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博物館地面是什麼材料做

英國博物館地面是什麼材料做

發布時間:2022-12-10 18:53:19

①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是什麼樣的建築

大英博物館建築風格特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源自英國維多利亞時期。i英倫風格以自然優雅、含蓄、貴為特點,運用蘇格蘭格子、良好的剪裁以及簡潔修身的設計,體現紳士風度與貴族氣質,個別帶有歐洲學院風的味道。英倫風格並沒有明確的定義,甚至在大陸和港澳台地圖的解釋也都不一樣。大陸地區來說,明顯的英倫風格的服飾主要集中在年輕人穿的英倫學院風格和英倫復古風格。前一個風格很明顯就是左胸有學院徽章,這個徽章一般都是領主徽章家族徽章演化或者是由當時的國王所賜。後者多半以在服飾上採用英國宮廷禮服元素的襯衫居多,而且因為沒有版權問題,基本所有品牌都有應用。英倫學院風的牌子那就是eland。雖然是韓國依戀公司的下屬品牌,但是他本身買斷了歐洲和美國很多知名院校的校服製作權,算是非常明顯的英倫學院風。至少在中國人眼裡算。我們常說的英倫風格其實很狹隘,就是指英倫學院風。歐洲的服飾風格其實很相近,雖然他們也有民族差異,但是畢竟都是拉丁語系,交流方便,皇族之間親屬關系也很多,風格都很相近。

② 怎麼介紹英國博物館

英國的博物館大大小小非常多。最有名的就是倫敦的BRITISH MUSEUM,NATIONAL GALLERY,TATE MODERN,KENSINGTON區的三大:SCIENCE MUSEUM,NATURAL HISTORY MUSEUM和VICTORIA&ALBERT MUSEUM。其他城市也多多少少都有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可以從藏品特色,建築風格,歷史來介紹。足夠寫很多了。

③ 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的簡介

這一區的各博物館中,科學博物館相對之下比較「樸素」,沒有過多的外在裝飾,以大量的硬體展現數世紀以來的科學發展成果,特別英國是全球工業革命的濫觴,從早期的蒸汽引擎到最新近的太空工業科技,顯現各種科學奇跡。科學博物館地面樓有陸地運輸與太空探險,各種引擎、火車頭、車輛等都位於樓層主要位置,以及太空科學的發展與研究,火箭的設計和運行方式,導彈的演進等都有詳盡的導覽。一樓有針對基本科學原理設計的發射台(launch pad),兒童可以親自操作電漿球,另一側的氣象館收藏了許多專業氣象測量儀器,食物的探索區(food for thoughts)以兩個不同時代的冰箱作為比對,藉冰箱內食物的不同,說明食品科學以及人類飲食習慣的改變。科學博物館最能滿足人類想像空間的是位於3 樓的飛行區,不論是早期的滑翔翼復製品,或是現代各種噴射機都有,飛行實驗室有模擬駕駛艙可親自操作。

④ 給我一些有關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介紹資料~~~

這是摘自 旅行家天堂 網站 發言者pop3muz6 的旅行主頁的一篇日記

英倫漫遊日記19-倫敦大英博物館

5月31日 周四 晴
早餐後買地鐵和公共汽車通票,每天每人4.3英鎊到大英博物館參觀。
大英博物館與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並稱世界三大博物館。它坐落在倫敦市西北,新牛津街附近,是一座宏偉的希臘式建築(1:見以前上傳照片《大英博物館門前廣場塑像》;2:見以前上傳照片《大英博物館天棚》),於1759年正式開放。參觀大英博物館是免費的。館內共設上百個陳列室,分埃及、希臘、羅馬、西亞、歐洲中世紀、東方等藝術部門,藏有展品400多萬件。埃及文物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陳列館之一,藏品數量達7萬多件,其中包括19世紀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從法國國王拿破崙手中奪取的古埃及藝術品。東方藝術文物館有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文物十多萬件。其中,中國陳列室就佔了好幾個大廳,展品達2萬多件,其中絕大多數為無價之寶。博物館後門的兩只大石獅也是從中國運去的。這里確實是認識人類社會文明的良好課堂。但因展品之多,讓人眼花繚亂,短短半天時間,只能選重點走馬觀花,很難-—記住,所以無法加以描述,只能說是大開眼界。我還特為到大英圖書館那巨大的圓拱型閱覽室(據說馬克思曾在此遍覽群書),去尋找馬克思常坐的坐位下留下的兩個腳印,但可惜時間不夠,沒能找到。
在大英博物館售紀念品商店,我選購了不少紀念品,因為該博物館名氣太響了,紀念價值就顯得更大些。我買了—張日本古代名畫明信片,畫的是一隻貓正在舔爪(0.50鎊);還買了個古埃及貓雕像鑰匙圈(在古埃及,貓被當作神來崇拜)(2.99鎊);還買了不少古羅馬、古希臘、古埃及的飾物:古羅馬合金鍍金寶石戒(2.50鎊)、古羅馬合金鍍銀寶石戒(1.75鎊)、古希臘雙龍戒(1.75鎊)、古羅馬銀手鐲(1.25鎊)、古羅馬硬幣項練(1.25鎊)、古希臘海豚項練(1.75)、古埃及金科甲蟲護身符項練(1.75)。買了這么多飾物,回來一看後悔了,因為是古代飾物,做工很粗,根本無法用作飾物,只能留作紀念,這樣就未免太多了!不如省下錢買—件好點的東西。
由於大英博物館實在太大,我們粗略參觀完想從後門出口處離去,但怎麼也找不到後門,簡直就迷路了!於是只好求助於博物館中的服務生。服務生相當熱情,親自把我們領到後門出口處,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英國人的誠懇好客。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大英博物館整日免費開放(倫敦眾多博物館都免費)。

大英博物館最新的鎮館之寶

這塊價值高達150萬英鎊的美女雕像是一件極其罕見的美索不達米亞文物,現在成為大英博物館最新的鎮館之寶。
「黑夜美後」被認為是巴比倫、吾珥(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蘇美爾的重要城市)或尼尼微(古代亞述的首都)民間匠人的作品,是用赤土燒制而成。這一地區是現今伊拉克文明的搖籃。
這塊「黑夜美後」浮雕長19英寸,寬14英寸。30年代,一名被認定是黎巴嫩人的商人伯尼將它帶到了倫敦。自那個時候起,大英博物館就一直想買下它。大英博物館的專家在8日表示,終於將「黑夜美後」買到手後,他們激動得全身顫抖,因為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市場上出現的最重要的近東文物。
浮雕上的美女有翼,全身赤裸,戴著角狀的頭飾、項連和手鐲。她的一隻手持正義棒,一隻手持正義圈。她的腳呈爪狀,踩在獅子身上,身邊是兩只象徵陰間的鷹。仍能辨認出的黑、白、紅、黃線條說明它原來是一塊裝飾非常精美的浮雕。
大英博物館成功收購「黑夜美後」後不久,丹麥專家瑟科爾德·賈科布森對它進行了研究,認為浮雕中的美女原型可能是一名高級妓女,而浮雕可能是4000年前掛在巴比倫妓院外面的標識。
大英博物館古代近東部的研究專家多米尼克·科倫表示,浮雕上的人物不是巴比倫主宰陰間的女神艾里什基加爾,就是他的妹妹——宇宙女神伊什塔爾,她的角色類似於希臘神話里的阿芙羅狄蒂,也就是愛與美的女神。科倫說:「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它是妓院的標志。它表現的可能是伊什塔爾,有人稱她為妓院女神,但我想,浮雕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艾里什基加爾,也就是陰間女王。」

⑤ 倫敦世博會的水晶宮主要是用什麼材料造的

水晶宮模型

1849年6月30日,一次歷史性的會議在英國倫敦白金漢宮召開,舉辦世博會的想法由此誕生。同時決定建一幢臨時建築作為世博會展廳;地點選在海德公園南側。

選址海德公園引來一陣風波。抗議的人們認為,要建築磚結構的世博會場館,必定會成為永久建築,將會砍伐公園里的大榆樹,破壞倫敦人休閑的場地。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一個不經意的方案不僅成功地挽救了世博會,更是成為人類歷史上的里程碑作品,甚至建築物作品本身成為第一屆世博會最成功的展品。這便是英國皇家園藝師約瑟夫·帕克斯頓和他的創作「水晶宮」,一些樹木可以罩在屋頂下得以保護。盡管如此,有關方面還是決定在世博會結束之後的1852年6月1日拆除水晶宮,恢復海德公園的原貌。

帕克斯頓設計的「水晶宮」1850年9月26日奠基,6個月不到就竣工了。這個偉大的建築由鋼鐵、玻璃和木頭製成。整幢建築是現代化大規模工業生產技術的結晶。這幢宏偉的預制構體的建築,佔地19英畝,長606米,寬150米,高20米,中間穹窿頂甬道高35米,巨大的鋼鐵框架被30萬塊玻璃覆蓋,顯得壯麗輝煌,被譽為「水晶宮」。

1851年5月1日早上9時,水晶宮開門接納來參加開幕式的客人。50萬多人聚集在海德公園四周。水晶宮內掛滿萬國彩旗,參觀人流摩肩接踵,各種工藝品、藝術雕塑琳琅滿目、目不暇接。同時,人們贊美這座通體透明,龐大雄偉的建築,為英國人能開創世界建築奇跡感到無比榮耀和自豪。水晶宮,這座原本是為世博會展品提供展示的一個場館,不料卻成了第一屆世博會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水晶宮成為世博會的標志。

世博會結束後,水晶宮如期在1852年拆除。1852—1854年,水晶宮移至倫敦南部的錫德納姆山重建,規模有所擴大,並且添建了一些仿古代埃及、希臘、羅馬和尼尼微的庭院。1854年6月10日由維多利亞女王主持向公眾開放。在建成的80多年間,作為世界各地藝術品的博物館,曾舉辦過各種演出、展覽會、音樂會、足球比賽和其他娛樂活動,每年吸引了大約200萬人來參觀,並因其焰火表演而享有盛名。1936年11月30日晚,水晶宮毀於一場大火。

玻璃

⑥ 英國游之-大英博物館

到英國不去大英博物館會是一場很大的遺憾,因為當年英國雄霸世界成為日不落帝國的時候,從世界各地搶奪、收購、轉移了各種文物、古建築、雕塑等,有些甚至整體搬遷到英國(如埃及的神廟、雕像、希臘神廟等),所以目前來看他到底是文化的掠奪者還是保護者呢?到底是強盜還是學者呢?是文明的破壞者還是文明的使者呢?恐怕很難定義,但到大英博物館幾乎可以看到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卻是事實。

大英博物館目前都是免費的,估計也是有點像向世界人民致歉的意思吧!

大英博物館採用的是古希臘風格建築,凡三角門楣都是古希臘風格建築。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該館成立於1753年,於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大英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 ,由於空間限制,有99% 的藏品未能公開展出,所以普通人能看到的藏品是冰山一角,包括很多從我國圓明園搶過去的文物基本都沒有展示,但就這1%公開展示的藏品,要詳細了解的沒有3~5天是不行的,我們花一天時間參觀其實就是走馬觀花,到此一游,「下車撒尿、停車拍照」

埃及館,古埃及的文明估計大家都比較熟悉,出現很多至今讓人難以理解的文物,所以被都市傳說化、甚至外星文明化。

目前正式的解釋: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游(今中東地區),距今約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城邦進而形成國家,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於約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區(約公元前5450年),終止於(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國將其伊斯蘭化。大英博物館內展出的古埃及雕塑時間為公元前2686到公元395年大概3000多年的跨度。

        阿蒙霍特普三世(英文名:Amenhotep III,約前1403年至前1397年之間~約前1353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第九位法老,在位38 年(大約是前1391年—前1353年),大約在6至12歲間登基,第十八王朝在他統治時達到全盛,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圖特摩斯四世(Thutmose IV)的兒子和繼承人,關於他出生的故事被雕刻在盧克索神廟的牆上。阿蒙霍特普三世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了一個巨大的帝國,帝國的版圖從敘利亞開始,直至尼羅河第五瀑布為止。在古埃及那個近親亂倫盛行的王室,阿蒙霍特普三世突破了埃及王室血統。在阿蒙霍特普當上法老的第二年,就同一個並非來自正統王室的平民女子結婚了。這位平民女子叫泰伊,是一個富商的女兒,於公元前1416年因美貌絕倫而被選進宮。

據說阿蒙霍特普三世喜好美色,經常要求埃及的屬國向自己進貢美女。

阿蒙霍特普三世死後,其子阿蒙霍特普四世(後改名阿肯那頓,其王後納芙蒂蒂曾當過法老,現知埃及歷史上第二位女法老,也是著名美女)繼位

下圖喜歡美顏雕像的君王,聽說他的木乃伊在法國通過3D掃描復原後並沒有那麼英俊。拉美西斯二世;希臘語: αμέσσης, (公元前1303年2月21日 [1] -公元前1213年7月)塞提一世之子,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第三位法老,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建築家,其執政時期是埃及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也被稱為拉美西斯大帝,希臘人稱他為奧斯曼狄斯 。

拉美西斯二世進行了一系列的遠征,以恢復埃及對巴勒斯坦的統治。他在敘利亞與同時代的另一強大帝國赫梯發生利益沖突。雙方在前1285年發生一次著名的戰役(卡迭石戰役)。並於前1283年與赫梯帝國簽訂和約。約前1258年,赫梯王國的國王病逝,新任國王哈杜西勒三世繼位,兩國締結和約,成為軍事同盟。埃及赫梯和約可說是歷史上第一個著名的國際協定,其埃及文本與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來,並為近代考古學者所發現。

他在位67年,有8個皇後,嬪妃不計其數;大約有100多個兒女,其中12個有合法繼承權的兒子都早他逝世;在當時古埃及人平均壽命僅有40多歲的情況下,他活到90多歲高齡;喜歡將自己的經歷誇耀後雕刻在建築物上,時刻不忘將自己神化了的雕像矗立在埃及各地,並且與神並列在一起。

下圖好像是古埃及的大祭司

圖特摩斯三世(也稱為圖特摩斯三世,公元前 1458-1425 年在位)是埃及第 18 王朝的第 6 位國王,是古代最偉大的軍事領袖之一,也是埃及歷史上最有效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君主之一。他的王點陣圖特摩斯的意思是「托特的誕生」,而他的出生名字 Menkhperre 的意思是「永恆是拉的顯化者」。

圖特摩斯三世出生於 c. 公元前 1481 年,他的父親去世時他只有三歲,哈特謝普蘇特被任命為攝政王,然後在位。在新王國時期(公元前 1570 年 - 公元前 1069 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他都在埃及首都底比斯的宮廷長大。

在他擔任法老期間,圖特摩斯三世在 20 年內領導了 17 次成功的軍事行動。他下令在上登記他的勝利的細節寺廟的阿蒙在卡納克,他們被認為是現存古埃及軍事行動的最廣泛的記錄。

古埃及第18王朝守護神廟的石獅雕像

木乃伊旁邊的神獸

下圖這個石碑的雕像讓人很費解,跪下的人手裡面拖著好像空氣一樣透明的東西,小心翼翼的樣子,好像那東西隨時會發生變化的樣子

古埃及文字-聖書體(或稱碑銘體,正規體,俗稱埃及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種文字體系),其實由圖形文字,音節文字和字母構成,不是單純的象形文字。它是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書寫正規,圖畫性強,使用時間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世紀。

聖書」一詞來源於希臘語(ιερογλύφος)「神聖的雕刻」,「聖書」一詞的使用反映了希臘人對古埃及文字的最初認識,即這種文字一般刻寫在神廟和各種紀念性建築物上,而且只有少數祭司通曉;而埃及人自己也稱之為「神的文字」,即古埃及的原稱mdw nṯr。

在早期,聖書體用於書寫各種文獻,出現在各種書寫材料上,如紙草紙、石碑、陶片等等。隨著新的書寫體的出現,它的使用范圍才逐漸局限於神廟和紀念性的建築物上,成為裝飾性很強的一種字體。

古埃及文字也人說是鳥形文,我國的傳說,《帝王世紀》載有: 「黃帝史官倉頡,取象鳥跡,始制文字」,所以有人說這兩種文字同源,或許時間文化都有相似之處這不奇怪,但古埃及文字不是單純的象形字,包含音節文字和字母,這方面是有比較大差別的。

紙莎草造型立柱(很多國內網站的資料說這個柱子是用紙沙草做成,簡直以訛傳訛,是造型像紙莎草,出於受力結構的考慮),紙莎草(papyrus)是一種高而堅韌的挺水植物(國內類似的植物叫席草),約可長到4至5米高,在水裡面堅挺不倒,聰明的工匠們參考它的外形結構,可以說是最早的仿生學了。據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一書,紙莎草是尼羅河及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原生植物,在尼羅河三角洲有著非常廣泛的分布,它的莖纖維可以製作燈芯、墊子、籃子、繩子、鞋子、草席、小舟、屋頂等,當然也可以當作類似紙張一樣書寫用品。

下圖是鎮館之寶,也是解讀古埃及文化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物證-羅塞塔石碑

1799年的一天,為了牽制英國,拿破崙遠征埃及。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個叫羅塞塔的港口城市,一位法軍上尉帶領一隊士兵正在修築要塞,無意中挖到一塊黑色大石頭。由於是在羅塞塔城附近被挖掘的,所以被叫作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上刻著不同的三種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草書、希臘文,最上面的是象形文字,沒人懂它的意思,象形文字的下面是希臘文,它的內容和象形文字一樣,今人正是通過希臘文來破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木乃伊館

聖甲蟲(屎殼郎),古埃及人見到這種甲蟲從糞堆裡面出來,以為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再生之力,所以木乃伊旁邊會放很多這種甲蟲以及他的雕像,估計大家在好萊塢電影《木乃伊》系統中見過它的威力和恐怖之處。

中東亞述文化館,亞述帝國(英語:Assyria empire,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可以簡單理解為大概跟我們的西周時代差不多。

亞述是興起於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帶)的國家,使用的語言有阿拉米語,阿卡德語等。公元前8世紀末,亞述逐步強大,先後征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國都定於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亞述人在兩河流域古代歷史上頻繁活動時間前後約有二千年。後來亞述人失去了霸主地位,不再有獨立的國家。

亞述神獸,人頭翼牛(獅),這樣的神獸共有兩只,被人們稱為「舍都」,它的形象非常獨特,它是人頭、獅身、公牛蹄的組合,生有飛翼。更特別的是它有五條腿。讓觀眾從身邊走過時,從大多數角度,都可以看到它的四條腿,以充分顯示其完整性。這個神獸的頭戴高冠,胸前掛著一綹經過編梳的長胡須,大大的眼睛非常具有威懾力,令人敬畏!

新亞述時期國王,納西爾帕二世,製作於前860年左右

鷹首人身守護神,是不是跟我們封神演義裡面的雷震子有點類似,有人說手裡提的包包跟某奢侈品的樣式很類似、開口手鐲、手錶狀裝飾品等非常新潮啊

浮雕描述了大量國王狩獵過程的場景,場面栩栩如生,特別是獅子、狼等猛獸中箭的場景

尼姆魯德 (Nimrud)神廟位於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首府摩蘇爾附近,興建於公元前13世紀, 尼姆魯德 曾經是亞述帝國的首都之一

方尖塔,亞述國王沙爾馬尼鍀三世前830年左右在 尼姆魯德豎立紀念他取得的成就等紀念碑

古希臘館:

希臘被視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於公元前800年形成奴隸制國家,公元前5世紀發展至以雅典和斯巴達為代表的希臘城邦鼎盛時期,公元前146年並入羅馬帝國。 後成為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部分,以希臘語及文化所主導,15世紀中期被奧斯曼帝國統治。古希臘時期可以大致簡單理解為跟我國的西周後期到戰國時期。

希臘海仙女神廟,建於公元前390-380年,出土於土耳其西南的桑索斯,所以又被稱為涅瑞伊得斯紀念碑,曾毀於地震,後被整體搬遷到大英博物館。

雕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米諾斯王朝,早於公元前1400年

希臘克里特島的克諾索斯位於希臘本土以南130公里的地中海上,愛琴海以南,面積8236平方公里,是希臘最大的島嶼。在克里特島上,距海邊4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面積為270萬平方米的城市克諾索斯。其中心王宮有兩座,第一座小面積宮殿由於意外損毀而廢棄;第二座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米諾斯王宮遺址,是基於第一座宮殿的遺址上興建的,長寬為150×100的多層建築,總佔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

帕台農神殿(希臘用以祭祀雅典娜女神的神廟)

思考者,聽說是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在造訪大英博物館學習了古希臘的雕塑藝術風格後創作的雕塑,大概完工於1870年左右。

世界文明的遺跡都有同樣悲慘的命運,慘遭破壞,腦袋被敲掉,所以看到龍門石窟中的很多佛像的腦袋被敲掉一點也不奇怪,不完全都是那個轟轟烈烈的大時代運動造成的。

帕特農神廟牆面浮雕

描述了希臘神話中拉皮特人與人頭馬身的肯陶洛斯人之戰。故事說的是希臘英雄提修斯迎娶拉皮特人公主,婚禮邀請了人頭馬族人參加婚禮,婚禮中粗野的人頭馬族人酒後亂性竟然試圖搶走新娘,於是乎人頭馬族人和拉比特人混戰一場,最終拉比特取得勝利,趕走了人頭馬族。

半人馬經常被視為人的理智和技巧和動物的本能沖動和激情的綜合體。他們聽從頭腦的指揮時,是最優秀的戰士、最忠誠的朋友,但當他們 被慾望支配時,卻是最殘暴的掠奪者、最可怕的敵人 。

大洋洲和非洲館

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位於南太平洋東部,向東距離智利大陸本土約3600公里,南緯27度,西經109度。荷蘭航海家羅赫芬於1722年4月5日復活節發現並登上該島,該島因此而得名。當地人則稱之為拉帕努伊島。這個島在地理上屬於波利尼西亞群島,位於群島東端,是世界上最偏僻的島。

這些巨人是誰建築的,出於什麼目的至今誰未解之謎!

美洲館

⑦ 有些遺址類的博物館區採用的是玻璃地板,這種地板承重一般怎樣

做玻璃地面,一般會用鋼架支撐,然後鋪12mm(或12mm以上)鋼化玻璃.(磨砂玻璃或烤漆玻璃為多)
五六千年前,古埃及一位製造陶器的工匠,在一次從窯中取出陶盆時,看到陶盆里有一塊亮晶晶的東西。這位聰明而細心的工匠,沒有放過這個意外發現的晶體,他分析陶土裡的成分,一次次試驗燒制,搞清了這亮晶晶的東西是沙子和蘇打混合物燒成的,這就是後來的玻璃。
中國古代沒有玻璃這東西。琉璃雖然接近,但並非現代意義所說的玻璃,它來源於陶瓷的上釉。雖然歷史上可能偶然有這種東西的實物,但並沒形成一種生產的品種。

玻璃的歷史
玻璃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約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約公元前1000 年前,中國製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研製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3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
於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並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准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後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爐子熔化,製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
大約在4世紀,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我國的玻璃製造技術決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製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產玻璃!」
就這樣,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
1688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我們現在使用的玻璃是由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經高溫製成的。

幾乎所有的玻璃技術都來自西方國家,中國對玻璃技術基本沒有貢獻,不要說教別人,就是自己都不清楚。

芝加哥西爾斯大廈共有110層、高達442米,系美國乃至西半球第一高樓。7月2日,它向公眾開放了4個全玻璃的觀景台,這些觀景台距離地面的高度為412米,由3層厚度為3.81厘米的玻璃做圍牆,厚度達12.7厘米的玻璃做地板,可以承受5噸重量。觀景台向外突出約1.2米,寬和高均為3米。
。。。

⑧ 現代藝術館,美術館之類的地面材料可以用哪些謝謝!

現代藝術館、美術館里所使用到地面材料大致有這幾種:大理石、清水混凝土、瓷磚、地毯、卷材、地坪漆等。
具體適合使用哪種材料還需結合展館與畫作的風格來考慮。一般來說,偏巴洛克風格的美術館多會展示古典風格畫作,這種情況鋪設質感較為厚重的瓷磚、木地板會更加合適,這樣打造出來的整體風格能與古典畫作更加契合。現代風格的美術館適合展示多種風格的畫作,現時人們偏愛使用清水混凝土地面、地毯、地磚等材料來裝修地面,因為這樣能將人們的注意力更多地吸引到畫作上。

題主提到的「看起來就像一條路一樣」的地面,是普通水泥地面經混凝土密封固化劑處理後的效果。

混凝土密封固化劑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地坪材料,該材料可以將水泥基地面的硬度和密實度提升到石材的水平,後期再經過染色拋光,即可打造大理石材般的光感。許多現代風格的美術館都喜歡打造這種地面。

閱讀全文

與英國博物館地面是什麼材料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0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2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