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英國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12-10 20:07:08

㈠ 孩子不聽父母話怎麼辦

孩子不聽父母話怎麼辦

孩子不聽父母話怎麼辦,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視孩子,培養寶寶的智力是刻不容緩的,培養的能力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不能一味地去責罵孩子,下面我分享孩子不聽父母話怎麼辦方法。

孩子不聽父母話怎麼辦1

1、保持孩子高度

當你想要孩子專心聽你說話時,你最好可以蹲下來,和他保持同樣的高度。當你們維持同樣高度的水平時,更容易聽到和看到對方。

2、嘗試眼神接觸

當你試圖要孩子聆聽時,眼神接觸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你可以更清楚知道孩子是否專注,幼兒也更容易專心聽你說話。

3、說明盡量簡短

你的說明越簡短,孩子越有可能理解和聆聽。幼兒面對非常冗長的說明時,經常會不堪負荷,並停止聆聽。

孩子不聽父母話怎麼辦2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介紹

1、嬰幼兒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

孩子的自我意識在滿兩周歲之後漸漸覺醒,對「我」的力量有了一定的認識,會更加自主和積極地去參與活動。孩子想要參與所有的事情,但是他們不會方式方法,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本能去做事情,往往和家長的想法、做法相違背。如果家長勉強孩子,孩子就會反抗,並且內心會受挫,「不聽話」由此產生。

2、寶寶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喜歡接觸任何事物。如果家長對此不理解,並且認為孩子是在調皮,對孩子的`活動進行制止,甚至打罵孩子,這樣的話孩子就會不高興也就不願意聽話了。

3、寶寶的運動能力發展了

當孩子學會走路以後,身體的發育不斷增強,孩子的活動能力也在增強,因此十分希望能夠有更大的獨自活動的空間,所以會一個人不斷嘗試新鮮的事物。此時,倘若家長制止孩子的行動,孩子就會感覺不滿,也就變得不聽話。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這樣說過:要少下命令,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適用或失敗時才用。要像一個善良的立法者一樣,不會因為去壓迫人而高興,而因為用不著壓迫而高興。

4、他們感到困惑

孩子們真的很困惑——他們每天都在這個新的世界裡經歷著新事物。他們正在努力解決如何行動,如何表現,更重要的是什麼,什麼是更不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他們開始在不同的規則之間做出區分,同時對情緒和決定進行推理。他們在決定服從你的命令是對還是錯的時候會感到困惑。所以他們傾向於不服從。

5、他們是挑剔

向孩子們介紹新事物是很困難的。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變得很挑剔。特別是當涉及到服裝、休閑活動、食物和友誼時,選擇自己的選擇是非常明顯和重要的。他們的個人身份,他們的個人領域,他們的情感幸福——所有這些對他們來說都很重要,他們傾向於按照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做事情。如果你有一種觀點,那不太可能是他們所想的,那可能會導致他們不服從你。

㈡ 小孩子不聽話什麼辦

要教郁不能打

㈢ 外國育兒中,英國老人是怎樣進行隔代教育的呢

隔代養育這件事不僅僅是中國有,其實每個國家也會因為家庭結構或者是一些情況而出現老人幫忙帶娃的情況,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英國的老人是怎麼幫助家長帶孩子的,從而了解西方家庭教育與東方的不同。

堅持原則,懂得迂迴

對於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因為孩子撒嬌或者是哭泣就不讓他們承擔責任,比如孩子不小心弄壞了家裡的東西,而不給孩子責備或者是懲罰。

制定好的規則就不能輕易改變,如果大人帶頭破壞規矩,就等於變相帶頭讓孩子不遵守規則,對他們的影響是很不好的,將來到了社會上孩子可能做一些在法律邊緣試探的事情。

不過有些時候,雖然不能打破自己立下的規矩,但是卻可以迂迴達到雙方「共贏」的結果,父母和孩子都能得到部分的滿足。

這樣既不用打破原則,很多時候育兒需要的是靈活應對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死守規矩。



時刻啟發,讓孩子學會對生活和情緒的管理能力

讓孩子學會獨立,最直接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注重實踐動手能力。

英國的老人會讓孩子做很多事情,不會總是把他們捧在手心裡,不讓做這個不讓做那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還能培養他們對時間和事情的控制能力。

孩子能夠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獨立的第一步,真正的獨立是具有自主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這也就是所謂的管理能力。

管理者與執行者的本質區別就是管理者具備處理信息的能力,他們能把獲得信息處理成方案並且予以執行。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忽視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要多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實踐,只有孩子對自己有了掌控感,才能在今後的道路上越來越好。

㈣ 英國的學生如果不聽話老師是不是可以用教鞭抽打

英國:禁體罰後又開禁
英國雖然在1989年通過法律禁止在公立學校體罰學生,兩年後擴大到私立學校,1998年又擴大到校外——家長也不得體罰孩子,但2001年11月有40多所學校的教師和一些家長聯合向高等法院提出請求,要求恢復體罰,他們認為:禁止體罰使學校紀律下降,而且體罰是符合《聖經》要求的。
於是,從2006年4月開始,英國頒布了《2006年教育與督學法》,使英國教師有了懲戒不規矩學生的法定權。新法生效後,教師獲得在學校使用身體武力阻止學生打架權,並可不經家長許可對學生實施放學後或周末留校的處罰。
有了新法之後,一些地方教育部門規定了具體要求。例如,鞭子或皮帶必須符合經過認可的標准,必須備有懲罰記錄,禁止體罰年齡在8歲以下的兒童,打手心時每雙手不得超過3下,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過6下等。

㈤ 育兒干貨丨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你的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聽話,因為他們耳朵里總是聽到你說「不」。本次干貨分享,對99%的家長都有用,3分鍾看完。

英國劍橋大學在1934年做過一次研究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的實驗。有1300名2-5歲孩童參加這個實驗。

結果表明,家長越是簡單粗暴地對孩子錯誤的行為說「不」。孩子聽話的效果越差。讓孩子明白錯誤的行為,並令其自動改正的方法效果最好。

有的時候並不是你的孩子真的和你對著干,在他們心裡根本沒有這個意識,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對外界任何事物都抱有極大的好奇心。

於孩子來講,任何時候都是好事。在成人眼裡一件對於孩子來說很危險的事,孩子不會意識到。所以需要引導。讓孩子明白凡事都有個規矩。

在孩子的世界裡根本沒有對錯之分,他們的喜怒完全憑自己的內心。大有「順我者我高興,逆我者我就哭」的架勢。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很是頭痛,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守規矩。

規矩不是禁錮孩子思想的框架,而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的一項技能,隨著年齡增長,規矩又會成為融入當下 社會 的准則。所以引導+規矩=孩子聽話。我們一起來看看讓孩子聽話的幾種方法。

營造快樂的氛圍

家長在教孩子規矩的時候,最好是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孩子知道該怎麼做。不要很嚴肅,用教條來約束孩子。這樣孩子反而會聽不進去。相反,如果是在說說笑笑中跟孩子講道理的話,孩子反而會更加容易按照你所說的做。

把握好規矩的邊緣

規矩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所以在制定規矩的時候也不能把規矩制定地太死,讓孩子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自由地發揮也是很重要的。

鄰居家4歲的孩子,找不到自己最心愛的玩具卡車了,翻遍了自己的房間也沒有找到。躺在客廳一邊哭一邊打滾。

媽媽走過來問明情況後,轉身把小 汽車 拿給了孩子。在孩子伸手接過玩具的時候對孩子說:「寶寶,媽媽在把玩具給你的時候,要告訴你,這是你自己的東西,在不玩的時候要把玩具收到自己的箱子中。這樣就不會丟了。」

媽媽看著破涕為笑的兒子又接著說道:「現在看看你還有什麼玩具沒有找到,收集好後把它們都放在箱子里,玩具小 汽車 ,先暫時放在我這里,當你一個星期沒有丟玩具時,媽媽再把小 汽車 還給你。」

媽媽和孩子拿出日歷,在7天後的日期上畫了一個圈,從那以後,孩子每天玩過玩具後都會主動把玩具放回原位。7天後,玩具車回到了自己手中,從此養成了用完歸位的好習慣。

是規矩就一定要守

既然有規矩的存在,就代表著不遵守規矩要有一定的懲罰。如果孩子做了錯事,卻沒有懲罰的話,那要規矩干什麼?

要堅定和有耐心

因為孩子還小,記憶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有時候會把規矩忘記。

爸爸媽媽既要堅定地灌輸孩子要遵守規矩的理念,也要一直教育孩子守規矩,有的媽媽可能會覺得很煩,不願意一遍又一遍地說。

可是沒有付出又哪裡來的回報呢,所以,爸爸媽媽為了孩子還是要耐心地教孩子要守規矩,直到他記住為為止。

㈥ 英國育兒專家:孩子不聽話,先看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在看你嗎

生兒簡單, 育兒 難,對多數父母而言,養孩子真的是個不斷在試錯的過程。

「我說的話你是都沒聽到是么?」「讓你做事你怎麼還不去?!」「把我的話當耳旁風了是吧?!」「你怎麼還不去做作業?我都說了幾遍了!」……

類似於這種場景相信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孩子喜歡把家長的話當「耳旁風」,爸爸媽媽著急起來又顧不上說話語氣,看著孩子委屈巴巴的小臉,心裡真不是滋味!

我們經常說「教育、教育」,其實最關鍵的部分就在於「教」——把我們所了解的道理教給無知的孩子,這樣才算完成了教育的目的。

但很多孩子就是這樣,小時候還會認真聽爸爸媽媽講道理,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聽不進,反而會敷衍父母。

現在教育專家倒都是一味說「孩子一出問題,都是家長的錯」,關鍵我錯在哪兒啦?!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沒有跟上孩子的成長,當孩子慢慢長大,學會了獨立思考就會沒耐心聽這些道理了。

在某綜藝節目中,馬雅舒帶兩個孩子去菜市場,兒子對那裡的一切都很好奇,總想著摸魚、摸菜,可手一伸出去,媽媽馬雅舒就會大聲說,「不要碰那個,太臟了!」

可父母越是禁止,孩子就會越覺得好玩,越想去觸碰,時間一長,就會自然忽視家長說的話。

總的來說,告別被灌輸道理,轉而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即便是對家長的逆反,也是孩子長大的表現。

這樣想來,每次被孩子噎得睡不著的時候,會不會舒服些了呢?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產生自我意識之後,為了區分自己和別人,就會呈現一種逆反的狀態,具體表現為別人讓做什麼都抵觸,要麼就哭鬧,要麼就完全不理人。

這時候的說教,對孩子來說簡直就是毒葯了,他們還怎麼能聽進去呢?

英國著名 育兒 師凱瑟琳·梅維斯說,面對不聽話的孩子,你要先看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在看你嗎?沒有,那麼很好,這孩子不是不聽你的話,而是根本沒有在聽。

有的媽媽要說了:根本沒在聽,這不是更嚴重了嗎?

其實不然,只是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家長的溝通方式不正確而已。

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以後,需要一些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家長盡量不要在他身處自己的世界的時候打擾他。如果一定要,比如說「吃飯了」、「睡覺了」,請先注意你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聽。

最好的方法是靠近孩子,直視他的眼睛,孩子感受到他人的注視,自然會提起注意力。

千萬不要隔著廚房、客廳,對身處玩具房、卧室的孩子大喊大叫,距離越短,收效越是微小,孩子假裝聽不見也就更加理直氣壯了。

我們之前講過,家長頻繁嘮叨,次數太多,讓孩子產生了「超限效應」,超限效應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現象。

比如:媽媽洗完碗,在廚房看一眼正在客廳玩玩具的孩子,臉上帶著笑容的說一句:"你先自己一個人玩啊。"

不一會,母親的聲音又傳來詢問孩子好不好玩,現在正在玩什麼呢?孩子嗯嗯了兩聲沒有回答。

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媽媽害怕孩子一個人在那裡孤單,但是這也造成孩子在專心的玩樂過程中,對於母親的偶爾參與和破壞開始"自動忽視"。

於是,當母親結束自己所有的忙碌之後,回過頭需要孩子收拾玩具去睡覺,但是因為之前孩子對母親的"自動忽視"狀態仍然存在,於是反復多次的"去睡覺,收玩具"的指令,孩子都「不聽話」,要耗到家長動怒為止。

所以我們說,第一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第二要說到做到,像孩子不吃飯,媽媽先提示:「你現在不吃,待會兒就沒東西可吃了」、「我已經叫你很多遍了,說明你並不餓,不吃也行。」

這些話說出來,可能孩子會覺得有點不習慣,等到他們手頭上的興致過了,想要吃飯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妥協,因為「這頓飯已經過去了,要想吃飯只能等下一頓」。

很多時候,家長是因為知道不能拿孩子怎麼樣,所以只能「嘮叨」,在反復的嘮叨過程中,反而讓孩子更加輕視自己說的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如果說孩子不聽話,是因為家長跟孩子的交流有問題,那麼應該如何改進?

我們不能控制孩子的想法,但能給他們正確的建議。

正如上文所說,家長不能只靠「嘮叨」解決問題,一定程度上這個問題也解決不了,要讓孩子養成導向自己的結果思維,「這件事不做我會如何」,比如「這頓飯不吃我會餓」,而不是「這頓飯不吃我媽媽會生氣」。

一次生氣管用,兩次,三次,十次呢?

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以孩子的思維想問題,這件事是不是孩子不喜歡,是不是違背了他的意願?

比如我們之前講的一個例子:放放媽媽一家與閨蜜一家約定潛水,快到會合時間了,放放卻仍然拖拖拉拉地吃早餐,媽媽忍不住喊:「你快點啊,大家都在等你呢!你到底想不想去玩了?說你一早上了,干什麼事情都是磨蹭。」

家長認為夏天的周末全家去潛水是很開心,增進親子關系的事情,但是孩子為什麼磨磨蹭蹭,聽不進去?

意識到孩子心情的低落,而不是馬上反應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寶貝現在是不是不開心呢?」「今天是不是想去別的地方?」多問一句,也許事情就這么簡單。

㈦ 小孩子不聽媽媽的話,該如何管教

如何教育好孩子 中國幼兒教師網 http://www.yejs.com.cn/ 育星幼教網 http://www.gz61.com/ 中國幼教在線 http://www.06cn.com/ 深圳學前教育網 http://www.0-6.com.cn/ 中國教育視窗 http://yr.31133.com/YouErYuanWeb/YouErIndex.asp 中國幼教網-幼兒教育/學前教育專業門戶 http://fm.xugu.net/ 如何教育好孩子 人的習慣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個人最初的活動場所。家庭中的各種習慣是孩子最初接觸到的行為規范,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家長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呢?我認為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端正教育觀念。 幼兒階段是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過渡期。偉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換言之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庭的重視。很多家長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在學習上生活上對子女關懷備至,將良好行為的培養卻置之一邊不顧,對孩子聽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長認為: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只要讓他多學點東西,其它方面無所謂。家長的這些錯誤觀念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對幼兒良好行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間接折射到孩子的心靈中,變成孩子的觀念。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習慣對人的一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在抓學習的同時,也別忘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1、在實踐中鍛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形成來自實踐,習慣的養成更有賴於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幼兒良好行為形成的關鍵。由於觀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對四五歲(甚至更大)的孩子仍採用嬰兒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給學齡兒童穿衣,洗臉,喂飯,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這種包辦代替行為不僅剝奪了孩子的多種鍛煉權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賴心理越加頑固。長此下去,將會造成兒童的懶怠,驕橫甚至無能。良好行為習慣又談何實現。 2、培養應該持之以恆。還有一些家長雖然思想上比較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的培養,但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培養、教導孩子,這與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試著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際、同伴、集體中,學會獨立飲食、睡眠、盥洗、人際交往等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獲得「該如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並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練習強化,使之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這就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去教導孩子,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講明道理。講道理是提高認識的一種方法。幼兒時期,對是非的辨別能力較差,做錯事是難免的,生硬的教訓、批評可能會令家長和孩子的關系鬧僵。這時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細致地跟他講道理,通過簡潔的語言使孩子發現自己的錯誤,同時在與孩子的談話過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準」「不許」,要多從正面引導,對他的不良行為避免批評引導,而應該直接告訴他:你應該……比如家長在發現孩子搶別人玩具時,應該告訴他搶別人玩具是不對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別人借,或者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讓他明白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爭搶吵鬧是不對的道理。作為孩子自身來講,道理聽多了,良好的行為准則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適當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一種精神營養,更是一種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方法。孩子愛聽好話,喜歡被人稱贊,而且在人們對他的評價中認識自己。教育家陳鶴琴教授曾說過:「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責罰而改過是比較難的。」所以家長對孩子要以積極鼓勵表揚為主,消極批評只會使孩子灰心喪氣。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和表揚要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三歲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勵表揚。例如:媽媽看見孩子摔跤了,不要急著把他扶起來,可以馬上說:「寶寶真勇敢,跌倒了會自己爬起來,也不哭。」本來孩子也許會哭,可聽了媽媽對他的鼓勵,也許會自己從地上爬起來,也不會哭鼻子了。對於三歲以上的孩子由於他們的自我意識較強,對成人的評價很敏感,有強烈要求被表揚的願望,這就要求家長的表揚鼓 勵要適當,不能給孩子亂戴「高帽子」,讓孩子對其行為得不到正確的評價,這樣,逐漸他就會認為表揚是應該的,不表揚就什麼也不肯干,甚至會發生為了表揚而養成做假或討好的行為。表揚主要應該表揚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點,克服困難等。對孩子的表揚要具體說出好在哪裡,讓他有所遵循和發揚,適當的表揚促使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5、非語言信息的影響。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為為榜樣,通過同化作用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由於非語言信息比語言信息更具有真實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為對孩子有著重要影響。父母對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講究衛生、舉止文明等,同時家長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起到積極強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習慣的同時,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道理正在於此。 對於孩子某些不良行為,家長可通過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語言刺激,來減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為的頻率,比如:目光注視(以冷峻的目光較長時間的注視孩子)、距離控制(逼近或遠離孩子)、輕微的懲罰(拿走孩子喜愛的物品),這樣會使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行為產生內疚和羞愧,從而減少和消除不良行為發生的次數。 三、注意環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階段,固有認識和行為習慣比較少,因此要培養孩子建立新的、正確的認識和行為習慣就比較容易。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許多資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為習慣的產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夥伴的不良行為的影響。孟母擇鄰而居,歷代被傳為教子佳話。 其次,家長的榜樣作用,對孩子良好行為的形成也有著潛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維具體形象,成人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他學習的直接範例,有效地影響著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總之,家庭教育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 如何教寶寶學數學教學安排 態度: 鼓勵並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不可扼殺學習的樂趣 教學環境: 1、安靜、不受雜音及人們進出干擾的空間 2、空曠無其它視覺干擾的空間 3、教導者不要穿花衣服,也不要頭飾花俏 教導時機: 必須用最愉快的心情玩數學,如果心情不佳,必須調整 練習時間: 每次練習的時間不能太長,剛開始時,原則上是一天三次,每一次只進行 幾秒鍾。並且要在孩子意猶未盡時結束,如此才能刺激孩子繼續學習的慾望 教學方法: 1、老師的教學熱忱會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果 2、練習速度越快、新教材越多、心情越愉快、效果越好 3、每天堅持不斷的練習,勝過好過鶩遠卻斷斷續續 4、用心教導孩子,但不要考試 准備教具卡: 1、將白色的硬紙卡裁成28cm*28cm的正方形 2、每張卡分別貼上1到100個直徑1.9cm的紅色圓點 3、正面是圓點,後面4個角寫上數字,便於老師查看 4、不要把圓點貼成幾何圖形 5、從中間開始,以不規則的方式貼上圓點,不要互相重疊 6、卡片四周留一些空白位置,手指捏卡片時,才不會遮住圓點 7、數學零,就不用貼圓點 學習時間安排及方法: 一、認識字點數卡,10天時間可以由1點教到第20個點數卡(1-10天) 首先讓寶寶學習的是認識數量,而不是抽象的數字。不可以按順序讀卡,不可以要求孩子重復你告訴他的數字。 1、第一

閱讀全文

與英國孩子不聽話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0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2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