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溥儀在退位以後,都在哪生活呢過得怎麼樣
溥儀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他繼位時候只有三歲,還是一個嬰孩。三年後退位,從此開始了自己的退位後生活。總的來說,溥儀退位後的生活還是不錯的。但中間也有幾個坎兒。
圖片來源網路
日本戰敗後,溥儀當了戰俘。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溥儀被特赦,由皇帝變成了一個普通公民,過著普通的日子,直到病逝於61歲。
㈡ 末代帝王溥儀,為何被趕出紫禁城,被趕出後,他又去了哪裡
因為當時清朝已經滅亡了所以溥儀被馮玉祥趕了出來,被趕出來後傅儀又去了東北做了日本的傀儡。關於傅儀很多人都覺得他的一生都是一個悲劇,清朝將要滅亡他被迫登上帝王之位,在這段時間里他遭受了無數的痛苦到了後來更是被人從紫禁城中趕了出來。
後來溥儀的罪行在新中國成立後被赦免成為了一個普通人。在被日本人利用的那段時間溥儀的內心是煎熬的是痛苦的,他本以為自己會重新建立清朝卻被自己的愚蠢所害慘。後來日本戰敗後傅儀就成為了罪人因此進了監獄。但是新中國比較仁慈所以放過了溥儀,最後傅儀成為了一個普通公民買了房子娶了老婆成為了一個平凡的花匠。
㈢ 末代皇帝溥儀如果不投靠日本人,他的下場會如何
當時的末代皇帝溥儀如果沒有投靠日本人他的下場,有兩種可能,第1種可能就是被日本人直接殺掉,第2種可能就是被滿清的遺老遺少搶走,另立一個偏安一隅的小政府,了此一生。
但其實如果溥儀並沒有投靠日本的話,滿清的遺老遺少也會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把溥儀救回去,重新建立一個偏安一方的小政府。
很大可能就是一個類似於袁世凱的軍閥,挾天子以令諸侯,通過控制溥儀來控制部分中國的土地與百姓,重新建立一套封建體制,繼續吸取勞動人民的血汗,過自己的土皇帝生活。
㈣ 末代皇帝溥儀為什麼曾打算出國留洋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清朝滅亡。根據清帝退位時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件》,清朝皇室成員可以繼續住在紫禁城中,史稱「遜清小朝廷」。
1924年10月23日,溥儀被軍閥趕出了紫禁城。由於事發突然,根本來不及做准備,溥儀和他的後妃們被趕出來時,身邊並沒有帶著多少財物。之後,溥儀移居到了天津租界的寓所中。當年他為了出國留洋而轉移出來的大批名貴字畫在此時派上了大用場。這些字畫只有少數幾件被出售,但所得的費用已完全足夠溥儀和他的後妃們在天津繼續過著揮霍無度的生活了。
㈤ 庄士敦為什麼不帶溥儀去英國
庄士敦不帶溥儀去英國是因為當時遭到了滿清遺老的強烈反對。
滿清遺老主要是指載灃,載灃在得知溥儀要跟著庄士敦去英國時,他心急火燎地趕到宮里,下了「嚴守各宮門」的命令。溥儀無奈,只得退回養心殿,載灃不能讓溥儀出國留學,因為他既不願再讓北洋政府抓住把柄,也不願溥儀遭遇不測。所以他以家長的身份,最終掐滅了溥儀留學的夢想。
載灃反對溥儀出國留學的原因:
第一,北洋政府之所以一直優待清皇室成員,是因為簽了《清皇室優待條件》,而促成這一契約關系的,正是溥儀的皇帝身份。
第二,北洋政府每年的400萬大洋,不光是養活溥儀,還有皇室成員。萬一溥儀走後,北洋政府終止了這筆錢,那麼皇室成員該怎麼生活呢!
第三,溥儀的身份特殊,萬一他到了國外,肯定會有別有用心的人來利用他,那麼他的安全等都會失去保障。
㈥ 溥儀要是不去日本大使館而是去了英國會怎麼樣
估計不會被接納的......個人認為只有日本人對溥儀感興趣這不是偶然的。一戰以後,歐美的老牌殖民國家都紛紛縮緊在殖民地的勢力,對於已經逐步控制中國的國民黨更是無法忽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接納溥儀,就等於直接和中國政府做對,他們不可能撿這個燙手山芋,更何況溥儀沒有任何力量。而蘇聯一直對中國東北虎視眈眈,他們因為溥儀的民族性過強(溥儀畢竟是東北地區統治民族的後代)也不可能利用溥儀,而且溥儀一直以來對黨派沒好感,還曾經和沙俄殘余勢力接觸。至於日本,他們正想在東北地區大肆擴張,又有不按照牌理出牌的准備,溥儀正好是完成這一步驟的理想工具。
㈦ 末代皇帝溥儀逃跑到哪了
1924年被倒戈將軍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去了天津,九一八之後隨日本特務土肥圓二去了東三省做偽滿洲皇帝,1945年抗戰勝利被蘇聯抓住,解放後作為戰爭罪還是賣國罪關押,五幾年被毛澤東特赦做中國政協委員,六十世紀初因病死亡。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 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㈧ 溥儀退位後,他的英國老師回國買了座島,後來怎樣了
柳宗元曾經說過:「舉世不師,故道益離」。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老師的尊敬程度不會太低。古代學子為了想要拜到名師門下會謙卑到骨子裡去老師門前,會有很多學生洗耳恭聽老師的教誨。而學子們圍在老師身邊聽講,大多數都會彎著腰以表尊敬。在現代社會中,老師的社會地位也很高,這是源自於中國人骨子裡的謙卑感。
最有趣的事情是,每當有朋友前往這座小島來拜訪庄士敦先生時,庄士敦都會優先去穿上一件從大清國帶回來的一品官服。雖然這樣的選擇看起來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但是如果把角度只放在庄士敦個人情懷這方面,大家可能就會更理解這位老人了。也許在庄士敦的回憶中,清朝的那段過往給自己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吧。
㈨ 末代皇帝溥儀想要出國留學,載灃為何不肯讓其如願
1923年,清朝已經滅亡12個年頭了。保留清室帝號的溥儀,突然生出「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念頭來,於是他決定出國留學,但遺憾的是,最終他未能如願。這是怎麼回事呢?
那麼,是誰走漏了風聲呢?原來,有個小太監在得了錢後,覺得事情重大,密報給了內務府。內務府又趕緊告訴給了掌管宮內事務的載灃。所以,載灃才會心急火燎地趕到宮里,下了「嚴守各宮門」的命令。載灃之所以如此,當然也有他的想法。
第一,北洋政府之所以一直優待清皇室成員,是因為簽了《清皇室優待條件》,而促成這一契約關系的,正是溥儀的皇帝身份。
第二,北洋政府每年的400萬大洋,不光是養活溥儀,還有皇室成員。萬一溥儀走後,北洋政府終止了這筆錢,那麼皇室成員該怎麼生活呢!
第三,溥儀的身份特殊,萬一他到了國外,肯定會有別有用心的人來利用他,那麼他的安全等都會失去保障。所以,於公於私,載灃都不能讓溥儀出國留學。他既不願再讓北洋政府抓住把柄,也不願溥儀遭遇不測。所以他以家長的身份,最終掐滅了溥儀留學的夢想。(參考史料:《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溥儀》等)
㈩ 如果清朝溥儀去英國留學的話時間會改寫嗎
沒有如果的,他不可能去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