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虎式重型坦克和英國土龜重型突擊坦克,哪個厲害
看打法,如果是排隊槍斃式的線列戰術,大家正面對沖,看好土龜,但如果是正式交戰,絕對是老虎強
土龜重型突擊坦克採用固定炮塔,外型類似德國的突擊炮,主炮為一門改良自QF 3.7吋防空炮的QF 32磅炮(94毫米口徑),所發射的是彈體與發射葯分裝的分離式彈葯,搭配披帽穿甲彈(APCBC)的32磅炮彈(14.5公斤),在測試時發現可在1000碼擊穿德軍的豹式坦克。防護力亦是本車的設計重點,為了抵擋德軍的88毫米炮,正面裝甲厚達228毫米,炮盾裝甲也作強化,另外再配同軸機槍、車頭機槍及防空機槍各一門,不過78噸的重量加上只有600匹馬力的汽油引擎令行走速度奇低
看這個數據你就知道了,正面硬碰硬,老虎打不穿土龜,但土龜可以打穿老虎
但老虎可以繞到側面下手
Ⅱ 坦克世界A39土龜
土龜適合對地圖有一定熟悉程度的玩家使用,因為機動性的缺陷,他很容易在地圖的一些區域陷入死地,而也有很多適合他發揮的位置,要結合戰線提前做好選擇走位,才能打好他
土龜的優勢距離是250米以外的正前方位置,這個距離上他頭頂的大包就沒那麼容易被打到了,結合土龜兇猛的DPM,能打出滿意的交換比來。
Ⅲ 虎式坦克100噸位有沒有
二戰德軍虎式坦克的早期型全重56噸,後期型由於更換了功率更大的邁巴赫HL 230 P45-12引擎(700匹馬力)以及將車身與炮塔的頂部裝甲由26mm增至40mm使全重增為57噸。雖然這樣的整車質量已經非常重了,但離100噸還有很大的距離。就算同時期的德軍虎王坦克也只有將近70噸(69.8噸)。
日本百式重戰車(只製造了一輛樣車,重100噸)
其實歷史上還有許多這樣的超重型戰車,但大多都只停留在圖紙設計階段(有些只是設計師和領導人的腦洞,如德國的1000噸戰車P-1000和1500噸戰車P-1500),並未實際生產,所以這里就不再列舉了。在現代戰場上,坦克的性能均衡性的重要性更為突出,以前這種一味犧牲機動而換取火力與防護的設計思路也被各國拋棄了,現實也證明了笨重的「地面堡壘」的實戰意義也是不大的。
德軍虎式坦克可以說是二戰時期最為成功的重型坦克,其將機動、火力、防護都做出了較為權衡設計,如果虎式坦克真的重為100噸,那它也許會是火力、防護最好的坦克,但它絕不會是最成功的重型坦克。
Ⅳ 坦克世界的土鱉指的什麼車
Y系9級TD土龜
Ⅳ 重坦是干什麼用的
20世紀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戰斗全重和火炮口徑分為輕、中、重型。通常重型坦克重40~80噸,火炮口徑最大為155毫米,主要用於支援中型坦克戰斗。其特點是火炮口徑大,炮管長,攻擊力大。因為坦克火炮口徑大,意味著攻擊力大。重型坦克火炮口徑有90毫米、100毫米、125毫米幾種。同時,重型坦克車體裝甲厚,抵禦炮擊的能力強。重型坦克外形龐大重量驚人,是戰場上扭轉戰局的關鍵。重型裝甲和強力火炮,使每一輛重型坦克都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重型坦克的裝甲很厚,重量大,移動緩慢:最輕的重型坦克重約42噸,與最重的中型坦克相當,而最重的重型坦克重達190噸;最大時速在20千米/小時至50千米/小時之間;車體裝甲能達到200毫米厚,炮塔裝甲厚度甚至能夠達到300毫米;只有自行反坦克炮和自行火炮比它的火力強。龐大的身軀和緩慢的移動速度,使得重型坦克難以擔任偵察任務。重型坦克應該率先發起正面攻擊,或者抵擋敵方主力進攻。由於重型坦克速度慢,無法在戰場上進行大范圍的移動,難以在不同方向參與戰斗。重型坦克的炮塔轉動速度通常比中型坦克要慢,盡管自身很強大,但當面對快速靈活的中型坦克時,重型坦克無法快速旋轉炮塔進行瞄準,這時它是十分脆弱的。因此重型坦克必須保持適當的移動,以防止被敵方多個較小且靈活的坦克所糾纏。重型坦克盡管有著厚重的裝甲,但頂部、底部、後部裝甲就比較薄,很容易被擊穿。
1960年以後,由於二戰時期的坦克逐步退役,新建坦克的現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各種先進的合金裝甲和外掛反應裝甲取代了傳統的均質裝甲,坦克已經不需要靠增加鋼板厚度來提高防護性能。各國更加註重坦克的機動性和通行能力。多數國家將坦克按用途分為主戰坦克和特種坦克,而不再採用輕型,中型和重型坦克的稱呼方式。習慣上把在戰場上執行主要作戰任務的坦克統稱為主戰坦克(取代了傳統的中型和重型坦克)。
代表:
世界著名重型坦克(1930s-1960s)
美國T1型重型坦克(又名M6,重60-77噸,共建造43輛,沒有大規模列裝部隊)
T29型重型坦克(包括其改型T30,T34,共建造8輛車,沒有量產進入部隊)
T-28超重型坦克(又名T95,重86噸,共建造了5輛,沒有量產進入部隊)
M26「超級潘興」中型坦克(又名T32,重52噸,共建造4輛,成為美國重型坦克的標桿,但沒有進入部隊)
M103坦克(1956年進入部隊服役,建造220輛,1973年退役)
蘇聯KV-1/2/3(另有各種改型,重60噸,共建造數目不詳)
IS-1/2/3/4/7/10(IS系列重型坦克,45-70噸,共建造約4000輛)
德國PzKpfwⅥAusf. E 「TigerI」虎式重型坦克(重56-57噸,共建造1355輛)
PZKpfwVI 「TigerII」虎王重型坦克(重69.8噸,共建造498輛)
PZKpfwVII"lowe"獅式重型坦克(設計重量90噸,因為鼠式立項而未完成)
PZKpfwVIII 「Maus」鼠式重型坦克(重188噸,共建成1輛,另有1個車體)
E-10/25/50/75/100系列坦克(德國二戰末期發展計劃,均未完成)
法國FCM 2C坦克(重69噸、共建造了10輛)
FCM F1坦克(重139噸、並沒有量產)
AMX M4(1945年開始研製,沒有量產)
AMX 50(能進行自動裝彈的坦克,重57.8噸,沒有量產)
英國丘吉爾步兵坦克土龜重攻擊坦克(重78噸、共建造了6輛)
征服者重型坦克(重66噸,1952年樣車出廠,1956年進入部隊服役,建造數量不足200輛)
Ⅵ 英國土龜重型突擊什麼網路梗
土龜重型突擊炮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女人鏡子里照出來是小仙女,手機前置攝像頭拍出來就是土肥圓。
Ⅶ 土龜重型突擊坦克的介紹
A39陸行龜重型突擊坦克(英軍定名為Tank, Heavy Assault, Tortoise) 型號編為A39,是英國於二戰時(1944年)開發的超重型坦克,最終並未量產。其發展目的是為突破戰場上的堅固防護地區。在設計上裝甲保護反而優於機動性。
Ⅷ 重型坦克的代表
世界著名重型坦克
(1930s-1960s)
美國
T1型重型坦克(又名M6,重60-77噸,共建造43輛,沒有大規模列裝部隊)
T29型重型坦克(包括其改型T30,T34,共建造8輛車,沒有量產進入部隊)
T-28超重型坦克(又名T95,重86噸,共建造了5輛,沒有量產進入部隊)
M103坦克(1956年進入部隊服役,建造220輛,1973年退役)
蘇聯
KV-1/2、KV-IS
IS-1/2/3/4/7/8(IS系列重型坦克,45-70噸,共建造約4000輛)
德國
PzKpfwⅥAusf. E 「TigerI」虎式重型坦克(重54-5*噸,共建造1355輛)
PZKpfwVI 「TigerII」虎王重型坦克(重68.2噸,共建造498輛)
PZKpfwVIIlowe獅式重型坦克(設計重量93噸,因為鼠式立項而未完成)
PZKpfwVIII 「Maus」鼠式重型坦克(重188噸,共建成1輛,另有1個車體)
E-75/100系列坦克(德國二戰末期發展計劃,E-75未完成,E-100已建造出車體與懸掛系統但沒有炮塔,戰後被英國繳獲之後回爐制鋼)
法國
FCM 2C坦克(重69噸、共建造了10輛)
FCM F1坦克(重139噸、並沒有量產)
AMX M4(1945年開始研製,沒有量產)
AMX 50(能進行自動裝彈的坦克,重57.8噸,沒有量產)
FCM 50
英國
丘吉爾步兵坦克
土龜重攻擊坦克(重78噸、共建造了6輛)
征服者重型坦克(重66噸,1952年樣車出廠,1956年進入部隊服役,建造數量不足200輛)
中國
WZ111重型坦克(49噸,只建造了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