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列表整理二戰同盟國召開的重要國際會議
1941年12月22日~1942年1月14日,美英華盛頓會議
1943年1月14日~1月24日,美英卡薩布蘭卡會議
1943年5月22日~5月25日,美英三叉戟會議
1943年8月17日~8月24日,美英第一次魁北克會議
1943年9月11日~9月16日,美英第二次魁北克會議
1943年11月22日~11月26日,中美英開羅會議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美英蘇德黑蘭會議
1945年2月4日~2月11日,美英蘇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8日,中美英波茨坦會議
Ⅱ 一戰和二戰期間六次重要國際會議名稱
一戰期間
1、凡爾賽會議
2、華盛頓會議
二戰期間
1.開羅會議(1943.11~12)
國家--中美英
內容--<開羅宣言>聲明盟國堅持對日作戰,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
作用--三國協同對日作戰.
2.德黑蘭會議(1943.11~12)
國家--蘇美英
內容--通過三國在對德作戰中一致行動和戰後合作的宣言,決定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作用--三國協同對德作戰.
3.雅爾塔會議(1945.2)
國家--蘇美英
內容--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以實現戰後德國民主化.
作用--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4.波茨坦會議(1945.7~8)
國家--蘇美英
內容--重申雅爾塔會議關於處理德國問題的精神,中,英,美在會議期間發表《波茨坦公告》.
作用--中,蘇,美,英共同對日作戰,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滅亡.
Ⅲ 英、美、中、蘇四國會議
雅爾塔會議
地點 蘇聯克里米亞半島雅爾塔
參加者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英國首相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和蘇聯主席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
時間 1945年2月4—11日
決議
會議協議包括:
所有被解放的歐洲國家內應該舉行民主選舉。
4月在舊金山進行就聯合國成立的會議。聯合國的組織方式基本被確定,聯合國安理會的主意被採納。美國和英國同意當時屬蘇聯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為獨立的聯合國成員。
德國被分裂,德軍被解散,德國不準再擁有軍隊。美英蘇認為這是「今後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條件」。德國應該被分裂為同盟國家的佔領區。法國也應該有自己的佔領區,應該成為同盟國對德國控制委員會的一員。
德國應該為「她對同盟國在戰爭中造成的損失」負戰爭賠款。戰爭賠款可以以德國國家資源(機器、船隻、企業所有等)、一段時間內應該支付的償款或勞動力的方式賠償。美國和蘇聯達成協議償款總額為約220億美元。英國認為在當時償款總額還無法估計。
戰爭罪問題被暫時擱置。
在波蘭,一個「廣泛的民主臨時政府」應該「盡快進行自由的和不受他國控制的、全民的和秘密的選舉」。
在南斯拉夫,一個保皇黨和共產黨的聯合政府應該被建立。
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蘇聯向日本宣戰。其報酬是蘇聯獲得庫頁島、千島群島以及其對大連、旅順及其鐵路連接的控制。
關於義大利—南斯拉夫、義大利—奧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伊朗以及土耳其管理的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海峽使用的問題被暫時擱置。
所有被俘的蘇聯公民被遣返蘇聯,不論他們願不願意。
在德國投降、歐洲戰爭結束後二至三個月之內,蘇俄依據以下條件協助同盟國參加對日戰爭: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對1904年由於日本背信攻擊(日俄戰爭)所受侵害的帝俄舊有權利,應予恢復:(a)庫頁島南部及其鄰近的一切島嶼均須歸還蘇俄;(b)維護蘇俄在大連商港的優先權益,並使該港國際化;同時恢復旅順港口俄國海軍基地的租借權;(c)中蘇設立公司共同經營合辦中長鐵路、南滿鐵路,並保障蘇俄的優先利益。同時維護中華民國在滿洲完整的主權。
千島群島讓與蘇俄。
上述有關外蒙古及東北的港灣與鐵路等協議,須徵求蔣中正之同意,羅斯福總統依斯大林之通知,採取取得其同意之措施。
Ⅳ 介紹一下開羅會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11月22~26日,中國、美國、英國三國政府首腦在開羅舉行的國際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美國總統F.D.富蘭克林·羅斯福、英國首相W.L.S.溫斯頓·丘吉爾和中國國民黨政府主席蔣介石。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形勢發生根本轉變的一年。
三國舉行這次會議的目的在於:加強反法西斯同盟國之間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協調行動,討論制定聯合對日作戰計劃和解決遠東問題。會議簽署了《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簡稱《開羅宣言》。會議結束後,《開羅宣言》經I.V.斯大林同意於1943年12月1日公布於世。宣言聲明: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並懲罰日本侵略;剝奪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地區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日本攫取的中國的領土,如滿洲(中國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宣言最後宣稱:將堅持長期作戰以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包括:關於對日作戰計劃。羅斯福為擴大美國對中國的影響與控制,主張從印度經緬甸向中國方向進攻,將日軍逐出緬甸,恢復與中國的陸上交通;蔣介石也希望在緬北發動戰役,以促使美英增加對中國的軍事援助,鞏固其實力地位。但是,丘吉爾不願美國在東南亞和遠東的地位得到加強,不願美中軍隊參與解放英國前殖民地緬甸的作戰,因而予以反對。三方最後作出在滇緬路對日作戰的決定。關於遠東戰後安排。三方對於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在太平洋地區奪取或佔領的所有島嶼並將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但在戰後如何處置原為歐洲國家和日本屬地或勢力范圍的某些殖民地附屬國問題上未達成一致意見。羅斯福主張給這些國家以形式上的獨立權,以便日後美國擴大自由貿易市場;丘吉爾則拒絕討論任何有關遠東英國殖民地的前途問題,拒絕交還中國的香港與九龍。
是中、美、英三國簽署的《開羅宣言》。主要內容包括:三國宣布,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的侵略;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把日本侵佔中國的東北地區、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日本將被逐出其以武力所攫取的所有土地;在相當期間內使朝鮮自由獨立;堅持戰斗到日本無條件投降。 《開羅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同盟國團結合作、徹底打敗日本的決心和途徑,打擊了法西斯日本的侵略氣焰,是確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戰後處置日本問題的重要國際文件之一。但是,宣言只規定剝奪日本佔領的太平洋島嶼的統治權,卻不談如何處理;關於朝鮮獨立日期的規定含糊不清;對香港的地位亦未作出明確規定等
Ⅳ 二戰四大會議的主題分別是什麼
四大國際會議主題:
1、1943年11月召開開羅會議,要求日本歸還中國領土;
2、1943年12月召開德黑蘭會議,提出英美蘇要協同作戰;
3、1945年2月召開雅爾塔會議,決定建立聯合國;
4、1945年7月召開波茨坦會議,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
(5)中美英國際會議名叫什麼擴展閱讀
1、開羅會議
1943年11月22日到26日,美、英、中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國際會議,主要商討了三國聯合對日作戰的問題。
確定了推動東南亞戰區及中國戰區戰局,改變作戰態勢,在緬甸地區實施小規模突擊戰,打通滇緬路等一系列作戰方針,會議還發表了《美英中三國開羅宣言》。
根據《開羅宣言》的庄嚴宣告:「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我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與獨立。」
「根據以上所認定之各項目標,並與其他對日作戰之聯合國目標相一致,我三大盟國將堅忍進行其重大而長期之戰爭,以獲得日本之無條件投降。」
2、德黑蘭會議
194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美、英、蘇三大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召開德黑蘭會議,德黑蘭會議是二戰中美、英、蘇三大國召開的第一次首腦會議。主要討論了盟國對德國法西斯聯合作戰以及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問題。
在這次會議上,由於美國領導人羅斯福、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取得了一致意見,英國領導人丘吉爾最終放棄在地中海地區,即英美從地中海進攻義大利,再向巴爾干進軍的戰略方案。
三國首腦達成最終協議:進攻西歐的「霸王」行動和進攻法國南部的戰役於1944年5月(實際於1944年6月)同時發動。
會議還就戰後成立國際組織問題、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和波蘭邊界問題、蘇聯對日作戰問題等內容進行了討論。會議最終簽署了《蘇、美、英三國德黑蘭宣言》和《蘇、美、英三國德黑蘭協定》。
3、波茨坦會議
1945年5月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戰場勝利結束。為了商討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和解決戰後歐洲的秩序問題。
以及爭取蘇聯盡早對日作戰,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德國柏林西郊波茨坦,美、英、蘇三大國召開首腦會議,會議著重討論了戰後德國問題、波蘭問題以及蘇聯對日作戰的問題。
在此次會議中還發表了《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茲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提出日本帝國主義必須無條件投降,開羅宣言必須得到實施,日本軍隊應完全解除武裝並交還其所侵佔的土地。
4、雅爾塔會議
1945年2月4日—11日,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召開了英、美、蘇三國首腦會議,主要討論了關於德國的佔領、賠款和解除法西斯武裝等問題,其它還有關於波蘭疆界、聯合國以及蘇聯對日作戰的問題。
在此次會議上,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後2—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其條件是:維持外蒙古的現狀,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蘇、中共同經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Ⅵ 簡述二戰中美,英,蘇,三國政府首腦舉行重要國際會議及主要成果
美、英、蘇三國政府首腦會議是:德黑蘭會議,決定對德作戰一致行動、戰後合作和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雅爾塔會議,決定徹底擊敗德國法西斯,戰後建立聯合國。波茨坦會議,決定根除德國軍國主義,重建德國民主政治,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
(6)中美英國際會議名叫什麼擴展閱讀:
會議還討論了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和波蘭邊界問題,這些問題都涉及到戰後的利益分配,討論起來很費事,所以未達成具體協議。德黑蘭會議最重要的貢獻還在於具體落實未來成立一個新的國際組織的設想。
不管怎麼說,德黑蘭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解決了幾個主要同盟國之間的矛盾,確定了下一步開戰方向,確定了戰後的安排,只是都是大國沙文主義,對弱小國家而言,有的只剩下主權的丟失。
Ⅶ 什麼叫華盛頓會議
華盛頓會議 1921-1922 (Washington Naval Conference)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英、日等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由美國建議召開的國際會議。亦稱太平洋會議。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華盛頓舉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國北洋政府的代表團參加。
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巴黎會議的繼續,其主要目的是要解決《凡爾賽和約》未能解決的彼此間關於海軍力量對比及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特別是在中國的利益沖突。會議最後簽訂三個條約:(1)美、英、法、日《四國公約》,規定各締約國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島嶼屬地和島嶼領地的權利,並宣告英日同盟失效;(2)美、英、日、法、意《五國公約》,規定五國海軍主力艦的比例;(3)《九國公約》,是帝國主義共同掠奪中國的條約,打破了戰後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這次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完成了戰後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Ⅷ 決定成立聯合國的國際會議是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的會議.美、英、蘇三國首腦於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蘭舉行會晤.
德黑蘭會議的主要內容有:①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問題.決定於1944年5月在法國南部開辟第二戰場;②就戰後成立一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問題交換了意見;③就戰後如何處置德國的問題進行了初步討論,三國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④波蘭問題.三國一致贊成戰後重建獨立的波蘭,其邊界西移,將德國東部的部分地區並入波蘭;⑤蘇聯對日作戰問題.蘇聯表示在歐洲戰爭結束後參加對日作戰,並提出歸還整個庫頁島等條件. 1942年1月1日,正在對德、意、日法西斯作戰的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發表了《聯合國宣言》.1945年4月25日,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6月26日,5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後又有波蘭補簽.同年10月24日,中、法、蘇、英、美和其他多數簽字國遞交了批准書後,憲章開始生效,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1947年,聯合國大會決定,10月24日為聯合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