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美國和英國的關系這么好~~
最根本還是利益問題:一、美國需要英國這個在歐洲的盟友。英國對美國幾乎是言聽計從,外交政策為美國馬首是瞻,所以美國喜歡英國。希望利用英國增強自己在歐洲的發音權。二、英國需要美國。大家都知道英國對於歐盟大計劃是有抵觸的,比如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大大減弱了歐元的競爭力。但是英國需要美國來抬升自己在歐洲的地位,所謂「大陸政策」的一種延續,這是英國奉行了幾百年的政策。三、兩個國家同屬一個語言,美國好多人都是英國的後代,感情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B. 美國人怎麼看待英國人
應該是仇人把.英國奴役美國.美國應為歐洲大戰才得以獨立的.....不過在資本家眼裡都不是個事
C. 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英國政策研究
英國是二戰以來美國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盟友,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英國佔有其他國家所無法比擬的重要地位,美英關系素有「特殊關系」之稱。但是。這種「特殊關系」並不是始終不變的。20世紀60年代,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化和英國外交戰略的調整。美國對英國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60年代初,盡管蘇伊士運河危機使美英關系產生裂痕,但是美英之間仍可以說是「特殊關系」。然而,到了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於美國沒能阻止英國從東蘇伊士的撤出、英鎊貶值、英國沒能向越南派兵、英國最終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以及英國日益轉向歐洲,美英「特殊關系」已大大削弱。逐漸轉變為「自然關系」。美國對英國政策也實現了由原來的將英國視為其最重要乃至唯一的盟友到將其看做眾多盟友中的一個的重大轉變。這導致了英國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的明顯下降和美英「特殊關系」的相對淡化。
D. 美國人為什麼喜歡談論英國皇室
真相是,美國主體民族的先輩都是英國跑出去的商人、流浪者,是真正真的英國人,為了抵抗皇室重稅,才爆發獨立戰爭。就現代,一些美國頂級精英其本身都有英國貴族頭銜,一名精英級的美國人能獲得英王室所封的貴族頭銜,那是很了不起的。
E. 美國人會歧視英國人嗎
什麼方面?
一般是不會的
英國
United Kingdom
歐洲西部島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面積24.41萬平方千米。人口5820萬(1993)。其中83%的人口集中在英格蘭。官方語言為英語,威爾士約1/4人口講威爾士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首都倫敦。
地理 英國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 、蘇格蘭和威爾士)、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西北瀕大西洋;東部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大不列顛島南部西側,隔愛爾蘭海和聖喬治海峽,與愛爾蘭相望。總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山脈有奔寧山脈和格蘭扁山脈;格蘭扁山脈的主峰本尼維斯山海拔1344米,為全國最高點。主要河流有塞文河和泰晤士河。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終年溫和濕潤。長年多雨霧,秋冬尤甚。
歷史 約公元前 700年以後 ,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移入不列顛群島 。公元1世紀羅馬人佔領了英格蘭東南部 ,在倫敦築起了城堡。5世紀起 ,北歐部族紛紛入侵 ,有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並在此定居 。7 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合並成7個王國 ,彼此角逐達200 年之久 ;其間北歐海盜屢屢入侵 。827 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 ,並於1016~1042年淪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 ,稱威廉一 世 。1215 年約翰王被迫簽署《自由大憲章》,王權遭到抑制。1337~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伊麗莎白一世時期(1558~1603)於1588年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進行了一系列殖民擴張 。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1642年發生保王黨和議會黨人之間的內戰 。1649年 5月 19 日宣布為共和國。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68 年發生了「 光榮革命」 ,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18世紀後半 葉至19世紀前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1914 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 ,為世界第一殖民帝國 ,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落。1931年被迫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殖民體系開始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慘重。戰後經濟實力削弱,政治地位隨之下降;在世界反帝反殖、民族解放運動的沖擊下,英帝國殖民體系逐步瓦解。現維持著鬆散的英聯邦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由英國保守黨和英國工黨輪流執政 。1979年5月,保守黨的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在1983年和1987年大選中保守黨連勝。1990年11月,J.梅傑當選為保守黨領袖並成為英國首相。1992年以梅傑為首的保守黨第四次蟬聯執政。1997 年 5月 ,工黨領袖T.布萊爾出任首相。1998年4月10日 ,英國、愛爾蘭與北愛爾蘭有關各方達成北愛爾蘭和平協議。
政治 英國迄今無成文憲法 ,它以歷來涉及國家根本問題的慣例、傳統、宣言、法案等作為行憲准則,主要有《自由大憲章》、《人身保護法》、權利法案、議會法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 、武裝部隊總司令 、英國 國教和世俗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大臣、高級法官和各屬地的總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等。但實權在內閣。在位君主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登基。
英國議會由國王(女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亦稱貴族院,由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主教組成。上院議長麥凱勛爵。下院亦稱平民院,1997年5月選舉產生的下院 ,議長為貝蒂·布斯羅伊德。英國內閣由首相 、樞密大臣和重要大臣組成 。1997年5月組成的內閣,由工黨的布萊爾為首相。英國的主要政黨有:①保守黨 。前身為 1679 年成立的托利黨 ,1833 年改用現名。②工黨 ,1900年成立 ,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 ,1906年改用現名。③社會自由民主黨 。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支持同自由黨合並的多數派組成。其他政黨還有民主左翼、英國共產黨新黨、綠黨。
經濟 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西方國家中名列第五。自1981年下半年到1989年底,經濟持續8年低速增長 ,通貨膨脹率一度明顯下降,失業現象有所緩和。但貿易逆差不斷擴大。1990年下半年經濟進入衰退,出現經濟增長乏力,固定投資下降,工業產量出現負增長,失業上升。這次衰退是戰後最長的一次。1993年初經濟開始復甦,但勢頭微弱,年底漸趨穩定 。1992年國民生產總值3485億英鎊( 以1985年不變價格計算 ) 。貨幣單位英鎊 ;匯率為1英鎊兌1.502美元(1993年平均匯率)。
英國是歐共體中能源最豐富的國家。主要有石油、天然氣和煤 ,為世界第六大產油國 。森林覆蓋面積 227 萬公頃。英國的紡織、采礦、冶金、機械等傳統工業日趨落後,產品缺乏競爭力,亟須更新改造。航空、電子、化工等新興工業較為先進。海底石油開采、信息工程、衛星通信、微電子技術等方面近年有較大發展 。主要工業品有煤 、生鐵 、原油、新聞紙、電力、汽車、合成橡膠等。
英國農業生產水平較高。全國75%的土地用於農業,大部分為私營農場。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等。英國1/3農場專事養殖業,主要牲畜有牛、羊、豬和家禽等。英國是 歐 洲 最 重要的捕魚國之 一 ,可 滿足本國2/3的需求量。
服務業近年來發展較快,地位日顯重要。1993年總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從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72%。旅遊業為英國重要經濟部門之一。主要旅遊點為倫敦、愛丁堡、加的夫、布賴頓、格林尼治、斯特拉福、牛津、劍橋等。
英國交通以陸路為主。鐵路運輸發達。倫敦有相當完備的地鐵網 。1993年6月20日英法海峽隧道貫通 。鐵路總長1.65萬千米,公路總長36.23萬千米 ,其中高速公路3147千米。內河航運線總長3750千米 。共有大小港口300多個。主要港口為薩侖沃、倫敦 、蒂斯-哈特浦爾 、米爾福德 - 黑文、格里姆斯比-因明翰 、福斯 、南安普頓、奧克尼、菲利克斯托、米德維、多佛 、利物浦 。年客流量在100萬以上的國際機場有12個,主要為希思羅、蓋茨維克、曼徹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北海油田的石油大多通過水下輸油管運回陸地。輸油管道總長1686千米;輸氣管道約5330千米。
英國為世界第五大貿易國。商品和勞務出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主張多邊的貿易體系和世界貿易的進一步自由化。主要出口機械、汽車、航空設備、電器和電子產品、化工產品、石油等;進口原材料和食品等。最大貿易夥伴為歐共體。1992年同歐共體的貿 易佔英外貿 額一半以上 。其次是其他西方國家 、北美、經合組織成員國、石油輸出國家、發展中國家、東歐及獨聯體國家。德國是英國最大出口國和進口國。其次是美國。英國的對外投資絕大多數投在發達國家。英國的對外援助國有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幾內亞、馬拉維、莫三比克 、尚比亞、烏干達等。外國在英國的投資絕大多數來自發達國家。美國幾乎佔一半。
文化教育 實行5~16歲兒童的義務教育制 。國內基本無文盲。中小學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學校學生免交學費;私立學校師資條件和設備都較好,但收費高。高等學校有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愛丁堡大學等。主要報刊有《每日快報》、《每日郵報》、《每日鏡報》、《每日星報》、《太陽報》、《泰晤士報》、《衛報》、《每日電訊報》、《觀察家》、《經濟學家》等。英國主要通訊社有路透社、新聞聯合社、交換通訊社。英國廣播事業歷史悠久,業務發達。英國廣播公司創辦於1922年,1936年即播放電視節目。
對外關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英國國力衰落 ,殖民體系瓦解,英聯邦日趨鬆散。面對戰後形成的兩極體制,英國於 60 年代中期調整其外交國防政策 ,將防務重點放在歐洲。1973年英國參 加 歐 洲共 同體 ,自 此歐洲 在英國外交中佔有「優先地位」,但英國也不放棄向美國靠攏,在重大問題上積極支持和配合美國的政策主張。1991年以後,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戰後兩極體 制 的終結 ,英國積極調整外交政策,以圖在新格局中繼續發揮大國作用。
英 國與中國於 1954 年 6 月 17 日達成互派 代辦的協議,1972年3月 13 日 兩國簽訂了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80年代以來,兩國關系有較大發展,高級互 訪不斷 增多。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國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 使主權,並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自1992年10月港 督彭定康提出香港政治體制方案以來 ,中英在香港問題上出現分歧 ,致使兩國關系發生困難。1993年12月15日,港英當局不顧 中方反對,單方面將部分政改方案提交立法局,嚴重 損害 了中英關系。兩國簽訂的其他重要協定有:避免雙重征稅和 防止 偷稅漏稅協定,空間合作諒解備忘錄,第二經濟技術合 作協定、促 進和互相保護投資協定,關於優惠貸款安排的備 忘錄 、中英大氣科技合作備忘錄、1991~1993年中英文化、教育和科技合作交流計劃,新的衛生合作協議等。1992年中英貿易額達19.4億美元。
英國主張加強同西歐的關系,支持歐共體,贊成建立共同體統一大市場,但反對建立超國家的「歐洲聯邦或邦聯」,對歐共體、社會憲章持保留態度。1988年英國與歐共體其他11國的貿易佔英外貿總額的1/2 。1989 年雙方貿易總額為1812.927億美元。1993年8月英國批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
英國與美國有傳統的合作關系。1979年保守黨上台,兩國關系進一步加強,英視美為主要盟國。冷戰後,特別是柯林頓上台以來,英美特殊關系持續淡化,兩國在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有分歧 。美在英共有駐軍3萬人 ,有10個軍事基地,其中潛艇基地1個,空軍基地9個。
F. 美國人是怎樣看英國的
見過一英一美兩個網友,基本都是和她們的朋友一起喝酒。英國的比較摳,覺得男的應該買單,你讓她回請都老不樂意了。幾個美國妹子會主動問你人均多少。
G. 美國人對於英國人有哪些看法不
一般來說呢,英國人對美國人,特別是美國文化都抱有一種看不起的感覺,在他們那裡,美國文化=沒文化,英國政府倒是緊跟美國政府啦,但是普通老百姓一般很瞧不起美國人,認為他們沒素質,是以看待暴發戶的心理看美國佬的吧,基本上就這樣咯
H. 為何說美國是發揚光大了英國的大陸均勢策略,而成為世界霸主的呢
大家知道,現今世界的霸主美國,脫胎於英國在美洲大陸的殖民地。從這個意義上說,英國是美國的「老子」。英國是從17世紀開始,靠著「大陸均勢」策略,最後在七年戰爭中成功打敗法國,逐漸登頂世界,打造了人類歷史上龐大的殖民體系,建立了「日不落帝國」。美國是在法國幫助下,成功獨立,之後認真學習「老子」英國的「大陸均勢」策略,結合本國實際和國際環境,形成了自己的「大陸均勢」戰略,最終取而代之,成為世界霸主。
下面,我們一起回顧歷史,盤點一下美國是怎樣積極推行它的「大陸均勢」戰略,而最終成為世界霸主的。
而在亞洲,美國對日本發動的「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七七事變」實行了「不承認主義」,犧牲中國滿足日本,維護自身利益,對日本毀約擴軍不僅放任,甚至在經濟上給予支持。
1929年,美國在日本的投資占外資總額三成,1937年美國對日出口額達到2.89億美元,1938年是2.4億美元,到1940年5月,美國在日投資總額已經接近5億美元,同時美國還持有1億美元日本政府公債。
而且美國對日本的出口貨物中有六成多是軍需品,1932年以後,日本每年從美國進口的貨物中石油和石油製品佔六成半,廢鋼鐵佔九成,車床等工業設備佔七成,並且逐年遞增。1937年美國出售給日本價值248.4萬美元的飛機,1938年增加到1745.4萬美元。此外,美國還幫助日本發展軍工,提供了大量設備,幫助改進飛機生產工藝和廠房。
美國的做法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不僅讓德日法西斯侵略的野心日益膨脹,還使其想要的「大陸均勢」遭到破壞,同時也使自身利益和安全越來越受到嚴重威脅。
6、所以,美國為了找回被法西斯破壞的均勢,放棄「中立」,出台《租借法案》,開始向蘇、英、中、波蘭流亡政府、「自由法國」等國家和流亡組織,提供了包括錢、武器、食物、被服等全方位的援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使美國再也不是局外人,這讓其援助力度更大,整個二戰總共提供了價值501億美元的租借援助,壯大了同盟國的實力,穩定了戰局,為贏得戰爭奠定基礎。還直接出兵參戰,最終與同盟國打敗了軸心國,取得戰爭勝利。
同時,也讓英法等老牌帝國元氣大傷,「大陸均勢」得以重建,把自己勢力伸向了世界各個角落,昔日的「日不落帝國」黯然退出歷史舞台,美國成為新一代世界霸主,並且一直到今天。
美國繼承光大了「老子」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發展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了。應該說美國從中嘗到了甜頭,為了保持霸主地位,繼續享用霸權帶來的紅利,美國將不遺餘力地繼續推行它的這個戰略。
然而,斗轉星移,世界局勢劇烈變化,全球化多極化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勢不可擋,損人利己的「大陸均勢」行為越來越遭到更多國家的唾棄,推行起來遇到的困難和阻力越來越多,未來是否能夠繼續下去,讓我們拭目以待!
I. 美國人怎麼看待英國口音
美國人是各種歐洲人,法國人,義大利人,西班牙人……的混合體。英國人如果沒有過度肥胖,都是長臉尖下巴,小眼睛,白的嚇人的皮膚。美國人的長相千奇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