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最先發家,為什麼後來被後起的美國、德國給追趕並被超越了呢
首先,英國已經占據了世界上最廣大的殖民地,它的產品不用為市場狹小而發愁,就忽略了對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興起的資本家已經成為英國社會中一股強大的力量,新的以電力為核心的產業遭到他們的強烈抵制,難以充分發展。
⑵ 網友觀點:英國為什麼一直追隨美國
畢竟美國的最初的英國的殖民地,美國人中,很大比重上,仍然是英國人的後裔。 對於英國人來說,美國是他們的兒子,雖然這個兒子曾經跟他父親打過仗,鬧過分家。畢竟,美國還是英國人的兒子,而且是英國最為出色的兒子。 如今,英國工黨調整論調,只不過是為了維護其政治權益的一張牌而已,相信英國還會繼續追隨美國屁股後面很久。 就連爭斗半個世紀的俄羅斯,如今也開始對美國,頻頻拋售橄欖枝。美國盟友的分崩離析,看上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類和任何其他物種一樣,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總是要爭奪資源,爭奪財富,爭奪配偶,爭奪生存權。 生存在亞洲的黃種人,非洲的黑種人,歐洲、澳洲、美洲的白種人,天生就是敵人。這個世界,不可能永遠沒有戰爭。 而且戰爭一直是整個歷史的主旋律。 努力強大起來吧,如果你沒有宰割被人的能力,就只剩下把脖子洗干凈了。 當世界人民用種族眼光看待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能傻乎乎的超越種族來看問題。 別人想滅我們的族,亡我們的種。我們就要保護我們的族,保衛我們的種。他們不斷的威脅我們的生存,我們就要直接威脅他們的生存。 這不是簡單的仇恨延續,就算沒有任何仇恨,敵人的野心,也總是在膨脹。 人和綿羊有仇恨嗎? 可是我們每天都在殺羊,吃他們的肉。 在敵人的眼睛裡,我們就是待宰的羔羊。 要想讓敵人轉變觀點,你就要編程雄風凜凜的老虎,獠牙閃亮的野狼。所有企圖侵佔我們家園的,所有企圖掠奪我們財產的,所有企圖吃我們的肉,喝我們血的魔鬼。 我們就把殺戮,死亡,恐懼還給他們。讓他們承受應有的懲罰,付出應有的代價。 這叫做「禮儀之邦的大國風范。」
⑶ 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為什麼總是追隨美國
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是在二戰後才跟著美國混得,二戰之前除了美國以外,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都是跟著英國混,直到二戰把英國打廢了,大家才轉投美國門下。
(在美國的外交策略中,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是最高級別盟友,德法只能排第二級)
那麼為啥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不選擇獨立發展呢?
說實話,這三個國家不是不想獨立發展,而是自己的實力不夠,必須抱大腿。
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本國人口只有3700多萬,國內市場有限,加國經濟非常依賴南邊的美國市場。而加拿大的北邊是俄羅斯,加俄國在北極的矛盾非常尖銳,如果不是美國罩著,加拿大根本干不過俄羅斯。
⑷ 為什麼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幾個國家永遠跟隨美國
之所以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這幾個國家一直在跟隨美國,是因為在二戰時期,他們形成了一個聯盟。這個聯盟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構成,聯盟的名字叫做五眼聯盟,這個聯盟所做的工作就是將各個國家聯合起來去搜尋其他國家的情報,將其他國家的情報做到資源共享,得知情報之後,他們在一起進行統一的工作,以獲取共同的利益。
同樣不僅僅是美國有這樣的做法,蘇聯以及其他實力比較強勁的大國都有這樣的做法,這樣可以迅速的增加國家的優勢。即使國家在受到危機之時,也會有其他國家的援助,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
⑸ 二戰後英國跟著美國做了什麼事為什麼甘心當美國的跟屁蟲
二戰後英國跟著美國乾的事情太多了~~主要的比如積極響應,建立北約;參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爭;跟著美國參與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美國一起)打著北約的旗號,轟炸南斯拉夫。軍事介入阿富汗、利比亞等等。
英國為什麼甘心當美國的跟屁蟲:
一方面,英國在二戰中損失很大,二戰結束後國家經濟亟待恢復。再加上當時亞非拉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涌,大英帝國的輝煌時代一去不復返。另一方面,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英國跟著美國佬一起干,還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比如軍事打擊伊拉克。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英國的石油公司在伊拉克分得了相當豐厚的石油配額。這對於英國自身來說,當然是有利的。
⑹ 二戰後英國嚴重衰落,為何在戰後很長時間里仍然不服美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英國進行了猛烈的進攻,當時的西歐大陸幾乎被德國橫掃,如果不是英吉利海峽的阻擋,英國很可能淪為法國這樣的亡國下場。
而這對美國顯然是非常不利的,畢竟美國和歐洲之間還隔著個大西洋。而如果美國將英國作為其在歐洲的橋頭堡,那意義就大不相同了。
眾所周知法國和德國一直在聯合抗拒美國的控制,尋求政治獨立,歐盟就是他們的產物。在這樣的情況下和英國搞好關系,就相當於在歐洲打入一顆釘子,對美國在歐洲施加影響力,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所以二戰後美國和英國的關系,也印證了19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那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正因為合作對雙方有利,所以美英最終走到了一起。因為二戰的巨大消耗,使得英國失去了超級大國地位,所以在合作中英國只能處於劣勢,看起來追隨美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⑺ 英國和美國關系怎麼樣,他們有哪些共同特點
英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有好有壞吧。二戰過後英國跟著美國迅速崛起,經濟穩步發展。只不過英國和美國的位置互換了而已。之前英國是世界霸權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二戰過後美國取代了英國的位置,成為了世界的霸主。在這個情況下,英國選擇了跟隨美國的腳步發展。這是因為利益的驅使。
其實回看美英關系發展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看一個帝國的衰落以及另外一個帝國的崛起的歷史。只不過雙方交棒的方式,並非是英國被美國打敗,而是英國在提防、打壓以及互信與合作的持續互動中,在力量對比後很自然的結果。英國在失勢之後,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以及客觀現實面前,也選擇了一條相對比較穩妥的外交政策,為自身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交環境和安全保障。至於那日不落帝國昔日的榮光和尊嚴,也只能在每兩年一次的英聯邦首腦會議上回憶一下了。
⑻ 為什麼在冷戰時期英國和法國要屈從於美國
一是因為英法和美國價值觀相同,意識形態相同。與蘇聯則完全相反。這是根本原因。
二是當時美國經濟發達,軍事強大。英法的經濟和國防完全依賴於美國。因此英法要跟隨美國。
⑼ 為什麼世界上的一些國家要跟著美國走
說很多國家跟著美國走有點不太符合事實,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哪怕是韓國、日本和英國這些准盟國,對美國也不是言聽計從。
德國、法國等歐洲傳統強國就更不必說了,他們總要跟美國唱反調,至少不是步調一致,以突出自己的大國地位,增強自己的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美國國際上夥伴很多,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大目標跟美國是一致的,盡管他們有時候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但存在的只是小分歧。
客觀來說,雖然美國有不少跟班,也有不少夥伴,但絕大多數國家不是美國的提線木偶,也有不少國家從自己國家利益出發,在跟美國友好的同時,跟世界其他大國也保持著相對友好的關系。
美國不是空氣香甜的天堂,內部也有各種深刻矛盾,但從世界范圍內,還沒其他國家能做到它那樣的政治、文化、科技、金融、經濟、宗教等全方位的輸出,對美國現在大多數的盟友來說,他們放眼世界,別無選擇。假如未來有了其它選擇,相信他們也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