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M-16的相關資料
M-16步槍
在1964年2月8日,空軍把裝備的AR-15正式命名為「美國5.56mm口徑M16步槍」(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5.56mm, M16)。同時,陸軍把他們裝備的試驗型命名為XM16E1。XM16E1與M16的區別在於其槍機增加了槍機輔助閉鎖裝置(槍機到位助推器),因為M16的拉機柄只有拉動槍機功能,不能助推,一旦因為某種原因使槍機不能復進到位,槍機就無法閉鎖。1967年2月23日,美國陸軍決定全面換裝改進型的XM16E1,並將XM16E1正式命名為M16A1。M16與M16A1在外形上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一個活塞狀的槍機到位助推器。柯爾特公司、空軍、海軍陸戰隊和尤金·斯通納都同意在步槍上增加這個使采購單價增加4.5美元的復雜裝置,但是陸軍贏得這個全面支持是在採用了XM16E1三年之後,1967年2月28日XM16E1正式命名為「美國5.56mm口徑M16A1步槍」(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5.56mm, M16A1),在1966年6月16日,柯爾特公司獲得一份將近840,000支步槍的價值約91,700,000美元的合同,從而確保了M16的前途。但是在1965年至1967年期間,一些主要的問題就暴露出來。
雖然M16隻是AR-15的軍用編號,但也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下面兩幅圖片所展示的槍機框和擊錘只是這些細微的區別之一。
對於AR-15能成為M16,M14可謂「功不可抹」,事情還要從20世紀50年代說起。在北約進行「彈葯通用化」即要在北約內統一槍彈口徑時,美國認為T65式7.62×51mm槍彈射程遠、穿透力強,堅決反對任何降低威力的小口徑彈葯。於是美國憑盟主地位施加強硬影響,1953年,北約正式決定T65彈為北約制式彈。1957年,美國進行制式步槍的選型試驗,參與競爭的步槍包括有已經定為北約制式武器的FN FAL步槍、斯通納的AR-10和在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基礎上設計的T44全自動步槍。
其實選型試驗的結果早已內定。美軍的制式步槍是不會用外國貨的,FAL的參與只是做做樣子而矣;AR-10試驗時出了問題,但不允許修改,而是立即取消資格。於是T44步槍理所當然地取勝,並定型為M14。
M14步槍
M14剛剛裝備部隊便立即在越南戰場投入使用,在越南的叢林山區中,M14的缺點暴露無遺。M14全長1120mm,帶實彈匣時全重4.54kg,由於7.62mm槍彈威力大,在全自動射擊時後坐力非常大,射手不容易控制,射擊精度很差。最不能忍受的是在越南戰場上配發的M14在快慢機上加了鎖,鑰匙由連長掌握,士兵只能半自動射擊,如果要全自動射擊則需要向連長申請開鎖。在AK47強大火力的壓制下,使用M14的美軍士兵苦不堪言。此外由於步槍和彈葯都太重,通常在巡邏任務中的單兵攜帶的彈葯量不超過100發子彈。因此,在越南戰場上的美軍迫切地需要一種新的步槍取代M14步槍。1962年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下令M14立即停產,隨後M16便匆匆忙忙地趕赴越南戰場救火了。
M14從1957年裝備部隊,1963年全面停產,1967年被全面換裝,只裝備了10年時間。其實M14也並非是一支一無是處的槍,它只是一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被錯誤使用的槍而矣。
一般來說,美軍裝備一支新型步槍總是要經過反復多次,極為慎重的試驗與評價的,而M16在試驗與評價都不夠充分的情況下便裝備部隊,這就使它先天不足,以致以後屢遭彈劾。
M16全面配發到部隊後首次在戰斗中登場是在1965年11月越南德浪河谷(Ia Drang)的戰斗,而且表現得相當好。哈羅德·G·摩爾(Harold G. Moore)中校(後升為中將)在報告中寫道:這次勝利是由「勇敢的士兵和M16帶來的」。(題外話:哈羅德·G·摩爾與當時的隨軍記者約瑟夫·L·蓋洛威合寫了一本關於德浪河谷戰斗的回憶錄,書名為《我們曾經是年輕的士兵》,該書在2002年被拍攝成電影《我們曾經是士兵》,由梅爾·吉布森主演。)
但是當M16配發的數量增加時,關於戰斗失利的報告也是這樣寫的。從1966年秋天開始,越南戰場上頻頻傳出M16出現故障的消息。在1967年5月,一名海軍陸戰隊員所寫的家信中就有這樣的內容:
「我今天上船時剛好收到了你的信。從上個月的21號到今天我們都在實施一次行動。目前敵人傷亡很大,而海軍陸戰隊的傷亡比較輕微所以我才能回到基地看報紙。讓我給你一些統計數字看看為什麼說傷亡輕微。在我們營里失去了接近1400人,有半數的人能回來。我們連里失去了250人,有107人回來。我們排里失去了72人,有19人回來。我想我的運氣到頭了,他們(死神)最後也會找上我的。可是,我只是被一塊小彈片打中了。我希望我的夥伴們都可以說這樣的話。
……信不信由你,你知道是什麼東西殺了我們大部份的人嗎?是我們自己的步槍。在我們離開沖繩島之前,我們全部都配發了這種新式步槍——M16。實際上我們發現幾乎每個人的死的時候都在維修他的步槍——因為他的步槍出故障了。有一位跟我們在一起的女記者拍下了這些照相,五角大樓發現後不讓她公開這些照片。他們說不希望會影響到美國公眾的情緒。這不是很可笑嗎?」
柯爾特公司立即派出幾個專家小組奔赴現場,美國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美國步槍手》雜志等也派人前往調查、采訪。當時M16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彈膛污垢嚴重、卡殼、拉斷彈殼、彈匣損壞、槍膛與彈膛銹蝕、缺少擦拭工具,尤其在惡劣條件下,情況更為嚴重。此時,由凱薩琳·利萊(Catherine Leroy)拍攝的這些照片在巴黎《競賽》雜志上公開,消息傳到國內,一片嘩然,批評M16的浪潮此起彼伏,尤其是反對採用小口徑的人推波助瀾、添油加醋。
這些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南氣候潮濕,溫度高,若不注意擦拭維護,很容易使槍生銹,但將改用步槍彈發射葯是主要原因。M16原本所用的M193槍彈原裝杜邦公司的IMR4475單基管狀葯,這種葯燃速快、壓力曲線升得快、殘渣少。不久,杜邦公司通知陸軍說他們無法大量生產IMR4475。1964年1月,陸軍決定採用奧林公司的WC846雙基球形葯,他們認為這種發射葯易於生產,成本低,而且燃速慢,降低了峰壓,有利於提高槍管壽命,而且原本T65槍彈也是使用這種發射葯的。但事與願違,M193彈採用WC846葯後便出現了很多問題:球型發射葯燃燒後會在M16的槍管和導氣管中留下一些粘粘的殘渣,由於槍管沒有鍍鉻,而導氣系統又沒有相應的維護裝置和適合的潤滑物,因此很難迅速使步槍恢復正常使用狀態;由於球型發射葯的彈道特性導致導氣孔的壓力,加上緩沖裝置質量很輕,M16的全自動射速從正常狀態下的每分鍾750-850發大大提到到每分鍾850-1000發;另外由於槍機開鎖時剩餘膛壓高,殘渣也增加了膛壁與彈殼之間的磨擦力,因此經常出現卡殼和斷殼現象;此外,對M16的生產全過程缺乏一個有效的管理體制導致的質量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裝備M16的部隊缺乏必要的訓練和指導也導致M16在戰斗中出現了很多戲劇性的故障。
針對戰斗中表現出來的問題,一個由國會組成的委員會於1967年5月15日開始著手調查,首席代表是密蘇里洲的民主黨員理查德·伊薩霍特(Richard Ichord)。他在本寧堡和彭德爾頓營進行測試觀察M16的故障,並直接專程前往越南評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在1967年6月下旬提交報告,陳述「看上去所謂問題重重的M16其實是一支非常優秀的步槍,其在應用中發現的種種問題均由部隊內部管理不善所致。」但抽殼困難和射速的問題是由設計的缺陷引起。為了解決設計中的一些問題,M193彈中容易產生殘留物的含鈣元素的碳酸鹽的含量由原來的1%減少到0.25%,這樣就使M16導氣管的堵塞現象減少了一半,抽殼困難的現象也得到了解決。柯爾特公司也對M16本身進行了改進,例如彈膛鍍鉻;重新設計緩沖器(即復進簧導管),使射速降低到正常狀態;設計一種維護工具以及新的槍托,使清潔工具能貯存於步槍內;膛線纏距由14英寸改為12英寸;嚴格控制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最後,還制訂了一項「應該如何正確地維護M16」的龐大訓練計劃,並印製了一份連環漫畫式的步槍維護手冊發給士兵,這項措施是關於操作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法。在操作性能和生產問題上所作的努力,使得M16/M16A1的運作開始變得相當可靠了。
M16A1使用手冊第6頁中關於清潔附品及新槍托的說明
在解決了故障頻頻的問題後,下一個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更多的步槍交到正需要它們的步兵團的手上。1966年,柯爾特公司是M16/M16A1的唯一生產商,月產25,000支。1967年6月30日,美國政府購買了M16的專利與特許生產權,然後就增加了兩個承包商,在1968年4月,通用汽車公司的Hydramatic分部(Hydramatic Division of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和哈靈頓·理查森公司(Harrington & Richardson)開始生產M16/M16A1,月產分別為25,000支。1969年柯爾特公司擴建,M16的月產量達到50,000支。1970年5月,三家公司的最高月產量達到89,000支。到1971年,通用公司和哈靈頓公司相繼停產M16/M16A1,而柯爾特則仍在為美軍提供M16/M16A1步槍,直到1988年。
M16A1的附件中包括有一個兩用途兩腳架,除作為腳架外還可作為鋼絲剪用
M16與AK47的首次較量是在越南戰場上,在很多對比兩支槍性能的報道中都會提到當時很多美軍士兵在繳獲AK47後,寧願扔掉M16而使用AK47,使人感覺到M16十分不可靠。但據一些輕兵器專家查證,常常被扔掉的是M14步槍,扔掉M16也是存在的事實,卻遠不如人們所想像的普通。每一批M16A1在配發到部隊前,都會進行可靠性抽試,抽試的結果中表明M16A1平均故障率為0.033%,低於指標要求的0.15%,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為3000發。通過嚴格控制生產工藝,M16A1還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的。盡管M16最初在越南戰場上表現得故障頻頻,但問題在六個月內就解決了,M16/M16A1在戰斗表現中證明了尤金·斯通納設計了一把優秀的步槍。
當美國深深地陷入越戰的泥潭中時,還出現了幾個M16的衍生型,包括一種短命的狙擊步槍和XM177等。在越南作戰的美軍普通反映M16、M16A1火力猛、重量輕,比M14易於攜帶。據在越南作戰的美軍第一騎兵師的一位指揮官P·W·肯德拉中尉介紹,該師的一個班被三麵包圍在山上,為了呼叫直升機火力支援發射了信號彈。北越士兵以為他們要撤退,於是加快了進攻速度,結果受到M16A1的猛烈射擊,傷亡慘重。
當時北越士兵經常採用挖地道偷襲的方法令美軍吃了大虧,後來美軍特種部隊就埋伏在探聽到的地道出口附近,北越士兵剛出來就被M16密集的火力所射殺,於是他們稱M16為「黑槍」(Black Rifle)。他們還經常談論:「小黑槍與小彈能打大孔」。雖然美軍在越南戰場失利,但M16卻從越南戰場起步,僅柯爾特公司在這段時間內就生產了350萬支M16。1974財年,美國陸軍采購了270萬支。M16開始走向世界,並在世界各國軍隊在掀起的一股小口徑步槍熱潮。
從這個角度看,M16的機匣相當單薄,而護木則相當粗壯
在1970年3月13日,美國陸軍要求其他北約國家仿照美國軍隊的做法把M16/M16A1定為北約的標准配備。英國人的反應十分強烈。在大約二十年前,英國軍隊曾強烈地反對美國軍械人員把7.62mm T65彈定為北約標准彈,因為英國人認為他們的.280口徑子彈更好,而現在美國陸軍卻竟然要求他們採用一種口徑更小的子彈!!!但無論如何,M16/M16A1在越南戰爭後期的表現非常優秀,北約組織決定選用新的小口徑槍彈作為北約的標准配備。
北約組織在1977年4月至1979年春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以決定新的北約制式彈,大部份北約成員國家提交的彈葯都是以標準的5.56mm M193 M16彈為基準研製的,但是西德則推出了4.7mm無殼彈。在所有測試完成後,在1980年比利時的SS109彈被選定為第二種北約標准彈。SS109彈的彈頭為組合鋼彈芯,槍口初速為每秒3000英尺(915m/s)。它的優點是有效射程比美國的M193彈更遠,適合輕機槍使用,但是要完全達到這種性能表現必需將膛線纏距改為7英寸,而原來的M16/M16A1的膛線纏距為12英寸。當SS109彈在纏距為12英寸的步槍中發射時,SS109彈的表現只比M193彈好一點點。因此,為在步兵班內使步槍和輕機槍使用同一彈葯,M16A1需要進行改進以適應發射SS109彈,美國軍方決定盡快改變膛線纏距並改進M16/M16A1的一些不足。同時,美國海軍陸戰隊根據M16A1在部隊使用的十幾年來的意見也對M16著手改進並試驗,到1985年,陸軍正式承認其改進的成果,改進後的M16A1E1被正式命名為M16A2。
⑵ 什麼組織被稱為M16
M16沒有聽說過,我想你說的可能是MI(英文字母I)6,是英國的情報機關軍情六處的英文縮寫,也就是電影里007所在的情報組織。相當於美國的CIA,專署負責英國境外的情報活動,MI5則是負責境內的安全事物
⑶ M16情報局-倫敦......我需要他的資料和解釋!
英國間諜情報機構
英國是一個十分重視諜報活動的國家,其諜報工作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早在17世紀就已建立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諜報機構。目前主要有五大情報機構,即:秘密情報局、秘密保安局、政府通訊總部、蘇格蘭場特勤處、國防情報局。
秘密情報局(SIS/M16)
秘密情報局通稱「軍情六處」,始建於1907年,是西方現代間諜情報機關的開山鼻祖,是英國主要的間諜情報機構。它受英國外交部監督,直屬英國首相領導。秘密情報局總部設在倫敦東南1區泰晤士河南岸的威斯敏特大橋街100號的「世紀大廈」內,對外稱「英國外交部常務次官辦公處」,下設訓練中心和多個情報站。
秘密情報局的主要任務是在國外搜集他國政治、經濟、軍事情報,從事間諜情報和反間諜活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到30年代初,該機構隱蔽活動的主要目標是顛覆蘇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反法西斯斗爭中與美國諜報機構合作,在隱蔽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20世紀中期,主要在中東從事針對從西方殖民主義統治下取得獨立的阿拉伯國家政權的破壞顛覆活動,包括利用英國控制下的新聞機構以及資助當地反對派組織設立電台進行顛覆宣傳。冷戰結束後,英國規定該機構對外情報活動主要面向亞洲、俄羅斯與獨聯體國家、巴爾乾地區及中東地區等。
秘密情報局是英國惟一可以使用非法手段在國外搜集秘密情報的機構,有3000多名工作人員,其中大多數是外國人。為了搜集有價值的情報,秘密情報局的人員採取任何行動都是英國法律所允許的。此外,它還負責向英國政府各部門提供情報分析成果。
⑷ 求介紹M16步槍
M16步槍即M16系列自動步槍。
M16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換裝的第二代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種裝備部隊並參加實戰的小口徑步槍,對後來的輕武器小型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迄今為止,M16系列步槍被將近100個國家使用,被譽為當今世界六大名槍之一。
M16是一支輕巧的5.
M16系列步槍
56毫米口徑步槍,具有通過導氣管由高壓氣體直接推動槍機框操作啟動的回轉式槍機。它由鋼,鋁以及復合塑料製成,
M16主要分成共三代。第一代是M16和M16A1,於1960年代裝備使用美軍M193/M196子彈,能夠以半自動或者全自動模式射擊。第二代是M16A2,在1980年代開始服役,是用來發射比利時SS109子彈(北約5.56毫米口徑標准彈葯,美軍制式M855/M856子彈)的。M16A2可以半自動射擊,也可以以最多3發連發的點射射擊方式來射擊。射擊模式是由槍支一側的選擇開關決定的。最後,M16A4成為21世紀初美伊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標准裝備,也越來越多的取代了之前的M16A2。在美國軍隊中,M16A4與M4系列卡賓槍的結合使用仍在逐步取代現有的M16A2。M16A4具有配備護木的四個皮可汀尼滑軌,可以使用光學瞄準鏡、夜視鏡、激光瞄準器、強光照明燈,握柄以及戰術燈。
除了早期有一些毛病之外,M16逐
M4卡賓槍
漸成為了成熟而可靠的武器系統它主要由柯爾特輕武器公司以及赫斯塔爾國家兵工廠製造,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生產過其改型。其半自動版本AR-15,是由少數大生產商生產的並加以許多細小的改進,從而成為美國流行的民用槍械之一
M16的發展在1950年代由軍方主導,1960年代在越南進行了一次很成功的實戰測試。這導致在1964年M16正式被美國空軍(USAF)採用許多個M16的改進版本陸續進行了實戰測試,成功的產生了M16A1M16A1僅僅是基於M16應軍方要求加上了一個復進助推器。它從1967年到1980年代一直都是美國陸軍的主要步兵輕武器,直到被M16A2取代。M16A2如今反過來又被M16A4取代,後者採用了為M4卡賓槍開發的模塊化「平頂」型機匣。該武器的最初版本仍然有庫存,主要供留用,以及給國民警衛隊以及美國空軍使用,[1]
類別:可選射擊模式步槍
口徑:5.56毫米(0.223英寸)
M16/ M16A1
口徑 5.56×45mm M193彈
採用日期 1964年/ 1967年
全槍長 986 mm
槍管長(不含消焰器) 508 mm
m16圖(20張)
槍管長(含消焰器) 533 mm
膛線 6條,右旋,纏距305mm
空槍重(帶空彈匣) 3.1kg/3.18kg
全槍重(含滿裝彈匣) 3.55kg/3.63kg
戰斗全重(帶實彈匣和背帶) 3.73 kg/ 3.82 kg
理論射速 700-950 RPM
有效射程 600 m
初速 975 m/s (3200FPS)
槍口動能 1625 J
彈匣容量30 / 60rds
瞄準基線長 501 mm
生產商:Colt
操作
清槍動作(無彈匣的時候)
當將槍支從其他人手中拿過來,或者任何不確定槍支狀態的時候,都應該執行清槍動作。為了安全,永遠要假設槍膛里有子彈且能夠發射。把槍口指向安全的方向,將槍機拉柄向後拉到底(會退出一顆子彈),檢查槍膛以保證它是凈空的,從而使接下來的操作可以在掌握中。按下槍機助進器、扣下扳機,然後關上拋殼窗的蓋子。
清槍動作(有彈匣的時候)
先退下彈匣。如果在裝有彈匣的情況下進行清槍動作,將會有一發子彈留在彈膛里。
裝彈
將一個裝滿子彈的彈匣插入機匣內。當彈匣准確地插入時會有一聲輕響。測試其是否穩固時可以向外輕拉彈匣,看是否會被抽出。用中等力量從底部敲擊它來確認已經被鎖定。
預備射擊
將拉機柄向後拉到底然後鬆手,按下槍機助進器。如果槍支不需要立即開火,將選擇鈕調到「SAFE」檔然後把拋殼窗的蓋子蓋上。
開火
射擊術是一門復雜且精細的藝術,也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不過,開火的一般步驟是首先將選擇鈕調到「SEMI」或者「BURST」(某些型號是「AUTO」),將槍托底板靠在肩膀上,將眼睛、覘孔、準星,以及目標放在同一條線上,然後扣下扳機。
退彈
嘗試將快慢機調到「SAFE」檔(在擊鐵被壓下,也就是槍支翹起的時候,選擇器在只能被調到「SAFE」)。一隻手按住彈匣釋放按鈕,另一隻手握住彈匣,將彈匣拆下。將槍向右翻轉然後翹起來(一顆子彈將會被排出)。向後拉拉機柄然後保持。將槍向左翻轉,確保槍膛內是空的。讓槍機向前移動,按下復進助推器,將快慢機調到「SEMI」然後鎖住扳機。把拋殼口的防塵蓋蓋上然後放回退出來的子彈[2]
⑸ 步槍之王
一:蘇俄AK系列
人氣指數:10。當今世界使用最廣.數量最多的突擊步槍要屬蘇俄AK系列(包括AK47.AKM.AK74.等多種型號的突擊步槍和變形槍)2001年5月世界著名輕武器雜志《槍的世界》曾公布:截止2001年月,AK系列突擊步槍的總數在全世界已超過5000萬支,排在第一;排第二位的是美國的M16突擊步槍,總數為750萬支;排第三位的是奧地利的AUG步槍,總數為50萬支。該雜志還把AK47評為二十世紀「世界六大名槍」之首,足見AK系列突擊步槍在世界各國受歡迎的程度。
精確度指數:8。AK47與德國stG.英國的EM2作為世界上第一代突擊步槍的代表,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便聞名遐邇。由於該產品定型較早,且發身的是7.62毫米的中徑彈,導致武器後坐力偏大,槍口上跳嚴重,尤其是實施連續連發射擊時,精確度遠不能與現代小口徑步槍相比。
可靠性指數:10。在越南戰爭中,美國士兵扔掉手中的M16轉而使用AK47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M16在風沙.沼澤及泥濘等惡劣環境中,槍膛污穢嚴重,容易卡殼,故障率高。相比之下,AK47表現出動作可靠,結實耐用,故障率底等優點。這也是AK47備受青睞的重要原因。
侵徹力指數:9.5。 [侵徹力是指彈頭在嵌入或穿透物體的能力]。一般來說在近距離上中口徑彈的侵徹力遠不如小口徑彈。但在中.遠距離上,小口徑彈的威力就不及中口徑彈了。所以評價一種武器的威力指數,還要依據戰場環境來確定。在越戰中,美軍扔掉手上的M16抓起AK47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在與越軍隔著植被對射時,美軍M16的穿透力明顯不足。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發射中口徑彈的AK47步槍,侵徹力指數只能得到9.5分。
人工機效指數:9.5。如果拿俄AK47.德國stG.英國的EM2以及美M16等第一代有托步槍,與七十年代後第三代無托突擊步槍相比,從人工機效上說,不論在戰術效用上,還是在戰場適應性上,有托步槍的人機配備都佔有一定的優勢,但有托步槍的機動性則明顯不足。
綜合評級:9.5(綜合評級並不是單純對上述五項指數的平均,而是對槍整體的評價)
二:美國M16式5.56毫米突擊步槍
人氣指數:9.5。一直想超越俄AK47的美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了小口徑步槍的探索工作。而1960年的越南戰爭,則加快並催生了伺候遠銷55個國家和地區的,生產數量位居世界第二的M16系列。
M16A1式 M16A2式 M16A3式多種型號的突擊步槍和變形槍)本文以位居「世界六大名槍」之一的M16為准。
作為世界上第一支軍用小口徑步槍,M16的出現對二十世界後期世界上掀起的小口徑浪潮起到了示範和帶動的作用。但實事求是的講,早期的M16口碑遠不及AK47,主要毛病是射擊時經常卡殼,越南潮濕的作戰環境和惡劣的戰斗條件加大了故障率。時至今日,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仍堅持認識小口徑武器遠距離威力太小,步槍小口徑化的道路並不可取。
精確度指數:9。小口徑槍彈使武器的後坐力大幅度降低,射手便於控制武器,進而有效的提高了射擊精確度。作為第二代突擊步槍的代表,M16的射擊精確度,不論是單法還是連發都由於第一代的AK47。
可靠性指數:8.5。M16使用一條細長不銹鋼管將燃氣直接倒入後部槍機,鋼管內極易進入污物,且污物不易排出槍外,鋼管內徑的縮小造成燃氣壓力下降,直接後果是槍機復進不到位,造成卡殼。這種先天不足實難滿足M16在風沙.沼澤.泥濘等惡劣環境中可靠地使用。關於這個問題,M16很快換裝就是很好的證明。M16是1964年正式裝備部隊的,到了1967年就換裝成了M16A1,足見其問題的嚴重性。相反,AK47從列狀到換代一直支持了五十多年。
侵徹力指數:9。M16使用的槍彈並非現今北約通用標准SS109式5.56毫米步槍彈,而是美製M193式5.56毫米步槍彈。M193用M16發射時的初速高達1000米/秒,發射後射彈存速能力底,速度銳減快,造成近距離威力太大,而遠距離威力又太小。綜合衡量,該彈侵徹指數得到9分更合適。
人機工效指數:10。與使用中口徑槍彈的步槍相比,小口徑武器更顯得輕巧,緊湊和便於攜帶。尤其是在射擊時,中口徑步槍所產生的後坐力令人感到恐慌和難以承受。使用小口徑槍彈的步槍,則不必擔心難以操作,而且還利於攜帶更多的槍彈,獨立執行作戰任務。
綜合評級:9。
三:德國G36突擊步槍
人氣指數:9。德國的G36突擊步槍於1995年才開始列裝,屬於第三代突擊步槍,其名聲遠不及M16.AK47.AUG等突擊步槍,何況沒有經過實戰檢驗。但是絕妙的構思,看似常規卻有處處透出的非常規之舉,以及優良的戰技術性能,使之公開亮相不久,便引起世界槍壇的廣泛關注,並在短短數年間,排在了世界小口徑名槍之列。
精確度指數:10。G36突擊步槍採用了許多非常規設計,其瞄準具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該槍完全放棄了機械瞄準具,以準直和望遠式兩套光學瞄準具取而代之,使鏡.槍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G36加裝夜視儀後,形成了一個潛望式的系統,瞄準精確度又高,還有效的降低了基準基線高度,使其在瞄準方面具有了其他小口徑步槍無與倫比的優勢。
可靠性指數:8.5。G36步槍沒有設置氣體調節器,槍機由一個長約6毫米的超短型氣壓活塞推動,排除剩餘火葯燃氣,雖然這種設計並不影響槍的功能,但在惡劣的環境中的排污能力畢竟不如有調節裝置的武器。
侵徹力指數:9。G36發射北約標准SS109式口徑槍彈,其槍管長度也與AUG.FAMAS.FNC等突擊步槍相當,因而威力與上述武器相差無幾。
人機工效指數:10。該槍採用折疊槍托,槍托的設計也別出心裁,中間是透空的,不僅質量輕,而且折疊後不影響射擊。此外由於採用有托設計,G36射擊時槍口的雜訊和火葯殘煙對射手的影響也很小。
綜合指數:9.5。
四:法國FAMAS突擊步槍
精確度指數:10。FAMAS步槍的質心匹配合理,且提把將照門和準星包含在內,對準星.照門起到了很好的防護作用,另外,該槍還加裝有兩腳架――-實驗表明:步槍裝與不裝腳架,點射時的面積會相差50%左右。可見,步槍加裝腳架後,雖然犧牲了武器的機動性,但會使射擊穩定,精確度提高。FAMAS步槍在現代無托步槍中射擊精確度當數最好。
可靠性指數:8 FAMAS步槍的結構略顯復雜,擦拭保養也非常不便,在泥水.沙塵等惡劣環境下的故障率偏高。
侵徹力指數:9.2。有槍彈專家曾使用法國FAMAS,奧地利的AUG以後國產95式步槍分別對700米距離上3.5毫米後的A3鋼板射擊,其結果是:FAMAS射彈穿透率為75%,AUG步槍的射彈穿透率為72.7%,國產95式步槍的射彈穿透率為100%。雖然FAMAS和AUG均使用北約5.56毫米SS109步槍彈,但FAMAS步槍的穿透力略高與AUG步槍。
人機工效指數:10。FAMAS是世界上人工機效最好的步槍之一,主要表現在:一是該槍背帶環設計成沿槍管前後軸線對應形式,因而在行軍中戰斗背掛顯得簡單快捷;二是該槍有一個包含準星.照門的提把,並且加裝有兩腳架,因而在持槍快速躍進及架槍射擊時更顯方便;三是改槍的質心配備合理,不論但手快速出槍,還是雙手射擊都有很好的穩定行。
綜合評級:9.5。
五:中國95式5.8毫米突擊步槍
精確度指數9.5。95式步槍全槍的質心及自動機的質心與槍膛的軸心幾乎重合,這種優化設計非常成功的把自動機復進到位和後退到位的撞擊點選擇在自動機質心的水平線上,可有效的增強射擊時全槍的穩定性和機構動作的平穩性,從而對提高射擊精確度大有益處,這一點與法國的FAMAS步槍很相似。如果僅從單發射擊的角度考慮,95式步槍與法國FAMAS相差無幾。但是,FAMAS步槍因加裝有兩腳架,連射時精確度穩定。95式步槍在本文列舉的十大名槍中射擊精確度應居中下游。
可靠性指數:10。與FAMAS和AUG等無托步槍相比,95式步槍則形成了明顯的反差,據有關資料介紹,95式步槍在定型之前所經過的實驗環境,其惡劣程度讓包括以對惡劣環境適應性強而著稱的以色列TAR-21步槍在內的世界諸多名槍望而生畏。
侵徹力指數:10。實驗表明,國產95式步槍不僅對700米距離上3.5毫米厚的A3鋼板穿透率為100%,就是對300米距離上10毫米厚的A3鋼板射擊,穿透率同樣能達到100%,而法國的FAMAS和奧地利的AUG同樣條件下射彈穿透率則為0。
人機工效指數:8.5。國產95式步槍雖然也做到了質心與槍膛的軸心基本重合,但該槍無法做到不倒手就可打開保險.裝卸彈匣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槍的人工機效。
綜合評級:9。
六:奧地利AUG突擊步槍
該槍最早是為了參加1977年北約小口徑步槍選型而研製的,但在評比中因出來了槍機突筍裂縫等故障,最終競爭失利。蒙羞的赫斯塔爾公司針對參選時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了至少十處改進,FNC終於在1979年以新面目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此後的二十多年中,該槍以其良好的戰術技術性能,逐步被世界各國所認同,不僅一躍成為公認的世界名槍,而且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世界槍械史上劣變優的佳話。
精確度指數:9。AUG突擊步槍與整個槍族內的武器,是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槍管來變換短步槍.機槍和卡賓槍等型號的。這種方式雖然有利與簡化後勤保障,但同時也容易在槍管與機匣的連接處形成空隙,射擊時造成槍管微小的徑向擺動,影響到射擊精確度。
可靠性指數:9。由於該槍的槍托彈板兩側與彈匣內壁之間沒有容砂空隙,復進簧導筒與導竿間的空隙又太小,因而,這種在滑動的接觸面上沒有設置容砂垢溝槽的步槍,其抗風沙能力會有所降低。
侵徹力指數:9。對比FAMAS及國產95式步槍的穿透力,很容易評出AUG的侵徹力指數。
人機工效指數:8.5。奧地利AUG突擊步槍質心未能靠近小握把,顯得前輕後重,不利於快速出槍。此外,該槍帶環的位置選擇得也不夠合理,背帶時不舒服。
綜合評級:9。
七:比利時FNC式5.56毫米突擊步槍
人氣指數:9.5。比利時FNC僥幸搶佔了「世界六大名槍」的一席之地。該槍最早是為了參加1977年北約小口徑步槍選型而研製的,但在評比中因出來了槍機突筍裂縫等故障,最終競爭失利。蒙羞的赫斯塔爾公司針對參選時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了至少十處改進,FNC終於在1979年以新面目出現在了世人的面前。此後的二十多年中,該槍以其良好的戰術技術性能,逐步被世界各國所認同,不僅一躍成為公認的世界名槍,而且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世界槍械史上劣變優的佳話。
精確度指數:9.5。該槍的導氣箍裝在槍管上方,使武器重心與槍管軸線有效重合,從而消除了射擊時槍管上跳現象,使射擊精確度大幅度提高。此外,採用的是折疊槍托,並社頂有3發點射功能,有利與提高連發射擊時的精確度。
可靠性指數:8。赫斯塔爾公司雖然為了降低FNC步槍的故障率進行了多方改進,但其綜合故障率仍然達到了0.45%,主要表現是:當武器連續發射6800發彈時偶有擊錘斷裂的情況,有時甚至出現3發點射機構與擊錘的連接軸多處減斷現象。
侵徹力指數:9 FNC步槍發射SS109式槍彈或美M193式槍彈,其威力與M16相當。
人機工效指數:10。該槍採用折疊槍托,槍托的材料為管狀鋁合金,外表現附有塑料保護層,中間有一塑料塊支撐,利與射手操作,戰術靈活性好。此外,該槍無需專門工具就可快速分解組合,並且該槍使用的彈葯.彈匣均可與美M16武器通用,拓展了戰術適用性。
綜合評級:9。
八:以色列伽利爾5.56(7.62)毫米突擊步槍
人氣指數:9.5。許多槍械愛好者為伽利爾突擊步槍沒有排入「六大名槍」之列而鳴不平。名不平自有鳴不平的理由:一是多年的戰火成就了以色列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雄厚的國防工業,經過戰爭考驗的武器更易被人們所認可;二是中東地區惡劣的地理環境,客觀上要求武器必須防風沙.抗寒冷.耐炎熱。伽利爾突擊步槍恰恰是以色列眾多武器的典型代表,甚至可以說是猶太人智慧的結晶。伽利爾突擊步槍集眾家之所長,凝聚了當今世界眾多名槍的設計特殊,在服役20多年的時間里,飽經戰火洗禮,實應列為「世界六大名槍之列。目前,南非的R4步槍,瑞典的FFV890C步槍均是以伽利爾為藍本設計生產的。
精確度指數:9。伽利爾突擊步槍裝有晝夜兩種瞄準具。白天用的瞄準具結構簡單,準星為柱形,可作高底調整,表尺為L形,翻轉形照門;夜間瞄準具固定與槍上,不用時可折疊起來,瞄準時通過照門上的兩個亮點的中央與發光準星.目標構成瞄準。
可靠性指數:10。伽利爾突擊步槍吸收AK47/AKM步槍抗風沙性好,結實耐用的同時,還有許多獨特之處;零件小.結構簡單.機構動作可靠.使用性好,互換性高等,尤為突出的是該槍的平穩性好,不論是但發射擊還是連發射擊,都非常容易控制。
侵徹力指數:9。伽利爾通過換槍管可組成發射美M193式5.56毫米槍彈以及北約7.62毫米槍彈兩種步槍。發射美M193的威力基本與美M16A1相同,發射北約7.62毫米槍彈時威力稍大一些。
人機工效指數:10。在該槍機匣左側,握把上方增設一個快慢機,便與左撇子射手使用;拉機柄自右側伸出,向上彎曲,左右手均可拉動。此外,該槍採用的是以鋼管製成的折疊槍托,即便在折疊情況下也可以發射,人機工效合理。
綜合評級:9.5。
九:瑞士SG550式5.56毫米突擊步槍
人氣指數:8。SG550突擊步槍實際上有兩種型號:SG550是標准型,供步兵使用;SG551式步槍是短槍管型,供坦克和車輛乘員使用。瑞士SG550/SG551的確是一型設計比較成功的小口徑步槍,但如果與俄.美.英.法.德等老牌國家相比,認可度還有一定差距,出口量自然不及M16系列,AK系列等武器。
精確度指數:9。該槍使用北約標准口徑槍彈,單發射擊精確度與大多數型號世界名槍相差不多,但由於SG550突擊步槍上加裝了兩腳架,故提高了武器連發射擊的穩定性,縮小了射擊散步。
可靠性指數:8.5。該槍堅固耐用,耐高溫,抗嚴寒。這主要是因為該槍的導氣系統的設計與其他的導氣式步槍不同,氣體不是直接進入導管,而是通過導氣箍上的小孔,進入活塞頭上面彎成90度的管道內,然後繼續向前,抵靠在導氣關塞子上,藉助反作用力使活塞和槍機後退而開鎖,從而有效地避免活動部件劇烈運動。
侵徹力指數:9.2。該槍的槍管長達528毫米,且使用壁很厚的內膛為6條左旋膛線的槍管,因此,侵徹力要比同口徑無托槍強。
人機工效指數:8.5。該槍採用的是折疊式槍托,裝填拉柄,彈匣卡筍和快慢機柄在槍的左側,左右手都很容易操作;握持小窩把的手也不需要移動即可操作快慢機柄與手動保險,人機結合非常成功。此外,該槍的供彈方式也很有特點,它可使士兵在沖鋒時將3個或更多的彈匣安裝在槍上,有效的提高了火力地持續力。
綜合評級:8.5。
十:英國L85A1式5.56毫米突擊步槍
人氣指數:7.5。L85A1突擊步槍又稱恩菲爾德SA80步槍。該槍是一支設計獨特.加工精細.便攜平穩的武器。不幸的是製造該槍的恩菲爾德輕武器廠在上世界九十年代初就關閉了,該槍從此由其他廠家生產。L85A1遠不及「世界六大名槍」的名聲那樣響亮,目前也僅銷售到莫三比克一個國家。
精確度指數:8.5。該槍的槍管長達518毫米,並且配有機械瞄準具和光學瞄準鏡兩種瞄準裝置,具有射擊精確度高,穩定性好的特點。
可靠性指數:8。該槍在設計時從戰斗使用角度考慮的有所欠缺,相比其他名槍故障率明顯偏高。比如,在海灣戰爭中,英軍在使用該槍過程時,多次出現彈匣卡筍卡不住彈匣,擊針破裂,全槍腐蝕嚴重等問題,故障率比同時參戰的美M16A2高出許多。
侵徹力指數:9。與使用北約標准SS109式5.56毫米口徑槍彈的其他步槍基本相同。
人機工效指數:8.5。該槍採用了多功能背帶,可供使用將槍橫掛胸前.斜挎或扛在肩上,並可立即轉入戰斗狀態而不必解開背帶,甚至可以想背帆布包那樣把全槍側掛在後背上。
⑹ M16槍簡歷
M-16步槍
M16自動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換裝的第二代制式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列入部隊裝備的小口徑步槍。該系列自動步槍主要包括M16式、M16A1式和M16A2式3種型號步槍。
1957年,美軍裝備M14式7.62毫米步槍之後幾個月,就正式提出設計新槍。M16式自動步槍由美國著名的槍械設計師尤金·M·斯通納設計,當時有兩家美國公司競爭研製發射該彈的步槍,其中之一是阿瑪利特公司。該公司將其設計的AR-10式7.62毫米步槍改進為發射5.56毫米槍彈的AR-15式步槍。1957年阿瑪利特公司的設計方案中標。在阿伯丁試驗場試驗取得滿意結果後,又根據寒冷地區試驗結果對AR-15式步槍作了一些改進,如槍管加強,允許槍膛帶水射擊,扳機護圈加大,戴連指手套可以射擊等。1962年,美國空軍首先採購8500支AR-15式步槍裝備機場警衛部隊並將其命名為M16式步槍。陸軍於1964年正式裝備該槍。
M16式步槍在越南戰場上暴露了不少問題,最主要的是彈膛污穢現象嚴重,卡殼故障率高。針對戰場上出現的問題,阿瑪利特公司對該槍進行了改進,改進後命名為M16A1式步槍,1967年定型,1969年起大量裝備美軍。
1977~1980年北約小口徑步槍選型試驗後,確定比利時的SS109式5.56毫米槍彈為北約制式口徑槍彈,而M16A1式步槍只能使用美國的M193式5.56毫米槍彈,從而存在近距離殺傷威力太大,遠距離殺傷威力不足的問題。為了統一到北約口徑,並進一步提高步槍的作戰性能,柯爾特製造公司又對M16A1式步槍進行了改進。1982年美國海軍陸戰隊首先採購了20萬支改進後的M16A1式步槍裝備部隊,並命名為M16A2式步槍。1984年3月美國陸軍也正式宣布採用M16A2式步槍。
M16系列步槍除裝備美國武裝部隊外,還裝備澳大利亞、智利、多米尼加、海地、義大利、約旦、日本、印度尼西亞、韓國、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紐西蘭、黎巴嫩、斯里蘭卡、越南、中國台灣等55個國家和地區。
結構特點
M16系列步槍的特點是口徑小、質量小、射擊精度高、持續作戰能力強,在步槍通常射程(400米)內殺傷效果好,廣泛採用鋁合金和塑料等輕型材料和先進的加工製造工藝。
M16式步槍採用導氣管式工作原理。該槍與普通導氣式步槍不同,沒有活塞組件和氣體調節器,而採用導氣管。槍彈被擊發後,火葯氣體經導氣孔高速進入導氣管,並直接進入機框與槍機之間的氣室。槍機上的密封圈阻止氣室內的火葯氣體前進,因此急劇膨脹的氣體便推動機框向後運動。機框走完了自由行程,其上的開鎖螺旋面與槍機閉鎖導柱相互作用,使槍機右旋開鎖,而後機框帶動槍機一起繼續向後運動。
①M16式步槍的特點
該槍主要由上機匣組件、下機匣組件和槍機-機框組件構成。上機匣組件包括槍管、瞄準具、導氣管、上下護木、槍口消焰器、槍管連接箍、防塵蓋、提把、上機匣等。下機匣組件包括槍托、握把擊發發射機構、保險機構、復進簧導管、復進簧、下機匣與機匣連接套等。槍機-機框組件包括裝填拉柄、槍機閉鎖導柱及其固定鎖、槍機、拋殼挺、機框等。
擊發機構為擊錘回轉式。擊針沒有擊針簧,擊發時擊針以環形凸起撞擊槍機尾端以保證正常的擊針突出量。開鎖過程中機框上的環形隔板帶動擊針向後運動,在機框復進但未走完閉鎖後自由行程之前,環形隔板限制擊針前進,只有在機槍確實閉鎖之後才能擊發。
發射機構只有單發和連發式,沒有3發點射式。扳機護圈可向下打開,便於士兵戴皮/棉手套時射擊。快慢機柄有單發、連發和保險3個位置。通過轉換快慢機柄的位置,發射機構可直接控制擊錘。
該槍的固定式三角形直槍托、方形護木和握把均用塑料製成,許多重要零部件用鋁合金製成。
②M16A1式步槍的特點
M16A1式步槍是M16式步槍的改進型,主要改進之處是:彈膛鍍鉻,重新設計了復進簧導管(亦稱緩沖器),以降低射速,在完成閉鎖動作過程中防止反跳開鎖;由於M16式步槍沒有拉機柄,在機匣右側後端增加了一個輔助閉鎖裝置,該裝置由機框右側的一排細齒和伸出機匣右邊的輔助推機柄組成,其作用是在槍機因故障不能完全閉鎖時,射手可用手推其閉鎖;槍管下方可加掛M203式40毫米榴彈發射器,具有點、面殺傷能力。
③M16A2式步槍的特點
M16A2式步槍是M16A1式步槍的改進型,主要改進之處是:改用剛度較大的重槍管,纏距由305毫米改為178毫米,可發射比利時的SS109式5.56毫米槍彈,提高了有效射程和遠距離殺傷威力;增加了3發點射機構,既可單發射擊和3發點射,也可單發和連發射擊;表尺可調整800米距離上的高低和方向偏差;取消了槍口消焰器朝下的開口,射擊時可抑制槍口上跳,卧姿射擊時可消除槍口區地面揚塵;機匣右側拋殼口的後方增加了一個導殼板,拋殼時可防止打擊(左)射手的臉部;護木由原來的方形改為圓形,改進了散熱器,護木上面呈肋狀,便於握持;槍托和握把改用高強度尼龍材料製成;備有輕便的可卸式兩腳架,用以提高卧姿射擊穩定性。
瞄準裝置
M16系列步槍採用機械瞄準具,準星裝在直立式三角形準星座上,表尺裝在框形提把中。
M16/M16A1式步槍採用柱形準星、L形表尺和覘孔照門,表尺分劃為0~300米和300~500米。
M16A2式步槍採用柱形準星和雙覘孔照門表尺,大孔用於200米以內的近距離射擊,小孔用於遠距離射擊。提把上還可安裝光學瞄準鏡。
彈葯
M16/M16A1式步槍使用M193式、M777式5.56毫米普通槍彈,M196式、M778式5.56毫米曳光彈,M199式5.56毫米教練彈和M100式5.56毫米空包彈。M16A2式步槍使用SS109式5.56毫米槍彈(即北約制式槍彈),也可使用M193式5.56毫米和其他5.56毫米槍彈。
M16自動步槍 規格:
產地:美國
類別:可選射擊模式步槍
口徑:5.56毫米(.223英寸)
彈葯:5.56×45毫米北約標准步槍彈,.223雷明頓槍彈
彈匣容量:20或30發可拆卸彈匣
槍機:導氣式,轉動式槍機
全長:100.6厘米(39.5英寸)
槍管長度:508毫米(20英寸)
射速:750到900發/分鍾,可循環的
初速:975米/每秒(3,200尺/每秒),884米/每秒(2,900尺/每秒)
有效射程:550米(600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