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民黨在哪裡

英國人民黨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2-07 09:43:19

❶ 美國、英國、法國執政黨

美國是偏右的共和黨與偏左翼的民主黨,總統。英國也是兩個,偏左工黨和偏右保守黨,是首相。至於法國,是多黨的國家,要組成聯合政府才行。目前也是兩個黨為主:左派社會黨和右派的人民運動聯盟。也是總統

❷ 英國的政治狀況

英國實行的是議會民主制,君主是憲法意義上的國家首腦。自從1952年就位以來,伊麗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國的首腦。英國的民主體制具有悠久的歷史,自由選舉、言論自由、法律公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確保英國的民主體制綿延至今。
英國民主體制的原則是最長每五年舉行一次大選,由人民選舉產生設於倫敦的下議院議員(MP)。下議院的每一名議員都代表了英國659個選區中的一個選區,即所謂的「席位」。 通常議員也是主要政黨的成員。贏得大多數席位的政黨得以組成政府,制定政策。自從1999年以來,蘇格蘭議會和威爾士及北愛爾蘭的議會也逐漸獲得了更多的權力。其他的議會成員分屬於反對黨或其他的政黨,也可以是獨立的議員,其結果就是議會代表了各種不同的政治見解,每個成員都有權就重要的政府問題和政策通過辯論發表意見。下議院是英國最高的立法機構,比英國的另一個議會機構--上議院的權力更大。英國的上議院是依據完全不同的原則而形成的,上議會也參與立法的進程。

❸ 英國現在有幾個政黨

英國最大的有3個政黨

1.工黨

執政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該黨曾於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執政。1997年大選獲勝,2001年6月大選後蟬聯執政。工黨近年來更多傾向於中產階級的利益,與工會關系有所疏遠。布萊爾當選工黨領袖後,政治上提出「新工黨、新英國」的口號,取消黨章中有關公有制的第四條款,經濟上主張減少政府幹預,嚴格控制公共開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建立現代福利制度。對外主張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對歐洲一體化持積極態度,主張加入歐元區,主張同美國保持特殊關系。現有黨員近40萬名,是英國第一大黨。

2.保守黨

主要反對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該黨從1979至1997年4次連續執政,成為20世紀在英國佔主導地位的政黨。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兩次大選中慘敗於工黨。保守黨的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通過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和減少公共開支等措施來壓低通貨膨脹。主張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近年來,提出實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聯邦歐洲」,反對加入歐元區,主張建立「大西洋共同體」以加強英美特殊關系。強調北約仍是英國安全與防務的基石。現有黨員30多萬名。

3.自由民主黨

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支持同自由黨合並的多數派組成。主張繼續維持與工黨的合作關系,推動工黨在地方選舉及下院選舉中實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務、社會公正、環境保護等問題上採取比工黨更「進步」的政策。現有黨員約10萬名,是英國第三大黨。

❹ 政黨的歷史沿革

17世紀以後,歐洲國家產生了政黨,並在後來逐漸演變為近現代意義上的政黨。其中,以英國、美國為代表,形成了兩黨制;以法國為代表,形成了多黨制。在20世紀,以蘇聯共產黨和德國納粹黨為代表,又產生了組織嚴密的專政政黨。 主詞條:英國保守黨、英國自由民主黨、英國工黨、美國民主黨、美國共和黨、法國社會黨、人民運動聯盟
早發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多是因為某些重大的政治原則分歧而由政府內部的政治派別組合形成的。最初的政黨主要是掌握政權和監督政府,與普通大眾並無緊密關系。他們的活動也局限於議會和政府內部。直到現代選舉制度確立以及普選權的擴大,才出現了大眾性的政黨。
現代政黨最初誕生於英國。1640年英國議會就實行君主制還是共和制的問題而形成了宮廷黨(保皇黨)和民權黨兩大派系。1679年,在關於王位繼承權的爭論中,支持宮廷黨的人被反對者斥為「托利黨」(Tory,意為歹徒,愛爾蘭罵人的話);支持民權黨的人被反對者斥為「輝格黨」(Whig,意為強盜,蘇格蘭罵人的話)。1688年光榮革命後,兩黨支持在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1833年,托利黨正式定名為英國保守黨,輝格黨定名為自由黨,並形成了兩黨輪流執政的慣例。直到1922年後英國工黨取代自由黨與保守黨輪流執政,而自由黨於1988年與原工黨分裂的勢力合並為英國自由民主黨,實力有所增加,目前與工黨和保守黨並列為英國三大政黨,2010年英國大選後保守黨和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
美國的政治派別則是在圍繞1787年憲法問題而出現的。在討論和批准1787年憲法時,形成了主張建立聯邦政府的聯邦黨和主張在憲法中更注重保障人民權利的民主共和黨,被聯邦黨人稱為「反聯邦黨人」。1828年後,民主共和黨內部又分成了民主黨和輝格黨兩派,南北戰爭後,美國才出現延續到現在的美國民主黨和美國共和黨輪流執政的局面。
法國的現代政黨則是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過程中出現的。斐揚黨人主張實行君主制;吉倫特派和山嶽黨人、雅各賓黨則主張廢除君主制。1799年拿破崙執政後,法國政壇又出現了保皇派、溫和共和黨派和激進共和黨派。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後,國會中基本分為保皇黨、共和黨和社會黨,這種左中右的格局一直延續到現在,目前兩大主要政黨分別是中間偏左的法國社會黨和中間偏右戴高樂派人民運動聯盟。 主詞條:德國社會民主黨、納粹黨、義大利共產黨、日本自由黨、日本自民黨
後發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不同於英美法國家的政黨,這些國家的政黨都是將政黨作為政治斗爭的工具,從而建立起資產階級政權。
德國在普魯士時期,於1861年出現了主張德國統一的進步黨(1884年改稱自由思想黨),1865年德國南部出現了主張民主的人民黨。1869年出現了德國社會民主黨。1876年在原保守黨基礎上組建了全國性的政黨德意志保守黨。1918年魏瑪共和國實行普選制和比例代表制,議會內的政黨多達30多個,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宣布除納粹黨外其他一切政黨非法。1945年二戰結束後,較有活力的政黨有五個,分別為德國左翼黨,中間偏左聯盟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和德國綠黨,以及中間偏右聯盟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拜仁基督教社會聯盟和德國自由民主黨。
義大利最早的現代政黨是1892年成立的工人黨,之後在1897年出現了代表中產階級利益的共和黨。1914年被開除出社會黨的墨索里尼創建了「自主革命行動法西斯」,1919年又建立全國性的「義大利戰鬥法西斯」,並於1921年改名國家法西斯黨,1926年上台後取締了其他政黨。二戰後,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天民黨)成為多黨格局下的最大黨,而義大利共產黨(意共)則是最大反對黨,這個格局一直持續至1994年。1994年由於天民黨和社會黨等長期的執政聯盟相繼被揭發連串與黑手黨的貪腐丑聞而瓦解,現成為兩大政治聯盟,分別為由原意共改組的中間偏左聯盟民主黨 (義大利)和中間偏右聯盟自由人民黨 (義大利)。
日本的現代政黨出現於明治維新時期的自由民權運動。1874年成立了日本最初的政黨愛國社。1875年,愛國社與其他政黨聯合成立了全國性政黨,名稱未變。1880年,愛國社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國會開設期同盟,取代了原來了愛國社,次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自由黨,1882年又成立了代表工商界利益的立憲改進黨。二戰之後,日本形成了多黨林立的局面,1955年出現了「右派政黨大聯合」和「左派政黨大聯合」的局面(即「55年體制」),此後右派的自民黨長期維持一黨獨大,政黨斗爭主要表現為自民黨內部派閥之間的斗爭。 主詞條:德國社會民主黨、法國工人黨、法國社會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近代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開始出現。1836年,英國憲章運動誕生了第一個工人政治團體倫敦工人協會。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領導建立了無產階級的國際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1850年,共產主義者同盟內部產生分裂,於1852年11月宣布解散。此後,馬克思在1864年又創立了第一國際,直到1872年海牙會議後停止活動,並在1876年解散。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於布魯塞爾創建了德意志工人協會,但是一年後就被迫停止活動。1866年,德國創立了薩克森人民黨,並在1869年與德意志工人協會等組織中的民主派合並建立了德國社會民主工黨,1875年又與德國工人聯合會合並為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1890年改稱德國社會民主黨,意識形態轉為社會民主主義。
法國在1879年成立了法國工人黨,1882年黨內分裂為馬克思主義派和可能派,後者另外組建了法國社會主義工人協會。1901年法國工人黨與革命社會黨聯合為法蘭西社會黨。1905年,這幾個組織合並為法國社會黨。自此之後,歐美各國都出現了工黨和共產黨,但是都沒有成為本國之中主導性的政黨。而在一些傳統的專制主義國家,出現了一批以民族振興為目的的改良型政黨,而社會矛盾的激化更催生了無產階級政黨,並走上了推翻舊政權的暴力革命之路。並在取得政權後實行一黨專政的制度。 主詞條:蘇聯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古巴共產黨、朝鮮勞動黨、越南共產黨
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1903年內部分化為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兩派。其後產生了布爾什維克黨。1917年布爾什維克武裝起義奪得政權,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共產黨一黨執政的制度。1925年布爾什維克黨改名為全蘇聯共產黨(聯共 布),1952年再次改名為蘇聯共產黨(蘇共)。
在俄國革命影響下,中國、古巴、朝鮮、越南等國家也相繼建立起共產黨並成為執政黨。 1991年蘇聯解體後,蘇聯及東歐國家的共產黨或工人黨有的解散,有的轉變為社會黨或社會民主黨,有的重建後成為多黨政治下的一黨;中國、越南和古巴等的共產黨則走上了市場經濟的道路。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政黨都是在民族獨立運動中產生的。拉美國家在19世紀初就已經有政黨,但是多屬於寡頭性質的政黨,真正群眾性政黨是在1930年代以後逐漸出現的。民族獨立運動中產生的政黨一般都是獨立運動的領導者,有的獨立後成為執政黨並實行一黨制,例如埃及、新加坡、莫三比克、安哥拉等;有的則在獨立後政黨改組,或重新建立新的政黨,例如赤道幾內亞、印度尼西亞;有的經歷過軍政府後才出現政黨,例如扎伊爾、索馬里、泰國等。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開始都實行一黨制,有些國家還實踐了全民黨理念。經過幾十年發展後,發展中國家的政黨呈現多元化趨勢,兩黨制、主從政黨制、多黨制都有實行。但是普遍制度化不足,領袖魅力對政黨影響很大,政黨與軍隊關系復雜等,政黨制度不是非常穩定。 在一些一黨佔主要地位的國家,反對黨是默許存在的,但是通常沒有機會獲得實權。佔主要地位的政黨則容易有機會通過贊助、在投票中舞弊或利用行政、司法手段以保持政權。

❺ 土耳其共和人民黨的介紹

共和人民黨(土耳其語:Cumhuriyet Halk Partisi或CHP)是土耳其歷史最悠久的政黨。該黨在錫瓦斯會議時以「人民黨」的名義成立。土耳其獨立戰爭時期,人民黨呼籲人民聯合起來站在前線。1923年9月9日,人民黨正式宣稱它是政治組織。1923年10月29日,人民黨宣布國家由無黨派民主過渡到共和體制。1924年11月10日,人民黨重新命名為共和人民黨,使土耳其進入一黨執政時期。現時共和人民黨的架構配合土耳其變到多黨執政時期。在多黨執政時期,共和人民黨特別注意社會民主主義(共和人民黨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公民民族主義及世俗主義。

❻ 存在時間最久的共產黨

六、北歐和英國的一些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

北歐和英國是歐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的力量相對薄弱,政治影響很有限。目前在北歐地區的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和冰島5個國家裡一共有6個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而在英國有兩個。它們分別是:挪威共產黨、挪威工人共產黨、瑞典共產黨、丹麥共同路線黨、芬蘭共產黨、芬蘭共產主義工人黨、英國共產黨、新英國共產黨。在冷戰結束後,這些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困難,在組織力量和政治影響方面有程度不同的滑坡,但經過斗爭和調整,它們現在基本上穩定下來了,其黨員總數不過兩三萬人,但仍在繼續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探索奮斗。

(一)北歐五國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

北歐社會民主黨的力量很強,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本來就較弱,經歷蘇東劇變,他們的力量和影響進一步削弱。在劇變中,有些黨已消失(例如丹麥共產黨),有的黨已改名易幟(例如冰島共產黨已改為社會黨性質的人民聯盟),但經過努力,仍有一些黨保存下來了。

1.芬蘭共產黨。其主席為哈卡寧,總書記為維達涅米,現在仍然擁有分布在300個基層組織的1萬名黨員。主要成份是工人、職員和知識分子。中央委員會有50名委員,政治局有10名成員,每兩年召開一次代表大會,出版發行機關報《通訊員報》周報。該黨目前是北歐力量最大的共產黨,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1987年大選中,以其成立的競選組織「民主選擇」名義獲得4個議席。1991年大選中,參加芬蘭左翼聯盟,共同獲得19個議席,但1995年該聯盟參政需要與社民黨協調一致,故把芬共開除出盟。

2.芬蘭共產主義工人黨。其主席是拉赫登麥基,總書記是曼尼科。現有黨員1000人,其成份主要是抱怨芬共「僵化」的前芬共黨員、退休工人和職員。他們主要在首都赫爾辛基和烏西馬省開展一些活動。最高權力機構是每年召開一次的黨代會,中央委員會由27名委員和13名候補委員組成,內設由11人組成的政治局。出版機關報《工人新聞》。該黨從未獲議席。

3.挪威共產黨。成立於1923年,但長期發展不大。它在1945年6-10月支持本國工黨的施政綱領,曾經參加本國聯合政府,並談判兩黨聯合。此後在同年進行的大選中,獲得11.9%的選票和11個議席,但並沒有能夠再次入閣,也未能實現與工黨的聯合,從此該黨不斷走下坡路。1953年大選中只得3個議席,1957年只得1個議席,1961年完全沒能夠進入議會。1971年其十三大提出要走適合本國的社會主義道路,1973年與挪威社會主義人民黨等組成選舉聯盟,共同獲得了16個議席,其中自己佔1個議席,但1975年丟失了該議席,1977年大選中只得0.4%的選票。冷戰結束後,在形勢的沖擊下,該黨繼續削弱。但由於它仍然堅持維護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利益,現在仍然有大約1000名黨員,在1997年的大選中獲得大約0.1%的選票。該黨目前有完善的領導機構,即中央委員會,並且出版機關報《自由報》。

4.挪威工人黨。主席是索爾維·歐姆達爾。1990年改稱現名,其前身為挪威工人共產黨(馬列)。改名後繼續出版發行機關報《階級斗爭》。在1983年大選中獲得兩萬張選票,即1.2%的得票率,而在1993年大選中,得票率為1.1%,獲得1個議席。在1997年大選中獲得4萬張選票,得票率為1.6%,但因為在奧斯陸選區得票率下降失去了唯一一個議席。

5.瑞典共產黨。它在1995年11月召開了重建大會,通過了《瑞典共產黨宣言》,這是冷戰後重新活動的重要標志。該黨現在有黨員3000餘人,其中工人佔70%,最高權力機構是每3年召開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組織分為中央、地區和地方3級,主要活動是利用黨刊《方針報》宣傳黨的思想和主張。

6.丹麥共同路線黨。有黨員5000人,以工人和退休者為主,其中很多是不滿丹共與社民黨妥協的前丹共黨員。每年舉行一次全國會議,出版雙月刊《路線》,主辦人民電台,1989 年獲哥本哈根市議會兩個議席,1993年減為1席。

上述保持下來的共產黨,仍然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和為共產主義奮斗的目標。主張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本國實踐相結合,在斗爭中加強自身的改革和建設。芬蘭共產黨宣稱自己是芬蘭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其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思想理論,其最終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其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但必須保障每個黨員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表示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芬蘭共產主義工人黨宣稱自己是芬蘭唯一的馬列主義革命黨。挪威共產黨宣稱自己是以馬列主義為基礎、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的工人階級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挪威工人共產黨在1995年召開的代表大會上,堅持提出實現共產主義是自己的奮斗目標,階級斗爭是手段。丹麥共同路線黨則聲稱其活動基礎是社會主義和馬克思、列寧的學說,黨的目標是贏得政治和經濟權力並達到社會主義和建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無階級社會。

各個黨根據本國情況進行探索,提出了各自的政策和策略。芬蘭共產黨主張實行高度的政治開放和多黨制。規定自己當前的戰略是實現共產黨與環境保護組織的「紅綠合作」,以「紅綠政策」替代資產階級政策,粉碎芬蘭社會中的「右派霸權」,維護芬蘭人民的社會保障。提出要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和自治權以及勞動者對企業管理的參與權,要實行公平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權益和福利,節約利用自然資源和能源以保護環境。其近期的目標是通過管理資本和金融市場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反對國家金融機構和主要經濟部門的私有化。要求保證失業者、退休工人和學生的基本福利,要求補充立法保障青年人的學習、就業、收入和住房,批評政府在減少失業方面工作不力,要求政府盡快解決失業問題,要求實現6小時工作制度等。芬蘭共產主義工人黨提出其政治目標是通過民主改革和基本生產資料的社會化爭取工人階級掌握政權並向社會主義過渡。在國內政治方面,主張加強左翼力量的民主合作,主張建立廣泛的民主陣線,要求對銀行、保險公司、大工業企業等實行國有化和取消金融壟斷,要求實現社會充分就業和男女同工同酬。瑞典共產黨提出,創建反映平等、集體思想和團結的社會主義社會是自己的目標。挪威共產黨主張通過國有化、擴大民主監督和市政自治等革新措施限制壟斷資本權力,向社會主義和平過渡,建立一個民主的人民政權。

多數黨認為蘇東劇變後,盡管目前世界共運面臨巨大困難,但國際社會主義不會消亡。中國等國仍在堅持社會主義,反對資本主義,爭取社會主義的政治運動正在各國重新興起。在當今的形勢下,所有共運和工運力量應從蘇共的失敗中吸取教訓,互相交流、往來和支持,並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進攻。對國際形勢特別是西北歐的形勢,多數黨主張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中立地位。主張實現國際和平、緩和、裁軍和共同安全。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支持第三世界爭取民族自決權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斗爭。反對推行歐洲一體化政策,反對本國政府加入歐洲聯盟、西歐聯盟和歐洲經濟貨幣聯盟等。芬蘭共產主義工人黨不贊成芬蘭加入歐盟和納入歐洲一體化,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贊同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丹麥共同路線黨則要求丹麥退出歐盟和北約。挪威共產黨主張挪威退出北約。

(二)英國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

英國的共產主義政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初期有過一段高漲時期,但在冷戰結束前已經嚴重衰落,對國家政治幾乎不產生任何影響。在蘇東劇變時老英國共產黨演變成為「民主左翼」組織。現在仍堅持共產主義方向的力量不僅很弱,而且在組織上處於四分五裂狀態。目前,還存在的兩個主要的共產主義政黨,一個是英國共產黨(也稱為「晨星報派」),另一個是新英國共產黨。兩黨加在一起約有黨員1500人,但它們的刊物的讀者達兩萬多人。

1.目前組織上基本穩定並開始略有回升。

早在80年代,老英國共產黨內就有一部分黨員對當時黨的狀況很不滿意。他們終於在1988年退黨,另立組織;而因為他們控制老英國共產黨的機關報《晨星報》,也被稱為「晨星報派」。在老英國共產黨在1991年演變成為「民主左翼」組織後,晨星報派逐漸地把英國共產黨這個名稱和旗幟接過來了。近幾年來,該黨在總書記希克斯的領導下,堅持高舉共產黨的旗幟,在工會中的影響擴大,力量有所回升,黨員人數達1200人左右。該黨也克服了種種困難,堅持出版發行現在已經成為西方唯一一份有共產黨背景的英文日報《晨星報》,發行量為8000份,讀者達兩萬人。

新英國共產黨的黨員大部分是在70年代從老英國共產黨里分裂出來的。他們在1977年成立了新英國共產黨。該黨長期被各種困難特別是經濟困難所困擾,一度欠債高達4—5萬英鎊。通過募捐等活動和工作,現在已經基本上做到收支相抵,正在走出經濟困難。現在有黨員300人左右,出版發行黨報《新工人報》(周報,發行量達2000份)。總書記為安迪·布魯克斯。

2.在堅持馬列主義前提下,調整路線政策。

英國共產黨對原黨的綱領《英國走向共產主義的道路》進行了修改。它提出要堅持以馬列主義為理論基礎,堅持共產主義方向,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它剔除了原綱領里對共運形勢的錯誤分析和估計,堅持黨的基本方針,從本國實際出發,調整政策,表示要廣泛爭取左翼和勞工運動的支持,要注意同其他進步力量結成廣泛的反壟斷聯盟,開展議會內外的斗爭。

新英國共產黨表示要繼續堅持馬列主義,重申自己是一個馬列主義政黨,自己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工人階級獲得國家政權,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在英國國內政治中,新英國共產黨在選舉中不提出自己的候選人,而表示支持英國工黨,同時要求工黨加強同工會的關系。

3.吸取蘇聯崩潰經驗教訓,增強對社會主義的信心。

在對蘇聯東歐劇變進行反思時,英國共產黨認為,該劇變是世界工人階級運動的嚴重挫折,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總結,但社會主義並沒有失敗。

在蘇聯東歐劇變後,新英國共產黨批判了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提出社會主義沒有失敗,社會主義是解決資本主義危機的唯一出路。

❼ 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的名稱叫什麼

叫共產主義者同盟,1847年,由馬克思和恩格斯領導建立,是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國際無產階級的政黨。

1、第一次代表大會

1847年6月2日~9日在倫敦秘密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建立共產主義者同盟,擬定章程,並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國際主義口號代替「人人皆兄弟」的舊口號。

2、第二次代表大會

同年11月29日~12月8日在倫敦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審查並批准章程,明確規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統治,消滅舊的以階級對立為基礎的資產階級社會和建立無階級、無私有制的新社會。

(7)英國人民黨在哪裡擴展閱讀

主要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❽ 請問二戰時期各主要國的執政黨什麼

日本沒有政黨。軍國主義封建道路,軍隊統制一切。天皇是最高元首。
德國是納粹黨(社會主義工人黨) 元首是誰我就不用說了吧?
美國當時是民主黨人 羅斯福和杜魯門 (這一點樓上說錯了)
英國是工黨 丘吉爾
中華民國是國民黨 蔣中正公
義大利是國家法西斯黨 墨索里尼
法國政府流亡英國時是戰鬥法蘭西黨,44年打回法國改為人民共和黨 戴高樂

如果還有國家要問可以發信息給我留言

❾ 英國三個大的政黨是哪三個

英國三大政黨

工黨

執政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該黨曾於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執政。1997年大選獲勝,2001年6月大選後蟬聯執政。工黨近年來更多傾向於中產階級的利益,與工會關系有所疏遠。布萊爾當選工黨領袖後,政治上提出「新工黨、新英國」的口號,取消黨章中有關公有制的第四條款,經濟上主張減少政府幹預,嚴格控制公共開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建立現代福利制度。對外主張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對歐洲一體化持積極態度,主張加入歐元區,主張同美國保持特殊關系。現有黨員近40萬名,是英國第一大黨。

保守黨

主要反對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該黨從1979至1997年4次連續執政,成為20世紀在英國佔主導地位的政黨。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兩次大選中慘敗於工黨。保守黨的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通過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和減少公共開支等措施來壓低通貨膨脹。主張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近年來,提出實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聯邦歐洲」,反對加入歐元區,主張建立「大西洋共同體」以加強英美特殊關系。強調北約仍是英國安全與防務的基石。現有黨員30多萬名。

自由民主黨

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支持同自由黨合並的多數派組成。主張繼續維持與工黨的合作關系,推動工黨在地方選舉及下院選舉中實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務、社會公正、環境保護等問題上採取比工黨更「進步」的政策。現有黨員約10萬名,是英國第三大黨。
參考資料:新華社

❿ 世界主要國家的主要黨派

德國的黨派有:基督教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聯盟90/綠黨(簡稱綠黨)、自由民主黨(簡稱FDP),基督教社會黨(CSU),
英國的黨派有:輝格黨 Whigs 托利派 Tories 改革黨 Radical Party 英國保守黨 Conservative Party 英國自由黨 Liberal Party 愛爾蘭議會黨 Irish Parliamentary Party 英國工黨 Labour Party 英國社會民主黨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英國自由民主黨 Liberal Democrats
法國的黨派
法國保衛共和聯盟、法國工人黨 、法國共產黨 、法國人民陣線 、法國社會黨
日本主要黨派:自民黨、公明黨;民主黨、日本共產黨、社民黨。
印度主要黨派:印度國大黨,印度人民黨,印度平等黨。
俄羅斯主要黨派:俄羅斯統一黨,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俄羅斯自由民主黨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民黨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