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和英國哪個強大,在國際上,日本和英國,相比,為什麼很多國家偏向英國
首先從基礎條件來看。
日本是單一民族國家,整個國土超過37萬平方公里,人口1.2億,國內一直那是非常團結。而英國國土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二,不到24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6000多萬,只有日本的一半,整個的民族成分復雜,國內極度不團結,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等地都在鬧獨立,國內那是危機四伏的狀態。所以從基礎條件來看,英國那是一無是處,沒有一點比日本強的。
第二點從工業經濟來看。
日本戰後以工業立身,建立了亞洲地區最為發達的工業,至今為止都是世界製造業強國,包括電子,機械,汽車,高鐵等產業更是世界領先,非常強大。所以其GDP即使30年不增長,也依舊達到5萬億美元,是英國的近2倍。
⑵ 英國二戰時期經濟軍事條件都比日本好,為何日本的戰績比它兇猛很多
因為日本在二戰期間科技發展得非常迅速,特別是打海戰的戰列艦。日本的戰績基本都是靠海戰提起來的,而且英國的戰列艦並沒有日本的強大,更重要的一點是日本軍隊士氣非常強大與高漲。
所以綜上所述,在戰績上日本的確比英國兇猛,即使是軍事力量比不上英國軍隊,但是日本的戰斗精神很高,反觀英國軍隊的精神就不是很高漲,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東西。所以不難看出他們戰績的區別原因。
⑶ 二戰時,風頭正盛的日本和老牌殖民強國英國實力相比較如何
曾經無比強盛的日不落帝國和風頭正盛欲稱霸世界的日本,究竟誰的實力更勝一籌呢?長期以來,人們對英國和日本哪家實力強一直爭論不休。人們普遍印象是英國在東南亞和太平洋殖民地被日本一掃而空,戰場上被日軍打得雞飛狗跳,就認為日本實力要強於英國。但事實卻相反,英國實力遠勝於日本。
英國,巔峰時期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在1865年曾這樣描述:「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時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時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時我們的牧場,秘錄是我們銀礦,印度和中國時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時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時我們的棉花種植園。」英國時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控制著全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4,總人口超過4億。日本,1868年推行明治維後,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經濟制度,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成為亞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軍事力量也迅速強化,在1895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擊敗大清帝國。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擊敗強盛的沙皇俄國。從而擠身世界資本主義強烈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但是日本二戰時候人口總數僅為7200萬,最大勢力范圍也只控制中國東部和東南亞大部分及太平洋部分地區。日本戰爭動員和潛力發展方向遠遠落後於英國。
英國的經濟、工業等方面也全面超過日本。英國資源豐富,二戰時候小半個地球都在給英國輸血,不管是原材料生產還是工業產品,日本都望塵莫及。1937年英國GDP為264億美元,而日本為68億。
英國的重工業生產也遠超日本。二戰中,英國生產了12萬駕飛機,其中有4架重型戰略轟炸機,而日本就只有零試戰斗機,且數量不多,特別在1943年後性能更不上,成為空中移動的活靶。戰車方面,英國年產坦克8000多輛,而日本的小豆坦克咱就不說了。最主要的運輸工具汽車,英國年產40萬輛,日本到二戰結束都沒有40萬輛,戰爭後期,日本高官也只能騎馬。海軍是日本應以為豪的地方,敢和美國硬幹,而且還是幾年,但是就算海軍還是和日本差一個檔次,二戰中英國建造了航母31艘,日本為12艘。巡洋艦和驅逐艦更是日本的四倍。就算1942年英國最衰弱期都不懼日本的。
戰爭打得就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日本暴發戶想和積累了幾百年的老牌殖民帝國英國扳手腕還差一點勁。
⑷ 日本和英國政體是完全一樣的嗎
不一樣因為英國是兩黨制,單獨一黨絕對有能力組織政權。日本是多黨制,沒有哪個黨有絕對的實力,一黨若想組閣則必須聯合其它一些黨派,這就導致了政權內部不穩定,各黨出於自己的利益紛爭不斷,所以也就導致了政權的頻繁更迭。英國是君主立憲議會制。英國國王沒有實際權力.實際權力掌握在議會手裡。內閣是議會權力的最高執行機關,其實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集中制,代表的是資產階級利益。日本的政體在二戰結束後,政體和實質於英國一樣。但是在二戰結束後,明治維新後,雖然也採用君主議會立憲制。但是本質卻有根本差別.憲法規定,日本天皇具有最高權力.議會內閣有參政議政,卻無決定權.雖然名義上是君主立憲,實質上是君主中央專制集權制度.代表的是日本封建貴族和大資產階級利益英國的是民主制度.日本的是專制制度.
⑸ 二戰時日軍與英軍到底誰勝誰強
1941年12月8日,日本派出7萬精銳及諸多軍艦飛機,瘋狂進攻馬來亞,這次迎戰他們的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國,這次戰役以英軍慘敗日軍大獲全勝結束。在這之後日本國打開了東南亞的門戶,向緬甸發動戰役,短短幾月的時間,東南亞一帶盡入日國之版圖。人們普遍認為彼時的日軍實力要比英軍強得多,其實不然。
除澳大利亞外,1944年的印緬戰場,當地英國部隊以高密度火力打擊讓日軍遭受巨大損失,15大軍死傷過半。15軍當時被日本軍界成為日本之榮耀部隊,他們是日軍在東南亞戰場少有的主力機動部隊。15軍的慘敗對日本造成極大震懾,這次他們又因為與英國軍隊的交手失去了東南亞的主動權。
1945年德國投降,這下子英吉利真的能騰出手來教訓日本,前者陸續開始主動向日軍進攻,因為之前多次的慘敗,此時的日軍面對英國人時倍感焦慮:英軍掌握50多艘航母,數千船艦,兩萬余輛坦克,兩萬余架飛機,以及600多萬軍隊。這體量絕對和蘇德是一個級別的,小小的島國承受不起這種大規模的進攻。然而,當英國人騰出手來准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日本也於同年投降,試想,倘若當時日本人還堅持所謂的武士道玉碎精神,他們的下場會是如何。雖然日本在近代通過改革和維新擠入列強陣容,但要真的和老牌強國過手,確實有點不自量力。
⑹ 二戰英國和日本哪個強
當然英國強,不要看局部戰場 我們先比兩國的工業能力 兵器產量 飛機產量 英國:日本= 2:1 其中英國有上萬架4發重型戰略轟炸機 巡洋艦產量 英國:日本= 4:1 驅逐艦產量 英國:日本= 4:1 護衛艦產量 英國:日本=20:1 坦克,大炮等陸軍兵器我們就不列了,不然太欺負日本了 工業產量: 原料 英國:日本=9:1 鋼鐵產量 英國:日本=5:1 石油產量 英國:日本=18:1 科技對比 英國: 雷達,計算機,聲納,噴火式戰機,巡洋坦克,4發重型轟炸機,夜視裝備。這些都是日本完全沒有的東西。 日本有,但英國勝出的就不列了 日本: 零式(英國有,不過零式勝出),實在找不出第二個了
⑺ 二戰日本和英國誰厲害
綜合來說當然是日本
但是在空軍方面
英國應該更勝一籌
對比數據主要是有以下幾個
第一
士兵
英國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過多的強調人的重要性
英國的戰俘會會得到英雄一樣的待遇
對於武器的依賴過大
而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則是一種強調人本身的行為
在短兵相接中
日本肯定會更勝一籌
第二
武器
日本有世界第二大的艦隊
如果不是遇到美國這樣的強硬敵手
而是碰到英國
估計以日本人的戰術
會讓英國很吃力的
第三
將領
雖然日本是戰敗國
但是我們從客觀上看
日本的軍事人才確不缺乏
不管是山本
中村或是寧次
都有大帥之才
只能說
日本運氣不濟
所遭遇的敵人是武器最精良的美國
作戰能力強大的蘇聯和不畏死傷保衛國土的中國
第四
經濟
英國是傳統資本主義國家
但是我們發現
在一戰後
日本以同盟國的身份
取得了相當大的資源和權力
在經濟的發展上突飛猛漲
從經濟和整體實力和科技的高度上
已經達到或超過了英國
第五
日本的空軍是不如英國
但是只是相對上
應為當時的英國有世界上最好的雷達系統和防空網路
而且是本土作戰
如果沒有美國
日本已襲擊珍珠港時的氣勢去進攻英國
勝敗之說還沒有定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