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的印度人是怎麼去的

英國的印度人是怎麼去的

發布時間:2022-11-18 23:10:38

Ⅰ 英國殖民印度的全過程。

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第 1次重要戰役。R.克萊武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團的內訌,事先收買孟加拉王公西拉吉-烏德-道拉的軍事長官米爾·加法爾。

1757年6月23日,孟加拉軍隊同公司軍隊在普拉西決戰。由於米爾·加法爾率領的孟加拉主力軍按兵不動,使得克萊武指揮的3000名軍隊在決戰中得以打敗孟加拉王公的18000名紀律鬆弛的軍隊。普拉西戰役以後,英國侵佔孟加拉,並以它為侵略其他地區的基地。

1763年,孟加拉王公米爾·卡西姆不甘心做英國傀儡,起來反抗殖民者。以後,奧德王公和莫卧兒皇帝沙·阿拉姆二世(1759~1806在位)的抗英聯軍,於1764年在布克薩爾同英軍決戰,抗英聯軍戰敗。英國殖民者侵佔恆河下游遼闊富庶的土地。

18世紀下半期,英國對南印度的邁索爾發動 4次侵略戰爭。

1767年,英軍侵入邁索爾,在昌加馬和特里諾馬利遇到海德爾·阿里的頑強抵抗。英軍一度佔領邁索爾的 1/3的領土。海德爾·阿里不僅收復失地,而且挺進到馬德拉斯近郊,迫使侵略者求和。

1781年,侵略者在波多諾伏戰役中擊潰海德爾·阿里的大軍。

1782年12月7日,海德爾·阿里病死在軍營中。蒂普蘇丹繼承父業,繼續抗英。

1790年,侵略者發動新的戰爭。蒂普蘇丹在抵抗失敗後同英國簽訂和約。

1799年,英軍第4次大舉入侵邁索爾。蒂普蘇丹最後在塞林伽巴丹城下陣亡。英軍官兵劫掠城市、洗劫國庫。

戰爭結束後,英殖民者把邁索爾中部地區交給邁索爾前印度王公。其餘地區被英國、馬拉特、海得拉巴瓜分凈盡。

(1)英國的印度人是怎麼去的擴展閱讀:

英國殖民開始於1868年,鼎盛時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廣義的殖民地包括雖然擁有行政機關、軍隊等國家機器;

但經濟、軍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別國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和保護國,以及委任統治地、託管地,還有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區設置的「海外領地」、「附屬地」、「海外省」等。

從殖民地的性質上來說,大致可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主要類型,這三種殖民地都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而順次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舊的世界殖民體系也不復存在。

Ⅱ 英國人殖民印度那麼久,為什麼不怨恨英國,看印度人怎麼說

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最早來到印度的殖民者是當年開辟新航路的葡萄牙人,十六世紀時,葡萄牙人獨佔了印度與西方的海上貿易稱霸印度洋,到了十七世紀印度成為一塊人人爭奪的寶地,在殖民霸權的世界潮流下,英國,荷蘭,法國都跑到這里展開了爭奪殖民優勢的斗爭。

首先英國在印度幫助他們完成了統一,歷史上的印度從未實現過真正的統一,就算莫卧兒帝國全盛時期也只是統治著印度的中部和北部,但統治力也是相當弱,英國人通過政治和軍事實力統一了印度半島,否則印度現在也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而已。其次是英國人幫印度完成了語言的統一,印度原本四分五裂,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和語言,英國人來了之後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幫助他們統一了語言文字。再次是英國人給印度留下了2.2萬公里的鐵路和基礎工業建設,現在印度人的鐵路依然是當年英國人留下的底子,最後是印度人的獨立沒有經過戰爭,等於是英國人和平移交給了印度政黨,所以印度人對英國人又有什麼可恨的呢!

Ⅲ 印度是如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18世紀中期以後,英、法在印度的爭奪加烈。在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期間,英、法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發生了戰爭。戰爭初期,法國人佔領了英國的許多據點。

7年戰爭爆發後,英、法爭奪印度更趨激烈,1756年,孟加拉那瓦布西拉吉·多拉出兵,收復了加爾各答等地。東印度公司派羅伯特·克萊武於1757年1月重佔加爾各答。3月,克萊武攻佔法國在孟加拉的據點昌德納果爾。法國便與多拉結盟,共同對付英國。1757年6月23日,雙方在加爾各答以北30餘里的普拉西村大戰。

克萊武事先以同意孟加拉軍的將領米爾·伽法取得孟加拉那瓦布的寶座為誘餌,將他買通。戰斗進行中,伽法按兵不動。

結果,克萊武只有800名英軍和2000多名僱傭軍,卻打敗了約7萬名孟加拉軍隊和一支前來支援的法軍。伽法當上了孟加拉那瓦布,克萊武則當上了東印度公司駐孟加拉的省督。普拉西戰役標志印度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根據1763年巴黎和約,法國在印度只能保留本地治里等5座不設防城市以通商。

Ⅳ 英國是怎麼統治印度的

英國用強有力的暴力方式征服印度後,對印度封建土邦實行了兼並政策。兼並土邦除了使用武力外,還提出所謂「權力喪失論」,即不承認沒有男嗣的王公的立嗣權,王公死後其政治經濟特權被剝奪,其領地被兼並。同時,英國殖民者還以清查免稅土地持有者的合法資格為由,剝奪了新並土邦內的封建領主領地和各種免稅土地。這就引起印度封建勢力上下層的普遍不安,激起他們的不滿,其中有些人,特別是那些被兼並的土邦王公和失去土地的地主,參加並領導了後來的反英大起義。

英國殖民者在征服和統治印度的過程中,徵募了一支印度僱傭軍,即所謂的士兵「西帕依」。英國殖民者利用24萬印度士兵統治著兩億印度人民,同時利用4萬英籍軍官控制著這些印籍士兵。印籍士兵大多來自傾家盪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他們為生計所迫,不得不到軍隊中賣命。在英印軍隊中,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英國人在軍隊里以主子的身份對待印籍士兵,高級軍官都由他們充任,印度人最高只能升到上尉。英國軍官任意苛扣他們的軍餉,不尊重他們的民族風俗,下令印度士兵剃掉胡須,除掉種姓印記,嚴重傷害了印藉士兵的自尊心。在英國殖民者全面佔領印度後,印籍士兵和英國殖民者的矛盾加劇了,他們原先享有的一些特權,如減免家中的捐稅,戰時多得一半薪金等,都被取消了。殖民統治當局違反僱傭條例,把印籍士兵派到印度境外渡海作戰,給他們增加了負傷和陣亡的機會,引起印籍士兵的極大反感和強烈不滿。此外,印籍士兵的宗教感情也受到嚴重傷害。殖民當局發給印籍士兵的子彈是用塗著豬油、牛脂的厚紙包裝的,在使用子彈時,必須用牙咬破子彈的厚紙皮。由於伊斯蘭教禁食豬肉,而印度教則禁食牛肉,新子彈的使用在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徒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憤慨。因此,這些不滿英國人欺凌和歧視,有組織、有武裝的印度士兵,便成為民族大起義的先鋒和發難者。

Ⅳ 印度是怎麼成為英國社會一部分的

丘吉爾曾經說過「失去印度將是我們最後也是最致命的損失。」在英國,也經常用「皇冠上的寶石」來形容印度在大英帝國內的地位。印度之所以能夠成為英國社會和文化的一部分,正是因為其在大英帝國的體系中有著重要的政治與經濟意義。

印度的重要性也慢慢凸顯,先開始也只是帝國內部的一塊屬地而已門之後發展成為了第二個帝國中心,可見印度曾經對於英國的重要性。也正是基於此,印度反之也在影響著英國的社會文化。

總而言之,印度對英國的社會文化影響也就限於農業社會層面。在工業社會上,印度確實在成就上比不過英國,所以並沒有這方面的文化輸出。

Ⅵ 什麼時候英國侵略印度

1757英國侵略印度。

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

(6)英國的印度人是怎麼去的擴展閱讀

英國對印度的入侵

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卧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占整個印度面積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

以印度為根據地,在亞洲遏制俄國擴張的思想使一些英國官員致力於西北方向擴展英屬印度的疆域,結果引發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戰爭。1885年,印度國大黨成立。1906年組建全印穆斯林聯盟。英國人有意識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在1885年以後,印度幾乎每年都有民族主義者的集會,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官僚顯然漠視印度人的訴求。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目標僅僅是避免出現飢荒。

1909年英國通過莫萊-明托改革法案,規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機構改選中實行分別選舉,此後教派政治成為制度,印度民族運動分裂。

Ⅶ 英國用九百人就成功殖民印度數百年,英國是如何做到的

這個「九百人就成功殖民印度數百年」的說法,實在是有點誇張,實際上問的應該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政策,是如何少數統治多數的。

此後英國對殖民政策進行了調整。先是取消了東印度公司,其次由英國政府接管政權,「取消議會監督局和公司董事會的設置,代之以內閣中的印度事務大臣,並且還設置一個十五人組成的印度事務委員會加以輔佐」,在文化宗教政策上也更加的溫和,但是廢除了種姓制度,承認居民的財產繼承權等等。

簡單來講,實際上就是扶植印度本土的代理人,以印度人來治理印度,並且引進先進的文化制度以及科技,在這個基礎上,印度也進一步現代化。總而言之,印度對英國的社會文化影響也就限於農業社會層面。在工業社會上,印度確實在成就上比不過英國,所以並沒有這方面的文化輸出。

Ⅷ 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吧,他們怎麼解放的

印度的解放是多方面的,但是並沒有通過武裝反抗!
第一,在經過了一、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本身實力大大降低,他們再也不是那個日不落帝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也失去了,由此,他們對於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控制力大大下降,他們再也無法掌控眾多的殖民地,所以只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眾多的殖民地一個個的通過各種方式得到解放!
第二,印度是通過和平方式得到解放的,印度人在他們偉大的領袖人甘地的領導下,通過一種叫做「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不採取武裝反抗的任何暴力行為,使英國政府找不到任何的武裝鎮壓的借口,只以全民靜坐抗議,不參加任何社會勞動,不進行任何社會活動,使這個社會限於癱瘓中),迫使英國放棄了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Ⅸ 英國殖民印度近200年,臨撤出還分裂印度,印度人為何不恨英國

歐洲國家工業革命前後就已經暴露出很強的征服慾望,一些國家憑著強大航海技術,不斷佔領一些原住民生活地區,把這些地區變為自己的殖民地。特別是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殖民地最多,他們稱到哪裡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但另個匪夷所思的是,近代以來雖然一些國家被英國殖民統治上百年,但很多國家卻不願脫離英國,寧可留在大英帝國的光環之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與英國同根同源外,其他國家這種感恩的想法就令人不理解了。

四是改善了等級制

古代印度人等級制很嚴,不同人種享有權力也不一樣。英國人來了後,不僅沒有去除這種制度,而且還保留下來。而對於低層次人種,英國也很厚愛,都招到工廠里勞動。甚至把不被人看好的錫克教徒也招來當了僱傭軍。當時錫克教在英國從軍的傳統,至今還保留著。

一個沒有記性的民族很容易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生活在盲目自信中。

閱讀全文

與英國的印度人是怎麼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勒為什麼穿英國國旗 瀏覽:338
印度流感死亡人數多少 瀏覽:263
中國有多少人叫陳黃河 瀏覽:945
mz義大利文是什麼意思 瀏覽:770
印度西塔是什麼地方 瀏覽:103
中國人壽保險怎麼繳費 瀏覽:732
印尼幣1億相當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737
印度巴帝電信airtel怎麼用 瀏覽:476
英國酒店什麼時候開始營業 瀏覽:461
印尼為什麼會有新型冠狀病毒 瀏覽:630
沙特和伊朗哪個發展好 瀏覽:205
印度多吉美索多少錢一盒 瀏覽:358
為什麼伊朗和義大利韓國那麼嚴重 瀏覽:617
美國對伊朗發射什麼 瀏覽:272
為什麼二戰後印度那麼強大 瀏覽:529
義大利的熊貓怎麼樣 瀏覽:86
我不會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18
北京粵運中國多少金牌 瀏覽:981
印度為什麼突然加大檢測 瀏覽:749
義大利女排28號叫什麼名字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