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中世紀2 英國全將領
威廉(征服者) 英國國王
威廉是諾曼人後裔,1035年即位諾曼底公爵,1063年兼並曼恩伯國,1064年又迫使布列塔尼伯爵臣服。1066年,英王死去,威廉聲稱有權繼位,並得到教皇支持。集結了包括2000多法國騎士在內的5千軍隊,渡海入侵英國。在哈斯丁戰役大敗英軍,英王哈羅德陣亡。威廉登上英國王位。隨後繼續征服英格蘭各地。威廉征服帶來了大批諾曼和法蘭克貴族,改變了英國歷史的走向。威廉在戰略戰術上都為後世的軍事評論家所稱道。
理查一世(獅心王)(1157-1199) 英國國王
理查一世外號獅心,1189年即位英國國王。1190年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91年佔領塞普勒斯,隨後圍攻阿克城,薩拉丁率軍來援,雙方激戰於阿克城下,相持兩年。理查一世最後攻克阿克城。但向耶路撒冷進軍受挫,被迫與薩拉丁議和。回國途中為奧地利俘獲。後又與法國開戰。理查一世是西歐中世紀著名人物,其為人豪爽、坦盪,勇敢而具騎士風度,是典型的中世紀騎士。但其東征西討,卻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他在戰術上具有一定才能。
愛德華一世(1239-1307) 英國國王
愛德華早年隨父親參加與貴族反對派的內戰,1264年為孟福爾擊敗被俘。逃脫後重振力量,於1265年率軍打敗並擊斃英國的實際統治者孟福爾。1270年參加了第八次十字軍東征。1274年繼承王位,發動了對蘇格蘭和威爾士的戰爭,獲勝後吞並了威爾士。愛德華一世堅韌不拔,極具勇氣。他進行了軍事改革,創建了包括著名的長弓手在內的多兵種軍隊,其戰略戰術深受後世軍事理論家的好評。
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國國王
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爆發,愛德華三世率軍入侵法國。1340年在愛克留斯海戰中擊潰法軍。1346年,愛德華三世又親率以弓箭手和重步兵為主的英軍,在克勒西戰役中大敗法軍,法軍損失騎士1萬5千多人。1356年,愛德華三世又派其子率軍登陸法國南方,在普瓦提埃戰役中大敗法軍,俘虜法國國王。1360年雙方簽定條約,鞏固了英王在法國西南的領地。愛德華三世為英國在戰爭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特別是在戰術上頗為傑出,充分發揮了英國長弓手的威力,被譽為以戰術優勢戰勝西歐中世紀愚昧騎士的典型。
愛德華(黑太子)(1330-1376)英國王子
愛德華王子因為經常穿黑色盔甲,所以被稱為「黑太子」(黑王子)。愛德華隨其父英王愛德華三世參加百年戰爭,1356年率軍在法國西南的波爾多登陸,長趨直入法國後方,在普瓦提埃戰役中以弓箭手和重步兵大敗法國騎士,俘虜了法國國王和許多貴族。取得戰爭第一階段的決定性勝利。1367年,愛德華又率軍進入西班牙,干涉卡斯提爾王位之爭,在納赫拉打敗卡斯提爾國王恩里克二世。1369年,英法戰爭重新開戰,愛德華返回法國,洗劫了里摩日城。但面對法軍的游擊戰術,愛德華無力挽回被動局面。愛德華王子盡管最後以失敗告終,但他在普瓦提埃戰役及戰爭第一階段的卓越表現,顯示了其戰術才能。
亨利五世(1387-1422) 英國國王
亨利五世1413年繼位,鎮壓了羅拉德派起義。1415年乘法國內亂,入侵法國,開始了百年戰爭的第三階段。同年在阿爾庫金戰役中,亨利五世率5千弓箭手和1千重步兵大敗法國以騎士為主的3萬大軍,俘虜了法軍統帥奧爾良公爵,法軍死6千多人。此戰後,亨利五世佔領了巴黎和法國北部。阿爾庫金戰役,亨利五世以弱小的兵力戰勝數倍的法軍,取得決定性勝利,其指揮才能和膽識過人。但這同樣是英軍在素質和戰術上優勢的體現。
B. 英國王室貴族名單
國王
英國的公爵一定是王室成員,第一位英國王室公爵是14世紀的康沃爾公爵黑太子愛德華。
伯爵,在英國,英國王室授予的伯爵頭銜稱Earl, 其他王室授予的頭銜稱Count。
子爵,Viscount(Viscountess) 在英國該爵位在玫瑰戰爭中,從大陸引進,地位介於Earl和Baron之間。,子爵一般是那些伯爵家族的年輕人,
男爵Baron(Baroness),英國世襲貴族頭銜的最低等級。
但頭銜擁有者不列入貴族系統,即此爵位不在英國貴族系統中使用。
C. 英國都有哪些王子
1、查爾斯王子:英、加、澳、新等國的王儲,威爾士親王; 2、安德魯王子:女王伊麗莎白的次子,約克公爵; 3、愛德華王子:女王的第三子,威塞克斯伯爵; 4、威廉王子:查爾斯王子之子; 5、哈里王子:查爾斯王子的次子; 6、愛德華王子:女王的堂弟,肯特公爵; 7、理查德王子:女王的堂弟,格洛斯特公爵;
D. 現在的英國皇室成員都是斯圖亞特家族的後代嗎
現在的英國皇室是溫莎皇室.
英國歷代王室如下:
諾曼底王朝
1威廉一世(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諾曼底公爵1035-1087,英格蘭國王1066-1087)(懺悔者愛德華表弟,黑斯廷斯戰役擊敗哈羅德成為英格蘭國王)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蘭國王1087-1100 )(威廉一世之次子。長兄羅伯特繼承諾曼公國)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蘭國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蘭國王1135-1154)(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外甥,法國的布魯瓦伯爵之子,母親阿黛拉是威廉一世四女。)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蘭國王1154-1189 )(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之子。同阿基坦女公爵埃麗諾結婚,取得法國南部大片領地。在位期間確立對愛爾蘭統治權)
2理查一世(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英格蘭國王1189-1199)(參加十字軍東征,獲得獅心王的稱號。鎮壓阿基坦叛亂時身亡。身為國王十年,在英格蘭的時間只有六個月)
3約翰(1167-1216)(英格蘭國王1199-1216)("無地王",在貴族脅迫下簽署《大憲章》,布汶戰役被法國擊敗,失去大部分大陸領地)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蘭國王1216-1272)
5愛德華一世(1239-1307)(英格蘭國王1272-1307)
6愛德華二世(1284-1329)(英格蘭國王1307-1327)(征服蘇格蘭失敗,承認其獨立。被王後伊莎貝拉和小舅子法王查理四世謀害)
7愛德華三世(1312-1377)(英格蘭國王1327-1377)(發動英法百年戰爭,在克萊西和普瓦提埃大破法國騎士團,獲得法國西南的大片土地)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蘭國王1377-1399)(黑太子愛德華之子。遠征愛爾蘭時被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拘捕,並廢黜,由亨利即位)
蘭開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蘭國王1399-1413)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蘭國王1413-1422)(重開英法戰爭。在阿金庫爾取得勝利,和法國簽訂特魯瓦和約,成為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繼承者)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蘭國王1422-1461)(出生後九個月即位。外祖父法王查理六世去世而身兼英法兩國國王。法國在聖女貞德帶領下扭轉戰局,英國喪失全部領地。1455年,約克家族與蘭開斯特家族長期混戰開始。1461年亨利被約克公爵抓獲而處死於倫敦塔)
約克王朝
1愛德華四世(1442-1483)(英格蘭國王1461-1483)(約克公爵理查之子。父親理查在1460年戰死後作為約克派首領。1461年即位)
2愛德華五世(1470-1483)(英格蘭國王1483)(愛德華四世長子。即位的同年同弟弟約克公爵理查一起被攝政的叔父格洛斯特公爵送入倫敦塔。之後便再無下落)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蘭國王1483-1485)(愛德華四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1483年成為攝政王,殺害侄子愛德華五世後即位。在和里士滿伯爵亨利·都鐸的交戰中被殺。約克王朝結束)
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蘭國王1485-1509)
(亨利六世同母異父弟里士滿伯爵愛德華·都鐸和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孫女瑪格麗特之子。1486年與約克王朝愛德華四世之女伊麗莎白結婚,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並,結束了紅白玫瑰戰爭)
2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英格蘭國王1509-1547)(亨利七世次子。即位後同亡兄的未婚妻西班牙公主凱瑟琳結婚。由於離婚問題而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下不再註明)
3愛德華六世(1537-1553)(英格蘭國王1547-1553)
4簡·格雷(1537-1554)(英格蘭國王1553)(薩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兒。外祖母瑪麗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給諾森伯蘭公爵之子達德利。諾森伯蘭公爵偽造遺囑讓簡·格雷繼承王位。後陰謀敗露,簡·格雷被瑪麗女王廢黜,關入倫敦塔後斬首)
5瑪麗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國王1553-1558)(亨利八世同西班牙公主凱瑟琳之女。和西班牙國王菲利佩二世結婚。由於鎮壓新教徒被稱做"血腥的瑪麗")
6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英格蘭國王1558-1603)(終生未婚,去世後都鐸王朝結束)
斯圖亞特王朝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蘇格蘭國王1567-1625,英格蘭國王1603-1625)(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之子,伊麗莎白女王的表侄孫,在蘇格蘭稱詹姆斯六世)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蘭國王1625-1649)(資產階級革命中被砍頭)
1649- 共和政體
1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1599-1658)(在位-1658)
2護國公理查·克倫威爾(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查理二世(1630-1685)(蘇格蘭國王1651-1685,英格蘭國王1660-1685)(查理一世次子,信奉天主教)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蘭國王,蘇格蘭國王1685-1688)(光榮革命中被推翻,流亡並死於法國)
3瑪麗二世(1662-1694)(英格蘭國王,蘇格蘭國王1689-1694)(詹姆斯二世長女。光榮革命後與丈夫尼德蘭聯合省總督威廉親王共同回國執政)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蘭國王1694-1702)(尼德蘭聯合省總督,奧蘭治親王。荷蘭的奧蘭治-拿騷家族中的奧蘭治支隨著他的死亡而絕嗣,由德國拿騷家族繼承荷蘭執政的頭銜)
4安妮(1664-1714)(蘇格蘭國王1702-1707,英格蘭國王1702-1714)(在位期間宣布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並,死後無嗣,斯圖亞特王朝結束)
漢諾威王朝
1喬治一世(1660-1727)(聯合王國國王1714-1727)(德國漢諾威選帝侯恩斯特·奧古斯特與普法爾茨選帝侯的女兒,詹姆斯一世的外孫女。根據《權利法案》英國王位繼承權)
2喬治二世(1683-1760)(聯合王國國王1727-1760)
3喬治三世(1738-1820)(聯合王國國王1760-1820)(在位期間發生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採取強硬態度。參加神聖同盟反對法國,1801年吞並愛爾蘭)
4喬治四世(1762-1830)(聯合王國國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聯合王國國王1830-1837)(喬治三世次子。克拉倫斯公爵。因為夏洛特女王儲去世而繼承其哥哥喬治四世的王位)
6維多利亞(1819-1901)(聯合王國國王1837-1901)(喬治三世第四子肯特公爵愛德華之女。漢諾威家族不承認女性的繼承權,因此宣布放棄對德國漢諾威領地的繼承權,英國王室也不再使用漢諾威作為朝代名。和舅舅薩克森-科堡公爵的次子阿爾伯特結婚。1876年成為印度女皇)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愛德華七世(1841-1910)(聯合王國國王1901-1910)
溫莎王朝
1喬治五世(1865-1936)(聯合王國國王1910-1936)(愛德華七世次子。約克公爵。長兄阿爾伯特去世後被宣布為王位繼承人。在位期間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愛爾蘭獨立。在一戰中因為德國是其敵國,所以將王室的姓氏改為溫莎)
2愛德華八世(1894-1972)(聯合王國國王1936)(同曾經兩次離婚的辛普森夫人的關系被披露後,於1936年12月退位,法國定居)
3喬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喬治五世次子。約克公爵。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 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在位1952年2月6日-)(1947年和希臘王子菲利普·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親王結婚。菲利普王子在歸化英國國籍的時候選取母系姓氏蒙巴頓(德國巴登堡家族)為姓。現有三子一女:長子威爾士親王查爾斯,長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約克公爵安德魯,三子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
附:歐洲各國王室見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