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中小學教育詳解
英國中小學教育詳解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不惜花費金錢送孩子去英國學習,這與英國中小學教育模式受家長青睞和學生喜歡是分不開的,下面為您詳細解讀英國中小學教育。
“讓孩子們愛來上學”這句話是英國的辦學宗旨。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班級授課制的國家之一。英國學制每年有三個學期,三個假期。英國中小學一般每天上5-6節大課,一節大課大約50分鍾。通常上午九點到校,下午四點前放學。在英國,孩子們愛上學的原因是: 一、學習沒有壓力,孩子們把上學當成能與朋友共處的好去處;二、英國的教學方法生動多樣。
英國小學里教師授課非常輕松,而且生動活潑,在"玩兒"中就使孩子受到知識的灌輸。例如,在英國學校,孩子們這樣學習詞語:local(本地區)。老師帶著孩子們跑遍學校所在地區的公共設施:郵局、公園、圖書館、博物館、各種公共交通車站;請來郵遞員、警察、公共設施服務人員以及其他各行各業人士給孩子們講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回到課堂,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畫畫,把所見所聞用顏色都"寫"了出來。
再例如,在英國學校,孩子們是如何圍繞“weather(天氣)”這個話題進行學習的呢?預先閱讀大英網路全書的天氣部分,提出一個有關天氣的問題。剪下一張報上的天氣預報圖,學會看天氣預報表。學校請來氣象人員到學校講解知識、看氣象錄像帶、參觀天文館。課堂上,老師指定閱讀一些書,小組討論幫助同學解答問題。最後,在學校完成兩項作業:解答自己的問題,解釋報紙上的天氣預報圖。
除了這種類型的話題,以小學為例,英國課堂上探討非常多的話題還有:我們居住的社區每天都在發生什麼?恐龍可以當寵物嗎?如果我住在法國我的生活將是什麼樣的?誰害怕大灰狼?所有的城堡都是帶彈力的嗎?哪種動物會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等等。上課討論這些,難怪孩子們都喜歡上學呢!
在課堂上,教師沒有滿堂灌,一言堂。 通常教師只講授15—20分鍾,其餘時間留給學生自學,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鑽研教材或獨立做作業與練習。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提綱挈領地講透教材的主要內容,然後進行巡迴解答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可以這樣形容:在英國的課堂上,老師圍著學生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五花八門。走進教室,你會看到有的在研讀課本,有的在相互討論,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師詢問。盡管教學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靜整齊,可是學生們的學習神情都很專注、很投入,而且課堂氣氛富有生機,十分活躍。這種以孩子主體活動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始終處於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積極狀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更主要的是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培養和鍛煉了發現知識、探索真理的創造意識和能力。
英國推行的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確沒有多少作業。英國規定中小學生用於家庭作業的時間在20分鍾-2.5小時之內,一般說來,4-5歲的孩子每天應花10-20分鍾做家庭作業,其中包括父母念書給他們聽的時間。16歲的孩子每天花在作業上的時間最多應不超過2.5小時。由於結合實際,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去學習,學起來便趣味盎然,學得輕松,學得的知識也非常實用,學校對孩子有吸引力也就不足為怪了。
一個在英國讀一年級的中國小朋友在對自己的學期末評語中這樣寫道:
“在一年級里,我對課堂上所有關於城堡的話題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學校組織的那次利茲城堡之旅。我最喜歡的課程是體育課,因為我喜歡和同學們一起玩各種各樣好玩的游戲。我覺得我非常擅長體育,我跑得很快,能在器械上做好多動作。我需要進步的是我的書寫,因為我想把字寫得更小一點,更整潔一些。”
班主任老師在對這位小朋友的學期末評語中這樣寫道:
“雖然有些地方對他來說有挑戰性,在過去的一學期中,里卡多(Ricardo)非常的努力,學習上充滿熱情。他有進步的決心,尤其是在他的閱讀和寫作進步非常大。里卡多是一個很開朗,友好,有愛心的男孩,他經常鼓勵朋友們做到最好。他很喜歡上學,臉上總掛著笑,有時候,還是有些害羞。我能看到在這個學期,他的自信心增強了,並且我確信他會繼續保持下去。作為里卡多的老師,我非常開心,希望他未來一切都好。”
寓德育於教育。英國是一個倡導“紳士風度”的國家。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明素養非常高。英國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很強,言行舉止表現出很高的文明素養和道德水準,這對學生無疑是最好的德育因素。除此之外,學校還通過校園文化、禮儀活動、社會實踐、日常管理以及學校與家長、社區等相互配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2.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英國中小學十分重視個性教育。英國學生的個性發展十分鮮明,充滿朝氣和創造活力。例如,當陌生人走進教室時,只要教師許可,孩子們會主動圍上來打招呼攀談。在課堂討論中,孩子們的發言極為踴躍。在實驗課中孩子們表現出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各種自選的活動課程中,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興趣愛好和獨特的技能。瑞德蘭的校長說:“每一個孩子都有其內在的潛力和特點,因此我們的責任就是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其固有的基礎和素質上獲得充分發展,使他們成為既具有公民普遍素養、又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才能的人,成為能夠自食其力並對社會有用的人”。
因此,注重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英國教學的.又一顯著特色。 英國中小學的教室里,總是擺滿了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教具和玩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活動相當一部分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這些教具、玩具。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課程的教學伴隨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英語、歷史、地理、社會、外語等課程的教學則大量藉助現代化視聽教學手段。與此同時,學校還常結合教學內容舉行各種參觀、見習、實習等活動。例如,講生物課會帶學生到自然博物館參觀,講歷史課會帶學生到歷史展覽館參觀,講天文知識會把學生帶進天文館,講宗教文化知識會把學生帶進教堂。這種教學形式,比起抽象講授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除此之外,英國中小學在課程設置上也非常突出實用性知識和技能教學。有一門課叫作技術課程,主要內容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必備的技能,如電工、水工、木工技能,家電操作和簡單維修技能,汽車原理和駕駛技術等。為配合這門課程教學,普通中學都設有實習車間。實習車間擁有各種常規工具和普通車床。由於高度重視教學實踐環節,中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普遍較強。
語文:書寫,寫作,詞語,閱讀。英國學校從來不要求孩子背單詞,默寫單詞。他們要求最多的就是閱讀,閱讀量大了自然單詞就記住了,這一點跟國內的學校不同。
宗教文化:英國是個多種族國家,各種膚色、各種文化共存,為了能夠和平共處,學習彼此的文化就顯得格外重要。而對宗教文化的學習,就是了解各國文化的重要渠道。個人認為,這門課開設得很聰明,了解了對方的文化,可以很快地拉近彼此的距離,不僅增長了知識,還會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瑞德蘭,美好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
孩子們每天上午8:00點到校,由老師照看著在校園(室外)活動。如果是下雨天,學生們在學校的活動室(室內)活動。
上午8:35聽到老師的吹哨聲,列隊站好,由老師帶領著進入教室。8:40進入教室,點名。8:50班級會議。9:15第一節課。9:45第二節課。10:15課間休息。10:30第三節課。11:00第四節課。11:40午餐,12:30午餐結束(一年級)。12:00午餐,12:45午餐結束(三年級)。12:30午間活動。
課間休息時間可以吃帶的水果,其他零食不可以帶哦,不過周五可以帶薯片來吃。學校有飲水器。學生可以帶著水杯,小餐盒(放水果)。只有純凈水是可以的,需要牛奶的學生可以向學校預訂。
下午1:00,第五節課開始下午的課程(一年級)。1:30,第六節課開始下午的課程(三年級)。2:00第七節課。2:30課間休息。2:45第八節課。3:15第九節課。
下午3:45放學。一年級的學生家長請在一年級教室的窗邊接孩子(一年級)。三年級的學生家長在校門口接孩子(三年級)。沒有預訂課後照看的家庭,請在四點前,接完孩子。此外,學校還提供音樂、演講、戲劇、芭蕾的課後輔導課。
學生們每人有一份家庭作業日記。一年級的家庭作業是閱讀和10分鍾的拼寫或語音或表格或數學。三年級的家庭作業是閱讀和15分鍾的拼寫或語音或語文或數學或項目或科學。
學校集會:孩子和學校教職工每天都會參加班級會議或學校集會。學校集會由校長支持,並有其中一個班級在學校集會上展示活動。家長也有集會參加學校集會。每個周五,孩子的書包里會帶回學校發的信函和每周的時事通訊供家長查看。
;⑵ 英美國家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是怎麼樣的用英語來回答,要翻譯的
Children who live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y live happy lives.
At school they enjoys many kinds of lessons.With Chinese children on the contrary,their after-class activites are quite various.
⑶ 英國小學生有作業嗎
來英國之前,我聽很多人說過國外的小學生根本沒有家庭作業,一天除了上課就是玩。這讓我產生了疑問——英國的小學真的沒有作業嗎?如果沒有作業他們怎麼鞏固課上的知識呢?假如有作業,又和中國的有哪些不同呢?
在牛津上了一個學期的課,我發現,實際上英國的小學生是有作業的,雖然作業量不大,但需要完成的內容並不少。比如手抄報、討論、表演等,內容比國內的書面家庭作業豐富。
先說說手抄報吧。科學課是手抄報最多的一門課程,我們這學期的課程主題是「About
Space(太空)」,因此,所有的科學作業,包括手抄報都會圍繞著「太空」來寫。有一個同學做的是關於「地球」的手抄報,她把從網上下載的地球圖片和用紙做的彈簧貼在一起,做出了3D效果;還有一個同學做的是關於「太陽」的手抄報,她在一張卡紙的中間放了一個充滿氣的黃色氣球,在氣球周邊象徵太陽光茫的彩色線上,寫滿了有關太陽的資料;而我做的是關於「月亮」的手抄報,根據老師給出的十幾個問題,我在網上查找了各種各樣的資料,比如:誰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他是哪個國家的,他又是在什麼時候登月的等等。除此之外,我還做了很多其他主題的手抄報,像My
Life Line(我的生命線),Human
Body(人體),Bats(蝙蝠)……這樣的作業不僅能讓我們很好地鞏固課堂上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讓我享受到知識的樂趣,一點都不會感到枯燥,更不會覺得是種負擔。
⑷ 英國的小學教育
一、教學體制
1、入學年齡與學制。一般來說,英國國立小學為五至十一歲的兒童而設;在蘇格蘭及英格蘭部分地方,小學學齡延至十二歲。小學通常分為「幼兒」及「初級」兩部分。但有些地區由國立地方教育局所開辦的學校則使用三級制:即初小、高小和中學。小學生八或九歲轉讀高小,並在十二或十三歲時讀中學。雖然政府並無硬性規定五歲以下的兒童必須入學,但大部分地區的地方教育局(LFAs)均有提供學前或幼兒教育,由合資格的老師任教。五歲時,按照法律是必須上學的年齡,多數五歲的孩子這時候會進入Infant School,而七歲進入Junior School (初級學校)。英國的多數公立學校將Infant School 與Junior School 合並起來,組成Primary School (即我們所說的小學),每班一般是20—30個學生,國立學校實行就近入學,但私立學校招生不受地域限制
2、課程設置。英國小學的課程設置,學校擁有高度自由的權力,但英語、數學、科學和信息與通訊技術都是各小學的核心課程。在英國,小學階段實行的是教師包班教學,即一個班上的英語、數學、科學、美術、體育、歷史、地理等課程都由一個教師教學,這個班的名字就由這個老師的名字命名,每個班都配有一個助教。但信息與通訊技術、音樂和外語則由專職教師上課。音樂和外語,專職教師一般都在多所學校來回上課。學生上學時間為上午9:00至下午3:30,中午不回家,可以選擇在學校的餐廳就餐,或自備午餐。一節課的時間一般為25~35分鍾,課間休息時間為20~25分鍾。
3、管理模式。英國實行的是校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由各方代表組成的校董事會是學校的決策機構。校長是學校首席行政長官,向校董事會負責,執行校董事會的決議並主持學校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務。英國的小學一般設校長1名,副校長或校長助理1名。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均為教師身份,要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在中小學中,專司管理工作的是「接待室」,其實際職能類似於我國的校長辦公室,根據學校規模設3~5名專職人員。除此之外,各學校還設1名高級教師和教育活動協調人,協助校長管理日常教學工作和其它事務,由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任課教師兼任。
二、課堂教學
1、授課方式 。學生沒有固定的座位,上課多以討論為主,孩子們圍坐在地板上或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在桌子周圍。每個教室有一塊白板和一、兩台電腦和列印機,學生可隨時使用。上課時沒有任何教材,教師根據全國教學大綱決定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分別來自互聯網或專業資源網站和生活事例,教師講解完後就針對所講內容給學生發放活頁練習,並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和速度的快慢對個別學生發放不同程度或不同量的練習。速度快、程度好的學生做兩張或三張練習,而速度慢、程度較差的學生只做一張練習。學生很少有家庭作業。一周1~2次,每次10分鍾左右即可完成。課堂作業當堂完成,當堂檢查,單元考試和期中考試完全由任課教師決定,但當學生從小學畢業時要參加全英統一的畢業考試,成績不作為學生的升學依據,只作為學校教學質量評估的一個方面。
2、重視個別教育的客觀結果是兒童的個性發展鮮明,充滿朝氣和創造活力的保證。例如,只要教師許可,學生們會主動圍上來打招呼攀談。在課堂討論中,學生們的發言極為踴躍,在實驗課中,學生們表現出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各種自選的活動課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殊的興趣愛好和獨特的技能。當我們問及學校為什麼會如此重視個別教育時,該校的一位老師對我們這樣說:「每一個兒童都有其內在的潛力和特點,因此我們的責任就是確保每一個兒童都能夠在其固有的基礎和素質上獲得充分發展,使他們成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養、又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才能的人,成為能夠自食其力並對社會有用的人。」
3、老師是學生提問的對象,又是學生解答問題的指路人。英國的中小學生每天上六節課。在課堂上,教師極少搞滿堂灌,一言堂。通常教師只講授15分鍾,其餘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學生自己鑽研教材或獨立做作業與練習。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提綱挈領地講透教材的主要內容,然後進行巡迴解答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說是教師圍著學生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五花八門。走進教室,你會看到有的在研讀課本,有的在相互討論,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師詢問。盡管教學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靜整齊,可是學生們的學習神情都很專注、很投入,而且課堂氣氛富有生機,十分活躍。這種以兒童主體活動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始終處於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積極狀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習獲了知識,更主要的是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培養和鍛煉了發現知識、探索真理的創造意識和能力。
4、注重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英國教學的一個顯著特色。英國中小學的教室里,總是擺滿了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教具和玩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活動相當一部分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這些教具、玩具。自然科學課程的教學伴隨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英語、歷史、地理、社會、外語等課程的教學則大量藉助現代化視聽教學手段。與此同時,學校還常結合教學內容舉行各種參觀、見習、實習等活動。例如,講科學課會帶學生到自然博物館參觀,還會讓學生栽種植物,觀察該植物的生長全過程。
三、寓德育於教學活動和社會生活中
1、英國是一個倡導「紳士風度」的國家。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明素養較高。然而,縱觀英國的教育,卻很難找出專門的德育課程。英國德育教育尤其看重生活感染和熏陶,他們的中小學道德教育主要有四點: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讓孩子懂得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系,懂得如何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導的」,英國中小學並不要求孩子死記硬背道德准則,而是創造各種機會,使孩子們能夠從心靈深處,從日常學習、游戲和生活中去領悟。
2、德育實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學和社會感染。英國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公民素養教育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和目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質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各種教學之中。在教學管理中,英國中小學普遍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挖掘和講解既要體現科學觀念、真理觀念,又要體現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同時要求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在英國學習期間,我深深體會到英國社會的文明。例如:平時坐公共汽車,人們會很自覺的排隊;你問路,他們會很詳細的解答,甚至會親自把你帶到目的地;
⑸ 到英國上小學怎麼樣
英國的教育,在世界算是比較領先的,所以到英國留學的人不少。
但是相對來說,到英國讀小學的人比較少,因為小學階段自立能力較差,除非父母長期在英國定居,否則不太建議。
如果父母不是長期定居於英國,更建議的是,在國內上小學(盡可能選擇中英文國際學校),然後到了14歲左右,出去上英國的中學,這樣比較適合,申請好學校也比較方便。
⑹ 18世紀英國小學生生活
那時候英國的教育不在由教會控制了.課程有十科,年齡5-11歲.課外活動有足球等
⑺ 英國的小學教育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班級授課制的國家之一。然而他們在發揮這一現代教育制度長處和優勢的同時,也採取相應的措施彌補其在個別教育方面的不足。為此,英國中小學的教學組織始終保持著課程教學和個別輔導兩個系統。課程教學系統以教研組(按學科劃分組成)為紐帶,由任課教師組成。其主要職責是面向全班學生系統授課。個別輔導系統以年級組(按年級劃分組成)為紐帶,由輔導教師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對本年級兒童進行個別輔導。這種雙軌並行的教學組織形式既發揚了班組授課制系統講授、成批培養、大規模提高教學質量的優勢,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顧到了每個兒童的個體需要和個性發展。
英國中小學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充分體現對個別教育的重視。通常學校對每個年級和每個班級訂有整體性教學計劃,整體計劃規定了兒童必修課程的門類、教學時數和教學進度。與此同時,任課教師和輔導教師還要負責為每位兒童制訂個體教學計劃。除此而外,英國的特殊教育事業還十分發達。幾乎每一個郡都有比較齊全完備的聾、盲、啞、弱智、精神殘疾、肢體殘疾等特殊學校。與此同時,每一所普通中小學又都設有特殊教育教研組。特教組的主要職責是對全校那些經過國家標准檢測已注冊的特殊兒童進行特殊教育,這種特殊教育的高度普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對個別教育的重視。
重視個別教育的客觀結果是兒童的個性發展十分鮮明,充滿朝氣和創造活力。這一點我們在對案例學校的實地考察中深有感觸。例如,當陌生人走進教室時,只要教師許可,學生們會主動圍上來打招呼攀談。在課堂討論中,學生們的發言極為踴躍,在實驗課中學生們表現出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各種自選的活動課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殊的興趣愛好和獨特的技能。當我們問及學校為什麼會如此重視個別教育時,萊斯特市的一位中學校長對我們這樣說:「每一個兒童都有其內在的潛力和特點,因此我們的責任就是確保每一個兒童都能夠在其固有的基礎和素質上獲得充分發展,使他們成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養、又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才能的人,成為能夠自食其力並對社會有用的人。」
老師圍著學生轉
英國的中小學生每天上六節課,一節課程50分鍾(上午9時到校,下午4時放學)。在課堂上,教師極少搞滿堂灌,一言堂。通常教師只講授15—20分鍾,其餘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學生自己鑽研教材或獨立做作業與練習。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提綱挈領地講透教材的主要內容,然後進行巡迴解答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說是教師圍著學生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五花八門。走進教室,你會看到有的在研讀課本,有的在相互討論,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師詢問。盡管教學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靜整齊,可是學生們的學習神情都很專注、很投入,而且課堂氣氛富有生機,十分活躍。這種以兒童主體活動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始終處於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積極狀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習獲了知識,更主要的是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培養和鍛煉了發現知識、探索真理的創造意識和能力。
注重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英國教學的又一顯著特色。英國中小學的教室里,總是擺滿了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教具和玩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活動相當一部分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這些教具、玩具。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課程的教學伴隨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英語、歷史、地理、社會、外語等課程的教學則大量藉助現代化視聽教學手段。與此同時,學校還常結合教學內容舉行各種參觀、見習、實習等活動。例如,講生物課會帶學生到自然博物館參觀,講歷史課會帶學生到歷史展覽館參觀,講天文知識會把學生帶進天文館,講宗教知識會把學生帶進教堂。在北桑朴頓市的一所案例學校,我曾親歷了該校為結合歷史課和地理課教學而舉辦的「中國周」活動。在這一周里,學校里充滿了中國文化的標志和特徵,整個校園里彌漫著中國文化的氛圍。不僅如此,學校還把全部四年級的學生帶到約100英里外的倫敦市「中國城」(華人居住區)和維多利亞博物館的中國展廳參觀。這種教學形式,比起抽象講授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除此之外,英國中小學在課程設置上也非常突出實用性知識和技能教學。有一門課叫作技術課程,主要內容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必備的技能,如電工、水工、木工技能,家電操作和簡單維修技能,汽車原理和駕駛技術等。為配合這門課程教學,普通中學都設有實習車間。實習車間擁有各種常規工具和普通車床。由於高度重視教學實踐環節,中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普遍較強。
寓德育於教學活動中
英國是一個倡導「紳士風度」的國家。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明素養較高。然而,縱觀英國的教育,卻很難找出專門的德育課程。過去,中小學以宗教課程為主渠道來滲透道德教育。可是進入七八十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英國青少年已開始不信奉宗教,這樣宗教課的德育功能也就日漸萎縮。現在除少部分教會創辦的學校外,大部分中小學已取消了宗教課程。那麼德育是如何來實施的呢?
德育實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學。英國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公民素養教育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和目標,同時要求任何教學都必須貫穿教育性原則,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質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各種教學之中。這一思想首先體現在教材內容的編寫中。英國中小學的教材是遵循科學與價值的雙重原則來編寫的,教材內容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結合,把自然知識、社會知識的傳授和人道主義、國家意識的滲透有機結合。其次,體現在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上。在教學管理中,英國中小學普遍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挖掘和講解既要體現科學觀念、真理觀念,又要體現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同時要求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在英國考察期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英國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很強,言行舉止表現出很高的文明素養和道德水準,這對學生無疑是最好的德育因素。除此之外,學校還通過校園文化、禮儀活動、社會實踐、日常管理以及學校與家長、社區等相互配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從形式上看、英國中小學雖然在德育工作上的投入不多,但是其德育的效果卻很好。這集中表現在學生普遍具有較高的道德文明素養。
⑻ 英國小學一個年級有多少個班每節課學習多長時間
英國的小學,一個年級通常二三十個人,每節課30分鍾。
英國的小學7年制。小學一、二年級早上8:55開課,下午2:45放學,三至七年級上午8:55開課,下午3:15放學。周五隻上半天。
課堂上的活動多種多樣,通過游戲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機會,還有更多是能夠應用到生活當中去的小技巧。有Presentations 小演講,一方面鍛煉自己的表達,一方面又可以廣闊自己的視角。有Mock Trial 模擬法庭,Whole Class discussion 全班討論,這樣就給每一個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Chat shows 聊天秀等等很多游戲,不像中國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那麼大。對於英國孩子來說,學習更像是一種獲取知識的途徑,裡面充滿了快樂,也存在競爭合作,但是孩子們獲取的卻遠多於學到的,這是英國教育的優勢所在。
如果計劃讓孩子去國外讀書,直接讀小學還是有點太早,必須有家長陪讀,成本很高。如果想了解英國教育之類的信息,還有一些公眾號,可以提供一些英國教育的信息以及英國課堂上的情況,對於想要留學的家庭應該會有幫助。(——摘自「知_乎」)
⑼ 英國小學生一天的學校生活是怎麼樣呢
大部分英國小學生每天都上網,上網時間在3小時左右。英國孩子的課余活動相當豐富,除了上網,他們還參加體育活動(sport)、音樂和繪畫(music and drawing)、參觀博物館(museum)等。他們的作業(homework)負擔比中國孩子輕得多,可以盡情參與各類課外活動。老師還會給學生列出課外閱讀的書單,供學生娛樂消遣,增長知識。英國的小學生家長則經常在周末帶著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一般來說,英國孩子16歲時開始打工,周末要工作3個小時。孩子在打工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及培養的意識和能力,對他們將來真正走上社會很有幫助(help)。
一年三個學期吧,1月中旬到3月底,復活節放假3個星期到一個月,4月到6月底,暑假放假3個月不到,9月中旬到12月中旬,聖誕節放假一個月左右
英國小學生很輕松啊。。上課時間也很短,每天都有很多的課余時間,反正沒有國內的小學生那麼忙,但是學到的自然也要少了,這邊的教育體系和國內不一樣
⑽ 英國的小學生一天上多少節課
英國小學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foundation stage。其實,這個階段就相當於幼兒園階段,幼兒從三、四歲起入學,就像我國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學學玩玩,以玩為主,在玩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接下來的stage1相當於我國的一、二年級,分別稱為Year 1 和 Year 2,孩子一般從五歲進入Year 1學習;從三年級到六年級都屬於stage2,分別稱為Year 3、Year4、 Year5和 Year 6,Year 6結束之後進入中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