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死在哪裡

英國人死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1-29 16:34:37

A. 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是怎麼死的

沙漠之鼠」蒙哥馬利

--------------------------------------------------------------------------------

1887年11月17日,英國倫敦一個牧師的家裡,一個嬰兒呱呱墜地,這個嬰兒就
是日後大名鼎鼎的貝納德·洛·蒙哥馬利。他的祖父羅貝特爵士,曾是印度戰爭中的英雄,
外祖父卻是一位忠厚的長者。他的父母在性格上也是迥然不同。父親是一位有聖者之風的主
教,而母親則是一位意志堅強,為人嚴肅的家庭主婦。這些不同類型的人,對幼年時期蒙哥
馬利的成長都有重要影響,其中,母親對他心理素質的形成影響最大。
少年時期,他是一個令人討厭的頑皮孩子,為此經常挨打。14歲那一年,他才正式上
學,學習成績極差,這不是因為他智商太低,而是桀鶩不馴的性格使他變成了劣等生。但
是,他的體育卻格外出色。他善於游泳,板球和橄欖球也都很出眾。也許是因為他的性格與
職業軍人的素質有某種吻合之處,蒙哥馬利嚮往軍旅生涯,20歲時考入了桑赫斯特皇家軍
事學院。
1908年12月,他畢業後,被分配到駐印度的皇家華維克夏團服役,任少尉排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參加了1914年10月的伊普爾會戰,戰斗中負了傷,並獲得了
服務優異獎章。這是他榮譽的起點。傷愈之後,他任師司令部的上尉參謀。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青年時代的蒙哥馬利有重大影響。戰爭進一步激起了他對戎馬事業的
熱愛,更堅定了獻身於此的信念。因此,這段時間的實踐對他以後漫長的軍事生涯是舉足輕
重的。1920年1月,他進入參謀大學深造,同年12月畢業後,被分配到步兵第17旅
任少校參謀,並參加了愛爾蘭戰爭。1926年1月,被調回參謀大學任教官。1930
年,陸軍部選派他做步兵教材的重編工作。1938年10月,奉調到巴勒斯坦任少將師
長。1939年8月,又接任遠征軍第3師師長職務。1927年7月27日,蒙哥馬利與
卡弗太太舉行了婚禮,此時他已40歲。新娘是一位已有兩個男孩近40歲的寡婦。但倆人
婚後相敬如賓,10年後卡弗太太去世,給他留下了9歲的兒子戴維。此後,蒙哥馬利一直
過著獨身生活。
蒙哥馬利不吸煙,不喝酒,也沒有其它業余愛好,他把敏銳的智力全部用在軍事專業
上。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20年間,蒙哥馬利潛心研究戰爭理論
與實踐。他有近似狂妄般的勇敢和自信,但對部屬卻仁慈而富有人情味,他性格孤獨,不善
交際,但卻能以自己的卓越表現贏得部下的擁戴,他治軍嚴格,善於用人,信奉「一種能凝
聚士兵於共同目的之下的能力與意志,一種能激發鼓舞信心的性格」,不拘泥於細節瑣事,
以便有充沛的精力決策重大問題,他是一位眾口皆碑的好教官,也是一位傑出的師長和守備
區司令。盡管他才能出眾,但人事關系卻非常一般。這一方面是由於蒙哥馬利的自命不凡,
得罪了周圍的同行們,另一方面英國軍界的保守思想暗流容不得他的激越雄心和創新意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率領第3師隨布魯克軍橫渡海峽,出征西歐,參加了在法國
和比利時的戰斗。在希特勒的「閃擊戰」面前,多數指揮官驚慌失措,控制不了部隊,蒙哥
馬利卻能在混亂中保持冷靜,並採取適當的行動,所以盡管他人際關系惡劣,但憑著其超群
的軍事造詣,卻鞏固了國內的基礎,布魯克,邱吉爾等英國軍界、政界的名人,都成為了蒙
哥馬利的堅定支持者。出征西歐失敗後,英軍於1940年6月撤回國內,不久蒙哥馬利即
升任第5軍和第12軍軍長,接著又在英國感到威脅最大的東南部任守備區司令。在完成這
些使命的過程中,蒙哥馬利都表現出一個軍事家的才幹。
1942年7月1日,北非沙漠中的英國第8集團軍的新任司令官受到德國戰斗機的攻
擊而斃命。於是,本已奉命指揮「火炬作戰」的蒙哥馬利,在24小時之後又奉命飛往開
羅,出任第8集團軍司令。第8集團軍是一支由澳大利亞、南非、印度和英國人組成的部
隊。失敗的陰影、沮喪的氣氛籠罩全軍。蒙哥馬利受命於危難之間,到任後立即整頓部隊,
分析敵情,把新的目標和必勝信心灌輸給官兵。他命令部隊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得從阿
拉曼戰線撤退。他針對隆美爾引誘盟軍裝甲部隊先攻擊、後用火炮擊毀盟軍裝甲目標,從而
使德軍的裝甲部隊主宰戰場的慣用戰法,一反過去的戰略戰術,採取以逸待勞的方針,進行
陣地防禦戰,遲滯和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8月31日,隆美爾的部隊補足了油料之後,向盟軍發起攻擊。蒙哥馬利在戰前做了嚴
密認真的准備,並靠自身的洞察力和新建立起來的情報網,對德軍的這一行動了如指掌。他
簡單、精確的誘敵計劃,預備隊的慎重集中,裝甲兵力的嚴密控制,嚴峻環境下的沉著應
戰,很快使英軍化被動為主動。在德軍裝甲縱隊預定出發前兩小時,英國皇家空軍夜航轟炸
機對處於集結狀態的德軍運輸車輛實施破壞性攻擊。戰斗開始後,英空軍又專門對付行進中
的德軍坦克,使德軍遭到了重大傷亡。經過兩天的激戰,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反被包圍,無力
重新發動進攻。蒙哥馬利乘機由防禦轉入進攻,嚴令部隊緊緊抓住德軍的一切弱點給以致命
打擊。在作戰中蒙哥馬利身先士卒,經常奔波於各戰場。他不戴頭盔,卻戴一頂澳大利亞軍
帽。這頂在英軍高級指揮官中獨一無二的貝雷帽,發揮了異乎尋常的作用。它成了蒙哥馬利
的外部標志。官兵們在前線見到它就會受到鼓舞。在蒙哥馬利的指揮下,英國第8集團軍重
振軍威,連連奏捷,素有「沙漠之狐」稱號的德軍名將隆美爾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動地
位。1942年10至11月,經過幾番交戰,隆美爾所指揮的非洲軍團遭到了毀滅性打
擊,英第8集團軍贏得了第二次阿拉曼戰役的重大勝利。英軍以傷亡1.3萬人,損失10
0門火炮、500輛坦克的代價、殲滅了隆美爾的非洲軍團5萬餘人,摧毀火炮1000
門,坦克500輛左右。蒙哥馬利由此聲名大震,被稱為「沙漠之鼠」。1942年11月
至1943年底,蒙哥馬利轉戰西西里和義大利。這段時間,他雖無特別的建樹,又在西西
里無端地指責過美國名將巴頓和布萊德雷,公開對美國人的軍事能力表示不信任,曾引起不
少非議,但總的說來還是勝多敗少。
1944年1月,蒙哥馬利被任命為盟軍集群司令(包括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各一個集
團軍),負責准備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作戰——諾曼底登陸戰役。這是他戎馬生涯的又
一光輝時節。他充分發揮出色的組織才能、過人的意志、敏銳的眼光和稱職的指揮官所必備
的「簡單觀念」,在設於他母校聖保羅的指揮部里,精心制定了代號為「霸王行動」的戰役
計劃。為了實現戰役的突然性,盟軍曾採取許多措施隱蔽地集中兵力兵器和迷惑德國人。6
月6日,諾曼底登陸戰役開始,7月24日,盟軍佔領了寬100公里,縱深30一50公
里的登陸場。這個登陸場的面積雖然比蒙哥馬利制定、經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批準的預定
登陸面積要小一半左右,但在佔有絕對制空權的條件下,盟軍仍能在這個登陸場上集中大量
兵力兵器,使德軍的一切反撲都歸於失敗,從而實現了總的戰略企圖。
此後,蒙哥馬利指揮盟軍集群在比利時、荷蘭和德國西北部作戰。1945年任英國駐
德國佔領區總司令,1946—1948年任帝國陸軍總參謀長。1948—1951年任
西方盟國防務會議總司令委員會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駐歐武裝
部隊第一副總司令。
蒙哥馬利於1958年退休後,在家鄉渡過了他的餘生。這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
雄,在英國人的心目中,至今仍是一位引以為榮的傳奇式人物。
------------------

所以他是自然死亡的。

B. 拿破崙是怎麼死的死在哪裡

1815年10月,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他挑選了貝特朗、蒙托隆、拉斯加斯三伯爵以及古爾戈將軍隨行。聖赫勒拿島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拿破崙完全不可能逃出去,他也不打算逃出去,因為他已經在滑鐵盧戰役後徹底絕望了。拿破崙上岸後,暫時寄居在英國商人巴爾科姆家中,後來他又有一個龍塢德庄園,他就在這里居住,他開始潛心撰寫回憶錄,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記錄並整理。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愛用的牆紙上,歷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估計是因為環境潮濕而讓砷在環境中滲透出來,也有一說是蒙托隆伯爵因為受到英國人的賄賂以及急於繼承拿破崙留給他的一部分遺產而給拿破崙的葡萄酒中長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崙慢性中毒。

C. 拿破崙真的死在聖赫勒拿島上嗎是不是拿破崙本人

拿破崙的名字,我們都是比較熟悉的了,但是對於拿破崙的經歷,或許熟悉程度並不是特別深,但很多人都知道,拿破崙這個曾經的無擋之軍,最終還是在滑鐵盧失敗了,滑鐵盧後來也就成了一個擁有失敗含義的代名詞。拿破崙最後一次失敗之後,被流放到了聖赫勒拿島,據說他最終也是在這里死去的,但是卻有人認為,真正死在聖赫勒拿島的並不是拿破崙本人,這究竟是為什麼?拿破崙真的沒有死在聖赫勒拿島嗎?

如果評選世界上最孤獨的有人島嶼,聖赫勒拿島絕對可以上榜。

聖赫勒拿島為什麼會孤獨?給你一組冰冷的數字。聖赫勒拿島位於大西洋的中部偏南位置,非洲與南美洲中間。聖赫勒拿島距離南美洲最近點是3400公里,從聖赫勒拿島到非洲西海岸,也有1950公里。北距西非海岸也有兩千多公里。即使是同樣孤獨「兄弟島」阿森松島,也有一千多公里。

聖赫勒拿島面積不算小,121平方公里。但在浩瀚的大西洋上,如同大海里的一隻螞蟻,要多渺小有多渺小。這個大洋中心的小島,是葡萄牙人卡斯特利亞於1502年5月21日發現的。之所以定名為聖赫勒拿島,因為這一天是一個名叫聖赫勒拿日的宗教節日。

不過葡萄牙並沒有在島上干什麼事,又過了86年,也就是1588年,才由英國人加文迪希「二次發現」該島。聖赫勒拿島的歷史非常簡單,1659年,聖赫勒拿島正式屬於英國的所謂東印度公司。英國在島上可沒干什麼好事,經常從非洲販賣黑奴較好黑心錢。奴隸制廢除之後,島上需要勞工,英國就從當時的清朝騙來很多華人來島上當勞力。時間到了1815年,有一天,從歐洲方向駛來一條船,船上的英國軍人押來一個人。此人個頭不高,卻曾威震歐洲大陸,他就是一代歷史巨人拿破崙-波拿巴。

如果不是滑鐵盧那場荒謬的戰役,拿破崙是有希望統治歐洲的。但歷史不能假設,來自科西嘉的梟雄失敗了,他成了聯軍的俘虜,註定要跌入歷史的塵埃。

不過,拿破崙本人顯然不這么認為。

1814年,英國等獲勝方把拿破崙囚禁在厄爾巴島,位於拿破崙老家科西嘉島與義大利西海岸之間。只關了一年,因為反法各方內斗不斷,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溜了出來,悄悄殺回法國,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歡迎。拿破崙沖破歷史的牢籠,再次主宰法國。3月20日,拿破崙在巴黎建立了著名的百日王朝。

這個百日王朝也就三個多月,就成了歷史老古董,拿破崙再次成為俘虜。這一次,反法同盟汲取了教訓,厄爾巴島距離大陸太近,利於拿破崙逃脫。必須把拿破崙流放到一個四不靠的荒島,讓他永世不能再回歐洲。萬里之外的孤島聖赫勒拿,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拿破崙的同夥再有通天之能,面對聖赫勒拿島讓人絕望的孤獨,也無計可施。

即使如此,反法各方還是不放心,在拿破崙被囚禁的朗伍德別墅外重兵把守,而曾震撼歐洲的拿破崙,所能活動的范圍,也就是方圓12公里。

剛來到聖赫勒拿島的時候,拿破崙還非常自信,他相信還會第二次東山再起。所以,拿破崙在島上的生活非常積極,還苦練英語,沒事鍛煉身體。可拿破崙左等右等不到來自法國的好消息,他准備越獄。拿破崙找來一個替身,讓自己蹲大牢,沒想到這個替身被海淹死了,越獄計劃失敗。

隨便時間流逝,拿破崙越來越沒有信心再造歷史。1821年5月5日,法國大帝拿破崙撒手人間。

不過,還有一個讓人震驚的說法。死在聖赫勒拿島的,根本不是拿破崙-波拿巴,而是一個替身。那真正的拿破崙去了哪裡?據說又回到法國。

有個叫弗朗西斯-羅布德的法國人,他是拿破崙第四個替身,在戰爭年代為拿破崙服務。拿破崙兵敗後,羅布德成為一名兔子養殖能手。1818年的一天,有個神秘的醫生借口買兔子,把羅布德接出法國。不久後,一艘來自美國的船出現在聖赫勒拿島附近。再之後,就很可能上演了真假拿破崙的調包計。真的拿破崙借著歷史的重重迷霧,不知去向。而假的拿破崙開始拒絕接見任何人,性格也和之前的拿破崙大不相同。直到1821年,拿破崙據說被毒死。

支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有一個重要理由。當時拿破崙的母親還健在,哪個母親不疼自己的兒子?可當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崙生病時,「拿太後」沒有絲毫的傷心。所以,有些人認為,「拿太後」當然不傷心了,在島上生病的根本就不是她的兒子。

歷史真相,早已被大西洋浩盪的海風吹得無影無蹤。也許,拿破崙是真的逃離孤獨的聖赫勒拿島,但至少在官方名義上,他的人生終點還在聖赫勒拿島,遺體被送回法國。

歷史上的聖赫勒拿島本就非常孤獨,而在蘇伊士運河沒有開通前,通向亞洲的船隻都要在聖赫勒拿島進行補給,還算有點生機。自從蘇伊士運河開通後,經過聖赫勒拿島的船隻越來越少……

D. 我想問問,英國人死了,用棺材嗎還是用其他的

現在英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不用棺材的了, 直接火化的, 也有少部分地區還是用的

E. 拿破崙簡介 死亡地點

既然是簡介
我就寫短點,太長了就不叫【簡介】了

拿破崙(1804-1815),法蘭西帝國締造者,卓越的軍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後多次打垮了歐洲各個封建君主國組織的「反法同盟」,保衛了由法國資產階級進行的法國大革命勝利果實,並在歐、非、北美各戰場上,進行了對歐洲各封建國家的戰爭,削弱了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重要功績還有他頒布了《拿破崙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至今還發揮著重要作用。

死亡地址:

1815年他從厄爾巴島逃回法國,在法國他頗受歡迎,復辟成功。其他歐洲列強立即宣戰,他復辟一百天後就在滑鐵盧遭到了最終的失敗。滑鐵盧之戰後拿破崙被英國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個小島——聖赫勒拿島上,於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裡死去。

F. 英國葬禮習俗

英國的喪葬習俗較簡單。如家中有人不幸故去,家人便會在報紙上刊登一則小啟事,說明喪禮將在何時何地舉行。參加喪禮的男女都穿黑色或顏色暗淡的服裝,只送鮮花或花圈。

英國人喜歡安靜,講究禮節,性格內向含蓄。不會與陌生人隨意搭訕或攀談。如上門拜訪一定要徵得受訪者的同意,並按約定時間准時到達,不能早到,更不能遲到。

英國人在正式社交場合特別注重服飾衣著。在工作場合,著裝嚴肅、莊重,男士通常穿西裝,女士穿制服套裝。

(6)英國人死在哪裡擴展閱讀

英國的風俗禁忌:

忌談個人私事、家事、婚喪、年齡、職業、收入、宗教問題。由於宗教的原因,英國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日常生活中要避免"13"這個數字,用餐時,不準13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話,則認為這是雙倍的不吉利。

不能手背朝外,用手指表示"二",這種"V」形手勢,是蔑視別人的一種敵意做法。上街走路,千萬注意交通安全,所有車輛都靠左行駛。

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G. 英國人死了怎麼處理

英國是基督教國家,按福音書是必須土葬的。但據說由於英國喪葬費用10年來上漲80%,過去一年平均費用上漲7%,達到7622英鎊(約合1.25萬美元)。預計今後5年將繼續漲價。加上遺產管理費大幅上漲,平均達到2160英鎊(3548美元)。恐怕越來越多的英國窮人「死不起」了。

H. 亞歷山大的陵墓在哪裡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是古代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兒子。他於公元前336年即位後,大舉侵略東方。在短短的10餘年裡,東征西伐建立起東至印度河、西至聖尼羅河與巴爾干半島,版圖廣闊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但同時又是一位神秘人物。有關他的傳說不可勝數。但遺憾的是,關於他生平的一些歷史記載卻沒有留傳下來,而後來的一些傳抄本及書籍又眾說紛紜,矛盾重重,而且帶有極濃重的傳奇色彩和個人色彩。因此,他死後2300多年的今天,這位古代偉大統帥的業績仍令人們十分關注,迫切希望發現他的帝王陵墓,以求從出土文物中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歷史證據,來評價這位傲視一世的英雄。

1964年的一天,埃及亞歷山大市的報紙發表了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的陵墓找到了!波蘭考古家們的巨大成就!」消息很快傳遍了全世界。美國《紐約時報》立刻刊登並給波蘭考古隊發了一個電報,希望就這一偉大的發現寫篇文章,並給予優厚的稿酬。各國記者也爭先恐後地飛抵埃及。同時,大批旅遊者的涌進也使得埃及警方不得不處於戒備狀態。

可惜,消息是假的。原來發現的並不是亞歷山大的陵墓,而是古羅馬時期的一座劇院的遺址。那麼這位著名歷史人物的陵墓究竟在哪裡呢?他又是怎麼死的呢?關於這個謎眾說紛紜。亞歷山大的死因歷來有兩種傳說。一種是說他遠征印度時在距離巴比倫不遠的地方,迎面碰上的一些精通天文和占卜的祭司,勸告他不要去巴比倫,否則凶多吉少。雖然他沒有停止前進,但此後卻變得心情陰郁煩悶不已。

一次,他駕駛著戰艦在湖泊上遊逛。突然刮來一陣風,把他的帽子吹走,掉在蘆葦叢中,正好落在古亞述國王的墓上。所有的隨從以及亞歷山大本人都認為這是很不吉利的事。派去追趕帽子的水手,在泅水回來時,竟大膽地把它戴在自己頭上。這就更加強了不祥之感。亞歷山大勃然大怒,當即把這個水手殺了。不久,亞歷山大身患重病。13天後,終於在公元前323年6月的一個傍晚逝世。他當了12年零8個月的國王,死時才32歲。

這些瑣事,看來只不過是一種巧合罷了。其實,亞歷山大大帝的死很可能是由於行軍艱辛,加之經過多次作戰,弄得遍體傷痕,在沼澤地里又感染上了瘧疾等原因造成的。

另有一個傳說:亞歷山大之死是因為在宴會上有人往他的酒杯里下毒葯。如果這個傳說是真的,那麼亞歷山大是死於陰謀,而不是自然死亡。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部下托勒密將軍(後來成為埃及王)用靈車把他的遺體運往埃及,安葬在亞歷山大城,並為他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陵墓。

凱撒大帝、卡拉卡爾皇帝、奧古斯皇帝等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都曾到此陵墓朝拜過,還在亞歷山大的塑像頭上加了一頂金冠。可是到了公元4世紀,有關陵墓主事,不知為什麼無聲無息了。公元642年,阿拉伯大軍攻佔了亞歷山大城,這里的輝煌歷史陳跡使他們感嘆不已異常興奮。1798年,法蘭西拿破崙的軍隊進入亞歷山大城時,這里已呈衰落景象,城中只有7000居民了,跟隨拿破崙的一些學者只看見不少古建築的廢墟。19世紀初,這里開始修建海港,古老的建築遺址成了採石場,有許多遺跡被深埋入地下遭到了破壞。亞歷山大城很快成為地中海上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可歷史陳跡卻盪然無存了,慢慢從人們的眼中消失了。

按古希臘的習俗,創建城市的國王,在他死後一般都要埋葬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學家分析認為,陵墓應在兩條街道的交叉點上。

近來年,波蘭考古學家瑪麗亞對當地出土的古陵燈進行了一番研究後發現,古人在製作燈時,在上邊繪制了古代亞歷山大城的模型,因此她對其位置做了一個有趣而大膽的推測。她認為在模型中,有一個圓錐形的建築物可能就是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這因為奧古斯丁皇帝的陵墓是尖頂圓錐形建築,這種墓形很可能就是在仿造亞歷山大陵墓。

英國人維斯曾對托勒密王朝的墓地進行過分析研究,他們認為這些墓應當同亞歷山大陵墓相像。他想像亞歷山大的棺木是安放在一座宏偉的廟宇里,周圍是一些圓柱,墓里一定放有許多稀奇精美之物,墓內還可能保存著從埃及各處廟宇送來的經書及有關歷史記載。20世紀末,一個驚人的大發現大體上證實了這些猜想。專門研究古代馬其頓歷史的考古學家安得羅尼克斯發現了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的陵墓。

大殿中央停放著高大的大理石石槨,上面有寶石,沉重的金質瓶狀墓飾。國王的遺骨就安放在其中,周圍是一些珠寶金器、戰盔、王權標志等物,閃耀著璀璨的光芒,吸引著每一位到訪者。其中有五個用象牙雕刻的雕像,製作得相當精美,特別引人注目。這五個雕像是國王的一家:腓力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兒子亞歷山大和腓力二世的父母。這個發現在考古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被認為是本世紀考古中最偉大的發現。

驚喜之餘,人們不禁要問:腓力二世國王的陵墓尚能找到,難道他兒子的陵墓就不能尋覓,悄然失蹤了嗎?但事實畢竟是事實,亞歷山大陵墓的確神秘莫測,令人難以捉摸。

誰能解開這個陵墓之謎?人們耐心地期待著。如果一旦解開,很可能會發掘出當時許多民族的文化藝術珍品以及大量的歷史資料,這對考古學將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貢獻呀!這也是對人類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

亞歷山大的婚禮

I. 牛頓死後葬在哪裡

被安葬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牛頓之墓,位於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科學家之角」。牛頓於1727年3月28日入葬威斯敏斯特教堂,葬禮儀式高貴隆重。他的遺體安放在耶路撒冷禮拜堂,大部分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參加葬禮。他的抬棺人是英國大法官兼上議院長,兩位公爵和三位伯爵。

他的墓碑上鐫刻著:讓人們歡呼這樣一位多麼偉大的人類榮耀曾經在世界上存在。

(9)英國人死在哪裡擴展閱讀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

它始建於公元960 年,自威廉一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榮受加冕後,王室的加冕禮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

包括伊麗莎白女王在內的英國歷朝歷代君王(除了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八世兩位外),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坐上王位;百年之後,也都長眠寺內。

但這僅是威斯敏斯特頗具意義的部分原因,更讓它久負盛名的是這里埋葬著許多著名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文學家,丘吉爾、牛頓、達爾文、喬叟、斯賓塞、狄更斯、布朗寧、彌爾頓、拜倫、哈代等人都安息於此。

除此之外,「詩人角」還為莎士比亞、簡·奧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等沒有埋葬此處的文學家設立了紀念碑。

J. 英國人死後如何埋葬

有土葬火葬水葬冷凍葬等諸多形式,甚至有煙花葬,就是骨灰混合煙火打出去。。。額。。
假如是基督教徒的話一般為了復活是土葬的,東正教或者猶太教之類的也是土的。新教就比較寬容。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死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