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英國貴族的稱呼
公爵(Duke)
侯爵(Marquess)
伯爵(Earl,在英國以外的伯爵稱Count)
子爵(Viscount)
男爵(Baron)
除了這五等爵位之外,還有親王(或王子)、從男爵、爵士、騎士等貴族封號。
Rex et Imperator / Regina et Imperatrix 國王兼皇帝/女王兼女皇,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至1947年印度獨立期間,英國君主的稱號
King/Queen 國王/女王
Crownprince 王儲,在英國稱Prince of Wales,即威爾士親王
Prince 親王或王子。通常只表示「君主之子」(或女君主之夫)之意,而非具體的爵位。女性稱Princess(公主),國王長女稱Princess Royal,即「大公主」
Royal Duke 大公
Duke 公爵
Marquess 侯爵
Earl 伯爵
Viscount 子爵
Baron 男爵
Baronet 從男爵
Knight 騎士
其中皇帝/女皇和國王/女王稱「Your Majesty」,親王和公主稱「Your Highness」,公爵稱「Your Grace」,公爵之子、侯爵、侯爵之子和伯爵統稱lord,即勛爵。
② 在英國公爵世襲嗎用殿下還是閣下稱呼
在英國,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與作為一國之主的歐洲大陸的「大公爵」(即大公)有所不同。英國公爵爵位出現很晚。1337年,愛德華三世把康沃爾郡升為公國,將公爵爵號授予年方7歲的「黑太子」愛德華。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後多年裡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親均不許稱王,最高可獲公爵爵位。貴族爵號和封地按照相當嚴格的長子繼承製傳遞;若長子早歿,依次由長孫、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員依序遞補。若某貴族沒有繼承人,可根據其遺囑或生前安排,並經國王和高級法庭批准認可後,由其近親繼承其封號封地。但在多數情況下是被國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國貴族爵位和封號不可隨意轉讓、出售。歷代國王為保持貴族的群體規模和出於其他方面的考慮,大多會適量增補貴族。某人一旦獲得一種爵位,並非固定不變。若新獲顯赫軍功、政績卓著或受到國王格外寵愛,可以晉升更高級的爵位,或兼領新爵位。除此之外,貴族聯姻也是獲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機會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為社會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擁有貴族身份和家產者以及其長系繼承人總能輕易得到愛慕者和求婚者。一般稱呼公爵為殿下。
希望能夠幫到您!
③ 歐洲貴族稱謂
爵位是歐洲封建君主國內分封貴族的等級制度。它最早出現於中世紀,在近代的一些國家中仍然繼續沿用。一般以佔有土地的多少來確定分封爵銜之高低,主要可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五等。
公爵:在貴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級,地位最高。這個爵名的由來有三:一是歐洲氏族社會解體時期,日耳曼部落的軍事首長;二是古代羅馬部落的軍事首長;三是古羅馬時代的邊省將領,後指地方軍政長官,其拉丁文原意為"統帥"。隨著封建關系的發展,王權的日益強化,公爵成了統治階級中的上層人物。在英國,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紀的英王愛德華三世分封的,被封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員。十五世紀後才打破這慣例,少數非王室人員也被封為公爵。
侯爵:侯爵是貴族的第二等級。查理大帝在位時它是指具有特別全權的邊區長官,相當於藩侯,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變成了獨立的大封建領主。封建王權加強後,侯爵成為公爵與伯爵之間的爵銜,其地位與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紀後,才確認侯爵的地位在伯上之上。
伯爵:在羅馬帝國時,伯爵是皇帝的侍從,掌管軍、民、財政大權,有時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強化後,伯爵可割據一方,成為世襲的大封建領主。後來,其地位漸次低落,介於侯爵與子爵之間,為貴族的第三等級。在英國,伯爵之銜歷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愛德華被封為公爵之前,它是英國最高的爵位。這一爵名,來源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丹麥。
子爵:子爵原系法蘭克王國的國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國王查理曼於八世紀時封的,後來傳到歐洲其他大陸國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後來獨立存在,也可世襲。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紀才傳入英國,博蒙德·約翰於一四四○年第一個被封為英國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男爵:男爵是貴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級。在十一至十二世紀時,它是歐洲君主國國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在英語中,男爵(Baron)一詞,是諾曼人在征服歐洲大陸時引進來的,本義為"只不過是普通的人",後來演變為"強有力的人"。當時,英國的那些直接從國王那兒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稱為男爵,但這並非由國王分封。到了一三八七年理查二世約翰·比徹姆為男爵後,男爵才成為英國貴族的正式爵位。
在上述的這五個貴族爵位中,又根據其能否傳給後代,分為世襲貴族和終身貴族兩類。世襲貴族死後可由長子繼承,終身貴族僅限本人活著時擔任,死後其子不能承襲。
英國的封號授予分成七級,分為貴族(peerage)與平民兩大部分。而除了英國王室以外,貴族分為五等;因為中國周朝的諸侯亦分為五等,所以中文就直接對應翻譯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與男爵;另外還有兩種封號:准男爵(Baronet)與騎士(Knight),他們屬於平民,而非貴族
④ 在中國古代皇帝有各式各樣的自稱,朕、寡人、孤什麼的,那國外像英國國王、女王他們怎麼自稱呢
不是吧,這個歷史課上有的。
男國王叫國王,女國王叫女王。英國不是只有男人才能統治國家,國王順位完全按出生年月,女王有過好多位。不過這些女王要麼不結婚,要麼與貴族結婚。保持英國王室血統的純潔。
英國歷史上有過好多個王朝,如斯圖亞特王朝,都鐸王朝,約克王朝,漢諾威王朝,現在的好象是溫莎王朝吧?歷史上最著名的政變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國。後來斯圖亞特王朝王朝復辟,有發生了光榮革命,將詹姆士2的女兒瑪利和女婿荷蘭執政威廉迎為國王。
英國國王是按名稱來稱呼,如果現在威廉王子即位就叫做威廉+世,查里即位叫查里+世。+號取決於他前面有多少為國王叫這個名字。法國的國王全叫路易+世。愛德華8世(在他之前有7位叫愛德華的國王)是繼承喬5英國國王,但是愛美人不愛江山,所以退位,他的弟弟叫喬治,即位後 就叫喬6。
另外,英語里多般就是本王的,沒有什麼。即使有自稱,很多都是翻譯上的事。
⑤ 英國貴族,上下級的稱呼,還有各種親戚之間的稱呼!
英國貴族:
RexetImperator/ReginaetImperatrix國王兼皇帝/女王兼女皇(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至1947年印度獨立期間,英國君主的稱號);
King/Queen國王/女王;PrinceofWales(Crownprince)威爾士親王(王儲);Prince王子、親王(通常只表示君主之子或女君主之夫,非具體的爵位);PrincessRoyal/Princess大公主/公主。
RoyalDuke大公;Duke公爵;Marquess侯爵;Earl伯爵;Viscount子爵;Baron男爵;Baronet從男爵;Knight騎士。
皇帝/女皇和國王/女王稱「YourMajesty」,親王和公主稱「YourHighness」,公爵稱「YourGrace」,公爵之子、侯爵、侯爵之子和伯爵統稱「MyLord(勛爵)」。
英國親戚:
叔叔或者舅舅都叫uncle阿姨或者姑姑都叫aunt侄子。
堂姊妹Father'ssister'sdaughters;femalecousin。表姊妹Maternalfemalecousin。伯父/大爺Father'solderbrother;Elderuncle。伯母/大娘Father'solderbrother'swife;Aunt。伯叔祖父Father'sfather'sbrother;Greatuncle。
伯叔祖母Father'sfather'sbrother'swife;Greataunt。長兄/哥哥OlderBrother。長姊/姐姐OlderSister。大伯Husband'solderbrother;brother-in-law。
(5)英國貴族怎麼自稱擴展閱讀
亞洲
中國
主條目:中國爵位
中國歷史悠久,爵位隨朝代更替有所變化。大致上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制度是帝制的一部份。1912年清朝滅亡後,爵位制度亦被繼立的中華民國所廢除。
日本
古代日本貴族分為公卿和大名兩個系統。701年的大寶律令將官職在四位和五位的官員稱為「通貴」,三位及三位以上的稱「貴」,乃創立貴族制度。隨後由皇族分出藤原氏、橘氏、源氏、平氏四大家族。後又發展出五攝、七清華、九清華等貴族世家等級。
地方豪族則發展為大名。1884年實行華族制度,將舊公卿、大名及明治維新功臣分賜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廢除了華族制度。
天皇,親王/內親王,王/女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朝鮮
古代朝鮮貴族稱「兩班」,即東班(文班)和西班(武班)。但是實際上兩班更接近於世族,而非貴族。王族子弟封大君和君。其中君王之嫡子稱大君,繼承人稱世子,庶子稱君;嫡女稱公主,庶女稱翁主。1896年大韓帝國仿照日本貴族制度設立親王及五等爵位。1910年日韓合並後,朝鮮貴族系統轉入日本貴族系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廢除。
琉球
琉球王國的爵位制度分為王子、按司、親方、親雲上、里之子、築登之。
非洲
衣索比亞
Negus Neghst 皇帝(萬王之王),Negus 國王,Mesfin 親王,Mesfin Ras 親王公爵,Mesfin Dejazmatch 親王侯爵,Ras 公爵(軍事貴族),Duke 公爵(授予外國人),Dejazmatch 侯爵(軍事貴族)(省總指揮),Kegnazmatch 伯爵(軍事貴族)(右翼司令官)。
Grazmatch 子爵(軍事貴族)(左翼司令官),Balambaras 男爵(軍事貴族)(要塞司令官),Fitwrary 武士,Lij 公子,衣索比亞1974年成立共和國後已廢棄貴族制。
⑥ 在英國王宮,王妃自稱自己為什麼另外女王自稱自己為什麼
英國人都是自稱I,國王和王妃都一樣,沒有像中文裡的「朕」這樣的專門自稱。
別人稱呼女王必須稱呼尊稱,Your Majesty,中文翻譯是陛下。
稱呼王妃一般也需要用尊稱,Your Highness,中文翻譯是殿下。
⑦ 跪求古代歐洲貴族稱號
【歐洲貴族稱號】
皇帝(Caesar, emperor, imperator, kaiser, the King of Kings)、
王(王Rex, king, monarch, roi)、
公爵(ke)、侯爵(marchese, margrave, marquis)、
伯爵(Graf, comte,conte, count, earl)、子爵(vicomte, viscount)、
男爵(baron, baronage, baronial)、
勛爵 (Lord, lord)、騎士/士爵/爵士(knight,sir) 要全名的話例如,英國女王唯一的女兒安妮公主的全名是:Anne Elizabeth Alice Louise安妮伊麗莎白愛麗絲露易絲
女王的全名是:ELIZABETH II Alexandra Mary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
英國王儲的全名: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查爾斯飛利浦亞瑟喬治
威廉王子的全名:William Arthur Philip Louis
威廉亞瑟飛利浦路易斯
丹麥女王的全名是:MARGRETHE II Alexandrine Thorhilr Ingrid瑪格麗特二世亞歷山德里娜莎希多英格麗德
丹麥王儲的全名是:Frederik André Henrik Christian
弗雷德里克安德烈亨利克克里斯蒂安
瑞典國王的全名是:CARL XVI GUSTAF Folke Hubertus卡爾古斯塔夫福柯胡波特斯
瑞典王儲的全名是:Victoria Ingrid Alice Désirée維多利亞英格麗愛麗絲德斯麗
比利時國王的全名是:ALBERT II Felix Humbert Theodor Christian Eugène Marie阿爾伯特菲利克斯胡波特西奧多克里斯蒂安歐仁瑪麗
比利時王儲的全名:Philippe Leopold Louis Marie 飛利浦利奧波德路易斯瑪麗
⑧ 英國貴族女孩叫什麼稱號貴族男孩的稱號是什麼
一般外國貴族女子 其父有極高爵位的 一般都叫公主 如果爵位一般 都叫小姐 如果結婚了 就加上丈夫的名字和爵位叫夫人 男孩的爵位更多 如果是王室的 叫殿下或王子 最高的叫親王 另有爵位公、候、伯、子、男、勛 多種爵位
⑨ 中世紀貴族的稱呼/希望詳細點的!
貴族成員在公共場合相互稱呼時,對方為男性並且已被冊封,則稱呼格式為「領地名+爵位」再後面可以+名字+閣下/殿下,如英國女王在儀式上一直稱呼自己的兒子為「威爾士親王」,少數極其莊重時候如登基紀念日則稱呼「威爾士親王,查爾斯殿下。」
對方為男性但尚未正式冊封領地和爵位(領地和爵位是一起冊封的),則稱呼為「名字+先生」或者「名字+比其父親爵位低一級的爵位」,如非力普親王的兒子比爾還沒正式冊封,公共場合下可以被同族人稱呼為「比爾先生」或「比爾伯爵」。
對方為女性,公共場合則稱呼格式為「名字+爵位+小姐/夫人」,如馬格麗特公主;如果已經出嫁,比如馬格麗特公主嫁給了「馬賽公爵,亨利 · 那瓦爾殿下」,則被稱呼「馬賽公爵夫人」。 任何貴族之間在公共場合下稱呼對方,都和上述王室間稱呼模式一樣。私下則可以稱呼名字。
(9)英國貴族怎麼自稱擴展閱讀:
貴族有五等爵位,即人們常說的"公、 侯、伯、子、男"在現在的英國,由於政治制 度是君主立憲,時至今日,仍有這些稱謂。
Duke(中文譯為"公爵")一詞來源於拉丁文,原是羅馬帝國後期人們對那些負責保 衛帝國安全的高級軍官的稱呼。
後來"蠻族" 入侵羅馬,把掌管大片領土的統治階級上層人物稱為公爵不過,那時"公爵"這個詞並的稱號並不指爵位。過了一段時期,歐洲國家才逐漸把這個詞當做高級貴族等級的名詞來使用
Marquess(侯爵):貴族的第二等級。查理大帝在位時它是指具有特別全權的邊區長官,相當於藩侯,由國王任命,時間長久後也成為半獨立狀態。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變成了獨立的大封建領主。
封建王權加強後,侯爵成為公爵與伯爵之間的爵銜,其地位與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紀後,才確認侯爵的地位在伯爵之上。這些人大都出身於當地的大家族,為半獨立力量,可任命當地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