在1815年滑鐵盧戰役中擊敗了拿破崙的擲彈近衛軍,從此戴上了紀念戰爭勝利的熊皮帽,來彰顯自己的作戰能力比拿破崙軍隊強。
英國士兵1815年首次戴上熊皮帽,它們被設計為1800年代與法軍作戰的重要裝備,很難相信,這是威嚇法國人的。事實上,拿破倉的帝國衛隊也穿著它們。
倫敦的皇家評論員理查德·菲茨威廉姆斯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步兵看起來更高,因此也更可怕。」
製作成本
一頭甚至兩頭黑熊的`皮
遭到抗議
2008年3月11日,PETA動物保護組織表示,在歐盟及許多美洲國家,捕殺北美黑熊是被明令禁止的。並呼籲皇家士兵改掉這個傳統,直到2011年,他們才不再用黑熊皮帽子,而以人造皮草代替。
英國皇家衛隊的士兵從英國各地的陸軍中選拔而出,他們有著嚴格的身高體重要求,以保證隊伍的「整齊劃一」,他們被安排到英國皇家儀仗隊的軍營中受訓。除了常規訓練外,還要學會騎術以及各類火炮。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耐熱能力也要很強,因為他們必須一年四季都頭戴重約1公斤的厚重熊皮帽。頭戴熊皮帽已有200年的歷史,他們象徵著英國強盛的軍力。而身著厚重鎧甲也要求他們必須有極強的耐重能力。聽說士兵們空閑的時候會去練高溫瑜伽來提高自己的耐熱能力。此前,英國皇家衛隊的成員多次因體力不支,暈倒在地。
還有一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就是英國皇家士兵有很多因為承受不了長時間負重的站立後暈倒,但是無一不是筆直的倒下!!!事實的真相就是:
暈倒都是有「軍規」的——「Faint to attention」(暈倒也要保持立正姿勢)。
英國每次舉行大型典禮之前士兵們都被下了命令:就算要暈倒,也不允許東倒西歪地倒在旁邊,而且步槍堅決不能掉了,真正的勇士是能夠夾緊步槍正面筆直倒下的,即使這可能會傷到鼻子,牙齒也可能保不住了。而背部著地暈倒的士兵則會遭到鄙視。
黑色熊皮帽象徵著英國強盛的軍力,英國皇家衛隊戴黑色熊皮帽的傳統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這個傳統。 戴黑色熊皮帽的士兵都是英國軍隊中最精英的部隊,精英部隊成立的歷史已經有上百年,黑色熊皮帽是他們的一個象徵。
其實最先戴黑色熊皮帽的並不是英國士兵,而是法國士兵。 那時候法國士兵為了能夠讓士兵們的個子看起來會更高,所以選擇佩戴黑色熊皮帽,看起來非常有威懾力。不過在後來經歷了滑鐵盧戰役,英國的士兵也開始戴黑色熊皮帽,以彰顯軍隊的實力要比拿破崙軍隊更強。
英國國防部每一年購買黑色熊皮帽五十頂,但是製作黑色熊皮帽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每製作一頂黑色熊皮帽就需要射殺一隻熊。後來因為這種做法太過於殘忍,受到許多環保人士的抗議,英國嘗試採用化纖熊皮帽來代替黑色熊皮帽。但是因為化纖製作的帽子完全不透氣,佩戴起來感覺非常難受,所以最後又換回了黑色熊皮帽。
但我認為其實黑色熊皮帽戴起來也很難受,戴起來又熱又重的。 雖然這個傳統已經保留了很多年,但現在時代在發展,完全沒有必要一直保留這種傳統。並且這樣對於熊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如今都在提倡保護野生動物,因此英國的這種做法受到了許多人的反對。
3. 英國皇家衛隊 用的什麼槍啊看圖 也是後置彈夾
別用「後置彈夾」這么外行的話,這叫「無托步槍」!這是英國SA80系列的L85A1無托步槍!
4. 英國皇家御用軍叫什麼歷史呢
英國皇家禁衛隊Queen's Guard
禁衛軍的歷史可追溯到1656年。當時英格蘭的查爾斯二世流放荷蘭,在那裡募編了一小隊護衛,後並入1660年復辟後徵集的禁衛團。1661年聖瓦倫丁節,奧利佛·克倫威爾於1650年成立的原護國公禁衛兵團在倫敦塔山被改編為君王的「非常禁衛隊」。由於隊伍從特威德河畔貝里克附近的冷溪開來,便得了冷溪禁衛隊的稱號。它的座右銘是「無與匹敵」,這足以表明它無視第一禁衛團—擲彈兵禁衛團的優先地位。
第一禁衛團建立過光輝的戰績,曾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了拿破崙的擲彈禁衛軍,從此戴上了熊皮頭飾。不過後來整個禁衛旅全都戴上了熊皮頭飾。
意思大致是,保護宮廷內部的,禁止為外部使用的主要是護衛功能,而不是戰爭功能的優秀士兵的隊伍。
英國皇家衛隊,是英軍陸軍中的精銳部隊。通常只有皇家衛隊才能首先裝備最新的作戰裝備和武器,英軍最新武器會首先裝備皇家衛隊,然後才能輪到其他部隊。英國皇家衛隊的著裝永遠是那不變的猩紅色緊身短上衣,以及那頂高高的熊皮帽.
英國正規的皇家警衛部隊是在17世紀下半葉,也就是資產階級革命以後出現的。當時遷居國外的國王查理二世回國後組建了一支精銳的步兵團和騎兵團,來做為自己的警衛部隊。從此以後,這些部隊就成為了皇家軍隊的核心。 1815年,英國皇家衛隊在滑鐵盧會戰中打敗了法國的老牌衛隊,並因此開始戴紀念戰爭勝利的熊皮帽,來彰顯自己的作戰能力比拿破崙軍隊強。英國皇家衛隊那身一年四季不變的猩紅色緊身短上衣,以及那頂高高的熊皮帽子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皇家衛隊屬英國陸軍系列,分為騎兵和步兵兩部分。騎兵約有1500人,共分3個團,分別是「國王禁衛團」、「國王藍色團」和王宮儀仗騎兵團;步兵約5000人,編為1個步兵師,下屬8個步兵營。除此之外,在皇家裝甲坦克部隊中有4個皇家衛隊團。
英國皇家衛隊的士兵從各地陸軍選拔出來,然後被安排到皇家儀仗隊位於白金漢宮附近的軍營中受訓。
這些新兵每天除了跑步、射擊訓練之外,還需要學會使用各種攻擊火炮,擅長騎術。身高體重要求「孿生兄弟」一樣整齊劃一,而且長相俊朗,聲音洪亮,充分體現英國的軍人風貌。 衛兵們還有厚重的軍裝鎧甲,以及長長的軍靴,僅僅是這套裝束就重得讓常人走不動路。所以說,想當好一名皇家衛兵,能負重、耐高溫是必須具備的素質。
英國皇家衛隊的隊員頭戴熊皮帽子,身著紅色制服,宛如古代將官一般雄健。皇家衛兵頭戴熊皮高帽有著約200年的歷史,這頂高帽象徵的是英國強盛的軍力。 其實,最早戴這樣帽子的是法國士兵,法軍當時戴這種熊皮高帽是為了讓士兵的個頭顯得更高,看起來更具威懾力。但在滑鐵盧戰役擊敗拿破崙的軍隊後,英國士兵從1815年起,取而代之開始戴起了熊皮帽,來彰顯自己的作戰能力比拿破崙軍隊強。 英國國防部直到2010年,每年都購買大約50頂熊皮帽子。平均每年花費在帽子上的錢就有6萬英鎊,其中一半的開銷是為了買新的,剩下的被用來翻新舊帽子。但由於動物保護組織的不斷抗議,英國決定從2011年開始,不再用野生黑熊皮帽子,而以人造皮草代替。
皇家衛隊與英國王室保持著特殊的關系。它被認為是英國王室的私人部隊,皇室的成員是皇家衛隊各團的團長和榮譽上校。英國女王和將繼承王位的查爾斯王子和王室的其他成員,經常定期探望衛隊各部隊,參加各團的典禮和紀念會,並像一家人一樣同這些軍人及其家屬相處。
The Queen's Guard and Queen's Life Guard are the names given to contingents of infantry and cavalry soldiers charged with guarding the official royal residences in London. The British Army has regiments of both Horse Guards and Foot Guards predating the English Restoration (1660), and since the reign of King Charles II these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guarding the Sovereign's palaces. They are not purely ceremonial as some may believe, they are real soldiers serving in the army.
The Queen's Guard and Queen's Life Guard is mounted at the royal residences that come under the operating area of the British Army's London District,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Household Division. This covers Buckingham Palace, St James's Palace and the Tower of London, as well as Windsor Castle. The Queen's Guard is also mounted at the sovereign's other official residence, the Palace of Holyroodhouse, but not as regularly as in London. In Edinburgh, the guard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sident infantry battalion at Redford Barracks. It is not mounted at the Queen's private residences at Sandringham or Balmoral.
The Queen's Guard is the name given to the contingent of infantry responsible for guarding Buckingham Palace and St. James's Palace (including Clarence House) in London. The guard is made up of a company of soldiers from a single regiment, which is split in two, providing a detachment for Buckingham Palace and a detachment for St James's Palace. Because the Sovereign's official residence is still St James's, the guard commander (called the 'Captain of the Guard') is based there, as are the regiment's colours. When the Sovereign is in residence, the Queen's Guard numbers three officers and 40 other ranks, with four sentries each posted at Buckingham Palace (on the forecourt) and St James's Palace (two at the main entrance in Pall Mall, two in Friary Court). This reces to three officers and 31 ORs, with two sentries each when the Sovereign is not in residence.[1] The Queen's Guard is not purely ceremonial in nature. They provide sentries ring the day and night, and ring the latter hours they patrol the grounds of the Palace. Until 1959, the sentries at Buckingham Palace were stationed outside the fence. This stopped following an incident involving a female tourist and a Coldstream Guardsman — e to the continued pestering of tourists and sightseers, the guardsman kicked the tourist on the ankle as he marched. The tourist made a complaint to the police and, despite sympathy, the sentry was confined to barracks for ten days. Not long after, the sentries were moved inside the fence.
5. 《孤島驚魂》系列武裝力量簡介:皇家衛隊「迷失攻略組」
這些勇敢而令人畏懼的外國士兵拋棄了他們的家人,自願響應明王的號召。凱拉特視他們如己出,因為她知道這些士兵心中所裝著的都是凱拉特的利益。願明王的光輝永遠照耀他們。——《明王的凱拉特》
皇家衛隊(Royal Guard)是貝根·明的私人軍隊,由尤瑪·劉指揮,控制著凱拉特的北方地區和喜馬拉雅山。和皇家軍隊相比,皇家衛隊不論是在訓練、人員素質還是裝備上都優於前者。
這些雇傭兵原本為香港的三合會工作,由於貝根·明在地下世界的爭權奪利中失利,這些雇傭兵就跟著他和尤瑪·劉一起來到了凱拉特。此時的凱拉特正值保皇黨與廢皇黨(民族主義者)的激烈內戰,貝根·明帶著他的軍隊站到了保皇黨一邊,協助擊敗了廢皇黨,但隨即回過頭來殺進皇宮,廢掉了皇室自立為王。1987 年,貝根·明重新組建凱拉特的政府軍時,這支跟著他來到凱拉特的軍隊就成為了皇家衛隊,並且協助新的凱拉特政府軍(皇家軍隊)打擊已經變為黃金之路反叛組織的保皇黨。
皇家衛隊守衛著長期以來就是凱拉特政治中心的北部地區(凱拉特傳統認為越高的地方就越能夠接近神,因此北部長期都是凱拉特的中心,否則皇宮也不會建在那裡),拱衛貝根·明的政權。他們保護著貝根·明、尤瑪·劉、從凱拉特南部通往北部的國王大橋的大門,以及杜爾格什監獄。一部分皇家衛隊士兵則駐扎在夏南競技場,為那裡的競技活動加點猛料。現在,皇家衛隊正在開展挖掘和考古作業,試圖尋找傳說中的香格里拉,獲知它的秘密。
在和黃金之路的作戰中,皇家衛隊經常是占上風的一方。因此發跡於凱拉特北部的黃金之路沒過多久就被皇家衛隊轟出了北邊,趕到凱拉特南邊去了。但在明王離開或者被養子阿傑一槍爆頭之後,群龍無首的皇家衛隊依然試圖鎮壓黃金之路,並且繼續殘害平民。如果阿傑選擇和明王站在一起,他很有可能會領導皇家衛隊[1]。
武器裝備
皇家衛隊的武器裝備顯著強於由凱拉特當地人組成的皇家軍隊,他們的武器可不是凱拉特隨處可見的低端貨色。貝根·明為他自己的私人部隊提供了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裝備,這主要是因為打擊黃金之路的需要,以及提防不完全由他管轄的皇家軍隊——畢竟他再怎麼說也還是個外鄉人。
下表列出了皇家衛隊所配備的武器裝備:
1911 手槍
D50 手槍
BZ19 沖鋒槍
A2000 沖鋒槍
P416 自動步槍
火焰噴射器
PKM 輕機槍
Z93 狙擊步槍
反曲弓
MKG 固定機槍
迫擊炮
基地與設施
前哨站(Outpost)
前哨站是皇家衛隊賴以控制一個地區的重要基地,一個地區的前哨站越多,就越有可能在路上遇到皇家衛隊的士兵。這些前哨站通常也是凱拉特的重要生產設施和基礎設施。從它們上空的黑色柱狀煙霧可以輕易辨認出它們的位置。凱拉特北方總共有 11 個前哨站。
下表列出了皇家衛隊所控制的所有前哨站:
波加里卡拉(Pokhari Ghara)
KEO 伐木場(KEO Logging Camp)
KEO 黃金倉庫(KEO Gold Storage)
畢拉巴塔哨站(Bhirabata Outpost)
皇家衛隊犬舍(Royal Guard Kennels)
邊界巡防哨站(Border Observation Post)
薩喜傑爾檢查站(Sahi Jile Checkpoint)
席克哈柏(Shikharpur)
KEO 普瑞德哈那礦場(KEO Pradhana Mine)
南波切修道院(Namboche Monastery)
陸畝澤兵營(Lhumtse Barracks)
拉吉佳德勞改營(Rajgad Gulag)
這座要塞由貝根·明所擁有,也是全凱拉特防衛最嚴密的地方之一。它被視為貝根·明統治的象徵,只要它還在皇家衛隊的手裡,黃金之路就永遠不可能取得勝利。
若圖戈地(Ratu Gadhi)
若圖戈地是尤瑪·劉的要塞,和貝根·明的要塞一樣,是皇家衛隊在凱拉特北部實力的象徵。不過,在尤瑪·劉死後,這里的防禦就變得極為薄弱了。
杜爾格什監獄(Durgesh Prison)
這座監獄是很久之前凱拉特國王為了監禁一位大師而修建的,這位大師曾經惹怒了凱拉特的國王。現在這里由尤瑪·劉管理,許多凱拉特人被送到這里來,然後他們就再也回不去了。
皇宮(Royal Palace)
皇宮是貝根·明的居住地,也是他的女兒拉克什瑪娜安息的地方。這里平日禁止外人進入,只有貝根·明最信任的親信才有權進出這里。
皇家要塞(Royal Fortness)
皇家要塞是皇宮的前哨站,用來阻止外人闖入皇宮。這里由皇家衛隊重兵把守。
兵種
攻擊者(指揮官)
攻擊者是皇家衛隊最為常見的士兵之一,他們總是戴著紅色的貝雷帽。大多數攻擊者都會採取基本的戰術,也會尋找掩護。由於總體實力較弱,他們總是數個人一起行動。和皇家軍隊的攻擊者相比,皇家衛隊的攻擊者接受過更好的訓練,他們所配備的 P416 自動步槍也能造成比 AK-47 自動步槍更多的傷害。皇家衛隊的攻擊者也要比皇家軍隊的同行身子板更硬一點。
皇家衛隊的攻擊者身著灰色迷彩上衣與紅色褲子,戴一頂紅色貝雷帽。他們的右臂會掛著一副紅色袖標。顯然,和皇家軍隊的攻擊者相比,皇家衛隊的攻擊者裝束就顯得正規多了。
皇家衛隊的攻擊者指揮官通常是小隊的隊長,他們和攻擊者的區別在於指揮官的袖標是黃色的,而且戴在左臂上。
襲擊者
襲擊者擅長突破敵方的火力線,利用他們手裡的強力武器給敵人造成嚴重傷害。他們十分擅長沖鋒,會使用像翻滾這樣的戰術動作以及投擲煙霧彈以躲避敵方射擊,同時很少會找掩體,但這也讓他們很容易在中遠距離下被射殺。皇家衛隊的襲擊者配備了 BZ19 沖鋒槍,這使得他們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上對目標展開攻擊(但是其實也隔不了多遠)。
皇家衛隊的襲擊者配備了一件防彈背心,他們都帶著黑色貝雷帽,同時身著紅色制服,很容易把他們和攻擊者區分開來。
防衛者(中尉)
皇家衛隊的防衛者幾乎是所有非重裝士兵中身子骨最硬的,他們所穿的厚重防彈護甲可以讓他們承受多達 8-10 發步槍子彈的射擊。然而,他們的頭盔並不能幫助他們擋下致命的子彈。皇家衛隊的防衛者比皇家軍隊的同行更強悍,如果不能一槍命中頭部致死,他們很容易打倒一名缺乏准備和防護的敵人。
皇家衛隊的防衛者身著灰色迷彩上衣和紅色褲子,配備有厚重的防彈護甲,包括加裝護襠的防彈背心、臂甲和護膝。他們的防彈頭盔也顯然比皇家軍隊所配備的要好上不少。
皇家衛隊的防衛者中尉同樣扮演著小隊隊長之類的角色,可以從他們的紅色頭盔以及防彈背心上的兩顆金星將他們與普通防衛者區分開來。
火焰兵(指揮官)
火焰兵是使用火焰噴射器的重裝士兵,在近距離他們能夠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他們身著重型護甲,但頭部依然是個弱點。只要朝頭部射擊足夠長時間,他們就會痛苦地低下頭,從而無法進行攻擊,這時候就可以各種武器往他們身上招呼了。他們的另一個弱點是後背上的氣罐,只要往上邊打幾槍,氣罐引發的爆炸就能迅速帶走火焰兵和他附近的人。
皇家衛隊的火焰兵身著防火服,並且配備和重槍兵差不多的重型防彈護甲。這意味著對重槍兵屢試不爽的火攻法在火焰兵這里完全沒用。
皇家衛隊的火焰兵指揮官身著上紅下白的特殊防火服,並且防彈背心前掛著兩顆金星,因此在普通火焰兵中非常顯眼。他因為燒了弗蘭的蜜蜂農場,而被後者找到阿傑要求把他幹掉。
重槍兵(指揮官)
皇家衛隊的重槍兵是所有士兵中最難對付的,他們全部配備重型防彈護甲,能夠抵禦大量子彈的射擊,並且他們還能使用配備的 PKM 輕機槍輸出可觀的火力。重槍兵的頭部依然是個弱點,盡管他們配備了防護完善的頭盔(也就是說不能靠一槍打後腦勺就能解決他們了),但在持續遭受射擊後依然會因為頭部中彈倒地。火焰也是對付他們的利器,重槍兵一旦被燒,很快就會喪失反擊能力。爆炸物也可以對他們造成不小的傷害。
皇家衛隊的重槍兵身著灰色迷彩制服,配有厚重的全套防彈護甲,包括防彈背心、臂甲、腿甲和護膝。他們的頭盔是特殊的型號,能夠與防彈背心的護頸貼合,並且對後腦勺也有充足的保護。
皇家衛隊的重槍兵指揮官上半身都被染成了紅色,防彈背心前掛著兩顆金星。他們比一般的重槍兵更強悍,也接受了更好的訓練。
火箭炮兵
從本質上來說皇家衛隊的火箭炮兵和皇家軍隊的同行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是穿了件更好的防彈背心,並且帶上了一副帥到反光的護目鏡而已。如果敵人靠得太近,他們也會抽出他們的 A2000 沖鋒槍反擊。在他們面前,最好就不要開著車招惹他們了。
皇家衛隊的火箭炮兵裝束和防衛者幾乎一模一樣,不過火箭炮兵會額外配備一個用來裝火箭彈的背包,以及一副帥到反光的護目鏡。
狙擊手(信使)
皇家衛隊的狙擊手要比皇家軍隊的狙擊手危險得多,因為他們接受了更好的訓練,裝備也更精良。盡管使用的是 Z93 栓動狙擊步槍,但他們的開火速度卻要高於使用 SVD 狙擊步槍的皇家軍隊狙擊手。在面對近距離的敵人時,他們會使用 A2000 沖鋒槍。
皇家衛隊的狙擊手戴著貝雷帽和巴拉克拉瓦羊毛頭罩,防彈背心則類似於襲擊者。
皇家衛隊的信使和皇家軍隊的同行一樣,也是為皇家衛隊傳遞重要文件和信息的跑腿小哥。他的防彈背心上掛著兩顆金星,並且裝束的紅色配色顯然更多一些。
狩獵者
皇家衛隊的狩獵者明顯比皇家軍隊的同行更加接近文明 社會 ,他們的著裝明顯有著更多的軍事風格,裝備也更精良。狩獵者在作戰時幾乎無聲,並且不會受到動物的干擾,使得與他們作戰相當困難,尤其是有其他士兵參戰的時候。皇家衛隊的狩獵者更講究團隊協作,不像皇家軍隊的同行們習慣單獨作戰。
皇家衛隊的狩獵者身著一件防彈背心,戴著一頂兜帽,並且習慣蒙面。
雪域士兵
皇家衛隊雪域攻擊者
皇家衛隊雪域攻擊者指揮官
皇家衛隊雪域火焰兵
這些士兵是在喜馬拉雅山上工作的士兵,和皇家軍隊的雪域士兵一樣,他們都穿著羽絨服以抵禦高山上的嚴寒。區分他們的唯一方法是看他們所使用的武器。
載具
四輪摩托車(Quad)
皇家衛隊所使用的快速車輛,通常是用來送文件的。這種摩托車在凱拉特很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它快速靈活,什麼都能幹。當然,駕駛員也很容易變成活靶子。
雪地摩托(Snow Mobile)
皇家衛隊在喜馬拉雅山上的主要載具,沒有它皇家衛隊的士兵們就得徒步行進了。和四輪摩托車一樣,駕駛員騎著雪地摩托也很容易變成活靶子。
清道夫(Scavenger)
無武裝型
武裝型
皇家衛隊所使用的主力載具,和魯克島上的型號相比,凱拉特的型號加了兩扇車門,不過這對於凱拉特的高原寒冷氣候來說並不能起到什麼保溫作用,因為車廂根本就沒封閉起來。它可以搭配各種各樣的車載武器,對於這些搭載了武器的武裝型號,在炮手的位置兩側會額外裝上防護鋼板。
貨車(Truck)
大部分的貨車都被皇家衛隊用於貨物運輸或者是宣傳用途。通常這些貨車會配有護衛車一同行進,但也有單獨活動的。單獨活動的貨車經常被黃金之路打劫。
硬殼充氣艇(RHIB)
這種武裝船隻是皇家衛隊巡邏水域的首選,其配備的固定機槍能夠造成嚴重威脅。當然這種船隻還有救生型號,不過在凱拉特見不到就對了。
巡邏艇(Patrol Boat)
皇家衛隊所使用的重型巡邏艇,早在幾十年前美國軍隊就駕駛著這傢伙穿梭在越南的河道里了。它配備了一挺固定機槍,能夠輕易打爆不聽話的小船。
直升機(Helicopter)
凱拉特的直升機絕大部分都是皇家軍隊和皇家衛隊的財產,它似乎是西科斯基 UH-60 和 76B 「Fantail」 (涵道風扇尾槳概念)直升機的結合。在一些重要的軍事行動里,皇家衛隊會派出它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援,包括運輸部隊和提供火力支援。
有名的人物
貝根·明(Pagan Min)
明王出生在香港,是個三合會大佬的兒子。他很快就不甘於當一個黑幫,決定發展他的私人軍隊,擴大他的資產。這導致了他的許多盟友的激烈反應,後者想辦法推翻了他,導致明王只能來到已經處於內戰狀態的凱拉特。一開始他選擇幫助保皇黨,後來又把保皇黨滅了自立為王。盡管原皇室衛隊成員莫汗·蓋勒組建了黃金之路與其對抗,但和明王的雇傭兵相比黃金之路完全處於劣勢。於是莫汗決定派其妻子伊什瓦利潛伏到明王身邊,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他妻子很快跟明王好上了,還生了一個女兒。頭頂綠帽的莫汗惱羞成怒把明王的女兒殺害,為了報復伊什瓦利又把莫汗殺了,隨後帶著莫汗的兒子(同時是明王的干兒子)阿傑逃往美國。這使得明王精神崩潰從此退隱。
尤瑪·劉(Yuma Lau)
尤瑪·劉和貝根·明一樣,同是香港黑幫的孩子。她的父母在一次國際刑警與國家禁毒委員會(National Narcotics Control Commission/NNCC)的聯合突襲行動中被殺,後來是明王的父親撫養了她。因此她和貝根·明實際上是青梅竹馬(按照當時的年齡來說確實是這樣)。明王實際上成了尤瑪·劉的哥哥,在她 18 歲生日時,明王送了她一個禮物——三個想要奪取她死去父親帝國遺產的人的頭。作為回報,尤瑪·劉利用自己的資源為明王創建了一支強大到足以接管凱拉特的私人軍隊。在明王愛上伊什瓦利之後,尤瑪·劉顯然看到了明王開始變得「軟弱」,尤其是在伊什瓦利前往美國,明王女兒拉克什瑪娜被殺之後,她感覺明王已經回不到原來的那個國王了。於是她開始崇拜凱拉特傳說中的英雄卡利納格,並且想要通過發掘尋找香格里拉並找出它的秘密。明王認為她已經開始有背叛的跡象,於是暗中指引阿傑把她殺掉。
瑣聞趣事
皇家衛隊中至少有三名中尉是威利斯·亨特利安插在貝根·明的軍隊中以監視貝根·明以及他的成癮品販賣活動的中情局特工。
一些皇家軍隊的士兵會在凱拉特北方和皇家衛隊的士兵一起訓練。這些人很可能是剛剛加入皇家衛隊的新兵。考慮到實際情況,從凱拉特本地徵兵顯然要比花大價錢從國外買人進來方便得多。
部分皇家衛隊士兵會說粵語,這為他們是跟著貝根·明從香港來到這里的推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平民會表示他們「更喜歡皇家軍隊,因為他們至少還是凱拉特人」,也就是說皇家衛隊的大多數人並不是當地人。結合部分士兵說粵語的事實,他們很可能就是當初尤瑪·劉為貝根·明拉起來的那支私人僱傭軍的成員。
皇家衛隊的火箭炮兵和狙擊手的牙齒都是金牙。而襲擊者的牙齒都是爛的,這表明他們並不注重個人衛生(至少是口腔衛生,每天都不刷牙)。
黃金之路在與皇家衛隊的戰斗中經常處於下風,哪怕是來到了凱拉特北方也是如此。
和《孤島驚魂 3》中的私掠者相比,皇家衛隊裝備更好,並且他們都會游泳。
不像皇家軍隊,皇家衛隊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對自己殘害平民的行為感到後悔和內疚。其他人則以此為樂,絲毫沒有愧疚之心。
曾經皇家衛隊和皇家軍隊是共同守衛整個凱拉特的,但現在皇家衛隊幾乎只在凱拉特北方活動。據信這是為了防止皇家軍隊發動針對貝根·明的政變,所以皇家軍隊才被趕到了南方去,而北方只由貝根·明·更信任的皇家衛隊控制。
相關參考資料
[1]Far Cry Fandom Wiki
注 釋
[1]一旦阿傑站到明王一邊,明王很可能直接把王位丟給阿傑退休快活去了。這樣一來黃金之路也沒話說(因為阿傑就是黃金之路創始人莫漢·蓋勒的兒子),凱拉特很有可能再次統一。這樣一來皇家衛隊就轉而效忠阿傑了。如果不是黃金之路的忽悠,這個願景很有可能實現。
6. 阮王朝的士兵使用的是哪種火器
在簡短的回答,最常見的士兵所使用的槍支,Nguyễn王朝從1802到1860年代是聖艾蒂安或Charleville燧火槍(1777型)。
英國皇家衛隊(手持步槍和刺刀)和常規部隊(手持長矛和劍)Nguyễn王朝在1830年。
通常,皇家衛隊密集使用聖艾蒂安步槍。根據Gabriel Aubaret(1825 - 1894),法國海軍軍官的皇家衛隊Nguyễn王朝被分為7個不同的部門:簽證官Lam Tien馮氏,簽證官,Thần CơHổ的Oai掛Nhuệ和Kỳ簽證官。
每個師的士兵都訓練有素,不僅裝備有劍、矛,而且還有大量的滑膛槍。
另一方面,對於火炮和其他類型的槍支,Nguyễn王朝也有相當數量的炮,從小型到大型管徑與各種類型的炮彈。不同的步兵武器Nguyễn在第十九世紀王朝的軍隊。
7. 二戰槍械排名
第一位:俄羅斯AK-47步槍
雖然在步槍十強中,美國生產的品種就佔了4席,但這絲毫不影響蘇制卡拉什尼科夫AK-47突擊步槍位居榜首。它無可爭議地被尊稱為「20世紀最傑出的步槍」。
這款傳奇武器是由曾是一名蘇聯紅軍戰士的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發明的。由於在戰爭中負傷,1941年6月,他來到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工作。幾十年後,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兵揚名天下。他的成名作AK-47突擊步槍風靡世界,它的身影幾乎出現在每一個升騰硝煙的戰場。
1947年,AK-47步槍剛剛裝備部隊時,蘇聯認為這種武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所以在最初幾年一直嚴守秘密。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它才登上世界戰爭的舞台。AK-47的優點立刻顯現出來———方便在戰斗中使用。
AK-47步槍使用威力適中的M43短彈。該彈比北約當時使用的7.62毫米×51毫米全尺寸步槍彈輕好幾克。別小看這點差距,在越南戰爭期間,力壯如牛的美國大兵背著沉重的M14步槍和150發標准全尺寸步槍彈累得氣喘吁吁,而個頭瘦小的越南遊擊隊員卻拎著輕得多的AK-47步槍神出鬼沒。AK-47步槍火力強,一分鍾的彈葯發射量是M14的兩倍,再加上隨身攜帶的彈葯多,經常把美國步兵分隊壓得抬不起頭。
另外,AK-47以可靠性設計特別適合泥水地區作戰。越南遊擊隊員往往化裝成水田裡勞作的農民。他們把AK-47就扔在腳下的泥漿中。只要美國兵大意地走開,這些剛才還是農民的越南人會馬上抄起AK-47從背後開火。熾烈的火舌從沾滿污泥的槍口持續噴吐出來……
60年來全世界製造的AK-47及後續版本的槍支估計已達到一億支。共有6個國家的國旗國徽上繪制了AK-47的圖案,以紀念這種武器為本民族贏得獨立自由所作出的貢獻。AK-47步槍的聲望超越了所有同時代的武器。卡拉什尼科夫已經和俄羅斯的伏特加、克里姆林宮一樣,成為一個經典詞彙。
第二位:美國M16步槍
它可謂AK-47的「歡喜冤家」。40多年來,美國所參與的所有海外戰爭在某種程度上幾乎都是M16與AK-47的較量。越南戰爭期間,當得知美軍在當地慘遭AK-47步槍「修理」後,五角大樓立即在國內緊急尋找應對方案。這時一家只從事比賽用槍的阿雷特公司推薦了一款外觀時髦、設計精巧的步槍。它發射的彈葯比AK-47還要小一號,槍身既輕又短,非常適應於叢林地帶和狹窄地方的穿插作戰。五角大樓決定用該槍全部換裝美軍現役槍械並投入越南戰場。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正式將它定型為M16步槍。這個決定成為現代輕武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M16步槍的出現對20世紀後期世界上掀起的小口徑浪潮起到了示範和帶動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它被定為第二種最傑出步槍是名副其實的。
別看M16步槍使用的5.56毫米子彈口徑小,但其彈頭射入人體後會產生翻滾,破壞人體內部組織,造成巨大的創口面。由於美軍使用的M16步槍大多採用黑色外觀,以致越南遊擊隊曾流傳「小心黑槍」的說法。不過,早期的M16步槍沒有設計快慢機,射速過高,使一些士兵經常在任務未結束前就打光了子彈,再加上美國人急匆匆地把M16步槍送上前線,未進行徹底的可靠性檢查,一度出現槍膛進水就無法射擊的情況。越戰期間,有的美軍士兵寧可丟掉手中的M16而去使用AK-47。
「知恥而後勇」,美國始終沒有停止對M16步槍的改進和完善。如今美軍使用的改進型M16A2步槍和衍生型M4卡賓槍已在可靠性方面不亞於AK-47的水平,何況在射擊穩定性和准確性方面還遙遙領先。這使M16成為裝備廣泛程度僅次於AK-47系列的突擊步槍。
第三位: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英國的李-恩菲爾德III型步槍位列第三。這款老式步槍在布爾戰爭不久後就開始使用了,到1907年時已經廣泛裝備英國軍隊。19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阿富汗反叛武裝打埋伏時使用的多是這種武器。它的名字分別取自發明者詹姆斯·巴黎·李和生產廠家恩菲爾德兵工廠。
該槍自從1888年定型以來,主體結構就沒有大改過,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李-恩菲爾德III型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採用開創性的旋轉後拉式槍機,使得步槍的裝填速度很快,再加上它的10發可卸式彈匣比同時代步槍多了一倍的彈容量,令它成為20世紀實際射速最快的手動步槍。二戰期間,德軍士兵往往在射擊完畢後重復裝填5發彈夾時被英軍用李-恩菲爾德步槍擊斃,而一些德國軍官的回憶錄中則提到英軍步槍隊的齊射火力之猛烈甚於機槍。
蘇阿戰爭期間,曾有一名美國記者參加了阿武裝對蘇軍車隊的襲擊戰斗,親眼看到稚氣未脫的小孩子也能熟練地端起李-恩菲爾德步槍,從高坡上把行進中的蘇軍卡車油箱打爆,而更多的人則在沖鋒中邊拉槍栓邊開火,其命中率高得驚人,這樣的作戰效果恐怕只能用「熟能生巧」來形容,這更印證了李-恩菲爾德步槍優良的製造工藝。
第四位:美國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它是第一種進入現役的半自動步槍,也是美國在二戰中使用量最大的單兵武器,我們在很多反映二戰的藝術作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珍珠港》電影中,有美國人向日本飛機射擊的鏡頭,他們使用的就是這種步槍。
加蘭德步槍的裝備體現了美軍一貫堅持的單兵武器火力壓制戰術。它的裝備使美軍成為二戰中自動武器普及率最高的軍隊,使火力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太平洋戰場上,兩支加蘭德輪流射擊往往能夠壓制日軍的一個步兵班。
加蘭德步槍最有特色的還是它的8發彈夾。每當最後一發子彈射擊出去,M1的槍機會發出金屬碰撞「乒」的響聲,提示更換子彈夾。M1步槍在二戰中經歷了各種高山地帶、熱帶叢林和乾燥沙漠等環境條件的考驗,可靠性好,射擊精度高。在歐洲前線,美國著名的「鐵血將軍」喬治·巴頓就是M1步槍的超級「粉絲」。他不光把M1步槍放在自己乘坐的吉普車旁邊,以備自衛之用,還在義大利戰場特意為一名擊斃了意軍高級指揮官的陣亡士兵追授勛章,而勛章就掛在這名士兵生前使用的M1步槍上,巴頓還多次稱贊M1步槍是自己所見過的「最完美武器」。
第五位:比利時FNFAL步槍
1940年5月,在納粹德軍鐵蹄下的比利時重鎮列日,一名負傷的比軍士兵被德國兵追得幾乎無路可退,幸虧路邊酒店的女老闆用酒窖作掩護,使他逃過一劫。女老闆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這番義舉為比利時乃至整個西方挽救了一位天才的槍械設計師———塞弗。二戰結束後,回到祖國的塞弗已是小有名氣的兵工廠技師。他敏銳地感覺到結合老式手動步槍遠射程和沖鋒槍瞬間火力猛特點的突擊步槍具有遠大前程,開發出備受北約軍隊歡迎的戰後第一代新型突擊步槍———FNFAL。
該槍曾在越戰期間為澳大利亞遠征軍所用。盡管FNFAL又長又重,不太適合叢林近戰,但事實上許多澳軍士兵喜歡它甚於美國的M16,因為他們相信FNFAL使用的7.62毫米×51毫米大威力子彈能一下就干倒敵人,尤其當目標距離較遠時效果更加明顯。澳軍王牌特別空勤團(SASR)在越南戰場上把FNFAL的槍管長度自作主張地「切掉」150毫米,並加上了M16步槍的消焰器,還掛裝上從美軍那裡得到的XM148型榴彈發射器。雖然發射大威力槍彈的FNFAL步槍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但當特種小分隊在偵察巡邏中意外遇上敵人時,典型的做法就是一邊用強大的火力壓制敵人一邊迅速撤退,這個時候打得准不如打得快。
由於FNFAL易於生產、價格較低,所以很快被列為北約軍隊的制式步槍,並很快普及到為數眾多的拉美、亞洲、非洲國家共90多個國家,還有不少國家進行仿製或特許生產。FNFAL成為二戰後產量最大、生產與裝備國家最多、分布最廣的軍用步槍之一。
第六位:德國毛瑟98K步槍
1935年,一種在原毛瑟卡爾98步槍基礎上縮短了槍管的毛瑟步槍———毛瑟98K被德國國防軍採用,這也是德國國防軍使用的最後一種毛瑟步槍。「98K」的意思是毛瑟1898式短步槍,K的意思是「Kurz」,也就是德文「短」的意思。因此,它的長度要比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毛瑟98式步槍短。毛瑟98K作為德國軍隊的標准裝備在整個二戰期間服役,德國兵工廠在戰爭中製造出1400萬支。
隨著戰爭的進行,毛瑟步槍被賦予更廣泛的用途。例如當加裝ZF41或ZF42瞄準鏡之後,毛瑟98K就可以作為狙擊步槍使用。
盡管它性能與戰績都十分優異,但是很快人們就認識到這種採用旋轉後拉槍機的步槍已經過時了。主要的問題在於射速太低。在與美軍進行的狙擊戰中,使用毛瑟98K步槍的德軍士兵在射擊完成後必須手動上彈,拉動槍栓發出的聲音在寂靜的林中格外清晰。美軍士兵很容易就能確定德軍士兵的位置,從而給他們致命的打擊。而美軍使用M1步槍不用手動上彈,這樣德軍就吃了大虧。
應該說,毛瑟98K步槍是手動步槍發展的一個極致,大多數現代手動步槍都以毛瑟步槍為藍本,但已經沒有改進的餘地。它真正稱得上世界槍械史上的「一代宗師」。
第七位:奧地利AUG無托式步槍
這件武器看起來像是電影《星球大戰》里的道具。它既沒有普通突擊步槍身上常見的外露機件,又沒有稜角分明的槍托。但AUG作為「槍林一怪」倒有不少非凡之處,用工程塑料製成的零件非常耐用,有射擊10萬發子彈的使用壽命。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槍管,AUG可以在沖鋒槍、卡賓槍、突擊步槍和輕機槍4個不同的角色之間變換。AUG很容易分解而不需要專門工具,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維護工作量,士兵在野戰條件下也可以方便地進行維護保養。
上世紀70年代末,阿曼蘇丹進口了一批AUG步槍,但幾乎所有人都不喜歡這種「沒有鮮明輪廓的槍」,就連自己的皇家衛隊也拒絕交出原有的M16步槍。無奈之下,阿曼蘇丹只好把它們送給在黎巴嫩安營紮寨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指揮官把AUG步槍全部提供給著名的暴風突擊隊。該槍的高精度和輕巧讓這些熟諳特種作戰的戰士愛不釋手。1982年6月,以色列國防軍發動了旨在清除巴解組織和敘利亞駐軍的黎巴嫩戰爭,很快以軍就完成了對黎首都貝魯特的分割包圍。興奮至極的以軍副總參謀長亞當少將跳出坦克,招呼隨軍記者來給自己拍照。忽然只見3名暴風突擊隊員越過一堵矮牆,像3道閃電一般撲了過來,他們邊端著AUG步槍掃射,邊投擲手榴彈。硝煙過後,亞當和3名突擊隊員同時倒下。軍醫在屍檢過後發現,巴解戰士在混亂中用AUG步槍進行盲目射擊,居然達到相當高的命中精度,至少有6發子彈洞穿了亞當的腹部和胸膛。
AUG步槍在貝魯特的一鳴驚人使它迅速成為國際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明星。有趣的是,AUG步槍也因此頗受影視界的青睞。在很多槍戰片中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黑道殺手打開隨身攜帶裝滿AUG零件的一個箱子,迅速把AUG組裝起來,躲在窗戶邊用1.5倍瞄準鏡向外瞄著某人。這充分體現了它分解方便、便於隱藏攜帶、光學瞄準鏡准確性高的特點。也許當電影明星才是AUG最適合的角色。
第八位:美國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
在1898年美西戰爭期間,西班牙軍隊使用的7毫米口徑毛瑟槍給美國人留下深刻印象,於是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在毛瑟1888步槍的基礎上改良製造出自己的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即所謂的「春田」步槍,斯普林菲爾德的英文是「springfield」,即「春田」的意思)。這種槍於1903年正式列裝部隊,並被賦予軍隊編號M1903。該槍採用毛瑟槍的槍機和分離式5發彈匣,使用M1903或者M1906型7.62毫米口徑子彈,由於射擊精度高,曾被改裝成狙擊步槍。該槍總共生產了15萬支,還曾援助過中國抗戰。
該槍大放異彩的瞬間發生在一戰最後的歲月。一貧如洗的田納西獵手約克中士參加第82步兵師,來到法國前線。1918年10月8日,他所屬的部隊遭到德軍機槍陣地阻擊,損失慘重。約克不顧雨點般的子彈,繞到敵軍後方,以他在打獵時採用的最佳射擊姿勢,用M1903步槍進行射擊。其間一名德軍中尉帶領5名士兵,從距離他23米的戰壕里沖出向他襲來。約克使用步槍射擊,並將他們全部打死。他總共射擊了20發子彈,擊斃了21名敵人。敵人被約克嚇倒,迅速投降。於是約克俘虜了這里的132名德國兵,為大部隊掃除了障礙。
第九位:德國MP434StG44突擊步槍
1944年底,德國的「大剪刀」突擊隊在白俄羅斯普里皮亞特沼澤中執行偵察任務時被蘇聯紅軍死死圍住。眼看突擊隊就要被消滅了,這時德軍運輸機空投了一批武器。「大剪刀」突擊隊獲得這種武器後如虎添翼,向蘇軍陣地硬撞過來,居然奇跡般地突破了蘇軍的防線。創造這一奇跡的正是德國法西斯研製的「末日武器」———MP43JStG44突擊步槍。二戰爆發後,德國陸軍技術部設想研製一種可像沖鋒槍那樣連發的步槍,這樣可保持沖鋒槍輕便的特點,且成本比傳統步槍低得多。經過集思廣益,黑內爾公司開發的MKb42(H)樣槍被選中。它仍然保持7.92毫米口徑,但所用彈葯的長度縮短1J3,減少了裝葯量,使得槍支在全自動射擊時更容易控制,然而希特勒卻對MKb42(H)提不起絲毫興趣。一戰中當過下士的他使用過毛瑟式步槍,深信槍的射程是越大越好,而MKb42(H)的有效射程則比毛瑟槍退步了不少,致使德國技術人員苦心研製的、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的MKb42(H)問世伊始就遭到國家元首的冷眼。陸軍技術部深知希特勒脾氣反復無常。該部借用了沖鋒槍的名稱———MP43來繼續生產MKb42(H)。1943年,首批生產的一萬支MP43樣槍被送到正在參加庫爾斯克會戰的德國SS第5「維京」裝甲師進行實戰檢驗,結果初露鋒芒。各部隊紛紛要求增加該槍的配備量。一些將領從前線回來向希特勒匯報戰況時,極力贊揚了MP43的出色表現,並再三要求增加產量。此時希特勒才知自己受騙已久。慶幸的是,希特勒也了解到該槍的性能確實是非常出色,並親自將MP43命名為突擊步槍。就這樣,槍械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員———突擊步槍。1944年,MP43易名為StG44型,也就是後世常說的德國44型突擊步槍。
第十位:美國M14步槍
M14自動步槍是M1半自動步槍的設計師加蘭德在二戰後以M1為基礎而開發出的,1957年投入使用,很快又於1968年被撤裝掉。M14撤裝源自越南戰爭。M14太長太重,在又熱又潮的氣候中使用很困難,再加上7.62毫米×51毫米大威力彈過重,巡邏小分隊的單兵攜彈量有限。另外美軍士兵所使用的M14大多數都只能單發射擊,在近距離接敵時其火力難以與AK-47步槍抗衡。美國軍方在M14暴露出這些問題時就開始尋找新的替代品,最終選擇了小口徑的M16突擊步槍。
M14被取代並不能說明它的性能差,只是從現代戰爭的大環境而言,M14卻是一種過時的武器。不過,M14依靠自身精度高和射程遠的優勢,卻在狙擊戰場上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美軍後來以M14改裝成半自動狙擊步槍,在戰斗中表現良好。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為了對付反美武裝的狙擊手,駐伊美軍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反狙擊作戰。M14狙擊步槍在這里成了最主要的戰爭武器。如今,在菲律賓、波羅的海國家的軍隊中也可見到它的身影。
8. 英國皇家衛隊的概述
英國皇家衛隊,是英軍陸軍中的精銳部隊。通常只有皇家衛隊才能首先裝備最新的作戰裝備和武器,英軍最新武器會首先裝備皇家衛隊,然後才能輪到其他部隊。英國皇家衛隊的著裝永遠是那不變的猩紅色緊身短上衣,以及那頂高高的熊皮帽。
9. 英國皇家衛隊職責是什麼
就是儀仗。展現一下英國皇室乃至英國的形象。
穿成那樣還拿著禮賓槍怎麼可能保戶皇室安全。現在都是特工了。
大英帝國那個年代有這個職責,逐漸演變沒了。
10. 英國皇家衛隊是儀仗兵嗎
他們不僅僅是儀仗兵。
英國皇家衛隊,全稱為英國陸軍皇家近衛師團(英文:Household Guards Division of the British Army )是直轄於白金漢宮的英國皇室、皇家設施警衛部隊。
英國陸軍皇家近衛師團由英國陸軍皇家近衛步兵和英國陸軍皇家近衛騎兵組成,其歷史始於1656年英王查理二世時期,一直負責保護英國皇室的安全和守衛皇家設施至今。現代的英國陸軍皇家近衛師團也不僅僅是儀式上的警衛部隊,他們是由全英國陸軍挑選而來的精銳,在日常訓練、紀律約束方面都強於普通的英國陸軍部隊。
英國陸軍皇家近衛師團現隸下有五個近衛步兵團,兩個近衛騎兵團和一個預備團。其近衛步兵團的著裝永遠是那不變的猩紅色緊身短上衣,以及那頂高高的熊皮帽,這也是英國皇家衛隊最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