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日戰爭時期,英國有沒有幫過中國
抗戰時期,英國也向中國提供了大量援助。英國先後向中國提供了2400萬英鎊的貸款(約合1.1億美元)。當時英國的處境也非常艱難,能擠出這些錢支持中國已經不容易。此外,英國民間也積極向中國進行捐贈。在抗戰爆發後的一年裡,英國民眾向中國的捐贈超過了200萬英鎊(約合9400萬美元)。我們有理由感謝英國民眾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⑵ 英國人說對中國的"援助''指的是什麼
英國人說對中國的"援助''指的是:主動地向中國提供有償或無償並附加了其它條件的技術設備物資支持。
援助,拼音:yuán zhù
釋義:以出錢、出力、出主意以及提供精神上支持等方式幫助別人。
引證:老舍《四世同堂》七:「冠曉荷常常一方面暗中援助小太太,一方面給大赤包甜蜜的話聽。」
近義詞:援手、救援、營救、支援、扶助
反義詞:掠奪、求援
例句:四川雅安地震時,他為當地的災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⑶ 有哪些國家對華經濟援助
·英國:
1929年,英國就通過《殖民地發展法案》對發展援助進行了立法。
2002年通過的《國際發展法案》是目前指導英國對外援助的基本立法。
2006年5月,DFID發表《2006-2011年對華援助計劃》。
其主要內容和觀點如下:
【英國援華重點領域】:
基礎教育:英國將支持中國政府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同時支持世行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活動。
艾滋病:英國將支持民間團體在艾滋病防治上發揮作用,讓更多高危人群獲得服務,進一步改善艾滋病監測和信息系統。
肺結核:英國將繼續與世行、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基金進行合作,在中部和西部16個省份開展結核病防治項目。
水:英國協助地方政府提高能力,推進改革,加強對環境衛生和健康教育的重視,改善投資不足的狀況,繼續推廣英國和世行的社區管理模式。
經濟援助額度:
2006/07 4000萬英鎊
2007/08 3500萬英鎊
2008/09 3000萬英鎊
不過,英國對中國傳統式援助(現金、實物)在逐年減少。
·德國:
德國媒體9月22日報道,德國將結束同中國之間傳統的貨幣形式的經濟援助,取而代之的是將同中國在司法、社會、氣候保護等方面實 現戰略夥伴關系。
1982年10月13日,中、德兩國政府簽署了技術合作總協定,開始對華提供無償援助。
截止2006年7月,德國政府共向我提供無償援助7.740億歐元,其中技術合作資金5.555億歐元,人員培訓8500萬歐元(每年500萬歐元),提供緊急救災援款4250萬歐元,提供「營養保障」糧援資金9100萬歐元。
二十多年來,雙方共完成項目107個,德援金額為5. 455億歐元。目前,執行中項目32個,德援金額為2. 115億歐元,計劃執行項目6個,德援金額1700萬歐元。
中國是德國政府對外無償援助的最大受援國。
兩國技術合作優先支持下列領域:
1、中國西部城市綜合管理與可持續發展;
2、區域可持續發展;
3、環境政策合作;
4、能源利用效率;
5、企業社會責任;
6、可再生能源一生物質能優化利用。
日本:
日本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政府開發援助始於1954年,以當年10月加盟「科倫坡計劃」(援助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組織)為開端,日本由戰後的戰爭賠償轉為經濟援助方式。
日本對華經濟援助(ODA:全稱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開始於1979年。
在25年間,共向中國提供資金援助累計約3.3萬億日元(約合300億美元)。
近年來,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逐年遞減,已減少到最高時的一半左右。
同時進入90年代,日本開始全面調整其ODA政策。由無息貸款轉變為低息貸款。
現在經濟援助已基本停止。
·蘇聯/俄羅斯: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國初期,1949年蘇聯以設備、機器和各種材料的商品形式向我國提供3億美元貸款,利息1%,為期5年。
蘇聯的3億美元貸款按1950年匯率折算人民幣約合9億元,在三年恢復時期中央政府總投資62.99億元中,所佔比例高達14.3%。
另外,蘇聯政府幫助援建恢復經濟急需的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機械和軍工部門的50個重點項目。
在執行過程中,因情況變化,撤消了1個項目,合並了2個項目,實際建設項目為47個。涵蓋了以下行業:
一、能源工業
二、原材料工業
三、民用機械加工
四、國防軍工
五、造紙工業
按國家統計局1953年3月11日的統計報告,3年累計實際進口46974萬盧布,完成合同68.7%。
進入60年代,中蘇關系急劇惡化,援助也大大減少;
到了俄羅斯時期,俄羅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在於軍事技術方面;
·法國:
法國開發署
法國開發署是依據法國銀行法規設立的專業銀行,是法國政府官方發展援助機構,已在國際上超過90個發展中國家和法國的9個海外省份開展了業務工作。
2003年12月,法國政府授權法國開發署與中國政府合作。
2004年10月開始發展援助貸款主要集中在三個優先領域,資助項目提高能效:(1)能源生產;
(2)鐵路及城市交通;
(3)城市發展。
貸款額度為每年1-1.5億歐元。
⑷ 求二戰時英國對華的援助,要詳細的資料 謝謝了
二戰中英國對中國的援助請求反應是最冷漠的,抗戰初期多次求援都被拒絕。直到1938年10月華南華中相繼淪陷,英國在華勢力范圍基本為日本控制。英國感覺在華利益被嚴重侵犯,終於決定對中國提供援助,但只同意先給50萬鎊(合230萬美元)為滇緬公路購買卡車,以及500萬英鎊(合2300萬美元)的外匯貸款用於平穩中國經濟。可以說,直到1940年,英國對華軍事援助微乎其微。到1940年秋天,德意日三國結成同盟,日本南進步伐加快,英國越來越感到其遠東領地安全受到直接威脅。在此情況下,英國終於決定與中國開展合作保護其遠東利益。1940年10月,英國大使卡爾主動向蔣介石建議「中國可以要求英國提供軍火、彈葯、飛機等,如果英國不能籌措飛機的供應,可以轉商美國政府供給,中國還可要求英國提供貸款100萬英鎊。」而作為回報,中國需「考慮派遣壯丁三四十萬人,協助英國作戰」,還要求中國「於日本向馬來及新加坡進攻之時,以大軍攻擊廣州地帶,以牽制日軍之南一下」,並說明中國這一軍事行動所消耗的軍火、彈葯,應由英美補充。
隨後,英國的確在1940年底向中國提供1000萬英鎊貸款(合4600萬美元),但提供武器裝備卻是一句空話,英國在宣布提供貸款的當月就通知中國政府不能提供武器和軍事人員,只是口頭許諾什麼考察將來可能合作的基礎,提高駐華軍事武官的地位,擴大其武官處等。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英國對華提供財政援助貸款共1550萬英鎊(合7200萬美元),其中的2/3是1940年後提供的。而在這之後,由於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還需要美國提供巨額援助,對華援助基本停止。
⑸ 抗日期間,有多少個國家援助過中國
1、美國(美利堅合眾國)。
2、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3、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抗戰初期)。
4、英聯邦國家(以英國為主體,由54個國家組成的聯盟)。
5、對中國援助最早的是德國,但後因日本向其施壓便停止了援助。
德國。德國在抗戰前曾給了中國巨大的援助,但抗戰爆發後,由於德國和日本結盟,德國停止了對中國的公開援助,僅以秘密援助的形式通過丹麥等中立國船隻向中國提供幫助。此外,直到1939年,德國在華顧問才離開中國,其中包括著名的法肯豪森等人。不過仍然有6名德國顧問拒不回國,堅持留下幫助中國抗日。這些和中國一道抗戰的德國人,是中國人的朋友。
⑹ 二戰期間,各國都給了中國幫助,但是具體是多少
1.蘇聯
蘇聯是當時的強國,與我國相鄰。在九一八事變後,對我國進行了軍事援助。一部分是當時的國民政府花錢買的。資料如下:飛機985架,坦克82輛,火炮1317門,汽車1550輛,機槍14025挺.槍彈16450萬發,炮彈100萬發,航空炸彈82300發.從1937年到1941年,蘇聯總共派遣3665人參加中國抗戰,包括1091名飛行員.他們帶來得飛機,共有1250架戰斗機,220架轟炸機,以及100架教練機。在這四年中,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犧牲211人. 從1937年初-1942年底,蘇聯對華軍事貸款173175810.36美元,培訓中國航空人員10206名。
2.美國
中國和美國原本是兩個相當疏遠的國家,長期以來它們各自處於對方對外關系的邊緣。如果不是日本瘋狂的擴張和侵略的推動,美國也不會和中國結盟。
1940年3月和9月,中美之間達成了華錫借款和鎢砂借款兩項貸款協議,共計5000萬美元,中國政府利用這兩筆貸款購買了汽車、兵工材料、航空汽油等軍需物資,還購買了4.5萬支手槍。
3.英國
英國是很冷漠的,如果不是因為戰火燒到了他們,他們是不會給中國幫助的。1940年10月,英國大使卡爾主動向蔣介石建議「中國可以要求英國提供軍火、彈葯、飛機等,如果英國不能籌措飛機的供應,可以轉商美國政府供給,中國還可要求英國提供貸款100萬英鎊。」
⑺ 英國對中國的經濟援助具體指什麼
英國對華無償援助簡況
一、英國國際發展援助概況
(一)歷史演變
英國國際發展援助具有悠久歷史。早在1929年,英國就通過《殖民地發展法案》對發展援助進行了立法。2002年通過的《國際發展法案》是目前指導英國對外援助的基本立法。
1961年,英國政府設立技術合作部,負責援助項目的技術合作事項。1964年設立海外發展部,部長為國務大臣,非內閣成員,將前技術合作部和外交部的海外援助政策職能以及其他部門涉及援助的事務收歸旗下。1970年海外發展部解散,其職能轉移到外交部,由外交部下屬的海外發展署管理。1974年5月和1979年11月,該機構又歷經重組。1997年,成立了國際發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ID),它替代海外發展署,享有與貿工部同等的地位。
(二)DFID機構設置
DIFD負責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扶貧,有兩個總部,分別位於倫敦和東克布賴(East Kilbride, near Glasgow),同時在海外有25個辦事處。DFID有2500多名雇員,其中近一半在海外工作。
DFID部長是政府內閣成員,代表DFID向議會負責。另設一名政務次官和常務次官輔助管理。常務次官主管DFID管理董事會。管理董事會由3名司長和兩名非執行董事組成。
二、英國國際發展援助的宗旨及側重點
英國的援助以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為宗旨,重點領域在減輕貧困、減免債務、實施「良政」和人權、婦女權利、衛生健康、教育、環境以及防止沖突和災害等方面。英國《國際發展法案》規定,發展援助只能用於可持續發展和減輕貧困。
目前,DFID援助的重心已從單個的項目轉向直接支持受援國政府實施減貧戰略和改善金融管理。DFID的援助預算90%用在最貧窮的國家,正加緊執行《1999年高負債窮國債務計劃》,只要達到減債條件,就100%免除其債務。艾滋病、瘧疾等疾病嚴重阻礙了貧窮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入自1997年起,DFID已出資15億英鎊幫助貧窮國家發展醫療衛、生系尊_基礎教育也是英國外援的重點之一,英國與其他國家正在合作建立統一的、可持續的教育系統以提供高質量的初等教育。在維護和改善環境方面,通過援助改善受援國對環境的管理並防止環境進一步惡化。
三、英國國際發展援助的資金構成及分布
從援助額看,2002年英國為世界第5大援助國,前四位是美、日、德、法。英國的援助包括國際發展援助、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和軍事援助等,發展援助分為官方發展援助和非政府組織機構的援助和慈善活動等,但以官方發展援助為主。1979年英國的援助曾達到國民總收入的0.51%,為歷年最高水平。2003年為0.33%, 2005年為0.4%, 2008年將達到聯合國1970年2626號決議規定的0.7的目標。 2002年3月,墨西哥蒙特雷發展籌資大會之後,英國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國際籌資機制」的建議,以期從2003年起使每年的全球發展援助資金增加一倍,到2015年達到1000億美元,以按時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英國的對外援助資金來自納稅人,每年由議會批准。每年3月,DIFD准備年度報告,向議會報告其政策、工作和資金使用情況。
英國的發展援助分為雙邊援助和多邊援助。雙邊援助以技術合作項目為主,多邊援助主要是對歐盟的捐款。從地區分布來看,雙邊援助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國家。
2003年,DFID擯棄了以往按項目和技術援助分配資金的做法,改為根據國家減貧戰略的評估,向受援國政府分配援助資金。新做法使援助分配方案更簡單易懂和合理,也有利於對扶貧和為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奮斗的受援國予以獎勵。
四、英國外援的管理
(一)戰略規劃
DFID與財政部有公共服務協議.協議規定了國際發展援助的目標,議會、政府和公眾可依此監督實施情況。DFID及其下屬各部門均訂有「服務提供協議」,在每一大目標下規定若干具體目標,並提出實現這些目標的具體途徑。
在征詢英國國內和夥伴國政府、商界、民間社會等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DFID與夥伴國政府每隔3年共同制定「國家戰略文件」,用於指導以後3年的發展合作。根據「國家戰略文件」,制定「政策及資源計劃」,對戰略實施做出評估,同時提出未來3年的目標和所需資源、衡量實施目標的進展,以及具體實施計劃和運作成本預算。
(二)援外資金分配
每兩年英國政府內閣對各政府部門支出做出評估,以決定各政府部門以後三年的支出,同時確定用於發展援助的支出。在財政部撥款後,DFID自行制訂發展援助的支出計劃。每年一次並涵蓋以後三年的「資源分配回合」(Resource Allocation Round)是制訂支出計劃的主要方式。「資源分配回合」由DFID首席經濟學家負責起草,說明援外支出的金額、分配原則等。
DFID的支出受英國議會、公共賬目委員會、國家審計署、財政部及其他政府各部門的嚴格控制和監督。
五、英國2006-2011年對華援助計劃
2006年5月,DFID發表《2006-2011年對華援助計劃》。該計劃勾勒了英國自2006/07年度至2010/11年度對華援助工作的總體框架,評估了中國的發展狀況與挑戰,並確定今後五年對華援助的重點仍是幫助中國減貧和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以下簡稱MDG)相關的領域。其主要內容和觀點如下:
(一)英國援華重點領域
目前,國際多雙邊對華發展援助的總額不到中國GDP的0.1%,集中在與實現MDG相關的領域,如幫助政府提高對最貧困人群的關注程度。英國對華援助的主要領域繼續是基礎教育、艾滋病防治、肺結核防治、供水與衛生:
1.基礎教育: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系統,覆蓋的學生人數佔世界學生的20%,花費佔中國GDP的3.4%,入學率很高。但農村貧民、少數民族、女孩、殘疾兒童和流動兒童仍面臨困難。英國援助項目提供了如何讓更多貧困家庭孩子獲得教育機會以及如何讓社區參與制訂學校計劃的經驗。今後五年,英國將支持中國政府在甘肅、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寧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同時支持世行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活動。
2.艾滋病:2006年初,中國有65萬艾滋病感染者,其中2005年新增7萬人。靜脈吸毒和性服務者感染率升高,西部省份流行趨勢加重。女性感染比例提高,1995年男女比例是9:1, 2001年改為3.4: 10英國援助項目對中國開展預防和千預的模式,進行了探索,支持了省級防治艾滋病工作,提高了當地的防治能力。今後五年,英國將支持民間團體在艾滋病防治上發揮作用,讓更多高危人群獲得服務,進一步改善艾滋病監測和信息系統。
3.肺結核:在世界衛生組織列出的肺結核發病率最高的22個國家裡,中國排名第二。約有450萬人攜帶活性結核菌,每年奪走13萬人的生命。貧困農村的結核病比城市高出三倍。原因是生存條件落後,衛生條件和營養差,無力支付看病費用,醫療條件差,缺乏結核病知識等。過去英國與世行合作,協助中國將肺結核發現率從以前的不足35%提高到現在近70%。今後五年,英國將繼續與世行、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基金進行合作,在中部和西部16個省份開展結核病防治項目。
4.水資源管理,水供給及衛生:目前,中國仍有3億人不能享用安全飲用水,7億人的飲用水沒有完全達到衛生標准,主要集中在西部貧困省份。國家對衛生設施投資不夠。中國的兩大傳染病,即腹瀉和病毒性肝炎都與衛生條件差有關。英國援助支持了中國利用國際先進經驗,如水資源綜合管理、社區參與和需求管理,制定了新的《水法》。今後五年,英國將和世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協助地方政府提高能力,推進改革,加強對環境衛生和健康教育的重視,改善投資不足的狀況,繼續推廣英國和世行的社區管理模式(如用水戶協會)。
(二)英國與中國在發展領域的合作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和第三大貿易國,對區域和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貿易和投資的影響遠遠超過官方發展援助所能帶來的影響。過去5年,中非貿易額增加了3倍,2004年達260億美元,貿易基本平衡。中國企業已在非洲54個國家投資了12億美元。
中國積極參與貿易、環境、國際體制改革等國際議程和其他區域及全球性議題『中國最近向亞洲和非洲發展基金捐助了5000萬美元,而且也是全球基金的援助國。中國還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提供了9億美元的貿易信貸,與中亞在能源運輸方面的聯系也日益密切。
從中期來看,英國有必要與中國繼續進行建設性接觸、對話,開展理論探索與技術交流。為此,英國與中國將在以下關鍵領域開展合作:
1.共同向非洲提供援助;
2.與國際貧困研究中心合作;
3.推動中國實施採掘業透明度行動計劃;
4.與世界分享中國的發展經驗。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英發展合作關系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預計到本戰略實施期結束時,中英將會從援助國與受惠國的關系發展成為國際發展問題上的對話和合作夥伴。
(三)英國對華發展援助的資金規模
今後三個財年,英國對華發展援助的預算如下:2006/07年度為4000萬英鎊:2007/08年度為3500萬英鎊:2008/09年度為3000萬英鎊。
據了解,目前英國每年對全球發展援助提供的資金總規模為50億英鎊,到2015年,將達到每年150億英鎊。但按照OECD的標准,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因此,英國對中國傳統式援助(現金、實物)會逐年減少。但英方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其對中國的重視程度降低,英方將更加重視雙方合作的戰略意義,雙方合作的層次會更高。
六、英國項目的立項程序及注意事項
英國發展援助項目的管理採取援助國和國際組織較斌用的「項目周期管理模式」,援助經過選項、設計、評估和審批、實施、運作並監控、評價等進行管理。
第一,選項。符合發展援助法律及政策的規定,符合國別戰略文件的方針。受援國可參與項目的選擇。
第二,項目設計、評估和審批。項目主管人員准備「項目概念備忘錄」,送DFID審批。審批的標準是:是否在已批準的資源范圍內支出;是否與DFID的目標一致;是否符合國別戰略文件的要求;是否得到部內相應顧問人員的支持;是否會導致更大的項目等。在「項目概念備忘錄」得到DFID主管官員或發展大臣批准後,即可開展項目的設計及評估工作。
第三,項目實施。100萬英鎊以上援助項目的具體實施以換函開始。換函的內容列明DFID提供財政義務的限度、援助的目的、采購安排、各方責任、時間限制、支付程序、會計及審計安排、監控與報告安排、以及在項目不能按計劃實施時的保障條款。10Q萬英鎊以下項目的實施不需要換函,但有關各方對上述事項有明確的了解。
第四,項目監控、報告及重新評估。項目的報告由非DFID人員(如承包商、咨詢商及項目管理人員)做出,檢查項目的實施是否符合原計劃。項目的監控工作由DFID人員實施,主要是檢查援助目標的進展情況。項目的重新評估也由DFID負責,主要是從戰略的角度對項目是否達到援助目標予以分析。
項目的監控、報告和重新評估是項目管理的關鍵部分,其目的是確保國際發展的資金在批準的時間和預算范圍內被有效使用,確保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及未來的新項目中DFID能不斷總結經驗和控制質量。
第五,項目完成。援助項目執行完畢後,100萬英鎊以上的項目寫出「項目完成報告」,評估完成計劃的程度,DFID可藉此得出結論和總結經驗。之後寫出完整的評價報告。重點對項目的影響及後果所做出的量化的研究與分析。
近年來,為提高項目管理的效率,DFID逐步把權利從總部下放給其駐外辦事處,由各辦事處具體負責一定額度之下的項目審批和管理。自2001年4月1日起,所有英國發展援助都不附帶任何條件,世界任何國家的供應商都可通過競標獲得DFID發展項目合同。根據歐盟采購法令,除緊急援助和法律項目外,DFID將超過99695英鎊的所有合同都刊登在歐盟有關刊物上。
⑻ 英國人說對中國的"援助''指的是什麼
指的是,
英國主動的向受援國提供有償或無償並附加了其它條件的技術設備物資支持。
……
英國對中國的援助,僅限於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所採取的不得不援助的無奈。
⑼ 求二戰時英國對華的援助,要詳細的資料 謝謝了
直到戰爭結束後,美國對中國的援助各種材料武器進駐,價格總價值超過800萬美元左右,這些物資包括超過60,000人在印度軍隊,駐扎在印度,車輛,彈葯,武器裝備,和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美國飛虎隊在中國和戰略轟炸機材料消耗;滇緬公路和駝峰運輸武器,石油,食品,汽車,飛機燃料消費支出,1944年航行奠定了連接印度 - 雲南石油管線成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蘇聯接受30美元億美元,15億美元的戰略物資,我們還沒有收到援助的人的一小部分。運到中國需要材料被運到印度或緬甸,英國監管運輸,作為「損失」,英國挪用,價值近2億美元的戰略物資。 。 。 。 。 。如今,每天的價格一樣,70年前,在中國的100美元可以買一所大房子,而現在呢?樓主你想想,你們算什麼。 。 。你是否會,反正我是不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