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什麼樣的犯人會被流放

英國什麼樣的犯人會被流放

發布時間:2022-12-12 00:10:18

㈠ 英國在18世紀為什麼將澳大利亞作為罪犯流放地

1770年庫克船長發現了澳大利亞,以大不列顛的名義宣布對澳大利亞東海岸地區擁有主權。由於澳大利亞地理位置孤立,同時又由於1782年11月30日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美國和英國代表在巴黎簽署和平條約。澳大利亞被認為是流放這些囚犯最好的地方。

於是英王喬治三世決定將澳大利亞作為集中的罪犯流放地。1788年1月26日,一個由11艘船艦組成的艦隊將548名男罪犯和189名女罪犯送到澳大利亞,一直到1840年,澳大利亞一共送了16萬名罪犯。罪犯的小孩由於不在記錄中,人數不詳,估計全部罪犯及小孩,約在20萬人以上。

在接下來的80年裡,大約有16.2萬名被判犯有刑事罪的男女流放到了位於澳大利亞多個不同的罪犯流放地。

(1)英國什麼樣的犯人會被流放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罪犯流放地遺址在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1306。澳大利亞罪犯流放地遺址並非一個單一的地點,而是一共有11處,分布在新南威爾士州、塔斯馬尼亞州、西澳大利亞州等多處。

這11處遺跡現在全部都已經不再是監獄或流放地,絕大部分都被改造成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有些的知名度還頗高,所以大家在澳大利亞旅遊時,如果對澳大利亞的歷史文化有興趣,可以選取一些參觀下,11處遺跡分別如下:

1、金斯頓和亞瑟谷歷史遺址(Kingston and Arthur`s Vale Historic Area),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

2、帕拉瑪特舊政府大樓(Parramatta Old Government House)及市立廣場(The Domain),新南威爾士州

3、海德公園軍營遺址(Hyde Park Barracks),新南威爾士州

4、布理肯頓·威爾莫庄園(Brickendon and Woolmers Estates),塔斯馬尼亞州

5、達琳敦假釋局(Darlington Probation Station),塔斯馬尼亞州

6、古大北路(Old Great North Road),新南威爾士州

7、卡斯卡德婦女工廠遺址(Cascades Female Factory),塔斯馬尼亞州

8、亞瑟港歷史遺址(Port Arthur Historic Site),塔斯馬尼亞州

9、煤礦歷史遺址(Coal Mines Historic Site),塔斯馬尼亞州

10、科克圖島監獄遺址(Cockatoo Island Convict Site),新南威爾士州

11、弗里曼特爾監獄(Fremantle Prison),西澳大利亞州

所有流放遺跡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塔斯馬尼亞州塔斯曼半島(Tasman Peninsula)上的亞瑟港(Port Arthur),這里有著全澳大利亞保存最完好的監獄,從1830年至1877年之間,這里曾經關押了超過1.2萬名英國重刑流放犯人。

監獄四周高山林立,猶如天然的屏障城堡,對當年的流放犯來講這里也是最陰森恐懼的地方。目前供遊客參觀游覽的有當年犯人建造的古式教堂,火葯庫,牢房和守衛塔等。這里還有一個充滿奇特風格的監獄博物館,裡面展出許多當年的圖片和實物,包括犯人的囚衣、鞭子和鎖鏈等。

㈡ 澳大利亞的由來:歐洲罪犯流放地,屠盡土著自立為王

景色優美的澳大利亞曾讓眾多遊客們流連忘返,四面環海的景觀更是美不勝收。

而作為世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發展迅速,而近期 烏合麒麟的CG畫更是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了這個國家,這個不一樣的移民種族,著實讓人好奇。

澳大利亞並非是太平洋中的一座荒蕪人煙的大面積孤島, 未被殖民前澳大利亞的領土上居住著成千上萬的土著人,大部分是黑色人種和少許的東南亞人種。

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庫克於十七世紀七十年代登陸澳洲本土,並把發現的澳洲本土稱為新南威爾士。

登陸後當地的土著人和英國人爆發沖突,土著黑人被部分屠殺, 派穆爾威就是土著人反抗殖民者的領袖,但後來他被白人殺死,這里終成為了英國人的地盤。

起初的澳大利亞被稱為由犯人創造的國家,是因為作為英國的殖民地 ,由於當時北美獨立,監獄又人滿為患。

英國不得已把以前送往北美的犯人送到澳大利亞,所以從此以後,英國每年都會大規模的將犯人送往澳大利亞, 維持了將近100年,到1868年結束,那時候澳大利亞已經收納了近19萬的犯人。

作為當時的殖民地,植物學家們在這片大陸上發現了許多的新物種,而登陸的這片區域也就被稱為了植物海灣。

而這片海灣就是悉尼的郊區,而悉尼就是他們當初的登陸點。

而悉尼名稱的由來並沒有很大的意義,取名悉尼是因為當時有個英國大臣叫做悉尼, 不止如此,澳大利亞的當時的許多地方也是以英國的人名來命名的,那時本質實屬英國。

英國把那麼多犯人流放到澳大利亞,從起初的改造罪犯放羊產出羊毛到後來的開礦,淘金者。澳大利亞慢慢富起來了,人們有錢了,就想著獨立了。

1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國慶日,但這一天卻不是這個國家的誕生日,而是英國殖民者第一次在澳大利亞城建殖民地的日子。

澳大利亞他們並沒有自己獨立的時間點,也是蠻滑稽的趣聞,和他們的地名一樣,「很有特色」。

起初剛到殖民地的人覺得自己是英國人, 對於英國有所屬感,認同英國文化。

但隨著時間越來越長,人們過的越來越好,進而在澳大利亞本地出生的人,新生代的澳大利亞人對英國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歸屬感了: 生在這,長在這,就是這的人。

那時,各個國家都在崛起,英國對於澳大利亞也不太放在心上,所以更使他們覺得自己是澳大利亞人。

其次還有個重要原因:貿易。

澳大利亞中各個殖民地的商業政策都不太相同,這樣給開展貿易,經商的人們帶來了許多不便,所以6個殖民地想統一起來,搞個聯邦政府,獨立開來。

在此過程中,英美兩國在進行獨立戰爭,英國戰敗,對於澳大利亞獨立英國自然也沒法阻止。

索性通過了法案, 至此獲得了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雖然獨立開來,但澳大利亞仍然實行君主立憲制,而最高領導人還是英國女王, 但可想而知,現在的澳大利亞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了。

襁褓中的澳大利亞,滿是罪犯的土地卻幻化出了傲人的成就,從泥濘到雪白,從滿是污漬到讓世界矚目,澳大利亞走過了太多的路, 富饒的土地滋養著來到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們勞作,他們富有,他們成長。

不堪壓迫的他們想得以解放,得以獨立。從英國的殖民地到澳大利亞的成立,從英國人到澳大利亞人,他們得以新生。

同樣,他們也會走的更遠。

但最近的烏合麒麟漫畫卻又讓人認識到了這個國家的另一面:虛偽殘酷,滿口的人權成為了笑話,背後的骯臟,殘忍讓人發寒。

㈢ 古代的人如果犯了事,一般都是流放到哪些地方

先秦時期,堯舜時代,流放地點主要是幽州、崇山等四個地方,這在當時那可是最窮,最遠的地方了,《尚書》曾記載:“流共工於幽州”。也就是共工被流放到了幽州。那幽州是哪裡啊?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我們偉大的首都,那可是富得流油得。而當時其他的地區那就主要集中在甘肅,在現在看來,甘肅也還不是那麼發達。

古代國際上怎麼流放,當時英國流放地點一般是澳大利亞和北美洲,現在都是發達的地區,日本的流放地點是北海道,那可是著名的旅遊區,俄羅斯流放到西伯利亞,現在還是很荒蕪。

因為古代人力有限,而國家面積有這么大,周邊很多地區那都是有待開發的處女地,而且如果將犯人關起來,還要管吃管住,很是不劃算。所以很多君主都選擇流放。

㈣ 澳大利亞為何會成為英國罪犯的流浪地

當時澳大利亞其實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當時為了能夠更好的掌控澳大利亞,但是又不想讓本土的人做出太大的犧牲,所以就讓英國的罪犯來到澳大利亞。這些英國罪犯擔任著開發澳洲大陸的主要責任,同時也會讓英國殖民地統治更加穩固。所以當時英國政府就順水推舟,把那些多餘出來的罪犯全部都流放到澳大利亞。這樣這些英國罪犯既可以幫助英國政府統治澳洲,也可以讓這些罪犯幫助英國政府開辟澳洲大陸。當時英國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妥善的解決了罪犯處理問題,同時也為英國帶來了非常大的利益。

㈤ 流放 怎麼解釋最完整!

刑罰的歷史》

在遠古時代,流放幾乎等同於死刑,只是讓犯人多了一點苟延殘喘的時間。受人憎惡的單身遠行者,很容易成為捕獵者的目標。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獵殺被流放的人甚至還是一項受到鼓勵的活動。

1579年英國起草了有關計劃,讓裝備了帆船的艦隊把大批的重犯帶到船上,把時常製造麻煩的罪犯驅逐到更遠的地方。

二十年後,一項允許把犯人運走的法律生效了。在伊麗莎白一世執政的最後幾年,流放變得國際化了。英國犯人的流放目的地是一個世紀前哥倫布發現的美洲。

流放行動曾因幾次戰爭中斷了很長時間。1756年到1763年的「七年戰爭」使數百名男女犯人的流放行程受阻。流放行動的另一個困難是,美洲定居者們已經不願意再讓頑固的罪犯到他們的土地上來,從定居者們的勞動生活看,他們已經不是罪犯了。種植園主們發現了比白人廉價得多的勞動力——從非洲送來的奴隸。所以從1775年起,再沒有人願意用英國罪犯做勞力了。這還是獨立戰爭爆發之前的事情。

美洲逐漸繁榮起來,跨大西洋的商業航行成倍地增加。從貿易方面講,這是個好消息,但從刑罰方面看,這是個災難,因為此時被流放的犯人發現回家比過去容易了。

流放期限分為7年、14年和終身。如果一個被判流放7年的犯人在期滿前回家,被抓住後要重服14年的刑期。如果再次私逃,就要被絞死。但是絞刑的震懾力並不太大。

詹妮.迪佛爾,別名瑪麗.揚,是一個高明的扒手兼騙子。她總是假扮孕婦,一雙假臂放在大肚子上。她的手藏在衣服下面,伺機對毫無戒備的人行竊,所獲金額十分巨大。迪佛爾最終還是落入法網,被捕後流放到弗吉尼亞。一到美洲,迪佛爾就從一個向她求愛的人那裡弄到了盤纏,然後回到了英國。她在克雷夫森德跳下船,繼續她的犯罪生活。再次被捕後,她被重新流放。但她又私逃回來,最後被捕,於1740年被絞死。

流放制度的另一個缺點,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暴露出來。人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相信一段時間的海外生活能改造犯人的不良道德觀,但實際情況證明結果正好相反。

亨利.西姆斯原本犯罪較輕,在被流放途中他從同船的犯人那裡學到了公路搶劫的技巧。回到英國後,他把學到的理論付諸實踐,在東南部地區襲擾路人,1746年被絞死。美洲似乎成了想當公路響馬的人的精修學校。

殖民澳大利亞

美洲已經不再接受來自歐洲的流放者,而英國的監獄又人滿為患,輿論一致認為英國急需另闢殖民地。

英國委派48歲的退役海軍上校阿瑟.菲利普帶領一支流放船隊,前往澳大利亞開辟殖民地,菲利普將是首任總督。這支船隊包括11艘噸位不大的船,船員由官員、水手、海軍及其家屬和736名男女犯人組成。這次航行歷時252天,途中有48人死亡,其中包括40名犯人和5名兒童。

英國當局給流放者設計的生活方式是開荒種地,但地圖只繪出了這塊新大陸的一部分海岸線,內陸深處的情況無人知曉。他們的預定任務是務農,目標是自給自足,但是他們根本看不到政府所描述的草木豐茂的土壤和森林,那裡只有劣質的雜樹和濃密的灌木叢。海灣也無法保護船隻免受暴風雨的襲擊。一個官員寫道:「如果我們被迫在這里定居,那麼一年之內所有的人都會死去。」

斷定巴塔尼灣不具備居住條件後,菲利普帶領船隊破浪北進,進入傑克遜港,這也就是後來的悉尼港。這里至少有新鮮的淡水,而且是個天然良港,盡管土地還是一樣貧瘠。

船隊經過開普敦補充的給養,足夠他們在新南威爾士吃兩年的。

但是畜禽很快被犯人盜食,或死於炎熱。犯人們不具備最基本的耕作技術,而後續的補給船也沒有來。

水兵、官員和犯人們日復一日地眺望海平面,得到的是月復一月的失望。直到1790年6月3日,第二支船隊的先導船朱麗安娜號才抵達悉尼,但這只船因撞上了冰山,已經失去了人們期待已久的補給品。

人們對家鄉音信盼望之切,並不亞於對麵粉的渴望,後續船隊終於讓他們重新聽到了國內的消息。但船隊也帶來了新的犯人,這使殖民地的口糧更顯緊張。

犯人們的勞動極端繁重。他們像牛一樣套著軛拉犁。當初流放美洲的犯人抵達目的地時,當地已有了人煙,澳大利亞則不同,犯人們不得不親手建造每一間小屋、辦公室和工棚。許多人在勞動時倒斃。

直到1792年,才獲得了第一次實質性的豐收,飢餓的士兵和犯人終於得到了充足的食物,這一時刻,人們歡慶勝利。同年12月,總督菲利普帶著兩個土著人回英國。像以往一樣,他堅信殖民地一定會興旺發達起來。

殖民地開辟4年後,被流放7年的犯人得到了回家的船票,這等於是假釋。再過6年,被判14年的犯人也可以走了。但被判流放終身的要等上8年。菲利普有意勸說其中一些人留下來繼續建設殖民地,1792年,他向53名獲釋放的犯人授予了土地——盡管其中一部分人還是選擇了用攢下的錢買船票回國。

地獄島諾福克

在澳大利亞以東500千米處,在太平洋的滾滾波濤中,聳立著一座地獄般的島嶼——諾福克島。它兩次被用來容納對大陸居民構成威脅的極度重犯,從那時起,它就成了野蠻、殘酷和絕望的代名詞。

總督菲利普到澳大利亞後不久,即派海軍上尉菲利普.吉德雷.金帶人到諾福克島駐扎。因為如果想到澳大利亞建成大型海軍基地,就必須控制這個島。金在島嶼上建立了一套嚴酷的制度,對一丁點的犯罪也要施以鞭笞。而其繼任者約瑟夫.弗維奧克斯少校更是變本加厲,許多已有的刑罰變得更加可怕,腳鐐被做得更小,目的是讓它嵌進肉里。隔離室設在一個地下水坑裡,被禁閉的犯人浸在水中無法睡覺。

弗維奧克斯在1804年離任,那時島上的狀況已令人慘不忍睹。1810年,英國人決定撤出諾福克島。四年之內,該島恢復了荒無人煙的狀態。

但諾福克島的寧靜只持續了十年。當英國政府決定為那些最凶頑的遭到流放的犯人找一個地獄入口之後,諾福克島又迎來了囚犯和刑罰。1825年6月,第一批人回到島上,當指揮官克羅耐爾.詹姆斯.莫里賽到達後,諾福克島的噩夢真正開始了。

鞭笞的刑量被定為100下,而且須分段進行。行刑的工具是一種加重的特製刑鞭,稱為「尾鞭」,一般帶有利刃。受刑的人第一個星期先挨50鞭,第二個星期傷口快癒合時,再挨剩餘50鞭。犯人背部和臀部的皮肉幾乎被劃成碎條。但他們得不到任何治療,只能靠自然恢復——那滋味絕不好受,蛆蟲叮附在傷口上,嚙食感染的肉。鞭笞刑針對的罪過包括對長官無禮、拒絕工作、唱歌,甚至笑一下。

犯人們被鐵鏈串接在一起,從早到晚勞動。他們的住處是一圈木柵欄,他們在裡面飽受害蟲、害獸的侵擾,最多的是大老鼠。他們沒有刀叉,每天只能像狗一樣吃飯。

諾福克島上的苛政嚴刑使犯人們心中充滿了怨恨,但他們絕對無路可逃,這個島只有8千米長、4.8千米寬,確實沒有任何可藏身的地方。但自由的強烈誘惑占據了犯人的頭腦,他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叛亂。這場災禍在1834年1月15日早晨爆發了。犯人們攻擊衛兵,並為同伴打開鐵鏈。但因叛亂的計劃不周密,槍響驚動了全島衛兵。

騷亂平息後,衛兵們進行了報復性的懲罰。五個月後,威廉.伯頓法官來到諾福克島,犯人的慘狀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島上的問題引起了悉尼方面的關注。

最初有35個犯人被判死刑,但伯頓法官立即給他們緩刑。他與總督磋商後,只有14人被絞死。當這些人得知要上絞架時,他們都感謝上帝讓他們脫離苦海。而被判緩刑的人卻流下了痛苦的淚水。

同前任弗維奧克斯一樣,詹姆斯之所以恣意妄為,是因為他發現諾福克島上除了毫無權利的犯人之外,再沒有人能證明他的暴行。只有從澳大利亞大陸來訪的人才會懷疑這里有公然的虐待,並提出一些批評。島上的行政狀況難以得到監督,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於是在1855年最終決定停止在島上的活動。

不流血的斷頭台

正當英國人對流放殖民地的殘酷性越來越憎惡的時候,法國開始意識到流放是一種不錯的刑罰。

1852年,第一批法國人抵達加勒比海南部的魔鬼島,它位於南美洲的法屬蓋亞那東北13千米處。最初來的是患麻風病的犯人,他們在這個酷熱的、叢林密布的小島上度過餘生。1895年後,健康的犯人被運到島上。他們是被裝進貨艙里的鋼籠子運到魔鬼島的。這里的食物僅夠勉強糊口。犯人被關在一圈木柵欄里,指揮官及其部下住在政府建造的舒適房屋內,島上的其他地方叢林密布,面積約26平方千米。

熱帶叢林使人容易患上各種疾病,而在附近,短吻鱷和食肉的紅螞蟻成群出沒。小島周圍的海域游弋著大批的食人魚。逃跑的機會絕少,而懲罰的措施很嚴,逃跑者將被關進可怕的「聖約瑟夫囚室」,這囚室因殘酷被稱作「不流血的斷頭台」。

但有一個人決心要逃走。雷恩.貝爾班諾,1921年被送到這個島上,眼前的一切使他驚駭不已。最初他和另一名囚犯一起做了一個木筏,在沒有探路的情況下,帶著木筏闖過恐怖的叢林,出了海。他們到達了荷屬蓋亞那,但被殖民地的荷蘭警察抓獲,並立刻被送回魔鬼島。貝爾班諾在「不流血的斷頭台」里待了60 天,出來時虛弱得站不起來,幾乎不能說話。但身體一康復,他就決心再次出逃。

這次他和另外幾個亡命之徒造了一個獨木舟。1922年聖誕節前夜,他們溜過叢林,乘上這條並不牢靠的小舟出海。結果沒走多遠船就出了問題。他們被困在了鄰近的一個小島上,斷糧缺水,逃跑再次失敗。指揮官認為「不流血的斷頭台」已不足以懲罰貝爾班諾,於是罰他到查維營做苦力80天,那是一個瘧疾橫行的礦場。80天後他竟活著回來了,非凡的耐力讓指揮官大為驚愕。後來他又進行了幾次未成功的逃跑,因此成了一個名人。 本文 摘自文學城
www.wenxuecity.com
當一個美國電影製片人到島上考察監獄狀況時,貝爾班諾向他透露了很多內情。這位囚犯最終成功地逃脫了鐵窗。那次,他和幾個人掘了一棵樹,用樹干做成獨木舟,駛往英國控制的特里尼達。1935年3月2日下水後,他們在海上漂流了兩星期,在幾乎絕望時,海水把他們沖上了特里尼達海灘,那裡距離魔鬼島1120 千米。他們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庇護。

貝爾班諾喚起了法國人對魔鬼島上慘無人道的狀況的關注。1938年,這個流放營終於被關閉。

㈥ 英國殖民時期流放犯人的場所在哪裡後來怎麼樣了

澳大利亞本身就屬於南半球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非常罕見獨佔大陸的國家,國土的面積更是達到769.2萬萬平方公里,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但是很多人都會說澳大利亞是由犯罪集團所創立的,那麼澳大利亞真的是犯罪集團創立的嗎?


而在進入到1805年的時候,由於治安方面的加強,囚犯的數量基本上下降到30%,當然還有一方面,可能和早期的罪犯早就已經服刑完畢有著直接的關系,但是囚犯的數量相比同期其他國家,因為早期基數太大還是相當的多,以至於外界認為這里大部分的人全部都是囚犯,所以很多人才會說這里就是由犯罪集團所創立的。

㈦ 為什麼英國要流放囚犯到澳洲

在北美還是英國殖民地的時候,英國本來把北美作為罪犯流放地,美國獨立後,英國只能把犯人流放在澳大利亞。
英國人一向有把罪犯送到海外的習慣。獨立以前,北美是英國人流放罪 犯的主要地方。美洲人對這種做法很不滿,深惡痛絕,但是沒辦法,英國是宗主國,它說了算。北美獨立以後,不再接受來自英國的罪犯。英國人沒辦法,只好在泰晤士河上弄了一批廢船, 用來關押罪犯。時間一長,罪犯越來越多,逐漸人滿為患,據說最多時有十萬之眾,社會日益感到不安。好幾萬凶徒被關在不遠處河上的廢船里,的確沒法讓人放心。
英國政府開始著急,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這時,有人提議可以把罪犯送到遙遠的澳大利亞去。1787年,第一艘運送罪犯的船離開英國,駛向澳大利亞。第二年初,到達了澳大利亞。

(7)英國什麼樣的犯人會被流放擴展閱讀:
英國當初只是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海外監獄,因此垂直管 理的程度很深,管理制度的軍事化色彩很濃。殖民地當局並沒有權力制定任何法律。雖然如此,英國政府仍然賦予總督以權力 發布關於治理殖民地的命令。這種命令在實際中就成為殖民地的當地法律。換句話說,總督是具有相當的立法權的。
既然有了這個授權,總督就把英國本土的法律,或移植、或修改,實在沒有就新定,在澳大利亞逐漸建立起一套符合 當地情況的准法律制度。吸引自由民的政策就是這種法律制度的一部分。
吸引自由民的政策逐漸吸引來一些英國人。這些人相信,很有機會在這個遙遠的大陸開辟自己的新生活。著名的小說 《大衛·科波菲爾》中就有當時的英國人轉而前往澳大利亞開拓新生活的情節。顯然,那時,去澳大利亞已經不再只意味著流 放和艱苦了,更多的是意味著更大的機會和更美好的未來。

㈧ 古代犯人為何會被流放,到底是什麼樣的

為了體現律法的的寬容大度,如果不是極其惡劣的案件,一般對待犯人都採用流放的處理方式。但是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多麼大度的做法,為什麼在古代流放僅次於死刑,因為一旦被流放到荒蕪的地方,那真的是生不如死。

在水滸傳中林沖就是被流放然後發配遠方,他還沒到流放地已經九死一生了,這就是流放的殘酷性。一路上要是沒銀子賄賂押送的官兵,那可是走一路打一路,經常是棍棒交加,很多人都撐不到目的地就一命嗚呼了。而且押送官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讓自己開脫了,沒人會管流放的死囚犯是怎麼死的。

㈨ 古代犯人都流放到哪些地方古代什麼樣的犯人才被流放

古代犯人一般都流放到兩廣地區、西部、東北等邊疆邊遠地區。一般在古代犯了嚴重的罪但還不至於判死刑的犯人會被流放。古代的刑罰在身處現代文明社會的我們看來略顯殘忍、血腥。古代的刑罰等級分為四層,一是犯了偷雞摸狗等小罪,刑罰是杖刑或者鞭刑;二是犯了比小偷小摸嚴重一點的罪,就要受割鼻等身體刑罰;三是流放,犯了重罪但罪不至死的犯人將受此刑;最後第四層就是死刑了,像叛亂這些肯定是要斬立決的。在古代流放算是很難忍受的刑罰了,很多犯人都在流放途中餓死、凍死或因其他原因而死。

別以為流放是好受的刑罰,天真的以為不用死,只是換個地方生存而已,別傻了!流放可是除死刑之外最嚴厲的刑罰了,流放的後果大多逃不過一死,很多犯人熬不住流放途中沒吃沒水、日夜兼程、飢寒交迫等等的情況,紛紛自殺身亡,乾脆死了比活受罪痛快多了。這就告誡我們在犯罪前,要想想犯罪的後果,凡事得三思而後行,考慮我們是否承受得起犯罪的代價?

閱讀全文

與英國什麼樣的犯人會被流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2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