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為什麼不喜歡火炮

英國人為什麼不喜歡火炮

發布時間:2022-12-09 21:14:27

㈠ 加勒比海盜3最後那英國人為什麼不開炮啊

首先,人是有名字的,他叫卡特勒·貝克特勛爵。

第二,他並不像樓上所說的什麼懵了傻了,他在一瞬間已經反應過來了。

貝克特勛爵和傑克是絕對的敵人,兩人從來沒有放棄過交手,兩個人之中不可能有和解。所以最後貝勛爵獨自出擊黑珍珠號就是如此。最後遭到圍攻,他說:「It's just a good business.」就暗含他承認自己失敗了,他願意用生命來承受失敗代價。

他不反擊是英國紳士教育的影響,敗就敗了,死亦從容。

最後附上官方解釋和他和傑克的恩怨。
直到黑珍珠號和飛翔的荷蘭人號包圍了勝利號,貝克特怔住了片刻,並沒有下達任何命令。飛翔的荷蘭人號和黑珍珠號對齊了船舷,並且對著勝利號開火。貝克特思索著自己的過往,釋然了,說:「It』s just a good bussiness.」,並且微微一笑。於是格羅夫斯上尉下令所有人棄船逃生。貝克特接受了失敗,一個人平靜地走下舵旁被炮火包圍的後甲板的樓梯。最終,在兩船的夾擊之下,貝克特死在了勝利號的爆炸之中,消失在了炮火中。他的屍體從甲板落到了東印度公司的旗幟上,標志著他曾經熱愛的國家和工作。

他與傑克的恩怨:傑克曾經是英國私掠船的船長,後來背叛貝克特勛爵,黑珍珠號被貝克特勛爵下令銷毀,並且給傑克打上象徵Pirate的「P」字,後來黑珍珠在傑克與瓊斯的交易中恢復原樣,這是傑克和瓊斯的債)

㈡ 鴉片戰爭時清朝的大炮和英國的炮差別有多大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鴉片戰爭中清軍之所以敗,是因為清軍的裝備上與英軍有著巨大的代差所導致,以致於清軍敗北、英軍取得碾壓性勝利。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因為鴉片戰爭時,清軍與英軍在裝備上並沒有很大的代差,足以取得碾壓性的優勢。換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當時的英軍處於初期火器時代、清軍處於冷熱兵器混合使用時代。

當時清軍主要的火器是沿用明朝時期的「鳥銃」、「佛朗機」、「紅夷大炮」等,但這是是明朝時引進的。這里有一點我們要注意,那就是這些火器本質上屬於西洋火器,由明朝對其進行了改進。也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清軍使用的是老式的「洋槍洋炮」。與英軍相比落後西方世界200年。雖說,這200年裡西方火器發展進程緩慢,但在性能上還是有一定差別,只是這差距還不致命。

而清軍製造的火葯用的還是明朝的配方,硝80%、硫10%、炭10%,且以手工業作坊或工場生產。這個配方中含硝量過高,易受潮,且手工生產無法提煉出高純度硝和硫,雜質高,依靠舂碾的火葯顆粒粗糙,大小不一,無法充分燃燒,爆炸效果低。

㈢ 鴉片戰爭中英國人的火力是不是太猛了

懸殊並不大:鴉片戰爭時期的中英火力對比
上鐵甲艦到鴉片戰爭以後才出現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Robert Fulton,1765~1815)造成以蒸汽機為動力,使用槳輪的輪船「克雷蒙特號」(Clermont)。在鴉片戰爭爆發時,盡管輪船技術已經有一定改進,但仍然沒有用作戰船。西方人對它的評價並不一致,歷史學家大多喜歡誇耀它的先進性,工程技術界則認為它並非成功的船舶類型,它在內河、湖泊尚可使用,但在風浪大的海面上航行就不穩定,常常因一側槳輪高出水面因而失去作用。另外,蒸汽機和煤倉佔去太多空間,尤其是巨大的輪槳,不但佔去甲板上原來用以安裝火炮的很大地盤,而且目標大,非常容易被打壞,一旦損毀,船舶就失去動力。總之,輪船不適宜於航海,尤其不適宜作戰船。
蒸汽機用作船舶動力,只有在發明出螺旋槳以後才有可能。瑞典人埃里克松(John Ericsson)於1840年在美國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用螺旋槳推進的內河航行船「阿基米得號」(Archimedes)。1862年,埃里克松才造出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機為動力、用螺旋槳推動、有旋轉裝甲炮塔的鐵甲艦「監控號」(Monitor)。在美國內戰中,這艘北軍鐵甲艦曾經與南軍的「弗吉尼亞號」(Virginia)有過一次著名交火。後者原來是一艘木質機帆船,後來加裝了鐵甲成為裝甲船,它的噸位比「監控號」大很多,但後者速度快,尤其是有先進的旋轉裝甲炮塔,二者打了個平手。這次規模很小的海戰讓人們看到了鐵甲艦的優越性,於是西方各國紛紛建造這種軍艦。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鐵甲艦已經完全取代木質風帆戰船,用它武裝起來的海軍被稱為「新海軍」。帆船時代的「74炮戰列艦」演化成「主力艦」(battleship)和小一點的 「巡洋艦」(cruiser)。
在戰船發生根本性變革的同時,火炮技術也有了革命性的變化。中國的火炮技術經蒙古人傳到歐洲。歐洲的鑄炮技術在十六世紀已經有明顯進步,所以明代曾於嘉靖三年(1524年)聘請葡萄牙技師和炮兵,學習鑄造「佛郎機炮」。清初出於對明作戰的需要,也學習過鑄造西炮,傳教士南懷仁並因此獲康熙加賜工部右侍郎職銜。但當天下大定以後,大清皇帝就不再想鑄炮的事,只想如何禁錮人們的思想以保證自己坐穩龍椅了。
十九世紀初歐洲炮術開始迅速發展。拿破崙時期,火炮的射程增大了,可以移到步兵後面實施「超越射擊」。拿破崙戰爭距鴉片戰爭不過30年,可見歐洲「炮利」也還是不久的事。鴉片戰爭期間英國火炮雖然比大清帝國的好,但二者也沒有什麼「質」的差別,這可從炮筒鑄造與所使用的火葯兩方面看:一是德國人克虜伯(Alfred Krupp,1812~1887)在鴉片戰爭之後11年(1851年)才發明整體鑄造炮筒的技術,徹底解決炮筒容易爆裂的問題;二是在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人使用的火葯也是黑火葯,只是配方有所改進。6年以後(1846年)一位義大利人才發明液體的硝化甘油炸葯,但卻無法在火炮上使用。又過了21年(1867年)瑞典人諾貝爾(Alfred Nobel,1833~1896)找到以硅藻土作吸收劑的辦法,才生產出在工程和軍事上具有實用價值的固體炸葯。炸葯的爆炸力大約是同等重量黑火葯的8倍,或者同等容積黑火葯的13倍。另外,此前3年(1864年),歐洲人也才開始製造「隔膜彈」,即用鐵片把彈頭與火葯引信隔開的炮彈。解決了炮筒和炸葯這兩個關鍵問題以後,現代大炮才得以問世。
安裝了現代大炮,以蒸汽機為動力、用螺旋槳推動、有旋轉裝甲炮塔的鐵甲艦已經接近現代軍艦。戰船與火炮的革命性變化還導致了戰術的徹底改變,由於使用旋轉裝甲炮塔,攻擊用的主炮被安置在艦首,舷炮和尾炮的主要任務變成防護,口徑都比較小,所以交戰時總是力圖以艦首對著敵方,這樣既可充分發揮主炮的威力,又可使自己暴露在對方炮火下的目標減到最小。從這時起,海戰進入了「鐵甲艦時代」,但這已是兩次鴉片戰爭以後的事了。

㈣ 滑膛炮和線膛炮哪個好為什麼全球只有英國坦克使用線膛炮

如今在全球服役的那些主戰坦克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幾乎全世界所有的主戰坦克都採用滑膛炮,而只有英國主戰坦克仍然在堅持使用二戰時期的線膛炮,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假如線膛炮真的高端好用,也只有英國獨特工藝能造的出來,物以稀為貴,那英國主戰坦克採用絕無僅有的線膛炮也能說的過去。但事實上恰恰相反,在目前穩定翼脫殼穿甲彈普及的時代,線膛炮早已被各國淘汰...

也正是因為有這種戰績,所以至今為止,英國人還一直以這款線膛炮為豪,不願舍棄也有可能是守舊的原因;第三,雖然線膛炮在發射穩定翼脫殼穿甲彈或碎甲彈時,精度會受到影響,但它發射普通炮彈的精度和射程卻遠高於滑膛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轟擊裝甲目標,而是打擊普通目標,那英國坦克使用的線膛炮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因此,這恐怕也是英國主戰坦克一直堅持使用線膛炮的主要原因,不過,據說現在英國主戰坦克也已經開始用滑膛炮代替線膛炮了...

㈤ 為什麼清朝的火炮技術,在鴉片戰爭時期和英國差距甚大

雖然都是火葯和炮,但是清朝的火炮和英國的的火炮無論是火葯的成分還是炮筒的工藝上都相差甚遠,這就導致最後兩軍戰場上火炮的殺傷力其實是有天壤之別的。

所以,雖然清朝當時也有火炮,甚至看上去樣貌都差不多,但是實際用起來的時候,作用還是天差地別的。也就是導致了後來在戰場的慘敗。

㈥ 鴉片戰爭時清朝的大炮和英國的炮差別有多大

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鐵炮,為重型前膛裝滑膛炮。此時期,英國皇家海軍火炮的類型總共有5種,分別是加農炮、榴彈炮、臼炮、卡龍炮和康格里夫火箭炮。與同時期清軍火炮比,英軍火炮炮壁薄,重量輕,質量好,射程遠。

此外,清朝統治者對漢人的猜防之心也對火炮的發展產生了直接的不利影響。據《清實錄》和《清會典》記載,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總兵官金國正上疏表示,自己標下的軍隊沒有子母炮,願意捐資造22門分給各營。

然而這樣一個十分誠懇的請求,卻換來了康熙皇帝的嚴厲訓斥:「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斷乎不可!前師懿德、馬見伯曾經奏請,朕俱不許。」到了雍正時期,雍正皇帝更是按照他父親的這一旨意,進行了一場全國性的「廢武備」運動。

具體做法如下:除保留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地的子母炮外,其餘各省的子母炮全部收回;其他各種火炮,每1000名清軍士兵只准留10門炮;水師戰船及海防、邊防、省城要隘的原有火炮予以保留。雖然水師保留了火炮,但這種全國性回收、限制火炮的做法,嚴重阻礙了火炮的使用與發展。

這子母炮究竟是何方神器,竟讓清朝統治者將其作為「八旗火器」,而拒絕給由漢人組成的綠營軍隊使用?說來滑稽,這子母炮,其實就是明朝的佛郎機。

明朝中期,西方人將佛郎機傳入中國,並很快為中國人仿製。到明朝中後期,各種樣式的佛郎機已廣泛裝備明軍,並應用於戰場。佛郎機採用母銃和子銃的結構,具有射速快的特點,因而在清朝被稱為「子母炮」。這樣一種明朝早已裝備的火器,在清朝卻被基本限制在八旗軍范圍內,實在讓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悲。

當時英國人描述清軍的火炮:中國的戰艦龐大而笨重,像一堆木材,有著席帆、木錨、藤纜。

中國火葯粒子粗糙,大小不一。發射後留下的臭味,顯然是因為含有硫黃過多,它們受到空氣的影響後很快就分解了,在紙上留下黑點和濕氣。知道這點以後,我們就能理解為何中國大炮缺乏擴張力了,這是凡看過它發射的人都能注意到的。

許多大炮是葡萄牙或荷蘭造的,各個時代、各種長度、各種形式、各種口徑都有,其中不少已陳舊不堪,百孔千瘡,以致無用,名副其實的海軍大炮一門也沒有。安裝在帆船上的野戰炮或攻城炮,情形也是如此。

土炮是中國人鑄造的,而我們相信一般是鐵的,其炮膛不像歐洲大炮那樣鑽得平滑;炮架只是一種木架或固定的炮床,上面用藤把炮捆住,因此炮只能直射,極難瞄準任何目標,除非目標就在炮前面。虎門周圍的炮台就是安裝著這種光怪陸離的大炮……中國的火繩槍是製作粗劣的武器,子彈多是鐵的,他們不知道有刺刀這種武器,燧發槍、卡賓槍、手槍和其他的火器都不用。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為什麼不喜歡火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