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語和漢語的區別
一、含義不同
漢語,即漢族的傳統語言,又稱華言、華語、唐話,是中國通用語言、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屬漢藏語系,與藏語、壯語、侗語、黎語、彝語、苗語、瑤語等都是親屬語言。
英語(English)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語言,是歐盟以及許多國際組織以及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僅次於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
二、發展歷史不同
1、英文字母淵源於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淵源於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則是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的。
英語由古代從丹麥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德國、荷蘭及周邊移民至不列顛群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朱特部落的白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並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由於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它的詞彙從一元變為多元,語法從「多屈折」變為「少屈折」,語音也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
2、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尚無定論,一說漢藏原始語言源於中國的北方地區,大約六千年前分化形成了漢藏語系的各種語言。另一種假說則認為該語系來自當今中國的西南部四川,大約在一萬年前就已開始分化。漢語是從漢藏語系中分化出的語言之一。
三、地位不同
1、英國以及美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和科學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如今,許多國際場合都使用英語作為溝通媒介。
英語也是與電腦聯系最密切的語言,大多數編程語言都與英語有聯系,而且隨著網路的使用,英文的使用更普及。英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2、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至少15億 ,超過世界總人口的20%,是中國的官方語言,是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之一,亦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
主要流通於中國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國的華人社區。
B. 中國和英國的寒暄語的區別是什麼
問候式寒暄語也稱招呼語,通常是人們見面打招呼時所常用的語言,在漢語中比較常見的是 「你去哪?」、「吃了嗎?」一類。而英語中常使用「hello」和「How are you」。
一般情況下,經過時間沉澱的寒暄用語,有很強的通用性和傳統的語言模式,相對簡單明了是寒暄的特性。中國人寒暄主要有四個話題:對年齡的詢問(例如,孩子們有多大了?),健康狀況的關注(例如:最近身體如何啊?)對於行動的關注(例如:喲,忙嗎?)和節日的問候(例:過年好啊。)
據史書記載上古我們的祖先每天只吃兩頓飯。即使這樣,窮人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即所謂『饔飧不繼』。所以老百姓見面愛問 「吃了沒?」。
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食品和服裝的問題,是很長一段時間要解決的問題,中國人注意吃,愛談論吃,所以,「你吃了嗎?」,這句話也一直被沿用。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中國人對他人的關注。其次,這句話也反映了中國人對於交際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