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菜為什麼那麼難吃
說到「黑暗料理」,英國菜長期聲名在外。
第一個原因,與工業革命有關。
18世紀,珍妮紡紗機和蒸汽機誕生。英國農民脫離土地,成為收入微薄的工人,一些農村的祖傳菜譜逐漸沒人做了。
工人的食物原料需要從市場購買,勞累了一天後,他們缺乏時間烹飪。很多家庭對食物的要求僅是快速填飽肚子和便宜。
18世紀末,隨著製糖業的發展,普通家庭也能吃得起糖,但可能吃不起牛奶和肉。白糖因為熱量高,工人們非常依賴。
英國人找到了法國人「不屑於吃」的罐頭,並將其技術發揚光大。1813年,英國成立了第一家罐頭公司。從此以後,不論是牛羊肉,還是蔬菜水果,都能在罐頭里吃到,工人階級除了糖配麵包外,也能吃到別的菜了。
一百年前,徐志摩評價:在英國,最好吃的菜是外國菜。
幾十年前,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在咖啡館里,對德國和俄羅斯的領導人評論說:「英國食物是世界上除了芬蘭食物外,最糟糕的食品。你怎麼能相信飯燒得這么差的人?」店內外充滿快活的空氣。
幾天後,小布希拒絕吃蘇格蘭第一名菜「哈吉斯(haggis)」,因為它長這樣↓
十幾年前開始,英國美食節目異常火爆。人們評價說,這是出於迫切需要。
幾年前,「仰望星空派(Stargazy Pie)」火爆全網。這道以死不瞑目的魚為主角的菜,堪稱古早級地獄笑話。而且,這道菜竟然真實存在。
16世紀,康沃爾郡人發明了這道菜,讓魚頭抬起來有利於汁水的下滲。據吃過的人表示,味道竟然還不錯。
英國菜的傳統烹飪方式除了放入烤箱烤(各種派)、放入油鍋炸(炸魚薯條)外,主要是水煮。不論豪華酒店還是老百姓家裡,餐桌上都會擺著兩個瓶子:一個鹽瓶,一個胡椒瓶。
煮熟的土豆與蒸魚,沒有味道,吃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鹽,美其名曰原汁原味。
區別在於,家裡的鹽罐是塑料的;高級的餐廳,鹽瓶和胡椒瓶是木頭的,配有研磨器。
英國菜為什麼這么難吃?這不是簡單的刻板印象能夠解釋的,它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
首先是地理因素:食材與香料受限導致的缺乏。
世界上美食非常發達的文明,大概分為物產富饒型、香料豐沛型,以及農業發達食不厭精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中南美洲國家、中國,是這些類型不同程度的混合。
而與英國氣候類似的地區,比如冰島、加拿大、芬蘭、荷蘭,普遍缺少美食傳統。德國原本情況類似,但靠著德國農民的100種吃豬方式,以及東北酸菜的兄弟德國酸菜,德國菜味道也還不錯。
㈡ 百度百科一下「英國菜」,並不難吃,為啥都說英國菜難吃
英國人是游牧民族的後裔,所以他們的飲食習慣不是很發達。
以前英國人餓的時候,就直接從羊群里挑選較瘦弱的一隻,然後就地正法,放在火上烤。當時調料啊漿啊等等都不太好找。
㈢ 英國菜難吃到排行世界第一,那英國人身體為什麼還那麼棒
有個說法是,最糟的人生莫過於:娶的美國太太,拿中國的工資,住印度的房子,雇英國的廚子!英國菜的難吃,曾幾何時叫囂塵上,被人們稱作是黑暗料理王國。
不過話說回來,英國菜實際上只能說是單調乏味,除了仰望星空派之類,詭異的菜色很少,至於英國人的身體好,跟他們吃不吃英國菜沒有太多關系。
黑暗料理,也沒那麼可怕當年的日不落早就已經日落西山,不過現在的英國還是非常發達,其經濟發展程度與民眾的生活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各方面的保障也相對完善。
包括英國在內,多數西方國家的食物都以高蛋白的肉類、乳製品為主,其身體發育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好的,不過傳統英國飲食極其油膩,並不算對健康有利。
不管是綜合身體素質還是平均壽命,英國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飲食對於身體的影響雖然非常重要,但並非唯一的影響要素,更主要的還是生活習慣與醫療水平。
作為一個高福利的發達國家,英國人的生活品質相對較高,各方面的保障體系也比較完善,英國人自然有更多的時間與能力去保持維護健康,身體素質自然會好。
㈣ 英國菜為什麼難吃
英國菜的特點是油少而清淡,講究花樣,注意色、香、味。「烤牛肉和約克郡布丁」被稱為英國的國菜,是英國人待客的佳餚。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加雞蛋、牛奶和面與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餚。
英國人的廚藝實在不敢恭維,主新聞中心餐廳一成不變的菜餚寡淡無味,難以下咽。連續吃上幾天,胃就開始鬧情緒了。別責怪我們在「吃」的問題上太過挑剔,因為我們來自「舌尖上的中國」!
菜難吃,不僅在歐洲,在世界上都很出名。記得七年前英國申辦2012年奧運成功的時候,法國總統希拉克就曾酸溜溜地說了一句「搞不明白國際奧運會為什麼要把奧運交個一個烹調如此差的國家舉辦」,還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外交風波。
坊間流傳的有關英國菜難吃的段子更是俯拾皆是,比如:「英國的食物有著最可悲的命運,因為英國人要殺死它們兩次。第一次是奪走它們的性命,第二次是奪走它們的味道。」「英國最好吃的菜就是外國菜」;素有美食傳統的法國人更是調侃英國人說:「我們是為了吃而活著,而你們是為了活著而吃。」把「康橋的柔波」描寫得美若仙境的大詩人徐志摩,也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批評英國菜難以下咽。
英國人也承認自己的廚藝不佳,對此並不申辯。為在倫敦迎接世界各地的奧運客人,英國人做了大量的努力。首先,他們將英國菜引申為「英國境內的食物」,偷偷將「英國有美味」放入「英國菜美味」的概念中;其次,他們盛情邀請了很多國家的著名餐館來倫敦「短暫開業」,甚至為此還推出臨時性的餐飲執照。英國向世界承諾:「放心來倫敦吧,這里有的是美食。」
不得不承認,倫敦的外國餐館確實發達,在這里你能輕松找到世界各地的菜餚。舉世聞名的中國菜自不必說,法國、義大利、印度、土耳其餐館遍布倫敦大街小巷。尤感驚訝的是:這里的中國菜居然還能細分出不同的菜系來。中國城裡的各種中國美食讓你恍惚間覺得這里根本不是異國他鄉,市中心大英博物館附近,居然有一家地道的川菜館和一家正宗的湘菜館。繁忙的工作之餘,隔三差五必須要抽時間去中餐館犒勞犒勞自己備受委屈的胃。美食,對中國人而言實在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
㈤ 為什麼英國菜公認的難吃,這些菜卻那麼受歡迎
英國菜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Simple」(簡單)。其製作方式只有兩種:放入烤箱烤,或者放入鍋里煮,做菜時什麼調味品都不放,吃的時候再依個人的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茉、辣醬油之類。說起來是尊重各人的好惡,卻也難免有偷工減料之嫌。更多人對於英國菜的印象,就是——難吃,但也不乏有些菜卻依舊被大家喜愛。接下來就為大家盤點一些知名的英國美味。
肉餡餅
這不是聖誕節上吃的無肉餡餅。這種肉餡餅的歷史可能讓其有著不同尋常的聲譽。原來,原始的肉餡餅的配方是由十字軍帶回,並演變至今。當時十字軍被清教徒禁止參加聖誕節的慶祝活動;他們也藐視清教徒只會增加清教徒的口味。以前這種肉餡餅裡面只含肉,但是現在的口味不同,裡面還加有乾果,香料,奶油和白蘭地。這種肉餡餅最好吃現做的,冷了就不好吃。吃上剛剛從烤箱中加熱的肉餡餅,配上香滑的奶油,那味道是無與倫比的好吃。
㈥ 英國菜難吃,究竟是民族的天賦,還是歷史的選擇
因為英國主要都喜歡吃快餐,畢竟英國很早就進入了現代化工業時代,並且他們是工作狂,很少講究美食的烹飪,不像法國人特別講究生活浪漫,英國人並不太注重吃的方面,吃的也比較簡單,為了有更高的能量,他們寧願吃一些熱量比較高的,做起來比較簡單的東西,比如漢堡薯條等等,所以在英國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什麼特色美食。
所以說現在來到英國看到幾乎都是西餐中的一些快餐,如果你要吃西餐中的一些名菜,那隻能去法國了,法國的美食比起英國那是要精緻和考究多了,像法式鵝肝,焗蝸牛等等美食都是來自於法國,畢竟法國人和英國人還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歐洲的,但是法國人很會過日子,他們才不想過那種生活節奏非常快,壓力非常重的日子,而是喜歡那種慢慢享受度假的日子。
㈦ 全球米其林餐廳眾多,為何英國的米其林餐廳是公認最難吃的
這其實是一種刻板印象吧,因為大家都覺得英國菜是世界上所有菜系中最難吃的,所以才認為,即使是米其林餐廳這種看起來高大上的餐廳,也是英國的最難吃。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是覺得是這個樣子的。這個問題我們要分開兩面來討論,第一個是米其林餐廳的問題,第二個則是英國美食的問題了。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肯定不可能啊。既然這個餐廳被評為米其林餐廳,那麼肯定是有一定的資本的,不會像大家嫌棄的那樣。而且,每個人的胃口都不一樣,有的人覺得難吃,有的人還就喜歡這一個口味。就比如說炸魚薯條,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吃的嘛。
㈧ 英國菜很難吃嗎
說英國沒有好吃的基本上是不知道做飯的或者剛到英國的留學生,還不會找吃.英國其實有不少好吃的:1. All day breakfast.我覺得是搭配最均衡和完美的早餐之一,從能量的供應,到口味的咸甜搭配,再到烹飪方法的工序統籌和節約。吃完喝一杯熱茶,幾乎完美。2. Fish and chips.這個菜看著不起眼,但是越吃越好吃,非常耐吃。
如果說難吃,那是沒吃過新鮮的好貨。基本上,在英國南部很難吃到像樣的。因為賣的又貴,鱈魚又小隻而且還經常用其他的魚來冒充,面多肉少,最重要還不新鮮。要吃好的,要到York郡以北的沿海地區去吃,一定要找海邊的魚店買,好的店鋪,常年有人排隊,去吃就知道了,無論是炸魚還是薯條,都是上品,這個東西當得起英國國菜。你到香港,花150-200元買一份都不夠這個味。
㈨ 為什麼說英國菜難吃英國人是怎麼煮英國菜的
因為 英國 以及歐洲其他地區的人 不適合 中國人的 辣口 ,咸口,腥口。 這個是我的一個 喜歡中國和其他國家文化的 英國房東說的,他本人也是一個老學究。
英國人 的烹飪 跟 歷史有關,在貿易欠發達的 英國,土豆成了主要的 烹飪對象。 而且 英國早已習慣了 烹飪和 作料分離。 比較尊重個人喜好。
房東還講,他們喜歡的 一直是 低鈉 的 plain food。 也就是平淡的事物。 所以 喜歡辣口 ,咸口,以及腥口的 中國人 給他的評論是:這也能吃? 中國人多,口碑效應,也就成就了英國事物難吃。
其實英國的 事物 高熱量 高鈉的情況只針對早餐,一頓 完整的英國早餐,結合了 各種事物,而中午餐 ,因為 英國人中午 幾乎沒有午休,中間休息時間很短,(上班晚,下班早),這樣導致了 中午一般也不會坐下來 大吃大喝,所以很湊合,一般也就是個 三明治,咖啡。 對於中國文化,中午吃這個 簡直理解不能。
到了夜晚,由於泡吧等習慣,一般他們會 吃的更粗,更簡單,我說的腥口,你們嘗嘗他們的fish and chips 裡面的fish 就知道了,幾乎沒有魚的太多的味道。 因為 老外 不太認同 多刺,魚油不被處理的 魚上桌子。 吃辣椒 他們形容也是 胃裡像是著火了。 進中餐館的 老外其實也是 很有魄力,新鮮感,以及勇氣嘗試 中國的辣菜,不然,幾乎都點其他平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