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英國在戰後從讓印度獨立開始,逐漸放棄殖民地,而法國卻選擇和越南開戰,試圖恢復和越南的隸屬關系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印度人已經與英國人疏遠,並一直試圖逃離英國的統治。英國為安撫印度,答應讓其戰後獨立。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英國人民遭受了嚴重的傷亡和嚴重的厭戰情緒。因此,以溫和著稱的工黨領袖約翰艾德禮取代了強硬的首相溫斯頓丘吉爾,這標志著英國政策的一個轉折點。他對維持海外殖民統治不感興趣,他的政策是穩定國內經濟,改善英國人民的生活條件,故略收縮。
Ⅱ 英國為什麼要把印度斯坦分裂成兩個國家
西方殖民勢力退出印度時,給新興獨立國家造成的重大遺留問題是——「蒙巴頓方案」。
1947年6月3日,英國政府制定的《印度獨立方案》由印度總督蒙巴頓將軍公布,此方案又稱《蒙巴頓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屬殖民地印度的反英運動發展迅速。英國政府被迫改變其對印政策,准備轉讓政權並退出印度。1947年3月蒙巴頓擔任印度總督,與印度各政黨領導人、土邦王公等舉行會談。國大黨要求建立在其領導下的統一的印度,穆斯林聯盟則要求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
1947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印度獨立法》,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印度先後宣布獨立,成為英聯邦內兩個自治領。英國在印度長達190年的直接殖民統治至此結束。英巴兩國獨立後,印度組成以尼赫魯為總理的聯邦政府,巴基斯坦組成以列雅格特·阿里汗為首的政府。兩國根據獨立法案成立制憲會議,各設一個由英王任命的總督,1947—1948年蒙巴頓仍任印度總督,真納擔任巴基斯坦總督。1950、1956年英巴先後宣布成立獨立的共和國。印巴分治帶來一系列惡果,造成兩國的教派大屠殺和統一經濟的分割,土邦歸屬問題尤其是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導致印巴戰爭的多次爆發,使印巴兩國關系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蒙巴頓方案是一種典型,它的實質就是把一個強大的整體分割成兩個或更多的弱小的整體。強大被分割,強大就不再存在,當這些被分割後的小獨立體之間由於共同的利益而「同欲者相憎」,進行互相鬥爭的時候,實施分割的操控者就獲得了真正的利益。
蒙巴頓方案這種典型,在歷史上和在現實中是有很多例子的。它所起的作用有時是好的,有時是壞的。「蒙巴頓方案」是一種制衡,它的形式是通過分割來引進競爭,達到多頭的目的。
Ⅲ 1947年,英國殖民者為什麼同意印度獨立
二戰後,國力大減,國內百廢待興,已無力在印度建立有效的控制權。
且印度的獨立斗爭使英人認識到「全世界無此體力與腦力者可敵之」。
Ⅳ 五百多萬軍隊的大英帝國為什麼允許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獨立
1945年,德國和日本先後投降。截止那個時候,英國軍隊的總兵力超過了510萬。但是這個數字包括了各個殖民地的軍隊,並不全都是英軍。既然戰爭已經結束了,印度希望英國兌現自己的承諾。此時丘吉爾准備反悔,印度對於英國太重要,他不惜違背自己的承諾。但面對印度負責的局勢,英國想維持在印度的獨立,需要大量的軍隊。經過二戰的消耗,英國的國力遭到嚴重削弱。英國已經無力維持龐大的軍隊,戰爭剛剛結束,英國就開始大裁軍。此時的英國處於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不想放棄印度,另一方面有無力阻止。截止這樣的情況下,艾德禮取代丘吉爾成為了新任首相。艾德禮是工黨領袖,主張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在對外問題上主張戰略收縮。艾德禮同意印度獨立,並且派遣蒙巴頓前往印度負責此事。印度的獨立已成定局,英國人根本無力阻止。
Ⅳ 英國當時為何不殺掉甘地有哪些因素使印度獨立印度獨立的具體過程
甘地的聲望很大,他在英國本土都有相當的聲望,,印度獨立之前,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丘吉爾首相還接見過他。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在國際上很吃香,愛因斯坦就特喜歡他的做法。
因素主要是英國原來的許諾。英國曾經許諾二戰結束以後可以讓印度獨立,結果英國人說話不算數。再一個是英國人在印度欺負印度人,很多印度人越來越對英國殖民者的做法不滿。最後一個就是當時世界上革命活動成了潮流。
印度獨立具體過程很復雜,簡單說分為這幾步:
1 二戰爆發,印度也被法西斯陣營侵略了。英國沒有力量顧及印度。
2 英國許諾二戰結束後讓印度獨立。
3 二戰結束後英國人反悔。
4 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對英國人的倒行逆施不滿,甘地的思想獲得了人們的認同。
5 和平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開始。
6 英國採取了鎮壓行動,但是幾乎無效。甘地思想影響力迅速擴大,英國為了避免事態嚴重,邀請甘地訪問英國,獲得了英王和首相的接見,並且同意印度獨立。
7 在回國進一步進行工作過程中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發生了沖突(巴基斯坦當時也屬於英屬印度)。
8 英國派人暗中攪局,煽風點火,還弄了克什米爾這塊戰爭的導火索,讓南亞永不得安寧。
9 甘地開始絕食,呼籲大家停止內斗。最後被迫同意了巴基斯坦自己建國。
10 平息基本停止。甘地剛剛停止絕食,就被一名對他不滿的人用手槍打死。
Ⅵ 英國為什麼要把印度分裂
18世紀中葉,印度次大陸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印度次大陸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
進入19世紀以後,印度爆發過多次反英起義 但都被鎮壓了 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在19世紀60年代。
進入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都引發了英國喪失對一些殖民地的控制
印度正真獨立是在1947年 印度總督蒙巴頓勛爵認為繼續殖民統治不現實
便承認印度獨立 但是在離開印度之前,將這個國家按宗教信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並且未劃分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
Ⅶ 為什麼說印度的獨立是英國施捨的,而不是印度自己爭取的
為什麼說印度的獨立是英國施捨的,而不是印度自己爭取的?當時無能為力的英國無力阻止印度獨立,但他們希望印度不要分裂。英國之所以有這種善良,並不是英國人憑良心發現的。但一個認同英國政治文化理念的統一的印度,更符合英國的利益。
所以印度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當時英國人勉強能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一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仍然不得不分裂。
Ⅷ 為什麼英國讓印度獨立,美國獨立的時候卻互相打了個半死
幾乎所有人都被Indian Independence Act 1947(印度獨立法案)的名字誤導了,正確的理解是,1947年英國根本沒想過讓印度獨立,當英國發現印度行將獨立時已經不好採取行動了。印度獨立法案並不是讓印度成為獨立國家的法案,而是將原英印帝國(British Raj)分割為英王治下兩個高度自治的聯省自治領的法案,分割出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的主權仍然屬於英王,連印度總督蒙巴頓也是換了個名字(從Viceory到Governor General)後又強行幹了一年。所以1947年的法案中的independence(獨立)的意思並不是成立一個獨立國家,而是成立兩個獨立責任政府(Independent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1947年,英國認為通過使印度高度自治可以緩解印度的反殖民浪潮,可是沒想到1950年印度通過其高度自治權合法的宣布成立共和國,由於印度自治領廢除英王主權的權利是英國自己賦予的,在印度選擇完全獨立的時候英國自己也無話可說了。
Ⅸ 二戰結束時英國有五百萬軍隊,為何卻讓印度獨立了
從近代史來看,憑借工業革命發展起來的歐洲國家紛紛在世界范圍內搶占殖民地,其中最成功的是英國。憑借幾千萬人卻統治了全世界3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憑借2萬人就敢東征大清帝國,憑借無敵艦隊更是橫掃世界。而且英國征服印度,花費的軍隊也比較少。但是有個問題很讓人不解,那就是二戰結束後,英國明明還有500多萬軍隊,但是卻為何甘心,眼睜睜的看著印度獨立呢?其實原因沒那麼簡單。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
Ⅹ 軍隊的大英帝國為什麼會允許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獨立
一、印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英國人拼接而成的
在古代歷史中,印度從來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名稱。印度大陸屬於多政權對立的局面,印度大陸從來沒有徹底統一過。即使是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王朝,也僅僅統一了印度北方而已。印度成為一個實際的國家,這一點和英國人有很大關系。17世紀初期開始,英國人開始踏上印度大陸。印度太大,英國人根本無力一口吃下,因此採用了逐步蠶食的政策。200年以後,英國已經控制了印度三分之二的領土,英國國王兼任印度皇帝。當時的英屬印度包括現在的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緬甸,在英國人的作用下,印度大陸拼接成了一個整體。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進入20世紀以後,印度的經濟總量佔英國的40%。對於英國來說,維持在印度的統治非常重要。
但是印度人也不都是那麼容易屈服的,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聖雄甘地就開始致力於民族獨立事業。經過甘地長期的努力,印度一部分人開始民族覺醒。印度進而爆發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讓英國人焦頭爛額。與此同時,在歐洲地區,希特勒已經上台,納粹德國開始對外擴張。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戰爭無法避免,英國人對戰爭的恐懼十分嚴重。在一戰中,英軍陣亡66萬多人,英國曾經試圖避免戰爭再次爆發。但是似乎這一點是不可能的,德國進攻波蘭以後,英法兩國先後對德國宣戰。當時東方的日本也是磨刀霍霍,為了集中力量打贏戰爭,剛上台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向印度做出了保證:「在戰爭結束的適當時刻,還給印度自由。」在得到英國的承諾以後,印度開始全力配合英國。
二、經過戰爭嚴重消耗,英國已經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體系
1945年,德國和日本先後投降。截止那個時候,英國軍隊的總兵力超過了510萬。但是這個數字包括了各個殖民地的軍隊,並不全都是英軍。既然戰爭已經結束了,印度希望英國兌現自己的承諾。此時丘吉爾准備反悔,印度對於英國太重要,他不惜違背自己的承諾。但面對印度負責的局勢,英國想維持在印度的獨立,需要大量的軍隊。經過二戰的消耗,英國的國力遭到嚴重削弱。英國已經無力維持龐大的軍隊,戰爭剛剛結束,英國就開始大裁軍。此時的英國處於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不想放棄印度,另一方面有無力阻止。截止這樣的情況下,艾德禮取代丘吉爾成為了新任首相。艾德禮是工黨領袖,主張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在對外問題上主張戰略收縮。
艾德禮同意印度獨立,並且派遣蒙巴頓前往印度負責此事。印度的獨立已成定局,英國人根本無力阻止。大英帝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面對強大的蘇聯,英國甚至需要美國的援助。英屬印度脫離英國統治以後,並沒有組成一個國家。上文所述,印度是英國人拼接而成的,存在嚴重的宗教和民族問題。英國人離開以後,這些問題開始全面計劃。最終英屬印度開始分家,首先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然後緬甸在第二年獨立。過了20多年以後,東巴基斯坦與西巴基斯坦分家,這就是孟加拉國。印度獨立以後,英國在亞洲的其他殖民地也開始行動起來。各國先後獨立,英國的勢力范圍退回了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