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任正非的人物經歷
1944年任正非出生於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貧困山區的小村莊,靠近黃果樹瀑布。任正非的父母是鄉村中學教師,家中還有兄妹6人,中、小學就讀於貴州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縣城。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是任正非一生第一個決定性因素。因為父母對知識的重視和追求,即使在三年困難時期,任的父母仍然堅持讓孩子讀書。
1963年,任正非就讀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已並入重慶大學),還差一年畢業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父親被關進了牛棚,因掛念挨批鬥的父親,任正非扒火車回家看望父親。父親囑咐他要不斷學習。任正非回到重慶後把電子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制等專業技術自學完,他還把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做了兩遍,接著學習了許多邏輯、哲學。他自學了三門外語,當時已到可以閱讀大學課本的程度。
大學畢業後任正非當兵了,當的是建築兵。任正非當兵的第一個工程就是法國公司的工程。那時法國德布尼斯·斯貝西姆公司向中國出售了一個化纖成套設備,在中國的東北遼陽市。任正非在那裡從這個工程開始一直到建完生產,然後才離開。
1983年隨國家整建制撤銷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復員轉業至深圳南海石油後勤服務基地。
1987年,因工作不順利,任正非轉而集資21000元人民幣創立華為公司。創立初期,華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式控制交換機獲得了第一桶金。
1992年任正非孤注一擲投入C&C08機的研發。
1993年年末,C&C08交換機終於研發成功。其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三分之二,為華為佔領了市場。
1996年3月,為了和南斯拉夫洽談合資項目,任正非率領一個十多人的團隊入住貝爾格萊德的香格里拉。他們訂了一間總統套房,每天房費約2000美元。不過,房間並非任正非獨享,而是大家一起打地鋪休息。
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訴華為及華為美國分公司,理由是後者對公司的產品進行了仿製,侵犯其知識產權。面對思科的打壓,任正非一邊在美國聘請律師應訴,一邊著手結盟思科在美國的死對頭3COM公司。2003年3月,華為和當時已進入衰退期的3COM公司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華為三康」,3COM公司的CEO專程作證華為沒有侵犯思科的知識產權。最終,雙方達成和解。
2007年初,任正非致信IBM公司CEO彭明盛,希望IBM公司派出財務人員,幫助華為實現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
2011年12月,任正非在華為內部論壇發布了《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篇文章,透露了華為的人人股份制。任正非透露,設計這個制度受了父母不自私、節儉、忍耐與慈愛的影響。任正非還創立了華為的CEO輪值制度,每人輪值半年。此舉為避免公司成敗系於一人,亦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
『貳』 任正非個人簡歷
華為總裁 任正非
1944年: 出生於江蘇
1978年: 從部隊轉業
1987年: 創辦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司發展迅猛億美元,成為中國市場GSM設備、交換機產品及接入系統的佼佼者
2000年: 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選為中國50富豪第3位,個人財產估計為5億美元
1987年創辦華為時,任正非已經43歲。毫無疑問,這個年齡的人性格和價值觀都已固化,具備了成熟的理解、判斷能力。這是大多數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共同特徵。那麼,這個時候的任正非已經擁有了什麼樣的性格和價值觀呢?任正非一生刻意低調,因而身世異常神秘。關於他的個人 經歷流傳著很多種版本,但他從來沒有不正面回答,就連與他朝夕相處的高層管理人員也是一知半解。本書講述的是已經離職的華為高層人員和現在仍舊在任的幾名華為中層管理人員比較認同的說法。
任正非祖籍浙江浦江縣。據《我的父親母親》記載:任正非的爺爺是一個做火腿的大師傅,任正非父親的兄弟姊妹都沒有讀過書。由於爺爺的良心發現,也由於爸爸的執著要求,爸爸才讀了書。任母雖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是受丈夫影響,通過自修,當上了中學教員。1944年,任正非出生於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貧困山區的小村莊。世界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就在那裡。雖然是農村,卻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家庭背景是任正非一生第一個決定性因素。中國的知識分子對知識的重視和追求,可謂「貧賤不能移」。即使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任的父母仍然堅持從牙縫里擠出糧食來讓孩子讀書。任正非憑借其才智和能力,完全可以在養豬行業獲得成功,也可以成為一個能工巧匠,但是對知識的追求,使他進入了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
19歲時,任正非帶著父母的重望考上了重慶郵電大學。還差一年畢業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父親被關進了牛棚,任正非回到老家看望父母,父親讓他快回學校去。臨走,父親叮囑:「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據任正非回憶,回到重慶,已經是「槍林彈雨的環境」。但是,他硬是不為所動,把電子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制……自學完,他的家人也開玩笑說,沒什麼用的東西也這么努力學,真是很佩服、感動。由於結交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師,這些老師經常給他一些油印的書看。他另外還把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做了兩遍,接著學習了許多邏輯、哲學。他自學了三門外語,當時已到可以閱讀大學課本的程度。任正非的知識淵博,見解獨到,在他的講話中體現為旁徵博引,一針見血。
『叄』 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他在沒創立華為之前是做什麼的
雖然現在提到華為,多數人第一時間想要的人物可能是余承東,但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一直都沒有被忽略,只是目前他已經退居二線,不過任正非希望能夠盡自己所能幫助華為發展得更好,因此如今已經76歲的任正非仍然沒有選擇退休。
與妻子離婚後,任正非和父母租住在一間面積很小的房間內,好在已經進入中年的任正非並沒有氣餒,在借到21000元之後在深圳注冊成立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此後的故事,大家也就都看到了。
『肆』 任正飛是干什麼的
任正非簡介 出生年月:1944年出生 籍貫: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職位:總裁 畢業院校:不詳 經歷 1978年,從部隊轉業;1988年,創辦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司發展迅猛,年銷售額達15億美元,成為中國市場GSM設備、交換機產品及接入系統的佼佼者。2000年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選為中國50富豪第3位。 當被稱為是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思科正在接受全球傳媒和資本市場的廣泛贊譽和頂禮膜拜之時,它卻不得不為一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而暗自焦慮,頭疼不已。這家企業就是深圳的華為,而它的帶頭人原來是解放軍的一名團級幹部,也因此而帶有軍人作風的任正非。 任正非的經歷的確夠讓人贊嘆的。上個世紀80年代,他自軍隊轉業之後,就來到了當時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最初也打了幾年工。有點積蓄和資源後,他於1987年創立華為公司,最初的業務是倒買倒賣,靠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HAX交換機獲利。當時在深圳這種類型的公司一抓一大把,可大家活得都不錯,很舒服。但任正非的與眾不同此時顯露了出來,做了兩年之後,他放著舒服舒服賺錢的生意不做,卻非要自己搞研發,做自己的產品。1990年,幾十個年輕人跟隨著任正非來到南山一個破舊的廠房中,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如果要評選哪家企業最能代表中國企業在技術研發實力上所取得的成就,毫無疑問就是華為。截至目前,華為在電訊核心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大量專利,並為此贏得了普遍贊譽。當然華為這一成績的取得是與其持續、大規模、不計血本的研發投入有密切關系。華為對外界宣傳說,它在研發方面每年的投入為其銷售額的10。但據說華為的投入遠遠高於10%,幾乎所有能用於研發的錢,都被華為義無返顧地用於技術攻關、科研、搞項目。而且,任正非逼著技術研發部門花錢,你沒有把錢花出去,就是你的工作不到位,研發的項目開發的不夠深入和廣泛。比如說,華為每年將研發資金的1/3用於3G,共耗資40億元人民幣,先後有3500人參與這一研究項目,這些努力在2003年終於贏得了市場回報。也正因為有這些,華為才可以從一開始生產技術含量較低的交換機小廠,發展到現在以生產路由器等技術含量高的網路設備、光通信、數據產品的綜合性電信設備提供商。任正非不修邊幅,一身老土的革命同志打扮。這些已足夠讓人驚奇,更令人驚訝的,是華為的管理模式仍沿用革命化的團結大動員、唱軍歌式的集體行動那一套,這看起來與華為所要打造的新銳的網路技術、透明而現代化的高科技企業目標,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卻又能和諧的融合在一起。在營銷方式上,任正非領導的華為也令人感到奇特。它幾乎從不做廣告,對現代企業最重視的公關傳播也沒有絲毫興趣,領導華為十幾年,任正非幾乎沒接受過媒體的采訪。但即便如此,並沒有影響到華為進入到中國頂尖企業行列。華為2003年的銷售額高達300億元,名列我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第七名,利潤更是名列第一。但也有人指出,華為的快速成長與中國特定的歷史時期有關,它恰好趕上了中國經濟大發展的高潮,通訊基礎設施的大量更新為華為帶來了巨大訂單。最初,華為是從偏遠農村等低端市場做起的,在跨國企業的夾縫中尋求生存的機會,甚至採取了許多特殊的手段。「華為的冬天來臨了嗎?」任正非喜歡用這樣一句語提醒華為。可以說,正因為他始終抱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使他的照片看起來都很老相,即使穿上挺括的西裝。著名財經作家、《華為真相》作者程東升評價任正非和華為:大凡真正的大企業家,首先應該是個思想家,對企業的宏觀戰略有清晰的認識,以自己獨特的思想認識、影響和指導企業的發展。華為之所以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標桿,不僅僅因為它用10年時間將資產擴張了1000倍,不僅僅因為它在技術上從模仿到跟進又到領先,而是因為華為獨特的企業文化,這種文化的背後則是總裁任正非穿透企業紛繁復雜表象的深邃的思想力。從產品營銷到技術營銷再到文化營銷,華為做得有條不紊。任正非對企業目標的界定,對企業管理的創新,對智力價值的承認,都開創了中國民營企業之先河。 華為因為任正非而成功,任正非因為思想而傑出。 中國從來就不缺企業家,但從來都缺真正的商業思想家──在當代中國,任正非應該算是一個。
『伍』 任正非是從部隊出身嗎
1974年大學畢業後任正非當兵了,當的是建築兵。任正非當兵的第一個工程就是法國公司的工程。那時法國德布尼斯·斯貝西姆公司向中國出售了一個化纖成套設備,在中國的東北遼陽市。任正非在那裡從這個工程開始一直到建完生產,然後才離開。
1983年隨國家整建制撤銷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復員轉業至深圳南海石油後勤服務基地。
任正非創立華為:
1987年,因工作不順利,任正非轉而集資21000元人民幣創立華為公司。創立初期,華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工程式控制交換機獲得了第一桶金。
1992年任正非孤注一擲投入C&C08交換機的研發。
1993年年末,C&C08交換機終於研發成功。其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三分之二,為華為佔領了市場。
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訴華為及華為美國分公司,理由是後者對公司的產品進行了仿製,侵犯其知識產權。面對思科的打壓,任正非一邊在美國聘請律師應訴,一邊著手結盟思科在美國的死對頭3COM公司。
2003年3月,華為和當時已進入衰退期的3COM公司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華為三康」,3COM公司的CEO專程作證華為沒有侵犯思科的知識產權。最終,雙方達成和解。
2007年初,任正非致信IBM公司CEO彭明盛,希望IBM公司派出財務人員,幫助華為實現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
2018年3月22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任正非不再擔任副董事長,變為董事會成員。
『陸』 瞧瞧任正非的家世,父親,祖父都不簡單,知道華為為什麼這么牛嗎
1995年,任正非經歷了人生中最悲痛的事,他的父親任摩遜去世了。那一年,任正非51歲,距離他創辦華為才過去了7年。任摩遜一生清貧,為了支持任正非創業,省吃儉用。
想喝飲料卻捨不得買貴的,在便宜的小攤販那兒買來一瓶解解饞,卻不曾想,一飲下肚腹瀉不止,後來,隨著身體功能的衰竭,長辭於世。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的含義代表著「中華有為」,哪怕身處低谷,任正非也不忘愛國。雖說是公司,可也就只有6個人,理想的豐滿趕不上現實的殘酷。若不是憑著滿腔的熱血和毅力,熬過創業初期都顯得異常艱難,好在任正非眼光獨到,摸索著前進不斷試錯,小公司剛賺了點兒錢的時候,他就盯上了交換機。
在當時的服務行業,交換機是相當搶手的技術設備。任正非通過和一家香港企業合作,成了HAX交換機代理商,賣爆了產品賺得了第一桶金。因為賣的銷量太好,廠家卻突然不給供貨了。
如今,任正非已經76歲了,華為走過了32個年頭,成為了讓中國人驕傲的民族企業之一。
面對美國的拚死封殺,任正非向員工們提出,要學習美國谷歌,「撲上去,殺出一條血路。」並說,「公司已經進入了戰時狀態。」
因為強大而備受覬覦與攻擊,並不是一件壞事。
正如,倘若沒有30年前交換機的斷貨,也不會有今天的華為。
一路走來,荊棘叢生,屢次被逼至懸崖,都能化險重生。
雷軍非常敬佩任正非,稱「一家企業只有死過三次,才能叫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