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世紀初期,在中英正當貿易中,兩國各處於什麼狀況
在中英正當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貿易順差)地位,英國處於入超(貿易逆差)地位。鴉片走私改變了中英正當貿易的狀況,中國由出超變為入超;使中國白銀外流,給中國社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② 跪求清朝時期,中英之間存在什麼貿易矛盾
最開始貿易順差吧,中國出口絲綢茶葉遠遠大於從英國進口的東西,英國的錢大量的流入中國。
英國,為了扭轉貿易差,很卑鄙的向中國輸入鴉片,扭轉了貿易差,到林則徐那年,中英貿易是逆差了,中國虧大發了,這才有了林則徐虎門銷煙
③ 貿易的順逆差
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出超.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
貿易逆差,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
④ 中國與英國貿易,處於出超地位,大概什麼朝代就開始了
清朝統治後期,正當的中英貿易長期以來中國的茶、絲、瓷器、等貨物廣受各國歡迎,對外貿易一直處於出超地位。
為扭轉逆差,改變原有的貿易格局,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絞盡腦汁。後來,一些唯利是圖的商人向中國大肆走私鴉片。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起點主要是廣州和泉州。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開辟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更標志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南海絲路從中國經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4)英國與中國貿易順差是多少擴展閱讀:
秦代時期
秦始皇統一華夏後,嶺南地區發展很快。當時番禺地區已經擁有相當規模、技術水平很高的造船業。先秦和南越國時期嶺南地區海上交往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主要的貿易港口有番禺(今廣州)和徐聞(今徐聞),由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便是見證。
根據出土遺物以及結合古文獻的研究表明,南越國已能製造25—30噸的木樓船,並與海外有了相當的交往。南越國的輸出品主要是:漆器、絲織品、陶器和青銅器。輸入品正如古文獻所列舉的「珠璣、犀(牛)、玳瑁、果、布之湊。」
1974年底,在今廣州中山四路發現了南越國宮署遺址,在宮署遺址之下又發現了秦代造船遺址,從出土文物判斷,這是秦始皇統一嶺南時「一軍處番禺之都」的造船工廠遺址。1975年,秦代造船遺址開始發掘,清理出一段29米長的船台。
1997年,發現3600平方米的造船木料加工廠,因為南越國宮署直接壓在工場之上,因保護宮署不再往下發掘。經過多次的勘查研究,結論為工廠是由3個長度超過一百米、走向東西、平行排列的木質造船台以及南側的木料加工廠組成,可造出寬8米、長30米、載重五六十噸的木船。
⑤ 毛概試題 為什麼中英貿易順差
中國對英國貿易順差:是指中國對英國的出口大於從英國的進口,相反中英貿易逆差是指,進口大於出口。
⑥ 2010年世界貨物進出口貿易額的前十名的國家 以及世界貨物進出口貿易順差和逆差的前十名的國家 十分感謝!
出口前10位(按順序):中國、美國、德國、日本、荷蘭、法國、韓國、義大利、英國、比利時;進口前10位(按順序):美國、中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中國香港、韓國。
⑦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果出人意料!網友:連起因都超乎你的認知
有一場戰爭的起因和結果都出人意料,那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
說到這場戰爭,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因為虎門銷煙引起的,而英國則是為了維護鴉片商人的利益而發動了這場戰爭。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咱們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時間差
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開始,一直持續到6月25日才結束,歷時23天,總共銷毀鴉片19187箱2119袋,總重量達到2376254斤。
1840年6月,英國侵華遠征軍47艘艦船和4000名陸軍在海軍少將懿律率領下抵達廣東珠江口海域。
此時,距離虎門銷煙過去了整整一年!
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是因為當時的通訊和交通都沒有今天這樣發達,但就算是再不發達也不至於在虎門銷煙一年後才開戰吧?
一年中發生的事件
接下來咱們來看看在這一年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1839年7月,英國水兵在九龍尖沙咀村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
按照當時的慣例凡是發生涉及洋人的案件,都是由西方領事官員裁決。
但是,林則徐則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義律拒不交出兇手,只判了幾個月的監禁了事。
8月15日,這事發生後林則徐下令禁止與英國的一切貿易,派兵進入澳門,驅逐英國人出境。
10月1日,英國內閣以與清朝的貿易受阻以及大英國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由,作出了「派遣艦隊去中國」的決定。
1840年1月5日,林則徐根據道光皇帝的旨意宣布正式封港,並且永遠斷絕和英國的貿易來往。
1月16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國會上發表演講,她表示: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中國通商關系中斷,朕已嚴重關切,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響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而這個通商關系中斷才是引起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關鍵原因。
4月,英國國會對出兵中國進行了激烈辯論,最終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優勢通過對中國採取軍事行動的決議。
只是採取軍事行動,但卻並沒有正式對清朝宣戰。因為英國一直認為這只是為了通商斷絕而採取的軍事報復行動,既不是為了鴉片貿易,也談不上是什麼戰爭。
因此,才有了英國艦隊在1840年6月從印度開赴中國,開始了這場中、英之間沒有宣戰的戰爭。
打開中國市場才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
1840年1月,清朝宣布永久斷絕和英國的貿易來往才是引起這場戰爭的真正導火線,英國國會談論是否出兵中國的原因也是通商斷絕,而絕不是為了鴉片貿易。
要知道,鴉片走私只是英國商人追逐商業利潤的個人行為,並不是英國政府的國家行為。
很多人覺得鴉片貿易的真正元兇是東印度公司,而東印度公司既是英國在印度的代理人,也是英國在亞洲擴張的急先鋒。
這一點的確沒錯,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是帶有濃厚的英國半官方色彩,並擁有英國王室授予的對華貿易專賣權。
但是,有一點我們可能不知道,在鴉片戰爭爆發的六年前,英國王室和東印度公司之間發生了嚴重的利益沖突。最終,英國王室廢除了授予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專賣權,致使東印度公司在中國的壟斷貿易逐漸衰落。
因此,在虎門銷煙前向中國走私鴉片的主要都是一些獨立經營商人。
而且,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在對駐華使節的訓令中一再表示:
正如費正清先生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一書中所說:
所以,這一場戰爭的真正原因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而已。
還有,《南京條約》上面沒有一項內容是涉及到鴉片貿易的,主要內容就是強佔香港、賠款2100兩白銀、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和稅率協商。
所以從戰爭的結果來看,英國發動這場戰爭也並不是為了鴉片貿易。
中國市場對英國商品並不買賬,中國商品在英國卻大受歡迎
英國本來是想通過這場戰爭,打開與中國的貿易大門,這是他們期盼已久的,
但是,大量英國商品輸入中國後,他們才發現中國的市場對英國商品並不買賬。
從1845年到1855年的十年間,英國輸入中國的商品棉紗由260萬磅上升到290萬磅,增幅才不過10%,而棉布的輸入居然從310萬匹下降到200萬匹,減少了30%以上!
從1846年以後,中國的進口貨物總值連續三年大幅下降,1848年的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20.1%,一直到1854年還沒有恢復到1845年的水平。
而反觀中國商品的出口,無論品種或者總量都是連年遞增。
特別從1846至1856年的十年間,英國從中國進口的茶葉從1846年的4674.6萬磅遞增到1856年的6327.8萬磅;生絲從20270包遞增到58551包,增幅都非常顯著。
誰能想到,戰爭的結果竟然是中國對英國的出口迅猛增加,而英國對中國的出口反倒是增幅緩慢。
最終造成了中國對英國貿易的巨額順差,從1850年到1856年的短短六七年間,中國對英國的貿易順差從4274880英鎊增加到8436072英鎊,幾乎翻了一番!
即便英國對中國鴉片走私的提升,也無法彌補對華貿易的巨大逆差,中國僅僅生絲一項的出口就足以將鴉片走私的金額抵消了。
而這樣的戰爭結果,恐怕就是英國所始料未及的,也是出乎我們大家所預料的。
⑧ 英國早期被不同的侵略者佔領時,中國處於哪個時期
近代最早侵略中國的是英國,在1840年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語:First Opium War;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滿清和英國就英國向滿清走私鴉片引發的一場戰爭,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商人在中國廣東海域走私鴉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則徐於1839年在廣東強行銷煙,中英矛盾逐次升級,而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由此簽署的《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除賠款外,將香港島永久讓予英國,並使英國得到領事裁判權。
戰爭起因:
1、貿易順差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由於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英國人希望中國能開放貿易。但英國出口的羊毛、尼絨等工業製品在中國卻不受青睞,乾隆皇帝甚至認為中國什麼都不缺乏,沒必要與英國進行貿易,這使中英貿易為英國帶來龐大的貿易逆差(入超)。而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廷則以銀作為貨幣,由於與中國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令英國人利潤受損。稅率方面,中國對英國的入口貨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稅率,使英國大為不滿。
2、鴉片走私
鴉片的主要種植地——印度,英國從其殖民地印度裝運鴉片來華。由於吸食鴉片會上癮,中國清朝亦開始嚴格控制其入口,但吸食者市場仍然存在。清廷於雍正年間已明令禁煙而此時英國本土鴉片的使用仍然合法(英國本土的鴉片禁止要到1912年的鴉片公約之後實行)。但清廷官吏也從鴉片貿易中獲利甚巨,故默許在廣州附近的零丁洋利用中國舢舨進行鴉片走私,使禁令如同虛設。鴉片貿易相關環節關系人利潤甚豐,因此鴉片走私日益擴大,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間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令英國出超,並反使中國入超。「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令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出現通貨膨脹,令清廷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片貿易嚴重敗壞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時更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鴉片流毒甚廣,從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毒者日眾,為害中國國人身心健康,軍隊也吸食鴉片,身體變得虛弱,失去作戰能力。
3、虎門銷煙
吸食鴉片的中國人鴉片貿易給英國資產階級、英印政府、東印度公司和鴉片販子帶來了驚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優勢,使中國由二百多年來的出超國變成入超國。
「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鴉片輸入嚴重敗壞了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煙毒泛濫不僅給中國人在精神上、肉體上帶來損害,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
鴉片貿易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廣大人民的重視。清政府從自身利益出發,1821-1834年頒布禁令八次;統治階級中一部分人目睹社會危機,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國嚴禁鴉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往廣東禁煙。
虎門銷煙派欽差大臣湖廣總督林則徐前往廣州負責執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後,勒令外國煙販交出所有鴉片,並承諾不要再販賣,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並於6月3日-6月25日將大部分法律上屬於英國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毀。英國人把中國人的禁煙行動看成侵犯私人財產,覺得不可容忍,促成戰爭的爆發。
1839年3月,林則徐[4]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廣州籌劃禁煙。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
「1.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2.零售商;3.過去禁煙弊端;4.禁絕之法。」
⑨ 中國對那些國家的貿易是順差哪些是逆差
去年中國總共的貿易順差是2700億美元,其中對美國貿易順暢為3700億美元(不包括香港轉口),對荷蘭貿易順差700億美元排第二, 對印度貿易順差550億美元排第三。
對日本,及德國基本貿易平衡 (算上香港轉口貿易)。
(9)英國與中國貿易順差是多少擴展閱讀
當一個國家出現貿易逆差時,即表示該國外匯儲備減少,其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削弱,該國在該時期內的對外貿易處於不利地位。大量的貿易逆差將使國內資源外流加劇,外債增加,影響國民經濟正常有效運行。因此,政府應該設法避免出現長期的貿易逆差。
如果一個國家經常出現貿易赤字現象,為了要支付進口的債務,必須要在市場上賣出本幣以購買他國的貨幣來支付出口國的債務,這樣,國民收入便會流出國外,使國家經濟表現轉弱。
政府若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要把國家的貨幣貶值,因為幣值下降,即變相把出口商品價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
因此,當該國外貿赤字擴大時,就會利淡該國貨幣,令該國貨幣下跌;反之,當出現外貿盈餘時,則是利好該種貨幣的。因此,國際貿易狀況是影響外匯匯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充分說明這一點。
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連年出現逆差,致使美國貿易收支的惡化。為了限制日本對美貿易的順差,美國政府對日施加壓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則千方百計阻止日元升值過快,以保持較有利的貿易狀況。同樣的,關於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也有這方面的斗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