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將香港割讓給英國100年的條約叫什麼
中國將香港割讓給英國100年的條約叫《南京條約》。
整個香港有三個不平等條約,分別是
一、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
二、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
三、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又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界限街以
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230多個大小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
(1)北京條約把哪裡割讓給英國擴展閱讀:
簽訂《南京條約》的原因:
鴉片戰爭是《南京條約》的導火索,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篇章。英國很早就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到19世紀30年代末,輸入量達到驚人的程度。鴉片貿易不僅使英國人的東印度公司、英屬印度政府及鴉片販子獲得暴利,而且與英國政府和整個英國資產階級形成了密切的利益關系。
直到1839年1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奉旨禁煙,並於6月3日進行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 該事件成為英國人將大炮對准中國國門的借口,英國人打著保護鴉片貿易的旗幟,實施著對中國領土的侵略。
當時的中國武器落後,國民為鴉片所迫害,在英軍的火力攻擊下節節敗退,英軍先後攻陷舟山、虎門、廈門、寧波、吳淞、鎮江等地,並霸佔香港島,最後向南京發起進攻。清政府為保住大清最後的陣地,與英軍談判,談判內容包括割地,支付高額的賠償費用等等等等不平等條約。
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條約談判,清朝代表在英方的軍事壓力下毫無反抗能力。英方不允許清政府對其提出的條件做任何修改,完全一手擬造條約內容,並屢屢以進攻南京相要挾,清政府軟弱,簽下不平等條約。
因當時南京又叫江寧,故《南京條約》又叫《江寧條約》。
❷ 香港割讓給英國是哪一年
1842年。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香港回歸: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這里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
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於1997年6月30日午夜舉行。23時42分,交接儀式正式開始。
1997年7月1日零點整,激動人心的神聖時刻到來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起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一起徐徐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❸ 1860年北京條約割了什麼給英國
清朝割讓廣東新安縣(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給英國;
清朝增開天津為商埠;
❹ 近代共有幾個國家割佔了中國領土割佔了哪裡
①英國
中英《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中英《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②俄國
中俄《愛琿條約》割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給俄國;中俄《北京條約》割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給俄國;《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給俄國;《中俄改訂條約》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割中國西部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給俄國;
③中日《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給日本。
其餘的都是租借地 租界 勢力范圍,只是事實佔領,名義上主權仍是中國,都不是法律割讓
❺ 英國通過北京條約侵佔了中國的什麼地方
你好,清政府被迫割讓了九龍司一區,約為現在的深圳市、寶安縣及香港地區),詳見下圖。
《中英北京條約》共9款,主要內容有:
1.1858年秋大學士桂良等與英專使額爾金所達成的英公使暫不駐京的諒解無效,英公使是否駐京由英國決定。
2.賠償英國軍費600萬兩和英商的損失200萬兩。佔領天津、大沽、登州、北海、廣州等處英軍,賠款交清時方才撤離。
3.凡有情願出國做工之華民,「俱准與英民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願攜帶家屬一並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隻,毫無禁阻」。
4.中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5.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
❻ 清朝割讓了哪些地方給英國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不久,清朝道光皇帝由主戰轉向主和,派欽差大臣琦善到廣州與英軍談判。1841年1月琦善與義律在清廷與英國政府不知情下草擬《穿鼻草約》,並於1月20日由義律發出《給女王陛下臣民的通知》中,宣稱他和琦善之間「達成了初步協議」[18],其中包含「把香港島和海港割讓給英國」,並於1月26日於香港島北岸的水坑口登陸。但由於清廷及英國政經界分別認為有辱國體及獲利太少,故雙方不承認《穿鼻草約》的存在,但英國軍方並沒有撤出香港島。直至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國打敗,並於翌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連同鄰近的鴨脷洲才正式割讓與英國。1860年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被逼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但九龍寨城除外,租期99年。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讓,形成了今日香港的邊界。參考資料:網上資料
❼ 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的條約是什麼
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的條約是《北京條約》。
1860年,清朝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再敗給英法聯軍,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
《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是1860年清朝政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北京分別與不列顛(英)帝國、法國、俄羅斯帝國(沙俄)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清政府委任欽差大臣奕䜣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簽約地點在北京禮部衙門,今天安門廣場東南角。另外,1887年與葡萄牙簽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亦稱《中葡北京條約》。
九龍半島簡介
九龍,地理上稱為九龍半島,為中國香港的三大區域之一(香港島、九龍、新界),是除了香港島以外市區的主要組成部份。
九龍半島東南西三面被維多利亞港包圍。過去由於英國與中國的租約問題,一度分為「九龍」(即界限街以南)與「新九龍」(即界限街以北,獅子山以南)兩部分。
以上內容參考:九龍半島 - 網路
❽ 香港割讓給英國是哪一年
1842年。
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1、《南京條約》其中要求割讓香港島。
2、《中英北京條約》其中要求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3、《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尖沙咀以外的九龍半島的其餘部分全部租與英國99年,租期內租借地歸英國管轄。
香港回歸:
1982年9月,英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雖然《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皆指香港島及鴨脷洲與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國,但我國拒絕承認,並要求英國將香港島和九龍連同新界一並交還。
1997年,英國政府決定將香港的主權交還給中國,但同時爭取維持英國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❾ 香港是什麼條約被割讓給英國的
香港是分別是以《南京條約》、《中英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被割讓給英國的。
1、《南京條約》其中要求中國割讓香港島;
2、《中英北京條約》其中要求中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3、《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國將1860年英國所奪占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龍半島的其餘部分,即從深圳灣到大鵬灣的九龍半島的全部租與英國99年,租期內租借地歸英國管轄。
條約影響:
1、《南京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約簽訂前,中國是一個經濟上自主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著統治地位;條約簽訂後,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破壞。
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從此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英北京條約》不僅完全確認了英國通過《中英天津條約》獲得的侵略權益,還對中國進行了新的勒索。通過這個條約,英國從中國再次割佔了領土,勒索了大筆賠款,又一次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確認了英國公使駐京的權利,使英國可以就近干涉清政府。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向中國政治中心地區擴張。
網路-《展拓香港界址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