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長居在英國,想做進出口生意,大家有什麼好的主意
謝謝邀請,看了你的問題補充
1.我覺得其實你自己都已經考察過了,海鮮成本低,麵包蟹,海參這些價格便宜,利潤高,汽車的配件,等等這些東西都可以做,其實中國進口東西主要貴在關稅上,如果去掉關稅還有這么高的利潤是可以操作的,不過貿易不是這么簡單的,最好能在國內找到對接的外貿公司,當然你的貨源無論質量還是價格都要有優勢或者同等價格得讓人信得過這樣才能合作起來
2.中國的針織面料這些東西已經全世界都存在的,服裝這是中國的優勢,目前國內做外貿服裝也很多你可以根據英國人的喜好來做些款式進行訂購,然後在國內在進行下單生產,競爭也該為會很嚴重,主要還是得找一些類似於海參的東西,英國人可能不愛吃,但是國內高價難求,同理英國人喜歡的東西我們有沒有不喜歡的或者沒有發掘到的,這個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考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而且熟悉的行業去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君成功
⑵ 做外貿和老外做生意要注意什麼
我們做外貿的不像做內貿一樣只面對一個國家的人,我們通常是面對全世界的人的,但是也有相通之處,國內也會面對不同地區的人,不同地區的人的人文風俗這些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盡可能的會去了解當地的人文風俗,外貿也是一樣。
和東南亞的華人做生意
華裔和台灣人很聰明,做生意也很精明。麻煩的是他們懂得漢語,基本上可以算是中國通。但他們怕麻煩,不想老找不同工廠合作,很希望能找個中國的可靠的外貿公司合作。所以和他們合作的時候一定要顯得誠懇,敬業,讓他們可以信賴。
和地中海沿岸的客人做生意
這個地區的客人富有,是一個大客戶集中的地方,但是他們對價格,質量,服務這些要求都很高,而且在跟進他們的時候要顯得你很專業。
和穆斯林人做生意
根據經驗,穆斯林國家的客人基本上都很拖沓,說好這個周一匯錢的,但是都會等到下周二才收到款,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煎熬。
穆斯林國家的人都會殺價。跟他們合作要時刻保持聯系,他們會問很多與貿易無關的問題,但是卻很好地了解他們的市場。與他們溝通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用MSN聊,而且是不達目的死不讓他下線才行。
還有,只要他們答應的事情,他們都會兌現的,在這點上比一些歐洲地區的客人還要好,但是他們翻臉不認人也挺厲害的。
還要記住穆斯林人的一些風俗習慣,他們不吃豬肉。跟他們聊到這些的時候盡量避開。
和秘魯人做生意
可能是典型的南美人性格的體現,比較懶散,說好一星期匯款的,可能要兩個星期才會去辦,怎麼催也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總是把休息的時間看的特別重要,就算生意上有多麼嚴重的事情,總要等到假期以後.但是一旦他們開始要做事情了,就催的特別急,就算是時間差的原因不能幫他們完成的事情,也要逼著你去想辦法.很可能是一天好幾個電話的催你,一旦完成這個事情,人又消失了,任憑你怎麼郵件,怎麼電話,都是無法聯繫到的。
和波蘭人做生意
很難,他一般會給你很多的詢價, 有時一個詢價過去了幾個月後又會拿出來讓你報價,但報過去又不做些評價, 接著還會不斷的來些詢價, 弄得你有時都不想理他, 我想他們可能是在考驗我們, 不會輕易下訂單的。
和英國人做生意
英國人,大都比較拘謹、鄭重、溫和、細心和耐心。來中國的客戶,西餐是首選。英國人口味要求高:講究清淡,菜餚要求質好量精,花樣多變,注意營養成分。英國人吃甜食的現象很普遍,來中國的時候常回帶一些糖果,味道很怪也很甜,一是帶給你分享;一是自己留著吃。
我的建議,遇到英國客戶(或者歐洲的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客戶)過來,最好帶他們去吃西餐,要去高檔一些的西餐廳或咖啡廳,由他們自己點。他們相對比美國人更注重餐桌上的禮節,刀叉的使用比較講究;喝湯羹的時候,一定要用勺子舀起來輕聲的啜飲;進餐時要注意優雅不失態,談話要盡量小聲點。他們如此,你陪同進餐,也要注意些,模仿著做對自己也是學習的機會,他們也十分樂意教你。
實在找不到好的西餐廳,也有一個辦法,就是去他下榻的酒店吃,一般四星、五星的酒店都有自助餐供應,這種就餐方式叫buffet,檔次很高,口味是中西結合,自選的方式很便利。價格是按人頭算,一般在200元人民幣/人,不管你吃多少。主菜樣式在30種以上,水果等甜點花樣也非常多,自己拿盤子去盛,吃完了再去盛。啤酒、咖啡等是要自己叫侍應來點,錢要另算。
個人體會,有幾點要注意:
1)、自己沒吃過的菜或不太喜歡的,盡量不要取,免得浪費失態;
2)、吃完了一遍,還覺得再要去取,要叫侍應把盤子收掉,你再拿新盤子去取菜;
3)、吃下的骨頭等殘料,不要往桌上丟,要放到盤子里;對於價格,英國人很挑剔,做項目時會要你把Cost Breakdown發給他們,而且每一條都不允許有「貓膩」,討價還價是肯定會有的。對於品質,英國人的要求有時候到了苛刻的地步,但與德國人和美國人相比,英國人對產品的外觀品質尤為強調——包括光潔度、刮傷、色系、包裝設計等。對於交期,你更不能有絲毫怠慢,真要延遲了就必須千方百計去彌補,而且要給足充分的理由,不然只會導致罰款,嚴重的就是取消定單。總的來說,和英國人做生意,禮節上要到位,但一定要謹慎,跟對方充分的尊重,對自己和所在的工廠要嚴格的要求。
和義大利人做生意
貨物方面:
交期一般都比較長,催得不是很緊。比較看重他們消費者反饋的意見,因此質量一定要比較好。如果產品出現了問題,絕對要相反,在外觀方面,有時候工廠把池殼顏色弄錯,表面出現少量膠污,但是和客戶交涉後,客戶能較好接受;不像香港人,台灣人,吹毛求疵,太關注外表。
支付方面:
我我義大利客戶是做信用證的。信用證對單證的要求都比較簡單,不像西亞,南亞,中東那些國家。畢竟是發達國家,銀行信用比較好。交往方面:即時聊天一般是用SKYPE。有些喜歡說謊話,有時候他答應給你的一件事情,往往要拖一個星期,而且當時他答應你的口吻,是絕對讓你相信的,因此要留個小心眼。最大的好處是 客戶和你關系比較穩定後,他不會輕易換,因此維持起來比較好。
和
和德國人做生意
接觸過德國客戶,爽快。第一位,非常地爽快,價格報出去後馬上發圖片,馬上下單,而且一點兒也不還價。但是,他對質量要求非常地高,對包裝要求非常的嚴格。
總結出德國人做事非常地嚴謹,待人也很誠懇,但要把貨做好。很認可TUV認證。
和以色列人做生意
以色列的工作日為星期日到星期五,不過很多公司星期五不工作。上班時間從上午8點/9點到下午4點/5點。
與以色列客戶合作要迅速答復信函,如果認為一星期以後才能答復以色列公司,請先用傳真通知他們。
和客戶作自我介紹時,請集中介紹主要業務。如果業務跨越許多互不相關的部門,會給人留下不鄭重的印象。
在介紹情況時最好附上產品目錄. 一般他們是以合同為合作的基礎。合同一經雙方同意並簽署之後,任何一方不得隨意違反或更改。
希臘人做生意
到希臘進行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當年9月至次年5月。聖誕節前後不宜前往。見面時,當地工商界人士通常會為你遞上一杯濃稠的咖啡,對此不宜拒絕。希臘人性格開朗,樂天好客,他們說話好激動,但並無惡意。對方如滔滔不絕地說話,你最好恭敬地傾聽。
巴西人做生意
巴西的客戶喜歡L/C以外的付款方式,在給中國出口商付款時,老客戶容易拖延。但對新客戶,如採用L/C以外方式付款,則須預收部分定金。
巴西客戶比較乾脆,價格一旦確認,聯系就很少了,你可能還在擔心買家沒有回復但突然哪天你就收到訂單了,也不是奇怪的事;
法國人做生意
法國人在貿易談判中被認為有如下一些特點:1.立場極為堅定;2.堅持在談判中使用法語;3.明顯地偏愛橫向式談判。這也就是說,他們喜歡先為協議勾劃出一個輪廓,然後再達成原則協議,最後確定協議上的各個方面。他們都具有戴高樂式的依靠堅定的「不」字以謀取利益的高超本領。商務活動應該嚴守時間,學幾句法語會話,才能行動自如。
日本人做生意
日本人對中國的紹興酒、茅台酒非常感興趣。但是注意送書法:書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給日本人,是受歡迎的。我們中國人喜歡把印章的邊緣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蒼勁。如果這樣送給日本朋友,對方就會不高興了,他們認為這種不完整是不吉利的.日本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綠色,認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圖案,認為是妖花;忌「9」、「4」等數字.贈送禮品的時候,不要贈數字為「9」的禮物,因為日語里「9」的讀音和「苦」一樣.「4」的發音和「死」相同...日本客戶還忌諱「2月」、「8月」,因為這是營業淡季.另外,討厭金銀眼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
和南美人做生意
與該地區的人做生意應該注意的相關重要貿易、投資法規及政策的特殊性。南美對產品質量要求比較低,手續也就不像其他國家那麼煩瑣,但是南美海關是比較嚴厲的,單證方面一定要做的清楚,最好出運的貨物不要做退運,並且貨物在港口不能滯留太久,一般一個月客人不提貨就會有被拍賣的風險。南美客人付錢比較拖,所以最可能的做30%TT或以上,如果是做信用證的話,最好是第三過保兌,以減少風險。與南美人做生意報價時盡可能給自己多留點餘地,因為他們比較喜歡壓價,但不能開始就降很多,只能說給他們2%-5%的返佣,但要保證利潤空間。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有些客人喜歡貨到目的港,遲遲不提貨來達到壓價的目的,碰到這樣的情況盡量和客人耐心商量,讓客人覺得你的產品是物有所值,必要時稍微做點讓步,也就是我以上說的盡可能給自己留點餘地的目的。談到南美,大家認為騙子比較多。的確,南美騙子比較多,這時你就要學會判斷,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
⑶ 英國人與德國人談判風格的對比,或者文化的差異都可以,要求詳細一點的,分數不是問題
英國人的談判風格
1、英國人不輕易與對方建立個人關系;
2、重視禮儀,崇尚紳士風度;
3、不能按期履行合同,不能按期交貨;
4、做成生意的慾望不強。
英國人的紳士風度為眾人所知。由於民族工業的發展,航海技術的發達,強權加外交形成了帝國聯邦,多少年來形成嚴格的等級觀念及不同禮儀。英國人善於交往,對人和善,容易相處,談判較靈活,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在商務談判中富有「外交色彩」。由於「外交色彩」也使談判達不到商務談判的節奏。
對英國談判者自應禮儀相待,否則不夠「修養與風度」,兩者交往會有距離。英國人喜歡對方與己「同級」亦具「紳士的風度」,對話會更容易。否則,「紳士風度」的另一面------高傲,也會被「外交色彩」掩蓋著悄然而出,戲耍你一番而不解決問題。此外,應利用其「修養與和善」,揭露其技術、價格上的問題,使其窘迫而放棄所持立場向自己靠攏。只要保持禮貌相等,適當直率從事也可以使其松垮態度得到改善。
如何與英國人做生意?
談到英國人和他們的談判作風,我們可以看出,英國各地區有某些共同的特徵。你應該注意,聯合王國由四個民族組成,而不是一個,現在這四個民族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
英格蘭當然是最主要的民族。事實上,其它國家提出英格蘭時,往往本意就是指聯合王國。而且,大多數英國人在談論英國時也用英格蘭代替,但有時這樣做並不適當,他們不自覺地漠視了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人的情感。因此,不要把英格蘭人叫做英國人。
英國商人有一個共同特徵,這就是他們對出口的幾乎所有產品經常延遲交貨。進口英國商品的商人對這一點一致抱有不滿的態度,並且也是各地的商人都知道這一點。英國人對這個問題已有很多論述,並且也作了很大努力去改變這一點。但是,英國依然沒有什麼改進,也沒有採取什麼有力措施,那種拖延意識依然牢固地存在於現代出口貿易中,要使這種局面改觀,得需要好多年。此外,要使世界各國的客商消除對英國的這一印象,即使用不了幾代人的時間,至少也需要很多年。英國為什麼有這種壞名聲呢?我不知道。很多在英國建廠的美國和日本公公司已經設法使他們的出口產品的交貨日期符合國際標准,但即便是福特和通用汽車公司,也不能徹底根除這一問題。
當英國經理在國外談判時,這總是一個問題。有了這個公認的缺點,英國談判者很被動,經常不得不接收一些本來是過於苛刻的交易條款。談判者會在一份英國合同上就交貨訂立索賠條款,因為只有這樣才可靠。即使英國人保證准時交貨,對方也會以下列問題反擊:「如果你確實可以准時交貨,那麼,你不必害怕索賠,而你如果害怕索賠,你顯然不能保證按時交貨。」
英國是19世紀初期第一個進入工業化的國家,那時英國的公司在技術上占據世界領先地位,並在舊殖民帝國體系中取得壟斷地位。這種情況可能使他們養成了不遵守交貨時間的習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1945到 1955年,英國再次擁有一個壟斷市場,它的很多競爭對手已退出商業領域,直到後來治好戰爭創傷。另外,當時英國所生產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賣掉,這又使英國人忽視了作為現代貿易國家應該遵守的基本要求。如果交貨條件是貿易的唯一標準的話,那麼,除非英國能夠做出改進,否則它在出口貿易中會遭受滅頂之災。幸運的是,交貨條件只是英國產品出口的條件之一,在很多情況下,這個條件也不是很重要的條件。
英國是一個貿易大國,雖然它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份額不斷下降,但其出口絕對量依然在擴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第一,英國的工業技術具有一定的優勢;
第二,英國人具有較強的科學和技術發明創造能力,這使得英國貿易商可以將其產品銷往世界各地。
可是科技不再由英國壟斷了,「朝陽」工業(如通訊工業)對英國是個挑戰。一旦競爭對手掌握了新技術,英國就再也不可能有技術能力避免其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迅速下降。
在這種不幸的結果(對英國人而言)到來之前,不能說英國談判者已進入了死胡同,人們指責英國「交貨道德很低」,(換句話說,英國的貿易夥伴不信任英國所做出的承諾(但人們又覺得英國的技術不錯,這是英國談判者在與世界其它國家進行交易時經常碰到的。只要他們能在優點缺點之間取得有利於他們的平衡,他們就會長期占據國際貿易舞台。
另外,在最近,大多數面向出口的商業談判者採取了與他們的外國客戶建立經常的直接聯系的做法。毫無疑問,英國公司相對於他們的競爭對手來說不善於從事日常的業務訪問。也許英國公司為了在這方面與競爭對手競爭,他們也開始改變了做法。毫無疑問,如果你要在出口市場上保持較高的銷售量,經常派出高級經理人員去各國訪問是極其必要的。這樣不僅加強了和客戶的聯系,而且也是間接提高了胸在當地代表機構的地位和干勁。
英國談判者有另外一個弱點,即除了說英語以外不會講其它語言。把英語當作母語的人總有點傲慢自負,他們設想世界上其它人都會講英語或學英語。他們是不會很快改變的,因為許多國家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只有法國是例外。
英國人口有5600萬,其中4600萬是英格蘭人,他們在國際貿易中代表英國。英國人素有紳士風度,在交易中即使形勢對他們不利,他們仍保持高度誠實,盡管他們大部分人並不是真正的紳士。例如,英國經理中有 80%以上的人不合格,僅有7%具有大學學歷。他們的經營方式缺乏正規的標准,和國外經理相比,他們的素質很差。
他們在進行談判時,事先准備很差,在談判的關鍵階段又非常固執已見,也不願花費很大力氣。英國大部分有能力、有成就的企業家都不是在英國出生的,這並不是偶然的。戰後許多外國人從國外移居到英國,許多人成了商店老闆和小企業家,有的成績顯著並成功地取代了當地的企業家,這一現象最好說明了英國人經營管理能力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英國人在美國生活得很愉快,工作也相當出色,這說明問題的症結在於文化傳統而不是在於天生的素質。
從英國談判者的頑固態度中,可以看出他們缺少商業管理素質。他們採取一種非此即彼,不允許討價還價的態度。因此,很多傳統企業被新型企業家接管和重組,是不足為奇的,因為這些新型企業家了解世界市場的變化並准備嘗試新的方法。投資不力,忽視質量,拖延交貨和不守信譽不應該成為英國人驕傲的資本。
如果英國公司把這些缺陷改正,他們可以在世界上作出奇跡來。英國談判者締結的很多合同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利潤,並爭取到了持續不斷的業務,這說明英國並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了。作為一個國家來說,不應自暴自棄,要克服掉本身的弱點。
蘇格蘭人可分為兩部分:有一部分生活和工作在蘇格蘭,另一部分分散在世界各地。我們可以想像第一部分人很具有理財意識,這使他們非常小心謹慎,只是有時太過分,致命使企業不能繁榮。另一部分人在所處的社會中保持很高地位,同時也保留了他們的理財意識。
在蘇格蘭,很少有機會建立一個真正大的企業。它的經濟只佔英國的1/10,很多關鍵的企業是其它國家建立的,只有愛丁堡的金融中心是個例外。並且,它的很多資金投到其它國家和地區。因此,大多數有才能的談判者都移居他處,在新環境中發揮他們的出色才能。蘇格蘭人總是把精力放在錢的問題上,但由於他們缺少貿易資源,所以在國際貿易中不佔有重要的位置。
在和英國人交談時,應注意不要涉及愛爾蘭的前途,共和制優於君主制的理由,喬治三世治理英國經濟的方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承擔義務最多的國家以及大英帝國的崩潰原因,等等。
安全的話題包括天氣、英國的繼承製度和皇室家族條注意不要說「英格蘭的女王」,尤其在威爾士和蘇格蘭更不能這么說。要說「女王」,或正規地說「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
在夏季(即從學樣放假開始的7月初到8月底)貿易活動不太多,另外,從聖誕節到元旦這段時期也是如此。英格蘭從1月2日開始恢復商業活動,但在蘇格蘭,一般要到1月4日以後。去英國做生意時,可以打幾次高爾夫球,很多合同就是在打高爾夫球期間簽訂的。
一般講,除了個別例外情況,英國旅店、餐館和商店向你提供的服務,其標准比不上美國。但是,遇到這些情況時,你也不必小題大作,怨天尤人,因為他們的服務水平就是這樣,並不是針對你一個人的。
英國人總是悶悶不樂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比其它國家的人更少得到服務。這種狀況你是無力挽回的,因為他們的這種性格已經根深蒂固。
德國人的談判風格
1、思維縝密,考慮問題周到,有計劃性;
2、十分講求效率;
3、十分自信、自負;
4、重合同、守信用;
5、對待個人關系非常嚴肅。
德國人與英國人的談判方式迥異。德國人的談判特點是准備工作做得完美無缺。
德國人喜歡明確表示他希望做成的交易,准確地確定交易的形式,詳細規定談判中的議題,然後准備一份涉及所有議題的報價表。
在談判過程中,德國人的陳述和報價都非常清楚、明確、堅決和果斷。他們不太熱衷於採取讓步的方式。
這種談判方式與德國人的性格有著驚人的相同之處,他們考慮問題周到、系統,准備充分,但缺乏靈活性和妥協。
如果經驗豐富的談判人員運用這種方式的話,它的威力是很強大的,這在報價階段尤其明顯。一旦由德國人提出了報價,這個報價就顯得不可更改,討價還價的餘地會大大縮小。
與德國人打交道的方法,從程序上看,最好在德國人報價之前就進行摸底,並做出自己的開場陳述。這樣可以闡明自己的立場。但所有這些,要做得快速。因為德國人已經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他們會非常自然、迅速地把談判引入磋商階段。
如何與德國人做生意?
德國人有一種名符其實的講效率的聲譽,他們有巨大的科技天賦,對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他們企業的技術標准極其精確,對於出售或購買的產品他們都要求最高的質量。如果你要與德國人做生意,你一定要讓他們相信你公司的產品可以滿足交易規定的各方面的一貫高標准,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對你在談判中的表現的評價取決於你能否令人信服地說明你將信守諾言。
他們在進行商談之前肯定要進行充分的專業准備。這種准備不僅針對你要購買或銷售的產品,而且也包括仔細研究你的公司,看你是否可以作為一個潛在的商業夥伴。例如,他們想知道你的公司資信到底如何,你的建議是否反映出這種資信。在資金問題上,他們特別保守,不願冒風險。因此,你應該准備回答關於你的公司和你的建議的詳細問題。
他們的企業融資大多依靠銀行(和英國不同,他們不依賴證券市場來籌集企業資金)。世界上的銀行都是小心謹慎的典範。
德國能夠發揮作用,在於它具有經濟勢力——堅實的貨幣(憲法規定貨幣由聯邦銀行而不是由政府控制)和強大的生產力,就是這種實力的兩個象徵,而這種實力並不是建築在高度投機性的投資之上的。德國人只對牢靠的項目投資,使用妥善的融資手段,從而穩固地獲取收益。他們選擇合作的外國公司,必須是可以提供一些當地沒有的東西,並且必須是不會使德國的經濟力量受到損害。
因此,德國人寧願購買本國產品,並不是純粹出於民族主義(不像法國人那樣)。國內公司比國外公司受到更仔細的審查。德國公司一般在當地都已取得信譽,因此如果它能達到必要的標准,它就比國外的公司更容易得到生意。但德國並非在所有的技術和產品方面都處於壟斷。如果外國人在技術方面有德國比不上的優勢或者外國人的產品具有德國人所要求的高標准,他們也會購買這些外國產品。
你要向他們表明你公司的產品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而做到這一點是很艱難的。不要認為你可以輕易地把你那具有獨特價值的產品賣給德國人,雖然這種產品是他們急需的。他們可能是渴望購買你的產品,但是從他們的談判方式上,你絕看不出這點。
德國人非常善長商業談判,他們一旦決定購買就會想盡辦法讓你讓步。德國談判者經常在簽訂合同之前的最後時刻試圖讓你降低價格,因此,你最好有所提防,或者拒絕,或者作出最後讓步。他們會對交貨日期施加壓力,尤其是當你從英國的美國分公司向他們供貨的時候(英國人不按時交貨的特點使它在歐洲聲名狼藉)。他們的理由是他們自己有極其嚴密的生產計劃,因此你必須保證按時交貨,以滿足此種生產計劃。因此,為了做成生意,你不僅要同意遵守嚴格的交貨日期,可能還要同意嚴格的索賠條款。為了保護他們自己,他們甚至可能會要求你對產品的使用期作出慷慨的擔保,同時提供某種信貸,以便在你違反擔保時他們可以得到補償。
事實上,當你處身於德國人所安排的風暴如畫的談判環境地——例如在一間漂亮的並且可以俯瞰四周綠色田野的房裡——你可能會不知不覺地接受任何條件,大部分德國的工業企業都是在戰後重新建立在現代化的建築之中(內部和外表是如此),周圍的風景通常很優美,特別是在巴伐利亞州。
德國人最善長討價還價,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具有爭強好勝的個性,而是因為他們對工作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無論你的企業在你自己的國家裡多麼有信譽,他們都要調查你的企業的情況,只要可能,還要讓你的產品在他們的或你的工廠中作實際演示。在他們開始討論你的產品價值之前,正要向你和技術人員及客戶了解情況。因此,你在交易的初期不能太著急。
在德國做生意麵臨一個競爭的環境。談判者會利用這一事實對你的價格施加壓力,他們經常提到潛在的競爭,使你不至忘記這一點。由於他們和你做生意是因為他們目前不能在當地得到你的產品,所以他們會利用其他人的競爭來向你的產品進行挑戰。競爭是真實存在的,而你對市場的佔領可能只是暫時的,所有這些因素加起來,你必須下定決心才能避免在價格上作出過多讓步。
為了打入德國市場,你一定要在各方面都幹得十分出色。為了保住市場,你必須保持技術上的領先。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達到並保持高質量標准。否則,你的技術就會被德國競爭者獲得並加以改進。
德國談判者的個人關系是很嚴肅的,他們希望你也如此。如果你和德國談判對手不熟悉,你要稱呼他「史密特先生」(或「史密特博士」),而不要直呼其名「弗里茨」如果對方是20歲以上的女士,你應該稱呼她為「史密特夫人」,穿戴也要正規,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無論你穿什麼,不要把手放在口袋裡,因為這被認為是無禮的表現。
如果你在商業談判時遲到,那麼德國人對你那種不信任的厭惡心理就會溢於言表。因此,你要准時到達,並牢記他們通常比美國上班時間更早(早上八點以前),而下班更晚(有時到晚上8點)。 只要你的產品符合合同上的條款,你就不必擔心付款的事情。德國人對其商業事務極其小心謹慎,在人際關繫上又正規刻板,並且從外表就可以看出那種天生具有的競爭性。
⑷ 英語國家談生意的禮節
英國的禮俗豐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認識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不像東歐人那樣常常擁抱。隨便拍打客人被認為是非禮的行為,即使在公務完結之後也如此。英國人有些禁忌須注意,如他們從不從梯子下走過,在屋裡不撐傘,從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忌用人像做裝潢等。
英國人注意服裝,穿著要因時而異。他們往往以貌取人,儀容態度尤須注意。英國人講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門,就得衣冠楚楚。雖然英國人已無昔日的雄風,可是自負心特別強。中、上層的人士由於過著舒適的生活,因此,養成了一種傳統的"紳士"、"淑女"風度。但他們守舊,一般都熱衷於墨守成規,矜持莊重。一般家庭喜愛以前幾代傳下來的舊傢俱、舊擺設、舊鍾表而炫耀於人。首都倫敦有許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對原有的式樣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車發動機雖然換上新型號的了,但車型還要盡量保持過去的老樣子。倫敦有兩家郵局,一年365天晝夜營業,從不休息,據說這是遵循英國的古老傳統而保留下來的。
英國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辦事認真,對外界事情不感興趣,往往寡言少語,對新鮮事物持謹慎態度,具有獨特的冷靜的幽默。他們保守、冷漠,感情輕意不外露,即便有很傷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現出來。他們很少發脾氣,能忍耐,不願意與別人作無謂的爭論。英國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況之下,他們絕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國人待人彬彬有禮,講話十分客氣,「謝謝」、「請」字不離口。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他們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他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你遭到冷遇。英國人對於婦女是比較尊重的,在英國,「女士優先」的社會風氣很濃。如走路時,要讓女士先進。乘電梯讓婦女先進。乘公共汽車、電車時,要讓女子先上。斟酒要給女賓或女主人先斟。在街頭行走,男的應走外側,以免發生危險時,保護婦女免受傷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而且總是習慣先將妻子介紹給貴賓認識。按英國商務禮俗,隨時宜穿三件套式西裝,打傳統保守式的領帶,但是勿打條紋領帶,因為英國人會聯想到那是舊"軍團"或老學校的制服領帶。英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拜會或洽談生意,訪前必須預先約會,准時很重要,最好提前幾分鍾到達為好。他們相處之道是嚴守時間,遵守諾言。
英國各民族還是遵循傳統的習慣,宜避免老用"English"一字來表示"英國的".如遇到兩個商人,一個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你說他是"英國人", 那麼,他會糾正你說,他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用"British"一字。
談生意態度須保守,謹慎。初次見面或在特殊場合,或者是表示贊同與祝賀時,才相互握手。在英國,不流行邀對方早餐談生意。一般說來,他們的午餐比較簡單, 對晚餐比較重視,視為正餐。
因此,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裡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一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個人的私生活,故一般不用來送人。菊花在任何歐洲國家都只用於萬聖節或葬禮,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國象徵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會後派人送去。若請你到人家裡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你做准備,你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鍾。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 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
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朴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鍾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一刻鍾,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在正式的宴會上,一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
在英國,邀請對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觀看戲劇、芭蕾舞等,會被當作送禮的等價。主人提供的飲品,客人飲量以不超過3杯為宜,如果感到喝夠了,可以將空杯迅速地轉動一下,然後交給主人,這表示喝夠了,多謝的意思。酒館開門時間一般是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下午5時半到晚上11時。酒館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較多,高峰時,後來的客人沒有座位,就買零酒隨便站著喝。
英國商人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衣著講究,好講派頭,出席宴會或晚會時,習慣穿黑色禮服,衣褲須燙得筆挺。訪問英國注意他們一些忌諱:忌談個人私事、家事、婚喪、年齡、職業、收入、宗教問題。由於宗教的原因,他們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13"這個數字, 用餐時,不準13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話,則認為這是雙倍的不吉利。不能手背朝外,用手指表示"二",這種"V」形手勢,是蔑視別人的一種敵意做法。上街走路,千萬注意交通安全,所有車輛都靠左行駛。
商務活動在2--6月、9月中至11月最宜。聖誕節及復活節前後兩周最好勿去。英國有銀行春假(聖靈降臨)節,在6月(第一個周末);銀行暑假節,8月 (最後一個周末)。飲水均安全。英國免費醫療,即便是臨時來英國的外國人有急病,也不例外。
⑸ 英國人,一個人經商、兩個人開銀行、三個人搞殖民地
「一個人做生意,兩個人開銀行,三個人搞殖民地」。這表現出的就是英國人的團結。
相反的有咱們中國人的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⑹ 英國人的交際習慣
英國商人並不喜歡長時間討價還價。他們希望談一、兩次便有結果。除了重要談判,一般有一小時已足夠。他們有時還利用午餐討論業務。如果對方邀請可以參加。
同英國人談生意,講究談判的方法和策略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業務談判,要與公司的決策人物,如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商談,而且要提前約見。英國人在商談中講究禮節,保持矜持,不過分流露感情,因此同英國人談生意,要儀表整潔,談吐文雅,舉止端莊。
英國商人在商談中既保守又多變,所以,我們要不卑不亢,把握火候,力爭雙方達成協議。有時在談判中,商人突然改變自己的主意,特別是談判後如果不及時簽訂合同,他會反悔已談妥的條款。因此,抓住時機,及時簽約是一個招數。
英國人一般不善交際,但有時為了生意的需要,也作一些必要的應酬。而這種應酬,也顯得保守古雅。
英國人從不把時間同金錢相聯系。英國人的節假日是不可侵犯的,每年7月底到9月初是他們休假時間,因此出國洽談最好避開這個時間。在同英國人商談之中,禮節禮貌是很講究的。在談到「英國人」時,不要使用「英吉利人」一詞,否則會引起其他民族的不滿。女王在英國人的心目中乃是至高無上的地位,國家的象徵。因此席間不可有對女王不禮貌的言詞。當生意談得雙方都比較滿意時,英國商人會邀你去他家裡作客,你應按時赴宴,鮮花、巧克力和酒,可以作為赴宴時的禮品。聖誕節、新年和對方的生日,寄上一張賀卡也將會加強雙方的友好合作關系,可以促成生意
⑺ 英國是靠掠奪致富嗎
對於英國人來說,最早的財富密碼就是去殺人越貨,更准確地說,是搶西班牙人。《西方博弈往事》中嘮了這么一件事,當初伊麗莎白一世上位的時候,英國欠了三百萬英鎊,這是一筆巨款。在歐洲,不還錢的國王和想收稅的國王基本沒有啥太好的下場,所以伊麗莎白一世必須還錢。
那這筆巨款要咋還呢,伊麗莎白一世玩了兩手准備,第一個是賣官鬻爵,給錢就給頭銜,現在其實也差不多,比如李嘉誠在英國各種投資,獲得了現在這個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兩次授予其爵位,第一次是CBE勛銜,第二次是KBE爵士勛銜。第二個就是去海上殺人越貨,但是西方人是有契約精神的,不是誰都可以去殺人越貨的,要有英國朝廷簽發的私掠許可證,英國人才能去搶劫。
對於後者,英國人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因為這玩意掙錢,英國朝廷讓商船裝上大炮去海外打劫西班牙運金船,這就是一本萬利的生意,英國人可不得玩命干,畢竟當多少年打工人才能掙一船金子。有人會說,那不對啊,西班牙人有錢可以組織人去打英國人啊,而且西班牙人有錢,裝備肯定好啊。確實,西班牙人為了收拾英國人,也組織了兩次無敵艦隊,第一次是在萬曆十六年(1588),但是遇見風雨基本撲街了,第二次是在1597年,西班牙國王死了,於是也就沒幹掉英國人,這么一看英國人確實比較好運氣。
當然西班牙朝廷也簽過私掠許可證,但是英國人的幾條破船根本就不值錢,自然就沒有積極性,因為這不是一個政治問題,而是成本問題。這就跟游牧政權喜歡下來打草谷,中原王朝不大願意去北方溜達一樣,有也就封狼居胥,成化犁庭這么幾回,頻率跟北方游牧南下頻率差得太多,這主要還是成本問題,中原王朝到北方溜達不是很劃算,就跟花了幾千萬去搶別人幾十萬一樣,同樣的道理西班牙人更感興趣是運金子,而不是抓英國人和他們的破船。
⑻ 求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日本人做事、談判風格
德國人:
比較刻板,直接,
談話注意以專業態度,邏輯yan謹,求是!品質第一,價格第二!
法國人:
綜合實力不及德國,英國.
作風不像德國人剛硬,
相對比較rou
和,商務上喜歡討價還價。
英國人:
與法國有點類似,
但比法國人保守。英國人溝通,要多講禮貌,說話不要太過直接,
他是一個比較內lian含蓄的.
經濟綜合實力在法國之上。
日本人:
禮儀之國,勝過中國,但很多是虛禮,跟日本人做生意,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日本人超過度講究細節,品質第一,價格第二,跟德國有點類似,但沒有德國人爽快.
跟日本人談生意,一定語言上多一些虛禮,客套話多一點,會有很大好處。
⑼ 英國留學 你需要了解的幾個風俗習慣
1、風俗習慣
倫敦的星期天,商店都停止營業,所有的劇場和大多數電影院也都關門。因為倫敦人都喜歡在星期天出城去郊遊。
英國,送禮時最好送較輕的禮品。由於所費不多就不會被誤認為是一種賄賂。英國人也象其他大多數歐洲人一樣。喜歡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對於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他們大多並不欣賞。
飲茶,是英國各階層人民都喜愛的茶,幾乎可稱為英國的民族飲料,特別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愛好現煮的濃茶,放一、二塊糖加少許冷牛奶。下午茶在鄉間,也叫葷茶,或飽茶,喝茶時附帶吃魚、肉等菜餚,代替正餐。英國還有五時茶,是有錢階級婦女的社交活動,與其說飲茶,不如說約朋友下午五時茶敘,見見面,談談心,相當於歐洲大陸婦女們的咖啡招待會。
英國人見面時不愛講個人私事,而愛談論天氣,否則會受以冷遇。
在英國翹大拇指是攔路要求搭車之意。
在英國,如果戴口罩上街,人們會認為是傳染病者跑出來了,也許還會有人叫救護車。
2、衣著
英國人在穿戴上依然比較講究,因此在會客、拜訪或參加酒會、宴會、晚會時仍要穿西服打領帶。在夏天,可以不穿西服,只穿短袖襯衫,但也得打領帶。
3、約會
英國人的時間觀念較強。對安排好的約會一定要准點。無故遲到很不禮貌,到得太早也不必要。如因故延誤或臨時取消約會,要設法用電話通知對方。英國的電話可以直撥全國各地及世界許多城市。
4、談判習慣
英國商人並不喜歡長時間討價還價。他們希望談一、兩次便有結果。除了重要談判,一般有一小時已足夠。他們有時還利用午餐討論業務。如果對方邀請可以參加。同英國人談生意,講究談判的方法和策略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業務談判,要與公司的決策人物,如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商談,而且要提前約見。英國人在商談中講究禮節,保持矜持,不過分流露感情,因此同英國人談生意,要儀表整潔,談吐文雅,舉止端莊。
英國商人在商談中既保守又多變,所以,我們要不卑不亢,把握火候,力爭雙方達成協議。有時在談判中,商人突然改變自己的主意,特別是談判後如果不及時簽訂合同,他會反悔已談妥的條款。因此,抓住時機,及時簽約是一個招數。
英國人一般不善交際,但有時為了生意的需要,也作一些必要的應酬。而這種應酬,也顯得保守古雅。
英國人從不把時間同金錢相聯系。英國人的節假日是不可侵犯的,每年7月底到9月初是他們休假時間,因此出國洽談最好避開這個時間。在同英國人商談之中,禮節禮貌是很講究的。在談到「英國人」時,不要使用「英吉利人」一詞,否則會引起其他民族的不滿。女王在英國人的心目中乃是至高無上的地位,國家的象徵。因此席間不可有對女王不禮貌的言詞。當生意談得雙方都比較滿意時,英國商人會邀你去他家裡作客,你應按時赴宴,鮮花、巧克力和酒,可以作為赴宴時的禮品。聖誕節、新年和對方的生日,寄上一張賀卡也將會加強雙方的友好合作關系,可以促成生意。
5、展覽
英國每年有許多貿易博覽會和展覽會,出訪時間最好和對口展覽會相一致,這樣可以了解英國市場和接觸大批商人。這類展覽很少超過一星期。博覽會印製的目錄上刊有展出者名字和展品,對做生意很有幫助。
6、節假日
絕大部分英國商人每周工作5天,星期六和星期日是假日。8月份最好不要訪英,因大部分人都去休假。另外,還要避開12月20日至次年1月2日,因人們都准備過聖誕節和新年。3月底至4月中旬是復活節。5、8兩月還有假日。
英國人一般要喝啤酒及不加冰的威士忌。他們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後吃別的東西。如果在這個星期內收到別人的禮物,覺得不合用或不滿意時,還可以拿著禮物到原來的商店,換一些自己喜歡而價格相若的東西。這樣,送禮物和收禮物的人都會感到很方便。此外,他們喜歡成群結隊去比較遠的地方旅行。因此這個假期對英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煤塊,英格蘭人新年到別人家拜訪時,必須攜帶一塊煤,並且親手把煤放進人家的爐子里,作為敬賀新年的禮品。同時還說一句祝福的話:「祝你家的煤炭,長燃不息。」
7、小費
是否付小費視情況而定,一般服務行業以10%付小費。旅館每天每間20便士左右,房等級高的小費應略為增加。中晚餐可給10%的數目。車站和機場行李搬運工人視情況給一鎊左右的小費。(車站和機場均備有小車,可借車自己推運行李)。計程車小費亦給10%,長途租車可每天給二至三鎊。此標准也還可以再加20%的物價膨脹指數。
⑽ 請教和英國人做外貿,要特別注意哪些問題
英國客戶給我的印象還不錯,付款及時,手續費人家都掏了。但是一旦遇到問題就很糾葛,所以要特別注意不管你們有任何的口頭協議都要通過郵件確認下來,保證自己有理有據,不要吃暗虧。做生意就是要把所有的東西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有郵件在手即使出了問題也不是自己的責任。要不厭其煩的確認。
其實也不僅針對英國人,對任何國家的客戶都一樣適用。