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女王黛安娜王妃簡介以及事故
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
英文姓名:Diana Frances
名銜:威爾士王妃黛安娜(離婚後)
出生日期:1961年7月1日
出生地點:英國諾福克
結婚日期:1981年7月29日於保羅
教堂與查爾斯王子舉行大婚
分居日期:1992年12月9日
離婚日期:1996年8月28日
子女:威廉王子(1982年6月21日)哈里王子(1984年9月15日)
1961年7月1日出生於英國諾福克。
黛安娜出生於英國一個貴族家庭,她是斯潘塞伯爵四個孩子中的老三。她的父親曾任英王喬治六世及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侍從官,母親擔任過王太後的女侍從。黛安娜8歲那時父母離異,其父得到她的監護權。她早年在英國南部的一所寄宿學校念書,後前往瑞士完成學業,畢業後在倫敦當了一名幼兒園保育員。
1981年2月24日與查爾斯王儲訂婚。
1981年7月29日與威爾士親王查爾斯·菲利普·亞瑟·喬治(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結婚。
1982年6月21日長子威廉出生。
1984年9月15日次子哈里出生。
1992年12月9日查爾斯王儲和黛安娜王妃分居。
英國首相梅傑在議會宣布雙方正式分居。
分居後的黛安娜心力交瘁,與皇家衛隊少校、她的騎馬教練休伊特發展了一段戀情,後者竟為300萬英鎊將兩人的關系公諸於眾。在1995年的一次電視記者采訪中,黛安娜公開承認了這一戀情。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這的確需要極大的勇氣,也再一次證明了黛安娜真實和自然的生活准則。
1996年8月28日雙方解除婚約。
1997年8月31日因車禍死於法國巴黎。
下午,英國王妃黛安娜與其男友、埃及億萬富翁之子多迪·法耶茲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聖托貝度假一周後回到巴黎。午夜過後,他們在巴黎里茨飯店用完晚餐後准備前往多迪在巴黎16區的私人住宅。為擺脫7名騎摩托車的攝影記者的追逐,他們乘坐的賓士280SE3.5型豪華轎車時速高達150公里以上。31日凌晨約零時30分,汽車行至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的阿爾瑪橋下公路隧道時突然失去控制,撞在隧道中央的一根分界水泥柱上,汽車被完全撞壞,多迪和司機當場身亡,黛安娜與她的保鏢身負重傷,被送進醫院搶救。追蹤黛安娜的7名攝影記者隨即被警方拘留。凌晨4時,黛安娜因胸部大出血在醫院逝世,年僅36歲。當晚,她的遺體在查爾斯王子和她兩個姐妹的護送下由專機運送回英國。
1997年9月6日葬禮,安葬在她的家族墓地,北安普敦郡(Northamptonshire)的奧爾索普(Althorp)。
上午,黛安娜的葬禮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當靈車駛向大教堂時,百萬群眾肅立沿途,向"人民的王妃"告別。全世界十幾億人通過電視觀看了葬禮。葬禮結束後,黛安娜被葬在故鄉奧爾索普的斯潘塞家族墓地。整個世界都為黛安娜的早逝嘆惋。舊金山舉行了萬人燭光遊行;湯加人用傳統的守靈方式懷念她;巴黎人在出事地點放滿了鮮花和悼辭,經過這里的車都要放慢速度以表示哀悼;澳大利亞的土著孩子舉著橫幅悼念王妃,上面寫著:"你溫暖了我們的心靈"....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獲悉這一噩耗後發表聲明,表示:"黛安娜的死使世界的貧困者和老弱病殘者失去了一個重要的人道主義的聲音"。黛安娜就這樣離去了。她宛如上帝的天使,帶著仁愛與至美來到人間,為充滿斗爭和惡行的世界帶來一束善與美的玫瑰色光輝。如今她已經完成了上帝的使命羽化而去,將一個迷人的美麗形象永遠定格在人們心中。
『貳』 英國黛安娜王妃明明出身高貴,為何還被稱為「平民王妃」
因為黛安娜王妃作風溫和,平易近人,改變了英國民眾對於王室高貴傲慢、冷漠無禮的刻板看法。在黛安娜王妃嫁入英國王室之前,王室對外一直都是一個行走的政治符號的形象,內里的成員們雖然做派優雅紳士,通身都是一副從容氣派,但不管做什麼事情臉上永遠是面帶官方笑容的樣子,不管身在何處都與平民們格格不入。
因此說黛安娜王妃是「平民王妃」並沒有什麼錯。而在她之後,她的兒子威廉王子所迎娶的凱特王妃才真的是「平民王妃」,因為凱特王妃只是一名出生於中產家庭的孩子。
『叄』 黛安娜王妃為什麼著名
黛安娜是一個既無赫赫功勛、又無高深學歷的前王妃。她的去世,為什麼會使許許多多活著的人為之慟哭?對她的懷念如此強烈?有人說,由於她的貴族出身;也有人說,由於她的王室地位;甚至有人說是因為她的儀表……前不久,筆者隨培訓團去英國培訓,趁機進行考察和采訪,對此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找到了這個問題答案,同時對黛安娜產生了崇高的敬意。
黛安娜雖然出身於貴族,她的父親擔任過喬治六世和當今伊麗莎白女王的男侍,但她卻像普通少女一樣,生活在普通的人群之中,曾經做過保姆、清潔工,當過幼兒教師,這些經歷,使她具有了更多的同情心與善良心。1981年7月,她進了王宮,成了王妃,但卻不被王室所接受。她奮起向王室挑戰,坦言甘做「人民心中的王後」。
黛安娜果然具有王者風度,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把諾言付諸於實踐,把理念變成了行動。她放下王室貴族的架子,從事著社會公益活動,以平易近人的風采,顯示了她自身的魅力和影響力,拉近了王妃與平民百姓之間的距離。早在80年代,她先後兩次來到華人集居的倫敦「唐人街」,親切詢問華人的情況,與當地的孩子聊天,體察華人的生活。1987年6月,黛安娜將她所拍賣的79件服裝所得350萬英鎊,全部捐給慈善事業。她探望流浪者收容所,看望癌症患者;給孩子以撫愛,把慈愛傾注到孩子身上。她的品行深深地感動了普通人,尤其是苦難之中的人們。
黛安娜用溫情和友愛溫暖需要愛的人們,用親吻與擁抱安慰孤獨脆弱的人們,用行動接近人們,並踐行著自己的諾言。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人們談論艾滋病時不免帶有恐懼心理,對其惟恐避之不及。而黛安娜卻到米德塞克斯醫院慰問艾滋病患者。她坐在病床邊,與病人擁抱、握手,親切交談。並以公正的態度研究艾滋病引起的個人和社會問題。麻瘋病患者是人們不願接近的人群。由於病魔的折磨,許多人的手指萎縮、變形,形態可怖。黛安娜訪問奈及利亞期間,專門到麻瘋患者聚集地去探視病人,並堅持與病人握手,贏得了人們的好評。
黛安娜王妃無論是個人風采、氣質,還是外表,都有許多迷人之處,固然獨具魅力。然而,真正使她得到廣大平民愛戴她的重要原因,卻是她接近民眾的形象、積極從事公益活動的舉止。她走出王宮,貼近民眾,使其在美麗之上,更具有仁愛之心。她把施愛於人看作是責任和義務,並盡心去做。她留給人們的是一個美好的形象。正因為如此,她死後,人們稱她是「人民心中的王後」。為了能在弔唁簿上簽名留念,人們不惜等上五六個小時,長長的人流中,有坐著輪椅的殘疾人,也有推著嬰兒車的婦女;為了能在黛安娜王妃葬禮上看她最後一眼,人們不惜忍受奔赴倫敦、露宿街頭之苦,早早地聚集在倫敦等待這一天……在黛安娜的葬禮上,著名的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致悼詞說:「感謝她的平易近人,感謝她那麼富有魅力與同情心。我們懷念她的笑聲。她用自己的溫暖點亮了許多人的希望。她可貴的品質和同情心使她富有魅力。」
告別黛安娜王妃生前所居住過的肯辛頓宮,耳畔還回響著導游員的講解聲:黛安娜的經歷再一次告訴世人一個道理,高貴的家庭出身,只能說明過去,而不能代表現在和將來;顯赫的地位,不能成為永遠籠罩未來的神聖光環;而美麗的青春年華,也會隨著時光的磨蝕逐漸消逝。從中,我們找到了黛安娜所具有魅力之答案,同時也得到了一個人永葆魅力的真諦:無論是政壇達官、富豪貴人,還是販夫商賈、平民百姓,只要富有同情心,多行慈善事,把愛心撒向世人,把真愛獻給人民,把人民群眾裝在心中,就能得到人民的愛戴,長遠地被人民所懷念,就會具有永久迷人的魅力。
『肆』 英國王室介紹、王位如何繼承、什麼人能被稱做「王妃"
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皇室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發揮作用,並不具備實質性權力。國王是名義上的統治者,由世襲產生。首相是英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通過民選產生,掌握最高行政權力。首相可就重大事項與國王磋商,但最終決定權由議會和首相做出。 根據長子繼承權來決定的,即王位應先由現任君主的長子繼承,然後才依次序輪到其他兒子,最後才輪到女兒。但是根據法律,英國王位的繼承不是自動的,1701年通過的《王位繼承法》規定,王位應該傳給漢諾威選帝侯夫人索菲婭的有血緣關系後代,且繼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一些人認為該規定與英國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視的條款有沖突。不過實際上,絕大多數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開場合都大多宣稱自己是聖公會成員。 此外該法案還規定,王位的繼承是由議會來決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公主/王妃」(Princess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這一頭銜由君主(Sovereign)授予,一般來說,享有「公主/王妃」這一頭銜的人被尊稱為「殿下」(Her Royal Highness)。
『伍』 英國王室作為現存的最古老的王室之一,那麼它是怎麼誕生的
英國王室作為現存的最古老的王室之一,那麼它是怎麼誕生的?
英格蘭曾經歷過羅馬帝國的統治,在羅馬人撤走後,進入了小王國、小部落聯盟混戰的時期,到6世紀伊麗莎白二世,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形成了七個王國(部落聯盟)。威塞克斯王國逐漸強大起來,829年國王埃格伯特壓服了其它王國,成為英格蘭的共主。但與此同時,英國也進入了「恐怖的維京人時代」,遭到北歐海盜一波又一波的入侵。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後裔「懺悔者」愛德華以母系血統繼承了丹麥人的王位。
維多利亞女王與德意志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阿爾伯特結婚,其子愛德華七世繼位之後,也以父姓稱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愛德華七世之子喬治五世在位時期,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願再使用敵對國德國的姓氏,將王室改姓為「溫莎」(因為王室行宮「溫莎堡」),朝代名稱也改稱為「溫莎王朝」。溫莎王朝一直延續至今,當前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國王。英國王室盡管經歷了許多王朝,但實際上前後王朝之間都有或近或遠的血緣關系,王室血統一直沒有中斷過。
『陸』 黛安娜王妃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的第一任妻子,為什麼被後世譽為「英倫玫瑰」
因為黛安娜美麗大方,心地善良,有修養,非常關愛百姓,並且熱衷於公益事業和做慈善。
黛安娜王妃出生在英國東部一個小鎮,她是一個伯爵的女兒,雖然是她的家庭是一個貴族,但她的童年也遭遇了不幸,在她6歲的時候,父母兩人就分開了。她生前主要投身於公益事業和做慈善,並且非常的親民,被英國百姓譽為」天使「,同時也稱她為「人民的王妃」,就是這樣一位受人贊譽的王妃,卻在風華正茂之時,由於一場意外結束了她美麗而又荼靡的人生,令人遺憾不已。
黛安娜那些動人的故事和她光輝的一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世人,在世人的心目中,她永遠都是那朵最美麗的玫瑰。
『柒』 戴妃逝世20周年,黛安娜為什麼在英國有那麼高的地位
黛安娜是如此特別,即使與查爾斯王子離婚,她仍然被獲準保留王妃頭銜,英國首相布萊爾評價她為「人民的王妃」;車禍去世下葬時,倫敦街頭有過百萬人送別她的靈柩,超過一半英國人通過電視收看;她去世後的每一年的8月31日,全世界都有大規模的紀念活動。
如果說原因,可能因為她不但是善良、親民、熱衷慈善的王妃;她是真實、勇敢、有溫度的女人;還是負責、理解孩子的好媽媽。
黛安娜的親民、平和,打破了歷代英國皇室高高在上的形象,正如《時代》對她的評價:「她改變了整個英國王室和英國人慣有的刻板形象」。對於平時的僕人,黛安娜也會告訴他們「叫我黛安娜,別叫我王妃黛安娜」。
她一生至少參與了150項慈善活動,她做的,正像她的至理名言一樣:「每一個遭受痛苦的地方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做任何我能做的事。」她會跪下擁抱貧困的孩子,願意緊緊握住艾滋病人們的手,會擁抱印度尼西亞麻風病人,用親吻與擁抱安慰孤獨脆弱的人們;為推廣反地雷運動,她穿上防彈衣和面罩,二話不說踏進地雷陣;在兒童醫院,為了拉近跟孩子們的距離,她特意身穿不太正式的衣服……這些都為她贏得了尊重和愛戴。
她甚至將兒子海報里爆紅的三位世界模特請回家來,只為給12歲的威廉王子一個驚喜。和查爾斯王子的不負責任相比,她開朗、樂觀,沒有缺席孩子的童年,教育出兩位優秀的王子。時至今日,連當初在公眾面前都無法裝出和睦的女王在提到讓她自豪的孫子威廉和哈利時,都會說:「也許,最後,我們應該感謝黛安娜才是。」
凡此種種,都是她即使離開20年,依舊被人深深愛著、懷念著的原因吧。
『捌』 黛安娜王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作為一個女人,她的外表和內心都是美麗的,作為一個妻子,她是不幸的,她嫁給了一個根本就不愛自己的男人,作為一個母親,她是偉大的,她對自己的兩個兒子充滿愛,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她是博愛的,她有生之年熱心於慈善事業,敢於深入非洲難民庫,和艾滋病人擁抱,把自己的愛給予每一個不幸的人,為英國王室的形象作出巨大的貢獻,無愧於她「英倫玫瑰」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