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到英國上小學怎麼樣
英國的教育,在世界算是比較領先的,所以到英國留學的人不少。
但是相對來說,到英國讀小學的人比較少,因為小學階段自立能力較差,除非父母長期在英國定居,否則不太建議。
如果父母不是長期定居於英國,更建議的是,在國內上小學(盡可能選擇中英文國際學校),然後到了14歲左右,出去上英國的中學,這樣比較適合,申請好學校也比較方便。
② 英國預備學校(Prep school)好么有什麼優勢
預備學校的班級規模通常較小,可為每一名學生提供更多的單獨教學時間。作為獨立學校,預備學校無需遵循國家的課程標准。預備學校獨立協會(IAPS)的所有成員學校均承諾遵守嚴格的標准提供廣泛的課程,但他們可自由決定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這種獨立性意味著他們能夠根據每位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而不是刻板地遵循政府的規定。
除班級規模較小之外,預備學校的另一個好處是,通常由各學科專家授課,而不是一整周都由一位老師授課。這意味著語言課、體育課、表演和創意藝術課以及科學課由不同的老師授課,通常,某些專業教學從學生四歲上學前班時就開始了。
預備學校通常有較大的校區,校內配備了各種各樣的設施。因為班級規模較小,每位學生都有最好的機會在一個獲得各方面支持的教育環境中學習和成長。預備學校對課程的掌控較為自由,可以在傳統課堂內外提供一個平衡的學習體驗。預備學校除了專注於學業之外,還會為學生提供各種機會,通過課外活動發現和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技能,包括藝術、音樂、戲劇、舞蹈、社區服務和體育等方面的興趣和技能。預備學校的共同理念是從小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有效溝通能力,同時還強調幫助塑造每個學生的個性,提升他們的軟技能,比如創造力、團隊精神和獨立性。
預備學校也吸引了世界各地想讓子女接受英國教育的家庭的興趣。這為課堂注入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有利於孩子們認識並接受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
與公立學校相比,預備學校課程有何不同?
在體現國家課程標準的同時,英國大多數預備學校都盡量採用超綱教學。由於預備學校是獨立學校,無需遵循國家課程標準的嚴格指導方針,可以在每個階段選擇他們自己的教學評估方法。
優質預備學校會結合創新課程,讓學生為未來生活做好准備,並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通常,預備學校每周都會為學生安排藝術課、戲劇課、音樂課和體育課等重要課程,而其他學校往往不開設這些課程。
如何申請?
英國頂尖的預備學校招生標准嚴格,入學競爭異常激烈,並且需要至少提前一年進行申請,提前兩到三年就要進行入學規劃。
③ 怎樣才能快速獲得去英國預備學校(Prep school)留學的名額在線等~~
英國不分初中和高中,統稱為中學(Senior Schools),其中,我們耳熟能詳的英國中學,比如伊頓公學、哈羅公學、溫徹斯特公學等等,都是英國的名校。全世界的精英學生只要條件允許,都希望進入到這些名校。而這些名校除了會招收少量的海外學生之外,絕大部分的生源是來自英國的私立小學。其中,那些源源不斷向名校輸送大量優秀學生而倍受名校青睞的預備小學,會被視為該中學的「直屬小學」(Feeder Schools)。由此可見,能進入這些直屬小學,便是為畢業後能更順利地進入頂尖中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正如一位英國家長所說的:如果你設定了非常清楚的目標,想要把孩子送到知名的公學就讀,那麼你就一定要選擇直屬預備小學,因為小孩在進入這些預備小學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接受公學要求的培養。
類似於中國的重點中學,相信這一點中國家長們也深有體會,中國的重點中學喜歡特定的重點小學輸送的學生,一是整體素質高,二是學生所學的內容更多,三則是能保證及提高高校升學率。英國中學也是一樣的道理,特別是這些優秀的名校都是私立學校,為了更好地發展學校,學校董事會希望看到每年政府的審核報告、對外公布的成績單和大學錄取報告都是最佳的。因此,對於學生入學篩選方面,必然偏向他們認可且信賴的直屬小學。
如果您希望孩子在中國進行英式小學的教育,或者進行國際教育過渡的話,可以與英倫雲小學取得聯系。
④ 英國如何選擇預備小學
首先家長會考慮選擇英國預備學校(Prep School)的男/女校還是混校?
我們可以先看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性格孤僻不善於和同學交往,建議可以選擇混合學校,這樣男女同學都能接觸到,可以幫助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而男/女校也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就是男生女生在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路徑方面隨之就不一樣,把孩子們以性別劃分從而接受最合適他們(她們)的教育,比如說不同學科的排列和設置、不同體育運動的安排、不同課外興趣的培養與發展;所以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析。
其次選擇英國預備學校(Prep School)走讀還是寄宿?
大多數的英國預備學校(Prep School)都是寄宿制的,如果家長不能陪伴在身邊,則應選擇寄宿制學校。寄宿制學校會安排學生參加很多的課外活動,使他們的興趣得到開發,能力得到培養並激發潛能。
⑤ 英國預備小學跟普通小學有什麼區別,可以要求英棟咨詢保證孩子進入指定的預備小學嗎
預備小學就是頂尖中學的對口學校呀,看你對孩子中學的要求是什麼了。你說的英棟咨詢我沒有太聽說過,不過看他們官網成功案例感覺成績還不錯,不過我沒有實際跟他們合作過,不太好回答。
⑥ 英國的小學教育
一、教學體制
1、入學年齡與學制。一般來說,英國國立小學為五至十一歲的兒童而設;在蘇格蘭及英格蘭部分地方,小學學齡延至十二歲。小學通常分為「幼兒」及「初級」兩部分。但有些地區由國立地方教育局所開辦的學校則使用三級制:即初小、高小和中學。小學生八或九歲轉讀高小,並在十二或十三歲時讀中學。雖然政府並無硬性規定五歲以下的兒童必須入學,但大部分地區的地方教育局(LFAs)均有提供學前或幼兒教育,由合資格的老師任教。五歲時,按照法律是必須上學的年齡,多數五歲的孩子這時候會進入Infant School,而七歲進入Junior School (初級學校)。英國的多數公立學校將Infant School 與Junior School 合並起來,組成Primary School (即我們所說的小學),每班一般是20—30個學生,國立學校實行就近入學,但私立學校招生不受地域限制
2、課程設置。英國小學的課程設置,學校擁有高度自由的權力,但英語、數學、科學和信息與通訊技術都是各小學的核心課程。在英國,小學階段實行的是教師包班教學,即一個班上的英語、數學、科學、美術、體育、歷史、地理等課程都由一個教師教學,這個班的名字就由這個老師的名字命名,每個班都配有一個助教。但信息與通訊技術、音樂和外語則由專職教師上課。音樂和外語,專職教師一般都在多所學校來回上課。學生上學時間為上午9:00至下午3:30,中午不回家,可以選擇在學校的餐廳就餐,或自備午餐。一節課的時間一般為25~35分鍾,課間休息時間為20~25分鍾。
3、管理模式。英國實行的是校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由各方代表組成的校董事會是學校的決策機構。校長是學校首席行政長官,向校董事會負責,執行校董事會的決議並主持學校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務。英國的小學一般設校長1名,副校長或校長助理1名。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均為教師身份,要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在中小學中,專司管理工作的是「接待室」,其實際職能類似於我國的校長辦公室,根據學校規模設3~5名專職人員。除此之外,各學校還設1名高級教師和教育活動協調人,協助校長管理日常教學工作和其它事務,由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任課教師兼任。
二、課堂教學
1、授課方式 。學生沒有固定的座位,上課多以討論為主,孩子們圍坐在地板上或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在桌子周圍。每個教室有一塊白板和一、兩台電腦和列印機,學生可隨時使用。上課時沒有任何教材,教師根據全國教學大綱決定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分別來自互聯網或專業資源網站和生活事例,教師講解完後就針對所講內容給學生發放活頁練習,並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和速度的快慢對個別學生發放不同程度或不同量的練習。速度快、程度好的學生做兩張或三張練習,而速度慢、程度較差的學生只做一張練習。學生很少有家庭作業。一周1~2次,每次10分鍾左右即可完成。課堂作業當堂完成,當堂檢查,單元考試和期中考試完全由任課教師決定,但當學生從小學畢業時要參加全英統一的畢業考試,成績不作為學生的升學依據,只作為學校教學質量評估的一個方面。
2、重視個別教育的客觀結果是兒童的個性發展鮮明,充滿朝氣和創造活力的保證。例如,只要教師許可,學生們會主動圍上來打招呼攀談。在課堂討論中,學生們的發言極為踴躍,在實驗課中,學生們表現出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各種自選的活動課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殊的興趣愛好和獨特的技能。當我們問及學校為什麼會如此重視個別教育時,該校的一位老師對我們這樣說:「每一個兒童都有其內在的潛力和特點,因此我們的責任就是確保每一個兒童都能夠在其固有的基礎和素質上獲得充分發展,使他們成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養、又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才能的人,成為能夠自食其力並對社會有用的人。」
3、老師是學生提問的對象,又是學生解答問題的指路人。英國的中小學生每天上六節課。在課堂上,教師極少搞滿堂灌,一言堂。通常教師只講授15分鍾,其餘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學生自己鑽研教材或獨立做作業與練習。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提綱挈領地講透教材的主要內容,然後進行巡迴解答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說是教師圍著學生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五花八門。走進教室,你會看到有的在研讀課本,有的在相互討論,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師詢問。盡管教學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靜整齊,可是學生們的學習神情都很專注、很投入,而且課堂氣氛富有生機,十分活躍。這種以兒童主體活動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始終處於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積極狀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習獲了知識,更主要的是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培養和鍛煉了發現知識、探索真理的創造意識和能力。
4、注重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英國教學的一個顯著特色。英國中小學的教室里,總是擺滿了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教具和玩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活動相當一部分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這些教具、玩具。自然科學課程的教學伴隨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英語、歷史、地理、社會、外語等課程的教學則大量藉助現代化視聽教學手段。與此同時,學校還常結合教學內容舉行各種參觀、見習、實習等活動。例如,講科學課會帶學生到自然博物館參觀,還會讓學生栽種植物,觀察該植物的生長全過程。
三、寓德育於教學活動和社會生活中
1、英國是一個倡導「紳士風度」的國家。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明素養較高。然而,縱觀英國的教育,卻很難找出專門的德育課程。英國德育教育尤其看重生活感染和熏陶,他們的中小學道德教育主要有四點: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讓孩子懂得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系,懂得如何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導的」,英國中小學並不要求孩子死記硬背道德准則,而是創造各種機會,使孩子們能夠從心靈深處,從日常學習、游戲和生活中去領悟。
2、德育實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學和社會感染。英國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公民素養教育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和目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質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各種教學之中。在教學管理中,英國中小學普遍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挖掘和講解既要體現科學觀念、真理觀念,又要體現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同時要求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在英國學習期間,我深深體會到英國社會的文明。例如:平時坐公共汽車,人們會很自覺的排隊;你問路,他們會很詳細的解答,甚至會親自把你帶到目的地;
⑦ prep school 背景知識
英國預備學校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大學預科,這里所說的英國預備學校叫做Preparatory School, 簡稱Prep School,一般特指英國收取學費,提供小學階段教育的學校,年齡跨度為5至13歲。在英國預備學校(Prep School)就讀的學生同公立學校一樣,在中學階段可以選擇公立中學或私立中學繼續深造。通俗點說英國預備學校(Prep School)是幫助想就讀私立中學或者當地優秀的文法學校的學生的學校。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競爭激烈的英國頂尖中學的入學考試和面試中脫穎而出。
⑧ 英國小學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英國小學教育是從5歲到十一歲,時間看似很長。前兩年基本上是孩子在教室里隨便走動,各種書籍隨便看。老師的任務就是看管孩子,讓他們學會遵守規則。
從7歲起開始有計劃的上課。主要是三門課:英語,數學和科學。
老師一般講的少,讓孩子自己看的多。作業一般在課堂上完成。到10歲以後才有一定的家庭作業。
最大非特點是,學習很自由,孩子們不累,家長也輕松。
⑨ 知道Prep School,預備學校好不好嗎
預備學校是為頂級學校輸送優秀學生的准備小學,怎麼可能不好,不過入學也很難,你到賦領教育看下
⑩ 英國的小學和我們這里的有什麼不一樣 急需
英國教育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為世人所公認。本文主要通過對教學體制、課堂教學、德育教學三個主要方面來介紹英國小學教育的情況並分析其特點,剖析其優勢,希望能對我國現在的教育改革有所借鑒。
一、教學體制
1、入學年齡與學制。一般來說,英國國立小學為五至十一歲的兒童而設;在蘇格蘭及英格蘭部分地方,小學學齡延至十二歲。小學通常分為「幼兒」及「初級」兩部分。但有些地區由國立地方教育局所開辦的學校則使用三級制:即初小、高小和中學。小學生八或九歲轉讀高小,並在十二或十三歲時讀中學。雖然政府並無硬性規定五歲以下的兒童必須入學,但大部分地區的地方教育局(LFAs)均有提供學前或幼兒教育,由合資格的老師任教。五歲時,按照法律是必須上學的年齡,多數五歲的孩子這時候會進入Infant School,而七歲進入Junior School (初級學校)。英國的多數公立學校將Infant School 與Junior School 合並起來,組成Primary School (即我們所說的小學),每班一般是20—30個學生,國立學校實行就近入學,但私立學校招生不受地域限制
2、課程設置。英國小學的課程設置,學校擁有高度自由的權力,但英語、數學、科學和信息與通訊技術都是各小學的核心課程。在英國,小學階段實行的是教師包班教學,即一個班上的英語、數學、科學、美術、體育、歷史、地理等課程都由一個教師教學,這個班的名字就由這個老師的名字命名,每個班都配有一個助教。但信息與通訊技術、音樂和外語則由專職教師上課。音樂和外語,專職教師一般都在多所學校來回上課。學生上學時間為上午9:00至下午3:30,中午不回家,可以選擇在學校的餐廳就餐,或自備午餐。一節課的時間一般為25~35分鍾,課間休息時間為20~25分鍾。
3、管理模式。英國實行的是校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由各方代表組成的校董事會是學校的決策機構。校長是學校首席行政長官,向校董事會負責,執行校董事會的決議並主持學校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務。英國的小學一般設校長1名,副校長或校長助理1名。中小學校長、副校長均為教師身份,要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在中小學中,專司管理工作的是「接待室」,其實際職能類似於我國的校長辦公室,根據學校規模設3~5名專職人員。除此之外,各學校還設1名高級教師和教育活動協調人,協助校長管理日常教學工作和其它事務,由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任課教師兼任。
二、課堂教學
1.授課方式 。學生沒有固定的座位,上課多以討論為主,孩子們圍坐在地板上或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在桌子周圍。每個教室有一塊白板和一、兩台電腦和列印機,學生可隨時使用。上課時沒有任何教材,教師根據全國教學大綱決定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分別來自互聯網或專業資源網站和生活事例,教師講解完後就針對所講內容給學生發放活頁練習,並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和速度的快慢對個別學生發放不同程度或不同量的練習。速度快、程度好的學生做兩張或三張練習,而速度慢、程度較差的學生只做一張練習。學生很少有家庭作業。一周1~2次,每次10分鍾左右即可完成。課堂作業當堂完成,當堂檢查,單元考試和期中考試完全由任課教師決定,但當學生從小學畢業時要參加全英統一的畢業考試,成績不作為學生的升學依據,只作為學校教學質量評估的一個方面。
2、重視個別教育的客觀結果是兒童的個性發展鮮明,充滿朝氣和創造活力的保證。例如,只要教師許可,學生們會主動圍上來打招呼攀談。在課堂討論中,學生們的發言極為踴躍,在實驗課中,學生們表現出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各種自選的活動課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殊的興趣愛好和獨特的技能。當我們問及學校為什麼會如此重視個別教育時,該校的一位老師對我們這樣說:「每一個兒童都有其內在的潛力和特點,因此我們的責任就是確保每一個兒童都能夠在其固有的基礎和素質上獲得充分發展,使他們成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養、又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才能的人,成為能夠自食其力並對社會有用的人。」
3、老師是學生提問的對象,又是學生解答問題的指路人。英國的中小學生每天上六節課。在課堂上,教師極少搞滿堂灌,一言堂。通常教師只講授15分鍾,其餘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學生自己鑽研教材或獨立做作業與練習。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提綱挈領地講透教材的主要內容,然後進行巡迴解答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說是教師圍著學生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五花八門。走進教室,你會看到有的在研讀課本,有的在相互討論,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師詢問。盡管教學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靜整齊,可是學生們的學習神情都很專注、很投入,而且課堂氣氛富有生機,十分活躍。這種以兒童主體活動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始終處於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積極狀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習獲了知識,更主要的是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培養和鍛煉了發現知識、探索真理的創造意識和能力。
4、注重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英國教學的一個顯著特色。英國中小學的教室里,總是擺滿了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教具和玩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活動相當一部分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這些教具、玩具。自然科學課程的教學伴隨有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英語、歷史、地理、社會、外語等課程的教學則大量藉助現代化視聽教學手段。與此同時,學校還常結合教學內容舉行各種參觀、見習、實習等活動。例如,講科學課會帶學生到自然博物館參觀,還會讓學生栽種植物,觀察該植物的生長全過程,講歷史課會帶學生到歷史展覽館參觀,講天文知識會把學生帶進天文館 三、寓德育於教學活動和社會生活中
1、英國是一個倡導「紳士風度」的國家。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文明素養較高。然而,縱觀英國的教育,卻很難找出專門的德育課程。英國德育教育尤其看重生活感染和熏陶,他們的中小學道德教育主要有四點: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讓孩子懂得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系,懂得如何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導的」,英國中小學並不要求孩子死記硬背道德准則,而是創造各種機會,使孩子們能夠從心靈深處,從日常學習、游戲和生活中去領悟。
2、德育實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學和社會感染。英國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公民素養教育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和目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質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各種教學之中。在教學管理中,英國中小學普遍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挖掘和講解既要體現科學觀念、真理觀念,又要體現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同時要求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在英國學習期間,我深深體會到英國社會的文明。例如:平時坐公共汽車,人們會很自覺的排隊;你問路,他們會很詳細的解答,甚至會親自把你帶到目的地;
3、注重環保教育。英國國家課程委員會(NCC)於1990年9月公布了在英國中小學進行環境教育的大綱,強調提供各種機會,使學生獲得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知識、價值觀、態度、承諾和技能。並要求環境教育要貫穿在英國中小學課程各個方面,中小學要付諸實施。近年來,英國學校注意落實這個大綱,使學生認識了各種環境問題,如酸雨、空氣污染等;了解國家和國際社會對保護和管理環境的立法、政策和措施;了解人類生命和人類生活如何依賴於環境,認識到規劃設計、美學要求及有效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對人類社會和下一代負責的道德觀念和責任心。如課堂上教的歌曲《Noisy Traffic》(吵鬧的交通),內容是關於車輛所造成的空氣和噪音污染問題;繪畫課的內容是Our Environment(我們周圍環境);學校還會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是如何進行廢水和廢物處理的;除了學校外,社會和家庭也很重視環保教育:五六歲的孩子就知道哪些是經再生製造的「環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為污染環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遊前,他們會在家長指導下自製飲料,盡量少買易拉罐等現成食品,並注意節約用水用電,因為他們懂得「濫用資源即意味著對環境保護的侵害。」平時在公共場所或公園,我們經常能看到寵物的主人會主動把自家寵物拉的糞便清理干凈,河流里野鴨、水鳥成群從來沒人去傷害它們,在住宅小區,經常能看到狐狸和松鼠自由地穿街過巷而沒人捕捉,人與動植物就是這樣和諧相處。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孩子們從小就自然而然養成了很強的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