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大選會發生什麼

英國大選會發生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19 15:37:53

Ⅰ 英國大選是什麼

英國大選(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國選舉最高立法機構英國國會議員的選舉,英國的國會議員(Members of Parliament,MP)通常指下議院議員。國會議員最長任期為5年,但可因為解散國會而提前結束。

參選資格

大選的基本制度是簡單多數選舉制(First-past-the-post election system),即根據一黨所佔有的議員數量。如果一黨擁有絕對多數的議員,則此黨將組成下屆政府,該黨黨魁則成為首相。如果沒有任何黨派擁有絕對多數席位,則合計擁有絕對多數席位的兩個或多個政黨將組成聯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基本上其中最大黨黨魁將成為首相;或者單獨一黨成立政府,並通過與其他黨派非正式的聯盟和協議而得以延續。在缺乏多數席位的下議院中通過政府制定的法規,如其最後的數月中約翰·梅傑政府所面對的,則是非常困難。

這項制度並不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的一種。在全國擁有20%選票的政黨一樣可以以得到區區數個席位而收場。這使此選舉制度屢遭詬病,那些在比例代表制下將表現地更好的政黨如自由民主黨對此抨擊地更為猛烈。而另一方面,此制度的支持者則認為現有制度使得英國政治主流之外的極端黨派式微、聯合政府很少出現,並且選區同其議員有著較為直接的聯系。








Ⅱ 英國大選結果怎麼樣

英國大選投票結束,根據英國媒體進行的大選出口民調,現任首席特蕾莎·梅所在的保守黨將獲得650個議員席位中的314席(較上屆選舉損失了17個議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贏得大選,但無法獲得過半數席位。這意味著英國大選可能出現事前市場預測中最糟糕的結局:懸浮議會!據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9日報道,英國工黨黨首科爾賓表示,「是時候了,特雷莎•梅該讓為給工黨了。」

路透社報道,沃特森在自己的選區勝選後說:「我們還不知道這場選舉的最後結果,現在還言之過早,但看來是對特雷莎•梅非常、非常不利的結果。

Ⅲ 英國大選將會導致英國脫歐的前景難料

據報道,英國官方9日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在8日舉行的議會下院選舉中,執政黨保守黨雖然獲得最多議席,截至目前,英國選舉部門已統計出650個議席中649個席位的結果。特雷莎·梅領導的保守黨獲得318席,未達到過半數所需的326席。最大反對黨工黨獲得261席。

歐盟預算委員京特·厄廷格9日表示,英國大選結果將使「脫歐」談判更加困難,一個在國內處於弱勢地位的談判夥伴可能導致談判向對雙方都不利的方向發展。

Ⅳ 英國大選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盡管近日來倫敦恐襲陰影尚未消散,但箭在弦上的英國大選仍在本周四按計劃舉行。本次大選投票時間定為當地時間6月8日早7點至晚10點(北京時間8日14點至9日凌晨5點),預計最終選舉結果將在北京時間9日白天揭曉。那麼本次大選的影響有哪些呢?

國際關系

英國大選結果或許會影響英國與其最密切盟友之間的關系。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梅是首位與特朗普在白宮會晤的外國領導人,兩人之間的關系自那時以來一直密切。與此同時,在脫歐問題上,英國與歐盟其他國家的關系日趨緊張。相比之下,科本最近幾天公開反對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在特朗普發推文抨擊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後,科本也為薩迪克·汗辯護。如果投票結果對梅不利,上述關系可能重新出現調整。英國在脫歐方面的下一步舉措或許也會對居住在英國的300多萬歐盟公民產生重要影響。

Ⅳ 英國大選的介紹

英國大選(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國選舉最高立法機構英國國會議員的選舉,英國的國會議員(Members of Parliament,MP)通常指下議院議員。國會議員最長任期為5年,但可因為解散國會而提前結束。2015年5月,英國國會下議院將舉行第56次選舉,這將是英國數十年來懸念最大的一次選舉,選舉結果將決定著英國的未來。此次大選將於當地時間7日7時到22時舉行,大部分投票結果於5月8日3時到5時出爐。具有投票資格的選民約為4800萬人,預估投票率65%到70%。

Ⅵ 英國首相宣布將提前進行大選,此舉會對其政壇帶來什麼影響

對處於脫歐關鍵期的英國來說,首相特蕾莎·梅宣布提前舉行大選無疑是出於意料的消息,但從其做出這一決定的時間點來看,是利用脫歐這個借口推動提前大選的進行,讓自己的執政地位更加穩固,畢竟現在這個首相充其量是個過渡性質的,既不是民眾選舉的首相,也不是議會議員選舉的首相,這種尷尬的地位導致特蕾莎·梅必須要扔出提前大選這枚「政治炸彈」來增加自己執政的合法性。在英國這樣的民主化國家,只有全民選舉的首相才具備合法地位,這就使得現任首相有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雖然也是通過完整的流程才執掌首相大權,但沒有經過大選也是一大短板。

但有個問題同樣不容忽視,雖然表面來看保守黨會在提前舉行的大選中有著較大勝算,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大選的提前舉行,無異於一場政治賭博,其所潛在的失敗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在這方面的例子是非常明顯的,前任首相卡梅倫發動的脫歐公投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正是因為信心滿滿的以為不會通過,才盲目的做出了這一決定,結果豪賭失敗而無奈下台,這一點對特蕾莎·梅來說也是需要引以為戒的。

Ⅶ 英國大選的選舉結果

請注意英國在1832年之前有極其苛刻的大選選舉權,直到1918年才有全民選舉(男性21歲以上,女性30歲以上)。以下為1918年至今的大選結果 選舉 日期 首相 黨派 席位多數 1918年英國大選 1918年12月14日 大衛·勞合·喬治 自由黨(聯合政府) 238 1922年英國大選 1922年11月15日 安德魯·伯納爾·勞 保守黨 74 1923年英國大選 1923年12月6日 拉姆齊·麥克唐納 工黨 −96 1924年英國大選 1924年10月29日 斯坦利·鮑德溫 保守黨 210 1929年英國大選 1929年5月30日 拉姆齊·麥克唐納 工黨 −42 1931年英國大選 1931年10月27日 拉姆齊·麥克唐納 國民工黨(國民政府) 492 1935年英國大選 1935年11月14日 斯坦利·鮑德溫 保守黨(國民政府) 242 1945年英國大選 1945年7月5日 克萊門特·艾德禮 工黨 146 1950年英國大選 1950年2月23日 克萊門特·艾德禮 工黨 5 1951年英國大選 1951年10月25日 溫斯頓·丘吉爾 保守黨 17 1955年英國大選 1955年5月26日 安東尼·艾登 保守黨 54 1959年英國大選 1959年10月8日 哈羅德·麥美倫 保守黨 100 1964年英國大選 1964年10月15日 哈羅德·威爾遜 工黨 5 1966年英國大選 1966年3月21日 哈羅德·威爾遜 工黨 96 1970年英國大選 1970年6月18日 愛德華·希思 保守黨 31 1974年2月英國大選 1974年2月28日 哈羅德·威爾遜 工黨 −33 1974年10月英國大選 1974年10月10日 哈羅德·威爾遜 工黨 3 1979年英國大選 1979年5月3日 瑪格利特·撒切爾 保守黨 43 1983年英國大選 1983年6月9日 瑪格利特·撒切爾 保守黨 144 1987年英國大選 1987年6月11日 瑪格利特·撒切爾 保守黨 102 1992年英國大選 1992年4月9日 約翰·梅傑 保守黨 21 1997年英國大選 1997年5月1日 托尼·布萊爾 工黨 179 2001年英國大選 2001年6月7日 托尼·布萊爾 工黨 167 2005年英國大選 2005年5月5日 托尼·布萊爾 工黨 66 2010年英國大選 2010年5月6日 大衛·卡梅倫 保守黨(聯合政府) -20 注意:負的席位多數意味著那次大選之後會出現僵局國會(Hung parliament)或少數派國會,即無任何黨派占絕對多數的國會。比如1929年的大選,工黨所取得的席位比絕對多數席位少42個,因此它的席位多數為負42。

Ⅷ 英國大選對英鎊有什麼影響

隨著英國大選日漸近,最新民調也引起外匯市場的波動,據YouGov預測模型,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所在的保守黨在議會取得的330席可能有20席不保,而對手工黨卻有可能增加近30席。民調結果也進一步暗示即將到來的英國大選將十分激烈,提前大選並不是那麼順利,英鎊多頭在得知此消息後備受打擊。

其實在2016年6月英國決定退歐公投之後,英鎊出現暴跌情況。不過由於近期英國經濟數據的良好表現,英鎊也隨之上升,並且投資者也預計英國首相May能夠勝選的結果,從而增強首相對英國脫歐談判的信心。但萬萬沒有想到,在英國曼徹斯特發生恐怖襲擊事件之後,特蕾莎·梅的支持率就開始大降,這不得不令人憂慮。

顯然,最新的民調結果動搖了投資者對英國首相在大選中勝利的信心,銀行信息港分析師認為,在6月8日的英國大選之前,英鎊將繼續掙扎,投資者神經還將緊綳著,直到英國大選的因素消除。

Ⅸ 介紹英國大選

英國大選(General electi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指英國選舉最高立法機構英國國會議員的選舉,英國的國會議員(Members of Parliament,MP)通常指下議院議員。國會議員最長任期為5年,但可因為解散國會而提前結束。

選舉候選人大部分為某政黨的成員,他們的競選目標是贏得英國地域上的某選區。2001年上屆大選一共有659個選區,或者稱下議院有659個席位,即有659位議員。在2005年5月5日的大選中,英國則有較少的646個席位以供各候選人競爭。大多數英國選民根據候選人的黨派,而不是其個人品質或主張來進行投票選擇。
大選必須在每次國會任期開始之前舉行。國會最長的任期為5年,前後兩次大選的間隔應超過競選活動和新國會組建的時間之合(通常為5至8周)。實際的大選可在5年任期之前的任何時間舉行。5年任期從大選之後的第一次國會會議開始計算。大選時間的選擇在於在任首相的決斷。此項決定通常具有政治性目的,即如果政府廣受好評,它通常在掌權約4年之後「要求」舉行大選,以達到掌權時間的最大化。

首相請求君主使用皇家公告的方式(Royal Proclamation)解散國會。公告同時要求公布各個選區請求大選的正式大選文書(Writs of Election)。大選將在公告發布之日起17個工作日之後進行。

從1935年起,每屆大選都在周四舉行。1945年至2001年的16次大選中,在10月舉行的有4次,6月也有4次,5月有3次,2月有2次。

英國內閣將在大選之前強制隔離。在大約6周的時間里,政府各部門不允許同公眾就任何新的或有爭議的政府動議(如改革動議、行政和立法變化等等)進行交流。

大選的基本制度是簡單多數選舉制(First-past-the-post election system),即根據一黨所佔有的議員數量。如果一黨擁有絕對多數的議員,則此黨將組成下屆政府,該黨黨魁則成為首相。如果沒有任何黨派擁有絕對多數席位,則合計擁有絕對多數席位的兩個或多個政黨將組成聯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基本上其中最大黨黨魁將成為首相;或者單獨一黨成立政府,並通過與其他黨派非正式的聯盟和協議而得以延續。在缺乏多數席位的下議院中通過政府制定的法規,如其最後的數月中約翰·梅傑政府所面對的,則是非常困難。

這項制度並不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的一種。在全國擁有20%選票的政黨一樣可以以得到區區數個席位而收場。這使此選舉制度屢遭詬病,那些在比例代表制下將表現地更好的政黨如自由民主黨對此抨擊地更為猛烈。而另一方面,此制度的支持者則認為現有制度使得英國政治主流之外的極端黨派式微、聯合政府很少出現,並且選區同其議員有著較為直接的聯系。

Ⅹ 英國大選為什麼對英鎊會有影響

作為去年的市場風險中心之一,英國的經濟問題也成為了歐洲關注的焦點。英鎊作為英國經濟前景主題之一,近期,英鎊的走弱所帶來的通貨膨脹令家庭實際收入受到威脅,從而使得此前受到消費者支出支撐的英國經濟增長預期受損。而英鎊的價值目前則被政治風險所驅動。(推薦閱讀:特朗普真要放棄美元嗎?)

去年的退歐公投、特蕾莎梅在去年10月份的講話以及此次其宣布英國將在6月份提前大選都對英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海外的政治局勢——從法國大選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動向——也在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那麼英國大選對英鎊意味著什麼呢?英鎊之後的走向如何?《英國電訊報》周二(4月24日)撰文對此作出了分析。

上周,英國首相梅宣布將提前舉行大選令英鎊兌美元飆升了大約1%,英鎊一舉由去年10月份以來的低迷中振奮起來。但除此之外,英鎊仍舊處於弱勢,相對12個月之前,英鎊兌美元和英鎊兌歐元分別降低了12%和10%。

英鎊下跌的源頭在於:一則是市場要接受英國將要退出歐盟的震動性事實,預期英國經濟將在退歐後放緩,且對於資金的吸引力降低;另外,市場認為退歐將令英國出口更加昂貴和困難,需要英鎊下跌來彌補這一成本;第三個可能的因素是,不確定性意味著投資者只是不知道英國是否將成為好的選擇,從而令持有英鎊的必要性受到質疑,因此英鎊的下跌意即對於國際買家而言英鎊資產價格的下跌。

盡管如此,市場仍然歡迎英國提前舉行大選的決定,因為保守黨更多的優勢議席將給予英國首相梅在與歐盟進行談判時更大的權力,令英國退歐的進程更具確定性。因此如果保守黨在大選中失敗,外匯市場就將劇烈波動。

英國大選對歐洲大陸可能也會產生一些影響,歐盟領導人作為退歐談判的另一方有他們自己的大選需要擔憂,所以若退歐談判形勢艱難,也將導致匯市的波濤洶涌。

對於英鎊的水平,沒有客觀的「適合」位置,但這並不是說在不同的位置沒有贏家和輸家。

目前的贏家是英國的出口商,他們的產品價值在換算成英鎊時突然增加了10%-15%。他們可以減價以增強競爭力,或直接賺取更多利潤。已經有官方數據表明,英國製造商的營業額上升,調查顯示該行業產量上升以滿足額外的需求,當然全球經濟的復甦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然而,相對的,英國進口商也就成為輸家。英國的零售商也由此受損,通脹上升了2.3%,增速已經有趕超薪資增長之勢,從而威脅到英國家庭生活水平的上升,進而拖累英國整體經濟。

同時,對於海外員工來說,英國作為工作地的吸引力也因英鎊的下跌而下降。

要分析英鎊之後的走勢,只是英國國內的形勢還不足以為論。

作為貨幣,英鎊並非孤立,而是與多種貨幣相關聯。比如歐元在法國首輪大選結束後的飆升就抹平了此前英國宣布提前大選後英鎊兌歐元的優勢。市場因中間派馬克龍進入第二輪而如釋重負,民調顯示他將最終獲勝,這令外界對他的競爭對手——反歐元的國民陣線領袖勒龐或將成為下一任法國總統的擔憂減緩。英鎊兌歐元由此下跌了超過1%。

歐元區內的此類政治事件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舉例來說,如果面臨危機的希臘退出歐元區,而歐元區其它部分繼續保持完整,歐元就會上升。

除了貨幣,其它的相關因素也會影響匯率。利率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美元作為目前較為強勁的貨幣,就可能隨著美聯儲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而繼續升值。市場預期今年內美聯儲可能會加息三次。而若如此,英鎊兌美元和歐元兌美元都會隨之下降。

閱讀全文

與英國大選會發生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多吉美索多少錢一盒 瀏覽:355
為什麼伊朗和義大利韓國那麼嚴重 瀏覽:615
美國對伊朗發射什麼 瀏覽:270
為什麼二戰後印度那麼強大 瀏覽:527
義大利的熊貓怎麼樣 瀏覽:84
我不會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16
北京粵運中國多少金牌 瀏覽:978
印度為什麼突然加大檢測 瀏覽:747
義大利女排28號叫什麼名字 瀏覽:502
越南青檸怎麼做 瀏覽:541
中國和英國簽了多少大單 瀏覽:377
中國的海洋島在哪裡 瀏覽:142
中國的遺跡是什麼 瀏覽:27
伊朗人為什麼有人扎頭巾 瀏覽:258
在中國賣日本小商品在哪裡進貨 瀏覽:576
寂寞的中國人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39
印度煎餅放什麼調料 瀏覽:648
如何將人民幣轉到越南 瀏覽:91
伊朗為什麼會發洪水 瀏覽:677
你會怎麼做綜藝中國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