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滅其他國家所用的時間
波蘭:1939年9月1日凌晨,波蘭戰役爆發,9月27日,德軍佔領華沙。
丹麥和挪威:1940年4月9日德國展開「威塞爾演習」(Weserübung)計劃,進攻丹麥和挪威。丹麥當天投降,挪威抵抗了兩個月。
荷蘭:5月13日德軍B集團軍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蘭,荷蘭15日投降。
比利時:5月15日到28日。
盧森堡:當天投降
法國:1940年6月10日,德軍開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國本土,6月17日,首都巴黎被攻佔,6月25日,為了羞辱法國人,希特勒選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停戰簽字的貢比涅地區的福煦車廂內簽署與停戰條約。
希臘:1941年4月6日德軍開始與希臘人作戰,英國人雖然支援希臘,最後還是無法取勝,德國的軍隊在4月27日進入雅典。
英國:德國在8月5日發動了「鷹計劃」, 即對英國的大規模空中打擊,從而為陸軍登陸掃除障礙,但是一直沒有成功。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無限期推延」海獅計劃,德國登陸英國的企圖宣告失敗。
蘇聯:1941年6月22日,德國集結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從國在內的190個師,3712輛坦克,7184門火炮,60萬輛運輸車和4950架飛機,共計五百五十萬人,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蘇聯在1944年末完全收復失地,到1945年5月2日佔領柏林。
㈡ 二戰英國對德國宣戰的過程是什麼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9月3日英國駐德國大使向德國政府遞交了最後通牒,宣稱如果英國政府在11點鍾得不到德國准備立即從波蘭撤軍的答復,則認為兩國就將處於戰爭狀態。然而直到12點英國也沒有得到這樣的答復。因此,英國宣布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
㈢ 二戰中德國輕松拿下法國,為什麼始終拿不下英國呢
大家知道,在近現代世界歷史上,歐洲的英法兩國,成為世界強國的時間大體差不多少,而且勢力基本旗鼓相當,所以兩國曾經打了100多年的仗,還是法國佔了點優勢。在拿破崙時期,法國橫掃歐洲,英國就更不是對手。就算是英國稱霸世界之時,法國也不算弱,仍在世界強國之列。所以,英法才能狼狽為奸,在一起幹了不少壞事,如若實力差的懸殊,就不可能成為一對好基友。
所以,德國打英國正是弱項對強項,不像打法國那麼簡單。要想打到英國本土,必須要靠海軍,德國的海軍實力根本無法與英帝國相比,當時英國海軍世界第一。正是因為這個,德國海軍遲遲不能突破英國海軍防線,這也就意味著,德國最一流的陸軍上不去使不上勁,因此一直到二戰結束德國也沒有拿下英國。
然而,光靠空軍轟炸是消滅不了敵有生力量的,決定最後的勝利還是要靠陸軍才行。而恰恰是英國在德國空軍轟炸下就是堅持戰斗不投降,而德國強大陸軍又上不去使不上勁,所以德國一點辦法都沒有。德國海軍不行,陸軍不上,就拿不下英國。
㈣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與德國的關系,歷史小作文
二戰中的法國空軍
二戰中的法國空軍
1940年5月10日至6月24日希特勒德國軍隊對西歐諸國實施了閃擊戰,目的在於粉碎英,法,比聯軍,佔領荷蘭和比利時,迫使法國投降,進而強迫英國簽定有利於德國的和約。戰局以盟國軍隊被擊潰,德國佔領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和法國大部領土而告終。
交戰雙方空軍的兵力對比
戰局展開時,法國在西歐擁有1500多架飛機,其中700架戰斗機,260架轟炸機,180架偵察機和400架對地攻擊機。英國實際上擁有1500多架飛機,但是,駐在法國的只有350架。德國空軍應用於這次閃擊戰的飛機有3500多架,其中中型轟炸機1300架,戰斗機1200架,「斯徒卡」式俯沖轟炸機380架。此外,還有對地攻擊機和偵察機640架。
荷蘭的戰斗
1940年5月10日,德國發動了一系列摧毀性進攻,閃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揭開了西線戰役的序幕。5月10日凌晨時,德軍從地面和空中同時襲擊荷蘭。德軍除了以一個裝甲師的兵力進行地面突破外,主要師利用傘兵和空降部隊,企圖奪取鹿特丹正南和東南方向上的幾座重要橋梁,以便攻入包括海牙,阿姆斯特丹,烏德勒支,鹿特丹和萊伊登在內的所謂「荷蘭要塞」。但是直到5月14日清晨,「荷蘭要塞」尚未突破,鹿特丹也未失守。德軍為了迅速粉碎荷蘭的抵抗,從比利時前線調來一些空軍部隊,主要是俯沖轟炸機,猛烈轟炸鹿特丹,以便加速奪取「荷蘭要塞」(此戰精彩,另文祥述)。5月14日,荷蘭投降,政府和王室流亡英國。德國空軍在入侵荷蘭的戰爭中損失了470多架飛機,其中主要是運輸機,但不少在事後得到了修復。
比利時的戰斗
德軍突破比利時的最大障礙是阿爾貝特運河(Albert),因為運河兩岸陡峭遍布防禦工事,河上的3座橋梁均及其堅固。橋梁左近側由埃本埃馬爾要塞控制。德軍為了盡快突破比利時邊境,攻佔埃本埃馬爾要塞進而控制阿爾貝特運河,於5月10日凌晨在戰爭史上首次投入使用了拖曳滑翔機(此戰精彩,以後另文祥述)。5月11日中午,要塞陷落,於是,比利時戰役即向縱深發展。5月12日,比軍放棄了他們沿馬斯河(Maas)的陣地,敗退下來。比利時國王於5月28日清晨宣布投降。至此,比利時軍隊依靠要塞和運河區既設防線共堅持作戰18天,有效的抵抗和阻滯了入侵德軍!
法國的戰斗
法國是德軍在西線戰役中的首要目標。5月10日凌晨在德軍突襲荷蘭和比利時的同時,戰斗就在不利於法軍的情況下打響了。德國空軍中型轟炸機和俯沖轟炸機在戰斗機的有效掩護下,開始了對法國空軍基地進行了有系統的突擊。停機坪,跑道,倉庫等作為首要目標遭到了輪番轟炸,法軍大量飛機未能起飛即在地面被毀。德國空軍同時還攻擊了法國的鐵路樞紐和公路系統,以遲滯法軍。面對德軍的強大攻勢和瘋狂突擊,法國政府和軍事當局倉促應戰,應變遲疑,決心猶豫,指揮慌亂。空軍指揮部沒有及時組織力量射炸德軍入侵部隊,減緩德軍前進速度,為己方軍事展開贏得時間。甚至因為害怕德軍報復,竟然禁止法軍轟炸機轟炸德國城鎮。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勝,於是頑固地抱著一戰經驗不放。鑒於德法邊境經營多年的要塞防線,法國統帥部認定德軍地面主力仍須佔領荷蘭和比利時後贏得進攻法國的通道才會大舉進攻法國,並與之進行一戰形式的大規模會戰以決定勝負!實際上,德軍計劃地面主力部隊仰仗空軍突襲和有效掩護,集中裝甲力量,沿盧森堡邊境,經阿登森林,度過馬斯河,向法國腹地迅猛穿插。而法軍在落後的軍事思想指導下,還將能夠動員的有限的空軍派去轟炸阿爾貝特運河上的橋梁!法軍希望在比利時頂不住時通過這一手段延緩德軍推進速度(法英均認為重點在東北面荷,比方向,英軍在歐洲大陸的部隊也主要在這一戰略方向)。即使如此,攻擊橋梁的法國空軍也遭到慘敗,前往轟炸的盟軍飛機竟然全遭擊落,損失慘重。在這一地段,德國空軍也掌握著制空權。 5月10日佛曉時分,德軍輕松渡過奧爾河及蘇雷河。11日夜至12日,德軍繼續越過塞穆瓦河。在全部的軍事行動中,德國空軍始終為其裝甲部隊提供全面的空中偵察,空中掩護和對地支援。甚至由於害怕敵人竊聽,連部隊的軍事命令都是由德國空軍空投給地面的裝甲兵指揮官們的。
5月12日,由於德軍的進攻如此的順利,裝甲指揮官們決心不等步兵到來,即強渡馬斯河。5月13日,德國空軍集結大量部隊,包括12個「斯徒卡」俯沖轟炸機中隊在內的大量德國飛機前來支援強渡。上午11時,在渡河之前,德國空軍開始分批轟炸河對岸的法軍指揮所,炮兵陣地和步兵掩體。德國「斯徒卡」飛機對地攻擊時垂直俯沖到幾乎接近地面才拉起,除了掃射和轟炸以外,飛機巨大的噪音對當時接觸飛機不多的法國陸軍普通士兵來說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德國空軍的掩護戰術也非常的有效,鑒於當時的空軍對地攻擊仍然有很大限制,德軍採用少架多批,低強度高烈度的方式。雖然每次轟炸時間短,威力不大,但是每隔一會就來一次,以此掩護乘橡皮舟分批渡河的德軍。盡管法國空軍猛烈轟炸河上僅有的一座橋梁和河中的德軍,但遭遇了德國空軍戰斗機部隊的驅逐。下午4時德軍大部均已到達河對岸,法軍沿河工事與炮兵陣地均遭摧毀。午夜時分,德軍已經進至河以南8公里之遠!德軍及時控制了馬斯河渡口,並陸續將大量部隊運過河,至此,法軍已呈敗像!
面對德軍的進攻,法軍尤其是法國空軍,在開戰之初的慌亂之後,也進行了殊死的抵抗。5月14日,鑒於德軍涌過馬斯河並輕松佔領軍事要地色當,為了給法第2集團軍贏得時間進行軍事展開以反擊入侵的德軍裝甲部隊。法國空軍集中力量對色當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轟炸。法空軍布雷蓋-693型飛機在不洛希152和英國空軍的「颶風」戰斗機的掩護下,對德軍進行輪番轟炸,此外還有13架老式的143M夜間轟炸機也隨同進行了晝間轟炸。然而,由於為了避開德軍戰斗機,法機飛得很低,遭德軍地面炮火猛烈射擊,有一定的損失。同日,為了阻止德軍越來越多的涌過馬斯河。以英空軍為主,法空軍為輔,轟炸馬斯河上的德軍橋梁(德國工兵早在14日即架起第一座浮橋,以後更是越架越多)。第一次攻擊英國空軍就損失了85架轟炸機,德軍只是3橋微損,很快就修復了。接下來的3天,英空軍繼續攻擊,前後損失250多架各種飛機。由於當時英軍早期型的「颶風」不是德國空軍戰斗機的對手,盟軍飛機必須低飛以躲過德空軍的戰斗機。這一情況造成盟軍飛機多損失於德軍地面猛烈的高射炮火。(英國空軍在法國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斗,除大陸派遣部隊以外,又先後調集261架「颶風」戰斗機以及後來補充的飛機。從5月10日戰鬥打響至19日,被擊落75架,傷120架,到後來撤回英國的只有66架!)
5月19日,德軍佔領阿拉斯,20日,佔領阿布韋爾,至此,法軍北線全壞,戰局已近不救!
在接下來的敦刻而克大撤退中,英德空軍激烈爭奪制空權,以實現戰場控制。德國空軍在戈林的親自指揮下,集中所有能夠集中的空軍計800多架(內轟炸機300多),全力轟炸敦刻而克,甚至在港區投擲水雷封鎖港口,阻止英軍接援,力爭將英法軍消滅在灘頭上。面對極其險惡的戰場態勢,英空軍更是傾其所有,以每日300多架次的力度與德軍爭奪制空權。其中,從英國本土出發的戰斗機共達2739架次,並在戰斗中投入大量的新型「噴火」式戰斗機。由於英軍的奮力拚殺和地理及氣象條件對德軍的限制(英空軍從本土起飛,海峽只有40-70公里,德國機場較遠,且戰役期間德國一側氣象條件惡劣,不利空軍出動),英空軍逐步掌握多佛兒海峽上空的制空權,有力的支援了陸軍。德國空軍未能阻止盟軍撤退。
敦刻而克陷落當天,德軍猛攻法軍臨時拼湊的魏剛防線,第二天即渡過索姆河。此時,法軍自知前途險惡,於是集中了全部空中力量,在英國皇家空軍的協助下反復攻擊了亞眠,肖恩,配隆等橋頭目標,但仍然未能阻止德軍大量集結。9日,德軍在魯昂,貢比涅突破魏剛防線。同日,法國政府宣布遷都。法空軍此時已所剩無幾,器材油料等也已經不能保證有效作戰了。
5月10日,義大利對法國宣戰。法國海軍航空兵部隊與義大利空軍進行了戰斗。
5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
5月17日,貝當政府要求停戰。18日,英國空軍全部撤出法國。
5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
法國宣布停戰後,仍有大量法軍尤其是空軍紛紛逃往北非,其餘部隊等待德軍解除武裝。至此,法國戰役結束。
二戰中的德國
對Hein Severloh來說,1944年6月6日「最長的一天」,意味著他在九個小時里不停的用機槍射殺那些試圖在奧馬哈海灘登陸的美軍士兵.
在這場血戰中,有一個讓他始終難以忘懷的場景。一個年輕美軍士兵從他的登陸艇里跑出來,並且試圖將自己隱蔽在一個混凝土反坦克工事後面, Severloh,在諾曼底的德軍中一個年輕下士,用他的步槍瞄準了那個美國兵,他扣動了扳機並且准確的命中了敵人的額頭,那名美軍士兵的鋼盔飛起來滾入大海,栽倒在海灘上死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這是段痛苦的記憶,幾十年後的今天,Severloh一想起那些戰死的士兵都會流下悲傷的淚水。
Severloh安全的呆在一個可以俯視整個海灘的混凝土碉堡中,面對接近的盟軍,視野很好,他是戰斗到最後的德軍士兵,並且可能殺傷了大約3000名美軍,這幾乎是美軍在奧馬哈海灘傷亡的三分之一。美國人從奧馬哈海灘認識了這個年輕的德國士兵。
由於惡劣的天氣,他從盟軍的空襲中倖免。讓美空軍郁悶的是,如果他們投彈過早的話,可能會誤傷到自己的登陸船隊。而當他們延遲投放,又意味著炸彈常常遠遠的落在德軍碉堡的後面
德軍士兵給美國空軍起了個綽號叫「Amis」,笑話他們只會轟炸法國的奶牛和農場,而不是德軍陣地。
在空襲之後,Severloh和其他29人沖出了隱蔽部進入碉堡,在射擊口前准備應付登陸部隊的沖擊。他當時才20歲,看著海面幾乎透不過氣來,他將面臨這密集的盟軍船隊。他說:「天哪,我要如何應付這場混亂。」
旁邊的老兵對他說:「應該怎麼辦?我會把這些置之腦後,要考慮的只有射擊,不是敵死就是我亡,這才是要考慮的。」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當登陸艦逼近海灘,Severloh聽見了他的指揮官,中尉Berhard Frerking最後的命令。他們試圖阻止仍在航渡的美軍,不讓他們輕松上岸。但是當那些士兵還在水中掙扎的時候,如果他開火得太快,就有可能遺漏一些仍然在水中的美軍士兵。
Frerking解釋說:「你應該在美軍到了膝蓋深度海區的時候開火,那時他們跑不快」Severloh曾參加過一些小型戰斗,開始在東線服役,但他並不熱衷於戰爭,「我從不想捲入戰爭,也從不想呆在法國,更不想呆在碉堡里用機槍射擊」「我看見當機槍子彈打在海灘上水花四濺,當這些小噴泉接近那些美國兵的時候,他們開始倒下,很快的,第一具屍體開始漂浮在漲潮的海浪上,不久,所有的美國兵趴下開始還擊」他射擊了9個小時,用光了12,000 發子彈,海水被屍體的鮮血染紅了。打完了所有的機槍子彈,他用自己的步槍繼續射擊,接著打光了另外400發步槍子彈。
一位著名的德國二戰歷史學家Helmut Konrad Freiherr von Keusgen,認為Severloh可能在當天造成了美軍約3000-4200人的傷亡。Severloh認為數字沒那麼大,但他承認「很明顯,至少 1000人,很可能超過2000人,但我並不知道我打死了多少人,這很可怕,想像一下都會讓我作嘔。我幾乎消滅了一個團的登陸部隊,周圍的海水都染紅了,我能聽見美軍指揮官在喇叭裡面歇斯底里的喊叫。」
Stuart Crawford,服役於英國皇家裝甲兵團,擔任防務顧問,他認為一個德軍士兵是完全有可能造成美軍如此之多的傷亡。他說:「我曾經作為訓練的一部分試用過那種機槍(註:指MG42)。那種機槍可以以極高的射速開火,Severloh當時處在一個幾乎不可能被武器傷害到的位置,美軍無法瞄準到他。美軍的失誤在於沒有登陸坦克在第一波登陸部隊中,於是他們沒有掩護
㈤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究竟是贏了還是輸了
乍一看來,這似乎根本就不該成為一個問題,因為眾所周知,英國當然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和美國、蘇聯等國一起覆滅了二戰元兇德國,因此,英國自然是二戰的贏家。但是仔細想來,卻並不僅僅如此。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在戰爭層面上英國的確是打贏了,也是毋庸置疑的戰勝國之一。但是,英國卻幾乎沒有享受到勝利者的果實。
巔峰時期的德國
當德國統一歐洲之後,美國即使有心阻止元首,如果沒有了英國這個重要的落腳之地,隔著浩瀚的大西洋,美國也在具備阻止德國和元首的能力。
因此,如果英國投降,世界的局勢很可能演變成德國獨霸西歐,美國成為美洲霸主的雙強格局。而一旦形成這種雙強對峙的局面,意味著英國連復國的可能都微乎其微,英國的殖民地自然也就與英國沒有什麼關系了。
㈥ 二戰德國打哪個國家最久
英國。
二戰中英國與德國作戰時間最長,英國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力量之一,是歐洲少數沒有被德國佔領過的國家。
1939年9月初德國對波蘭發起閃電戰,英法聯合對德國發出最後通牒,但是德國充耳不聞。1939年9月3日,英國正式與德國宣戰,同時也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5月侵入法國,為保存有生力量,同月英法聯軍進行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聯軍大部撤到英國。1940年德國對英國發動猛烈的空襲和潛艇站,英國在首相丘吉爾的帶領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與拼搏。經過防禦階段後,德國戰線逐漸拉長,二戰戰場同盟國隨著蘇聯和美國的先後加入,形勢逐漸改觀,1944年6月英美法聯軍諾曼底登陸,對德軍發動大反攻,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投降。
㈦ 二戰中德國是在幾年投降的
1945年5月7日凌晨2時41分,德國按盟國的要求,在一個儀式上宣布投降。投降書是在法國蘭斯的一所很小的紅色教學樓里簽署的。這座不起眼的建築一直是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的總部,然而,艾森豪威爾卻沒有親眼看到簽字儀式,他的參謀長史密斯中將和蘇聯、法國和英國的代表出席了簽字儀式。
德國代表約德爾將軍簽署了投降書,這時的歐洲所有戰場都安靜下來。投降書表明,必須解除所有德軍武裝,戰犯要接受盟國的裁決。同時,盟國有可能分割德國。 在5月7日的投降書簽署儀式上,蘇軍代表蘇斯洛帕羅夫將軍只是以見證人的身份出席,並未簽字。因為斯大林對美英在蘭斯接受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極為不滿。他認為蘇聯是抗擊和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主力,柏林是蘇聯紅軍攻克的,投降儀式應由蘇軍主持,受降地點應在柏林。鑒於當時的形勢,美英同意了斯大林的要求。
由此,1945年5月9日莫斯科時間零時43分,柏林時間5月8日22時43分,德國投降書的簽訂儀式在柏林南部的卡爾斯霍斯特舉行。蘇軍元帥朱可夫主持了受降儀式。代表德國簽署投降書的是陸軍元帥凱特爾。凱特爾被帶進大廳時,朱可夫向他問道:「你把無條件投降書帶來了嗎?把投降書研究過了嗎?你有全權在投降書上簽字嗎?」凱特爾回答:「是的,我們研究過了,准備在上面簽字。」凱特爾說罷,脫下了他那雙白色小山羊皮手套,用草體在投降書上簽上了他的名字。
由於時差,美、英、法等國把5月8日定為歐洲勝利日,而蘇聯則確定5月9日為戰勝德國法西斯紀念日。
㈧ 二戰德國為什麼一直攻不下英國英國靠什麼守住德軍攻勢
二戰時期的德國在歐洲可以說是所向披靡,但是在和英國對戰時卻遲遲久攻不下,為什麼英國能防禦德軍如此密集的攻勢呢?其實英國在科技技術方面並不比德國差,而且英國利用了兩個自己的優勢使德軍完全沒辦法施展自己拿手的閃電戰,戰況一直被拖延了下去。不過還好英國最後堅持了下去,如果連英國都淪陷了的話,那德國可能就不會在1945年投降了。
二戰時期世界戰場形式變化莫測,每個細節對於每個參戰國家來說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在這場曠日持久的世界災難中,德國作為最為強勢的參戰國之一,幾乎橫掃了歐洲戰場,成為不少歐洲國家的夢魘。然而,所向披靡的德軍始終未能佔領英國,這是為什麼呢?
說起二戰時期這德英雙方給人的印象,德國像兇殘霸道的的侵略者,而英國則像是身著西服溫文爾雅的老紳士。這兩個國家之所以會給人這樣的印象,是因為,在戰爭時期德國始終鋒芒畢露,展現出無可匹敵的攻勢,相反,英國則十分內斂,蓄勢待發一味防守。
這一時期英國曾發生了震驚歐洲的慕尼黑陰謀事件,以及大撤退事件,縱觀事態的發展,使我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英國相較於德國處於弱勢。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的陸軍與空軍兵員素質過硬,配合發達的武器配備與閃擊戰術,在歐洲戰場堪稱無敵,英軍在表面上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即便如此,德國最終還是沒能讓英國紳士們低下高昂的頭顱,這就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了。實際上,我們被英國的某些舉動迷惑了,英國的實力並不像該國表現出的那樣弱勢。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美、德等國躋身強國門檻,英國的進步著實有限,已經無法匹配原本的霸主之稱,這也給了我們英國不進反退的錯覺。
可是,身為瘦死的駱駝,英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同時經歷了這場工業革命,雖然,世界局勢發生巨變,但是,英國僅僅是發展不如幾個新興強國迅速罷了,並未被甩開距離,所以,英國的實力仍然不容小覷。可能英國在陸、空兩軍不是德國的對手,可是,英國的海軍在二戰時期仍足以在世界上稱雄。
二戰打響之際,英、法二國並非直接硬拭德軍鋒芒,而是以示弱採取綏靖政策,使德軍能夠在侵略的路上暢行無阻。隨著1940年德國侵佔法國後,德國開始將英國定為下一步的侵略目標,並制定了「海獅計劃」。
所謂海獅計劃,實際上,就是德軍慣用的速戰速決戰術,德國人希望通過強盛的空軍在英國境內發動閃擊,將英國擊潰進而投降。然而,德國人最終無法如願,因為,英國的地面雷達系統能夠有效的應對德國的空襲,而英軍非常高超的隱蔽作戰又使德國空軍很難鎖定目標,英國人憑借著這兩點成功翻盤,最終,粉碎了德軍的意圖。
在最經典的德英空戰中,狂妄自大的德國空軍派遣了二百餘架轟炸機,並有六百架戰斗機從旁保護轟炸機,橫渡英吉利海峽打算給予英國致命一擊,反觀英軍,僅出動了三百餘架戰斗機,在雷達的幫助下對氣勢洶洶的德國戰機展開攔截。由於,雙方的雷達水平差異過大,英國空軍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以二十六架戰斗機的損失擊落了德國近二百架戰機,損失慘重的德國空軍不得不選擇撤退。
經此一役,德國的空軍實力大損,海獅計劃最終破產,閃擊戰術也被英軍逼成持久戰,德軍失去了戰略優勢,最終,無法進一步侵略英國。
除了剛才講到的德軍戰術選用不當以及德國人的大意外,還有一點因素導致德國無法得逞,那就是後來美方參戰,最終,與英國聯手對抗德軍。對德國人來說,原本就日益嚴峻的英國戰場在美軍參戰後更加危機四伏。英軍的實力並未落後德軍太多,加上有發達國家美國的援助,英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在陌生戰場的德軍更加不堪重負。
英國畢竟是島國,即使英吉利海峽再窄,德軍也不可能游過去。而兩棲登陸或者空降作戰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能夠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德海軍根本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所謂制海權完全是幻想。不列顛空戰雖有2:1的數量優勢,德國空軍依然不能打敗英國空軍,無法掌握制空權。
所以,德軍即使如拿破崙一樣,幾乎佔領了整個歐陸,也只能望洋興嘆。
現如今,德國之所以會給後人留下強盛的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德軍始終處於攻方,而所有戰爭中主動的一方都會提前做出完全的准備,所以,也就給人一種裝備精良戰術得當的感覺。二戰時期德國最強大的其實是陸軍,而德國的短板正是海軍,這就是德國在整場二戰中在歐洲大陸所向披靡卻對英倫島無計可施的最主要原因。
德國的陸軍在海上戰鬥力大損,而德國的海軍並不出色,只能選用相對強勢的空軍作戰,卻被英國發達的雷達技術和得當的隱蔽戰術所制衡。事實證明,英國人不但軍事實力很強,還能因地制宜制定針對德軍的戰術,最終,德軍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在英國戰場上大敗而歸,此後,就只能隔著大洋看著無法拿下的英國嘆氣了。
其實,從人類歷史來看,大陸國家和瀕海大陸國家幾乎無法真正壓倒島嶼海洋國家,即使不計成本建設大海軍,也是事倍功半,無法長期維持。英過打敗荷蘭,西班牙,法國,德國得到300年海洋霸權,蘇聯在冷戰中垮台,實際上敗於美國,這些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㈨ 二戰中德國什麼時候投降的
1945年5月9日,德國簽訂投降書,宣布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利堅合眾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9)二戰中英國堅持多久才投降德國擴展閱讀:
戰爭經過
1939年9月,波蘭覆亡。 蘇聯趁德軍侵入波蘭之際,開始向西擴展疆域,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稱「白色閃電」)。4月9日攻擊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
1940年5月,英法聯軍在法國進行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軍隊大部分撤入英國境內,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國對法國發動了總規模的進攻,義大利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6月 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命令(海獅計劃)。德軍對英國發動猛烈的空襲和潛艇戰。 企圖迫使英國屈服。 丘吉爾首相領導英國軍民奮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陰謀。德國遭到了發動侵略戰爭以來的首次失敗。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德國軍隊以550多萬人、4000多輛坦克和近5000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分為三路,突然向蘇聯發動全面的進攻,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蘇聯軍隊猝不及防,節節失利,蘇聯大片領土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
㈩ 二戰歐洲各國抵抗多久才投降
奧地利抵抗法西斯時間:0秒
捷克斯洛伐克抵抗法西斯時間:0秒
立陶宛抵抗法西斯時間:0秒
丹麥抵抗法西斯時間:4小時
盧森堡抵抗法西斯時間:1天
荷蘭抵抗法西斯時間:7天
南斯拉夫抵抗法西斯時間:11天
比利時抵抗法西斯時間:18天
希臘抵抗法西斯時間:24天
波蘭抵抗法西斯時間:36天
法國抵抗法西斯時間:40天
挪威抵抗法西斯時間:61天
美國抵抗法西斯時間:3年
蘇聯抵抗法西斯時間:4年
英國抵抗法西斯時間:5年
中國抵抗法西斯時間: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