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怎麼看英國士兵

怎麼看英國士兵

發布時間:2022-11-28 12:28:28

A. 英國陸軍士兵如何看待武器裝備呢

大多數英國士兵對他們的武器系統感到滿意。

讓我們從SA80A2步槍開始,它使用北約5.56毫米彈葯,精確到500m。當他們發布A1版本時,它的開局很糟糕,它會不斷卡塞,並且在潮濕的環境中效果不佳。

當然不是很理想,但是當我加入時,我們獲得了A2。配備UGL(手榴彈榴彈發射器)時,這是一個方便的工具包。這使用戶能夠發射40mm手榴彈。

裝有UGL的SA80A2步槍

丘吉爾兩年前向他的弟弟傑克吐露說:「我沒有任何雄心勃勃的抱負,以贏得個人勇氣而聞名。」當他的英勇故事傳到倫敦時,那個聲譽終於得到了他的認可,但這是以他的自由為代價的。

盡管布爾人允許戰俘購買報紙,香煙和啤酒,但這位未來的總理輕視了他的監禁,「比我一生中最討厭的時期都要多。 使丘吉爾感到沮喪甚至比失去控制更為沮喪的是,他錯過了更多的榮耀機會。他感嘆道:「我只是將自己排除在這場激動人心的戰爭的全部范圍之外,而它具有無限的冒險和進步的可能性。

B. 二戰時期,13萬英軍在新加坡,為何會被3萬日軍俘虜

真不是我吐槽英國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士兵在反法西斯聯盟中可以說是最慫的了,尤其是在亞洲戰場,被打的…..不對,不應該說被打的怎麼樣,還沒有真正的開始打呢,只要日本人先進行火力投送這一輪轟炸,英國人就舉白旗了,然後進行交涉,要求日本人遵守日內瓦公約,善待俘虜。

因此在緬甸戰場,這些英國士兵可是坑苦了中國遠征軍了,經常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然後中國遠征軍趕來支援,等把這些英國人救出來之後,馬上就撤到了殖民地印度,留下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者拼殺,因此中國軍隊才會在緬甸戰場上如此艱難!

反正英國人坑隊友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在二戰中也做出了貢獻,但是吧,相對來說,慫!

C. 揭露日本二戰如何對待英國,中國被俘士兵,最殘酷當屬

日本對待戰俘嗎
基本上都被殺害了,沒死的也過的很慘

D. 你如何看待這些德國士兵和英國士兵

德國士兵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有較高的軍事素養!英國士兵一般般啦!

E. 能否介紹一下英國軍隊的歷史

英軍歷史

在英國倫敦的軍事博物館中,也許國家陸軍博物館是較為簡陋和不起眼的一個。

它位於倫敦切爾西區皇家醫院路的一側,由一座兩層樓的方形建築構成,加上地下室共有三層展廳,博物館的標志是門口擺放的2門二戰期間英國陸軍用過的M1野戰炮。博物館的小冊子稱,「在這里,你可看到英國士兵戰時和平時感人的故事,了解英國陸軍士兵從15世紀到今天的生活和戰備情況,國家陸軍博物館是英國陸軍自己的博物館,也是英國惟一的一家全面介紹英國陸軍的博物館。」

「長弓」之勝

博物館中講述的故事從1415年開始。當時,英倫三島擺脫內部紛爭,國王的眼光在盯向海洋的同時也開始關注歐洲大陸,走出島國成為英王的最大心願。是年,英王亨利五世率6000官軍在法國北部加來一個名叫阿格尼科特的地方大敗法國25000大軍,英軍從此頻繁越過海峽,參與歐洲大陸的戰事。

據英國人的理解,國王亨利五世能以少勝多的原因在於其軍隊採用了先進的軍事技術。博物館解說道,新式武器裝備,即「長弓」是國王軍隊獲勝的關鍵。「長弓」是冷兵器時代英國一大發明,樣子有點像中國的長矛,但要比中國的長矛長而重。作戰時,英軍把「長弓」綁扎在一起,以戰馬為依託,形成一排排利刃,直刺敵軍方陣。這樣做不但能打亂對手的進攻隊形,而且還能有效地保護自己。早在決意征戰歐洲前,英國國王就決定,男孩6歲起便要學習使用這種兵器,等他們長到20歲左右,便可以成為熟練的「長弓手」。一經實戰,這一武器和與之配合的戰術一起對保證英軍打敗大陸對手發揮了重要作用。

英國人也這樣認為,每一次戰爭都不會是前一次的重復,只有創造性地利用手中武器裝備,不拘於以往,才能不斷取得戰爭的勝利。

「龍蝦背」

國家陸軍博物館比較吸引人的展室是500年來英國陸軍的軍服展、18世紀英國陸軍官兵生活展和滑鐵盧之戰。早期的英國陸軍士兵身著紅色的軍服。博物館解釋說:「在當時的條件下,紅色是一種方便且便宜的染料。混戰中,紅色又很易識別……伊麗沙白時代,倫敦地區的陸軍官兵便開始穿著紅色軍服。1645年,英國『新型步兵』把紅色作為軍服的基本顏色。到17世紀末期,紅色軍服成為英國陸軍的主色調軍服。『紅外套』成為英國陸軍官兵的綽號。」且由於很像煮熟的龍蝦,英語有一句「龍蝦背」(LOBSTER BACK)的俚語。今天,提起「龍蝦背」,英國人都會告訴你,這是指他們的子弟兵。英國陸軍官兵穿了大約2個世紀的紅色軍服,到1845年拿破崙戰爭期間,紅色軍服仍為英國陸軍士兵所用。

站在紅色軍服面前,你可以閉目暢想,腦海頓時呈現一幅撼人心膽的場面:一場冷兵器的較量在歐洲某一原野上拉開。遠遠望去,身著紅軍服的英軍官兵猶如一簇簇紅紅的火苗時隱時現閃動著,紅軍服以馬隊為先導,以方陣隊形向敵人的方向涌動,戰馬和步兵揚起的沙場塵埃掩映不住陽光下的刀光劍影,嘶嗚的戰馬和面無表情的將士等著敵人近些,再近些,接下來便是一場昏天黑地的肉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戰中,紅色告訴戰友自己的位置,相互應策著,共同血戰敵手。

隨著火葯的廣泛使用,盡管方陣和肉搏仍是陸戰的主要方式,但雙方交戰的距離被火槍或火炮的距離拉開。到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陸軍的紅色軍服漸漸地顯現出其不足,敵人完全可在遠距離上發現那簇簇紅色的目標,紅色軍服成為敵人火槍打擊的活靶標。另外由於英國陸軍士兵出戰國外的日子越來越多,如在炎熱的非洲,一味要求穿紅色軍服不能適應作戰區域的環境需要。到19世紀後期,英國陸軍士兵軍服發生新的演變,紅色軍服逐漸為黑、灰、白、藍等顏色軍服替代。到1900年布匿戰爭期間(英軍征服南非部落之戰),英國陸軍正規部隊已全部放棄紅色軍服,而改淺色,特別是白色軍服為主。

但對一個講古的民族來說,直到今天,英國也沒完全淘汰紅色軍服。去過英國的人都會去女王居住的白金漢宮前看換崗儀式。除天氣不好,一般情況下每隔一天的上午11點左右都有這種儀式,從軍樂隊到衛兵,上崗和下崗的士兵都穿著幾個世紀前他們前輩穿過的紅色軍服,他們或步行或騎高頭大馬整齊列隊,從離白金漢宮不遠處的衛兵營隊來此。到了白金漢宮前,換崗的衛兵又是踢腿又是跺腳,又是奏樂又是吆喝,好不忙乎。奇特的打扮把人們帶回幾個世紀前,紅軍服仍試圖向圍觀者說,英國曾是個老牌帝國。但時過境遷,此時已非彼時的英國,紅色軍服在白金漢宮前演義著英國幾經盛衰的故事。

在白金漢宮附近的衛兵博物館中,我與看門人,當年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卡車司機,談起紅色軍服的故事。他說,考究的紅色軍服還必須配上由帶毛黑熊皮做的高帽子,早年時候,帶毛黑熊皮全從俄國進口,以顯示皇家的華貴和尊嚴,但今天真正用俄國黑熊皮做的衛兵帽子已不多見。老人說,他這里有一頂,已傳幾代人,駐在附近的衛兵每次來這里都要帶著試試。當得知我是位遠道而來的中國軍人時,老人欣然拿出熊皮帽子,給本人帶上。帽子裡面有些油膩,外面毛發也有不少脫落,肯定是試戴的人很多。為了不掃老人的興,我帶上了那毛絨絨的大帽子,感覺並沒想像的那樣重,且很暖和。合影之後,老人又拉住我長談。他說:「我知道中國,知道中國軍人進駐了香港,你們的軍服也很漂亮,我希望有一天能親眼看一看中國,看一看你們漂亮的軍服。」

早期的英國陸軍生活

看過陸軍軍服的演變史,我又按順序進入英國陸軍生活展室。

18世紀的英國士兵可沒今天英國士兵那樣清閑和舒服。當時,官兵很少有人享受足夠的醫療保障和津貼。士兵每日的津貼費為8個D(一個棄用的英國貨幣單位,每D相當3便士,100便士等於1英磅),其中6個D用於吃住,餘下的錢除養家糊口外還要自己購買軍服和其他必要裝備。18世紀士兵的食物主要是煮牛肉和面色,每日軍隊只供應兩餐。為省錢,許多官兵都不在軍營中住,而在營外找房子。由於待遇不高,官兵結婚的不多,即使結了婚,英軍也不允以承認。只有少數官兵能帶著家眷一起生活。當時,英軍中也有部分婦女,但她們並不算軍人,倒像今天的文職雇員,她們的工作主要是做飯和洗衣。

進入19世紀,英國陸軍官兵的待遇也沒多大改善。1800年,1名騎兵上校(團長)的日薪是23先令(已棄用英幣單位,介於英磅和便士之間),尉官日薪是14先令,列兵是1先令3個D。步兵上校(團長)日薪為13先令11個D,尉官為9先令,列兵為1先令。而當時英國的物價並不便宜。一位士兵1808年的一份帳單上寫道:1瓶廉價的酒1.5個D,一雙皮鞋6先令,留小姐過夜費5英磅5先令。英國作家塞穆爾·約翰遜寫道:「我認為,和社會上同一階層人,如勞工比,英軍士兵的生活要苦得多。」盡管如此,英國軍隊的紀律仍極為嚴格,如果違紀,如醉酒者將受到上司的鞭笞。

「招兵買馬」三百年

團曾是英國步兵的基本建制單位,一般由1名校級軍官任團長,團的名字也以團長的名字命名。隨著英陸軍規模的擴大,出現重名現象。1751年,英軍決定在團的前面加阿拉伯數字。1782年,英國步兵團又開始以所在郡命名,如當時的英國步兵第29團被命名為伍斯特郡團。

步兵團的組建由皇家授權,被授權者必須要有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一經皇家同意,政府會為官兵提供薪金和武器裝備,被授權者則負責士兵的招募、管理和訓練。這是完全商業化的募兵程序,首先雙方要解決錢的問題,政府與募兵者雙方按契約合同以給錢的多少來確定招兵的數量,而募兵者與被招募者則根據給錢的多少來決定服役期的長短。這種募兵制度給投機分子以可乘之機,募兵成了他們發財的好交易。他們往往虛報招兵數量,向政府領取空餉,終飽私襄。

今天,英國全志願兵役制度更突出了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不同的是,英國國防部替代了中間商,英軍招募列入政府議事日程。相同的是,無論是在車站,還是在影院,你仍可見英國各軍種宣傳當兵如何之好的招兵買馬廣告。

18、19世紀,並不是每個英國人都想當兵,有時兵源很難找到。徵募者便把招兵買馬的時間放在冬季,冬季農活不多,城市也出現失業高峰,盡管待遇很低,但為糊口,許多人還不得不當兵去,這些來自社會底層的人除了渾身力氣一無所有。

大多數情況下,徵兵者對新兵有條件要求。但條件有時形同虛設,平時英軍就招不滿,戰時就更加困難。無奈,招募者只好放寬條件,一些老弱病殘者也穿上了軍服。戰爭爆發後,為補充兵員,政府還讓罪犯參軍。罪犯可用參軍的方式贖罪,並由此獲得「自由」。這使我想起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電視連續劇《加里森敢死隊》。二戰中,美軍曾徵用過「身懷絕技」的小偷小摸與德國人作戰。筆者猜想:美國這樣做也許受英軍當年徵兵的啟發。為募新兵,募兵者想盡辦法,過份地誇下當兵如何優越的海口,結果許多人當兵後才發現現實並不非如此,發放的津貼七扣八扣等到了自己行手上已是所剩無幾。

濃彩重墨滑鐵盧

博物館濃彩重墨的展廳是滑鐵盧會戰。17世紀,英國在世界上崛起,開始與歐洲大陸的帝國發生沖突,對手之一就是法國。1815年6月18日發生在布魯塞爾以南滑鐵盧地區的英普聯軍與法軍進行的會戰成為英國登上歐洲霸業的轉折點。會戰中,法軍傷亡約3萬人,被俘數千,英普聯軍傷亡2萬多人。法軍戰敗,拿破崙於6月22日退位。此次會戰後,歐洲10年時間沒再發生重大戰事,英軍從1815年的23萬人削減到1828年的10萬人。

對這場會戰,陸軍博物館充分利用光電模擬和錄相設備,較全面地介紹了穿紅軍服的英軍如何在威靈頓將軍的指揮下大破拿破崙方陣。英國首相丘吉爾對英國這段歷史做過論述:「……150年前,納爾遜、皮特和威爾遜擊敗過拿破崙……在這些世界戰爭裡面,我們或者保持著歐洲的領導角色,或者孤軍奮戰。」可以這樣說,英國陸軍的主角在這些聯合行動或孤軍奮戰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傳述英國陸軍的故事

走出博物館,門口一塊不大的石頭吸引住我。住足細看,上面雕刻著一位英國陸軍戰士的話:「當你回家的時候,請把我們的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告訴他們,為了你們的明天,我們失去了今天。」英國式的浪漫反映出戰士對未來的企盼,為了大英國帝國和它臣民的明天,戰士付出了一切。

就在完成這篇小稿時,我在問自己:對英國戰爭和軍事博物館的系列參觀是不是要把英國士兵的故事告訴身邊的人?回答是肯定的。

潘瑩斌

F. 二戰時期戰火紛飛,為何英國士兵會隨身佩戴一些「幸運物」,甚至認為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因為沒有人想戰死,沒有人想受到無不挽回的身體損傷,人們都想活著。

其實這些可能就是一個人兩個人開始戴幸運物,久而久之大家都開始模仿,然後慢慢地變成了一種習慣。變成了一種習俗。後來大家開始把幸運物看得非常的重要了。
其實換位思考,如果我是英國士兵,在戰場上,我還是需要一些精神慰藉的。大家覺得呢?

G. 英國陸軍在二戰中的表現大家如何評價

二戰前期英國陸軍的表現讓大英帝國顏面掃地,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張伯倫採取的綏靖政策限制了英軍的發揮,二是面對德國大規模裝甲集群的閃擊這一突如其來的新戰法,根本沒有應對之策,三是作戰意志不及德軍,正是這三個原因讓英軍在短短幾個月內就被德軍趕出了歐洲大陸,大英帝國蒙受了空前的恥辱,諾曼底登陸後,英國陸軍在蒙哥馬的利率領下,與美軍積極配合,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此時美英聯軍面對的德軍,已經不是二戰初期的德軍了,德軍精銳幾乎在蘇聯戰場消耗殆盡,如果英軍面對的還是二戰初期的德軍,那麼蒙哥馬利絕對不能取得如此戰果

H. 如何看待英國一體重340斤士兵被趕出部隊這件事

歐洲軍隊國度肥胖早已被大家熟知,然而英軍將肥胖者驅逐出去的新聞重新引起網友關注,怎樣看待此事呢?

事件簡介

據英國媒體報道,本月一名體重超過340斤的陸軍士兵被趕出軍隊,軍隊理由是他太胖以至於不能作戰。這是2019以來英國軍隊中第五個因體重原因被開除的軍人。除此之外還有八名軍人接受了抽脂手術。英國軍隊總數為二十餘萬,而列為肥胖的人數1.8萬,將近總人數一成。

開除肥胖軍人透露的信息英軍在此時間段開除肥胖軍人,可能透露出繼續裁軍的跡象。同樣據英國媒體報道,因為經濟影響,政府和軍隊自去年便陸續傳出進一步裁軍意向。空軍有意裁撤部分空軍基地和飛機編隊,海軍打算向外租借航母,陸軍主戰坦克換裝計劃無限期拖延。今年七月,陸軍更是打算裁軍至5.5萬人,介時,英國軍隊人數將創新低。目前看來,高度肥胖的這1.8萬英軍老爺,正是裁軍的不二人選。

I. 近代英國士兵作戰能力很強嗎

英軍素質還可以吧!因為都是職業軍人,素質還是比較高的,訓練方法和技戰術也比較科學,而且,英軍非常重視射擊,一般的士兵槍法都了得,馬島戰爭的時候,同阿根廷部隊交手,雖然阿根廷軍隊明顯有數量優勢,但是,英軍表現出了心理素質穩定,戰術靈活果斷,而且,槍法非常了得,據說當時英軍使用的槍械和阿根廷部隊一樣,但是,英軍沒有連發功能,只能點射,所以顯得火力不猛,可阿根廷人發現自己的陣地上一輪下來軍官幾乎都撂到了,可見英軍的槍法。不過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如此,英軍似乎在作戰積極性上比較差,作戰熱情不高,應對局面比較被動,面對素質不高的阿根廷守島部隊的時候,竟然,也遭遇了很大損失,而且,一旦進攻受挫,馬上想別的辦法,作戰不夠勇猛承受不起傷亡。

以上都是指白人部隊,英軍中真正具有戰士素質的是廓爾喀外籍兵團,這些戰士都是來自尼泊爾的勞苦子弟,為了混口飯吃,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來到英國成為雇傭兵。但是,由於,尼泊爾人天生純朴 民風彪悍 而且,服從命令 知恩圖報 耐力和勇猛 不是溫柔的英國紳士可以比擬的 因此,廓爾喀部隊才是英軍真正的步兵主力。

不過這也讓人看到了大英帝國浮現出來的「羅馬的影子」。當年,何其勇猛的羅馬兵團,最後竟然打不了仗,堂堂羅馬「公民」卻都在醉心於金錢 美酒和女人的石榴裙,把國家的命運和前途交給了無數的雇傭兵,最終,自己的國運也斷送於此。

J. 英國什麼士兵,穿紅色軍服,戴黑色帽子

他們是皇家衛隊,也就是女王的私人部隊,每個皇家衛隊的士兵都是從各地陸軍中挑選出來的最優秀的人才,所以皇家衛隊從屬於英國陸軍。

英國士兵是從1815年開始戴這種黑色熊皮帽的,滑鐵盧戰役中英國擊敗了法國拿破崙部隊,為了展示本國強盛的軍力,英國軍隊就從這一年起開始戴原屬於法國軍隊的這一熊皮帽,為的就是證明英國的軍力比法國強!其實拿破崙當時讓士兵戴這種帽子就是為了讓士兵的個頭看起來更高更威風,可他萬萬沒想到,這一帽子竟在英國一直流傳下來,成為了英國皇家衛隊的服飾傳統,更成為了英國白金漢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閱讀全文

與怎麼看英國士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8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0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8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82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7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8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8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6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4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8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6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10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6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7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81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8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71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