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留學生變成自閉男,為什麼
風俗、生活習慣等都有很大的差異,遠離親朋的無助感,面對全新的社會關系不懂得如何去主動銜接,所以就去逃避交流,自閉是很自然的。
2. 因為自卑所以自閉!怎麼才能走出來
從心理學角度上講
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因過多地自我不定而生產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
驗。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當自卑達到一定程序,影響到學校和工
作的正常進行,才歸之為心理疾病,在人際交往中,主要表現為
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有力脆弱;經
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疑忌心理;行為畏
縮、瞻前顧後等。
自卑心理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心理上的消極的自暗示。其
表現在「
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現實交往受挫,產生消極反應的
結果。青少年在交往過程中常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礙,導致交
往挫折感的發生。如失戀,常常就會引起失戀者較長的時間的不
良情緒反應。對待這種愛情挫折,有自卑傾向的人會難以忍受,把
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或倒霉的命運,因而灰心喪氣,意志消沉。
這種不良後果會產生消極的自我時間性示,使得自卑心理更深入內心,
並不斷膨大,以致喪失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極的自我暗示。由於先天或後天
的原因,一些青少年常因個子矮、過胖、五官不正、身體有殘疾、缺
陷等抑制了自己天性的發揮,於是感到精神壓力重重,常懷疑或擔
心自己的缺陷被人恥笑,因此而離群索處,不敢主動交往或接受友
誼。
對自我智力估計過低帶來的消極暗示。有些青少年由於學
業上、工作上成績平平,無出色表現而過低估計自己的才智水平,
甚至導致對整個自我認識消極,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於是在
交往中過於拘謹,放不開手腳,擔心自己成為笑料或被人算計。
對性格與氣質自我評價帶來的消極的自我暗示,自卑者大
多對自己的性格、氣質特片有些了解。但他們對於自身存在的不
利不交往的性格特徵,總表現出無能力的態度,嘆曰:「江山易改,秉
性難移」,如那些自認為性格怯懦、抑鬱低沉、反應遲繪者,多不敢
主動結交朋友,常常「天馬行空,獨來獨往」。
自卑是心理暫時失去平衡的一種心理狀態,對此可以通過補
償的方法來加以調適,這種補償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有的青少年
明知自己能力不強,卻故作姿態,甚至以奇異打扮來招人注意,借
以爾補自己內心的空虛。這種消極的補償方法,是不足取的。而
積極的補償方法有:
正確對待失敗。青少年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失敗時往往
找不到恰當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結果出現惡性循環,失敗
導致自卑,自卑引起失敗。要知道,在漫上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風
順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敗倒是必然會發生的,對此持平常之
心,就不會在感情上產生很大的波動,英國著名教授湯姆遜在總
結自己工作成功的經驗時,把它概括為兩個字,那就是「失敗」。
增強自信。凡事都要有一個必成的信念,要對自己有充分
的信心,對事態發展的前途抱樂觀態度。要自信,自信消除自卑,
促進成功的最有效的補嘗方法,平時要注意及時抓住自信心的種
子清掃自卑的瓦礫,給它一片濕潤的土壤——因為自信心是能通
過一次次微小的成功來增強和得到升華的。
在自信的基礎上,建立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抱負水平」。「抱
負水平」是指個體將某件事做到某種程度的心理需求。「抱負水
平「不宜定得太低或過高,定得太低,激不起奮斗熱情,反而引起惰
性;定得過高,超過自身能力,達不成則易引發「失敗感」。所以。
「抱負水平」必須符合自己的實際條件。
3.「噼己之短,揚己之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
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學會對自己作公證的全面的評價,既不
沾沾自喜,以不影響自憐,不要死盯著自己的短處,背上一個沉重
的包袱,要善於挖掘和發展自己的優勢,以補償自己的不足。
3. 孩子有自閉症,該怎麼辦,有好辦法嗎
如果確實經過專業機構的評估診斷確診為自閉症。就要考慮進行相應的恢復訓練與治療了。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治療方法。
一、教育訓練
目前教育訓練方法多樣,主要有行為干預, 社會 交往干預、溝通干預、認知干預以及綜合干預等。
(1)行為干預,運用最廣的方法。通過「刺激——反應——強化」的行為主義理論對行為進行干預。在教學中的運用,便是教師將學習內容切割為最小的教學單元,目標在於教會兒童掌握「刺激一反應一強化」連接原則,習得具體技能。現代有契機式學習,關鍵反應訓練等。
(2) 社會 交往干預。
地板時光療法。是由於兒童常常喜歡在家裡的地板上玩 游戲 而來的。這種方法強調在家庭環境中,父母和兒童共同參與大量創造性活動和 游戲 ,從而幫助ASD兒童 情感 體驗的形成和親子關系的發展。
人際關系發展干預旨在培養ASD和其他交往障礙兒童人際互動和社交技巧,從而幫助自閉症兒童提高人際交往興趣和交往能力。
音樂療法:包括聆聽法、主動法、即興法和融合法四大類型,目的在於促進兒童和治療師之間的關系和交流,從而擴大到與其他人的交流。
自閉症,大陸稱孤獨症,主要表現有:①興趣狹窄和刻板行為;很多孩子會重復做一件事情,例如來回跑動,來回擺動身體。做事情喜歡固定不變,例如吃飯會有一些儀式行為,吃飯前要在桌子上擺很多東西,固定吃一些事物。很多孩子喜歡看天氣預報和廣告,②語言障礙;很多孩子說話不清楚,或者只會發出:啊,啊的聲音,甚至有的孩子一點聲音發不出來。但是現在對於界定孤獨症,此項不再作為一個必須項。③ 社會 交往障礙,大多數孤獨症孩子不會跟人進行眼神直視,或者會逃避別人的眼神,不能進行正常交流,往往會重復對方的問話,你、我不分,有時會出現出現攻擊他人的行為。現在自閉症兒童越來越多,原來是110:1,現在已經到了75:1,所以一定越早發現越早進行干預對孩子發育越好。
孤獨症現在還沒有特效葯,具體原因只能進行行為干預,不知道孩子有多大,孩子年齡越小就越容易進行行為干預,自閉症孩子無法變成正常人,只能最大化接近於正常人,很多家長剛開始不相信,然後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只是為給孩子進行確診,其實這些都是在浪費孩子的時間,最好發現後直接去相關的康復中心進行康復訓練。
作為家長除了要安排一個人去康復中心陪著孩子進行干預,回到家父母應該具有較大的耐心,一般有個這樣的孩子,父母會用多餘正常孩子一百倍、一千倍的精力去訓練一件事情,千萬不要灰心喪氣,事情已經既成事實那就用最短的時間接受它。多去看著一些具體訓練的書籍,在家給孩子進行相關的練習。
父母一定要多給孩子交流,多訓練。這是最好的方法。
其他的一些輔助訓練例如聽覺統合訓練、經顱磁等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需要醫生鑒定後進行。還有一些食品不耐受性的檢查,看看孩子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要禁止,典型的例如:牛奶、巧克力、澱粉之類的食物,常會引起孩子異常興奮。
不要把孩子關在家裡,一定讓孩子每星期都去人比較多的地方去玩,多與其他孩子接觸,多接觸大自然。
希望家長不要灰心,不要對孩子發脾氣,更不能打孩子。你堅強了孩子才有會有機會變得更好,加油!
給自閉症孩子養一隻治療犬吧!
狗狗有一種超能力是其它動物所沒有的,那就是治癒力。這大概是為什麼世上有那麼多治療犬,卻很少有治療貓、治療豬、治療鴨的原因吧?更讓人感動的是,即使曾被拋棄、被傷害,狗狗也從未失去過愛的能力,沒有喪失對人類的信任。
英國有一個自閉症兒童叫威廉,她的媽媽為他養了許多小動物,他慢慢的可以說幾個簡單的字,可是當有一天他偶然在一個網站上看到一隻小狗之後,居然完整的說出了一整句話:狗狗穿著鞋子真有趣!
世界上最好的愛就是陪伴,如果我們不能時時刻刻守在自閉症孩子身邊,就領養一隻治療犬陪伴孩子吧,一定會讓孩子越來越開朗的!
愛和陪伴能治癒一切![祈禱][祈禱][祈禱]
需要父母陪伴,鼓勵,
您好 最好帶寶寶去醫院治療一下
①(修復孩子的腦部神經系統)
教孩子念開智慧的「六字大明咒」,每天起床、睡前站著念誦5分鍾或10分鍾(根據適應程度以提高到30分鍾為限。)●沒有語言能力的小孩,可以改為由母親牽著孩子雙手一邊聽「六字大明咒」音頻,一邊對著孩子雙眼念誦。直到小孩能熟練模仿發音。(如果對聲音敏感,就哄孩子:覺得聲音討厭,想讓它消失就專心念咒,念著念著就沒了。這樣就順勢利用持續性重復發音以及孩子敏銳的聽覺來良性刺激大腦的發育與修復,練就孩子的自控能力。)
②(修復孩子身體的整體協調性)
心智成熟一點時網上學太極24式。每天練3遍。或5步拳以太極節奏慢練10遍。
③(增強 社會 化意識與溝通慾望)
多到人多事多的公共場所呆,增強 社會 化意識或多觀看成人家庭生活類電視劇。(父母沒必要懼怕外人的眼光,現代是多元化共存的時代)
④●注意,期間全身特別是頭部可能會經歷各種感覺:酸疼、麻、脹動、劇痛、追鑽、裂、啪嗒響、火燒、針刺、蟻爬、暖流、冰涼、熱、跳動、奇癢、光影、恐怖、沮喪、煩悶等,為身體自我修復正常現象(發燒除外),放鬆堅持就可以,難受就念咒。
孩子腦部神經系統的修復是後續順利進行的核心關鍵,要重視。認真堅持,孩子的專注力、認知力、自我協調性、社交溝通能力將會快速提高。持續堅持會慢慢變得跟正常孩子一樣。
首先,不要定義「自閉症」,根據實踐證明,極少有孩子屬於所謂的「自閉症」。
其次,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狀況,進行詳細診斷,誘因是什麼
再有,要看 社會 支持系統對當事人的反饋,特別是父母對當事人的影響程度。
多陪伴、多到外邊走走!
多陪伴他,陪她玩玩 游戲 ,重點是消除他的自閉心理,讓他知道有人愛護她,呵護她,時間久了,就會沒事
4. 自閉症與孤獨症
自閉症與孤獨症
不願說出自己想法的孩子,往往在眾人面前就更不願意多講話。出現這種情況的大都是性格內向的孩子,也有的是起因於家庭教育的方法。例如,這些孩子在想買東西時,也是很難開口叫大人給買的,總是等到媽媽察覺到了,由媽媽主動提出來給買。有時周圍的人要從這種孩子的身體動作去判斷 他們在想什麼。在幼兒園很少舉手要求發言,即使老師讓他發言,要麼低頭不語,要麼支支吾吾。
對於這種孩子,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干預:
1、家長要設法讓孩子主動說出他們的需要、願望、感受、興趣等。這種孩子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就是能非常投入地做某件事情,家長要抓住孩子的優點及時表揚,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2、要讓孩子多加入同伴的玩耍之中,使其能自然地聽到別人談話時所用的語言,學會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雖然這種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說話,但當自己游戲的時候總是試著和玩具說話。
3、家長要與老師多溝通。有的孩子在家裡愛說話,而在幼兒園里卻不愛說話,這多少是由於緊張的原因造成的。所以為了能使孩子輕松愉快地說話,家長要多與老師溝通,得到老師的特殊對待和指導,教師要多讓這樣的孩子參加小組活動,或做些模仿游戲和演練游戲等等,以便他們能夠在這些愉快的活動中慢慢習慣在大家面前講話。
如果孩子長期不說話,不願意表達,那就要注意了,最好到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找心理專家進行心理咨詢,確診一下病情。
今天看了一場李連傑的情感大片《海洋天堂》, 感觸很深,看完後我的心情仍然是久久不能平靜!
汪洋大海之上飄盪著一隻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著有天生缺陷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無望地看著遼闊的大海,然後牽起兒子的手,兩人一齊躍身跳入大海……這位47歲的父親,名叫王心誠(李連傑飾), 他21歲的兒子大福(文章飾)從小患有孤獨症, 完全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裡,無法獨立生活。大福的媽媽在大福年幼的時候,因為承受不了兒子患病的打擊在一次意外中喪生,王心誠獨自一人 把大福撫養長大,與兒子相依為命。然而此時, 王心誠被確診患肝癌晚期,生命只剩3-4個月 的時間,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王心誠的心頭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帶著大福一起 離開這個世界。
經過多方打聽,歷盡周折,王心誠終於找到了一所能夠接收大福的機構,卻發現大福在這局促單調的環境中,如同離開了水的魚,頓失生氣。大福生性愛水,每天在父親工作的海洋館里暢游 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他還在這里結識了唯一的朋 友,表演雜技的玲玲(桂綸鎂飾),大福成了獨自在異鄉漂泊的玲玲最好的傾聽者。
為了大福能夠快樂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愛的海洋館,王心誠為自己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 的計劃,教會大福在海洋館「上班」。他費盡心力 地教大福自己坐公交車去海洋館,在海洋館擦 地。為了不讓大福感到孤獨,他甚至不惜拖著病 重的身體,背著自製的龜殼扮成海龜,陪著大福 游泳。他告訴大福自己將會變成海龜一直陪伴 在他身邊,最後,王心誠沒有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而大福也學會了在海洋館「上班」。
原本以為,「功夫明星」李連傑「棄武從 文」,一場電影就基本上沒什麼看頭了,可結果 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李連傑將一個善良無 私、勇於擔當的父親形象演繹得催人淚下,在 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我被細膩的表演、感人 的情節打動了!
在一個商業化運作的娛樂時代,《海洋天堂》 將視角投向需要社會關注的弱勢群體,不僅讓觀眾進人了自閉症孩子們的世界,也同時體驗到 了自閉症家庭的艱辛和不易。這正是這個電影 的精華所在!
兒童 孤獨症 起病於 嬰幼兒 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多數患者伴有精神發育遲滯。 發育遲滯表現為兒童在神經系統、感知覺、運動、語言、心理活動、智力等方面,在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
在 2014 年 3 月 28 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報道稱,在美國,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ASD)的兒童人數比預想的多,CDC 表示,最新數據表明為 8 歲兒童孤獨 症譜系障礙患病率為每 68 個兒童中就有 1 個 (14.7/1000 人)。
在 2007 年孤獨症患病率為 6.6/1000 人,2009 年患病率為 9.1/1000 人,2012 年為 11.3/1000 人,而目前 2014 年 3 月為 14.7/1000 人,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
以往普遍認為,孤獨症的遺傳度高達 80-90%,而在 2014 年 4 月 7 日在線發表於 JAMA 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評估 ASD 家族聚集性和遺傳度,該研究為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為同類型研究中的,樣本容量最大,收集最廣泛的,其結果表明,ASD 遺傳度為 50%,孤獨症為 54%,也就是說,環境因素在 ASD 發病中,與遺傳因素同等重要。
而本文在線發表於 2014 年 6 月 23 日的《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雜志上的研究進一步支持了環境因素對孤獨症患病率的影響證據,研究結果表明,產前暴露於有機磷以及其他常見的農葯會致使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和發育遲滯(DD)有關,這一項新的研究證據又一次支持兩者的關聯。
這項研究結果呈現在 2014 年的美國臨床精神葯理學年會(ASCP)上。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 Davis MIND 研究所公共衛生科學教授首席研究員 Irva Hertz-Picciotto 博士稱,事實上,這是呈現出有機磷與孤獨症風險關聯的第三項研究,她在一份聲明中補充道,在妊娠期早期發育階段,大腦突觸正在發育,可能會受到農葯的作用而使影響神經傳遞。
加利福尼亞是美國各個州中農業最發達的,在 2010 年單純依靠農作物稅收就達到 380 億美元,每年大約應用農葯的量達到 2 億磅(大約 90718 噸)。
基於遺傳和環境孤獨症兒童時期風險(CHARGE))研究,Hertz-Picciotto 博士及其同事納入了北加利福尼亞 970 名參與者,他們的生活區都靠近農葯,研究評估妊娠期暴露於農葯與孤獨症譜系障礙和發育遲滯的風險。
其中 486 名兒童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168 名兒童患有發育遲滯,還有 316 名兒童發育正常。研究人員通過提取加利福尼亞農葯使用報告(California Pesticide Use Report)中的農葯使用數據,可得知參與者家庭在妊娠期農葯使用的情況,大約有 1/3 的參與者其住址比較近(1.25-1.75Km),都位於商業農葯使用區域。
Hertz-Picciotto 在一份聲明中解釋到,在加利福利亞,農葯使用者必須報告是如何應用農葯的,在哪兒應用的,是什麼時候應用的,以及使用量是多少。
結果發現,妊娠期間在靠近生活區使用幾種常見的農葯,會使兒童發展為孤獨症或認知或其他技能遲緩的風險增加。
與沒有暴露於農葯相比,在妊娠期靠近居住地(1.25Km 距離,校正 OR=1.6)暴露於農葯,相對於發育正常的兒童,其後代患孤獨症的可能性增加 40%。在第三個三月期間(OR=2.0;95% CI, 1.1 - 3.6)和暴露於有機磷和在第二個三月期間(OR=3.3; 95% CI, 1.5 - 7.4)暴露於毒死蜱的患病風險最高。
此外,研究發現,兒童的母親在妊娠前 3 個月或在第三個三月期間在生活區暴露於擬除蟲菊酯殺蟲劑,會增加其後代患孤獨症和發育遲滯的風險(OR=1.7-2.3)
有機磷和擬除蟲菊酯是兩種最常用的農葯。
母親在妊娠期靠近居住地(1.25Km。OR= 2.48; 95% CI, 1.04 - 5.91)有使用過氨基甲酸酯農葯,其後代患發育遲滯的可能性接近 150%,但目前還沒有鑒別出特定的易感性時期。
Hertz-Picciotto 博士及其同事注意到,越多越多的證據表明,妊娠期暴露於農葯會增加後代患孤獨症譜系障礙和發育遲滯的風險,一項發表於 2007 年的類似研究表明,居住地使用農葯與後代孤獨症譜系障礙等風險高呈現很強的關聯。
Hertz-Picciotto 博士說道,在個人和社會的層面,都應減少暴露於化學農葯,如果那些是我們的家庭,我們也希望離農葯使用「重災區」遠一些。
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農葯與孤獨症這一關聯
來自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醫學系和人類營養研究所的 Armin Alaedini 博士談到, 總體而言,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廣泛應用農葯為增加兒童進展為孤獨症的潛在風險。
然而,他指出,這些結果對於發育遲滯來說是不太可靠的,因為在研究中的患有發育遲滯的兒童,不能與對照組中未受影響的兒童相匹配,並有著顯著不同的特徵。
正如研究者承認的研究的局限性,這項研究並為將所有暴露於化學物質納入到研究中進行綜合考慮,例如,在家庭或學校以園藝和害蟲防治為目的化學物質使用。
實際上,目前還不清楚暴露於這些非農業應用農葯的情況下,對於兒童孤獨症和發育遲滯的影響。還有可能因為農葯應用於一些水果或蔬菜上,同樣也可以因飲水而攝入至體內,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孕期暴露於上述情況之一。
Alaedini 博士說道,盡管這些沒有在研究中進行討論,但是在美國,應用這些特定的殺蟲劑與近幾年孤獨症患病率攀升有關,通過這些研究,可以更清楚的認識到這些化學物質在近幾年孤獨症患病率攀升的原因,從而更加針對性的做出預防性的措施。
在這個化學泛濫的時代,我們得重視農葯等化學物質對對人類的危害,就如研究證明農葯會增加後人孤獨症的患病率。或許,這也是綠色食品越來越受青睞的原因吧。
男人和女人,除了解剖結構和生理機能的不同,心理方面也有明顯的不同。男人擅長邏輯思維,女人擅長形象思維;男人空間記憶強,女人多半是路痴;男人喜歡機器(汽車、槍械),女人喜歡寵物和布娃娃;男人理智(克制、壓抑),女人情緒化;男人冷漠,女人熱情;男人少語,女人愛八卦;男人情商低,女人情商高;男人適合學理科,女人適合學文科。
心理學把心理方面的男女差別稱為「性度」或「男性化/女性化」(M/F)。一般情況下,男人都是比較男性化的,女人都是比較女性化的。但是,也有少數男人是女性化的,少數女人是男性化的。嚴重的男人女性化和女人男性化屬於性身份障礙,同時提示同性戀傾向。
有意思的是,如果用這個標准測試孤獨症患者,得到的結果是:超男性化。
孤獨症患者男性化得分滿分,女性化接近零分。正常男人很少男性化滿分,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女性化。孤獨症患者完全一邊倒。如果按男性化/女性化排列,那麼,孤獨症排第一位,男人排第二位,性身份障礙排第三位,女人排第四位。孤獨症落在男人的「外面」。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孤獨症以男性多見,因為他們是超級男人。
上述現象很容易讓人想到,孤獨症是否與懷孕期的性激素水平有關?於是,有人研究了羊水睾酮含量與孤獨症的關系,結果發現,羊水睾酮含量越高,孩子身上呈現出來的孤獨症特徵越多。
接下來的問題是,羊水睾酮含量為什麼會升高?如果發現升高,要不要干預?睾酮含量升高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避孕葯和食物中的激素。對於第二個問題,目前還不主張干預,因為如果把睾酮含量降低,孤獨症的風險是低了,但生出來的男孩子可能會過分女性化。很多人已經在感嘆:真正的男人越來越少了!
人類越文明,就越女性化。真正的男人確實越來越少了。真正的男人越來越難適應社會的發展了。他們只能躲到實驗室里,或者跑到荒無人煙的地方去。但是,人類的發展又仰仗他們,他們的發明創造和馳騁沙場帶來了社會的進步。
當然,孤獨症不等於超男,超男也不等於孤獨症。有一種真正的超男,性染色體多了一條Y,其特點是非常殘暴。孤獨症只是思想上的超男。而且,不喜歡說話和不會說話是兩回事,理智和無情是兩回事,孤獨症症狀(特徵)和孤獨症是兩回事。 超男和孤獨症的區別是,一個在正常范圍以內,一個超出了正常范圍;一個是量變,一個是質變。
有研究表示,通過胎兒超聲波檢查或許能更早發現孤獨症。
孤獨症為一種神經發育障礙,一直認為起病於嬰幼兒時期,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以及行為方式刻板。
對於孤獨症以及其他孤獨症譜系障礙,早期進行篩查是必要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極大利用患兒的預後。以往兒童被診斷為孤獨症時,已經晚了 3-4 年,這個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干預時間了。
一般認為,孤獨症最佳判斷年齡為 1-2 歲,並不是說這個時候最容易判斷出來,反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如果做到了早期發現,對於剛剛學步的孩子就已經開始經常進行識別他們不典型的發育情況了,那麼極大有利於進行早期干預,對患兒進行特殊的訓練,爭取改善患兒的預後。
針對這種情況,一項新的研究提示,妊娠中第二孕期(4-6 個月)期間,與未患孤獨症譜系障礙(ASD)的兒童相比,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兒童的腦部及身體生長速度較快。
通過胎兒異常超聲波檢查發現,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在妊娠 20 周左右(即處於第二孕期),與同齡健康兒童相比較發現,其頭圍和腹圍以及小腦橫徑都顯著增大。
來自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醫學生,該項研究主要的研究者 Lois Salter 指出,經過回顧性分析發現,對於孤獨症譜系障礙患者而言,在其妊娠第 20 周這一時點似乎發生了些什麼,通過這項研究結果,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在孕期發育過程變化。
如果針對於此研究,那麼將有利於更早診斷出孤獨症,有利於早期干預,那麼孤獨症患者將受益更多,這項研究為孤獨症的早期診斷給出了一系列的可能性。
研究方法
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孤獨症可在嬰兒期就能診斷出來,但是作為該項研究者就在想,能不能將早期發現的時候再提前一些呢?於是催生出了這項回顧性的研究。
自從 2008 年 12 月以來,胎兒異常掃描已經常規應用於洛錫安區了(蘇格蘭低地的一個區),該研究為一項小規模回顧性的研究,研究者評估了 40 名日後被診斷為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的兒童,以及 120 名作為對照組的健康兒童。
評估胎兒的數據包括頭圍、小腦橫徑、股骨長度、腹圍、心房心室寬度,此外,研究者還控制了混雜因素:孕婦年齡以及其他人口統計學的因素。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發現,在頭圍、小腦橫徑、股骨長度和腹圍方面,兩組具有顯著差異(所有,p<0.05),研究提示,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在孕期第 18-24 周這一時點,在上述方面生長速度更快。但對於心室心房寬度方面,兩組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在第二孕期與健康對照組不同,很明顯的是,患兒在此期頭部和身體呈現快速生長。如果孤獨症能夠進行更為早期的發現,那麼將為更為早期的治療提供了先決條件。
Salter 指出,如果一切順利,研究結果也可以促進更早及更好的教育:「我們無須等到孩子長到 3 歲或 4 歲;如果到那個時候再行動,我們已經損失了大筆教育父母及孩子的時間。」
Salter 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可以引導政府或家庭,對日後可能為孤獨症患者提供更早和更好的教育,並不需要等到兒童長到 3-4 歲的時候,將孤獨症譜系障礙的症狀都表現出來的時候再進行診斷,那樣就為時已晚了,讓患兒喪失了最佳干預時期。
針對目前孤獨症譜系障礙患病率飆升的狀況下,該研究團隊希望能夠更為深入的研究下去,對於孤獨症譜系障礙的早期發現,也需要加入更多的.篩檢。
Salter 稱,如果能夠獲得長程妊娠期的更多信息,那最好不過了,但是需要具有前瞻性,針對孤獨症譜系障礙高危孕婦,進行整個妊娠期的掃描。
至少目前,Salter 對研究結果是滿意的。「我們確實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她說,「關於自閉症產後腦部大小的數據並不一致,無法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結論。所以能在子宮里發現一些端倪感覺很不錯。」
作為醫學生的 Salter 表示,針對目前的發現,還是比較讓她激動的,因為在開始研究的時候,沒有前瞻性的結果。此外,關於孤獨症患兒在產後頭部大小的結果是不一致的,沒有大量確鑿的證據來得出結論。但能在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處於妊娠期發現點什麼不同是很棒的!
除了這項研究結果,對於孤獨症的早期的一些特徵,希望初為人父的臨床醫生或專業從業人員能掌握,這項還包括共同注意缺乏或出現延遲(共同關注的對象)或假裝玩游戲(患兒可能是與自己在玩游戲,或者是刻意模仿)。
對他人觀點采擇能力缺陷,情感交互行為缺乏,對自己的名字反應能力低,模仿能力低,言語和非言語交流延遲,運動遲緩,常出現重復行為,非典型視覺運動摸索,視覺注意力缺乏,性格變化極端。
英國布里斯託大學智力殘疾精神病學臨床學術講師,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 Bernice Knight(未參與該研究)指出,該項研究結果與近期她和同事完成的研究結果高度相一致,她們的研究為孤獨症的一些特徵可以預測患兒在兒童期患孤獨症譜系障礙的風險,
她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具有互補性,同時也很有趣,這些新發現的結果對於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非常有用,對於孤獨症以及其他孤獨症譜系障礙中的疾病還知之甚少,知道孤獨症譜系障礙為一種神經發育性疾病,針對這些疾病早期發育階段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這些疾病。
不管怎麼說,如果能通過胎兒超聲波能檢查出孤獨症,那對孩子和父母都多了一個選擇!
對於自閉症的治療,堅持以心理治療為主,葯物治療為輔,兩者相互促進的綜合化治療原則。
一、心理治療:自閉症的心理治療主要是以促進人際關系為基礎的療法,包括人際關系發展干預療法(RDI)和地板時光療法。
1、人際關系發展干預療法(RDI)。隨著對孤獨症神經心理學機制的研究深入,心理理論缺陷逐漸被認為是孤獨症的核心缺陷之一,所謂心理理論缺陷主要指孤獨症兒童缺乏對他人心理的推測能力。鑒於此,Gutstein建立了「提高患兒對他人心理理解能力」的RDI。他為孤獨症兒童設計了一套有數百個活動組成的訓練項目,活動由父母或訓練者主導,內容包括各種互動游戲,例如目光對視、表情辨別、捉迷藏、「兩人三腿」、拋接球等,訓練中要求訓練師或父母表情豐富誇張但不失真實,語調抑揚頓挫。Gutstein聲稱RDI方法取得了顯著成功。
2、地板時光療法。在地板時光訓練中,教師或家長是根據患兒的活動和興趣決定訓練的內容,在訓練中,父母或老師一方面配合孩子的活動,同時在訓練中不斷製造變化、驚喜、困難,引導孩子在自由愉快的時光中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進而發展社會交往能力,訓練活動不限於固定的課室,而是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時段。這樣的訓練對家長或教師的要求其實更高。目前這一方法在美國也獲得較高評價。
二、葯物治療
目前無特效葯可以治癒孤獨症,但以下葯物可能改善該症的部分症狀,並有利於教育訓練。具體包括:
(1)抗精神病葯。常用氟哌啶醇(0.5mg——4.0mg/日)、硫利噠嗪(12.5mg——50mg/日)、舒必利(100mg——400mg/日)。前兩者可減輕多動、沖動、自語、自傷和刻板行為,穩定患兒情緒;舒必利則可改善孤僻、退縮,使患兒活躍、言語量增多,並改善情緒。以上葯物均需從小量開始服用,根據症狀改善情況和葯物不良反應逐漸加量。目前尚有報道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也可改善該症的部分症狀,但此方面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2)抗抑鬱葯。該類葯可改善該症的刻板重復行為,改善情緒,並緩解強迫症狀。可選用氯丙帕明(25mg——150mg/日)、舍曲林(25mg——150mg/日)、氟伏沙明(50——200mg/日)等。該類葯也應從小量開始服用,根據症狀改善情況和葯物不良反應逐漸加量。
(3)中樞興奮葯或可樂定。適用於伴有注意障礙及多動症狀的患兒。用葯方法參見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中有關內容。
(4)改善和促進腦細胞功能葯。同精神發育遲滯中有關內容。
(5)維生素B6和鎂劑。有心理學研究報道大劑量維生素B6和鎂劑可能改善該症的部分症狀,但此方面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確定。
;5. 英國11歲自閉症男孩智商高達162,他到底是自閉還是不屑與普通人溝通
英國11歲自閉症男孩智商高達162,他到底是自閉還是不屑與普通人溝通?
兒童孤獨症治療應早期介入,以教育訓練為主要內容,以社會交往訓練為核心,以行為治療為基本手段,以正負強化、回歸、獎勵、懲罰等為手段。達到讓孩子主動融入社會的目的。在治療過程中,要遵循科學的循環模式,制定短期和長期目標,家長在進行專業治療的同時也要積極配合。比如家長在與孩子互動時,可以用誇張的表情和語氣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加強眼神交流,積極改善孩子的自閉狀態。
6. 自閉症是可以治癒的——看美國媽媽是怎樣治好自閉症的兒子
以上就是主要的信息了。關鍵是食譜和一些身體治療。比如排除掉那個過量酵母菌,小孩明顯話就多了,就僅僅只用了兩周效果非常明顯。這個小孩也堅持了不含小麥不含奶製品不含有酪蛋白不含酵母菌不含麵筋的食譜。中途這個小孩的爸爸給這個小孩吃了幾次牛奶,小孩立刻就發作癲癇了。後來堅持食譜,再也沒有發作了。 這個小孩的恢復成果非常驚人: 他變得特別多話,以前只會很少的單詞。現在經常說個不停。 願意和人交流,有眼神交流。 會向媽媽擁抱和表達愛意。 過敏和感冒明顯減少。 進入普通小孩的學校。 醫學上鑒定為不屬於自閉症的小孩了。 不再用腳趾走路。 正常的玩玩具。 我覺得而這就是基本正常的孩子了。這個媽媽還是在上一些語言課程。她堅持認為只有小孩的身體調養好了,才能更好的吸收輔助課程。不然這些輔助的課程是沒法吸收收效甚微的。 查看原帖>>
7. 留學生抑鬱有自殘現象回國隔離家長可以陪同一室隔離嗎
留學生抑鬱有自殘現象,回國隔離家長可以陪同一室隔離,因為抑鬱症患者需要關心照顧,有人陪伴才能更好的治癒
8. 孩子自閉症,不堪重負,想自殺怎麼辦
您好!「自閉症」是兒童大腦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在臨床上表現為社交障礙和行為刻板。既然是發育障礙,表明孩子大腦還處在高度發育狀態中,只要有耐心和愛心,從孩子喜歡做的事情入手,跟孩子進行日常生活中的互動和交流,就能很有效地幫助孩子建立應有的社交技能。不要過度解讀「自閉症」,不要把它當成疾病標簽貼在孩子身上。天才大都是自閉症,這是真的。自閉症孩子的大腦和智力甚至遠超普通兒童,而且很多自閉症兒童長大後都不再是自閉症。一定要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去發現孩子的獨特之處,他(她)是你創造的生命奇跡,然後用一顆平常心去愛孩子幫助孩子成長。忘掉「自閉症」三個字,它只不過是個在醫學上還存在諸多爭議的醫學名稱而已。而你的孩子,是一個弱小的正在快速成長的生命。
我也有個自閉症兒子,輕度的,如果送去好機構,花個上十萬,不能保證能康復到像正常孩子樣,但至少可以簡單的溝通,知道要脫褲子上廁所,認知能力可以至少能根上學齡期,可是我現在連過生活都難,今年我也只工作了幾個月,因為孩子老生病,再一個,三歲半了還不會說話,現在也只會叫媽媽,可能是我精心干預的效果吧,現在叫媽媽都是看著我叫的,而且每天一大早起來,睜開眼就是叫媽媽,這讓我看到希望,也有網上星媽給我寄書,在幼兒園里和老師互動也很好,就是不和同學玩,也不看著小朋友們玩 游戲 。
現在模仿能力強了點,每天也有進步,其實沒能力送機構,在家用心干預是一樣的。
我也很難,現在每天會給他做撫觸按摩,給他讀繪本,上認知課,我用認知卡教他,用口哨給他做口肌訓練,現在暫時還不會吹,每天帶他岀去跳蹦蹦床,我也會牽著他一起跳,白天不帶尿不濕,盡管總是拉褲子里了,再作聲,但是我還是不能嫌麻煩,給他帶紙尿褲,吃飯大多讓他自己吃。
有啥大不了的啊。我孩子4歲多才有意識主動叫爸爸。現在5歲多語言強多了。最主要的是要有耐心和不要太焦慮的心。相信孩子一定不會像網上說的那麼糟糕。
翻開 歷史 看一看,帝王將相家的孩子夭折的不計其數,貧民百姓那就更甚了,一個孩子而已,不要被這個 社會 的道德綁架。所有的動物在遇到危險時候都是保住自我,塞倫蓋地大草原的角馬媽媽是的,北美野牛是的,帝王將相是的,一百年前的貧民百姓也是的,既然孩子註定被淘汰,那就隨他去吧,給吃給喝給一個牢籠也是給他一個完美的交代。收拾心情,准備培養小號吧,感情不會消失只會轉移,你和這個孩子的感情可以轉移到你和另一個孩子身上,不要被 社會 上其他人的想法左右,他們的道德觀念在你身上一文不值,只是想看你笑話。
這個過程,我也經歷過,其實孩子不一定是自閉症,不要放棄,誤診很多的!起碼6歲以後吧!我兒子就是屬於誤診的。他現在在英國上幼兒園,狀態很好,在國外自閉症的父母都是自救,抱團取暖,其實我覺得國內可以參照。英國很多自閉症父母自己成立一個組織,然後大家組織去街上發動捐款,用來維持中心的環境操作,發作一些老師或 社會 人員來當志願者,自閉小朋友們都可以去那裡玩和訓練。父母也可以通過交流放鬆一下心情。家裡有特殊孩子的,父母是最難的,老師可以辭職,但是父母不行
當查出兒子自閉症的時候,我也有這個想法,連要跳的位置、樓層都想好了。家裡的事情也有意的都交代給老公了。後來突然一個念頭:治療看看,萬一就只是發育遲緩,能自愈呢?萬一干預一下能治好呢?我想給了自己一個時間,兒子現在快三歲,等4歲上幼兒園的時候或者最晚上小學的時候。如果不行就帶著他一起跳!現在自己注意干預,醫院的康復訓練正在排隊,等到過完年才能排上。自己干預了半年,認知圖片能達到200張左右,能表達喝水,吃餅干,自己會脫褲子尿尿了。會背兒歌小白兔,小燕子,三字經幾句。雖然口齒不清,但能聽出來,能說五個字媽媽眼睛紅,媽媽拿快遞,爸爸按電梯………有進步、有絕望、有失望、有欣喜…心理垮了,自己再慢慢建立起來……好難!
如果孩子得了自閉症就需要自殺,我個人覺得是對自己對他人的不責任,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人的眼睛為什麼要長在前面呢?因為我們要向前看。以下分享2個事例,希望能以之共勉。
1.同小區腦癱兒童。我小區里有這么一家三口,夫妻兩和一個腦癱孩子,這個男孩在3歲之前和常人無異,可越長越奇特,面相越來越不好看,走路也墊著腳尖。父母覺得不對帶去檢查發現是染色體出了問題,這類孩子以後生活都非常困難,生活無法自理。很多親戚勸他們把孩子丟福利院算了,但母親捨不得。就這樣在母親堅持下一直帶在身邊,母親年齡在40歲左右,小男孩現在應該有12歲見人就吐口水,但小區都很友好看到也不足為奇。小男孩母親每天都把自己和孩子打扮乾乾凈凈的,上午帶孩子去訓練下午帶孩子出去玩,整天樂呵呵。這個小朋友一生離不開家人照顧,但是父母沒有抱怨什麼,心態依然很好。小孩母親說過一句話就是如果我倒下了我的孩子怎麼辦,他既然來到我身邊那我就不能放棄他。我挺佩服她的,遇到不開心事情時想起這個母親我都會檢討自己,她人都能如此堅強我又有何抱怨。
2.朋友孩子。我有個好朋友認識十五年了。她的孩子在3歲左右確診為自閉症。確診時她電話問我怎麼辦。我對她說你先把自己情緒調整過來,情緒調整好,我們再想怎麼做。首先找機構訓練。其次停止你手裡所有項目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機構訓練外在家也得做輔助。最後有條件讓他上早教中心。其實重點還是父母態度最重要,如果父母放棄了那孩子也就放棄了,如果父母沒有放棄一切都是有希望的。網上報道很多自閉症父母不放棄孩子事情,孩子後來活的也是不錯的。所以任何事情我們要看到希望,建議多看正能量事情。最後說一下這個朋友每天都開心過著,小朋友現在已經在幼兒園就讀,每周抽兩天下午去機構做訓練,年前到醫院檢查雖說智力比同齡晚1歲,但整體都是朝好的方向前進。
生活有很多不公,也許生活會給你一大棒子,讓你眼前發黑,但我們要相信,只要努力我們睜眼依然能看到太陽。對於生命不要輕言放棄,對於未來不要失去希望,人活著只要努力,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
我沒想過自殺,只是替他難過。萬一恢復不好的話,美好的人生都不能享受了。三歲,醫生說疑似自閉症。一個星期就白了頭發,瘦了十斤。四歲確診為輕度自閉症,我反而坦然接受了。去機構干預,跟教練學游泳、輪滑和自己在家教規矩及認知。現在八歲了,進了公立學校。除了學習不好,其他都還算正常。加油 有個老師說過,自閉症孩子的心理都住著一個還沒長大的寶寶,我們一起幫助這個寶寶成長。
見過好幾個患自閉症的孩子,無論家長如何教,花費大量金錢、時間精力去訓練、干預,效果都不理想,有時候覺得自閉孩子還不如一條狗狗,狗狗能社交、能聽懂指令,所以作為家長,真的要愛惜自己,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希望,建議還是再生一個,或者給閉娃一個好點的生活環境,有吃有喝有住就可以了。自己該幹嘛幹嘛。
我女兒因為不到三歲沒法診斷自閉症,目前考慮發育遲緩,經過機構干預兩個多月,還是有效果的,可惜自己即將要上班,都不知道怎麼辦好?正有想法打算辭職了
9. 英國留學生如何快速過渡聽不懂課階段
想必很多留學英國的學子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不論你雅思還是托福考了多高的分數。初到英國
,都會有上課時聽不懂課程的經歷。這個聽不懂的時期也因人而異,短的也就兩三周,長的甚至有一個學期。天道留學老師老師歸納了下聽不懂課的原因也有兩種:其一,語言障礙;其二,專業障礙。前者容易克服,後者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克服。
下面天道留學老師詳細給您介紹一下。
假如你的障礙僅僅是語言上的障礙,那還是比較容易克服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國內學習英語時,抱有很強的目的性——通過雅思或者托福。這樣的學校在很大的程度上,會讓你掌握有大量的考試技巧,而非實際的英語知識儲備。所以需要在國內學習英語時,就要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備以後學習所需。已經出國,並且到現在還聽不懂課的同學,也可以利用假期回國學習英語。
英國大學的講師一般都會將自己的講義放到學校的網站上面,聽不懂課的同學一定要注意提前下載講義。並做好預習功課,這樣在講師上課的時候,你才能做到抓住重點,才能克服心理上的障礙。相信通過你的不斷努力學習和交流,語言上的障礙並不難克服。大多數的學生,至多通過一個學期的適應期,還是能基本聽懂課程的。
假如你的問題是專業上門的障礙,那就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了。所謂專業上的障礙就是,你在國內學習的是一個專業,留學時又轉學了另一個專業,這個時候就算你語言上完全沒問題,也會存在聽不懂課程的問題。這就好比學文學的聽不懂數學專業課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