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國慶節和其他國家國慶節的比較
澳大利亞國慶,慶祝活動包括盛大的宴會、演唱會、花車遊行、體育比賽、文化和歷史展覽、煙花表演等。
在悉尼,成千上萬人聚集在海港岸邊觀賞悉尼的慶祝活動。澳大利亞政府還會在這一天舉行新公民的入籍儀式。
南非政府在4月27日這一天組織相關的紀念活動,昔日水火不融的不同人種在這一天歡聚一堂,唱歌跳舞,孩子們臉上塗上新國旗的五色,或身扮國旗圍在一起嘻嘻。
南非的飛行表演隊也會在這一天做特技表演以吸引觀眾。非國大高層也會在這一天為反種族犧牲的戰士敬獻花圈。
挪威平時的街上非常冷清,在國慶這一天街上人山人海。大家揮舞著紅、白、蘭相間的國旗,走上首都奧斯陸卡爾約翰大街,國王和王後站在王宮陽台上向人們揮手致意。
日本的「建國紀念日」很平淡,但「天皇誕生日」很隆重,當天天皇和皇後在皇宮接受國民進宮朝賀。對日本人來說,「建國紀念日」只是一天假期,很少有人會想到去慶祝它。
英國,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前後,一向有「霧都」之稱的倫敦天氣都比較好。
國慶的主要慶祝活動,是由女王親自檢閱「軍旗敬禮分列式」。由於星期六本來就不是工作日,因而這一天也不在「假日」之列。
俄羅斯的國慶日,總統會在克里姆林宮向各領域的傑出人物頒發獎章,晚間會在紅場舉行國慶音樂會。
國家一般不舉行特別的慶祝活動或正式的慶祝儀式。但是,6月12日被定為公休日,俄羅斯全民公休一天。
中國國慶佳節,舉國歡慶,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主要慶祝活動有:
一、張燈結綵:
我國每逢國慶佳節,全國各地的城市和鄉村都會升國旗掛燈籠,張掛「歡度國慶」等標語。天安門廣場擺放巨型花藍......各城市也用標語和盆景、氫氣球等裝飾街道和廣場,用歡樂的氣氛來迎接國慶。
二、政府活動:
為慶祝國慶,中國政府通常在國慶前夕舉行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者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
三、大閱兵:
國慶閱兵是中國國慶節最大、最隆重的儀式,一般每十年一次。建國以來共舉行過14次國慶閱兵。
歷史上影響較大的國慶大閱兵是:開國大典、建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的大閱兵。大閱兵即可慶祝國慶揚我國威,又可向世界展示我強大的國防力量,讓全國人民感受到強烈的自豪感。
四、天安門升國旗:
國慶節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儀式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因此利用國慶長假去北京遊玩的人們,通常會趕早來到天安門廣場,看國旗班的軍人升國旗,以表達對國家的無比熱愛,人們看著五星紅旗徐徐升起,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五、黃金周:
我國於1999年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國慶節與相鄰的周六、日組合為7天的國慶長假,被稱之為「國慶黃金周」。國家用放假的形勢,讓老百姓共同感受國慶的歡樂。
六、高速公路免費通行:
自2012年起,國家公布了節假日高速公路**政策,國慶節七天假期免收7座以下小型客車高速公路通行費,這是國家的一項重大惠民政策。
B. 國慶節法定節假日有幾天
國慶節法定節假日有7天。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中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每逢五年或逢十年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C. 黃金周一共幾天
黃金周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勞動節和國慶節兩個節日的每個節日的連續七天休假。勞動節七天休假稱為「五·一黃金周」,國慶節七天休假稱為「十·一黃金周」。相對於其它公休假期,「黃金周」又被稱為「長假」,通常冠以節日名稱,分別為「五一長假」、「國慶長假」。
2008年 五一法定假期從3天改為1天,意味著五一黃金周被取消,並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小長假。
D. 關於國慶節習俗
一、張燈結綵
我國每逢國慶佳節,各企事業單位都會掛起燈籠或橫幅,用「歡度國慶」等標語來慶祝國慶;廣場上則擺放著標語字樣的盆景和氫氣球,用歡樂的氣氛來迎接國慶。
二、國慶長假
每年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我國於1999年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國慶節與相鄰的周六、日組合為7天的國慶長假,被稱之為「國慶黃金周」,用放假的形勢,讓老百姓共同感受國慶的歡樂。
三、高速公路免費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車已日益普及,人們通常會利用國慶7天長假來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因此,國家自2012年起,國慶期間的高速公路向私家車免費通行。2013年國慶節假期免費通行時間為10月1日00∶00至10月7日24∶00。
四、閱兵儀式
每逢五、十周年會有不同規模的慶典和閱兵,歷史上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建國5周
國慶宣傳畫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的六次大閱兵。
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今,共舉行了十四次國慶閱兵。
1949年至1959年十年,共舉行了11次國慶閱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實行「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
1964年國防部頒布的軍隊列條令中,第一次列出閱兵條款。隨後,由於「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
1984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決定恢復閱兵,並於1984年國慶35周年時舉行大型的國慶閱兵式。
1999年,中共中央決定舉行建國50周年閱兵,於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大型的閱兵式。
2009年國慶節舉行建國60周年大閱兵。
延伸閱讀:世界各國國慶節習俗
法國閱兵焰火最壯觀
法國是以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時巴黎群眾搗毀巴士底監獄這一天作為國慶日的。每年的國慶日,法國都要舉行盛大的國慶閱兵。
與以前不同的是,法國今年的國慶閱兵式上出現了新面孔———一個由120人組成的歐洲軍團方陣,行進在受閱部隊的最前列。
歐洲軍團的方陣以軍團司令、德軍中將霍爾格·卡默霍夫為前導,120名士兵分別來自法國、德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西班牙。他們在雄壯的軍樂聲中,邁著整齊矯健的步伐首先通過設在協和廣場****的檢閱台。當這支隊伍行進在筆直寬闊的香榭麗舍大道上時,圍觀人群中響起了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法國國慶日的煙火也很著名,歡慶的人們往往是在雄壯的《馬賽曲》樂曲聲中,觀看各色焰火騰空升起的壯觀景象。
美國居民自發慶祝遊行
美國是以7月4日獨立日為國慶日。每年的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鍾聲齊鳴,各地居民自發地舉行慶祝遊行。一般情況下,這天參加遊行的民眾可以選擇各式各樣的化妝,組成家庭小樂隊,有的親朋好友甚至祖孫幾輩人一起,載歌載舞,擁上街頭。大街上更是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各式彩車、模型車、雜技車等同歡樂的人群一起,組成了浩浩盪盪的遊行隊伍。
遊行結束後,人們聚集在公園或其他一些公共場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共同歡度這一盛大的節日。
然而,當美國人以燒烤聚會、遊行、煙花表演來慶祝獨立日時,美國的安全部門則不敢掉以輕心,嚴防任何可能的恐怖襲擊。自9·11以後,美國的安全部門對獨立日等特殊的日子都保持著高度的戒備狀態。在今年的獨立日期間,美國的恐怖警戒級別保持在第三級黃色。在美國的五級警戒級別系統中,黃色表明美國仍面臨恐怖襲擊威脅,但危險程度不高。
英國國慶日期與天氣相關
按歷史慣例,英王的生日為英國國慶日,現伊麗莎白二世的生日為4月21日,但由於倫敦4月氣候欠佳,因此將每年的6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女王官方誕辰日」。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一向有「霧都」之稱的倫敦天氣也比較好。
其主要活動,是女王親自檢閱英國皇家衛隊。今年英國的國慶日是在6月14日。這天,英國皇家衛隊在倫敦騎士衛隊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愛丁堡公爵是坐馬車去廣場出席閱兵式的。
由於在英國星期六本來就不是工作日,因而這一天也不在假日之列。
德國各州首府輪流辦節
德國把10月3日稱之為「統一日」,是法定節日,但是這一節日似乎與其他國家的「國慶日」有所不同。因為在德國這個類似國慶的重要日子裡並無重大事件發生,不像法國1789年7月14日革命群眾攻佔了巴士底獄,美國在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瑞士在1291年8月1日締結永久同盟。
按照1990年統一以來的規矩,各個州的首府輪流舉辦慶祝活動,如2000年輪到了德累斯頓,盡管是「逢十」的大慶之日,但首都也不舉辦隆重庄嚴的慶典。
朝鮮閱兵遊行規模宏大
9月9日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紀念日。國慶前夕,國旗已插遍了平壤市的大街小巷,巨型標語佇立在市區交通要道。
每年國慶日,朝鮮一般都要舉行規模宏大的閱兵和遊行。今年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9月9日這天,平壤市中心的金日成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群眾遊行、火炬遊行等一系列活動。
當天上午,金日成廣場周圍彩旗招展,身穿節日盛裝的平壤市民如潮。朝鮮勞動黨****、國防委員會委員長、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正日觀看了閱兵式和群眾遊行。
在雄壯的樂曲中,包括人民軍領袖肖像旗縱隊、人民軍各軍事大學縱隊、陸海空三軍縱隊和革命學院縱隊近萬名軍人,手持步****或沖鋒****,正步走過主席台前。隨後,平壤市各界幾十萬名群眾簇擁著領袖雕像、彩車、標語牌走過主席台前。金正日在主席台上向人民軍戰士和遊行群眾揮手致意。
晚上,平壤市青年學生在金日成廣場舉行火炬遊行和慶祝晚會。
挪威民族盛裝慶佳節
5月17日是挪威的國慶節(又叫憲法日)。在這個盛大的節日里,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人穿著民族服裝,歡度?呀凇?
街上,一批又一批的乘客,從少女到老婦幾乎都是背帶式拖地長裙,紅色、白色、黑色、綠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綉著鮮艷的花朵和圖案,每個人的胸前都有漂亮的銀制飾物,有的還披著配套的斗篷,帶著相同色彩的民族小帽,五顏六色、絢麗多彩。男士的服裝則從中世紀的宮廷禮服到21世紀的紅色流行時裝,也是令人目不暇接、千姿百態。有許多老人胸前戴滿了各種各樣的勛章,手拿文明棍,頭戴高筒禮帽,頗有紳士風度。
這天,通向王宮的卡爾·約翰大街變成了人的海洋、花的海洋、國旗的海洋。路兩邊臨時豎起的高大旗桿上飄揚著一面面紅底鑲白邊的藍十字挪威國旗;樓頂上、陽台上、窗戶上插著國旗;更令人驚喜的是幾乎每個人手中都拿著一面小國旗,嬰兒的搖籃車上插著國旗,公共汽車上插著國旗,出租上插著國旗,警車上插著國旗,男士的西服上戴著和國旗色相同的紅、白、藍三色彩條,女士的胸花、領邊也是紅、白、藍三色彩條編織的。
國慶遊行開始的時候,馬路兩邊站滿了歡呼的觀眾,人擠著人,水泄不通。國王穿著黑色禮服,戴著黑色禮帽站在觀禮台****;右邊是身著紅色禮服、紅色禮帽的王後。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那麼純朴,一切都是人們發自內心,發自對祖國、對民族的無限熱愛。
新加坡國慶大典舉國歡騰
每當8月9日,新加坡都會舉行國慶大典,舉國歡騰。同時還有國慶檢閱典禮,會有戰機和跳傘表演。當總統檢閱儀仗隊過後,14架戰機將排列成五星與彎月形飛過,隊型就像是國旗上的五星彎月。當步操隊伍走過檢閱台後,組成五星彎月隊型的14架戰機,將與其他飛機一起出現在隊伍的上空。
飛機表演過後,接下來就是令人屏息仰首的跳傘表演,跳傘隊員將在1500米的高空,從大力士運輸機上跳下,他們身上都背負著40公斤重的配備,政府大廈四周圍摩天高樓林立,對他們來說是一項挑戰。
匈牙利節日展示千年歷史
原為東方游牧民族的匈牙利人於公元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公元1000年,匈牙利的開國國王聖·伊什特萬加冕,並正式建立國家。
2000年8月20日,匈牙利全國各地曾舉行各種活動,隆重慶祝國慶和建國1000周年。首都布達佩斯、巴拉頓湖畔的蒂豪尼和東部城市德布勒森均舉行了題為「千年之夢」的慶祝活動。在國會大廈前的多瑙河上空,飛機特技和空中跳傘表演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市民。晚上,多瑙河沿岸舉行了盛大的焰火晚會,五光十色的煙火把布達佩斯裝扮得絢麗多彩。
每年國慶,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有的還要擴大慶祝。為慶祝國慶,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者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國慶節,也稱國慶日、國慶紀念日,是指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節日,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或其他有重大意義的周年紀念日。在這個日子裡,每個國家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典活動。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
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國慶節是聖馬利諾的國慶節,遠在公元301年,聖馬利諾把9月3日定為自己的國慶節。
新中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因此全國各地人民會在每年的10月1日舉行慶祝活動。
E. 十一黃金周的來歷
黃金周從1999年「十一」正式開始。當時國務院專門出台了文件,其主旨還在於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由於國慶大慶以及天氣等原因,1999年「十一」期間的旅遊並不火爆。
春天是出遊的好時光,2000年「五一」黃金周,人們利用長假,紛紛出遊。大部分傳統旅遊景區人如潮湧。當時媒體紛紛用「井噴」來形容這種突如其來的旅遊大潮。當年我省泰山景區創下一天接待5萬人以上的最高紀錄,這個紀錄至今沒有打破。在車站和景區,人們排隊等車等索道,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票難買,房難訂,車難行……這種情景,很多人至今歷歷在目。
摩肩接踵的旅遊人群,讓所有的旅遊熱點地區的景區、賓館、交通、餐飲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以致出現了暴利宰客的行為,住宿、餐飲的價格成倍上漲。
從那時起,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黃金周蘊藏著這么多的「黃金」,媒體用「缽滿盆滿」來形容商家的收獲,用「假日經濟」形容黃金周的新動力。從那時起,旅遊包機、旅遊專列等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手持護照出境游的人也開始多起來。也就是從那時起,真正的大眾旅遊熱潮開始了。
參考資料:http://news.sina.com.cn/c/2005-10-01/08017081476s.shtml
F. 英國的國慶節
英國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國慶節,只有女王的「官方生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真正生日是1926年4月21日,而其「官方生日」則定在每年靠近6月11日的那個星期六。每年的這個時候,一向有「霧都」之稱的倫敦天氣也比較好。其主要活動,是由女王親自檢閱「軍旗敬禮分列式」。由於星期六本來就不是工作日,因而這一天也不在假日之列。
英國廣播公司(BBC)揭曉的一項民調顯示,6月15日成為英國國慶日最熱門選擇。
1215年6月15日,英國貴族逼迫專制的英王約翰簽訂「大憲章」,限制王權,確定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英國憲法精神。
BBC歷史雜志對五千多人的民調顯示,27%的英國人選擇「大憲章」簽署日作為國慶日,而選擇5月8日二戰歐洲勝利日的為21%,選擇盟軍在歐洲登陸日6月6日的為14%。
BBC歷史雜志的編輯戴夫稱,來自中世紀的日子超過二戰勝利日,這是個令人驚訝的選擇,說明英國人把國慶日看作是一個憲法的,而不是軍事的日子。不過,有歷史學家擔心,「大憲章」簽署日的源頭是英格蘭,不是整個英王國,因此需要得到蘇格蘭人的認可。
目前,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沒有一個可以大事慶祝的國慶日,盡管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等均有自己的國慶日。
今年初,英國財政大臣布朗在一次演說時提出,英國應該有一個國慶日來慶祝「我們是誰和我們代表什麼」,因為像法國、美國等國家也有這樣一個節日。布朗還呼籲英國人要「擁抱英國國旗」。
土生土長英國人製造去年倫敦爆炸案極大地震動了英國社會,英國人意識到,在一個多元文化社會里,需要倡導共同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G. 英國國慶節是幾月幾日急
嚴格的說,英國沒有國慶日,但是大部分英國人認同女王生日作為國慶日
英國國慶日:隨國王的生日變換
在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按歷史慣例,國王的生日為英國國慶日,現伊麗莎白二世的生日為4月21日,但由於倫敦4月氣候欠佳,因此將每年的6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女王官方誕辰日」。女王父親喬治六世在位時,也是在6月為他過生日,盡管他實際生日是12月14日,此前兩位國王喬治五世和愛德華八世恰好都在6月出生,才能在實際生日中領受舉國臣民的共同賀壽。和美國的獨立日比起來,英國國慶不免有王室「一己之私」的意味,加之還有不少人呼籲取消君主制,所以英國的國慶自然低調得多,不像美國那麼隆重鋪張。女王賀壽活動中很重要的一項是:為國內外名流封爵授勛。受嘉獎者名單分別由政府和王室擬定,並在女王的官方生日公布。每年的榜上題名者多數仍來自倫敦市和國家兩級政府、軍隊,以及工黨政府政策的支持者,其中36%為女性。最高榮譽頭銜「騎士」的獲得者以出身牛津、劍橋兩校的精英居多,只有少數例外,如化妝品店「BodyShop」的創辦人阿妮塔·羅迪克。
H. 日本巴黎美國英國哈爾濱的國慶節是幾月幾日
日本國慶日:12月23日。日本國(日語: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簡稱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法國(巴黎)國慶日:7月14日。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the 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美國國慶日:7月4日(獨立日)。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美國(America),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1] 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通用英語,是一個移民國家。
英國國慶日:6月11日。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通稱英國,又稱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中國(哈爾濱)國慶節:10月1日。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中國人常以龍的傳人、炎黃子孫自居。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又稱十一、國慶節、國慶日、中國國慶節、國慶黃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國慶日。
I. 英國國慶日是幾月幾日
英國國慶日:每年的6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女王官方誕辰日」。
英國的國慶日期並不固定,而是以國王的正式生日為國慶日,因為英國在歷史上一直是個君主制國家,英王的地位至高無上,官方說法是「Birthday of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這個慣例開始於1748年,當時的英王喬治二世在自己生日那天舉行了閱兵式,這種慶祝生日的儀式被歷代英國國王繼承了下來。
(9)英國國慶黃金周有多少擴展閱讀:
雖然絕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於復雜的政治關系,部分國家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比如美國只有獨立日,沒有國慶日,但是兩者意義相同。
而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
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
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
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
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