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留學生活中與英國人交往要注意些什麼
學會與英國人交往是每個去英國留學的朋友都必修的課程,在與英國人打交道時有什麼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呢?一些英國留學前輩為大家提出了實用建議。
就讀於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崔帥說:我來英國的這半年時間里,結識了不少禮貌友善、樂於助人的英國同學。他們很有分寸和修養,比想像中有一定距離。剛來英國的同學可能會感到不適應英國口音、不理解英式幽默,這就需要雙方多溝通,做到互相理解。Cultural
shock是難免的,不要為了躲避文化沖擊就不去和英國人交流。但渡過這段起步期,很快就能夠如魚得水了。另外,我認識的英國同學們都很樂於了解東方文化,學習另一個國家的風俗習慣,並且十分勤奮!我們自己也要在完成學業的同時,保持開明的心態,接觸各國文化和各地域的文明。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Claudia說:作為從小在美國長大的華人,我來英國上學依然感受到了文化差異。英國人和美國人相比,更加守規矩,很少有人挑戰權威,提出質疑。英國也有一些不易懂的方言,但是在倫敦上學和生活會容易很多。英國同學學習也更刻苦一些,很早就有對自己人生的規劃。建議華人學生來到一個全新的社會中,盡量做到open-minded,不要把自己禁錮在一個小圈子中,不肯走出去。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曉曄:
我接觸的英國人,都十分禮貌和活潑。他們知識面很廣,也很平易近人。因為我的專業是公共管理政策,英國同學們經常會聚在一起討論對於政體結構、政府管理和國際政治方面的看法。很多同學來英國之後會經歷一個階段,就是日常生活的語言和知識已經具備,但依然在英國同學談到本國的某個事物或是現象的時候覺得茫然。這就需要我們了解英國文化和社會中的特有詞彙和典故,才能做到更好的溝通。不要放棄任何聽、說的機會。多聽多說不但能夠增強自己的語言能力,也能對自己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資質有很大的提高。
就讀於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的Constance:英國人給我的感覺是很嚴謹守時,之前對本地人的印象大多是古板不易變通,但倫敦是一個非常國際化、多元化的大城市。在這個城市任何的現象發生都不令人吃驚。很多中國學生來到英國,會漸漸加入中國人的小團體,慢慢變得與世隔絕起來。其實可以多出去走走,加入學校一些社團活動,盡快融入當地社會。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學習一下英國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他們常常很會替別人著想。
Danielle是Birkbeck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學生,他說:我來英國八年了,在這里學習工作生活都很愜意。我覺得英國人十分友善,並且近年來越來越包容、civil和diverse。很多剛來英國的中國同學在起初溝通遇到問題時,常常就以「算了」的心態避之,殊不知這樣帶來的誤會反而越來越多。我的建議是不懂就問,同時尊重對方的隱私、社會風俗和個人習慣。學校里可能還是相對比較segregated,而一旦參加工作,會接觸更多層面、更多方向的人群。
㈡ 如何和英國人相處
英國人的特徵
英國人友好,熱情,也多少有一點傲慢。英國人誠實,厚道,不乏有一定的幽默感。
英國人比較准時守約,講究禮節,在正式社交場合特別注重服飾。
英國男人講究"紳士風度",英國女人嚴守"年齡秘密"。"女士優先"在英國已成為風氣。
英國人不願輕易吐露心扉,也無意打聽別人的隱私,以"不管閑事"著稱。
英國人不欣賞美味,不善於烹調,但卻講究席間禮儀。
英國人頗愛寵物,對馬、狗、貓、鳥等動物感情很深。有"愛我就愛我的狗"之說。
天氣是英國人經常的話題。
英國人有付小費的習慣。
2、英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
不列顛人特別是英國人,有隱藏他們感情和在公共場合舉止保守的名聲。這種概括有一定的事實基礎,但是不能應用到一個擁有5600萬人口的民族身上。蘇格蘭人、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人就覺得他們不該得到這種看法。英格蘭也有鮮明的宗教差異,北部的人顯得比倫敦和東南部的人更加自然和開放。海外游者把看到的不列顛生活的某些方面當成了典型的不列顛生活。如在公共交通車上,人們不跟其他乘客講話。聚會時人們不擁抱,第一次見面經常只是握握手。在戲院、音樂廳和電影院里,演出當中觀眾保持安靜。如果遊客主動開始談話,將發現不列顛人是樂於助人和體貼的。相對於其他文化來說,不列顛人舉止的某些方面便顯得自然親切。一個例子是工作上在地位不同的同事中,不稱呼職務,人們很隨便地相互叫名字。
英國人經常在家裡待客,但是,除非你與朋友特別熟悉,不然連一個電話也不打,不弄清做客是否方便而突然拜訪是不合適的。如果接受了在某人家裡用餐的邀請,這會被看作是很正式的約會,如果到時候不去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如果你真得想取消邀請,一定要讓主人在做准備之前盡快地知道。如果有些東西自己不吃,一定要事先讓主人知道,以免當天的尷尬。不管是僅僅吃一頓飯還是更長的做客,習慣上都要給主人帶件小禮物--比如鮮花、巧克力或一小瓶酒。
如果你與一戶不列顛家庭住在一起,隨時都要舉止謹慎。做到准時吃飯,如果需要取消一頓飯,一定事先通知主人。保持房間整潔;讓主人知道你外出要很晚回家,使他們不為你擔心;如果你提議幫助幹家務活,通常你的提議被拒絕,但仍然讓主人由衷感謝。
不列顛人的用餐時間都遵循固定的模式,早餐是土司硯或谷類食品,也可以是很講究地做的早餐,有雞蛋、熏豬肉、香腸和西紅柿。中飯,也被叫做午飯或正餐,除了星期天人們要吃一頓用帶骨頭的腿肉烤成的烤肉外,平時很簡單。如果家庭成員在工作或學習,午餐一般不在家裡吃。晚飯一般是每天的正餐,也叫做正餐或茶,如果被邀請去某人家裡?quot;茶",很可能你得吃到食物,而不僅僅是喝一杯茶。
盡管通過在中國學習,留學生的英語已經達到了精通的程度,但當你到了這里卻發現要聽懂口語還是很困難,這時不要驚訝。人們說話比你想像的要快,他們會用很多你所不熟悉的白話表達。這因為全國有很多種不同的口音和方言,如果聽不懂,不妨叫人們慢一點重復一下就行了,漸漸就會適應不列顛說的英語。
地名是留學生覺得不好讀准確之處,像威爾士的一個地名有52個字母,因而要給出英國各地地名的發音規則是不可能的。遇到這樣情況寫下你要參觀或需要知道的地方的名稱,然後,請人幫你確認一下,是個明確的做法。
人們在商店,銀行和公共汽車站都排隊,若有人不遵守這條規則,排隊的人們會生氣地認為夾塞兒是不禮貌的行為。
留居英國人士受到法律保護而不受種族歧視。但有些地區,特別是在大城市的一些地區,有種族關系緊張的問題。留學生可向校方詢問是否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你覺得在遭受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應該到電話號碼簿上查詢電話號碼,向民族平等委員會的當地機構報告。
在英國同性戀不違法,但男同性戀的年齡是18歲,而女同性戀的年齡是16歲。對這種同性戀生活的態度有的人接受,有的人無所謂,有的人害怕和懷疑,甚至有些群體是持敵對態度的。在超級大城市裡,有專門讓男女同性戀者們去的俱樂部,酒吧和其他聚會地點。如果有疑問,那麼小心行事是明智的。至於那裡每個人在性上都很主動,應該採取措施預防傳染上艾滋病。
給16歲以下的人抽雪茄是違法的。公共場合是禁止吸煙的,如果在鐵路車廂或倫敦地鐵車站這樣的地方違反這條規則,將被處以罰款。飯館通常提供無煙區域。當與他人吃飯或喝酒,特別是到別人家裡做客時,在點煙前一定要問一下"是否介意我吸煙?"
在英國喝水是總管道供應的,一般廚房裡的水龍頭是衛生的,衛生間的水是不安全的,喝瓶裝的礦泉水是一種日常生活中的時尚。在公共場所一定不在喝水龍頭裡面的水,除非它標?quot;飲用水"字樣。河湖可能被污染了,在裡面游泳前要問一問周圍的人,注意不要喝裡面的水。到海濱洗海水浴,在下海游泳之前,檢查一下附近的狀況,海水是否已被污染。 美國風俗文化 從重視階級地位的國家來到美國的遊客,或許覺得美國並不特別尊敬顯要人物。美國人向人鞠躬致敬,不會因對方的身份地位不同而特別殷勤,會多鞠幾個躬。不論在家或搭乘汽車,美國人通常不會要求貴賓坐上特定的座位。禮讓的情形很少,你所能見到的禮讓情形,可能是請吃飯的時候,讓貴賓坐在主人或女主人的右面。在某些國家裡,汽車後座是上座。但在美國,私用汽車里駕駛座旁邊的位子才是上座,一半是因為司機往往就是主人自己,另一半是因為坐上前面那個座位,可以清晰地看到車外的景象。體語 你知道嗎?兩個人談話,彼此所站的距離,隨文化不同而異。在一些國家裡,人們交談時可能站得很近,談話下去,兩張面孔常常越來越貼近。根據研究所得,美國人談話如果跟他人站得太近,就覺得不舒服;他們最合意的距離是五十公分左右。另有一些國家的人,還喜歡站得比五十公分更遠一點交談。 你會注意到美國人的另一個社交習慣,就是他們跟其他許多民族一樣,說話時往往做手勢。他們談天之際,可能拍拍對方的肩膀,以示友好,或者輕拍小孩的腦袋,以示親愛。依照其他國家某些民族風俗來說,這種表達法可能不受歡迎,尤其是用左手來表達。許多美國人都用慣左手;在美國左右手沒輕重之分,不論用左用右,都沒有什麼不敬。不過,在這一類的小事上,如果對方在社交場合中用雙手的用法令你不快的話,你只須略加猶豫,你的美國朋友往往就明白你的意思了。靜居獨處 美國人無靜居獨處之念,往往是遊客難以了解的。美國人不是圍牆高築、重門深鎖的國民。他們的院子通常連在一起,連籬笆亦付闕如。他們通常不經邀請,也不先通個電話,就互相過訪;他們在辦公室工作,總是大門敞開。 他們無靜居獨處的念頭,也許是本國歷史發展的結果。美國是個幅員廣闊的國家。美國從無築牆之城,美國人也用不著防犯鄰邦。美國在初期居民極少,所以鄰居非常重要,不能把他們摒諸門牆之外。鄰居在艱苦創業時會提供保護和幫忙,他們彼此守望相助。 從美國早期歷史發展出來的這種不願獨處,只求坦然相對的願望,遊客可以從許多小的地方觀察到:美國家庭可能有幾間無門的房間或只有玻璃牆。假若你看見有人走出你的房間忘了關門,別認為他粗魯無禮。幫他們,讓他們知道你喜歡把門關上,要不然你就得適應新方式了。總之,你對於彼此間的不同,要忍耐。沉默 美國人人都不喜歡沉默。他們會侃侃而談,以免談話中止,縱使片刻的停頓,亦非所願。假若你很久沒作聲,美國人就會盡量設法讓你加入談論。他們也許問你是不是身體不舒適,要不要他們幫忙。不過,美國人如果不同意你所說的話,可能默不作聲。他們不出聲,未必表示他們同意你的意見,而是表示他們認為同你繼續辯論下去是沒有禮貌的。說話爽直 遊客到了美國,都發覺美國人不說「廢話」。這就是說,美國人答話的時候,往往簡單到只說「是」、「不是」、「當然」,或極普通的一個「對」字。但簡單的答語並不表示美國人怠慢、粗魯或腦筋簡單。美國人平時匆匆忙忙,跟你打招呼不外一個「嗨」。真的,你在美國居留期間,將一再聽到這個招呼,幾乎人人都說,不論地位、年齡、職業。不過,聽慣了比較長的、漂亮話的人,也許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對美國人的「坦言」不當一回事。 美國人感到難為情時,就實話直說。遇到別人特別客氣的稱贊或道謝時,美國人可能難為情而不知道該答什麼話好。他們不是有意粗魯無禮,他們其實是喜歡別人稱贊他們的。除了特殊的假日,例如聖誕節,美國人通常不送禮。因此,你會發現美國人接到禮物的時候很難為情,他們如果沒有東西回禮,就更加如此。他們大體上是個熱情不拘禮節的民族。介紹 美國社會風俗跟別國社會風俗大不相同的一點,就是名字的稱呼。美國人不重視「地位」,尤其是社會地位。大多數美國人都不願意自己因年齡或社會地位的關系而特別受人尊敬,這樣會令他們覺得不自在。許多美國人甚至覺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稱呼太客套了。不論年齡,大家都喜歡直呼其名。「別稱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薩莉好了。」稱呼名字,往往是表示友善親近。不過,你如果覺得直呼其名不好,盡可用比較客氣的稱呼。你可以向對方笑笑,說你已經習慣成自然,初與人見面的時候總是比較拘謹,過一陣就會直呼名字了。 介紹的時候,往往是連名帶姓:「瑪麗·史密斯,這位是約翰·瓊思。」遇到這種情形,你可以自己決定該稱呼那位女士為「瑪麗」還是「史密斯小姐」。有時你們兩人交談,開頭是稱呼對方的姓,但沒過多久,其中一人或彼此就直呼對方的名字了。你盡可自己選擇,假若你不願意一下子就直稱別人的頭字,而要依照你自己的習俗稱呼別人,誰也不會覺得你沒有禮貌。 你可能會注意到,美國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幾乎從不提彼此的頭銜。如果你平時聽慣了不離頭銜的談話,就會覺得美國人說話不客氣,不近人情。你高興的話,盡可依你本國的習慣稱呼別人的名銜。美國人聽你這樣說話,只是覺得有趣,覺得特別。不過,假若他們談話時不稱頭銜,你可別不高興。加拿大文化習俗加拿大吸煙人數較少,大多地區尤其公車等公共場合都禁止吸煙,餐館則大多分為吸煙區和無煙區,就餐時如想吸煙,在入座前應請侍者安排吸煙區就座,而在私人地方吸煙,要先得到主人的許可。加拿大人講究衛生,不要隨地吐痰或亂扔垃圾,同時也應注意自己的儀表保持干凈。在加拿大拜訪他人無論正式與否,都須預約,意外的來訪是不禮貌的。加拿大人見面禮儀一般為握手,在特殊場合如法語場合可用擁抱等法國禮儀。與加拿大人交談時,切忌以手指點,交談距離應遠近適宜,交談內容不要涉及私生活、收入、支出、女士年齡等隱私問題,最好不要隨意談論加拿大和美國的差異或有關加拿大英語區和法語區的話題。在進出大門、電梯和上下樓梯、車輛時應禮讓婦女和老人,等車或等餐廳座位時應排隊。加拿大人習慣吃冷食,以晚餐為重,同加拿大人吃飯不要過度禮讓和勸酒,加拿大人多不喜肥肉,討厭蝦醬、腐乳等腥怪氣味的食物,動物內臟和腳爪是加拿大的食物禁忌。加拿大宴會等一般為雙數席位,忌諱數字「13」。黑色和紫色是加拿大不受歡迎的顏色。在加拿大白色百合是葬禮使用的,不要用來送人。即使小孩子在游泳時也應穿上泳衣。加拿大夏季會有穿著比基尼的女士享受日光浴,不要過分驚訝。
㈢ 如何與英國人交流
在交流的時候,需要注意點的是:
在英國談正事或工作的時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題,拐彎抹角地說話會被視為浪費時間。英國人說「no」的時候並不是要開始與你討價還價,而是表示他們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同時,英國人是很有幽默感的,但他們在戲謔的時候,外表可能看起來很嚴肅,在嚴肅的談話中穿插一些輕松的笑話。
還要取決於你的英語語言基礎能力,英語口語技巧不是很好的小夥伴記得提升一下自己,報個課程,跟著英國外教一對一的學習,鍛煉自身的口語,在說口語的時候,外教還能夠及時的糾正發音,想要測試自己的口語水平,或者是體驗跟英國外教對話,則點擊這里:免費領取,雙證外教1v1在線英語課程,點擊即可領取
在英國的生活中與人交往還要注意,拜訪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對方,不速之客會讓人討厭。應當盡量避免在晚上10時後打電話到別人家,晚上11點後打電話很可能被英國人當作有緊急事件。
英國的許多服務都需要提前預約,如看醫生、理發、美容、配眼鏡等。 如需要取消預約時,必須提前24小時通知對方,否則可能須支付取消費。
還有一些其他的方面注意,不過在日常生活或者交友的時候,他們都會告訴你。
㈣ 怎麼和英國皇室打上關系
無論是進門還是出門,紳士絕不會留給別人背影。昨日,世界頂級社交和商務禮儀大師、吉尼斯世界紀錄皇室禮儀顧問唯一紀錄保持者威廉·漢森來到成都,為成都市政府外事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培訓,當他走進培訓室時,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威廉·漢森面帶微笑的臉,而當他關門離開時,仍舊微笑著退步關門。
從握手到說再見
都有很多講究
交談時面帶微笑地注視著對方,聆聽時時而微微點頭,黑色西裝、白色襯衣搭配一條黃色的領帶,威廉·漢森的舉手投足間,都給人一種紳士的氣度。從怎樣握手開始,講到站立的姿勢,端茶杯的方法,甚至在離開說再見的時候都有很多的講究。威廉·漢森假設性提問,如果你要跟英國皇室見面的話,要怎樣做呢?「一定要記住,伸出右手,視線要看著對方,手心向內,握手最好是有力地握兩下,面帶溫和的笑容。」他還補充說,如果對方收回手,那表示跟你握手的時間到了,自己的手千萬別被對方帶著拖動。
除了握手、見面時臉頰的親吻、開門關門的儀態等基本禮儀外,威廉·漢森還給大家講解了與皇室見面需要注意的事項:「你的背部必須打直,離開的時候也必須後退,永遠不要用你的背部來對著對方,也永遠不要問他們私人性的問題,這都是不禮貌的。」他講解說,一定不能說完再見就轉身,有禮貌的離開應該是要微笑著退後走兩三步,然後再轉身,再離開。「禮儀就是要教大家通過身體語言,在離開的時候給對方留下深刻的、有禮貌的印象。」
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到商務精英,以及皇室成員,都是威廉·漢森培訓的對象。他認為,不同類型的人都需要培訓西方禮儀,大到參加西方婚禮、進行面試、約見客戶,小到說話的音量、餐桌禮儀和個人的穿著,都是需要注意的,「這些都是與別人打交道的能力,是每個人都需要注重和具備的。」
成都人的熱情友好
給禮儀大師留下好印象
這是威廉·漢森第二次到成都,在成都,他印象最深的是人們的熱情和友好,「我會收到很多微笑,人們對我很友善,很親切,這是一座熱情的城市。」他說,在成都,有很多朋友特地請他吃飯,也讓他感受到了成都的熱情:「他們請我吃飯,都會點好多菜,桌上擺著很多美食,讓我覺得這就是對我的歡迎與款待。」
威廉·漢森從事禮儀培訓已有8年,同時他也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皇室禮儀顧問唯一紀錄保持者。他為英國、美國、迪拜、義大利、俄羅斯、中國等國家的不同客戶做過培訓,包括中東皇室家庭、英國皇室、政治
㈤ 英國交往禮儀
紳士尊守禮儀
握手----女伸男接
走路---男右女左
開門---男為女開
進餐時,吸煙被視為失禮;當著別人的面剔牙是不禮貌的。在人面前打噴嚏,咳嗽時,要以手帕掩遮。按英國式的做法,手不能放在桌子下邊。因此,用餐時不要把手放在下面,不要用手取裝在褲兜里的手帕,也不要去揀掉在地上的東西。在吸煙時,一根火柴或一次打火不能為3個人點煙。有些英國人認為,在吃飯時如果用刀叉碰響了水杯,而任其發響不止,便會帶來不幸,因此,在與英國人一起進餐時,要盡量避免刀叉器皿撞擊聲。席間談話時,切忌以王室的事情作為談笑的資料,也別談帶有諷刺英國皇家的話題。因英國法律規定,不允許非議英國國王及王室人員。另外,在稱英國人時,避免用「English」一字表示,宜用「British」一字。因為「English」之意僅代表英格蘭而不代表蘇格蘭或威爾士等英國其他民族。
英國人對生活中的一些私事很介意,除了熟識、很密切的朋友外,一般人不能詢問生活中的事,如有多少錢、每月多少薪金。看見了朋友戴了一塊很漂亮的手錶,也不要問這表值多少錢。其他如房租等屬於錢的問題,最好別提,否則,對方認為你很粗魯。又如年齡、尤其是婦女的年齡從不願別人過問。
在英國的日常宴會上,要先倒牛奶,然後倒紅茶。主要是為了防止茶葉沾在杯子上。茶壺除了女主人外,誰都不要動。把烤牛肉切成薄片是男主人的任務。男主人還要注意是否在座的所有人都分到了食料。
英國人認為「13」是一個不祥之數,如果遇上星期五恰好又是13日,則被認為是雙倍的不吉利。因此,與英商業務往來宴請時,要避免賓主共13人,業務有關的活動也不要安排在13日。英國的旅館、飯店一律沒有 13號房間。在劇院里找不到13排、13號座席。多數英國人則認為「7」這個數字可帶來好運,並把星期六看作是黃道吉日。
如果和英國人相會或道別,握手時要避免穿過別人的手。英國人認為這樣交叉握手會招來不幸。英國人對自己的幽默感十分自豪,如果當面對一個英國人說,你沒有幽默感時,可能就是對他莫大的侮辱。因此,在與英國人談話時,應十分注意這一點。
在英國,請吃飯或看歌劇等則可以代替禮物。去英國人家裡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輕的禮品,以免行賄之嫌。禮品一般可送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帶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如竹簾畫、檯布、花瓶、繪有熊貓圖案的紀念品,軟木雕、蟲鳥花草貝雕、藝術陶瓷等,英國人格外喜歡,而他們對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因涉及到人的私生活,故一般不用來送人。如果送花,應避免送菊花、白色的花、紫色的花(這些花是葬禮時用)。白色百合花在英國象徵死亡,不宜送人。盆栽花一般在宴會後派人送去。
儀態禮儀
在英國,人們在演說或別的場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構成V形手勢,表示勝利;在英國,如有人打噴嚏,旁人就會說上旁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見禮儀
在英國,當嬰兒出生時,父母親朋一般依嬰兒的特徵,父親的職業為嬰兒取名,有的母親家庭顯赫,就用娘家的姓作為嬰兒的第二個名字。在英國,孩子們只對父母親的兄弟姐妹稱叔。英國老人講究獨立,不喜歡別人稱自己老,走路時不必攙扶他們。
商務禮儀
到英國從事商務活動要避開7,8月,這段時間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聖誕節,復活節也不宜開展商務活動。在英國送禮不得送重禮,以避賄賂之嫌。在商務會晤時,按事先約好的時間光臨,不得早到或遲到。英國工商界人士辦事認真,不輕易動感情和表態,他們視誇誇其談,自吹自擂為缺乏教養的表現。
旅遊禮儀
到英國旅行,需注意當地的所有車輛均沿馬路的左側行駛。英國人遵守紀律,即便是幾個人上車,他們也會自覺地排隊上車。在英國坐計程車,一般按10%左右付小費,將小費列入服務費帳單的飯店不必另付小費。在主人家中作客數日,視情況付給提供服務的傭人一些小費。
㈥ 與英國人交談的基本禮儀是什麼
英國的禮俗豐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認識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不像東歐人那樣常常擁抱。隨便拍打客人被認為是非禮的行為,即使在公務完結之後也如此。英國人有些禁忌須注意,如他們從不從梯子下走過,在屋裡不撐傘,從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忌用人像做裝潢等。
㈦ 和英國人交往要注意那些禮儀和細節
和英國人交往要注意以下禮儀和細節。
1、在稱英國人時,避免用「English」表示,宜用「British」。因為「English 」僅代表英格蘭,而不代表蘇格蘭或威爾士等英國其他民族。
2、英國人認為綠色和紫色為不吉祥的顏色,在圖案中點綴性的使用是可以的;忌諱白色大象和山羊圖案。他們喜歡馬蹄鐵的圖案,認為其可招來好運氣,是吉祥之物。
3、與之交談,忌談及個人私事、婚喪、收入、宗教等問題,尤其不要談論女士的年齡。也不能手背朝外做 「V」形手勢,他們認為這是蔑視別人的做法。
4、他們認為「13」是不祥之數,多數英國人認為「7」這個數字可帶來好運, 並把星期六看作是黃道吉日。
5、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是很丟面子的事情,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6、不能擠隊,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7、到英國旅行,需注意當地的所有車輛均沿馬路的左側行駛。英國人遵守紀律,即便是幾個人上車,他們也會自覺地排隊上車。
㈧ 與英國人交談的基本禮儀
英國】 英國人的禮儀與忌諱 英國人在初相識時,一般的禮節是:向老年人引見年輕人;向婦女引見男子;向有貴族頭銜的人介紹沒有頭銜的人;向地位高的人引見地位低的人;在兩個婦女之間,是向已婚的引見未婚的,如果未婚的婦女明顯地年長,則又是向年紀大的引見已婚的年輕婦女;如貴族是男的,另一方是婦女,則遵從「女士優先」的原則,把貴族介紹給婦女。 英國人一般不行擁抱禮,相互之間也很少擁抱,甚至父親也不擁抱兒子,只有在兒子小的時候才會擁抱。英國人也較少跟別人握手,甚至跟常見面的朋友也不握手。只有在第一次介紹相識,或朋友之間很久沒有見面時才握手。 第一次認識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介紹時,一般是由婦女、地位高的、年紀大的那一方先伸手,然後才是男子、地位低的、年紀輕的那一方再伸手。被介紹與一個男子相識時,應與他握手,但如果被介紹與一位女士相識時,就應等她先伸出手來,然後才可伸出自己的手。婦女被介紹時,不一定要伸出手來與人家握,但是她們常常伸出手來以示友好。男子在與女子握手前應該先脫下自己所戴的手套,而女子則不必如此做。到英國人家作客,一般要先和女主人寒暄、握手,然後才同男主人打招呼。 宴會一般是男女數相等。排座位時是男女間坐,而且夫妻二人絕不挨在一起。如果男女數目不等,也不必勉強湊數,一般應男多於女。 英國人席間不勸酒,賓主飲多少全憑自己。祝酒詞一般是「為女王健康乾杯!」或者簡單地說「乾杯!」宴會後,客人要多留一會兒,與主人繼續聊天。最後告辭時,客人與主人夫婦握手,說一兩句話表示感謝。客人之間握手告別也可,點頭示意也可,不拘一格,視情況而定。宴會一般在晚上十點半到十一點鍾之間結束。受到款待之後,一定要寫信表示謝意,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英國人也忌用山羊、孔雀等做商品裝潢。山羊有「不正經男子」和「壞人」的意思;孔雀是禍鳥,孔雀開屏是自我炫耀的不良習性。 英國人很忌諱黑貓,尤其是黑貓若從面前穿過,會感到惡心,認為這將預示要遭到不幸。 英國人對墨綠色很討厭,認為墨綠色會給人帶來懊喪。他們忌諱把食鹽碰撒,哪怕是不小心的,也會感到非常懊喪,認為這是引發口角或與朋友斷交的一個預兆。他們忌諱有人打碎玻璃,認為打碎玻璃就預示著家中要死人或起碼要有7年不幸。 英國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13」這個數字。用餐時,不準13個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話,認為是雙倍的不吉利。 英國人忌諱百合花,並把百合花看作是死亡的象徵。 他們忌諱在眾人面前相互耳語,認為這是一種失禮的行為。 有些英國人認為,在吃飯時如果刀叉碰響了水杯而任它發響不去制止,便會帶來不幸。因此,在英國人家裡作客、吃飯時要盡量避免刀叉器皿碰撞出聲,萬一碰了杯子發出小鈴般的響聲時,也要趕快用手按一下叫它停止作響,以免主人介意。 英國人在飲食上不願意吃帶粘汁和過辣的菜餚,忌用味精調味,也不吃狗肉。 英國人同別人談話時不喜歡距離過近,一般以保持5O公分以上為宜。吸煙的友人遇到一起,請不要一次點三支煙,據說這樣也會給三個人中的某人招來不幸。
㈨ 如何跟西方人打交道
一.交談禁忌1.與西方人交談「七不問」:年齡,婚否,收入,住址,經歷,工作和信仰。上述是西方人的隱私,是非常不喜歡人問的。2.外國女子和她的丈夫或其他人交談時,不要上前旁聽,有急事要插進去說話時,應先打招呼。3.男子一般不參與婦女圈議論,也不要與婦女無休止地攀談而引起旁人反感,更不要說婦女長得胖,身體壯和保養的好等。4.跟英國人交談時,不能把王室的家事作為談笑的話題。二.舉止禁忌1.對歐美上年紀的人,如果他們上樓梯或爬山,千萬不能扶他們。這對我們是對老人的尊敬,而歐美老人恰恰相反,別人攙扶,他們覺得這樣有失體面,反而招來不快。2.在西方國家,相互握手時,千萬不要越過另兩個人拉著的手去與第三個人握手;抽煙時不要一次給三個人點煙,據說這樣做會招來不幸。3.跟英國人坐著談話,兩膝不可張的太開,忌架二郎腿。如站著講話,忌拍打對方肩膀,如巴基斯坦忌諱別人拍打右肩膀,認為那是警察逮捕人時用的動作。泰國人還忌諱用腳指東西給人看,或者用腳踢東西給人。4.要注意不同的手勢在不同的國家和區域有不同的涵義,以免犯忌失禮。例如,翹大拇指在我國顯示積極的手語信號,在英美澳新等國,還表示要求搭車。但如果這人動作比較猛烈,它又變成了一種侮辱人的信號。如果在希臘,意思又成為了要對方「滾蛋」。三.數字禁忌1.「4」的忌諱。在東方一些國家,不少人把「4」視為預兆厄運的數字。在朝鮮軍隊中不用「4」字,他們認為一支部隊序列為「4」,在戰斗中必然失敗。在韓國,旅館沒有「4」層樓,門牌沒有4號,幾乎什麼東西都不用「4」字。2.「13」忌諱。這個數字在歐美國家最令人討厭,在任何場合都盡量迴避它。大樓沒有第13層,航空公司沒有第13號班機,甚至在每月的「13」日人們也深感惶恐。3.黑色「星期五」。把每期五視為凶日有許多傳說,跟基督教的《聖經》有關。有的書上說,夏娃偷禁果時是星期五,她和亞當被上帝逐出伊甸園是在那一天。也有書上說,耶酥被釘在十字架上也是星期五。如果星期五又碰上「13」日這一天,那就更不一樣了。有些迷信者甚至借口有病全天不起床,避免發生不吉利的事。四.顏色禁忌黑色是歐美國家忌諱的的,黑色是喪禮色;綠色在日本象徵不吉祥;黃色和藍色在比利時等國認為是凶喪之色,花束服裝都忌用黃色;泰國人不用紅色簽名,在他們那裡,人死後用紅筆把死者的名字寫在棺材上;蒙古人也討厭黑色,認為它象徵不幸,貧窮,背叛,妒嫉,暴虐,威脅;摩洛哥人不喜歡白色,他們以白色為貧窮色;烏拉圭不喜歡青色,他們認為不吉利;巴西人則認為紫色表示悲傷,黃色為凶喪色,兩色配在一起會引起凶兆。五.其它禁忌1.花卉禁忌。印度人忌荷花作禮品;歐洲許多國家忌菊花;德國人忌鬱金香;英國人忌黃玫瑰為禮花。2.圖案禁忌。英國人忌大象圖案;北美,利比亞忌狗圖案;瑞士忌貓頭鷹圖案;捷克和斯洛伐克忌紅三角;義大利忌菊花圖案,他們習慣把菊花敬給死者;牛受印度,尼泊爾等許多南亞國家崇拜;駱駝被索馬人敬愛。3.服飾禁忌西班牙女人必定要戴耳環,他們認為不戴耳環如同不穿衣服;歐洲姑娘在婚禮前不試穿婚禮服,認為會導至婚姻破裂;在英國,如果一個外國人系了一條帶條紋的領帶,可能被認為是軍服或學生服領帶的仿製品,從而會遇到麻煩。4.郵包禁忌在緬甸,禁止鈔票圖樣的物品入境;阿富汗禁郵香口膠,煙灰缸,日歷,明信片,塑膠花,泡茶和通心粉;伊朗禁郵樂器和廁所用品;伊拉克禁郵望遠鏡,汽球,染發品;肯亞禁郵日本剃刀;厄瓜多拒郵草帽;秘魯和科西加不歡迎撲克;婓濟禁寄舊衣服,彈簧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