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要去舟山

英國為什麼要去舟山

發布時間:2022-11-20 15:11:54

『壹』 鴉片戰爭英國為何最終放棄舟山選擇香港呢

舟山可以說是非常的富裕,再者它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可以說這個地方是非常的富裕了,可為何英國人佔領舟山後要放棄舟山轉戰一文不值的香港?是無奈還是另有原因?且往下看!

再次佔領舟山

放棄了舟山後,英軍以武力佔領了香港,結果英國高層認為香港太過於貧瘠,放棄舟山是個愚蠢至極的決定。

很快英國高層便重新委任在華英軍領導者,並強烈要求重新佔領舟山。

1841年10月1日,英軍再次佔領舟山!

再次歸還

在英軍宣布舟山為自由貿易港的同時,英國方面突然又有了不一樣的聲音,新任英國外交大臣阿伯丁認為如果只是單純將舟山作為合約性通商口,必定會對英國造成巨大的財政支出,同時英國還有可能與清政府鬧僵,影響對華貿易。

沒錯,英國政府迫於無奈,再次歸還了舟山。

然而這一次歸還有了條件,啥條件呢?那就是將舟山作為質押物,換句話而言,質押期間舟山還是我的,待你清政府賠款付清,我才能退還舟山,其次我歸還了舟山,你的香港必須給我。

那麼很快就到了歸還舟山的時刻,英國一方又開始眼紅,舟山這一塊大肥肉自己吃不上也不能讓別人白吃,沒錯!英國人再次和清政府簽署合作,直白的說就是,你的舟山除我之外不能給任何國家,如果有國家要侵略舟山,那麼由我來保護你舟山!這叫啥,自己吃不到也不允許別人來吃!

結語:

英國人放棄舟山的猶豫不定,昭示了舟山地區的地理優勢,但最後不得不放棄舟山,轉戰香港,一方面來自於舟山民眾的眾志成城,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無奈!

『貳』 為何英國最初更想要的是舟山而不是香港

其實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在與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之時,英國最想要的是舟山而不是香港,由於清政府的不同意,而後才用香港代替。

相信學過中學 歷史 對近代史應該都不會太陌生,香港在割讓給英國之前跟現在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現在的香港經濟繁榮,亞洲金融中心等,但在當年割讓之前,香港其實是個名不見經傳經傳的小島。島上荒蕪一片,除了少量遷徙而來的耕農人煙稀少,而且還是海盜、強盜等不法犯罪分子的集聚地,反倒是因為香港地處珠江口,香港島成了海盜和走私商的天堂。英國人把香港島作為他們向中國走私鴉片的中轉地。雖然香港島受到了鴉片走私者和盜賊的歡迎,但在英國人的眼裡,他們壓根沒看上這個小島,原來英國人早已盯上了中國的另一個地方——舟山群島。為了這個地理位置獨一無二的海島,英國甚至兩度佔領舟山。


為什麼英國會看上舟山群島呢?

首先是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舟山群島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地處中國長江口南側、杭州灣外緣的東海洋面上的一組島群。在東經121 30′ 123 25′,北緯29 32′ 31 04′之間,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169千米,是中國第一大群島。舟山群島相當於中國海島總數的20%,分布海域面積220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371平方公里。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的島嶼58個,占該群島總面積的96.9%。主要島嶼有舟山島、衢山島、六橫島、岱山島、朱家尖島、金塘島、鼠浪湖島、魯家峙島等。

舟山群島不但地處長江口,南面是寧波,北面是上海,西面是杭州灣,水運異常便利,而且靠近清廷的賦稅重地江南水鄉。中國近一半的茶葉、絲綢和瓷器都產自這里。如果在舟山群島建立貿易基地,那一定是上上的選擇。

其次這里擁有最豐富的漁業資源,相信大家都聽過「舟山漁場」吧,這里位於寒暖流交會之間,學過地理的應該都不陌生,寒暖流交會會帶來大量豐富的海鮮等漁業資源。早在大約5000年以前,就有大陸漁民到這里捕魚定居,到唐宋以後隨著海上貿易交流的興起,舟山群島又海灣遼闊,海面平靜沒什麼大風大浪,背靠繁華的江南,一度是明州港的商船通往日本等地的必經航道之一,一時間來來往往的商人絡繹不絕,加上海上貿易的促進作用,這里漸漸繁華一時,不再時當初的僅僅漁民定居打魚而已。顯然這絕佳的地理位置用來搞貿易最適合不過了。

早在乾隆皇帝時期,英國就派出了馬嘎爾尼為首的使團遠赴中國,與清政府進行談判,直接表明了想要舟山群島作為貿易中轉站和存放貨物居住等要求,但當時的清政府閉關鎖國,視海外為蠻夷,而自己為強大的天朝上國,自然乾隆皇帝不會理會他的要求,直接二話不說就打發走了。自從馬戛爾尼碰壁而歸,英國一直在找機會想要撬開中國的貿易大門。終於在鴉片戰爭爆發以後,腐敗無能的清軍自然不是英軍的對手,一番大戰後,於1840年7月攻佔了舟山定海,達成了英軍在戰前做出的在中國沿海永久佔領一個島嶼,用於軍事和貿易之用的戰略目的。

其實在簽訂條約之時,英國考慮了很多地方,一開始考慮了海南、台灣、福州、廈門、舟山,後來最先放棄的是海南,英國認為其經濟價值低,其次台灣情況復雜,英國人幾次嘗試登島都被台灣當地居民擊退,福州和廈門則遠離清政府政治軍事中心,距離京師較遠,對清政府實行政治經濟軍事壓迫不明顯,達不到戰略壓制目標,再者就是遠不如當時的舟山腹地江浙一帶繁華,畢竟最終目標還是要進行貿易。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的巴麥尊再一次分析了佔領舟山的好處: 一是此地離清廷的首都北京不那麼遠,便於施加軍事壓力;二是從舟山無論上溯長江、運河還是杭州灣都非常方便,海運便利;三是舟山可以輻射江南重要的絲綢、瓷器、茶葉產地,商業潛力巨大。似乎,舟山他們要定了。

然而在英國看來毫無疑義的事情,最終還是沒了。首先在英國佔領舟山以後,激起了當地的民怨,當地居民奮起反抗,不再把食物和水等賣給英國人,加上清政府的極力反對,態度相當強硬,最終英軍找了個台階退出舟山群島。然而英國又馬上派出了另一位駐華代表進行談判,這位駐華代表一來馬上擴大了戰爭范圍,把附近的福建廈門廣東的數座港口佔領了,當然舟山也不例外,再度被佔領。同樣不例外,英軍再次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劇烈反抗,加上突如其來的瘟疫,島上的英軍一下子就病倒了一大片, 英軍一下子病倒了五千人,有近五百人因此喪命。想那整個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在戰場上的傷亡總數也不過五百來人,而舟山的瘟疫對英國軍隊大殺傷甚至超過了戰場。 綜上種種原因,在深思熟慮後,駐華代表義律最終做出決定退出舟山。

退出舟山後在和清廷代表琦善的談判中,他不再提舟山,反而要求清廷同意他從舟山撤回的軍隊暫住在香港。所謂駐扎,不過是佔領的代名詞罷了。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清政府不肯,畢竟江浙一帶是納稅重點地區。

在經過一系列討價還價之後。在義律的威逼下,琦善口頭應允割讓香港,而實際上琦善始終未《穿鼻草約》在上簽字或加蓋關防。在公告發表的第五天,英國出兵強佔了香港。所謂的《穿鼻草約》是偽造的。道光皇帝得訊後,決定對英宣戰,並將琦善革職問罪。

然而面對英國人的大炮,清政府再一次戰輸了,此後,英又經過一年多的持續侵略戰爭,最終用武力脅迫清朝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將搶奪來的侵略權益用條約的形式固定下來。然而這卻不是英國最初想要的結果,對於義律的自作主張放棄舟山,選擇香港英國女王和外交議員很是不滿,然而也無可奈何,沒有辦法。 英國當時外交議員巴麥尊更是批評香港島是一個「鳥不生蛋之地,一間房屋也建不成」,揚言英國在這場戰爭中得到的太少了。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也批評義律是「一位完全不遵指令而努力爭取最短任期的人」。 最終義律被解職,取而代之的是璞鼎。

義律解職後,由璞鼎查接替義律擔任駐華全權代表,繼續領導對華戰爭,並擔任香港的政務官。直到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璞鼎查被委任為首任英國駐香港總督。至此香港便真的成為了英國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同時也開放了相關通商口岸,到1846年簽訂《退還舟山條約》,英國人撤出舟山,舟山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但反過來看舟山,英國通過在《南京條約》里加入了開放通商口岸的條款,將舟山附近的寧波和上海設為了通商口岸。如此,原計劃中舟山的貿易中轉站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當然就當時情況來說香港就地理位置而言,確實不如舟山。但對於遠道而來的英軍卻是一個難得的「避風港」。一來此地人煙稀疏,對佔領者不會有太激烈的反抗。二來從新加坡等其他南洋殖民地前來的海上補給線比去舟山要短,管理成本要小得多,即使面臨陸上封鎖,也問題不大。更重要的是香港港口水深,便於大型船舶的停靠,有利於建成未來英國的遠東海軍基地

2009年舟山跨海大橋通車,舟山不再孤懸海外,舟山的貿易價值也重新被人們所重視起來,2017年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落戶舟山,相信舟山未來也會有更好的發展。

覺得不錯,請戳正上方頭像訂閱哦( )

『叄』 鴉片戰爭以後,英國為什麼退還舟山改佔香港

1)

舟山被英國人所認識,是在明嘉靖年間。這一時期,葡萄牙等地殖民者通過十六世紀初期的地理大發現,先後來到杭州灣以南的舟山群島,並在舟山雙嶼港進行互市貿易,它曾一度成為亞、非、歐各國商人雲集的國際貿易中心,是東亞最早、最繁華的「自由港」。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侵略者在這一時期雖然注意到了舟山,但無暇東顧。自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四月,明軍搗毀葡萄牙殖民地舟山雙嶼國際自由貿易港後,已垂涎三尺的英國侵略者步葡萄牙殖民者的後塵,企圖把舟山變為他們的殖民地。1793年和1816年,英國政府曾先後兩次派使團訪華,要求清政府締結通商。其中,獲得浙江舟山貿易特許是英國政府的首選目標。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3年),英國派遣以馬戛爾尼為全權特使的政府代表團對中國進行訪問,英使團以照會形式表達了英國政府的要求,一是要求開放舟山、寧波、天津為通商口岸;二是將舟山群島一個島撥給英國,以便英人居住和存放貨物。對英國使團提出的要求,乾隆帝斷然拒絕。在時隔23年後的1816年,英國政府又派以阿美士德為特使的使團再次訪華,其使命與第一次使團基本相同,未果。

當用和平與外交的手段無法獲取時,英國政府就謀劃用槍炮來解決。
(2)

在鴉片戰爭爆發前半年,英國政府就選定浙江定海作為戰爭的突破口。 1839年4月3日,英國駐華商務監督、海軍上校義律向英國政府建議,「用武力佔領舟山島……正式把舟山割讓給英王陛下」(英國外交部檔案:《巴麥尊致義律》,F﹒O﹒17/31)。其主要目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在舟山建立軍事基地。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說:「女王陛下政府認為舟山群島的某個島嶼很適合此目的。舟山群島地處於廣州與北京的中段……從許多方面來看,給遠征軍設立司令部提供一個適合的據點」(英國外交部檔案:《巴麥尊子爵致海軍勛爵專員們》,見《風雲定海——鴉片戰爭在舟山》第188頁)。

二是在舟山建立大不列顛商業中心。 1840年2月21日,英國海軍上校義律在致海軍上將梅特蘭的機密件中說:

「舟山群島良港眾多,靠近也許是在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如果英國佔領舟山群島的某個島嶼,大不列顛將會得到巨大的利益。第一步措施無疑將是宣布它是各國船隻進出自由的自由港和建立適中自由的關稅……這個基地不久便會成為亞洲最早的貿易基地,也許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商業基地之一。在軍事的基地上建立一個大不列顛商業中心,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英國外交部檔案,見《鴉片戰爭在舟山史料選編》,第475~479頁)。

可見,英國人看重舟山的是區位優勢和港口優勢,希望將舟山變為英國的軍事基地和對華貿易的自由港口。
廣東禁煙,英國政府有了借口,於是,悍然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1840年7月5日,中英鴉片戰爭正式爆發。次日,定海城淪陷。英軍入侵定海後,一方面成立軍政府,另一方面在定海城鄉進行劫掠破壞,激起了定海民眾的強烈反抗。定海民眾堅壁清野、同仇敵愾,奮力抗英,使侵華英軍陷入了極度困擾,英國佔領軍死亡相繼。英軍為了擺脫侵佔定海後的困境,竟以撤軍為籌碼,提出退還舟山占據香港的方案。
其直接原因有三:
一是舟山民眾對英軍的佔領進行了激烈的反抗。英軍遠涉重洋,遠離本土,一切生活品均靠就地解決。因此,英軍曾千方百計引誘逃亡的民眾回定海,民眾不顧性命秘密地將各種生活必需品轉移出城,使英軍得不到新鮮的食品。同時,定海民眾「迭次用葯熬成濃汁,於井泉溪邊乘機遍投」,使英軍得不到干凈的飲用水。當地民眾義勇與民間抗英組織「黑水黨」結合以游擊方式痛擊入侵者,如英軍炮兵上尉安突德和英艦「風鳶」號船長助治爹利等20多人被俘。據英國外交部檔案記錄,「有28名英軍落入寧波中國官方手裡」(見《風雲定海——鴉片戰爭在舟山》第206頁)。

二是舟山英軍中疫病流行甚為嚴重。英軍越洋東來,水土不服,再加以食物匱乏,雖濫施搶劫,亦難以為繼。據統計,1840年7月13日至12月31日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舟山英軍住院共為5329人次,其中死亡448人(奧塞隆尼《英軍在華作戰記》,1844年倫敦出版,第54頁)。根據英陸軍總參謀長蒙泰回憶錄記載,至1841年2月25日英軍第一次撤離定海時統計,死亡人數為500整,也就是說死亡總人數佔北上英軍4000人的八分之一,使英軍陷入絕境,逼使他們不得不放棄舟山。

三是在華英國侵略軍力量有限。英軍計有戰艦16艘,武裝船4艘,運兵船1艘,運輸船27艘,陸海軍總兵力不過六七千人,其中地面部隊4000人(《中國叢報》,第9卷,第112、211頁)。以如此遠涉重洋、為數有限的疾病之師,要控制東南沿海及舟山,戰線過長。而且在軍事上、財政上,佔領舟山比佔領香港要付出更為高昂的代價。相反,「退出舟山而僅佔香港,可收集中兵力之效」(劉存寬:《舟山與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英國的對華戰略》,《浙江與鴉片戰爭新論》,寧波出版社第52~53頁)。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的形勢所迫,不得不然。義律在致巴麥尊的函件中說:「不經過曠日持久的戰爭」,奪取舟山是否能達到英國的目的「是值得懷疑的」。他決定「撤出舟山」,「在廣東附近取得一個海島基地」(英國外交部檔案:F﹒O﹒881/75A,第31件)即香港島。
(3)

英軍武力占據香港島,侵華統帥義律的使命為此終結。 1841年1月26日,英軍佔領香港島後,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大為惱火,指責義律不該放棄定海而去佔領區區不毛之地香港,賠償600萬元也太少。於是解除了義律的職務,任命殖民老手璞鼎查為全權代表,要求重新佔領定海。

1841年10月1日,英軍再次佔領定海後,於1842年2月10日,宣布定海為自由貿易港,與宣布香港為自由貿易港僅相差半年多時間。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作重要人事變動,對華策略也作了重大調整。新任英國外交大臣阿伯丁認為,女王陛下政府不傾向於把這樣獲得的領土視為永久性徵服,而是同中華帝國締約通商。因為長期佔領定海必定會帶來很大的費用,而且會與清政府鬧僵,影響對華貿易的范圍。於是,英國政府只有無奈退還舟山。但在中英《南京條約》中載明,舟山必須作為質押物,待清政府賠款付清,英國才能退還舟山。

隨著中英《南京條約》的互換,英國部分人士對香港的態度又動搖起來,認為「無論是英國的政治家還是商人都無法把香港這個令人不喜歡的地方與位於較北部的富庶誘人、有豐沛的人力資源且已經進入了很好的開發的舟山相比」。1845年,隨著歸還舟山日子的臨近,以舟山取代香港的議論越發激烈。一時間,又引發了用香港換舟山的討論。《香港大公報》寫道:「對於舟山的重要性和它對於一個偉大的海軍和商業國家的價值不容輕視而不見,呼籲盡一切可能把舟山奪取過來」(《十九世紀之香港》,中華書局,1994年版)。此次媒體公開討論以香港換舟山,可謂聲威和氣勢都非常壯大。相比之下,英國政府和港英當局的態度要慎重得多,他們認為,如果違約拒交舟山將會帶來難以預測的後果,勢必造成與中國政府的強烈對抗,使英國「背上背信棄義的污名」,損害其國際社會的「形象」,乃至引起法、美等國的異動。最後,英國政府的意見是「繼續保留香港」。

1846年3月,英國政府眼看著舟山這么好的地方要交歸給大清國,總是不甘心。於是,派生出要與清政府簽訂一個附加條件,即此後簽訂的《中英退還舟山條約》。此條約稱:「英軍退還舟山後,大皇帝永不以舟山等島給予他國。舟山等島若受他國侵伐,英國應為保護無虞」(見 《鴉片戰爭在舟山史料選編》第437頁)。如此一來,大清國在收回舟山的同時又使其成為英國的保護地,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第一個關於「勢力范圍」的條約。

總之,舟山是英國政府企圖永久佔領的第一目標,雖然戰爭的結果沒有讓英國政府如願以償,但它昭示世人,舟山的區位優勢和港口的資源優勢之重要。如今,國務院批准設立舟山群島新區,將舟山群島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以新加坡和我國香港等世界一流港口城市為目標,建設國際性自由貿易港城。舟山群島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肆』 在鴉片戰爭中,為何英軍必然會敗在舟山群島呢

『伍』 定海保衛戰的歷史事件介紹

定海保衛戰是 鴉片戰爭 中戰斗最激烈、犧牲最多的一次戰斗,那麼你了解定海保衛戰嗎?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定海保衛戰的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定海保衛戰的簡介
定海保衛戰簡介指出此戰起因是在鴉片戰爭之中,英國侵略者對舟山蓄謀已久,想要在定海設立自己的 軍事 指揮部,於是在1840年6月對定海戰爭,擊殺了定海的知縣和總兵。

到1840年11月英國侵略者撤兵,但是英國侵略者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佔領定海,於是在1841年9月26日再次對定海發動侵略戰爭,守護定海的軍隊拚命抵抗,但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太大,在1841年10月1日定海宣布淪陷,定海被英國侵略者佔領了4年零9個月的時間。定海保衛戰簡介指出,此戰中國人民視死如歸,大量的官兵都壯烈犧牲,定海保衛戰是鴉片戰爭里最慘烈的一場戰斗,在定海被佔領的日子裡,舟山的人民無時無刻不在反抗英國侵略者,一直到英國侵略者撤退才停止。

同時在定海保衛戰,也是整個鴉片戰爭里殲滅英國侵略者最多的一次,而且在英國侵略者佔領定海後,舟山人民為了對英國侵略者進行打擊,堅持進行清野,並且拒絕向敵人供應生活中必備的糧食、新鮮蔬菜和肉類,並且故意將水井堵塞,而且將水源污染。同時嚴密防止漢奸買辦的出現,最終英國侵略者在沒有新鮮蔬菜、水果和肉類的情況下,部隊里有大量的人因缺乏水果、蔬菜 營養 缺失而感染 疾病 ,直到1841年2月25日,英國侵略者被迫撤離定海,定海重新回歸祖國懷抱。這是定海保衛戰簡介中突出強調的內容。
定海保衛戰的結果
定海保衛戰結果是以定海被英國侵略者攻陷而告終。但英國侵略者也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定海保衛戰是鴉片戰爭中戰況最慘烈的一場戰斗。

英國對舟山垂涎已久,早想要據為己有。1840年6月終於忍不住對舟山發動了侵略戰爭, 歷史 上稱為定海戰爭。英國侵略者擊殺了定海的知縣和總兵,但是因為舟山人民的頑強抵抗,英國侵略者久攻不下,只能在1840年11月的時候進行了戰略性撤退,但是英國侵略者並不死心,於是在1841年9月26日再次對定海發動侵略戰爭,定海的守衛軍隊雖然頑強抵抗,卻架不住英國侵略者的大炮的瘋狂轟炸,最終定海被英國侵略者佔領,1841年10月1日定海淪陷。

因為定海保衛戰結果對中國來說是失敗的,所以定海被英國殖民統治了4年零9個月,最終因為定海人民群眾發動自身的力量對英國侵略者進行清野、斷水、斷糧、斷必備的水果和蔬菜,又因為伊裡布和懿律共同簽訂了浙江休戰協議,英國侵略者最終撤離了定海,至此定海長達4年零9個月的英國侵略統治宣告結束,定海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中。雖然定海的人民頑強抵抗侵略,但是定海保衛戰結果仍然是英國侵略者的 成功 ,這是武器裝備的差距,但是定海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對外,共同保護家園,所以定海回歸也是必然的結果。
定海保衛戰的影響
定海保衛戰影響深遠,雖然定海保衛戰是以英國侵略者攻破定海而結束,但是卻激發了中國人民一致對外的決心。

在定海被英國侵略者霸佔之後,英國侵略者一邊對定海進行瘋狂的掠奪,一邊又對定海進行實地勘察,想要在定海建立侵略軍事指揮部,想要以定海為根據地,一步步的侵略我國土地,建立長久的殖民統治。但是定海保衛戰成功激起人民的斗爭和反抗精神,定海人民不管是老人、婦女、 兒童 都拿起手中的武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進行反抗英國侵略者的斗爭,並利用對地形的熟悉,給英國侵略者帶來了巨大的騷擾。

自從英國侵略者佔領了定海,定海人們就開始堅壁清野,並且將村裡的水井都給堵上,還將湖裡的水都給污染,切斷了英國侵略者的水源,並且拒絕向英國侵略者提供任何的糧食、水果和蔬菜,如果有人敢替英國侵略者徵集食物,人們直接會群起而攻之。雖然定海保衛戰失敗了,但是定海保衛戰影響也並不是全都是負面的,定海保衛戰影響最有利的就是激發人們的反抗精神,讓人們團結起來給敵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讓中國人民意識到侵略者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只要團結起來,就能打跑侵略者,保衛住自己的家園。同時也讓侵略者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提高了中華民族的地位。以上便是關於定海保衛戰影響的介紹了。

猜你喜歡:

1. 《百家講壇》道光與鴉片戰爭視頻全集

2. 鴉片戰爭知識點總結

3. 關於鴉片戰爭的演講稿

4. 高一歷史必修1鴉片戰爭試題及答案

5.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基本介紹

『陸』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為什麼更想租借舟山群島

英國對我國的舟山群島一直都很喜歡,主要還是因為舟山群島的地理位置優越,英國人通過地圖發現舟山群島位置很棒,加上舟山群島屬於我國浙江,浙江的商品茶葉做的很好,所以很喜歡舟山群島,舟山對我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域,能給我國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並且佔有很高的政治地位。當時的舟山群島就是現在杭州的舟山市,有四千多個島嶼。

舟山群島的經濟地位也是相當重要的,眾所周知香港是以發展港口貿易為主,但是相比於舟山還是稍微差一點,浙江是中國經濟最繁華的地方之一,我國茶葉以及絲織品都是產自浙江,英國人來中國就是想撈錢,他們很看好浙江的茶葉和絲織品,想將其低價回收,在其他地方高價賣出,他們可以在這里下手做中間商賺差價。

『柒』 鴉片戰爭英國為何最終放棄舟山選擇香港呢

1842年8月,英國侵華全權代表璞鼎查呈上來的《江寧條約》,內容涉及割讓香港島、賠款2300萬、五口通商、協定關稅等各個方面,欽差大臣耆英看完之後表示全盤接受並簽字,這讓英方大喜過望,

戰後,因立下的“赫赫功勞”,璞鼎查成為了大英帝國駐香港的首任總督。這一紙條約讓香港與大陸分道揚鑣,從此香港開始了一段迥異的歷史進程,這將對整個中國都產生不大不小的影響。

在舟山,英軍同時遇到了看得見的敵人和看不見敵人,一方面舟山民眾激烈反抗,堅壁清野並組成民間隊伍游擊抗英;另一方面,英軍在得不到新鮮補給的情況下,又發生了嚴重的水土不服,疫病流行,造成了大量非戰斗減員。比如在佔領定海的戰斗中,英軍未損一兵一卒,佔領定海半年內,因疾病損失1000餘人。

殘酷的現實迫使英軍放棄了定海,退回了香港,而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對義律放棄舟山占據香港大為惱火,決定任命璞鼎查為新全權代表,並進一步擴大戰爭。

1841年10月,英軍再次佔領定海,隨後宣布定海為自由貿易港。此時英國新任外交大臣阿伯丁認為,大英帝國的利益在於通商而非割佔領土,占據舟山會與大清鬧僵,於通商不利,所以決定退回舟山群島。《江寧條約》中同時載明,舟山為“抵押物”,待2300萬銀元賠付完畢後,才會還給大清。

英國人窩在香港島上又實在不甘心徹底放棄舟山,最終在1846年搞出來個《退還舟山條約》。條約規定,大清收回舟山的同時承認了英帝國對舟山的保護權,不允許第三國染指,舟山群島事實上淪為了英國的“勢力范圍”,這也成為了近代列強在中國瘋狂瓜分勢力范圍的濫觴。

香港島最終成了大英帝國不盡人意的選擇,此時的香港,也遠談不上繁華二字,作為日不落帝國的一小塊殖民地,在全球殖民地中並不起眼,大英帝國只是把它作為與中國做生意的工具,所以從一開始,真正決定香港命運的從來不是香港自己,而在深圳河的北岸。

『捌』 第一次鴉片戰爭,為什麼英國更想租借舟山群島

當時的清廷已經是內憂外患,在南京一戰的失敗,也讓清政府徹底失去了話語權,所以就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實當初英國人想要的並不是香港,但為什麼後來,又變成了香港了呢?

當初英國人看上的是舟山群島,而在1834年,戰爭還未開始的時候,廣州的英國使館負責人,早就看上了舟山群島,他表示這里有著相當高的戰略意義,希望英國政府可以拿下這個地方。

而不少英軍因為水土不服而死在這里,所以他們也有了想要退縮的念頭,自然在這里沒辦法成功,那麼英國自然要換一個目標了,於是香港島人口稀少,又靠近廣州,就成為了英國的目標。

『玖』 第一次鴉片戰爭,為什麼英國更想租借舟山群島呢

我們都知道英國1840年用炮艦打開中國大門,1842年跟中國簽訂南京條約割地割的是香港島,其實英國人剛來中國看好的最佳地方並不是香港,而是位於長江出海口對岸的舟山群島。

舟山對面便是中國最富裕的省份浙江,大批的紡織品和茶葉都是來自於浙江,控制了舟山便控制了中國的出口。英國人可以在舟山非常廉價的買到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然後將其販賣到世界各地,可以賺取高額利潤。英國曾兩度拿下舟山,但是最終簽約的時候,確拿了香港而不是舟山。最終英國人還是放棄了舟山,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只是從地圖上看到舟山的位置格外好,但是一旦他們佔領了此地,便發現舟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舟山周圍的吃水深度太淺了,英國的大型戰艦根本無法靠近島嶼,自然無法軍艦壓制舟山群島上的百姓,也不能及時停靠、補給和維護。英國人在舟山遇到了當地民眾激烈的反抗,使英國耗損了不少實力。舟山戰略位置太好了,北上暢通無阻便能威脅京津地區,即便英國人真要強行割占舟山,清朝統治者估計也不會簽字,到時候只能是魚死網破,英國人只能罷手。

『拾』 有歷史說英國人當年殖民香港前想要的其實是舟山群島而不是香港是嗎

英國人一直在中國南方經營多年,不存在迷路一說。早在鴉片戰爭之前,中英之間的貿易主要通過十三行進行,英國艦隊是繞了大半個地球才到達中國的,如果繼續北上需要中轉站,而香港剛好滿足了這個需求。通過香港因果一方面可以控制珠江流域,一方面可以繼續北上。而廣東以北的區域當時並非英國勢力范圍。要經過逐步擴張才行。所以五口通商,英國也只是要求開放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杭州,這些南方城市。這叫逐步擴張。英國人求的是穩妥,進退有據。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要去舟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熊貓怎麼樣 瀏覽:83
我不會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16
北京粵運中國多少金牌 瀏覽:978
印度為什麼突然加大檢測 瀏覽:747
義大利女排28號叫什麼名字 瀏覽:502
越南青檸怎麼做 瀏覽:541
中國和英國簽了多少大單 瀏覽:377
中國的海洋島在哪裡 瀏覽:141
中國的遺跡是什麼 瀏覽:27
伊朗人為什麼有人扎頭巾 瀏覽:258
在中國賣日本小商品在哪裡進貨 瀏覽:576
寂寞的中國人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39
印度煎餅放什麼調料 瀏覽:648
如何將人民幣轉到越南 瀏覽:91
伊朗為什麼會發洪水 瀏覽:677
你會怎麼做綜藝中國 瀏覽:293
如何強起來的中國 瀏覽:280
印度鵝糞叫什麼 瀏覽:117
印尼燕盞是什麼 瀏覽:728
中國銀行軟體貸款需要多久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