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為什麼英國那麼多家族作家

為什麼英國那麼多家族作家

發布時間:2022-12-11 10:31:40

⑴ 英國有那些著名作家

英國著名的作家有

1、傑弗里·喬叟

喬叟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受過大學教育,熟悉法語和義大利語。1357年開始出入宮廷,後常出訪歐洲,在義大利接觸到了但丁、薄伽丘等人的作品.這影響了他後來的文學創作。喬叟於1400年在倫敦去世,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之角」。

⑵ 英國有多少貴族多少大的貴族家族能不能說下他門的情況

英國貴族史

貴族起源(盎格魯-撒克遜時期)
千多年前,以軍事貴族的面目出現。為國王效力,履行軍職,財富主要是地產,繼承遺產要繳納捐稅。600年間,戰亂不斷,國王依戰功賞賜給將士土地,而國王自己,通常也被視為「牛」一點的貴族。
開始叫「哥塞特」,後來叫「塞恩」,詞語含義是為他人服務,地位的高低,由被服務的對象決定。彼時,很多自由農變為農奴。約6世紀起,貴族群體中注入宗教成份。
撒克遜人,是傳說中的亞瑟王的手下敗將。在《Wives and Daughters》中,漢姆雷老爺,很為自己是到英格蘭最早的撒克遜人而驕傲。其實,之前,英格蘭是凱爾特人的天地,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是來自日耳曼的入侵者,經過長達3個世紀的征服與混合,幾個民族融為一個民族,才有了今天的英格蘭人。
刻爾(農民)與哥塞特之間的基本區別,是著名的《伊尼法典》中關於償命金的規定,後者通常是前者的6倍。勤勞且家運亨通的刻爾,就有可能成為哥塞特。大約10世紀,Ealdorman這個詞,開始專指大貴族,漸漸具備了伯爵、方伯、親王等涵義,意即地方統治者。
教會執事這一專職,可能出現在800年前後。早在6-7世紀,不列顛就形成了世俗貴族與宗教貴族關存的體制。教會貴族與英格蘭君主的聯系相當密切,從屬關系比較確定。他們,既能佈道,又能揮舞寶劍。
賢人會議成員,能參與重大決策,有司法權。
直到11世紀前期,大貴族伯爵與普通中下貴族塞恩的等級差別才終於明朗化。

封建貴族制的確立(諾曼時期)
英法兩國的封建制,存在較明顯的差異。
英: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類似於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法: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社會語言開始分化——上層階級說法語,下層民眾講英語。重要的文件,多用拉丁文和法文。直到1259年,亨利三世同時使用兩種語言發表文件,英語才逐漸地在上層政治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1086年,征服者威廉(諾曼底公爵),弄出一本《土地調查清冊》,把許多自由或半自由的農民,劃成了維蘭(農奴),因此,這本清冊,被英國人民稱為「末日審判書」。
貴族因婚嫁而獲得領地時,需向國王繳納數量可觀的轉讓費。
立憲的細胞,在諾曼登陸百年後就開始顯現,以國王與貴族的對立為表象。
騎士教育,重武輕文。經常進行比武大會,常有傷亡。得勝的騎士,有權親吻一位可愛的女士。所謂騎士精神,即貴族精神。早晨一本正經地彌撒,中午酗酒鬧事,下午洗劫教堂,晚上調戲婦女。
在戰場上,騎士很少殺騎士,死的都是平民步兵。十字軍東征的路上,騎士和北歐海盜沒啥區別。騎士精神化作替私人復仇的戰斗。
騎士精神的副產品是「英雄愛美人」。12世紀起,一個婦人,在丈夫之外要有個情人,否則,就會被視為缺少魅力。
1075年,大會議規定,禁止7代之內有血緣關系的人婚配,禁止與配偶的4代之內的血親成婚。不過,1215年,教廷便將此做了修改,7代改成4代,因為,門當戶對,太不容易了。

興盛與衰落(12世紀末-15世紀)
1399年-1485年間的每次改朝換代,都由大貴族發起,都以一具國王的屍體奠基,而為此受牽連、危及身家性命、失爵丟官的貴族更多。英國的君主,事實上是選出來的,而非世襲。
1215年6月,倫敦25名貴族迫使英王約翰簽署了著名的「貴族綱領」《大憲章》。《大憲章》共有61項條款,大部分都列明一些有利於貴族的權利。例如,國王在國家所有重要事務上,包括征稅,必須徵求貴族的意見並且得到他們的同意;過往不得隨意侵犯貴族的人身自由,等等。「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則,從此被人銘記。
1265年的「西門議會」,成為未來下院乃至議會制度的重要起來。1325年,英國議會歷經百年終於形成。1376年,騎士代表彼得•馬克,成為首任議長。15世紀60-70年代,貴族院正式稱為上院,平民院正式稱為下院。
15世紀後期,英國貴族制逐漸成形,最終定製。即公侯伯子男,另外,還有從男爵和騎士,勛爵是獎勵性稱呼。1301年開始,威爾士親王成為不列顛王國的繼承者的名號。
黑死病,成為封建農奴制的殺手。
玫瑰戰爭。1455年,以紅玫瑰為標記的蘭開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為標記的約克家族,多次刀兵相見。持續30年,直至紅玫瑰得勝,都鐸王朝建立。

衰落和變異(1485-1688年)
大貴族揮霍得入不敷出,鄉紳階層開始崛起。
灰、黑逐漸被視為「上色」。長期影響著本國民眾,至今未變。
長子作為家庭姓氏、家產和爵位的優先繼承人,地位格外重要。長子早夭,則由長孫繼承。若無,則次子、幼子循序漸遞。不動產一般只傳一人,其他財產女兒或可繼承。重視家庭禮節,重夫權父權,但貴族婦女有較多自由。
因涉及到財產或爵位等問題,婚戀不自由,基本上是國王或父輩定。宗教信仰也會影響到愛情與婚姻。貴族的非長子的兒子,不容易成婚,而且,在特殊的財產繼承製下,很可能變成窮光蛋。《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姐妹,就是沒有不動產繼承權的人。
世俗貴族,文化素質低下。倒是次子、幼子,被送進劍橋、牛津;上流社會,還有一批文化名媛。
伊頓公學建於13世紀。學費很高。游學開始流行,貴族子弟去意法學習語言、文學、藝術、禮儀,經過200多年的潛移默化,前朝的佩劍騎士終於成為通曉文墨的紳士。嘿嘿。幾位知名女作家,都生活在紳士後的時代。

「貴族時代」(1688年-19世紀中葉)
英國貴族的特點是具有政治獨立性、民主意識和紳士風度。
托利黨,Tory,英國政黨。產生於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國保守黨。「托利」一詞起源於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 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參加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1760年,逐漸成為執政黨。到19世紀中葉,發展成為保守黨。輝格黨,Whig,是它的對立面,名稱可能是Whiggamores(意為「好鬥的蘇格蘭長老會派教徒」)一詞的縮語。輝格黨得益於1688年「光榮革命」帶來的政治變化。
光榮革命,是英國一場和宗教有關的非暴力宮廷政變,發生在1688年到1689年。當時,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為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廢絀。在廢絀國王之後,他們把王位傳於原本的繼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帶兵進入英國,未發一槍,使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議會重掌大權,而威廉亦即位成為威廉三世。因為這場革命未有流血,故史稱光榮革命。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斗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貴族含義發生變化。真正意義上的英國貴族,一直最少,但穩定性在歐洲首屈一指,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穩定的貴族體制。
1707年,蘇格蘭合並於不列顛,1800年,愛爾蘭合並於不列顛。
資產階級革命後,在英國,幾乎無貴族不富。看了一下統計表,《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也就是大地產者中的中等。幾乎所有的大地產,都是靠舊的繼承製保留下來的。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從農業革命開始的。貴族們發展農業、礦業、交通運輸業。托馬斯•科克培養優質綿羊而聞名1837年被封為伯爵。
上院的權利不表現在上院而表現在下院。
拜倫曾任上院議員,雪萊出身於從男爵家庭。
英國貴族不像法國貴族那樣喜歡群聚和沙龍,而是喜歡庄園。「每個人的房舍,都是他們的城堡。」
威斯敏斯特公爵的發家史(現英國首富)。1703年,他的先祖才成為男爵,1874年,便爬到了公爵的位置。
1722年,喬治三世提出,議會通過了《王室婚姻法》。18世紀末-19世紀初,貴族離婚率4%,平民離婚率萬分之一。所以,貴族們的婚姻生活還是相當不安定的。

真正的衰落(19世紀後期至今)
1872年,產生無記名投票法。
1876年,出版《英格蘭的貴族》,不久,再版,更名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大地產者》。它,是1000年來第一本說明土地佔有的不合理情況的專門著作。
1894年開始徵收遺產稅,致使大地主們雪上加霜。資產階級進入貴族,爵位換財富,財富換爵位。
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中產階級新貴。一戰、二戰中,死傷諸多貴族,甚至有老貴族斷了血脈。這,與他們受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帝國主義教育有關。
大貴族的地產銳減。
丘吉爾不願意自己偉大的名字被陌生的稱號取代,只接受了嘉德勛章。
麥克米倫也曾拒絕封爵。當然,最後,他還是要了世襲伯爵的稱號。
英國貴族存在的時間,超過10個世紀,可是,直到1998年英國議會改革,世襲貴族才算壽終正寢。他們是「世界史上少有的能夠在適當的時候作出適當退卻的階級」。「英國之所以在現代化的社會轉型方面取得成功,避免了革命的震盪,贏得了社會的平穩發展,英國貴族的遠見、勇氣和妥協精神是不可抹殺的。」

⑶ 19世紀為什麼會在英國出現一批女性作家

19世紀中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使英國走上了經濟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社會現代化的道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英國女性作家異軍突起,19世紀英國有30多位女作家相繼登上文壇,她們以女性視角對婦女的處境進行描述,創作出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成為英國文學史上一個獨特的現象。而19世紀只有英國的文壇出現了女性作家群的崛起,這應從當時的英國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來探討它的必然性。以簡•奧斯汀、夏洛蒂三姐妹、安妮、勃朗寧夫人等為代表的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女性作家群涌現在了19世紀英國的文壇上。這一獨特現象出現在英國的文壇上,是有其必然性的。本文試從英國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來探索其根源。
經濟上,得益於19世紀中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所煥發出的巨大生產力,為女性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工業革命促使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整個19世紀特別是維多利亞時期是英國中產階級不斷發展壯大的時期。隨著工業化的全面深入、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公共機構的膨脹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中產階級無論從數量上還是經濟實力上都得到了迅速發展。從
中產階級在英國內閣中數量和比重的變化中就可見一斑。
19世紀在英國內閣中中產階級的比重是逐漸增加,特別是到19世紀後期。有數據表明「1868年格拉斯頓內閣中貴族為7人,中產階級為8人;1874年狄斯雷利內閣中貴族為8人,中產階級為6人;1885年索爾斯伯里內閣中貴族為11
人,中產階級為5人;1886年格拉斯頓內閣中貴族為9人,中產階級為6人;1886年索爾斯伯里內閣中貴族為1O人,中產階級為5人;1892年格拉斯頓內閣中貴族為9人,中產階級為8人;1895年索爾斯伯里內閣中貴族為8人。中產階級為11人。以後各屆內閣中貴族便始終少於中產階級分子的人數。」⋯ 這足以見得19世紀中產階級在不斷發展壯大。
隨著英國中產階級的壯大,英國婦女特別是中產階級婦女的命運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當處於社會底層的勞動婦女為生活所迫走出家門時,中產階級婦女卻完全退隱到家中,過去曾經是男人得力助手的妻子和女JL~'I1,如今不稼不穡,閑居在家。工業化使家庭和工作場所分離,家庭變為一個私人場所。在面對激烈競爭的商場,「家」——成了中產階級男子感情的避風港,同時,妻女不外出工作也是19世紀中產階級地位的象徵。妻子閑居家中是丈夫事業成功的象徵——表明他掙的錢足以維持一家人的舒適生活。在《有閑階級的理論》一書中凡勃倫指出,「資產階級通過他們的妻女來炫耀其財富,她們的無所事事和奢華被用來表現她們的所有人一丈夫和父親的勤勞和威望」 J。這種觀念阻礙了中產階級婦女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做個「家庭天使」是19世紀對中產階級婦女的呼喚。
為了使禁錮在家庭里的婦女的生活有意義,便對家庭進行大肆的贊美。福音派宣稱:「家庭是社會安定有序的基石,妻子和母親是家庭的核心。」 J『『英國人的家庭就是他的城堡。」L4J英國著名政論家、藝術評論家和散文作家約翰•拉
斯金(John Ruskin 1819—19oo),在《芝麻和百合•女王花園》中贊美道:「家是和平之地,避風之港,不僅避開一切傷害,而且籍以擋開一切恐懼、憂慮、離別⋯⋯這是神聖之地。」L5 J而婦女便是這一切美好地方的守護「天使」,使得中產階級婦女也心甘情願留在家中,成為「家庭天使」。中產階級的壯大使得大量婦女回歸家庭。而19世紀之時的家庭服務(domestic seI、,ice)非常興旺。
據統計,「家庭服務是19世紀英國婦女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在整個就業人口中排第二位。到1851年人口普查時,在1 073.6萬婦女之中,有90 5萬人從事家庭服務業(不包括農場服務在內)」_6J。如此興旺的家庭服務工作使得留在
家中的中產階級婦女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之中解脫出來,閑居在家,具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創作。中產階級婦女不必為生活而拚命奔波,有閑暇時間讀書寫信,又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去用心體驗生活的滋味,她們閱讀大量的書籍,提高自己的品位。「婦女們可以有思想,可以博覽群書,⋯⋯男人們開始贊同並幫助她們要變得聰明、智慧,而不是嘲笑或阻止她們。」 7 19世紀興旺的家庭服務業使得回歸家庭的大量婦女無事可做,為了打發閑暇時間,又提高自身的品位,創作就自然而然的成為她們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大量女性作家涌現的第一個原因。創作也是部分中產階級婦女謀生的主要手段之一,這是原因之二。這是由於人口比例失調而中產階級婦女不能外出工作所造成。英國在黑死病之後,人口比例就嚴重失
調,19世紀的英國,女性人口始終多於男性。「據1851年人口調查統計,女性就比男性多出50萬人。」 』.『在1851年,15~ 45歲的單身婦女有27.65萬人,1871年增至32.87萬人。在1871年,20~24歲的年齡段,單身婦女佔2/3,24~35歲的佔30%。」_9J隨著海外殖民地的發展,大量男子移民海外,
這樣在19世紀中後期,英國出現了大量的單身婦女,其中中產階級婦女佔了絕大多數。這些未能結婚的女性,她們的家庭出身決定了她們不被允許離家謀事。「如果一位婦女不得不工作,立刻(雖然她可能是一名基督徒,有良好的教養)她就失去了傳統賦予『淑女』一詞所包含的特殊身份。這樣大多數人只有無可奈何地呆在家中。」 l 0j這樣寫作便成為她們謀生的一種體面選擇。如著名的夏洛蒂三姐妹,她們開始是當家庭教師,後轉向寫作,並以寫作為生。19世紀英國女性作家群的崛起,還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正如伍爾芙說:「偉大的作品不可能單獨地無緣無故地誕生,它是成年累月共同思考的結晶,大家都作過努力,單個聲音的背後隱藏著大眾的才智。」_】 J就如簡奧斯汀在小說上取得的成就是由於有一大批優秀的和微不足道的女性作家寫的小說供她借鑒。19世紀涌現出一大群有影響的女作家是有這樣一個基礎和發展過程的。早在17世紀,英
國就出現了以寫作謀生的女作家貝恩,正是由於貝恩的示範,在18世紀才出現拉德克利沃夫夫人、瑪利亞•埃奇沃思等女作家。發展到19世紀就涌現了30多位具有影響力的女性作家。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同時,英國婦女特別是中產階級婦女她們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經歷又為小說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19世紀的女性作家其作品多以寫家庭婚姻中的女性為主,這與她們的切身經歷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中產階級的婦女,她們一生的目標也就是結成一門門當戶對的婚姻,成就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所以甚至連她們的教育也始終與長大後做母親的角色聯系在一起。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明確指出女子「所學的一切,無不明顯地具有一定有用目的:增進她肉體上自然的豐姿,形成她內心的謹慎、謙遜、貞潔及節儉等美德;教以婦道,使她將來不愧為家庭主婦等等。」自身的生活體驗加上本身的文化教養,使得婦女的創作大大地增加起來。當然,婦女創作的增多,還在於她們擁有廣大的讀者基礎。因為她們的作品反映生活,貼近生活,小說中理想的婚姻生活是所有女性所追求的,甚至有許多作品114還成為對婦女進行婚姻家庭教育的教材。貼近生活的作品在吸引廣大的女性讀者群的同時,促使更多的女性嘗試著寫作。
19世紀的英國女性作家在創作上大多選用了小說這一體裁,這有著深刻的文化因素。因為在當時小說是一種不成熟的體裁,是男作家們不屑於採用的方式,因為小說的形式太隨意,和書信相似,不足以表現文學的高雅。但女性卻天然地適應這種體裁。正如喬治•愛略特在《婦女小說家的愚蠢小說》中說「沒有哪一種藝術比小說更能自由地突破苛刻的條條框框。」她的戀人劉易斯在研究1852年婦女小說家時也指出:「就所有文學類型而言,小說無論從本質抑或處境來看,皆是婦女最能適應的體裁。」「小說是體現婦女學問的主要組織部分的家務經歷的適當形式。」

19世紀英國女性作家群在英國19世紀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異軍突起,成為19世紀英國文化史上引人矚目的獨特現象。而通過分析這一獨特現象和了解她們所寫的作品的內容,又為我們更好地了解和研究19世紀英國的婦女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

⑷ 英國歷史上為什麼會出現這么多著名的科學家

1.經濟發達
英國是19世紀遙遙領先的世界大國和海上霸主,有著當時「世界工廠」的稱號,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的倡導者,並且是早期議會民主制度的誕生地,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水平亦有顯著的貢獻.在其頂峰時期,大英帝國曾經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因其控制的土地覆蓋了地球大部分經度,太陽時刻都會照耀英屬領土,故稱為「日不落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2.宗教興盛
16世紀以後,英國是好幾個重要的新教教派的發源地:聖公會(此為大公教教派)、公理會、浸信會、公誼會、循道公會-衛理公會、弟兄會等.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曾經是基督教多次屬靈復興運動的中心和海外傳教的重要基地,誕生過約翰·衛斯理、懷特腓、卜維廉、克理威廉、馬禮遜、達秘、戴德生、李文斯敦、賓路易師母、史百克等眾多著名基督教徒.
3.文化繁榮
英國文學或不列顛文學(British literature)是指英國的文學作品.歷史上,英國在不同時期包括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馬恩島和海峽群島等地,所以英國文學除英語作品之外,也涵蓋了多種語言的文學.而English literature這個概念雖有「英格蘭文學」的意思,但通常是指英語文學,包括了歷史上來自愛爾蘭、印度、澳大利亞等地使用英語寫作的作家創作的作品.英國文學和英語文學之間重疊的部分很多,但彼此並不相同;蘇格蘭文學、威爾士文學也一般算作獨立的重要學科.通常提到英國文學時,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英格蘭的英語文學.一般認為,莎士比亞的劇本是英國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也是最經常被引用的作品.
4.教育發達
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聖安德魯斯大學、杜倫大學、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巴斯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倫敦大學學院、華威大學等屬於世界頂尖大學的行列,蘭卡斯特大學、薩里大學、約克大學、拉夫堡大學、布里斯托爾大學、萊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伯明翰大學、東英格利亞大學、南安普頓大學、紐卡斯爾大學、格拉斯哥大學、諾丁漢大學、謝菲爾德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阿斯頓大學、肯特大學等也是世界一流的著名學府.她們為英國以及整個世界培養了眾多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工程師,例如艾薩克·牛頓、雪萊、查爾斯·達爾文、保羅·狄拉克、諾曼·福斯特、史蒂芬·霍金、約瑟夫·李斯特、亞當·斯密、詹姆斯·瓦特、約瑟夫·湯姆遜、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和亞歷山大·弗萊明等等.
以上這些因素使英國產生了為數眾多的各類著名科學家

⑸ 在世界歷史上,為什麼英國和法國那麼出名啊很多地區的人從小就聽說過英國,法國。包括我也是

LZ您好
英法兩國是西歐相當早就統一的國家(本來還有一個更古老的東羅馬帝國結果晚節不保)。而英法兩國在封建主義時代就以相愛相殺著名。百年戰爭,聖女貞德之類的故事就是出自這兩家恩怨。
後來,英法兩國又先後出現資產階級革命,緊跟著荷蘭成為資本主義性質的國家(同時期的德國,義大利等還在封建割據)
在這一過程中,二者外加西班牙等,還開辟了很多海外殖民地。其中英國在中外近代史中的作用更大一點(關鍵詞:東印度公司,鴉片戰爭,香港………)
法國的關鍵詞也很多,譬如巴士底獄,拿破崙,巴黎公社……
因為資產階級運動開展得早,文化歷史兩國也很繁榮,英國可以列出莎士比亞,雪萊,狄更斯等,法國作家就更多了,托爾斯泰,福樓拜,莫泊桑,巴爾扎克……
古典物理,近代化學這兩國出了什麼名人那就更不勝枚舉了
二戰中,二國什麼關系就不講了……
現而今,殼牌,勞斯萊斯,匯豐銀行等都是英國著名的跨國企業,法國對應則有家樂福,標致等等。

可以說,這兩個國家是上一個千年裡,曝光率最高的國家,為人熟知不奇怪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英國那麼多家族作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2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